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9:2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大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乡村经济状况好转和道路的改善后使得非客运车辆载客现象更加严重,导致各类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农村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就农村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如何更好地做好农村客运交通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杜绝非客运车辆违章载客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一、当前农村公路客运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交通工具档次低、安全性能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目前一些边远的乡村,农用车、低速载货汽车、两轮摩托车还是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车辆价格较为低廉,与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相适应,但其安全性能大大降低,行车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摩托车在农村日益普及,不仅保有量最大,而且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最为严重,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之高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二)农村地区运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与外界交往逐步扩大,农民出行的需求与日俱增。如:逢墟赶集、经商务工、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进城办事等,形成规律性的出行人流高峰,还有中小学生周末回乡返校及重大节假日外出也是主要的客流。这些交通参与者除了一小部分能乘上客运车辆外,绝大部分只能乘坐拖拉机、农用车等非客运车辆。而非客运车辆由于稳定性、防护装置、制动等安全性能较差,给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此外,根据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四级以下道路严禁9座以上客运车辆营运行驶,一些边远的乡村道路因等级不达标而无法通行营运客车,由此产生了农村群众出行的需要与运力缺乏之间的矛盾。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利用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甚至无牌无证车辆违法拉客,给交通安全埋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大量披着“合法手续”的外来车辆涌入农村道路,扰乱了农村客运市场,给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执法增加了更大的难度。由于全国各地挂牌政策不统一,一些在当地禁止挂牌的“五小”车辆便到外地(外省)上牌,取得“合法手续”,非法从事违章载客。交警部门对主干道加大整治力度后,不少超载车辆向农村道路转移;由于部分主干道公路需征收通行费,许多逃费车辆绕开收费站涌向县乡道路,给这些县乡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给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同时也给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重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据调查表明,廉价又实用的“五小”车辆已经成为偏远山区农村运输的“主力军”,当前农村“五小”车辆载客的交通安全隐患已相当严重。

(四)农村地区交通参与人自身安全意识淡漠,道路交通安全思想基础薄弱。随着农村道路建设快速发展,在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作为交通参与者的广大农村群众,其安全意识却并未明显增强。许多人不但欠缺交通安全基本常识,而且对有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更是一无所知。而驾驶员往往铤而走险,存在侥幸心理,根本认识不到违章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几年,虽然公安交警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查纠工作,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仍然很淡薄。农村驾驶员违章现象尤其严重,他们缺乏最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认识到违章的后果和危害。一些农民群众甚至认为,只要买得起车,就可以从事客运;只要会开车,就可以驾车上路;只要有车乘就行,不管是否合法和安全。不少农村车主和驾驶人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客货混装、超速超载等现象随处可见。而作为乘客的广大农村群众,其自我保护意识也十分淡薄,对潜在的危险缺乏足够的警惕。诸如两轮、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就极为普遍。无论是在县道,还是在乡村道路上,摩托车搭载2个,甚至3-4个乘客的情况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农村群众根本意识不到由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由此不断引发交通事故。

(五)由于警力少,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致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交通执法未能保持长期严管势头,造成农村“五小”车辆违章载客泛滥成灾。由于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受警力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农村顾及相对较少,对农村的道路交通进行调查研究则更少,缺少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加上目前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交通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够,造成了大部分农村道路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交通违章现象十分突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由于大多数农民本不富裕,为了尽快致富,很多人买了一些“二手车”,甚至报废车从事运输,再加上一些人为了逃避税费,不愿办证上户,成为 “黑车”,致使农村从事运输的农用车大多车况较差,存在严重安全问题,而且大多是无牌无证车和报废车。这些车一旦上路便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二、加强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农村公路客运交通安全,在禁止非客运车辆载客的同时,要加大力度,积极发展乡村公路客运,因势利导,采取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的办法,既要满足山区农民出行的需求,又要有效遏制非客运车辆载客,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和乘车安全问题。

