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基本途径。建立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农民机手向自我发展、自主管理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加快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今后我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经验。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目前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总资产927万元,从业人员78人,拥有大型拖拉机7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4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2台,免耕播种机15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26台,全年营业收入272万元,纯收入190万元。
2、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要类型和组建模式。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建立,主要是对原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等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农机服务组织的改制、扩建、整合与规范,鼓励和引导农机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依据我区实际及实践经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为:种植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统一耕作;维修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网点+农机户,统一维修服务等农机化专业合作社。
3、加强引导,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成立了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监事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实行法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股东大会是合作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职工奖罚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运行机制科学有效,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经营体系。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区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清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林牧渔
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许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以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往往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少。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地方的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二是建立部门互动机制,积极协调农业、财政、工商、国土等有关部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注册登记、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库房用地等便利。
(二)多措并举,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及时总结农机合作社典型经验。二是强化培训,对合作社负责人、社员以及农机大户进行梯级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强与农机合作社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发挥农机合作社装备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三)加大扶持,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予以优先补贴,数量限制适当放宽,并对服务领域广、服务规模大、管理模式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扶持。
第二篇: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财务制度健全、服务规模较大、综合效益显著的合作社。为全面总结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对全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目前,聊城市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238个(其中全国规范化合作社1个,省级明星合作社2个,获省级推进项目资金奖励合作社31个,符合“五有”标准合作社49个),合作社成员3148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66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2161台,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774台(套),机库房面积2.8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达3.2亿元。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农机培训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及农机信息咨询服务等。2011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274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1.2亿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类型、管理方式、服务模式
(一)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四种主要发展类型
1、以农机站为依托的农机大户联合型。这种类型合作社依托的农机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院落,机制比较健全,负责人大多为农机站长,有事业心、责任心,组织能力比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农机站本身的技术、人才、场地、设施和管理经验,吸引和调动农机大户投入机具设备和资金进行优势合作经营,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由村干部牵头的农机大户联合型。这些合作社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及周边农业生产。
3、农村能人带动型。这一类型是由农村中经济实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牵头,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周边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机械自愿结合,共同服务。如尚店福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4、农机企业领办型。这一类型为农机生产、维修、流通企业利用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等参加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如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山东润源农机装备公司领头成立的。
在这四种发展模式中,大户联合型合作社173个,占73%,能人带动型49个,占21%。在合作方式上,劳动资本合作型合作社119个,占50%,劳动合作型合作社107个,占45%。
(二)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管理方式
聊城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均实行了成员带资或带机入股,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均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和较为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形成了社员大会大事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
在运作模式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松散型,没有集中管理的场所,农忙作业时现集中;另一类型为较为紧密型,这一类型均建有标准化车库、维修车间、具有办公场所和独立院落。如临清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阳谷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价格、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提取公益金。其中,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还组建了技术部、业务部、维修部、财务部。
在利润分配上,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各合作社有所不同,总体上,80-90%分配给经营者,5-10%上缴给合作社,10%左右作为风险基金留存合作社用作以丰补歉或长期投资,滚动使用。
(三)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业服务模式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不断拓宽领域,创新模式,主要服务模式有:
1、跨区作业。根据各地农作物成熟时间差,为进一步增加收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作业队外出作业或组织成员参加由各县(市、区)农机局组织的小麦跨区机收作业队。2011年,全市有3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队,参加跨区作业机械650台(套),作业面积54.8万亩,收入2450万元。
2、订单作业。入社农机户按照合作社章程,实行统一管理,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机耕、机收、小麦免耕播种、农机深松、农田水利建设等作业合同,合作社统一安排成员实行统一作业。2011年,全市合作社共签订作业合同214.7万亩,收入2.8亿元。分别占作业总面积的78.4%,总收入的74.1%。其中,临清市农机深松整地全部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作业面积33.3万亩,收入2000多万元。
3、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适应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要求,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农作物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00余亩,土地流转费用每亩700元左右。
4、维修服务。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维修技术优势,在对合作社内部社员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也对外进行维修业务,并将维修服务当做合作社农闲时间的一项主营业务来经营。目前,全市对外开展维修业务的合作社37个,2011年营业收入269万元,其中维修业务开展较好的有阳谷县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昌府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传师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5、经营销售。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业务特点,还从事经营销售活动,如经济开发区金舟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销售各品种优良种子和各类标准化肥、高效无公害农药,农膜,杀菌等。阳谷县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昌府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冠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销售各类农机配件。
