当前基层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五大困难及建议

时间:2019-05-12 19: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基层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五大困难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基层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五大困难及建议》。

第一篇:当前基层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五大困难及建议

当前基层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五大困难及建议

日期:2013-09-08 来源:省发改委 浏览次数:

173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为了解掌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化解制约因素,更好地扶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兰溪市相关部门通过书面调查和实地了解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 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尚存在着五大困难,制约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一)土地问题。一是土地流转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种养大户建设农产品基地都需要大量成片的土地,进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达到规模化效益。但目前的现状是土地大都集中在众多分散的农户手中,由于受《土地承包法》限制及取消农业税和农民受传统小农观念的影响,难以有效地流转。二是农业建设用地紧张。目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开发新产品、技改扩建项目需要建造大量的新厂房,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大户由于经营业务和规模的扩大,也需要建造新的仓储设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但现在由于国家的土地政策非常严格,用地指标非常紧张,而且都要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还设有投资密度、技术指标、产值等要求的前置条件。农业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低,企业实力不强,与其他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相比,农业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另外,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也需要一些临时性建设用地,对此政府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处理政策,投资者心里没底,影响了投资信心。

(二)融资难问题。由于受银行安全、效益等信贷经营原则的限制,以及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资信状况的影响,信贷资金投入规模较小。一些中小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由于没有资产抵押,农业用地、临时性农业设施又不能抵押,这些主体从银行融资非常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基层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别是果品蔬菜贮藏、加工、经销和火腿加工企业在收购及加工旺季时,短期内流动资金需求量很大,企业普遍会感到资金不足。这样,就会出现:一方面是果品积压果农发愁,另一方面是加工贮运企业苦于缺少流动资金收不到果品发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户的利益。

(三)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目前,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主体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一旦发生动植物重大疫病、自然灾害、意外风险等情况,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害。几年致富、一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各类疫病、灾害已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为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和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已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说来,保险覆盖的地域不够广、涉及的种类不够多、政府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大,且损失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有些条款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方面,过去由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如今已大大弱化,大部分基层农技推广系统“线断网破”,难以继续承担农技服务。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有限,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迟缓,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尚未健全。金融服务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趋利本性,加上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没有享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方面,有关部门办网站、开通农民信箱,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待提高。

(五)资源、环境的制约日趋严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经营者发展的空间,也影响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一是农业用地减少。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城镇规模的扩张,建设用地刚性增加,农业用地逐年减少。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农田水利设施隐患较多,部分农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洪涝干旱灾害的威胁依然严重,保障能力不高。三是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工业“三废”污染农业事件时有发生,农业本身的面源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是养殖业污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为此建议:

(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一是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建设一支能深入生产一线,能攻坚破难的科技队伍,逐步形成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扶持,研究符合本地农业产业优质丰产良种及配套技术措施。

二是积极引导农业用地的有序流转。要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坚持“自愿、有偿、依法”原则和落实农民对承包土地长期使用权前提下,加强对土地制度的前瞻性思考和发展对策研究,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引导和支持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经营,建立股份合作组织,确保农户能够长期分享土地流转的成果。

三是适度调控支农金融策略。要加快农业和农村信用评级以及担保机构等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简化农户小额贷款手续,筹集资金建立风险担保公司,缓解农业主体生产中资金不足的“贫血”问题。

四是重视农产品推广工作。加大农业对外宣传,构建农产品交流推介平台,搭建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桥梁和纽带,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市场。同时要重视市场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工作,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推动农业信息的数据收集整理,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市场的需求引导和指导生产者制定生产规划,按需生产,以降低市场风险和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全面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2.加大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要保证现有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主体的相关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研究制订新的地方扶持政策措施,如电价、贷款抵押等,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和农产品保鲜、加工、仓储用地问题。

(三)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协调机制,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各经营主体是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既有共同的利益,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使各方能够实现“共赢”,这种模式可以是“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也可以是“专业市场(或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但市场经济要求这个“+”必须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促进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各个实体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订单合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切实提高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借鉴成功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广反包倒租、出资参股等有效形式,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合同契约等形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专业组织、农户等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使农户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利润。建立龙头企业、专业组织、营销大户对基地和农户的风险补偿制度,严格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产品,最大限度减少因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对农户造成的损失,保护农民合理利益。

4.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建设家庭农场不仅可以使土地重新得到开发利用,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带动作用,而且使土地有了附加值,还可带动本地闲置劳动力就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应及早制订政策,鼓励种养大户向家庭农场发展,适应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兰溪市发改局)

第二篇: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北麓熊尔山、外方山之间,版土面积3008平方公里,56万人,县城距洛阳90公里,距省会郑州200公里,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版土面积大,人口多,且地处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也相对较多。目前,我县共有各类民政对象 31937人,其中:城市低保7100人、农村低保20338人、五保对象2833人、优抚对象及建国前老党员1666人。

二、当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重视,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我认为突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政工作领域拓宽、任务加大与民政人员少、编制增长滞后的矛盾亟待解决。民政工作已由传统的十余项职责增加到30多项,但是国家未出台相应的增加民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政策,使工作多、人手少的反差越来越大,特别是乡镇基层民政部门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就嵩县而言,全县16个乡镇,大的乡镇配备2个民政助理员,小乡镇只有一个人从事民政工作,根本无精力做好日益繁重的本职工作。