(一)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健全农村交通安全防控网络。争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由县政府与各乡镇和交通、农机、安监、教育等有关部门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建立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交通安全形势分析研究制度、交通安全责任考核制度、交通事故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如规定交通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客运线路的审批,管理农村道路上摩托车、农用运输车非法从事客运等违规行为,负责对客运车辆购置审批和技术检验、客运驾驶员资质审查以及对道路隐患进行整改等源头管理;要求农机部门严格加强变型拖拉机和农用车的管理,杜绝在农村道路上载客;明确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交警部门负责农村道路交通的监督指导和交通违法查纠,从而形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有部门治理、源头管理责任有部门落实、宣传教育有部门开展、严重违法有部门查处的局面。另一方面由各乡镇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层层传递落实到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依托基层单位或组织开展管理和教育。如对辖区内机动车及驾驶员、道路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轻微事故,重点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

(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完善路面交通标志、标线。对道路基础条件差,达不到四级以上标准的公路,或者根本就无法通车的村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可采取省、市、县、乡(镇)、村共同出资或出工出力的办法,尽可能按照等级公路的要求进行建设或修复;对基础条件较好的道路,交通、公路部门应对本区域的路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公路等级验收核定,设置明显规范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以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并为开辟农村客运班车创造条件。

(三)积极打击“五小”车辆载客,扶持“农村客运公司”健康发展。由于当前农村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经济欠发达,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公路条件短期内还一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农民群众出行的需要是不断增加的,在取缔“五小”车辆载客后,如何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让农民群众坐上安全、便利的客运车辆,是我们解决非客运车辆载客问题的关键所在。

1、采取特事特办原则。对未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路段,为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应该采取灵活的政策,因地制宜特批农村客货运输线路,选择公安部规定的汽车目录上安全合格的双排座微型客货两用车,专门从事农村特批线路的客货运输。这类车型具备适应跑山区小道,安全性较好,购置成本低等优点,可逐步取代柴三机、厢式农用车等非客运车辆。

2、采取公开投标,成立农村客运公司,实行农村客运“专营”。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采取公开投标的办法,由乡镇或较大的行政村牵头组建农村客运联合公司,鼓励和引导运输经营者走股份合作的道路,积极支持客运车辆更新转型并逐步形成客运规模。规定未开通班车的乡镇或虽已开通班车,但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由 “农村客运公司”统一调配车辆载客载货,实行“专营”,对载客载货车辆实行定线行驶。

3、根据乡镇墟日或节假日客流量的不同,合理调配运力。根据各行政村墟日和学生周末回家返校的客流情况,开通墟日班车和学生班车。由农村客运联合公司配合乡镇政府进行各村客运线路的车流调剂,对于学校学生的周末往返也可以由公司和学校签订包接送合同,做到学生家长放心,学校老师放心、政府放心。

4、政府积极扶持,培育农村客运市场。由于山区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客流量起伏不定,车主往往无利可图,所以有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减免农村专门特批线路的地方税、费,以降低运输成本,使农村客运能够长久生存下去,切实解决偏远山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四)在农村实行交通管理便民服务措施。农村机动车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客观造成农村大量无牌无证、没有年检车辆违法行驶和没有审验驾驶员违法驾车的现象,又由于远离城市,上牌办证、检验审验很不方便,且手续繁杂,以及收费较高、群众难以承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掌握农村公路沿线车辆、驾车人的基本情况,适时派出车管民警下到农村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联系驾驶员培训学校召集农村驾车人员集中进行培训等。从而提高农村群众办理牌证的积极性,解决农村公路交通中车辆无牌、驾车人无证的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现象的恶性循环,加强农村车辆及驾驶员的源头管理。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由于农村覆盖面广,交通安全教育要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学校,逐步形成全民性的宣传活动。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车和手机短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深入厂、校、社区、乡村,开展广泛的交通法规宣传,宣传乘坐非客运车辆的危害性,增强每个出行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养成“珍惜生命,拒绝违章”的良好习惯。通过宣传,督促农村群众不乘坐农用车等“五小”车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支持、理解、配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形成全社区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格局。二是积极探索宣传教育工作新路子。公安交警部门可聘用熟知交通安全常识、责任心强、热爱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同志担任农村交通安全员,每个乡镇和各村确定1—2名,协助办理车辆、驾驶证年检审,并反复向村民宣传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过公路,努力增强群众的交通法制和交通安全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学校”这一重要宣传阵地的积极作用。我们每个人都要接受在校教育,必须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使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启蒙阶段就开始产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建议教育部门将交通安全常识列入德育教学大纲计划,使学生从小学时就懂得如何走路、乘车,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出校门后能迅速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学习交通法规,通过“小手拉大手”的传导作用,还可以影响到一个家庭,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

