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

时间:2019-05-12 19:1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

第一篇: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

县级农机化培训,直接为农业生产一线培训农机操作人员,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机推广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县级农机培训教育基础建设,重视公益性农机技术培训,是确保我市农机化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保证。

一、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的历史与现状

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回顾我市县级农机化培

训历史,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历了由 70年代全免费培训逐渐演变成有偿服务、再到现在所谓的社会化服务。当时政府曾提出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了这一目标,各地都先后建起了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直接向农民普及农机技术,为农业生产第一线培训农机具操作、维修人员及乡镇农机站管理员等实用人才。参训农民既不要缴纳任何费用,培训期间还可以在当地生产队记工分。因此,农民都非常愿意参加培训,基本上达到了“机具未到,培训先行”的要求,对于大中型农机具(如拖拉机)几乎没有先购机后培训的现象。这为当时刚刚起步的我国农机化事业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然而自80年代末以来,国家逐渐减少了农机培训的专项投入,为弥补事业费的不足,学校开始向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收取部分培训费,以后培训收费逐渐增加。前些年,农机培训(实际上已经仅限从事道路营运的农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一度成了农机部门重要的创收手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县级农机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我市现有的5所县级农机培训机构,除开发区新力驾驶培训学校外,全部都是全民事业单位,一直从事全市农机化培训工作。共拥有教室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实习、宿舍、食堂等房屋设施面积2300平方米,学习训练场地面积13000平方米;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42人;拥有电教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机、摄像机、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等)60余台(套);拥有教练车20台,交通通讯设备30余部。教学示教板、教学挂图、教学模型、解剖车、配套机具、及桌椅板凳等都设施一应俱全。年培训能力5000人,多年来累计培训农机人员6万多人。

二、当前我市农机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拖拉机驾驶培训数量连年减少。据统计2005年全市新训拖拉机驾驶员1510人,2006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960人,比上年减少35%,2007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450人,比上年减少52%,08年数据仍在减少。

我市拖拉机培训数量连年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汽车、三轮车占了农村运输的主导地位,部分拖拉机下岗,在岗的仅仅搞些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运输;再是国家工业化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有些人自动放弃了拖拉机运输业;三是我市拖拉机保有量结构特殊,2007年统计全市拖拉机保有量19.9万台,其中手扶拖拉机18.2万台,占91%,用于赶集、贩卖农副产品跑运输的手扶拖拉机很少,全市不足6000台,占3%,目前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农户把手扶拖拉机当“牛”养着,专职干农活,耕田、播种、收割、拉庄稼,农忙一过机具入库。

另一方面原因是自从拖拉机驾驶培训规范化以来,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小拖拉机培训程序一个标准对待,对于手扶拖拉机来说就显得不合理。现在很多农民想学习农机技术,但因手续繁琐、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高等因素不参加培训,这是造成我市农业机械操作者持证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农机技术的普及严重滞后于农机具的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

因为培训要缴纳数量一定的培训费,为了省钱,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参加培训,而是先买了拖拉机,请一个师傅简单地教一两天,就开始上路了。从而形成了令管理部门头痛、安全隐患严重的“黑车非驾”现象,偏远山区尤为严重。直到在路上被有关部门查获后才不得不交上一笔“培训费”开始办证。可此时机手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每天只想着抓收入,哪里还愿意停下机车去参加培训?而培训部门为减少培训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自然也乐意这种“缩水”式的培训。加上原来培训、考证属同一主管部门,这样的有偿培训服务自然很难到位,甚至不培训。因此,即使取得了驾驶证,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一方面驾驶技术差、不懂安全操作规程,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违规违章现象经常发生。另一方面,不懂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常识,导致机车技术状况差、人为故障多、维修费用高,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与寿命。而对于从事田间作业的各种农机操作人员,由于主管部门没有任何监控手段,更是不可能让其参加培训,统统都是“自学成才”。

(二)农机培训社会化与中央惠农富农政策法规不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支农政策,连农民工的培训都纳入了政府补贴的“阳光工程”,而直接为

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机培训又要实行社会化。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却把农机培训推向社会,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也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

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我们认为,对农民进行拖拉机、收割机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机操作驾驶技能的培训,应该属于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范畴。

三、对加强县级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科技兴农,教育先行”、“小康要实现,人才是关键”。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也越显重要。再先进的机器也要懂技术的人去操作,否则就发挥不了它的威力,还有可能使机器变成一堆废铁。因此,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如韩国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每个郡(相当于我们的县)的农业技术中心都设有农业指导所,专门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的使用等技术的培训,结合农时定期举办各种农业(农机)技术培训班。这成为韩国“新村运动”的一个亮点。