二是在 2005年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有民政办公室被撤销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实施。乡镇民政办公室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第一站,工作神圣而光荣。而目前乡镇的计划生育、林业、水利、司法等七所八站均有单独的机构、编制和办公场所,唯独民政是合署办公。无单独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这种机制严重制约着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是从工作职能看,乡镇民政在本来工作任务就重的情况下还存在兼职现象,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政策措施执行走样或流于形式。

四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各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然而,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围受限,而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民政工作经费过少,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民政部门承受着严格落实政策、工作经费紧缺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

五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迸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业务上,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济弱助困力度不断增加,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求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群众不符合救助条件,看他人受益而眼红,出现“拿着手机、戴着项链也想吃低保”的现象,致使救助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在政策体制上,相关政策特别是优抚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且政策出台不平衡,诱发了涉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符合条件的互相比享受的级别和等次,部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想趁机捞一份、并坚持认定自己有权享受,导致涉军人员上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民政维护稳定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由于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紧缺,致使民政工作信息不灵,政策和法规宣传面不广,贫困对象救助不及时,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直接困扰着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1、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具有业务多元性、管理分层性、工作社会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同时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需要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协作、城乡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协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一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各级政府应通过建立民政专项资金及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适当加大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积极拉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不断*****更多的财力、资金,投入到以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民政事业建设发展上来。

3、在乡镇恢复民政办或民政所机构,充实力量,稳定队伍。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各乡镇至少配备3—5名专职民政干部,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强化落实。

4、解决好县、乡民政工作经费问题。民政业务工作经费关系到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各级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是落实和执行政策的体现,也是规范使用民政资金、保障民政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建议上级拨入一定的民政工作经费,以保证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工作成效。针对民政法律法规政策多、管理服务对象多、牵涉业务多、资金量大以及对民政干部要求高的实际,要加强对民政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专门组织全县民政干部集中培训,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举办民政干部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培训,使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丰富理论水平、提高业务技能、加强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以利更好地为民政对象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适应民政工作的需要。

6、改善办公条件。请上级考虑给乡镇乡民政所适当配备微机、打印机和其它必要的办公设施,使基层民政干部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通讯靠“吼”、交通工具靠“走”、办公靠“手”的现实问题。

镇民政工作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基础,乡镇民政机构是民政工作的最基层单位。近年来,乡镇民政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能被削弱、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规范、工作落实难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专班,深入全市9个县(市、区)20多个乡镇,对乡镇民政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主要有“四难”:

一是机构进编定位难。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与机构改革的矛盾突出,机构进编定位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二是争取领导重视难。有的乡镇领导,嘴上说起民政工作重要,但在领导力量、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实质性问题上重视不够。

三是工作协调难。民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综合协调。有的乡镇领导力量较薄弱,不便于工作协调。

四是工作落实难。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工作任务与力量不相适应。一些乡镇仅1名民政干部,人少事多,工作忙不过来。②工作经费困难。③调控手段无力。

要使乡镇民政工作提档升位,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两个纳入”,加大“四个力度”: “两个纳入”就是将民政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将民政事业纳入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与其他事业同规划、同统筹、同协调、同发展。

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民政工作宣传力度,深化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但要宣传自身工作的广泛性、服务性、重要性和繁杂性,还要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在以人为本,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镇民政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建设一支学习型、政治型、实干型、业务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乡镇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加大排忧解难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市区民政部门要解决乡镇民政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争取党委和政府配齐配强民政工作人员,每个乡镇配备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干部2人以上从事民政工作。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好、能力素质高、工作扎实认真的干部配备担任民政工作。要尽量解决必要的办公设施,逐步加大对民政事业资金的投入,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保障社会稳定和困难群众生活。四是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县(市、区)民政部门要经常深入乡镇,重点检查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发放,办事程序是否规范,工作手段是否合法,真正使乡镇民政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民政工作的社会职能多,涉及面广,代表的都是老百姓的实际利益、根本利益,都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终极目的;各项工作都饱含着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多年来,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具有业务多元性、管理分层性、工作社会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同时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这都需要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部门的协作、城乡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协同。从多年工作情况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要满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促进民政工作不断发展,这一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是投入上有不协调因素。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县市级党委、政府应通过建立民政专项资金及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适当加大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积极拉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不断聚集更多的财力、资金,投入到以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民政事业建设发展上来。近年来,各县市民政部门惠及千家万户的民政资金投放总量逐年增长,但从其供给渠道和使用结构等方面来看,很不协调。从供给渠道看,向上争取部分约占90%以上,地方财政投入约占6.8%左右,社会投入约占3.2 %左右,地方投入和社会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民政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里支持,近年来,按照上级规定地方应予配套而实际未能落实到民政部门的资金数目甚大,造成了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与工作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从使用结构看,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多,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少,用于内部管理少,用于公共服务部分更是紧缺,使用结构失衡。从工作保障看,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围受限,而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民政工作经费过少,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民政部门承受着严格落实政策、地方配套不足、社会投入过少、工作经费紧缺的四重压力,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

三是力量配置有不配套现象。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单个民政对象身上,切实改善民生,必须要有稳定的物力和人力保障。近年来,随着民政职能的延伸和业务的拓展,各基层民政部门关于城乡低保、婚姻登记、流浪乞讨救助、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建设均成立了相关职能机构,设立了专职办公场所,部分乡镇设立了社区低保工作站,民政工作力量得到一定充实。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力量严重薄弱、软硬件设施不配套等不容忽视的现象。从人员配置看,各民政局机关科室、二级单位、乡镇民政办均处于工作超负荷状态。在 2005年左右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有民政办公室基本上被撤销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子”,且人员更换频繁、整体素质待提高。乡镇民政办公室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第一站,目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实施。从设施配备看,民政部门部分二级单位无固定办公场地,或办公设施落后,有的靠租赁房屋办公,部分社区低保工作站无固定场所,办公条件差,严重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民政事业的发展。从工作职能看,部分机构存在兼职现象,其中以基层民政部门最甚。乡镇民政办公室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并与其工资挂钩,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政策措施执行走样或流于形式。