随着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道路设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农村人口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应不断的提高。为了使农村人口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不断提高的道路交通相适应,交警部门还将不解的努力,坚持开展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懈努力地狠抓农村客运车辆违法行为。

第二篇: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农村客运发展,是方便农民出行,活跃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眼下,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然而,由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和农民的消费水平所限,农村客运发展步履艰难。如何解决农村客运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正是本文要探计的问题。四大问题困扰农村客运

问题之一:基础设施先天不足。路通才能车通,公路的通达是发展农村客运的先天条件。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这对村村通客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农村尤其贫困地区的农村,还没有通油路(或水泥路),不少县(市)建制村通油路率只有50%左右。现有的乡、村公路,多数等级偏低,损坏较快,路面较窄,通车能力差。农村客运站建设滞后,全国80%以上的乡镇没有客运站。很多农村无法通车,已通车的由于路面损坏,不得不停运。公路和场站建设滞后是农村客运发展最大的阻力。问题之二:运力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各地农村客运市场普遍存在车辆多、车型杂、车辆档次低、车况破旧、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多数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出现中巴客车、农用四轮车、农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微型小汽车等多种车型。农用三

轮、四轮车和摩托三轮车安全性能差,是交通部明令禁止载客车辆,微型小汽车适合从事出租汽车客运,不适合跑固定线路。普通中巴在安全性能、舒适程度、车辆价格方面,符合从事客运的条件,也被许多农村客运经营者看中。但是,由于农民出行大都是赶集或进城出售农副新产品、购买农用物资,携带货物较多,如果限制货物上车,农民乘车就没意义了,会减少客源,如果不限制货物上车,就会造成客货混装,既影响车厢卫生,又影响运输安全。所以普通中巴客车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的出行需求。

问题之三:经济效益冷热不均。客源分散、冷热不均是目前农村客运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一是线路差别,一般干线客流量较大,支线客流量较小。二是时节差别,农闲时农民出行多,农忙时出行少,尤其一些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农民较多,一般是在农忙前返乡、农忙后外出。三是早晚差别,农民出行多是早进城晚回家,所以同一线路不同班次的效益也有所差别。由于上述原因,农村客运经营者之间争线路、争班次、争客源现象严重,恶性竞争使本来就步履艰难的农村客运如同雪上加霜,许多经营者处于惨淡经营甚至赔本经营状态。这极大地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制约着农村客运的发展。

问题之四:服务质量不尽人意。由于农村客运主体分散,管理部门难以监管到位,加之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服务意

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以至出现争抢客源、兜圈拉客、粗暴待客、欺客宰客等不良现象,这既损害了乘客利益,又导致行业信誉下降,客源减少,效益下滑。所以服务质量差是把双刃剑,既伤害了乘客,又伤害了业户。

四项对策发展农村客运

1、完善客运网络。各地政府及交通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服务“三农”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公路和场站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场站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做到路通、车通、站成,路、站、运一体化。采取多项措施,拓宽投资渠道,对公路建设可通过自然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以工代赈、民工建勤等方式,吸引多方投资;对农村场站可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吸引社会投资。同时,要加快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行民建民养,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要加强对农村客运站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农村客运站长久地服务于民。

2、调整运力结构。农村客运车型的选择要本着安全、方便、经济、实用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适合在农村公路上行驶、价格低、能耗低、效率高的车型,同时还要考虑农民携带物品方便。笔者认为客货两用汽车(普通客车隔离出一部分作为货厢),既能方便农民携带货物,又能