6、其他业务。如临清市福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机具利用率,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联合作业,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机具的问题,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机具,浪费资源,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二)提高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致富能力强、技术先进的大型农机具,通过现场会、演示会,让农民群众真正看到了大型农业机械带来的好处,激发了他们的购机热情,促进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三)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的共同体。每个合作社都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保障措施,形成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机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由过去农机监理面向机手的安全管理,变成了农机监理对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机手的管理,农机监理又全力配合支持合作社共同对社员机手的安全管理。这样,强化了安全生产,促进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安全管理效果。
(四)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
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社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使他们在技术上能够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等先进农机化技术,提高了农民种田科技水平。
(五)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作社通过签订作业合同,实现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了作业成本;又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了成员的收入。据统计,经营较好的农机合作社社员人均利润3.9万元,一般都在2.7万元以上,高于非合作社成员收入20%以上。
(六)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农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四、聊城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广泛宣传。让农民和各级领导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推进农机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制定发展原则,明晰工作思路
在每年的全市农机局长工作会议上,市局都对合作社建设工作做重要部署,把合作社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农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目标,规范标准要求,并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农机专业合作建设的通知,积极谋划,做好落实。在发展农机专业作合作社的过程中,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和农机手的意愿,不搞“拉郎配”,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和诚信服务,推动农机服务组织优化发展。工作思路就是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扶持,利用现有条件,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成立一个。
(三)加强政策扶持,及时指导服务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了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补贴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承担规模化作业、机械深松等有关农机化项目,先后有3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省局农机规模化作业项目,争取到奖励资金195万元。临清、茌平农机合作社承担了2011年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项目,获得作业补贴共计1200余万元。今年,市财政专门拿出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奖励,共奖励合作社6个,每个5万元。在合作社组建上,聊城市坚持农机部门搭平台、给政策,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农机购置补贴优先对象,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支持,协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提供便利。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作业市场需求、价格行情、天气咨询等信息服务,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注重培树典型,加强规范建设
近两年,聊城市农机局连续下发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的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照“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实打实,不断培养和树立规范化合作社典型。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现场参观,交流经验,形成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进行现场观摩,相互学习借鉴
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召开合作社建设现场观摩会及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各县市区农机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赴省内外多个地市参观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习经验。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农机部门负责人对各县市区农机合作社建设进行观摩、评比、学习、交流,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学习、培训近300人次,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聊城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扶持下,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内新成立的,起步较迟,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另一方面合作社成立以后征用土地建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和作业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有一部分农机户是新买了拖拉机,合作社用于购置新机具和发展生产的流动资金难以为继,有的合作社是靠借贷购买油物料,有的地方借贷也较为困难,同时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毕竟只是极少数。所以低投入、低积累、高分配,“两低一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形成预想和需要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二)用地政策不明确, 严重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 当前,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农机作业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由于国土城建等部门对土地严格控制,而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不够明确,使农机合作社征地十分困难,从而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三)基础设施滞后,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合作社没有标准化的农机库棚和维修设备,机具存放、保养、维修难度大,缺乏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四)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部分农机合作社,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缺乏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引领发展的带头人和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等技能的专业人才。有部分合作社是松散联合,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统一安排作业,实行单机核算,农闲时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低。
(五)作业服务领域窄,经营规模较小
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领域主要在粮食机械化上,大部分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环节,缺乏向其他生产领域服务的能力。
(六)专业人才缺乏,合作社运行水平较低
目前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搏击市场的能力还很有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011年对东昌府区1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查,有经营管理头脑,富有市场搏击经验,在农村担任村官的仅有4人,其余社长均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手;从学历上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只占总数的20%。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操作、维修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脑袋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对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注重引导区域布局均衡化,进一步完善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配套政策,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建设指导
一是政策上予以倾斜。国家补贴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和补贴比例,要在税收上少征或免征各项所得税,农田作业所需燃油供应上要予以一定的补贴,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是用地上予以照顾。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归为农业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合作社经营管理场所用地问题。
三是资金上予以扶持。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运行机制
遵循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按照合作社建设“五有”标准要求,规范合作社建设,本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确定一批示范社,通过示范社,引导广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平。