四是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集迸发,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业务上,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济弱助困力度不断增加,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求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群众不符合救助条件,看他人受益而眼红,出现“坐着小车也想吃低保”的现象,致使救助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在政策体制上,相关政策特别是优抚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且政策出台不平衡,诱发了涉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符合条件的互相比享受的级别和等次,部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想趁机捞一份、并坚持认定自己有权享受,导致涉军人员上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民政维稳的一大难题。

正确把握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研究、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推进民政事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解决上述问题,有的需要各地民政部门自身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主动适应;有的需要当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有的需要上级、国家在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改革调整;有的需要更多层次、更多数量、更大范围的社会参与,需要整个社会关注度的提高。

当前民政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措施

来源: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时间: 2008-07-29 07:58

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

当前民政工作的薄弱环节不仅存在于民政业务工作之中,更多的存在于对民政事业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领导保障、经费保障、设施保障、体制机制保障、法规政策保障等方面,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一般都是由于这些保障不到位造成的。正确认识薄弱环节,及时解决薄弱问题,是加快民政事业的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主要的薄弱环节

我们认为,当前民政工作主要有以下5个薄弱环节。

(一)民政部门的地位与需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民政工作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无论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还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单就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来讲,如果没有社会救助体系的支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没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石”。而且民政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党委、政府、社会和群众对民政事业寄予了厚望,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民政工作的地位虽然不断提高,但这种提高是表面的、口头上的提高,没有很多实质性的提高。一般认为,地位的提高应该是说得起话,要协调能协调;干得了事,要资金有资金,要人员有人员。而民政工作现状是要协调难协调,人员、资金没有保障,这主要是因为民政部门的地位与需要发挥的作用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民政工作最主要的职能是社会保障,而“社会保障”的帽子却带在劳动部门头上。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社会保险和优抚安置。社会保障体系的5大内容,民政部门有4项,劳动部门只有1项,但由于劳动部门有社会保障这块“招牌”,以致社会普遍认为民政工作主要是社会救助,是劳动部门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民政部门的职责与名称极不相符,从而引起社会认知的错位。其次,中央分管民政工作是副总理,各级政府分管民政工作是副省长,从政府领导层面上讲,就是弱势领导。近几年部里召开的会议基本没有国务院领导到场讲话,更没有政治局常委出席。现在,各级政府需要落实的工作太多,都很重要。“工作重不重要,就看出席的领导”,很多民政工作本来应该是政府牵头的,却变成了民政部门一家的工作,这样上行下效,民政工作就变成了下级民政部门落实上级民政部门的工作,而不是下级政府落实上级民政部门的工作,导致民政部门在牵头协调时,缺乏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部门协调难以到位,特别是无法争取配套资金和机构编制。再次,有些民政工作职责职能不很明确,部门职能交叉。如基层组织建设,本是民政牵头,但事实上,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人大、组织、纪委、农办等部门都在争着管事,而那些部门在组织和协调中比民政的权威都显得大,这样,民政部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牵头作用日渐削弱。又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教育部门对贫困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只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一个方面,但事实上,党委、政府对教育救助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视。因此,民政工作的地位与应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影响了民政事业的发展。

(二)民政资金总量与服务对象的需求不相适应。从全国来讲,“十五”期间民政经费支出占中央财政的1.89%,湖南2%左右。但从救助的对象来讲,湖南一年救助和支助的对象达600万人以上,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0%,也就是说,只安排了2%左右的钱,解决了近10%的人的困难,这种资金比例与服务对象比例的巨大反差,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民政事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特别是民政对象的需求。湖南城市低保月补差66元,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特困户救助人均8.2元,基本起不到解困作用;农村低保还没有全面铺开,已开展了的救助标准也较低,这些都是由于民政资金严重不足造成的,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和民政职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现有工作条件与担负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编制紧缺。近几年,民政工作增加了多项任务,而相对应的机构编制没有增加。如我厅低保处成立之初,只负责城市低保工作,编制4人,而近几年新增了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敬老院建设等多项任务,以及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量的协调工作,工作量增加几倍,服务对象扩大几倍,而人员编制一直没有增加。我省大部分市州民政局行政编制不到30人,却要承担大大小小60多项工作任务,导致有的工作只能应付了事,区县民政部门连应付都应付不过来。乡镇基层民政机构人员编制更少,事实上在乡镇落实的民政工作有近10项,而人员编制最多的也就2—3人,半数以上只有1个人,个别还没有专人,只有兼职干部,民政工作在乡镇实在难以落实到位。二是工作经费紧缺。一方面,原有工作经费就少得可怜;另一方面,新增的工作一般没有安排经费。有的地方为了开展好工作就只能变相的使用其它经费,甚至挪用专项资金;有的干脆不开会、不协调、不指导,任其发展,以致有的民政工作在基层发展很不平衡,落实得也不好。三是设施设备普遍缺乏。以我省为例,目前我省民政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数量不够,整体水平不高。如现有乡镇敬老院仅能集中供养4万多人,而全省有五保供养对象45万多人,集中供养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现有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老年公寓)89所,床位8986张,而城市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有近30万人,远不能满足这些人入住的需要;现有光荣院150所,入住3514人,而全省有入住要求且符合条件的对象达1.9万人;还有11个市州没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6个县应设而没有设立救助管理站。工作手段落后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的县(市)没有必需的交通工具,更无救灾用车。如娄底市娄星区民政局,只有两辆超期服役的普通桑塔纳,救灾期间还不敢开到灾区,只能临时租车。还有的县级民政局的业务部门、乡镇民政所没有配备电脑,已有的还满足不了需要。许多基础信息和数据如低保、地名、婚登、优抚等都要从社区(村)、乡镇(街道)、县逐级录入汇总,如果基层没有这些设备,造成信息录入渠道不畅,影响办事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由于工作条件与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导致基层有的工作做不好,想做好的也没办法做好。