客货分离,保证运输安全,适合农村客运市场,有些地方已开始选用这种车型。运管部门要加强客运市场监管,坚决禁止农用三轮、四轮车和摩托三轮车参与客运,坚决取缔无牌、无证、无费的“三无”黑车和报废车辆,保障运输安全,提高客运质量。

3、改革经营模式。实践证明,一户一车、单车经营不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差。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才是农村客运的可行之路。河南省新蔡县农村客运实行“六统一”、“三定”、“两循环”,效果很好,其经验可以借鉴。“六统一”是:统一车型、统一进站、统一排班、统一票价、统一司乘人员服务、统一上岗证,树立行业形象。“三定”是定线路、定班次、定站点,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城乡客运一体化,遏制争热线、弃冷线现象。“两循环”是:全部车型循环使用线路,同线路车辆循环排班,以避免热线和冷线、早班和晚班的效益差别,使经营者公平竞争。另外,根据农村客源季节性强的特点,可开季节班车;根据农村集镇多是间日缝集的特点,可开间日班车。鉴于农村道路条件差、客源分散、运输成本高、经营效益低等因素,政府和交通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在税费征收方面给予优惠,并视经营状况,给予财政补贴,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4、提高服务质量。道路客运业作为直面社会的“窗口”行业,应该把服务作为制胜之本、效益之源。行业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及时出台适合农村客运业户的服务规范,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源头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客运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导他们树立“安全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唤起从业人员的文明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经常性开展文明班线、文明客车、文明司机等评选活动;开展“亲情服务”、“情满旅途”等人性化服务活动,努力打造“满意”品牌,以信誉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

第三篇:农村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农村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农村交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提高全民交通安全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维护正常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根本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道路进行了建设改造,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道路通车里程迅猛增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事实证明农村道路正在成为道路交通事故新的增长点,也是交巡警部门预防和减少事故的重点。落实好国家农村交通安全各项政策以及创新农村交通各项发展,有效的提高农村交通参与者的意识,减少农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农村交通参与者的各项权益,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的和谐。

(一)农村交通存在的问题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相比其他道路交通事故,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我国农村道路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相对于农村交通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来说,还是一个新的事物。由于管理方法和观念认识上的不适应,再加上物质、经费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农村交通运营管理还不尽如人意,与现代运输发展的时代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农村交通交通事故的分布规律如下:

1、车辆发展迅猛,种类繁杂,安全技术状况低下。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买车欲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想买车,农村机动车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增长。原先以交通运输为致富门路的格局被打破,大量的机动车作为生产和生活工具进入农村家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然而,一个硬币是有两面的,机动车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些机动车辆种类繁多,质量性能千差万别,安全技术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技术安全指数较低的摩托车由于其灵活、快捷、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作为代步工具已十分普及;二是农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常私自对车辆进行拆卸改装,造成车辆安全系数下降;三是城市淘汰下来的许多接近报废甚至已超过报废年限的机动车大量流入农村,形成安全隐患;四是大量未能上牌、上证和检验、审验的农用机动车在农村道路上行驶,其技术安全情况处于失控状态。

2、交通参与者众多,个人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交通法制意识淡薄,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车辆的增多,同时也是驾驶员的增加。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出行人数的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机动车驾驶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整个驾驶员队伍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农村,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驾驶人员没有经过驾驶培训,没有驾驶证件;上到十几岁的小孩,下到七十多岁的来人家;对这种过于分散的驾驶员队伍,当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交通处罚力度不严,有时候出现以罚代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在乡村道路上从事运输和机动车驾驶的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交通法制意识淡薄,交通安全常识欠缺,行车走路我行我素,交通违章现象极为严重。部分机动车驾驶人员没有经过严格考试和培训,或者是驾驶培训过程大打折扣,导致驾驶技术差,对道路上各种情况的估计、判断能力不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民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