然而,我国2004年9月1号实施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却将拖拉机(包括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套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模式,将其推向社会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是农业机械家族中的两个最主要成员,尤其是拖拉机,它是许多作业机具的基本平台。如果将这两类培训推向社会化,就基本上意味着整个农机培训的社会化。

要切实落实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就必须结合农村当前实际,必须改革现有县级农机培训政策。应该修改《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公益性农机培训范围。如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等应该属公益性范畴。在此基础上,国家要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各种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加大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投入。一方面为本县农民提供公益性农机技术的免费培训,并将培训合格与否,作为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等国家其他惠农政策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更新提供公益性培训。对于服务性的农机培训,则可以采取部分补贴、适当收费的形式。这样就完全可以形成先培训后购机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我们的农机化工作真正步入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应建立拖拉机驾驶培训电子档案,方便检索和上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拖拉机驾驶培训档案是记录学员参加培训的凭据,是事故责任到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建立健全驾驶员培训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培训档案的基础上,实行档案资料数据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多年来农机培训一直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流于形式,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学员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事倍功半,很不适应目前形势。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达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仅靠实物、模型的演示还远远不够,要把学员带进实验室、实习车间、试验基地,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员的技术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要结合生产实践,选取通俗易懂的新版本;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讲授专业技能知识,还要结合专业特点,讲授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环境气象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以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把培训与推广相结合,对新技术进行超前培训。把培训与农机推广结合起来,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搞好培训。如结合农时或结合项目进行小麦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培训,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培训,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培训,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等等,使农民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

(五)树立创新意识,开拓职业技能培训。我国实行的就业准入控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样适合于农业人口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农机校如能抓住机遇,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就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农机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培训项目单

一、生源不足,致使办学路子越走越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承办技术工种的岗位培训任务,面向大农业、大农机以及农村经济、农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拓宽我们的培训范围,如摩托车、汽车修理,机械焊接技术等工种的培训,通过不断拓宽职业技能培训的范围,创出一条农机校开门办学的新路子。

(六)开展成才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农机校必须面向社会,开门办学,开展包括干部培训、职工教育、社会教育的成才教育培训。培训的层次可以包括基础教育、岗位培训、技工培训、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关系,积极与教育部门加强联系,努力宣传自己,使农机培训的社会地位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从而在工作上得到支持。争取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办学,加强横向联合,也可以实行挂靠在大中专院校的办法,走联合办学的路子,或请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支援师资力量,提高农机教育培训档次和规模。

第二篇: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村的稳定。泰山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的多年努力,培养了大批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技术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泰山区有农业人口25万人,农村劳动力16万人,农机户拥有各类拖拉机2076台,农用配套机具4870台,农机总动力达130647千瓦。泰山区农机校理论教员6名,教练员3名,教练车5台,配套农机具11套,经费来源自收自支,生源主要来自农村。长期以来,我校承担着乡(镇)农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承担着全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培训工作,年培训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500余人,采取长期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我校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驾驶操作技能,降低了事故率,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生源少是最大问题。泰山区地处市中心,农业人口比较少从事农机事业的人员就更少。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是农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溥。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具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不愿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三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校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从目前泰山区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2009年1月1日国家取消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后,就更是雪上加霜,无力培训,使农机教育培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加以解决。

3、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提高服务大农业的观念。一是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现代化优为重要,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农业机械化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带头人、示范者,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行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二是连接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中介,做到企业、农民、培训机构利益共赢。三是农机化学校走向社会,与社会教育培训相结合走市场化道路,扩大生源,保证学校的基本收入。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三)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培训水平。一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要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老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

(四)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依托,扩大农机培训人数。近几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民心,农民购机积极性日趋高涨,农机户数量与日俱增。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新机手水平

低、技术差、经验少、事故率高,这为农机培训提供了机遇,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紧紧跟上,加强对这部分新生力量的技术培训,使之以高水平、高素质为农业生产服务。

总之,尽管当前我们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我们决不放弃努力,更不丧失信心,应该从整个农机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去认识问题,考虑问题。泰山区农机教育培训要抓住发展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训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将农机培训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篇: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面掌握牡丹区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不断促进农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牡丹区农机校组织专人对全区农机化学校的基本情况、农机培训主要做法以及农机教育培训对农机化工作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化学校基本情况

牡丹区农机校共有在编教师5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全部持有省农机管理部门统一发放的教师上岗证。学校占地1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200平方米;硬化教练场地3000平方米。