(四)体制机制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近几年,民政部门提出构建“大民政”格局,并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好的效果。但这种体制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与工作要求相距甚远,还局限于“小民政”的范畴。一方面,绝大多数民政工作还是民政部门在独立承担,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协调、保障、推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部门配合力度不大,民政部门责权利不统一。突出表现是民政主管的资金民政做不了主,民政资金的分配非财政部门同意不可,有的甚至由财政部门拿分配方案。民政部门由资金的使用管理部门变成了监督部门,管事的不管钱,责权利严重错位,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及时到位和使用效益。如部里规定救灾资金省里要在5天内下拨到市州、市州在5天内下拨到县(市),但事实上经过各级财政部门后,在规定时间内根本到不了位。还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村务公开、社区建设这一块,涉及多个部门,民政部门自己的工作都做得好,但其它部门的工作就不好调控,缺乏制约措施,这样一旦有些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好,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推进,受批评的还是民政部门。

(五)民政法律法规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民政工作执法任务重,虽然近年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相对于依法行政来讲,民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滞后。一是层级较低。民政部门的执法依据只有少数几个是人大颁布的法律,绝大多数是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权威性和影响力较弱。二是硬性规定较少。民政部门对违法行为很少有可操作的硬性处罚规定,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强。三是立法空白点多。如去年以来开展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市、县工作开展在先,中央、省的政策出台在后,各地都是在没有统一政策的情况下摸索前行,难免出现政策疏漏,待上级政策出台了,又可能出现上下不协调的问题,势必给基层工作造成被动。又如慈善事业,是社会救助的有益补充,应该由政府主导且大力推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涉及慈善的专门法律法规,势必造成慈善机构设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影响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两个主要执法依据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非营利性的界定、基层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民间组织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培育扶持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重程序性、轻实体性,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两个条例与国家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救灾救济、退役士兵安置、双拥优抚等政策法规都还不完善,需要政府自上而下进一步健全、规范。

二、解决的建议措施

上述5点是我们认为在客观上影响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的不利影响远远大于民政业务工作本身,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4点建议和措施。

(一)明确民政事业发展方向,争取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关于民政事业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于“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就是讲民政工作必须立足于为民政对象服务,代表政府切实做好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各项工作,这是民政部门的根本任务。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工作不能大力提倡社会化、市场化。在至少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为民政对象服务不是市场调节和社会参与能起很大作用的,还是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大社会”,就是讲民政工作中服务民政对象以外的工作,应该逐步推向社会,走社会化道路,民政部门主要在政策引导、协调和宏观调控上下功夫,而不要过多的给予项目、资金扶持和部门干预,给予其充分的市场化、社会化的自由生存空间。另外,民政部门不能包揽太多的事情,对一些职能交叉、部门争权,而对民政部门又无关痛痒的工作,可逐步简政让权。特别是新增民政工作任务必须慎之又慎,在民政工作已太多太杂的形势下,已不宜再新增民政工作,否则,民政部门最终会成为“不管部”,即“什么也管不了的部门”。因此,民政工作主要任务应立足于5大块,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事务管理。

鉴于这样一个定位,民政事业的发展必须争取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体制上应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而不是“政府主导”。党委领导,就是民政工作必须有一名党委常委分管,这样协调才有力度,落实才能到位。政府负责,就是政府要有一名常务副职领导分管民政,民政工作所需经费特别是为民政对象服务所需经费,政府应足额承担,重要工作应由政府牵头协调,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效果好不好,政府应负起责任,为民政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民政工作要协调难协调,要钱用没钱用的困境,民政工作才能实现由“弱势民政”向“强势民政”的转变。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理顺管理体制。一是要提高财政支出比例。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关键靠资金投入,这是民政工作的基础。有了钱,民政工作就好办,没有钱,民政工作就难办,这个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目前,民政服务的对象占总人口的近10%,而投入不到2%,这也是有的民政工作难以再上新台阶的症结所在。因此,对民政资金的投入,要建立民政资金自然增长机制,要像教育、科技等经费的投入一样,有一个比例标准,在近两年内,财政投入民政资金的比例应该提高到5%以上,再逐年有所增加。二是要从根本上理顺民政资金管理体制。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民政资金应该由民政部门安排使用,有关部门只负有监管的职能,而不应插手民政资金分配使用,这一点不理顺,特别是到了市、县民政部门,民政工作将走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进”也“进”不得,因为对资金没有分配使用权,工作做不好;“退”也“退”不了,工作做不好,受社会和公众的指责。今后民政资金的下拨应由民政牵头,财政只能起到监管作用。三是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中央财政下拨资金时就应明确资金的0.5%—1%可用于补充工作经费的不足,这样基层工作才有余地,才有条件,才可避免挪用、截留民政资金的问题。

