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摘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口约为2.04亿。近段时间,被人们所关注的多为城市“80后”,像韩寒,郭敬明,李宇春等城市“80后”明星以闪亮的姿势走进大众的视野,标志着城市“80后”这一代开始走入主流社会。他们的集体身份的认同和价值观都在主流社会观念中得以体现。其实,这一年龄段的这代人,农村出生的要比城市多得多,而他们却被主流话语忽视了。出生于农村的他们生存状况如何?在父辈眼里,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身上又有什么特点?他们今后又该如何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
一、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
(1)、过早辍学: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以及当时的政策导向,一时间很多农村的中小学被大量裁减。幸好八六年国家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才让很多80年代初的人上起了小学。经管农村80后的幸运儿们基本上赶上了义务教育的春风,但有的因为家庭贫困,以及一些其他的各方面原因,有一部分农村80后未能坚持读完年义务教育就早早辍学在家赋闲或外出打工了。
(2)、加入“农民工”的大军:
农村的80后在他们十几岁时,面临着重要人生转折。他们离开了学校,而农村的这种现状和条件又用不了那么多人或者说养不了那么多人,因此他们也成为农民大军中的一员进入了城市。有一个机构调查显示,在外出的农民工中,1970年之前出生的人只占8.4%,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占30.2%,八十年代出生的占60.0%。也就是说,在“民工潮”最汹涌的珠三角地区,“八字头”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许多打工者都说,离开家乡到工厂里打工是他们平生做得最艰难的选择,也是他们到目前为止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但支撑他们干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为了自豪。因为如果能在家乡的小村庄以外更广阔的世界扎下根来,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3)、早早的结婚,“长大成人”: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农村青年早早的辍学外出打工了,他们在打工期间可能由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在外找到了男(女)朋友,然后未婚同居。这时的青年男女已经不像刚走出山村的青年那样羞涩而保守了,在一起的两个人很容易突破男女的界限,又由于他们生长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和保守的中小学教育,让他们不懂得避孕等常识,致使许多青年未婚先孕,最后不得不匆忙回家结婚了事。就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大部分都是因为不小心怀孕而不得不回家结婚的,不管是男是女,也不管是在外自由恋爱,还是在家中相亲的,只要一同出外打工,不出半年,一般都要回家办婚事。我的好多小学同学就是如此。
(4)、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融入城市:
农村80后的学生,祖辈生活的艰辛是他们下定了走出农村过上城市生活的决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考试进入县城的中学,开始了三年艰苦的高中生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后寄托人生梦想的高考。
来到县城上高中,学生们过上了寄宿制的集体生活。他们玩的时间几乎没有了,被严格限制于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程序”中,一个月也许会有一个周末可以回家看看。应试教育在很多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整天面对的是摆满书的课桌,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能凭借三年后的高考实现了梦想。
在大学这个处于城市因而具有城市生活风格的区域内,有些农村“80后”由于不适应环境会感觉难与人相处。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80后”更开朗更有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如果说城市“80后”的孤独忧郁形成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的“80后”的忧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哀叹时世艰辛的感染和自己对生活前景的无奈。在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那批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基本上一无所有,很多人把名誉当成了生命所在。
四年大学毕业后,向城市80后大学生一样,农村80后的大学生也已经或准备在职场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但是城乡差距或多或少地在求职中体现出来。从大学走出的农村“80后”大学生,他们要留在城市,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想,求职,也许是他们实现城市梦想最重要的一关。
二、产生这些现状的一些原因分析:
(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造成城乡教育设施以及教育质量的差别,记得本人上小学的时候教室还是危房,每次在下雨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假或是到其他地方去上课,而老师的学历也极低,顶多是一个高中学历。一方面,农村学校少,而适龄上学者又有很多,出现了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很多人没有学上。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过高,高到一家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用来交学费了。一部分家庭就因为学费过高交不起或认为不值得上而辍学。因此这种差别以及这种现状深深的影响了80后群体的分化。
(2)、80后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一方面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频繁,很多农民没有了土地,以及农村机械化的发展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80后青年与其上辈辈的“工农兼职”的“候鸟式”就业为主不同,他们基本上没有种过田,也不懂得种田,且也不想务农,土地情结淡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日趋城市化。到城里打工不仅不用种地,还可以挣到“很大”一笔工钱,因此他们大都愿意放弃土地并长期在城市生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只有28.55%农民工想以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
(3)、面对农村80后青年早早结婚的问题我认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性观念淡薄引发未婚先孕不得不结婚。其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在面对子女未婚先孕这种情况时,一般都会选择让他们结婚。这也算父母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农村,对父母而言,只有所有子女都结婚了,自己的任务才算完了。因此,许多父母为了能在自己还是壮年的时候尽最大能力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促使子女早日相亲定亲,一旦完成任务则可以安享天年了。再次,晚婚晚育的宣传形同虚设,民政部门监管不力。很明显一个现象,近几年结婚的青年男女,多是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但是婚照结,孩子照生。当事人根本没有晚婚晚育的概念,一方面跟文化学识有关,另一方面跟掌管这一事务的相关部门有关,除了看到几条标语之外,我从来没见过或听说过有相关部门的人走进村里,给人们讲解国家政策,鼓励晚婚晚育的。而且,对于结婚登记这一事件,也从来没有民政部门的人员过问。最后,就是教育的问题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已跟不上时代,确切的说是无法抵抗电视电影等“教育”的影响。这已不仅仅是农村青年问题,看现在小学生就谈恋爱,初中生打胎等事件就知道,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和逐渐反应出来的问题。
