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2: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消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消防安全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用油、电、气也随之增加,这提高了发生火灾隐患的几率,再加上农村地域大,人口多,经济条件差别较大,且农村农民文化素质低,安全防火常识缺乏,消防安全工作基础薄弱,导致了农村发生火灾的频率不断上升,火灾形势十分严峻,重大火灾和火灾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一)农村消防基础条件及现状。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的消防安全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居住建筑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属于土木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二是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三是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防水源,发生火灾后造成无水扑救的局面;四是村民居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消防安全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更谈不上进行建筑消防工程的审核、验收;五是大多数农民居住在山区,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交通闭塞,发生火灾后消防战斗车辆无法到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六是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困难;七是基层政府组织缺乏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人员力量,而公安派出所的消防宣传工作也没有有效的开展,造成农村消防工作的失控漏管。

(二)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自防自救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基础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存在火灾危险,不懂怎样预防或处置初起火灾,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致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二是在居家生活中对火源、火种缺乏有效管理,容易引发火灾;三是电气线路的敷设管理不规范,电气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照明线路,容易引发火灾;四是城镇周围的农村居民在出租房屋时,对出租房屋的管理不到位,没有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加之租房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间房屋里吃、住在一块,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果。

(三)消防安全管理空白,消防安全组织不健全。一是农村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乡镇、村民委员会对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缺乏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二是农村消防工作开展不到位,没有开展正常的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教育活动,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三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没有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定期开展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四是农村在批地建房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没有考虑到消防安全的要求,合理审批,合理规划,造成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失控漏管,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五是农村义务消防组织不健全,没有开展正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消防安全工作缺乏主动性,消极预防。

二、处理农村火灾事故所面临的困难

(一)农村发生火灾,消防队接警难。随着消防宣传力度的不断扩大,“火警119”在农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一旦发生火灾,向119报警的意识也比较强。可是由于带有较重乡音的普通话或方言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听不懂,接警员有时只能凭着对地理的熟悉和接警经验,大概的确定火场地点。这样既延误接处警时间,也浪费出警的良好时机,有时火场地点也不准确。

(二)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利,到达现场难。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县城只有一个消防站,难以达到“五分钟消防”的标准。有的乡镇和村组离消防站的距离少的也要十几分钟或是几十分钟,远的甚至还需要几个小时,再加上受到农村范围较大,乡村道路较小且交错纵横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火场难以找到。

(三)水源取用不方便,灭火工作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火之炊”,消防队员没有水,在大火面前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大型水罐消防车在农村道路上难以通过,小型轻便车又不自备水,只有靠现场取水灭火。但由于农村的小河、小池塘又不具备消防车辆停靠的条件,消防员有时也只能是“望火兴叹”。

三、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六点措施

(一)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农村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农村的消防安全工作要严格按照《消防法》第二十三条、《云南省消防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开展消防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制定“村民防火安全公约”,乡人民政府要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考核。

(二)改进接警系统,加强与公安110的联动。过去119独立接警,它能让消防队员在第一时间较快掌握火场的情况,并加快出警速度。但是也存在着弊端:农民报警大部分乡音较重,消防战士难以听懂和处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通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消防通信与地方公安通信系统联动,119与110同步接警,它既能继承以前119独立接警的优点,还能弥补消防战士与农民语言不通的缺陷。当消防战士遇到听不懂地方的方言时,同步接警的110接警员就可以当场“翻译”给消防战士,保证了119接警既准确、又迅速。同时,110指挥中心通过同步接警了解火灾情况后,还可以把火场情况传递给当地的公安派出所,让辖区公安民警首先赶往现场,或在必经的路口引导消防车赶往火场,这样不但弥补了消防队员对较远农村地理位置的不熟悉的缺陷,大大节约了赶往现场的宝贵时间,还可以在迅速赶到火场维持现场秩序。

(三)配备适应农村火灾特点的车辆装备器材。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越来越重视,加大了消防经费的投入。针对面向于农村的消防站,关键是让他们的消防器材装备符合扑救农村火灾的特点。针对农村路窄、水源取用不便的实际情况,配备一些小型但又能自配少量灭火剂的消防车,以便能到达农村各个村组。虽说是少量的灭火剂,但能扑灭一些小型火灾,控制初起火灾的发展,发挥较好的作用。要针对消防车难以停靠农村小河、池塘取水这个实际情况,还应随车配备手抬、推车式消防泵,使农村的各种水源随时都能发挥消防水源的作用。

