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是联系工业和农业的纽带, 是农业发展的导向产业, 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引导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质的飞跃,是新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产业。201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7.6%。
1.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
1.1技术装备落后加工程度低
不少企业的设备残旧, 加工能力不高, 设备适应性差, 产量不大, 质量不稳定。许多农产品只是经粗加工甚至不加工, 所以增值不大。
1.2 供求关系不合理
农产品加工机械单机多, 成套设备少;通用机型多, 对特殊要求、特殊物料进行加工和包装的专用机型少;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 高技术附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
1.3 行业没有形成规模
机械制造业重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 自主创新不够, 缺乏超前意识, 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时提供适用产品。经营规模集中度相对较低, 生产率低, 虽然生产企业遍布全国各地, 但总产值却很低, 严重地制约了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发展, 同时, 也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
1.4 基础工业有差距
产品技术含量低, 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造型落后,外观粗糙, 无故障时间短。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出可靠性标准, 无故障时间比发达国家低得多。性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低、能耗高。
1.5 科研开发市场化程度低
新技术应用少、自动控制技术不完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发达国家的产品有6000多个品种,而且成套数量多,新机型不断涌现,更新换代很快。从严格
意义上讲,我们还没有真正从事农产品加工机械研究的专业试验室。加工机械的研制主要还停留在仿制、测绘的阶段。科研开发投入少,开发手段落后,开发周期长,市场营销不够规范。
2.农产品机械行业分类情况调查和市场分析
2.1 啤酒加工机械
我国的啤酒生产近年来发展很快, 促使了加工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 啤酒加工机械技术水平更新和提高也很快。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 除在加工工艺上有较大差距外, 国产啤酒设备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单机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低、大型设备少等差距。我国最大规模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只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2。过滤设备硅藻土过滤机只达到国外上个世纪70 年代水平, 过滤能力小、自动化程度低、过滤精度差。由于生产装备的落后, 我国啤酒生产在水耗、电耗、能耗 指标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平均能耗高3-5倍,水耗高1-8倍。
2.2 饮料及灌装机械
我国饮料产品目前主要有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天然矿泉水、纯净水、茶饮料、乳饮料等, 其中以碳酸饮料为主, 其产量占饮料总产量的1/2 左右。
从总体上看, 我国饮料加工机械基本能满足饮料生产企业的一般要求, 但还不能完全满足饮料工业发展的需要, 主要是产品规格不全, 成套性差, 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少, 产品自动化水平不高, 控制水平较低, 先进技术应用不多, 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3大米加工机械
目前我国日产50吨以上大米生产规模的国有、集体和民营加工厂已达到10000 多个, 总生产能力达5000万吨左右,但能适应加工优质稻米的企业很少, 而且规模都较小, 年产10万吨大米以上的工厂屈指可数;80%以上的生产企业的设备陈旧, 性能低下, 极不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质米加。为适应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和加入WTO 后的国际稻米市场竞争, 我国稻米加工厂的改造任务很重, 资金的投入量很大, 目前如选用国外公司的精碾大米设备, 改造一个100 吨的米厂需引进这些设备的价格至少200 万元左右。所以, 对我国大米加工机械
制造厂来讲存在着机遇与挑战, 如能在短期内研制、开发、生产出性能和质量与国外公司相当而价格仅是他们1/3-1/4的同类设备, 这不仅为我国繁重的大米加工厂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且为我国粮机厂的振兴带来生机。
2.4 速冻技术与设备
我国速冻设备制造业是沿着引进、消化、吸收、研究、开发的路子走过来的。自20 世纪80 年代末, 我国第一台螺旋式速冻机研制成功, 到现在, 速冻设备的生产随着速冻食品的迅速发展也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有几十家速冻设备生产厂, 生产十几个品种、几十种规格的速冻机产品。十几年来, 我国速冻设备的制造水平与国外产品比较, 差距在不断缩小, 目前国外的机型国内基本上都有生产, 而且有我们自己发展、研制的新机型, 其性能、成本和自动化程度, 已经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速冻食品目前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 专家预计, 其速冻设备需求量年均递增不会低于15%。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在认识上不够重视
一方面, 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种养, 却忽视加工。另一方面, 国民经济收入和生活饮食习惯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
3.2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 大部分处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由于缺乏资金和政策上的引导, 必要的技术改造无法实现,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企业难以转化成生产力。
3.3 国家投资不足
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不足, 影响着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影响到加工企业对加工机械的需求。另外, 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足, 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 影响了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的热情。