2009年,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460人,复训200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200人,培训其他各类农机技术人员5200人次;2010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800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30人,阳光工程培训300人;2011年上半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200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386人,农机管理员16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升了农机手的综合素质,为安全、高效、高质量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快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机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多措并举,严格程序,突出培训效果。对于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每月举办两期,每期10天。考试采用预约方式,保证培训学时,严把考试关,杜绝人情关。对于复训及其他各类操作手的培训,由于人多、量大、面广,我们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集中培训,有下乡入村入户培训,有分批分片利用科技赶集进行培训,也有的以检代训,以会代训。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由于培训对象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年龄等参差不齐。我们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采用省统编教材,认真组织教学,确保授课学时和培训质量。同时完善了教学档案、学员档案和考试档案,健全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四是强抓机遇做大做强农机培训。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开展了对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业务。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培训已成为新训的主要内容,占培训总量的80%。近

三年来共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1376人次,复训驾驶员5680人次,培训农机化管理干部实现从业人员420人次,培训联合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员1658人次,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460人次,培训农机经营者和农机大户2045人次,跨区作业机手培训840人次,累计完成各类机手、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16700余人次,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人才培训500人次。

(二)拓宽办学渠道全方位开展农机培训服务。以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机化管理队伍培训、农民机手和农机修理工培训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场分析指导相结合,区别不同对象,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跟踪服务、送技到机、以会代训、以修代训、以检代训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服务。一是依托农机科技示范园,利用“三夏、三秋”现场会、新机具演示会,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进行培训。二是利用农闲时节,对十七个乡镇办事处的农机协管员、农机大户、农机示范户、合作社社员进行培训。三是依托菏泽市商业技校、市劳动技术学院、牡丹区劳动技工学校,积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化招生工作,全区农机培训规模和效果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开展。

(三)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软件建设:一是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目标管理和校长岗位责任制。二是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备课、写教案、开展教案展评、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方法,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高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加快大型、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力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源不足,受训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培训意识不强。目前,生源主要是享受农机补贴的农户和被农机执法人员查纠的一些无证驾驶员,相当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农机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只在农忙时节从事农田作业,或上路行驶,不需要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证。个别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不遵章守法,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二是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区农机校是差额事业单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只给农机校拨部分人员工资,其他业务经费几乎没有,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不能及时更新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人员知识老化。由于资金不足,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外出进修机会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少,出现严重的知识老化问题,难以跟上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要求,高学历、高技能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建议

一是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行业技术工人的培训。走向社会,与社会教育培训相结合走市场化道路,扩大生源,保证学校的基本收入。同时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培训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农民、贴近生活,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同时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老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

三是面对新形势,全面深化农机新技术培训。一方面,对农机新技术培训做到“五结合”。一是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开展与产业发展为主的成熟技术培训。二是同抓好农机科技示范相结合,以示范园区为基地,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让受训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新技术。三是同监理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教育,事故案例分析等。四是同企业和维修部门相结合,掌握农机新产品的技术操作、维修的实用技术,提高营销维修企业的整体水平。五是同开展技术服务相结合,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切实搞好技术服务,让广大农民体会并切实得到农机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深入探索农机技术培训新路子。

1、办流动培训学校,送农机科技知识到村组;

2、结合农机推广演示活动,开展现场培训;

3、利用宣传媒体进行农机技术培训;

4、利用农闲、集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级农机化培训,直接为农业生产一线培训农机操作人员,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机推广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县级农机培训教育基础建设,重视公益性农机技术培训,是确保我市农机化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保证。

一、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的历史与现状

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回顾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历史,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历了由 70年代全免费培训逐渐演变成有偿服务、再到现在所谓的社会化服务。当时政府曾提出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了这一目标,各地都先后建起了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直接向农民普及农机技术,为农业生产第一线培训农机具操作、维修人员及乡镇农机站管理员等实用人才。参训农民既不要缴纳任何费用,培训期间还可以在当地生产队记工分。因此,农民都非常愿意参加培训,基本上达到了“机具未到,培训先行”的要求,对于大中型农机具(如拖拉机)几乎没有先购机后培训的现象。这为当时刚刚起步的我国农机化事业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然而自80年代末以来,国家逐渐减少了农机培训的专项投入,为弥补事业费的不足,学校开始向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收取部分培训费,以后培训收费逐渐增加。前些年,农机培训(实际上已经仅限从事道路营运的农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一度成了农机部门重要的创收手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县级农机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我市现有的5所县级农机培训机构,除开发区新力驾驶培训学校外,全部都是全民事业单位,一直从事全市农机化培训工作。共拥有教室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实习、宿舍、食堂等房屋设施面积2300平方米,学习训练场地面积13000平方米;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42人;拥有电教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机、摄像机、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等)60余台(套);拥有教练车20台,交通通讯设备30余部。教学示教板、教学挂图、教学模型、解剖车、配套机具、及桌椅板凳等都设施一应俱全。年培训能力5000人,多年来累计培训农机人员6万多人。