(4)、对于农村80后青年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摆脱贫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梦想的一次机会,也是面对父母的期望自己应付的一份责任。正是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的农村学子来挤这根拥挤不堪的高考“独木桥”。
三、面对农村80后青年的这些状况应采取的措施:
(1)、面对农村教育问题时,首先,要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的源泉和动力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中国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其次,完善办学管理体制。抓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另外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再次,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政府是发展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要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县在发展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及时下拨。第四,提高农村教
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吸引有水平的教师到农村教书。第五、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改造农村大量危房校舍,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最大限度的缩小农村与城县再教育条件上的差距。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80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首先,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利益。其次,加强农村80后青年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性等使用的技能。提高他们外出闯市场的信心和勇气。再次,加强农村中社会保障的建设,减轻农村青年的负担。另外,城市中也应给与他们“市民”待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村80 后青年落户城市创造条件。
(3)、在农村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提高80后农村青年完婚晚育的意识。另外,民政部门加强监管,杜绝不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的现象。同时学校要紧跟时代加强教育。
(4)、国家要适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降低高等教育的各项费用。同时完善生源地贷款制度,高校开通和完善绿色通道制度,为农村80 后青年上大学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四、结语
2.04亿的80后人口已经涌入或正在涌入社会,他们将成为新一轮的生力军。像城市80后一样,农村80后也已经或开始在社会上扮演各种角色。而农村大部分“80后”人群,由于这一集体在身份认同上的分化,没有受到与城市“80后”一样的重视。其实,大多数农村“80后”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广大而深厚的家族伦理网络里,父母、家族责任等已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生规划中。他们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
第二篇: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广袤而巍峨的山体架起了西部山区的骨骼,星星点点的耕地从河谷延伸到山顶,构成了西部山区延续生命的温床。千百年来,人们用一种乡土精神在贫瘠的土地上精心地耕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全面解构着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念,乡土情结面临着冲击。在传统乡土观和时代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西部农村青年,是夹缝中艰难的一代,现代媒体带来的新思想剥离心中黄土痕迹的过程注定是充满阵痛的过程。
一
这是四川西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几乎包含了西部农村的典型特质:高山、少地、交通不便。
身后的一对农村妇女正在大嗓门的谈论着自己的孩子,大致是孩子初中毕业后就不在上学了,外出打工,现在读书没有什么用。旁边几位村民也在随声附和。
这是农村的“读书无用论”,在这样一个小山村,只有区区几个学生参加高考,其余的都弃考了。其实整个山村,高中生都没有几个,更不要说高考会有什么好成绩。
农村教育的凋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麦克斯调查机构显示,来自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数目所占百分比正在逐渐减少,并且随着学校的层次越高,农村学生的数目是逐渐递减的。连续的高校扩招,繁荣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但是产业化的高等教育并没有让农村教育呈现出欣荣的风貌。09年高考人数的减少和数万名的学生弃考正印证着人们对教育模式的质疑,但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学生构成了这支弃考军的主力。
在大多数西部山区里,很多学生仅仅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辍学自谋生路,中国人固有的读书为上的观念在这里并不明显。荒凉的农村教育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农村薄弱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处就输在起跑线上,人才剪刀差抽离了大量的农村精英,整个农村处于文化真空状态,高校扩招让大学生就业变得异常艰难,小农思想不能支撑教育的长线投资……
农村青年是整个农村的未来,应该作为农村最为激进的一代去接受现代文明和科技,可是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村自身结构的局限成为他们接受教育路上的绊脚石。多数西部农村青年人的文化素质是底下的,较低的文化素质让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大打折扣,在惨痛的竞争面前,他们往往碰壁。因此在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里充斥着他们年轻的身影,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更多的农村青年人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西部农村青年的另一个极端——优秀的农村人永远不会再回到农村。工农剪刀差造成了人才剪刀差,抽离了大量的农村精英。这些所谓的农村精英大都是通过教育改写了自身的符号,最后远离了黄土。我们不能去责怪他们,农业是中国所有产业中的“弱势群体”,产出与投入比让市场经济中的人们望而却步,来自农村,又回到农村,决策者的一厢情愿对每个农村家庭来说却是一个悲剧。纵观这些人才的成长之路,一条明显的经济索链牵引着他们的方向——优越的经济和来自城市的符号才是他们的向往。二
