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它事关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强化。近年来,我县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农民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农民财务管理当作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紧抓好。
一、当前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基本现状
**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县域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255个行政村(村规模调整前449个)。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160万元,比上年增长7.1%;村级集体总资产38124万元,比上年增长8.3%。自2002年全面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以来,紧紧围绕“四不变、五统一”原则,不断深化会计委托代理制改革,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1、制定了一套健全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我县在2002年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时就专门制定了《**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县委办[2002]74号文件),近年来,又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补充规定》(县委办
[2011]48号文件),对原有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和空白点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也在2010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对村干部报酬、办公会务支出、通讯费用、报刊订阅、招待费 1
差旅费等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实行“定性、限额、分类”管理,实现非生产性开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建立了一套规范运转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县已建立起一套以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全县18个乡镇和工业园区全部建立了会计代理中心,共配备了43名代理会计及出纳,255个行政村的帐目全部进入了代理中心,实行规范化管理。华埠、村头、苏庄、长虹等7个乡镇还实现了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2011年还结合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对村级集体资金帐户进行更新,全面实行支票户管理,对村级集体资金往来进行监管,逐步实现帐目、资金双代理。使我县农村财务彻底告别了原来的“袋袋帐”、“包包帐”,农村财务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轨道。
3、构建了一套周密完善的农村财务监管机制。一是随着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会计由乡镇会计代理中心代理,代理会计不受村干部约束,有效地发挥了会计监督作用。二是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不断进步,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民主理财作用,有效实现了村民自治、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三是全县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村财务审计小组,配备专兼职审计人员,对各村财务制度执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收支及分配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行“三年一轮审”,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近三年来县乡镇共组织农村财务审计464个,查出违纪单位45个,违纪金额115万元。
4、培养了一支忠于职守的乡村财会人员队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有没有一支专业高效的财会人员队伍。
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类会议、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不断对我县的乡村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打造了一支专业、敬业、实干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正是通过他们的默默耕耘、埋头苦干,确保了各项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保障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今年,我们又结合全县村规模调整,通过公开招考、组织考察、能力测评等多种方式,淘汰了一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差、群众影响不好的村财会人员,选拔了一批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充实进农村财会队伍,使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农村财务管理正在不断的发展和规范,但随着村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种新的财务问题层出不穷,财务公开不到位,收支没有预决算,非生产性开支急剧增加等等,这些都引起了村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信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概括来讲,目前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六个方面:
一是部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在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上,乡镇村各级均存在“重管理、轻监督”的现象,总认为只要抓好代理记帐工作,把村里的帐目管好就行了,而忽视了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如收支预决算制度各村基本没有实行,使村级开支不能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又如财务审批制度,限额审批制没有执行到位,大额支出不经集体讨论;还有财务公开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公开程序是能省则省,公开内容是能不公开尽量不公开或模糊公
开。