(四)抓好基层民警培训,发挥公安基层的作用。各乡镇派出所是公安队伍的最基层单位,离农村近,对各辖区农村情况熟悉,如何让他们的优势得到发挥,达到“救早、救小、救及时”的效果。首先:抓好基层公安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初起火灾和简单的火灾扑救技能;其次,抓好公安派出所消防联队建设,配备轻便、灵活机动消防灭火装具,如手抬消防泵,小型消防车。另外,发挥好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专兼职消防队,管好、用好、协调好他们,充分发挥专兼职消防队在社会消防中的作用,也弥补我国现阶段消防站建设不足的缺陷。

(五)加强农村义务消防组织建设,在村镇挑选年富力强的村民组成义务消防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明确消防安全职责,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防火巡查和灭火演练,平时正常开展劳作,战时能及时召集并有效开展火灾扑救工作,做到“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

(六)加大农村消防经费的投入,修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针对农村离县城远消防队较远,消防水源缺乏、无专用灭火器材的实际,各地政府要加大农村消防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修建农村消防水池等农村公共消防设施,购置手抬机动消防泵、水带水枪、消防钩、消防桶等消防器材,有效提高防御火灾的能力。

第二篇:浅析我国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日期: 2014-05-11 发布: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策

一、调查的目的及问卷设计

为了确定农村居民及村干部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了解状况及低保制度的实施状况,笔者于2013年2月对金峡村三社140户农户、4位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农户的调查分为两种,即低保户和非低保户。由于金峡村居民人口多且居住密集,考虑到样本的集中代表性,笔者仅对该村的一个社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4份,共收回144份,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关键数据的农户调查样本9份,剩余有效问卷135份,其中农户的有效问卷为131份,村干部有效问卷4份。

二、对金峡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金峡村属于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乡,人口总计4300,享受低保的人有360人,受保比例约为8.37%,关于低保的标准,保障标准划分为四个层次:一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17元;二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0元;三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四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

在对农户调查的131份调查样本中,112份为非低保户,19份为低保户,低保户占总样本数的14.5%,高于全村低保比例。调查样本中,男性户主为121人,占92.4%,女性户主为10人,占7.6%,男性户主比重远大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看,户主年龄在40―49岁的户数为80户,占61%。从家庭类型来看,112户非低保户中,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73户,占65.2%,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28户,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为11户,占9.8%,在19户低保户中,核心家庭为13户,占68.4%,联合家庭为2户,占10.5%,单身家庭为4户,占21.1%。从家庭人口数来看,在112户非低保户中,家庭人口数在4人以上的为100户,比例为89.3%;在19户低保户中,家庭人口数在4人以上的有12户,比例为63.2%,且多数有老人及高中和高中以上的在读学生,家庭人口数为一人的有4户,占21.1%。从文化程度上看,在112个非低保户总人500人中,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有179人,占35.8%;在19个低保户总人68人中,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有14人,占20.6%,可以看出低保户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从职业结构上看,金峡村低保户大都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学生群体成为农村低保家庭救助的主要对象,有慢性病、重大疾病的群众或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占相当一部分。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1.低保对象和标准难以准确界定

现阶段金峡村确定低保对象的主要依据是家庭收入,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稳定等因素,给确定核算家庭收入带来了较大困难,也给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的确定增加了难度。一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除了农业收入这一主导性收入外,还有外出打工收入、工资收入(如教师),有6.87%的家庭有除上述之外的其他收入(如出租车收入,养老保险,子女给予等)(如图1)。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使得入户核算居民家庭收入时面临较大困难。二是农村家庭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作物等实物性收入占了很大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扣除农业生产投入等诸多因素,估价存在较大困难,难以货币化。三是农作物的收成有较强季节性,且受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较大,使得家庭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2.低保覆盖面窄,未能实现应保尽保的目的

覆盖面窄是当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应保未保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调查发现,在131个农户中,有95户认为存在应保未保的现象,比例高达72.5%。根据调查粗略估计,该村低保覆盖面至少应该达到15%才能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而该村的实际低保覆盖面为8.37%,且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困难但与达不到当地救助条件的低保边缘户,难以成为低保对象。在本次调查的112户非低保户中,有14户提出过低保申请,但仍未得到低保,占比为12.5%,有38户认为自己的家庭属于最低收入家庭,占比为33.9%。这一部分贫困家庭最终成为被低保制度排斥的边缘家庭,而实际工作中“低保边缘户”问题也最为棘手。农村低保覆盖面太窄,既对“低保边缘户”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排斥,又加剧了干群之间、农户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3.农村低保退出机制落实不到位