西部农村青年,大都经历了小学、初中,然后迅速走入社会,外出务工,其中一部分人上完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极少数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也就是说大部分西部农村青年带着较低的学历水平涌入了外出务工的洪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东南沿海轰鸣的车间接纳了他们。
根据调查,西部劳务输出愈来愈年轻化,80后甚至90后占外出务工的比重很大,有很多青年人甚至长年累月在外,基本上远离了乡土,近乎零利润的西部农业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梦。
在农村,我们也会看见很多衣着光艳、着装时尚的新农村青年,他们时尚的外形虽是俗气,却也绝不会让你联想到农民一词。他们正是长期在外务工,一直在城市环境浸润下的农村青年;他们会大声的唱两只蝴蝶讨论超级女声,他们会上QQ、斗地主、打游戏。有人称他们是二代农民工,在城市繁华的商业购物中心,你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对面写字楼里面的白领。不管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他们都会努力从外部形象上改善,以期达到人们眼中的身份平等。顶着尴尬的身份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西部农村青年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信息化的时代创造了网络世界,他就像一个漩涡一样吸引着西部年轻人的参与,不需要任何身份认证,不需要任何社会阶层的背景,零门槛的准入让任何公民都能平等地在虚拟世界中发言和搏杀。超越身份和阶层的世界正是西部农村青年内心最为渴望的地方。
时代进步的洪流将农民一词冲向了一个尴尬的角落,全球化的风浪借助现代对媒体技术将自我意识吹到了中国西部农村,在城乡巨大差距面前,西部农村青年开始思考自我,开始寻求身份改变,无奈我们的社会给与他们的上行通道还太少太少,日趋固化的阶层结构和城乡二元构成关闭了草根阶层上涌的阀门,西部农村青年只有在城市的边缘存在。多年的打工生涯里,城市的烙印深深的留在了他们的心里,和老一代农民工不同,西部农村青年的乡土意识逐渐淡薄,可在向城市求同的过程中却遭到了来自制度的阻抗,城市并不会完全接纳他们。不愿回到故园,而城市对他们来说却又很遥远;想要甩掉身份,可阶层确是存在,也许只有真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才能改变大多数西部农村青年的这种生存状态。可是制度的破冰只是变革的开始,更深层次的改变来自人心,我们要思考的是人的观念意识能否支撑这样的社会变革。
第三篇:关于对农村青年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终
暑假巫山县三溪乡挂职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村青年现状分析
调研人:任建
调研时间: 11.07.14—08.1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发生着巨变,这深刻的影响着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能力与生活方式,也深深的在农村青年身上烙下了时代进步的印迹。过去,由于农村生产结构单一,绝大部分农民都只局限于土地种植,很少产生分化性产业。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出和落实,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农村的生产结构走向多元化,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产生了历史性的分化。
结合调查资料和我乡目前现状,拟对农村青年(18岁~35岁)的生存现况作一下阐述,并就此现状,浅谈新时期农村青年的教育工作。
一、农村青年的基本特征
1.学历层次偏低、生存及发展压力大
据调查显示,63%的青年是初中毕业,20%的青年是高中毕业,13%的青年是中专毕业。
2.观念新异,文明渴求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条件下,城乡之间的交流变得直接且频繁,他们开阔眼界的同时,价值取向、家庭婚姻观念等方面也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进步。
3.轻视农业,欲跳“农”门
从目前农村青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喜欢从事服务业的青年占总比的22%,喜欢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青年占总比27%,喜欢从事工业工作的占总比15%;不愿意或不甘心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高达62%,还发现有32%的青年有自主创业当老板的打算。
4.社会政治,意识淡薄
由于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缺乏,他们在农村中属于弱势群体,时常被轻视,冷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权利意识和社会参与积极性。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1、基础教育相对薄弱
农村基础教育仍存在师资水平不高、管理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职前技能教育十分薄弱,未将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从业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没有在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地方需要和社会普遍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在“离农教育”倾向的教育环境下,将会使未来走向社会后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变得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的发展。
2、专业性教育相对落后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专业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较为缺乏,再之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专业性技术教育的偏见,其发展更是困难重重。调查显示所有青年中接受过专业课程培训的比例仍然较低。从其教育和培训的覆盖面来看,农村青年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很低。
3、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近年来,巫山县经济持续发展,农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我乡青年的就业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但仍存有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虽然土改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解决了农产品供给短缺的问题,但农民增收的难度依旧很大,大量的青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4、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突出。受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廉价劳动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难以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扶持,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农村青年创业仍存在以下方面的难题:
(1)人才资源缺乏
企业的发展迫切的需要熟练的技术工、相关管理营销人员。据调查的青年们口述得知:如今我县合适的、对口的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有时还很难招到。创业青年所创办的企业多处在刚起步或上升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的生产条件,还是企业环境,与成熟企业都有一定差距,在目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缺乏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瓶颈。