二是非生产性开支急剧增加,缺少监管。随着党中央和各级部门对农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村干部开支随意性大,造成近几年来我县农村非生产性开支急剧增加。从监测情况看,2007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开支合计1400万;2008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合计1980万元;2009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合计2255万元;2010年招待费、礼品、差旅费三项合计达3179万元,已经是2007年的2.27倍,增长幅度远远超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幅度。还有从每年村级招待费礼品前1-10名的支出数额也可以看出来,2007年村级招待费1-10名最高14万,最低9.2万;2008年达到最高19.24万,最低13.1万;2009达到最高26.85万,最低13.47万。2010年更是达到最高82.98万元,最低33.53万元。而面对这一现象,县乡村各级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办法。
三是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内容单一。主要是公开时间不及时,不少村没有做到定期公开,有的村甚至一年半载也难以公开一次;还有公开内容不规范、不全面、不详细,公开的形式单一,有的村只把收支余额进行公布,没有逐笔逐项公布,更有甚者把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搞假公开。还有公开硬件设施差,全县还有不少村没有建成规范的村务公开栏,甚至还有少数村,连财务公开栏都没落实,根本谈不上财务公开
四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大。虽然我县每个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都已经建立,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工作职责还未细化,没有解决“该监督什么”、“如何去监督”和“监督成效好不好”等问题,再加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容易受村主要干部制约,只会做“老好人”、“人形图章”,难以真正发挥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作用。
五是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县乡村各级对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农村财会人员职能逐步被削弱,工资报酬也与村主要干部距离不断拉大,目前,我县村文书报帐员工资普遍只有村书记主任的8折左右,甚至还有林山乡村文书报账员的工资报酬只有村主要干部的50%,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六是我县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已较为落后。目前我县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以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各乡镇建立会计代理中心接受村级报帐并代理记帐,保障村级财务正常运转。但由于深化力度不够,农村财务帐目、资金“双代理”还未完成,会计电算化管理也未能全面普及,“三资”监管网络系统也没有建立,跟不上时代需求,再加上各乡镇会计代理中心硬件设施老化、代理会计待遇差、不稳定等,这些都限制了我县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作用。
三、下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打算
针对不断出现的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财务监管的对策措施,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
1、抓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我县目前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已比较健全,但由于贯彻执行不到位,不能显现出良好的监管效果。为此,县乡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乡镇政府,肩负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任,更是要将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列为重中之重来抓,派出专门的工作队伍进村入
户,帮助村级建立健全收支预决算管理、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民主理财议事、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其正常运转。同时,县级主管部门也要经常下乡开展工作指导和督查,察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和运行情况。
2、推进农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县乡纪委部门要积极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化改革,敦促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台完善、可操作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积极引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到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资金管理、报销审批、票证管理、帐前审计、财务公开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村级财务的全程监督,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3、严格控制农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要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制定的《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督促乡镇村抓紧制定切实本地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管办法》,对村干部报酬、通讯差旅费、村级招待、外出学习考察、报刊订阅等非生产性开支进行限额管理,强化非生产性开支监督力度,落实非生产性开支管理责任,控制我县农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过快增长,全面实现非生产性开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4、提高村务财务公开水平。要敦促乡镇村按照最新的财务公开制度,健全财务公开机制。一是完善内容,做到全面、真实。村级财务,该公开的都必须按规定公开,尤其是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详细具体;二是规范程序,做到严格、科学。村级财务在公开前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报镇农经站认可。三是落实时间,做到及时、按期。要根据内容确定公开时间,该即时公开的要即时公开,该定期公开的要准时公开,并保持相应的公开天数。四是加强公开硬件设施建设,各村要设立固定的、橱窗式的村务财务公开栏,保证公开内容不被撕毁或损坏,同时公开栏旁要设立征求意见箱,钥匙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保管。