低保退出机制是农村低保制度公平性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低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促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健康发展。根据调查发现,农村低保进入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发展较快,但农村低保退出机制发展相对缓慢。金峡村出现了进入容易、退出难的问题,福利依赖现象严重。分析调查问卷可知,在19户低保家庭中,有17户仅仅依靠农业收入或出卖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农村低保制度“含金量”又不断增加,外延不断扩大,低保对象又可享受医疗、危旧房改造、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救助。因此,享受低保的困难群体都比较看重低保,不愿意轻易退出。

4.村民对本地低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低

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提到,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要进行民主公示。但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当地低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很低,在131个样本中,有78户不清楚低保对象的初审与确定是否进行公示,占比为59.5%,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在问及农户对该村低保政策的了解状况时,有73户表示不了解,有50户表示一知半解,而仅有8户表示了解(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低保问题上升到民主参与的层面上去看,这使得村委的公示成了一种过场、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基层工作者进行民主公示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低保的有效实施。

5.低保工作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

由于基层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村低保工作监督具有难度等,导致基层工作的粗放化以及人情保、关系保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以金峡村为例,在131户调查样本中,有60户认为在低保家庭的评审中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很普遍。在村级评议阶段,村支书和村主任在低保户的确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对农村低保程序的公平、公正有意见。

三、对有效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核算家庭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

核定家庭收入是确定低保对象的关键环节,能否科学准确的核算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际效果。针对家庭收入核算中遇到的困难,可引入家计调查方式对家庭收入进行分类核算。在家庭固定收入方面,可采取逐项计算的方式。第一,对粮食、果木、畜禽等种、养殖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生产成本后,可依据市场价格进行测算;第二,对有固定工作的家庭成员,按实际工资计算;第三,对外出务工人员,按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在家庭非固定收入方面,可采取家计调查的方式。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家庭经营的偶然性收入,打临工获取的报酬或外出务工人员的部分隐形收入,子女提供的抚养(赡养)费,以及亲朋馈赠的收入等。家计调查要求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走访邻里,细心观察,并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反复核查,避免漏保、错保现象的发生,维持社会的公平、公正。

(二)逐步扩大覆盖面,适当兼顾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

获得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而应覆盖所有亟需生活救助的贫困群体,体现全民性。目前我国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来看其“应保尽保”目标还远未达到。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要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以确保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农民均能获得低保救助,使其分享到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且,随着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要适当考虑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以防止低保边缘户的生活与低保对象出现明显反差,造成社会不公平。在适当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可将低保边缘户纳入其中通盘考虑。

(三)加强低保动态管理,逐步完善退出机制

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必须从完善低保户收入监控体系,建立低保档案信息系统入手,并依据低保人员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在定期审核的基础上,根据档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对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对困难程度缓解,达到低保线上的人员促使其及时退出,对收入发生变动但仍在低保线下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或增或减,切实做到补差标准有升有降,享受人员有进有退。

低保退出机制应当提供相应的脱贫辅助措施,保证低保对象在退出后能维持正常的基本活动。第一,帮助低保人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生产经营,加大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专项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其科技致富。第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低保人员能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在社会上自谋职业、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第三,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培育农民文化自觉的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树立感恩思想,培育他们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

(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教育

基层工作人员有义务向基层民众宣传低保政策,让广大民众了解低保政策,保证困难群众从该政策中获益。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街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规定。让困难群众了解低保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发挥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农村低保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总结和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中来,使农村低保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但一些农民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不能有效地参与到低保的建设与管理中来。因而,对农民进行教育与培训,如在村委会定期开办讲座,向村民介绍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让农民参与到低保政策的执行中来,提高政策在村民中的可接受性,保证低保的顺利实施。

(五)设置独立的基层低保工作岗位,实现工作人员专业化

低保工作要获得实质性进展和长足进步,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加强基层低保

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除了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基层低保工作岗位之外,还应对岗位的任职资格、工资待遇、保险福利等加以明确规范。同时,还应加强对低保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与低保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掌握,还要注重现代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培养。

第三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的农村发展指导思想。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应该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 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 农业银行 民间金融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支持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能否建立一个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