(2)政策支持缺乏
据许多创业青年反映得知,政府对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优惠政策多,对本土企业优惠政策偏少;对外地来的企业发展更加重视,对本地企业发展关怀颇少;现有的激励政策,有的甚至还未落实到位。
(3)独立能力较差
由于受到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创业青年们的独立运作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够。更多地青年是在周围的已创业者的带动下、家庭长辈的扶持下进行创业。在已创业者中,认为这种示范作用很大的人占34%,认为这种示范作用较大的人占55%,两者相加达到89%。在青年创业中子承父业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5、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生活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边缘,缺乏社会保障保护,面临较大的失业风险,同时承受着城市人的歧视、制度的排挤、政策的限制。因而在他们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与发展权利的差别、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农村青年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
基础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和责任,应该受到政府的重视,要通过政府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的均衡和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偏远山村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现代化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2、重视专业化,职业化教育
充分利用专业化,职业化教育来提升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把农村青年从对职业、专业的懵懂无知培养到了解、认识直至精通,从而具备上岗能力,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其次,要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重新定位,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使职业教育切合实际、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市场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切实按照农村经济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职业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能力和自主创业等能力。
3、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
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是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大力整合和配臵资源,树立农村带头致富青年的典型,打造重点工作项目和活动品牌,关心和扶持农村特殊和困难青年群体,整体化推进农村团建的工作。要按照农村青年发展状况的需求加强农村团建,一方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创新团建模式,努力实现对农村团员跨区域、跨行业多重覆盖,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团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青年动态管理的新格局。
4、加快推动青年创业 如今,推动群众创业已成为各地政府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作为服务青年的共青团组织,应要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加快共青团工作与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对接,推动更多的青年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
(1)进一步激发青年创业热情
积极的状态,是做好事业的前提。团组织应在造浓农村青年创业氛围、增强创业意识上下功夫。
一是要强化“三创”精神的宣传教育。把“三创”精神作为新时代农村青年的时代精神,组织专题学习和宣传活动,加以大力弘扬,使创业精神成为新时期农村青年的鲜明特征。
二是要形成尊重农村创业青年的浓厚氛围。通过团的工作渠道,进一步造浓农村青年创业光荣的氛围。在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中,安排一定名额给优秀农村创业青年并大力宣传我县农村青年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使青年创业者们在身边就有的学习榜样。
(2)进一步提高青年创业能力
决定农村青年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在于其创业能力。
一是要强化创业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各团校的主阵地作用,改进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突出创业重点,加大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团员学以致用、知识与行动相结合的能力。二是要发挥创业青年的辐射带动作用。动员创业青年言传身教,鼓励并帮助一批有志创业青年顺利实现创业梦想。
三是要鼓励农村青年在实践中增长创业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循序渐进,走先打工积累,后投资创业,再盈利的路子。
(3)进一步优化青年创业环境
创业难,青年创业更难,需要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一是要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梳理各项激励创业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增强对农村青年创业政策落实到位的力度。
二是要适时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创业难题。加强对农村创业青年的调查和了解,及时掌握其创业动态,尽最大可能帮助协调解决资金、市场和技术等关键问题,推动创业企业的健康稳定成长,力求创一个,成一个。
三是要积极发挥青年商会作用。努力筹建青年商会组织,创建创业青年交流平台,同时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增强政府和企业的互动。
第四篇:关于农村超市现状分析
关于农村超市现状分析
题
目:
关于农村超市现状分析
班
级:
电子商务七班
姓
名:
**
学
号:
1702040728
日
期:
2019年10月22日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村和乡镇市场的资金扶持与政策倾斜,现全国各地的乡镇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不论从市场空间还是发展潜力来看,这个市场都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代表着近几年国内零售市场的主流和增长点。