3、道路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滞后,行车环境和条件较差。近年来,农村县乡道路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不仅线路延长、路面拓宽,而且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达到镇镇相连,村村互通,使农村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行车速度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农村道路属平面混合道路,两侧村庄、学校、企业较多,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严重匮乏,相关的安全设备不齐全,存在很多安全因素。其他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也不能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形势和现代农村交通的需求,这是导致农村交通事故的两大因素;同时,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违章现象比较普遍,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4、交通管理工作基础薄弱,交通管理部门缺乏工作主动性。一是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及时有效的管理机制。一直以来,交通管理部门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干线公路、轻县乡道路”的倾向,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情况缺乏对策性研究,使其成为交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管理工作滞后。二是管理及教育模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农村交通工具种类多、数量大,农民驾驶员队伍庞杂的局面,交通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准备和应对措施,组织力量薄弱,在管理方式上,沿用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使得农村机动车及驾驶员的管理工作出现失控漏管。如在农村机动车辆迅猛增加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只注意注册、登记、发牌,而日常管理措施没有跟上;以罚代法,乱执法的现象很普遍。由于管理措施无法延伸至乡村,有些农民购车营运,或不办理牌证,或上牌之后不参加检验。三是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执法效率低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很不健全。一方面,由于县乡道路分布广、里程长、路网密,加上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重视不够及警力紧张、经费不足等因素,造成大部分县乡道路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交通违章无人查、无人管,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车辆无牌行驶、带“病”行驶、未检未审、超速超载等严重违章现象十分突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负面影响形成连环效应。虽然每年都组织警力深入到县乡道路对农用车辆进行集中整治,但覆盖面毕竟有限,成效不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因公安机关尤其是交巡警部门交通执法装备不足,人手和经费匮乏,加上当前农村执法阻力较大,致使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力度不够,存在着“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没有形成长期的工作机制以及长期的效应。

5、机动车车辆第三者责任险投保率低。

我国有明文规定: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参加车辆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会增加车辆的使用成本,多数农村车辆所有人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拥有的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较差,参加第三者责任保险会增加保险费率。对国家法律了解甚少,对机动车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的认识不到位。因此,绝大部分农村机动车辆都没有参加第三者责任保险。

6、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但其侧重点在城市交通,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却言之甚少,形成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方面的空缺。如摩托车、改装车、农用车、电动车等,在安全技术标准、行驶规则、违章处罚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部分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管理部门难以具体实施。尽管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最近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法律去完善交通管理存在的法律漏洞,但也只是“堵”,而不是“疏”,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交通道路事故的特点

依据交通有关法规,乡村道路交通事故,属于非统计上报的事故。因此,分析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难于收集到准确的数据。从一些典型的案例总结得出,乡村道路交通事故有以下特点:

一是事故形态多属翻车和堕车。在乡村,大部分道路是利用田坎和山边开辟的,遇到雨雪天,驾驶员对路宽的估计不足,一旦车辆靠边,路基很容易坍塌,造成翻车和堕车的事故。

二是事故车辆类型多为摩托车和农用车。当前我国乡村广大农民由于受经济和道路条件的限制,使用最广泛的摩托车和农用车;尤其是摩托车稳定性差,无任何防护装置,安全技术状况低于其他车种,因而发生事故后,非死即伤,人身伤亡率极高。

三是肇事驾驶员大多技术生疏或是无证驾驶。由于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是购回车辆后再学驾驶技术;有的车辆已经买回几年了却没有办理牌证。如:2005年12月,某村农民为了抓元旦、春节客运赚钱,用4000元钱买了一台三轮车,在没有驾驶证和车辆未入户的情况下即上路营运,结果购买车不到半个月,在客运中转弯速度过快,将车翻到塘中,导致车上两名乘客当场淹死。

四是机动车辆绝大部分未参加保险,发生事故后难以处理,经济赔偿不能到位。车辆参加爱保险本应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但是,相当一部分的车辆所有者抱着侥幸的心理而不缴纳保险费;广大农民更是如此,根本无保险意识可言。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但车主自身无赔偿能力,也不具备社会援助条件,是交通事故处理部门难以调解,当事人双方常常引发纠纷,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二、我国农村交通管理的问题