一、国农村金融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但纵观建国以来五十多年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可以发现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始终存在一个二元结构,即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结构同时并存,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共同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服务。

(一)正规金融现状

正规金融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保险公司等。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区域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农村金融结构中,农村金融机构城乡布局和区域性布局失衡严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所属农村,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布局相对较完善,农村商业金融也较发达,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较为充分。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虽然也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位一体”的结构,但由于正规金融在这些地区功能退位,农村商业金融很不发达,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相当匮乏,主要依靠农村合作金融供给。

(二)非正规金融现状

非正规金融有:农村合作基金会、当铺、私人钱庄、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等。由于中国金融是一种以政府主导为主的结构体系,因而非正规金融长期受到制度抑制。虽然非(准)正规金融组织远较正规金融灵活,但由于无法组织化和正规化,民间金融组织基本上属于零打碎敲,在地下或半公开状态下活动,不能在农村市场经济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管理制度,运行极不规范,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大大的超过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基准和浮动幅度,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二是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非正规金融组织良莠不齐,有些一开始就出现非法集资、经营者卷款潜逃的现象,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稳定。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缺乏,有效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减弱。首先,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的基本金融功能严重缺失。自1999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逐步撤出,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和放款权。至今共撤销了约310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加深了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程度。其次,对农业发展银行来说,融资渠道不稳定,向商业银行借债致使融资成本骤升,加之粮棉部门缺乏还贷压力而拖欠贷款,其财源日渐捉襟见肘。再次,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功能发挥同样受阻。由于农民总体增收困难,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将三农资金分流以及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坏帐率居高不下等原因,使农村信用社融资功能大打折扣。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由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欠佳,很多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使得农村地区融资困难重重。首先,农村信用制度的缺失影响到农村金融扶持的力度。一方面,整个农村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乡镇企业借改制、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机构维权难度大,银行债权案件判决后执行难、费用高。另一方面,农村的信用制度和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对贷款所蕴涵的风险不能进行适时监测。同时,由于农村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利润少、上报银行效益好”的现象非常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状态,加之信用信息开放度较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使贷前调查、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其次,法制环境缺陷。一是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农村金融法》或《合作金融法》等专门法律规范来保护农村金融这一相对弱势领域。二是为更好维护金融债权和信用秩序,现行法律条文有待补充与完善。三是农村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普遍存在执法行政主导现象,行政干预“过度”。第三,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的缺失。为防范贷款风险,金融部门一般要求 贷款者提供抵押,农户和农民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又没有有效的担保机构给予提供服务,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农户和农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严重。农村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开拓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个人和企业的失信行为导致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而银行一旦诉诸法律,却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讨债十分困难。再加上农村地区的投资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风险大,造成了“个人、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的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从根本上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三)金融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退出,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曾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村信用社,难以独自扛起支持“三农”的重任。就目前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省而言,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存款数量仅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40%左右,而全省“支农”贷款数量却占到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总量的90%左右。其中,67.4%的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贷款需求满足率达到84.3%。然而,仅靠农村信用社这一家金融机构,很难满足河南农村、农业和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一“社”难支“三农”是农村金融现状的真实写照。

(四)农村金融服务单一

现行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趋势,单一的农村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网点匮乏。近年来,伴随着大量商业银行网点从乡镇的撤离,农村信用社的网点也日渐减少,农村金融网点的缺乏情况日益严重。由于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缺乏必要的担保,以及担保机制的不健全,作为农村金融主要融资渠道的乡镇信用社和银行并不能及时提供农村急需的资金,进而迫使资金融通不得不通过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这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筹资的效率。三是金融工具及服务品种单一。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提供储蓄、抵押类贷款及农村小额信贷等金融品种,抵押、担保、承兑、贴现、承诺、咨询服务、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还很少,已经存在的金融品种往往要求有严格的抵押物,而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难以拿出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商业化的运营加上担保机制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品种及工具的单一化。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一些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服务项目,如网上银行等业务几乎空白。

(五)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

农业是弱势行业,世界各国政府对农业都采取支持政策,对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农村金融也有较多的优惠政策。我国不仅是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国家对农村金融虽有更多的扶植政策,但是,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到位,优惠政策没有给予,或不能落到实处,使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健康快速发展。

(六)农业保险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业保险固有的赔付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加之保险公司在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近十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多数省市的分公司都已撤销了农业保险机构及业务。农业保险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成为“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的状况,而且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进程。