(四)引进培养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应将引进、培养人才、提高农机手整体素质作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升驾驭和拓展市场能力。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硬件来抓,重点培养好领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的骨干作用。制定培训计划,按区域、分季节、有重点地对所有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合作社管理人才、会计、技术人员等,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水平,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发展后劲 引导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拓宽农机作业市场,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作业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篇:东昌府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东昌府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基本途径。建立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农民机手向自我发展、自主管理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加快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户、农机专业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今后我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经验。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目前已成立以村级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9家,总资产783.04万元,从业人员254人,拥有大型拖拉机68台,自走式小麦联收机55台,玉米联收机24台,免耕播种机26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23台,全年营业收入373万元,纯收入228万元。
2、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要类型和组建模式。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建立,主要是对原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等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农机服务组织的改制、扩建、整合与规范,鼓励和引导农机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依据我区实际及实践经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为:种植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统一耕作;维修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网点+农机户,统一维修服务;青贮型,饲料专业合作社+基地+畜牧饲养户,统一青贮饲料;以及其他如蔬菜、林果等农机化专业合作社。
3、加强引导,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成立了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监事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实行社长(经理)负责制,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股东大会是合作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职工奖罚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运行机制科学有效,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造血”机制。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
1、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手收入。通过合作社,把本地区、乡镇、村拥有的农机组织起来,开展跨区机收、机耕作业,开辟作业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合作社寻找作业市场、协调关系、调解矛盾,为机手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从作业规模和作业市场上,为机手增收创造了条件。
2、农机化管理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的薄弱,加快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机合作社在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推广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收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3、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有效拉动农机消费市场,协助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机手能够获知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由此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农民自筹资金购买联合收割机成为农村一个新的消费热。如去年以来,全区共购买各种农业机械900台,购机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最大限度的用足、用活、用好了上级的优惠政策。
4、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机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患,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以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明显。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明显强化、经营规模得以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经营总收入或利润提高30%。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其他农机户的发展,加速了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进度,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区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以农机专业合作社、所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仅占全区农机服务组织总数的0.255%,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林牧渔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许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以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往往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地方的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方向。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和推动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
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营收益。
2、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向。充分考虑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充分考虑我区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机手的意愿,选择适合培育的对象,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社会化服务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适宜什么样的形式就引导发展什么样的服务组织,切忌强求一个模式,不能搞“拉郎配”和“垒大户”。农机管理部门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行政强制干预和盲目攀比。
3、坚持规范建设、优化环境的方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田的机耕道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入村农机大院的规划,解决大型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贴息、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4、坚持拓展领域、增强能力的方向。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5、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项目时,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新技术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项目资金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引进机具、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6、建立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自愿扩大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各级财政实施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政策。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逐步建立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
第四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梁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为弄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方向,进一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县农机局高度重视,研究成立调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据本次调查统计,我县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成立并在农机局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35家,正常运营的23家,目前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418户,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社员125户,(以下数据不包括停止或未运营合作社)服务农户4.04万余户,从业人员447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共143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7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6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1台,深松整地机43台,资产总额4619.6万元,基础设施用地3.9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和机库房面积1.26万平方米,机具维修车间0.25万平方米。2014,运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完成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35.7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14.08万亩,订单作业面积6.42万亩,流转土地面积0.516万亩,托管土地面积3.372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济效益上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据调查,2014,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总收入约为1910.15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为1569.15万元,农资经营收入165万元,农机修理服务收入166万元。
(二)主要特点 我县自2008年成立第一家农机合作社以来,截止到2014年底经工商注册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合作社35家,数量不少,但良莠不齐,有的合作社自成立就未能运行起来,如浒泊、安民山等合作社,有的合作社运行几年后,遇到无法预料情况致使无法开展,如富民、泰福合作社等,这也是事物发展规律所势。总之,农民机手对成立农机合作社也经历了一个从试探、盲目到理性的过程,从刚开始的农田收获、土地耕整比较单一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到现在农田的耕、种、收、植保及灌溉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并有向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土地流转承包等相关领域发展壮大趋势。如国惠、万仓、联丰、顺发、秀清、天力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工作措施