(三)加强基层民政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一是要增加人员编制。省、市、县、乡各级民政部门都要适当增加干部编制,以我厅机关为例,平均1个人管一项工作,到了市一级,平均一个人要管2项工作,到了县一级平均1个人管3—4项工作,到了乡镇一级1个人管9—10项工作,甚至没有专人来做民政工作。对此,需要研究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特别是今后凡新增民政工作任务,必须先解决机构编制,才能开展工作,否则,民政干部的承受能力会达到极限,最终要出问题。在解决乡镇一级民政工作力量方面,要紧紧抓住税费改革中乡镇机构改革的契机,配好机构和人员,否则,一旦失去这次机会,基层民政工作将难以翻身。目前,我省在益阳市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调整后的96个乡镇(街道)全部统一设置“民政与劳动保障办公室”,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1—2名干部,3—6万人配备2—3人,6万人以上配备3—5人,较好地解决了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和机构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准备争取在全省进行推广,从根本上解决全省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要分期分批为基层民政机构配备必要的设施。“十一五”期间,部里应考虑安排专项资金分期分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市)民政局解决车辆、电脑等必要工作设施,为基层开展好工作创造条件,这也有利于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更好的落实。三是要加强各级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要从上到下,分批组织各级民政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民政部门自己的培训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民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关心干部的成长和待遇,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比较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四是要树立并大张旗鼓宣传民政干部典型。能在全国树立起来的典型不多,民政系统树立了“为民模范”周国知这个典型,非常感人,对民政系统干部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但宣传的连续性和力度不够。树立一个典型不容易,让社会永远记住一个典型更不容易。因此,要借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的契机,建立对民政典型的长效宣传机制,以此扩大民政工作影响。

(四)加强民政法规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一方面,要加快民政立法,填补立法空白区,抓紧制定救灾、社会救助、慈善、区划地名管理等法律法规,同时抓紧修订一些不适应民政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另一方面,部里在提请出台法律法规时应注意提高法律法规的层级,尽量以人大的名义出台法律,一般也应由国务院出台法规,提高民政法规的权威和影响。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对民政执法应明确强硬的处罚措施。同时,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探索建立民政综合执法机制,对内对外开展执法监督,形成依法推进民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1、社会救助工作三对矛盾日益显现:一是大量困难群体的存在与建设“千亿合肥”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合肥市现有困难群体中还有相当部分在短时期内仍难以靠自身能力走出困境,而且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收入差距等原因,还有一些正在形成的困难群体,如失地农民、单亲家庭、城市流动人口等。二是困难群体多方面的救助需求与现有社会救助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除吃、穿、住等基本生活的救助需求外,贫困家庭医疗难、子女上学难、住房条件差、打官司难等特殊困难使救助需求多元化。三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快速发展与相关的支持保障系统不健全的矛盾日益显现。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项目和涉及到的相关部门随之增多,使民政部门的工作更加繁重艰难。

2、基层民政队伍素质、工作条件与担当繁重救助任务不相适应。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现有民政行政人员381名,其中年龄在50岁左右的占70%以上;专科以下学历占80%,民政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各乡、镇(街道)民政机构撤销,“民政任务有增无减,民政人员有减无增”,使得县区民政工作推动难,乡镇民政工作落实难。

3、农村在乡老复员军人医疗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4、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偏小,标准偏低。如肥西县摸底排查全县人均年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为9172人,省下达的指标为7795人,还有近1400户符合条件的特困户得不到救助。

5、五保供养经费缺口较大。从全市来看,按农村五保户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费计算,共需3969.24万元,减去省财政对合肥市农村五保户的专项补助1390万元,尚存在缺口2579.24万元,扣除县、乡、村统筹部分,全部经费缺口至少1/3。

6、退伍安置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接收单位拒收现象增多,实际上岗率偏低;三县安置周期过长,自谋职业补偿标准偏低。(安徽省民政

民政工作的重心和着落点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归宿在基层。新时期繁重并复杂的民政工作任务,与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的基层民政组织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这种现象如不及时予以解决,将会严重制约民政事业的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民政组织难以承受激增的民政工作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不断加强,民政工作任务激增,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服务对象越来越广,基层民政组织难以承受。以肥东县为例,近几年来,新增了灾民倒房重建、社区建设、城乡低保、“515”敬老工程、城乡医疗救助、老龄工作、送温暖工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上海落户二代人员补助发放等事关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内容,民政业务工作计算起来大项有60多项,小项有80多项,民政服务对象也是日益增多,其中五保8829人、农村低保33557人、城市低保4015人、优抚对象3205人、上海落户定补对象590人。此外,各项民政业务工作的内容又不断丰富,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而这些工作都要靠基层民政工作者去落实、去完成,如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要加强核查,发生灾情要亲临一线查灾、核灾,灾民倒房重建要加强督察,五保、低保、救灾等保障资金要打卡发放等。

二是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大都超负荷运转。各乡镇和开发园区在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将民政业务划入社会事务办,民政办不再设立,民政工作人员编制大的乡镇2—3人,小的乡镇只有1--2人,有的只有1人。同时有的民政干部还兼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合管办主任、文化站长、残联理事长、村支部书记等职,有的还参加乡镇中心工作、包村驻点抓计划生育、抓拆迁,这种超负荷运转状况直接导致基层民政工作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更加尖锐。