农村交通事故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相对于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漏洞:

1、政府的重视不够。一直以来,交通管理部门重城市、轻农村,重干线公路、轻县乡道路,对农村交通的认识不够;农村交通事故的发生、治理、预防等方面的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2、资金投入不足,现阶段,农村县乡道路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不仅线路延长、路面拓宽,而且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和等级化,达到镇镇相连,村村互通,使农村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行车速度明显提高。但是,在农村道路交通的维护、保养方面的工作滞后,农村道路交通标志缺少,警力配置少,一个镇的警力就几十个,十公里一个;警力配置不合理,农村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没有进行专门的治理。

3、管理者队伍建设滞后,管理者素质不高。在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知法犯法,为了个人的利益,以权谋私,以罚代法,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执法者的形象,更是破坏了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存在信任危机。

4、农村交通管理的技术含量少。交通管理严重滞后,且科技含量较低,仅凭传统的交通巡逻和定点执勤进行路面控制,没有把适应现代化的电子监控、报警、通讯设施投入我国的农村交通管理工作,这与我们交警所承担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5、缺乏现代化交通管理意识和行之有效的巡查管理模式。交通管理手段滞后,致使管理不到位,打击力度不足,农村道理管理不见高效。传统的农村交通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农村现代化的发招需求,建立一个全新的、有效的农村交通巡查管理模式,跟上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有利益减少农村交通事故的发生。

6、法律建设滞后,存在管理盲区。我国道路交通的法律建设还不完善,农村交通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更是滞后,农村交通事故管理工作存在管理的盲区。

7、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农村交通事故的出现,很大的一个方面是农村交通参与者的法律意识薄弱,农村交通安全意识缺乏,主要表现:一是大部份驾驶员只会基本的驾驶操作,缺乏对紧急交通情况和复杂交通情况的处理能力,对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安全通行的故障缺乏判断与处理能力;二是交通秩序观念淡薄;三是对交通法规了解甚少,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驾驶员文化基础差、主观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头脑里只想到赚钱,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关心、不学习;四是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缺乏认知能力,绝大部分农村机动车驾驶员只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对一些与交通通行安全有紧密联系的标志、标线缺乏认知能力;五是只注重车辆的动力性,对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不够重视。

三、预防和减少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我国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的阶段,农村交通问题突出;农村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交通环境。鉴于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事故频发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乡村社区的稳定。

(一)转变观念,建立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新机制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公安机关领导要转变重视城市而轻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观念,公安机关领导作为这个领域的直接与专业管理人员,管理观念的端正对于整个农村交通管理有重大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城市和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要并进齐抓,从长远上看,制定一套农村道路交通发展和管理的长期计划,并按照经济规律和发展速度公布实施,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应理顺农用车管理的关系,明确职责,切实抓好对农用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具体分工,责任细化。

其次,无规不成方圆,公安交通管理决策部门应该将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纳人上报统计范围,将所有能够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列人管理的范围,挤净交通事故上报中的水份,把乡村道路交通秩序的好坏纳人交通评价的范围,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方案,以保证工作方针和决策的正确性。

再次,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并建立健全适应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规范,探索一条强化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新路子,以适应机动车辆进人农民家庭的需要。发展一条属于中国农村交通管理的模式。

(二)强化乡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建立健全乡村交通宜传教育网络,实现乡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

针对当前农村交通知识薄弱,交通参与人素质参差不起的情况,大力发展交通知识教育,广泛宣传,整体提高农村交通素质,预防与制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全国各地的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建立乡镇交通安全组织。成立乡镇交通安全办公室,形成交警大队抓中队,中队抓乡镇交通安全办公室,乡镇安全办公室抓村的安全宣传教育网络,逐级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把村民是否遵守交通法规列入评比文明村和文明户的内容,以不断增强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其次,积极创造条件,在乡村中小学校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并由交通警察、乡镇交通安全办公室等单位配合,对中小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真正落实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措施。再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图片展览和地方戏曲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实现交通法规家喻户晓,人人遵守的局面。