二、当前我市农机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拖拉机驾驶培训数量连年减少。据统计2005年全市新训拖拉机驾驶员1510人,2006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960人,比上年减少35%,2007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450人,比上年减少52%,08年数据仍在减少。我市拖拉机培训数量连年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汽车、三轮车占了农村运输的主导地位,部分拖拉机下岗,在岗的仅仅搞些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运输;再是国家工业化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有些人自动放弃了拖拉机运输业;三是我市拖拉机保有量结构特殊,2007年统计全市拖拉机保有量19.9万台,其中手扶拖拉机18.2万台,占91%,用于赶集、贩卖农副产品跑运输的手扶拖拉机很少,全市不足6000台,占3%,目前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农户把手扶拖拉机当“牛”养着,专职干农活,耕田、播种、收割、拉庄稼,农忙一过机具入库。

另一方面原因是自从拖拉机驾驶培训规范化以来,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小拖拉机培训程序一个标准对待,对于手扶拖拉机来说就显得不合理。现在很多农民想学习农机技术,但因手续繁琐、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高等因素不参加培训,这是造成我市农业机械操作者持证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农机技术的普及严重滞后于农机具的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

因为培训要缴纳数量一定的培训费,为了省钱,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参加培训,而是先买了拖拉机,请一个师傅简单地教一两天,就开始上路了。从而形成了令管理部门头痛、安全隐患严重的“黑车非驾”现象,偏远山区尤为严重。直到在路上被有关部门查获后才不得不交上一笔“培训费”开始办证。可此时机手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每天只想着抓收入,哪里还愿意停下机车去参加培训?而培训部门为减少培训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自然也乐意这种“缩水”式的培训。加上原来培训、考证属同一主管部门,这样的有偿培训服务自然很难到位,甚至不培训。因此,即使取得了驾驶证,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一方面驾驶技术差、不懂安全操作规程,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违规违章现象经常发生。另一方面,不懂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常识,导致机车技术状况差、人为故障多、维修费用高,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与寿命。而对于从事田间作业的各种农机操作人员,由于主管部门没有任何监控手段,更是不可能让其参加培训,统统都是“自学成才”。

(二)农机培训社会化与中央惠农富农政策法规不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支农政策,连农民工的培训都纳入了政府补贴的“阳光工程”,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机培训又要实行社会化。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却把农机培训推向社会,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也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我们认为,对农民进行拖拉机、收割机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机操作驾驶技能的培训,应该属于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范畴。

三、对加强县级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科技兴农,教育先行”、“小康要实现,人才是关键”。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也越显重要。再先进的机器也要懂技术的人去操作,否则就发挥不了它的威力,还有可能使机器变成一堆废铁。因此,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如韩国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每个郡(相当于我们的县)的农业技术中心都设有农业指导所,专门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的使用等技术的培训,结合农时定期举办各种农业(农机)技术培训班。这成为韩国“新村运动”的一个亮点。

然而,我国2004年9月1号实施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却将拖拉机(包括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套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模式,将其推向社会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是农业机械家族中的两个最主要成员,尤其是拖拉机,它是许多作业机具的基本平台。如果将这两类培训推向社会化,就基本上意味着整个农机培训的社会化。

要切实落实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就必须结合农村当前实际,必须改革现有县级农机培训政策。应该修改《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公益性农机培训范围。如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等应该属公益性范畴。在此基础上,国家要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各种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加大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投入。一方面为本县农民提供公益性农机技术的免费培训,并将培训合格与否,作为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等国家其他惠农政策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更新提供公益性培训。对于服务性的农机培训,则可以采取部分补贴、适当收费的形式。这样就完全可以形成先培训后购机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我们的农机化工作真正步入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应建立拖拉机驾驶培训电子档案,方便检索和上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拖拉机驾驶培训档案是记录学员参加培训的凭据,是事故责任到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建立健全驾驶员培训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培训档案的基础上,实行档案资料数据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多年来农机培训一直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流于形式,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学员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事倍功半,很不适应目前形势。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达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仅靠实物、模型的演示还远远不够,要把学员带进实验室、实习车间、试验基地,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员的技术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要结合生产实践,选取通俗易懂的新版本;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讲授专业技能知识,还要结合专业特点,讲授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环境气象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以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把培训与推广相结合,对新技术进行超前培训。把培训与农机推广结合起来,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搞好培训。如结合农时或结合项目进行小麦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培训,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培训,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培训,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等等,使农民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