但是乡镇市场在这些利好形式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就是其中最关键的。管理理念落后,经营思路局限以及缺乏管理人才,严重阻碍了乡镇市场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乡镇零售业市场,迫不及待的需要进行体制的改革,管理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引进。只有这样才能够跟的上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才能够与国家的政策相同步,才能够发展壮大,才能够在这个广阔天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很多乡镇超市,作为当地零售企业,已有多年的经营里程,已完成初级发展阶段,在当地的零售业占据一席之地,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需要整改,需要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就目前的乡镇市场来看,谁先做了这些工作,谁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这个时机,谁就能够在这个市场。上发展壮大;反之,谁在吃老本,在仅仅靠现有资源生存,那必将被市场淘汰,被竞争淘汰,被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所淘汰。也有很多的乡镇超市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进行的扩建与整改,正是与经济大环境相吻合的,这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和决策人的远见卓识,利用好这个机遇,乡镇超市就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步入正轨。
管理的提升和人才的引进,是乡镇超市目前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只要做到这些,市场空间是巨大的,这不仅仅是利润空间,还有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在管理和人才上的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更加能够让企业得到良性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为企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对管理和人才上的投入,不仅是资金上的投入,关键的是在理念上的转变,是企业领导人和决策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态度。
信任是合作的先决条件,这里所说的信任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对人格的信任,企业要对管理人才的人格做充分细致的考察,不能有半点含糊,对于考察合格的人就要有充分的信任,就要给充分的权利,让管理人员能够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其二就是对能力的信任,企业想提升,想发展,就要聘请有能力的人,庸庸碌碌的人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更加严重的是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要引进有能力的人,更加要相信他的能力,给他空间让他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让他尽情的为企业创造效益。
企业对人才的认可,就要给出相应报酬,现在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一定要把这个观念落实在行动上,千万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大话,如果企业需要的只是想满足温饱的人才,那猪狗也可谓是人才了。对于人才的判定,就是有能力给企业带来效益,能够带领企业发展的就是人才,他给企业带来的是真金白银,是光明大道。同样人才也需要社会的认可,也需要有安逸奢华的生活,也需要有房有车,那么企业仅仅给予其温饱,那又如何能引进入才,更加谈不上留住人才。鸟可择树而栖,而树那?树可以择鸟吗!所以企业必须给管理人才一个良好的空间,一个能充分展示其才华的氛围,无微不至的为人才服好务。
二、经营状况
很多的乡镇超市都存在着毛利率低,采购成本高,没有价格优势的现象,低毛利并没有带来高客流。商品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销售失衡的关键因素,而且并未通过促销,团购等手段做出及时调整。一般经营状况,属于自然销售和批发销售为主,对影响销售以及经营的诸多不利因素并没有做到控制和调整,属于被动经营状态,仅靠自然市场占有率和人为团购的销售来完成。
三、管理状况
目前几乎是无政府状态的管理,没有任务,没有各项指标,没有岗位职责,没有监管执行,多层管理,分工不明确,中层管理者不作为,人浮于事现象严重。采购工作严重失职,可能严重到违犯法律的地步,运营部门渎职现象严重。管理人员缺失,由于受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很难招到好的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死板,员工没有能动性,被动工作,使得超市资源大量浪费。信息和数据分析工作几乎为零,不能很好的对超市经营和管理做出准确真实的判断。超市经营中的人、财、物、进、销,存在的管理浮于表面,没有深度,没有效果,不但不能从管理上拿效益,反而影响超市的经营和发展。企业文化混乱,没有奖励分配制度,没有企业精神,员工工作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无人员储备,培训工作滞后,员工素质较低,得不到提升,缺乏学习精神。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差,几乎没有给顾客提供便民服务。
四、竞争状况
市场空间很大,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竞争,物价及毛利偏高,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持续发展。面对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做大做强,炼好内功,完善管理,只有自身的强大,才不会怕任何的竞争和变化,才能够立足和发展。
五、周遍经济发展
周边经济环境良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村和乡镇市场的资金扶持与政策倾斜,乡镇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乡镇超市扩张的最佳时期。
六、连锁超市阶段性发展规律
一般的乡镇超市包括二三级市场,超市发展都是从一个店开始的,投资人自己经营,自己摸索,靠的是勤奋和一些当地的资源,由于开始阶段竞争少,空间大,所以效益会很好!再加上各级代理商的支持,很快就能运作较多的资金,这样就会再发展店面,再开超市,形成连锁。
由于起步时起点低,在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软件不能够支持发展,各项制度,流程不够规范等等。但是一般投资人都会在以后的开店中加以提高和完善。但是还是不能脱离家族管理的怪圈。当开第一个店的时候效益很好,开第二个店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忙,很累,但是效益还是很好的。当开到第三个店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一切工作就没有了头绪,所有的事都要老板来管,聘用的所有的人开始的时候都感觉很好,后来就都感觉能力不足,老板自己感觉自己是超人,其他的员工都是庸才,不但不能为老板分忧,就是安排很明白的事都做不好。
接下来如果有好的机会和好的地点,投资人就会再开店,寄希望于新店能有新的转变,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原因就是根本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管理问题。
作为投资人,很少是经过正规学习和培训的,尤其是对于管理学的学习,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去管理一个小型企业,实际上是不合格的,也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任,也可以说是投资人是在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这也不是投资人的本意,但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大多都还是要这样做的,真的是南辕北辙。投资人会认为自己虽然没学过什么管理,但是也是赚到很多钱了,那些理论上的东西是没用的,是纸上谈兵,是不创效益的。我想大家也都知道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是没有发展的。
深入的讲,国内民营企业为什么不能发展壮大,很大的因素都是投资人的远见和格局所导致的,国内超市还都是在发展,尤其是乡镇超市发展空间更是巨大,谁能做大做强,关键就是要看决策者的远见卓识了。