三是基层民政工作条件亟待改善。民政部门肩负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重要职责,然而,无论从办公设施、工作待遇或者经费保障等方面,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条件与所从事的工作业务量不相对称。主要表现在:办公设施缺乏。基层民政部门仍然沿用原始手段开展各项业务,查灾、报灾、核灾依靠口述手写;优抚、低保、特困户管理仍是手工操作;低保、优抚等重要档案资料无处存放。工作经费短缺。近年来,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并未随着民政业务工作的拓展而随之增加,许多专项工作都难以落实工作经费。工作待遇低。民政部门归属政法口,承担着大量民政业务工作,同样起着维护着社会稳定的作用,却未享受岗位津贴。

二、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设立基层民政事务所,乡公务员编制。增加人员编制,5万人以上的乡镇民政事务所设置4—6人,不少于4人,5万人以下的乡镇民政所设置2—4人,不少于2人。

二是增加财政投入。增加省市县财政投入,每年拨给乡镇专项民政工作经费,5万人以上乡镇2万元,5万人以下乡镇1万元,由省市县按比例承担。

三是提高人员待遇。由于基层民政工作量的增大,必须提高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待遇,以提高工作积极性。民政事务所所长享受副科级待遇,一般人员享受一定的岗位津贴。

四是加强人员统管。人员由乡镇在公务员中选备,民政事务所设立后,归县区民政局统管,由县区民政局参照计生部门对乡镇计生办的管理模式对基层民政工作者进行考核、调配、使用。(肥东县民政局 宋孝祥)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部门责无旁贷。这是民政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也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困有所济、灾有所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幼有所抚,是和谐社会的最低要求,各级民政部门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目前,民政部门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大都是能够尽职尽责的,但当前民政部门所处的地位和工作条件与所承担的职责不相适应。建议宣传等部门对于民政部门的工作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政、支持民政,使民政部门更好地为广大困难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安徽出力。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存在资金匮乏、机构人员薄弱的问题。比如,很多乡镇基层没有专人负责民政工作,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农村特困救助、农村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资金等困难。建议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民政事业的经费投入,推动救助体系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社会基础。同时,安徽省委常委会已作出决定,“将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更名为乡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由省编委按程序研究办理”,请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呼吁和支持。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这是多年来“慈善事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慈善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与全国相比,安徽的慈善事业更加落后。呼吁政府把促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作为一项职责,多为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统筹安排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促进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更多地救助困难人群。(安徽省民政厅)

第三篇:基层反映:当前企业生存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企业生存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当前,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员工工资协商制度的推行、水电油气等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三方面比较突出的困难。

一、存在问题

(一)企业资金链日益趋紧——企业投产开业难 一是贷款难。众多企业难以以机器设备、房屋等财产作为抵押,取得贷款。

二是融资渠道少。大多数企业难以通过股权出质取得贷款,资金紧张的投资者只能借助于民间融资渠道。

三是资金难到位。其中部分外商投资大项目,因为外方资金不能到位,或者难以到位,只能注销。

四是流入房地产资金过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由制造业企业投资,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部分企业进入“冬眠期”,选择停产或者歇业,期待在经济形势好转后再开业。

(二)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传统产业转型难 一是房地产业亏损多。此前一段时间,部分制造业企业把房地产业作为转型发展、对外投资的重点之一,随着国家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2011内资企业年检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亏损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中小企业亏损多。尤其是部分新兴产业,如研发、设计、检测等,购买设备、引进人才等前期投入较大,软件、信息、动漫等产业资金投入多,产出慢,亏损再所难免。

三是传统产业亏损多。众多企业研发、品牌等核心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困难。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失——企业科学管理难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现象,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离,经营者、法定代表人个人行为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遭遇资金链断裂等情况量,容易产生“老板跑路”等突发事件,在观念上,不容许别的投资者进来,错失发展的机会,致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二是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小股东表决权难以实现,监事形同虚设,部分企业没有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以及借款协议,就向关联企业、股东直接借款,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而且具有较大的经济风险,其中部分企业还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等违法行为。

三是职业经理人队伍缺失。往往依据经验办事,决策不科学,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知识、专利入股的企业极少,难以建立对人才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建议

一是抓紧落实鼓励政策。增强投资者的发展信心,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从投资、房地产等行

业转入到实体经济中来。推进资金、项目与专利、创意之间实现对接。

二是引导企业上市发展、集团化经营。发挥大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各类产业园区的基地作用。

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在设立研发企业、技改投入、人才引进,以及落实风险担保补助政策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推进研发项目市场化运作。对信息、动漫、软件等新兴产业,以及大学生、失土农民等特殊创业群体予以支持,扩大信息等新兴产业的领先优势,推进产业集聚。

第四篇:工作总结及存在困难和建议

**乡2011工作总结及存在困难和建议

(在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上)

2011年,我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全国果业强乡、全省文明乡乡、全市宜居城乡”的三大目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地开展。今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3.35亿元,占年计划的105%,其中: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占年计划的103%;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占年计划的108%。同时,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占年计划的110%;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完成任务5711元的104%,同比增长2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224元,完成任务26181元的100.1 %,同比增长23%。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发展持续较快增长

1、今年新栽苹果6670亩,完成任务的119%。苹果套袋2亿只,铺设反光膜5500亩,果园种草10000亩,树盘覆盖7000亩,召开农民技术培训会20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2.2万余份,培训果农8040人次(其中技术员780人次),全乡挂果园的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优果科学技术到位率100%,消除了“四项”关键技术推广死角,优果率达到90%以上。创建市(区)级示范园39个、面积4000亩。配合区果业局完成**生态示范村建设任务。建立直销窗口4个,召开促销座谈会5场次,培养发展了10名营销大户、67名经纪人、19名果商。利用电脑