(五)树立创新意识,开拓职业技能培训。我国实行的就业准入控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样适合于农业人口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农机校如能抓住机遇,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就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农机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培训项目单

一、生源不足,致使办学路子越走越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承办技术工种的岗位培训任务,面向大农业、大农机以及农村经济、农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拓宽我们的培训范围,如摩托车、汽车修理,机械焊接技术等工种的培训,通过不断拓宽职业技能培训的范围,创出一条农机校开门办学的新路子。

(六)开展成才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农机校必须面向社会,开门办学,开展包括干部培训、职工教育、社会教育的成才教育培训。培训的层次可以包括基础教育、岗位培训、技工培训、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关系,积极与教育部门加强联系,努力宣传自己,使农机培训的社会地位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从而在工作上得到支持。争取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办学,加强横向联合,也可以实行挂靠在大中专院校的办法,走联合办学的路子,或请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支援师资力量,提高农机教育培训档次和规模。

第五篇:关于搞好农机化培训的几点建议

关于搞好农机化培训的几点建议

农机化学校是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依托和阵地,多年来为农机化事业和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力量,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机化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生源减少,培训面变窄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机遇。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是每一个农机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农机校要坚持立足农业、为农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办学,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为农服务活动,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铺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求。

一、送科技下乡培训

利用乡镇村集市、科普宣传、物资交流会等,组织农机推广、农机化学校等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机管理条例》及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深入乡村、集市设立咨询台,进行现场指导、现场教学,及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类问题,向农民宣讲农机牌证管理、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同时对无牌机车、无证机手进行摸底调查登记,为开展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二、依法监理督促培训

农机驾驶员成分复杂,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良莠不齐,加之部分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安全驾车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熟练等因素,以及最近几年农机执法力度的减弱,致使农机违章违法驾驶、黑车非驾、脱检漏审、酒后驾驶、超载超速、非法拼装等现象突出,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要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员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治理活动,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乡、村等作业一线,检查农机安全生产,查处“黑车非驾”、超速超载、带病作业等农机违章行为,对参加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执法,执法检查要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把文明执法贯穿整个工作全过程,依法集中整治,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两个稽查队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乡村公路、城市街道、田间场院、集贸市场、采石场、建筑工地、砖瓦窑场等,灵活作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

三、新机具、新技术现场培训

根据农机使用季节和农业生产实际,对常见的农机故障、农机信息等内容通过宣传栏进行公布。通过强化农机技术培训,调动了农民群众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针对农民购买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新型农机具兴趣大的特点,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企业、销售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新机具的操作使用进行现场讲解培训,使机手懂原理、会操作。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水平,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四、多种形式办学

运用各种手段及宣传工具,深入乡镇、街道、村张贴招生广告,并通过开展“农机安全村”建设、农机年检年审等机会,扩大宣传,加强引导,促使无证人员主动报名参加培训。将招生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农机服务站、各科室,帮助农机化学校招生。并给一定数量提成,人员多的可下乡镇、街道、村办班,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方式进行培训,既方便学员,又保障了教学质量,而且扩大了培训数量。面向三农,开展了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送教下乡”活动,要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机大户的培训,开展电气焊、机械加工修理、家电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劳动保障局、职业中专、有关企业联合办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使农机化学校成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坚实阵地。

下载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一) XX县位于鲁西北,属黄泛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38万人口,农业人口30万,耕地面积68万亩......

    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兴国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县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到2013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25万千瓦,农......

    农机化和信息化调研报告

    师宗县农业局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

    2012全市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汇报[范文]

    2012全市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汇报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机具保有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加快农机农艺融合进程,推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xxx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

    全市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汇报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机具保有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加快农机农艺融合进程,推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XXX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经局......

    枣庄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枣庄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教育培训情况,更好的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和我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对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进......

    关于武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李顺强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属黄泛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38万人口,农业人口30万,耕地面积68万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

    定陶县农民培训农机化需求的调研报告

    定陶县农民培训(农机化)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民农机化技术知识需求情况,进一步推进农机化教育工作,近日,定陶县农机局组织人员对农民农机化技术知识需求情况进行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