三、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

1.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是既包括商业金融也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既包括银行也包括保险、证券、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信托等在内的完整体系。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信用社是事实上的主体,但它并非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除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外,还应发展真正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并拓展其他金融机构。一是要发展农村的保险业,特别是政策性保险机构;二是要发展农村地区的证券期货业,特别是发展农村期货市场;三是发展农村的投资基金,特别是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四是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公司,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此外,还应发展农村的信托业、金融租赁业等。

2.拓宽各金融机构的支农融资渠道。完善当前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商业金融为主导,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将对农村资金的“抽血”机制,转化为“输血”机制,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农村。确定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民间金融发展的方向,逐步填补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空白。农发行应为农村发展提供政策性的金融业务,强化其支农职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可参与农村重点企业或龙头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把营业网点延伸到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中来。允许农村信用社推出新的盈利模式,深化邮政储蓄银行的涉农业务范围,正确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逐步把民间金融引入农村金融供求体系中来。

3.明晰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定位。农行应该发挥其机构覆盖广的优势,服务区域可以集中在县城,但是服务对象可以延伸到农业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还有公司加农户模式的大农场。实力雄厚的中国农业银行应在保持优质客户的同时,积极尝试拓展其他服务对象,改进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工具和扩大服务范围。

(二)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司法机关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债权人的经济利益;二是建立覆盖全部企业、个人的诚信数据库,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成本;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四是积极发展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探索“龙头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农户”的“四位一体”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和保障体系

1.健全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进出机制,适度降低进出门槛。可适度扩大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合作范围,强化金融服务面积的铺设,避免农村金融网点的萎缩,通过推动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来保证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利润,使相关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获得良性发展。

2.对支农贷款业务,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贫困地区,贷款应强调政府主导机制,发挥政府扶持性的贷款,削弱金融资金的商业化导向;对于贷款年限,可逐渐调整与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适度扩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及对象,逐步把农村产业链贷款纳入服务体系。

3.强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职业道德培养。银行监管部门在制定适合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机制的同时,应进行配套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对农村金融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及时、持续和有效的培训。

4.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各级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三农”贷款风险基金,农村金融机构在其盈利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的一部分,用于不良贷款的核销。

(四)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需要的金融品种及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担保机制,开发授信授权管理机制,完善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注意提供理财及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鼓励投资银行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开发、设计为农民服务的金融产品,探讨资本市场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路径;(五)改进农村邮政储蓄资金的运行机制

邮政储蓄的“只吸储不贷款”的运做模式,其吸收的资金少有回流农村的。要解决这种局面可有以下措施:一是对县一级的邮政储蓄部门,上级邮政部门要适当放宽基层储汇机构除交存人民银行转存款后剩余资金的限额,鼓励基层储汇局与农村信用社开办协议存款或委托贷款业务;二是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对邮政储蓄资金,可以直接购买以国家名 义发行的农业发展特种债券,确保农村资金吸收的存款重新返回农村,这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保质补贴利息也是一种补偿。

(六)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管理,规范民间金融活动

1.要坚决禁止和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法金融活动,逐渐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允许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合法化,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障。2.合理的引导非正规金融组织参股农村信用社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活动。

3.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政府应该尝试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限制,因势利导的在农村建立起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民营商业银行。(七)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1.加强保护农业方面的立法

①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以及中央和地方应给予的政策支持;②按照不同区域各个产业比重状况,规定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方面的资产运用比例,通过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结构加大农业产量的投入量。

2.制定有关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案,完善政策性金融功能

①要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筹措方式;②明确农发行的业务范围;③要求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和考核内控体系,实现农发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制定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法案,规范农村组织金融的发展。①尽快将合作金融的产权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合作金融的产权界定有法可依;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4.对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和规范各商业银行设在县级以下的农村经营网点的金融服务功能,取消单纯吸收存款的网点,对其资金投向和投量给予一定比例的限制,以确保资金不能大规模流出农村。

5.建立农村金融存款保险制度。①指定相关法案,尽快设立存款保险公司,强化其担任机构清理人的权限以及处理问题机构的功能和模式,以迅速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②实行强制投保制度,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对于农村金融的稳定作用。③指定购买不良金融机构的办法,减少短期行政行为。