5、加快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系统。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推进会计委托代理制深化改革,在我县全面实现农村财务帐目、资金“双代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我县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系统。建成后,农村财务管理系统将由单机版转变为网络版,实现村级财务数据的共享、实时传递、查询与监控,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其发包、出租的经济合同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服务。
6、继续抓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要健全审计机制和组织,加强审计监督。做到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委托审计和法定审计相结合,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针对非生产性开支激增现象,对每年非生产性开支在全县前十名的村要进行专项审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同时,要结合浙农经发[2009]2号《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文件精神,做好违纪违规责任追究事项,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
20**年*月*日
第二篇:新乡+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财政局的要求,近日,我所深入全乡各村,结合近两年来农村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我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查找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今后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乡乡是个农业大乡,辖18个行政村,271个居民组,农业人口2万人。自二00八年九月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正式运行以来,基本上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一是有健全的领导及监督机构。我们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财政及各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村级也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二是有完备的服务设施。抽调会计工作站业务骨干,组建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 “便民服务大厅”,购置现代办公专用设备,与每个村签订代理协议,负责农村“三资”财务管理业务处理;三是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坚持《会计法》、《预算法》等国家财经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三资”管理制度》、《“三资”代理工作制度》、《财务票据管理制度》、《农村三重一大事项“四议一备案”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农村“三资”的界定、范围、业务运作、乡村权利义务、违规处理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四是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取消村级会计,只设一名报账员,财务移交到代理中心,1 代理中心在信用社开设村级经费专户,分别设立“三帐两薄”专人管理。村级所有收入都要开具从财政部门统一领取的票据,实现“收入一个笼子”;村级用款实行“备用金”制度,代理服务中心根据各村情况分别核定月需备用金,定期拨付给各村的报账员,每季度终了报账员将支出单据汇总,做到“支出一个口子”。乡“三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村账务会审把关。
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1、澄清了“三资”家底,确保了“三资”保值增值。代理中心在建立资金账目时,重点把握库存现金、帐内外存款、往来债权债务三个环节;摸清了每个村的“三资”底子,有效遏制了农村“三资”的流失和缩水,保障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完整,为进一步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了财务管理,化解了基层矛盾。代理中心为村级“三资”设立“三帐两薄”,彻底结束了村级财务长期存在的“包包帐”、“抽屉帐”的历史。乡村两级共同审核把关有效地预防了村组干部的腐败,群众明白了,干部清白了,基层矛盾减少了。
3、节约了资金,促进了发展。收入全额入账,支出票据正规,用款实行备用金,在增加乡镇税收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村级资金的浪费,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可集中资金解决村组急办的公益事业,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问题。
1、收入方面存在三个问题:
①、“收支两条线”原则未被充分坚持,存在坐支现象。一些村从计生、国土等部门取得的返还收入或者接受的捐赠收入,资产出租、处置、变卖收入等凡是不从财政账户经过就能取得的收入不及时缴入村级财政专户,而是拿回去直接支付各种费用、发放补助或用归还欠款。
②、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一些村取得的专款收入或其他收入故意不入账,作为集体或个人的“活动经费”,长期存放于某些村组人员手中,游离于监管之外。
③、收入不规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正当的收入不使用正规的票据;二是还存在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突出表现是代上级政府收取水费时超过标准;三是虚报冒领国家财政资金,突出表现是虚报面积骗取退耕还林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
2、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生产性支出还存在白条。《“三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生产性支出严禁出现白条,基础设施建设性支出不开正式发票,甚至没有合同、预算等必备的报账资料,不管多大金额,一张白条收据就将款项领走。
②、非生产性支出更是白条漫天飞。有些村管理费、租车费等支出单据基本上都是白条,与代理前基本没有变化。
③、不合法支出情况普遍。仍然列支农村综合改革要求村级取消的 3 招待费等,还有为完成计划生育任务买的人流引产和结扎支出,短收的地税任务支出等。
3、其他问题。
①、报账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结账、报账不及时,跨期报账,影响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的村报账凭证不按《“三资”代理服务办法》的规定办理报账手续,支出单据等未经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盖章。
②、农村三重一大“四议一备案”制度不能很好落实。而一些村对村经济发展规划或工作计划的制定、集体土地的承包租赁、新农村建设规划、宅基地划拨、资产处置、大额资金等的支出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个别人拍脑袋决策,随意表态签字,容易引发基层矛盾。
③、村民主理财监督组责任意识差,不能认真履职。一些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三资”管理工作漠不关心,不认真询问、审查,让签字就签字,形同虚设,反而为村组不合理支出提供了便利。