工作任务,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配合区林业局完成了刘家沟村两委会活动场所的绿化工作。全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81万元,村庄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5、种植粮食2万亩,产量达到5260吨。其中:种植小麦1.2万亩,玉米7000亩,油菜2300亩、产量达到173吨。种植烤烟500亩、产量达到1020担。中药材种植506亩。发展蔬菜2490亩,产量达到3169吨,新增设施蔬菜300亩、630吨,建成了**蔬菜示范村,食用菌产量109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挂标率、建档率、疫苗利用率达到100%,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年召开了2次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建立**村、**村2个科技示范点,共组织苹果栽植、畜牧养殖等各类培训35期、培训5250人次。

2、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计2020人。

3、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成功举办了“颂歌献给党,红歌大家唱”歌咏比赛、“党在我心中”诗歌大赛、“党旗飘扬”书画展等文艺演出活动6次。为了加强对文化市场工作管理的力度,我们采取每季度1次的抽查或突击检查,对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检查,对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4、2011全乡共出生205人,性别比为97。计划生育率98%,出生率为7.3‰,死亡率为3.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累计手术192例(女扎25例、上环167例)。各项计生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清理清查率、手术及时率、育龄妇女三查率均达到100%,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拆除违规建筑,硬化巷道,粉饰裸墙,修建垃圾屋,配备垃圾收集车、垃圾箱,设立垃圾填埋场,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全乡所有的行政村达到卫生村标准,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中,受到区委、区政府通报表扬。

投入“四创”资金60余万元,完成乡区减速带设臵、排洪渠清理、人行道渗水砖铺设,配备了果皮箱,补植、修剪行道树。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周末卫生日制度及加强环境秩序综合治理等措施,乡区环境面貌大为好转。

2、全乡耕地保有量2.88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336万亩。成立机构,落实专人,加强对全乡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零伤亡”。

3、完成春季造林1000亩,育苗3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新栽干杂果700亩,改造提升1200亩。着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全面完成了集体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任务。

(五)社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1、调整充实了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与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及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53份,全年开展安全大检查50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7份。向珠峰煤业有限公司派驻了专职驻矿监督员。

2、与各村、辖区各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17份,提高平安建设的参与率和知晓率。坚持每月召开2次矛盾纠纷排查会,通报矛排结果,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黄牌警告”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切实发挥乡信访联

恳请区政府及区级相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育布局不合理,辖区内**高中学生数量少且素质较差,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建议撤销该学校,将闲臵土地流转出去,积极鼓励推动农民进城。

(三)城乡统筹规划先行,避免盲目推进,造成重复建设,建议全区统一在2至3年内高标准完成各乡乡城乡统筹规划,同时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

(四)我乡是2002年全省第一批小城乡建设示范乡,是建乡较早的一个乡乡,是印台东部集贸大乡,交通便利,但是后来由于305修成后,**乡区位优势大为减弱,小城乡建设步伐迟缓,基础设施欠帐较多,项目争取难度加大,资金缺乏。尤其是未列入全省107个重点乡之列,缺乏投资渠道,更加制约了小城乡的繁荣和发展。建议区政府能够将小城乡建设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乡开发建设。

(五)村组干部待遇低,日常工作繁琐,导致基层干部队伍不稳定。建议切实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工作报酬,保障待遇落实。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村组干部队伍稳定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篇:基层工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基层工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推进依法行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根本途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代表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通过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市场退出行为的监管有效地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了经济发展方向,维护了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同时也应该看待工商行政执法中面临的种种困难。这些困难直接影响着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发挥,需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基层行政执法面临的困难

1、执法力量薄弱。一是基层大多处于农村,监管的点多、面广、线长,监管执法的任务繁重;二是普遍存在着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老化、短缺,断代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由收费型还没有真正转变到监管执法型上来,较强的执法意识没有形成。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从2005年后,陆续新考进的大专本科生公务员已成为行政执法的中坚力量,正是他们没有受到收费意识的影响,学习接受执法的知识,掌握执法的技巧较快,改变了过去老带新的倒置;四是在基层工作的执法人员,缺乏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扩大视野,发现新案源的机会少,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五是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执法技巧、相关知识和理论水平、法律、法理存在着不足;六是重罚轻纠。只注意对当事人的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却重视不够。对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领会,在处罚决定书中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适用警告、责令改正、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七是重实体,轻程序。认为程序问题是工作的方法与步骤问题,只要把实体整扎实、程序无所谓;还有的认为,即使程序有问题,也不影响案件的定性与处罚。但许多行政处罚的案件被诉到人民法院后,不是因为实体有问题,往往是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撤销,致使执法能力提高缓慢。

2、执法干扰过大。良好的执法环境,能有力地推进各项执法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行政效率;恶劣的执法环境,则会使工作举步维艰,难以开展。

一是外部的干扰。首先有的地方领导把服务与监管对立起来。现在地方各级政府都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提出建设服务型工商。但对其服务型的理解却不够全面,把服务与监管对立起来,认为服务就是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减少条件;就是要少检查、不检查,违法违规少罚款、不罚款。使工商履行职能职责出现了偏差,强调了放宽准入,忽视了条件和程序的把关,强调了为企业服务,忽视了对企业的监管,强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忽视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致使工作有时出现了缺位、错位的现象。其次是各级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