综上所述,目前的乡镇市场是-个很有前景,很有发展空间的市场,尤其是超市代表着零售业的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而乡镇超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管理.上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镇超市的发展。所以想发展就要抓管理,抓管理就要引进人才!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管理人才能够去乡镇市场发展,与当地企业共同开拓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2]
王雨瑶,马隆,辛彦炜,何银軍,陈靖,汪芳玉.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研究??以涞源县西泉头村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27).[3]
刘静,李佳乐,刘常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村经营新模式——基于江苏省“淘宝村”的案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
第五篇:农村物流现状分析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我国对农村物流的发展给与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物流产业,要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
解决农村物流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工作,是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但是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处在供应链上游的农村,农产品无人问津、低价出售,供应链下游的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这种现状致使农业生产收入微薄,丧失生产积极性,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
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消费者中介组织餐饮业加工企业
我区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1、我区农村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 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还是农村主要经营方式。无论是农户的自我服务能力,还是当地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都处于比较涣散和落后的阶段,功能相当薄弱。新的合作经济组织也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化知道都还处于萌芽阶段,远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实际需要。农产品大多数还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超市、连锁店、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等进行周转,几乎没有十分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结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就更没有了。物流标准化的运作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协调性差,依然还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另外,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滞后,同样也是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
2、物流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
农村的信息网络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向导,虽然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远不够健全缺乏快捷、灵敏、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而且农村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标准的信息队伍,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无法真正到达农业生产者,农业物流的流向、流动都有很大的盲目性。
3、宏观调控和物流政策尚不到位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缺失,很多地方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物流作业无法规范,物流需求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物流企业对物流外包的盈利难以预期,市场难以达成物流合约。而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农村物流的发展,当前措施还比较模糊,加上农村物流市场尚不成熟,多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层出不穷,正规的农村物流企业在市场中无所适从,也得不到政策的有效保护,从而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金融等服务尚未健全。
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物流需求点多面广、规模小,面向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际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
5、农村物流技术落后
我区农村物流现在通常还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多数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使大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严重,成本增加。据统计,在缺乏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情况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竟然高达25%-30%。大量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蔬菜水果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6、农村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
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初中及以下
长期以来,我区存在重物资生产轻物资流通的现象。近几年虽然也培养了不少物流人才,但相对还很贫乏。真正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熟悉农民贸易习惯和现代农村物流特点的人很少,更别谈能够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并系统规划的人才了。在目前我区物流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农村物流环节上的缺口严重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农村物流的网络建设、区域合作、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建设、科研管理管理层面也还有大量工作需要逐步开展。
农村物流具有散落性、差异性、特殊性、自然性和边缘性,它不同于普通意义的农产品流动,而是涵盖了包装、装卸、运输、仓储等一系列经营链的总称。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美国又是现代物流高度发达的国家,早已实现了物流现代化。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 论指导下,我区也要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畅通、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所示。批发市场之外的批发商农产品生产者超市连锁店产销售直挂中小商店消费者批发市场餐饮业