县局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并列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引导和帮助合作社按照省市级示范社的认定标准进行完善和建设,多次邀请和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种类型的农业农机知识技术培训班和农机生产现场观摩会。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推动了我县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壮大对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农机购置高潮不断,农机合作社成为新机具购置换代更新的重要力量,提高了农机化装备水平。2014年我县的国惠农机合作社、滨湖益民农机合作社、东方红农机合作社新购100马力以上联合收获机、拖拉机达十多台,根据调查每台机械作业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国惠合作社社员唐守山、滨湖益民合作社社员马洪峰单机作业面积达近2000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农机化发展,促使了我县的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二是缩短“三夏、三秋”生产周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小麦收获时间已从以前近一个月时间减少到现在3~5天,“三秋”生产由原来的一月多时间缩短为10天左右,从百万农民抢“三夏”、战“三秋”,到现在万名农机手战“三夏”、“三秋”,劳动力占有量减少三分之二,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合作社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国惠合作社、顺发合作社等还开展为五保户免费作业、无劳动力户免费低价作业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是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机械数量多、机具集成配套、服务功能强、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将大量土地“捆绑”经营,既有利于农机规模化作业,减少作业成本,又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取得可观效益。联丰农机合作社、天力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流转和托管作业服务,受到省市县领导重视,多次莅临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作业现场进行观摩,受到领导称赞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合作社基础薄弱,各环节都颇显粗糙。农机合作社的主体是从事农业第一线的农民朋友,对农业生产都是一把好手,但经营合作社就显得有劲使不上,管理跟不上,运行机制、财务制度、新技术运用上滞后和脱节,因此对农民合作社的承担的项目和扶持政策目前要求的标准太高。
二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重视不足。近年来,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太小,县级财政困难,无法拿出资金扶持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上级扶持资金分配到地方也就很单薄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推动作用不明显,且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摸索起步发展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诱惑力不强。
二是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县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常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深耕犁、常规播种机等,主要从事机耕、机播和机收工作,而只有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跨区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量小,收入较低。并且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新型农业机械,如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经济作物机械信心不足,投资新领域(如畜牧业、水产业)怕担跨行业风险。导致农田机械作业市场单一化,效益相对比较低。
三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一家一户的小块经营和复杂的种植模式,使大型机械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作业效率,收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土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机作业的效率与节本增效的潜能难以发挥出来。四是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早,到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模小,合作范围不广,层次不高,规范不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成员大多是农民,基本素质比较低,缺乏发展活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差。
五是办公场所紧张,机械库房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规划时,未能考虑农机合作社的基础建设用地,甚至对已经运营多年的合作社设施用地进行了出售或划作它用。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管理严格,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用地审批太难,合作社大都缺乏机械库房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致使许多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无法集中存放,多数农机户到处搭建简易库房或露天存放,造成机具存放混乱,从而浪费了更多资源。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后发展趋势
目前,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粗放型生产管理,效益不高,人力财力严重浪费,阻碍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农机装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客观上提出了调整与农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新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应运产生和发展的,合作社通过对农业劳动者之间和先进生产工具的有效组合,为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制,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合作社这种形式,本身就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相吻合。其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大趋势,随着土地流转办法方式的不断完善,农村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连片土地,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是必然选择。其三,农业生产新环境发展不断变化,将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形式将逐步被集约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取代。最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文化氛围将愈加浓厚。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当前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种粮大户、农机户、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土地流转或委托管理为规模化生产模式,是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趋势。要让合作社加快驶入规范化、高效发展轨道,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农机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而我们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
五、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争取落实有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政府部门应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尤其在保证农机设施用地政策方面急广大农机户之所急。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能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政策,让合作社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不断壮大,同时希望国家对于农机用油财政补贴款项,能按农机作业面积和作业机械数量直接发放到农机户手上,同时在跨区作业、散小作业地块(政策原因造成的地块分散)的机械转移途中油料消耗能否给以合理的补贴,使开展农机化生产服务的农民直接感受到实惠。
二是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桥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列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增加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改变农业生产者“土、脏、乱”传统社会地位。
三是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增加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扶持力度,每建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要给以相应的资金或实物支持,用于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创造农机专业合作社良性的发展环境。推行农机的合作经营,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要鼓励经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重要意义和典型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梁山县农机局
郭东爽)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五日
第五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湖南省涟源市农机局 李淑惠
湖南省涟源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依法规范、有序引导、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全市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了调研,截止2011年底,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分别是:涟源市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涟源市星天伟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26户,从业人员281人,拥有各类机具512台套,其中中型拖拉机组16台套,小型农田改造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耕整机102台,联合收获机85台,插秧机20台,资产总值达近591.85万元。服务范围涉及全市20个乡镇573个行政村和邻近的安化县渔水、新邵张家冲、双峰太平寺、冷水江三尖等周边县市的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服务方式更加便民,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效显著,“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