务,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但在个别的操作过程中,不少地方把支持发展与公平公正执法对立起来,认为我们对企业的例行检查,对违法企业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影响了投资人的积极性,影响了投资环境。致使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对行政执法的态度爱昧,支持的力度不够,甚至出现个别地方官员打着改善投资环境的幌子,毫无原则地“打招呼”干扰了行政执法。一查到大型一点的企业,政府就出面“打招呼”,致使违法不能纠,可一出本地就被查处,甚至被罚款的额度还不小,我有个话丑理端的比喻:就如同自家的孩子没教育好,出门就挨外人的打一样。因此就出现“首犯不罚”,甚至规定不得到企业进行检查,更有甚者,一位人大代表也能无视法律的授权,提出“取消个体营业执照登记”,对发展个体经济有利的“无政府主义”提案。再者就是地方各界对工商的职能了解不够全面,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只停留在“打假”的这一层面上。还有就是少数地方黑势力对执法人员及其家属的威胁干扰。以上这些外部的因素,使行政执法受到一定的干扰,有时也挫伤了执法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内部的干扰。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干扰。诚然,这里边还包含着所站角度不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一样;有时还出于部门自身利益的考虑等;第二是上级机关的;第三是同级、同仁、同事的。在经济社会的环境下,在人们的法制意识还不强,法制社会还不完善的今天,要

想杜绝“说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基层执法人员给说情做了个分类:最错位的说情,是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无视工商职能的存在,无原则的说情;最厌恶的说情,是不讲实话,反找办案人员在执法中程序、证据等方面的遗漏,想以此推翻此案的做法;最没有水平的说情,是假冒伪劣都敢说情;最理解的说情,是按法律法规,体现其职能请求从轻处罚的说情。不过我还要说一句,无论是那类说情,我们执法人员都应该感到心慰,你所办的案子是正确的,否则怎么有说情呢?

三是执法的成本偏高。一是商品质量案件,检测费用的成本较高。如:成品油、食品、机电产品等,而基层执法部门恰恰又查办不少商品质量的案件,有的检测的费用远远超过了案值,挤占了不少的工作经费,影响其他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打击传销的工作。我们都很清楚,这项执法是只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的执法。有时甚至要部门贴钱给要求返乡的传销人员路费。根据《禁止传销条例》我们不难看出:打击传销是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实施。即是说不光工商,还应有公安等部门,遣反传销人员应是民政部门的职责。三是在开展一些专项整治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比较大,基层不堪重负。四是基层监管执法的点多面广线长,增大了差旅费、办公用品等方面的费用,往往要付出很大的执法成本。

二、改善基层监管执法困难的建议

1、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夯实依法行政基础。行政执法是一

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首先必须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培训学习。加强培训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必须途径。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江油就分期分批地组织开展了与法院系统的工作研讨;直属分局和安县局就组织了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发现新案源,很多县局在区域范围都不时进行相互走访;三台局就实行的是季度案件交流活动;有的单位还请进来传金送宝;疑难案件请法院汇审,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交叉案件评查等培训学习活动,都是提高执法能力的途径。二是执法队伍要配强。要把那些敬业精神强、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善于学的同志用在刀刃上。三是要不断培养教育执法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一个精神状态问题,没有对工商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没有好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之成为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行家里手。四是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没有责任就没有效能。每个执法人员都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会有好的效果。

2、努力改善执法环境,形成内和外顺的执法氛围。一是加大对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公安、技监、检察、卫生、审计、新闻等部门加强沟通与配合协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良好的政务环境;三是教育干部职工增强法律的意识,依法讲情。要做到讲亲情不能错位,讲友

情不能变位。四是改变一些执法的方式。如:队所联动,所所联合,请上级机关督察督办等方式规避一些说情的现象。五是加强与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行政审判庭的联系与沟通,不要临时抱“佛脚”。

3、加大对基层的投入。一是配强、配齐基层的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在今后新招公务员的条件上,要适当注重法律、计算机、财会、文秘和商品检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大对基层现代办公用品、设备的投入,重点是解决较好的交通工具、计算机、手提电脑、摄、照、录设备的配置与更新。三是基层要整合执法资源。按老百姓赶集的时间习惯,可将执法组、巡查组和个体私营登记一并前往,到时各司其责,可减少交通工具的运用。四是要给行政执法较好的激励政策,制定政策要考虑到基层,要尽量往基层倾斜。好的政策才能给人以激励、鼓劲。

4、加强立法,要赋予工商部门实施相应强制措施的权利。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保护当事人法律权益的法律体系,(《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鉴于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活动要求工商机关具有综合性、超脱性、独立性等特征,国家应当通过立法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封,扣押物品,查询、冻结、划拨银行存款及要求相关部门配合等,以充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职能之需要,以减轻工商行政执法对地方部门和其他单位的依赖程度,使自己的超脱性得到最大发挥。

总之行政执法是一项工程的话,那就是一把手工程,即行政执法关键在各级领导重视,特别是在“两费”停收和省垂直机制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下载当前基层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五大困难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基层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存在五大困难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招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策和建议

    当前招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所引进的项目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大的龙头型企业偏少,不仅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占用了园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园区后......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立党组织难度大。现在的社会型小区,人员来源地域广,人口流动性大,工作稳定性差,生活水准参差不齐;多数党员户籍随迁......

    当前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绝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部门组建的,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财政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随着全社会体制改革......

    浅谈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当前民主党派 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民革五指山市委员会(筹)纪明盛 2011年9月9日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组织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民主党派成员履行参政党职能、开展......

    对于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的几点思考

    对于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的几点思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这里就江南辖区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有不足之处希......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对象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段党委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

    当前基层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基层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一、基层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基层新闻宣传工作来源基层、服务基层,但受人才、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内容提要】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全面化。一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全面掌握干部在思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