(1)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
在国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已经广泛普及,通过网络,农场主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农产品期货价格、市场供求信息、气象资料等情况,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和咨询等 活动。可是在国内,在我区范围内,农业信息体系还比较欠缺,需要对农业信息工作加以重视,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我区基本形成了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副产品外销、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之路。下一步我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一是不断建设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依托平台,积极探索信息进村入户途径;三是利用平台,广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2)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服务产业,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尤其熟悉相关法规,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分布、农产品企业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人才。因此要加强我区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制定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采用多种途径引进掌握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在我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初期,可以聘请各方面的农产品物流专家组成物流专家组,在整体农产品物流规划、重点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进行广泛的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委托大专院校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尤其加大创新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与建立示范性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积极开展农产品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选择那些岗位接近和 知识结构接近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进修、业余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急用人。
(3)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不断推广农产品物流管理,努力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鼓励企业改造农产品物流流程,政府给予企业释放农产品物流业务服务费用一定比例作为补贴,将农产品物流组织和管理活动从企业核心经营活动中分离出去,积极采用农产品物流服务外包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培育农产品物流需求市场,为专业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市场需求条件。
(4)推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加快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其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其上规模、上水平。争取两年内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服务质 量好的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例如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多式联运、甩挂等,加强协调和联合各种运输方式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强低成本、安全、高效农产品物流系统建立,以便把网络化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提供给企业。联动发展农产品企业与农产品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供应链各环节,为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
(5)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
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臵性审批。在为农产品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规定外,其它不必要的、对行业技术进步、企业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有阻碍作用的前臵性审批项目一律取消,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幵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开放农产品物流市场,通过强化市场竞争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鼓励外资和民营农产品物流企业到佛山市创业。
(6)加强组织和协调,确定政府对物流管理的组织机构
农产品物流业是新型服务业,涉及面广,具有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为加快发展我区农产品物流,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由交通局、规划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常设办事机构,统一运筹、规划、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 同时机构明确分工,加强各镇街、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实现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7)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升级
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贷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采用农产品物流的规范与标准,充分运用农产品物流技术,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加快向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升级。传统运输企业升级,要树立主动服务于工商企业的观念,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利用本土优势和人力成本低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参股、互为代理等方式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合作实践中学习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共享农产品物流资源,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组织再造、流程再造和网络再造,实现从单纯运输到综合农产品物流服务的升级。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