④、村务公开不到位,民主监督流于形式。一是公开内容避重就轻,群众关心的焦点内容公开不到位;二是公开不及时,监督打折;三是村干部身兼数职,既是村干部,又是报账员,让他们公开村务,可信度差。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究
通过调查分析,实行“村财乡代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这说明上级在决策方向上是正确的。存在的问题是次要的,但是决不能忽视和任其存在和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客观因素。一是体制改革带来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也处于不断的变动发展之中,经历了由改革前的各村自主管理到乡农经站代管,又交还村自行管理再到现阶段的“村财乡代理”,村主要领导、经管人员经常变动,交接频繁,许多问题还没搞清就不了了之,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二是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制度的建设一般都要落后于形式的发展,这在村级财务管理上的表现十分明显。收入项目多、杂,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有收入项目被取缔变为不合法,又不断增添一些新的收入项目;村级支出范围更为复杂,费用下压情况普遍,一时难以分清合理不合理。三是 “村财乡代理”工作自身特点形成的。代理工作程序要求严,制度规定细,而农村集体“三资”的形成历史长,债权债务往来复杂,确实需要一个“清、理、核”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
2、主观因素。可以用“低、懒、私、责”四个字来解读。低就是政策水平低,大部分村组干部的文化水平偏低,会计业务水平更低;懒就是不勤快,村组干部报账、算账,上面不催就不主动做,不主动召开民主理财会,得过且过;私就是私心重,一些村组干部总想在收支上做些手脚,隐瞒一些,虚报一些;责就是责任心不强,一些村的主要领导在签字时不认真审核票据。这些原因导致对 “村财乡代理”的各项政策执行不力。
四、建议
对“村财乡代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 予以解决,就会影响到目前“村财乡代理”工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问题找出了,原因分析了,要做好今后的“村财乡代理”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人员素质、培养现代管理人才为重点,以精细管理为手段,辅之以完善的制度,明确各自责任,严格奖惩措施,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素质。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要利用会议、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财经法律和规定,重点宣传农村“三资” 管理方面的规定和制度,使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知晓、了解“村财乡代理”工作。二是要举办各种培训班。分别组织村组干部、民主监督理财组人员和代理中心业务人员培训,针对不同人员,侧重各自学习重点。
2、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协调和配合。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各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同时还要完善、创新管理机制,促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密切配合。
3、进一步完善制度,精细管理。一是建立票据的购、领、销制度,加强票据管理。二是改进和完善代理中心业务流程图,对每一个细节如何操作都要细化,便于执行和区分责任。三是严格财务审批手续,坚持“会审会签”制度。四是完善村级经费领拨制度,规范收支科目。五是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科学处理账目。六是建立和完善财务清查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4、经常开展督查,严格奖惩措施。上级纪检、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督查制度,制定科学详尽的考评规则,对各乡镇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随机督查抽查和定期考评,对执行好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执行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和物质处罚,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严格按财经法规和国家有关法律给予经济和司法处理,从正反两个方面保证各项制度被严格执行。
5、强力推行“4+2”工作法,建立农村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实行村务政务公开是监督干部、方便群众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要进一步完善这一载体,在公开的内容上方便群众看,便于群众查;在公开的时间上要更为合理,根据需要随时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要更为灵活,尽可能让群众满意。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实行“村财乡代理”是将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农村财务管理的伟大实践和正确方向。我们坚信,以加强宣传学习培训来提高乡村组人员的素质,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代理行为,用明确的职责来提高参与者的责任心,用严格的奖惩来保证代理工作的执行力,必将开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
新乡财政所
二○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第三篇:黔江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黔江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重庆市农经站:
我区现行建制30个乡镇、230个村、1498个居民小组。分别比区划调整前减少20个、288个和2099个。
一、管理现状
目前,全区有乡镇专职农经干部30个,其中25个挂靠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5个指靠乡镇经济发展办。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及其附加,全部由乡镇财政所统管,多数乡镇对属集体的附加部分,设有专帐专户;少数乡镇纳入一统收统支。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等,全部由乡镇财政所管理,故无会计委派可言。对村级“一事一议”资金,基本上是村级自主管理,接受乡镇审计监督。因此,本区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状况,可以用六句话概括:新帐:来龙去脉清晰,开支使用合理,管理有待规范;旧帐:体制变革脱节,交接手续无据,问题成堆难理。
二、主要问题
在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中,一些部门受到冲击在所难免。特别是处于社会弱质状态的农经管理体系,必然首当其冲。