(三)加大投入,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综合通行能力 农村道路具有里程长,质量低的特点,要政府部门一次性投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可采取政府投一点,农村集体拿一点,受益农民出劳力的办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改建计划。一是改善道路线形,弯道大、坡度陡的路段通过改造,提高行车视距和降低下坡惯性,提高爬坡能力;二是扩宽路面和改善路面条件,减少会车危险,提高路面附着系数;三是在事故多发路段修建挡阻墙,设立交通标志和标线,提示驾驶员谨慎驾驶。

(四)强化车辆管理,坚决禁止无牌无证和不合格车辆上路行驶,加大打击力度

第一,通过定点和上门服务的办法,提高对车辆的办证率。对于长期行驶,来源正当,又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逐步适应规范化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第二,会同交通客运管理部门一起,规范车辆的用途,凡不允许和未办理客运证的车辆,坚决禁止客运。

第三,加强路检路查。对超速、超载、超疲劳运行的车辆驾驶员,要坚决纠正其违章行为。对于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无牌无证的车辆,坚决禁止上路行驶。

第四,加强对农用车、摩托车修理行业的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制定农用车、摩托车修理行业标准,对不具备开办修理厂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张营业。

(五)加强对乡村机动车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首先,对农村报考摩托车和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县(市)交警大队要改变原来在一个地方集中学习考试的办法,采取灵活机动,相对集中的办法,服务上门。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学习和训练,严格按考试科目和标准办事,杜绝人情执照和后门执照。真正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以提高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对原来己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可通过审验或违章学习的机会,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法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帮助他们迅速提高驾驶技能和法规意识。

再次,按照属地的原则以村为单位成立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管理小组,明确专人对辖区内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日常的教育管理,每月至少组织他们学习2-3次,以不断增强机动车驾驶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六)加强乡镇交警中队建设

首先,农村交通警力不足的现象一直都存在,改变目前交警中队布 局不合理,警力不足,装备落后的现状。按照乡村道路里程和车辆状况,增加交警中队的人员编制,合理规划好基层交警中队建设,解决好基层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使之成为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

其次,改变基层交警队伍的勤务制度,实际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定人员、定路段、定责任、定奖惩的办法,把四分之三的警力摆在路面上,牢固树立“以路为本”的观念;采取早、中、晚结合,晴、雨天结合,重点与非重点结合,定点检查与巡逻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监控方式,切实扭转乡村道路交通秩序混乱的局面。

再次,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形式,强化对基层交警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使他们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真正成为自觉行为。同时采取业务比赛,竞争上岗等形式,提高基层干警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基层干警均能达到一警多能的标准,以适应乡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客观要求。

第四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第五篇:新时期农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新时期农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农民负担问题是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民负担 得到了明显减轻。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有的乡镇对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没有再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涉农收费部 门没有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文件执行,对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减负问题 整治不到位,对下级部门的乱收费行为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导致农民负担监管不力,政策 落实不到位,农民负担反弹现象屡屡发生。不但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导致了少数 不正之风的发生,既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隐患,又成为影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 十分突出的问题。新形势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新农村 建设扎实推进。

一、新时斯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面临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种粮补贴,这是党和国家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 担过重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税费改革,理顺了农村财税体制,规范了面向农村、农民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精简了乡村机构和人员,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农村税 费改革和粮食直补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农民负担问题,如果控制不好,农民负担仍有反弹的 趋势。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面临的问题是:

1.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对减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 生发盲目乐观松劲情绪。认为费税改革后,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直补,农民就没有什 么负担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可以松口气了,进而放松了警惕,忽视了监督和管理。

2.农村“四乱”在少数地方还有死灰复燃的现象。如报刊费摊派问题、强制保险问题、公益事业强行达标、农民建房审批违规收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等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 民进城务工经商乱收费等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3.农村生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难,存在好事难议,议成了难以执行的问题,一方面 导致有的地方生产公益事业停办,另一方面导致有的地方不通过农民“一事一议”,强行筹资 筹劳等。