参考文献 : 1.訾红旗:《金融机构大撤退农村患上‘失血症’》,《南方农村报》,2007年1月17日第4期

2.朱文彬,王昊旻:《浅谈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08年4月 3.马君实:《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中国金融》期刊,2008年1月 4.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光明日报,2006年2月第22期

5.苑德军:《建设新农村需要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新京报,2008年2月第28期

第四篇: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增强,所以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严格要求。本文主要是以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为基础,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完善给予几点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管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大环境的改变使农村经济也面临新挑战。建设新农村已成为我国整个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村财务管理始终是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并改善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长远的发展。

1农村财务管理概念及方式

1.1农村财务管理概念

农村财务管理是指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支配、管理的各种资产所发生的一切收入及其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

1.2农村财务管理的方式

(一)“农村财务双代管”的管理制度;

(二)“村账乡代管”的管理制度;

(三)“村账站审”的管理制度;

(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管理制度。

2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

2.1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主要是制度的不完善、不科学。主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可以表现出来:

(1)会计账目处理不当比较混乱。部分组织现金存在入账不及时或者不开收据现象,这是因为帐薄设置不健全造成的。同时还存在”帐外帐”和“小金库”等现象,其都属于违法乱纪行为,也会导致部分干部钻了空子而获得非法利益。

(2)会计内部制度缺失。在我国农村常常是会计和出纳由一个人来担任,或者虽有会计和出纳岗位,但没有真正实权,常常是由村长或者书记说了算,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导致了村集体经济失控,不能管理好村集体经济。

(3)会计资料档案管理混乱。部分村组织会计管理方法不规范,存在重要单据随便存放,“帐随人换”的情形,各类档案也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定期归档,丢失现象比较严重,为以后查找重要档案带来了不便。

(二)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有些村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设置常常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的,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认真执行。同时部分村干部和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执业水平不够高、执行不够到位的现象。

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相关管理制度、条款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些制度条款脱离农村实际情况,只是走形式,不能落实到实际当中,不能真正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所有问题。因此,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一些相关新政策的出台,与之相应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也迫切需要进行再次的修订和完善,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村级财务监督渠道不畅。

由于农村财务管理涉及面比较广,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清账理财也只能是阶段性进行,而经常性的监督还是要靠群众。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农村虽然已经实行了财务公开,但是存在着公开的不够及时、公开地点不明确、走过场和公开内容不完善等等问题,导致财务公开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严重阻碍财务公开力度,也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四)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且流动性比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条件比较艰苦,基本无法引进一些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农村会计常常是由村负责人按照“能写会算”的要求来随意选定的工作人员。在业务上只能是做“记记账、打打算盘”的工作,无法开展成本核算、会计分析等工作,更无法理解现行会计制度对农村会计实务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财会人员工作不够稳定,农村财会人员常常随村干部改选而被撤换,而新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都与前一任得不到有效交接,在工作上依附权势,不能坚持自己工作原则。

2.2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财务监督力度不大,会计监管只是一种形式。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不当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忽视对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和运用,对财务管理工作指导和管理不重视。

(二)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际工作中。农村财务落实须制定一套可操作科学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制度、开支和审批制度、现金的存款管理制度、各项收入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等等。由于一些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会比较困难。同时一些村干部自律性比较差,对财经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造成财务制度执行不严。

(三)缺乏年轻后备力量。农村的管理人员常是一些年龄比较大,会导致跟不上时代发展,思想比较落后,低学历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并接受新的知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会越做越难,需要一些年轻人一些新的血液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一起为农村经济做出一分力。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加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执行,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主要对策有:首先,规范会计机构设置,要任用一些具有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过硬专业知识;其次,严格进行财务审批,资金支出和报销要按照严格审批制度来执行,杜绝随意支出挥霍浪费现象发生;最后,严格按照会计规定进行业务处理,不符合规定凭证禁止入账,注意账目保存,以便以后的查询。

4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五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下载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农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新时期农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农民负担问题是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民负担 得到了明显减轻。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有的乡镇对......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学校编号:10472 论文编号:05220018 中图分类号:C979 密 级:公开 新 乡 医 学 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o......

    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我们结合安全工作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企业在安全......

    浅析消防部队管理工作存在热点难点问题与对策

    浅析消防部队管理工作存在热点难点问题与对策 摘 要:消防部队点多面广、兵力分散,面对当前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强化消防部队的管理,提高正规化管......

    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

    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大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

    我国农村传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传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整个中国强大的关键环节,其中,首要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原合作医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