1、旧制度打乱,新制度滞后。自2000年以来,我区经历了区县合并、行政区划调整、撤区并乡扩村组等重大改革步伐。先是区、县两级合并,后是撤区并乡扩村、组,当时,各级从业人员思想动荡不安,何去何从一片茫然,故使整个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冲击。如当时已开展起来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集体债权债务清理等,通通搞成“半拉子”工程。特别是在行政区划调整中,为了确保农村形势稳定,使基层政权不致出现历史真空。党委、政府班子公布后,就立即上任,来不及离任审计。致使2000余万元的农村集体债权“石沉大海”。其中农民个人拖欠800余万元,乡镇财政上清下不清挪用1500余万元。现在乡镇政府已撤,机构不在,人不见,谁也不负责任;农民所欠不得强制追收尾欠。对此,基本上无管理制度可建。
2、机构被更换,人员调岗位。全区30个乡镇,均未成立独立的农经管理站,从业人员只有9个是学财务管理的,其余21个都是外单位调入的非专业人员。不仅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一窍不通,连基本的农村经济统计更是“抹不着北”。在村级都是文书代管,无一村配专职会计。
3、村财更模糊,届届不清楚。扩村并组后,村、组干部大换班。在财务问题上,原任干部默不出声,新任干部家底不清。不仅如此,有的村、组调整后,新任干部连边界在哪里都搞不清楚,更莫谈债权债务。过去是一个村内有几个不同所有制的集体经济组织,现在一个组内都有多个不同所有制的合作经济组织。客观上存在资源占有多少、生产条件优劣、债权债务轻重等矛盾。一旦开展“一事一议”的公益事业建设,问题和矛盾就暴露出来,条件好的就不愿出钱出力帮助条件差的。更为突出的是,原任干部财务交接无据,继任干部无法理清。如沙坝乡十字村因修铁路损毁机耕道所赔钱800余元,原任干部徐永成领去拒不交出,其理由是还有某些干部将集体山平塘、保管室卖了的钱也没交出。而现任村、组干部又不知来龙去脉,故成难题一直处理不下去,群众对此意见纷纷,说干部“无能”。类似事件在农村随处可见。更为典型的是,全区不少地方农村集体山平塘迫卖后,被当时的县水电局作为水利发展基金收去,长期以来既不计息,也不公布帐目。沙坝麦东村农民提出,“此钱不退还我们,就拒交农业税”。然现在乡、村干部多是年青人或外地调入的,对这些“历史烂帐”无从着手清理,只好“避开矛盾”。长此以往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且影响农村形势的稳定。
三、整改措施
针对前述问题,我区拟在调查研究,抹清情况的基础上,向政府提出建议。一是理顺关系,强化农经管理队伍;二是培训人员,提高专业素质;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四是本着不算旧帐,理清历史“沉疾”;五是确保稳定,化解历史矛盾。
2003年7月4日
第四篇: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为使社区财务管理适应新形势要求,村街道党工委结合正在进行的“三资”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各项后续工作,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一是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社区的各项资金支出均由主任审核,书记审批,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报销,超出1000元的支出报街道分管领导审批。所有单据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及事由,实行签字制,杜绝使用印鉴章。
二是实行大额报批制度。除日常开支外,社居委办公用品购置和建设性支出等一律实行报批制度,即社区“两委”对大额支出项目编制预算,形成书面报告报街道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建设性项目由社区“两委”编制预算,街道建设部门负责复核,经街道研究同意后方可施工。工程结束后再由街道请有关机构、部门进行决算和审计。
三是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坚持社区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做到具体详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街道政务公开办公室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此项纳入社区年终考核。会计核算中心每月按时向街道社区提供财务报表,以便及时掌握社区财务状况。
四是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招待费严格控制标准,实行限额管理;对外出培训、考察费按有关文件据实报销,超出部分自理;对社区工作人员加班、值班等补助严格按杏街办字
第五篇: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创建“财务管理规范学校”工作汇报
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为准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自治区、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以“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年”活动为契机,通过理顺学校财务体制,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顺利实现了学校财务机构健全、财务制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规范等工作目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现将我校创建财务管理规范学校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64年,是市重点建设乡镇和县域中心镇-----安阳镇的最高学府。学校服务区辖管10个行政村,人口4万人。学校占地2.2万平方米,校园总体布局合理,总建筑面积1.028万平方米,体育场地576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2幢,学生公寓楼3幢,学生食堂1幢,综合楼1幢,教工宿舍楼1幢,学生公厕1幢。本学期我校有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1800人,在编教师70人。学校现有校聘人员22人,其中:食堂工友15人,安全协理员1人,宿舍管理员男女各1人,有从业资格的兼职会计1人,自从区教育厅开展“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年”活动以来,我校根据要求,成立了《安阳镇中学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安阳镇中学民主理财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班子、财务工作相关人员,教代会成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深刻领会文件、通知精神,按照《验收标准》和市、县教育局的《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狠抓落实,从四大方面去检查、整改,提升了学校财务管理水平,财务规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二、指标达标自评情况
近期,我校对照《中小学财务管理规范暂行标准》、《验收评分标准》以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细致、客观的自查,自评总分为89分,其中管理体制14分、制度建设15分、财务管理35分、会计核算25分。现将我校自查自评工作汇报如下: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理顺学校财务体制,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1、我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1