4.农村债务链难以化解,巨额的债务负担是悬在农民头上的一把利剑。乡村沉重的债 务负担,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最终都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

二、面对新时期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应采取的措施

1.从源头治理,清理涉农收费文件和收费项目。有关部门应对近年来县级以上部门出 台的涉农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部门收费文件坚决废止;

只有法律 法规依据,但超过规定标准随意审批的文件也坚决停止;待重新核定后再另行审批。所有涉 农收费文件必须经过农民负担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物价部门同时会签后,方可下发执行,严格执行“一个漏斗向下”的管理体制。

2.加强农村审计监督职能。建立经常性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制度,尤其是市、县两级 要开展经常性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加大对“四乱”的治理,要加大审计处罚力度,采取处罚并重的措施,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适 应新形势,切实发挥牵头和监督管理的作用,推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各地必须使用省里统一印制的 监督卡,由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发放,由乡镇农经站统一填写并负责具体发放到 农户。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测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监测体系,各级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分别设立农民负担监督举报电话,农民负担信访接待室、农民负担 监测户,完善监测手段,形成监测网,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监测情况,逐级反馈监测信息,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是进一步强化涉农案件的查处,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农 民负担的一般

性违纪违规行为,负担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处; 对涉及农民负担的 严重群体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案 件的报告、定性、处理和通报工作,严格执行对涉农案件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现加重农民负 担的违法违纪问题,不仅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还要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的责任。

4.建立健全报刊订阅制度。对村级报刊订阅泛滥的问题,要从源头治理,也就是从上级 加以治理和控制,对上级部门搞报刊订阅摊派任务指标,纳入业务考核目标的部门进行查处,特别是对以利益为目的,搞强制摊派的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公开曝光,直接追究领导责任。同时,明确各类党报党刊的订阅范围,严格控制数量,做到既保证农村学习宣传教育的需要,又不至于增加农民负担。

5.严格执行农村生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着重解决农村好事难议、无事乱议等各类问题。对确实需要办、应该办而又难以议成的生产公益性事业,采取一定的 办法和形式加以解决,要重点引导基层乡村干部善于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取得群众的信任,做到好事要办不急办,使好事议成办成,坚决禁止 把“一事一议”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

三、对长期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性意见

1.领导要高度重视、任务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纳入重要工作 日程,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 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各级纪检监察、农业、物价和法制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严查 严管,形成齐抓共管。

2.要常抓不懈、防止反弹。各级党委政府不但要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 复杂的政治任务来抓,而且还要始终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摆在突出位臵,警钟长鸣,举一反 三,常抓不懈,才能有力的维护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加强民主监督。各乡镇要成立由乡镇人大、纪检监察、财政、农经和工会等部门人 员参加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定期对本乡镇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负责审核、分析、评价财 务公开的有关内容,听取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参与本乡镇的财务计 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有权检查、审核财务收支帐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 监督财政收支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

4.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各村都要设立公示板,公开涉农部门收费项目、标准及收费依 据和范围,公示以外的收费项目和超出规定标准的收费项目,农民一看便知,有权拒交,有 效的控制农村“四乱”的发生。因此,新形式下进

一步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各部门务 必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 客观分析新形势下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澄 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清和消除各种模糊认识及盲目乐观情绪,准确把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总体要求,采取有力 措施,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切实做好当前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维护 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

下载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

    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5篇)

    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消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消防安全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

    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宗场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邓香海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的普及,农村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调任(调动)过程中存在人走编不走问题。由于人员任职单位、编制所在单位、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出现不一致的。致使......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申报人:XXX 申报专业:用电检查员 申报等级:技师(二级) 所在单位:国网嘉峪关、酒泉供电公司 申报时间:2016年5月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曹文甫 加入时间:2012-8-13 13:51:57 点击次数:3645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

    浅析边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边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边境管理工作是我们公安边防部队主业,是推进边境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边境地区维稳形势和经济发展建设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结合实......

    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容通,男,福建闽侯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