由县教育局、县财政局核准,我校单独设立学校账户,独立核算。为贯彻落实相关财务制度,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安阳镇中学财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安阳镇中学民主理财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指定会计主管人员,配有专职财务人员2人,设立专门的财务办公室,办公室配有电脑、财务资料柜的设备; 2010年,我校委派专职会计参加市县财政部门和市县教育局举办财务培训班6次,按课时任务完成了各类培训任务。
2、我校的财务人员经过培训和兼职会计的一年多的具体指导,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能按照《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财经规定记账,会计科目使用合理,平时报表准确、及时,数据真实。财务人员没有被财政部门、会计职业团体或单位处理的现象。
3.学校财务管理领导小组经常询问财务运行情况和听取财务工作汇报,及时调整财务支出;民主理财工作领导小组能有效履行职责。
(二)、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行为,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结合《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里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学校总务处制度》,制度里明确了后勤副校长、总务主任、出纳、会计等学校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学校经费的使用办法、固定资产等的购置、建档和维护制度等等。
2、在经费收支方面:我校没有收费行为。对预算外资金收入,我校没有坐收坐支;食堂和小商店收归学校管理,所有资金均在学校账户里流动;按时全额将食堂、小商店利润等预算外资金从学校账户缴存县财政局财政专户,再按规定申请回来使用,严格执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经费支付符合国家规定,无虚列虚报现象,无白条入账现象;学校采购的物品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实行政府采购;学校执行支出一支笔签字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和汇报制度,食堂小商店的收支、公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定期向全校公示。学校按时上交月报表、季报表,年末上交决算报表;经费的使用符合文件精神。我校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还没有实行全覆盖,每年在确定补助对象、发放生活费补助时,所有程序均能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并建有相关档案,同时向上级报备。
3、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总务处,确定分管领导为后勤副校长,确定有实物分管人和管理负责人,建立有相关台账。制定了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处置、报废等工作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没有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4、在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方面:我校的现金取用实行申报制度,基本上是用多少取多少,每月末库存现金禁止超过1000元。
5、在内部控制方面,我校制定到银行提取经费的流程是:部门或个人填报请款单→总务主任签字→后勤副校长签字→校长签字同意用章→出纳人员填单→学校用章、校长用章、会计用章→出纳人员取款或转账。我校制定的报账流程是:经办人员在票据签字→证明人员在票据签字→验收人员在票据签字→总务领导在票据签字→校长在票据签字审批→出纳人员据票付款、上账→票据交会计人员记账。我校从事财务管理的记账人员、审批人员、出纳人员、经办人员、验收人员、财务保管人员做到各司其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6、在财务监督方面:我校财务人员能履行好财务监督职责,总务部门能履行财务公开制度。
7、会计核算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
①.学校会计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编制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科目,并按相关规定填写、装订会计凭证。
②.学校会计按规定进行对账和结账,使用会计电算化打印会计账簿、提供财务报告。
③.学校会计档案的整理、分类、编号、保管、使用、销毁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
我校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年”活动,财务管理规范创建工作有了显著的成效:
1、学校财务人员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家认识到,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是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建设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2、通过理顺学校财务体制,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顺利实现了学校财务机构健全、财务制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规范等工作目标,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和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
(一)存在问题。
1.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较,可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够到位。
2.学校领导及财会人员需加强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的专业学习。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经费收支的政策与法规知晓极少,对会计制度更是很少了解,不少教职员工目光总是盯住资金福利,总想着学校能在过年过节时给大家发点小钱。
3.几年来,我校得到的项目比较多,项目各种配套资金,还有各种修缮、维修,校园的硬化、绿化,校园安全隐患的消除、校园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资金,统统需要由学校自筹资金,近年来校园一年比一年亮丽,但学校也因此还背着20多万元的债务,经费压力很大。
(二)今后工作思路。
1.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
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解决教职员工财务法纪观念淡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我们会透过本次评估验收,严格落实评估验收组领导、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职工尤其是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规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规范财务基础管理,强化经费监督,深化服务内涵等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把财务管理规范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