3.4 加工工艺落后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给农产品加工机械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特别是在土特产加工方面, 矛盾较为突出。进口设备买不起、用不上, 而经济适用、多功能的国产设备又缺乏, 与日益发展和连年增产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很不相称。4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的对策
4.1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 增加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的投资,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 做好服务工作, 把分散经营逐步向基地化过渡, 为加工业提供可靠的可供加工的原料产品。因地制宜, 有计划地做好相配套的加工企业的组建指引,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照顾发展加工企业, 促进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拉动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的稳步发展。
4.2 加大技术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各级科技部门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经费, 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对于农产品加工的新成果给予奖励, 营造一个重视技术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让各项新技术融入农产品加工业中, 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
4.3 重奖龙头企业
各级政府应建立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机制,设立奖励制度, 对那些办得出色, 对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大的龙头企业进行重奖, 激励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先进学习, 切实搞好农产品加工。各地应抓好一批示范项目, 认真总结经验, 树立典型, 加以推广, 以带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4.4 开发适合国情的加工机械设备
稳定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紧跟农产品开发市场需求, 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加工机械设备。同时要有超前的意识, 借鉴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 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5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行业发展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 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优良的信贷服务, 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充分发挥国外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 从而进一
步扩大对农产品加工机械的需求, 促进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4.6 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加大对土特产品和小杂粮产品加工机械的开发力度,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从而带动土特产品的生产和小杂粮的生产, 为搞活三区农村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也为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营造市场, 促其发展。
第二篇: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班级:10机化2班姓名:陈龙云学号:20103050020
4一、农产品加工机械现状
设备技术水平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普遍落后10一20年,占90%左右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有的甚至连质量标准都没有,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体系。主要表现在产品粗力11212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能耗物耗高,产出少效益低等。以淀粉加工为例,据估计我国淀粉机械达到国外七十年代初水平的约占5%,达到八十年代水平约占15%,达到九十年代水平的约占5%,其余的为六十年代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国产淀粉机械水平比世界水平几乎落后25年左右。1980年以来,全国有近百个单位分别从十几个国家进口了淀粉机械,其中全线引进约40多条,引进关键单机30多种,总引进费用约40亿人民币。引进淀粉机械的淀粉产量约占全国淀粉产量的50%左右,引进变性淀粉加工机械的变性淀粉产量约占全国变性淀粉产量的80%左右。
成套性差、种类少
以种子加工机械为例,目前我国种子加工机械还以单机为主,机械水平仍相对落后,工作性能不理想,部分产品质量较差。电磁、比色清选等特种加工机械还未批量投产,市场上小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性能不够完善,加工质量、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经济发达国家的种子工业已成为与农业紧密结合的一个新型工业部门,其良种繁育、加工和推广体系比较健全,种子加工由单机向成套、由成套向工厂化的发展趋势。欧美等国,种子加工厂大都由成套设备组成流水线,从进料加工到包装入库全部实现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加工工艺先进,监测系统完备,并且普遍采用了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深加工,较大地提高了种子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维斯托伯公司为例,维斯托伯以制造种子加工机械尤其是精选机见长,维斯托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制造各种成套种子加工设备,使用维斯托伯的设备可以加工不同形状、规格、属性的种子,甚至小到每克一万粒的种子;可以制造全套实验室用的小型种子加工设备,可以制造各类单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机械加工工艺和制造手段落后
国外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公司大都将计算机辅助设计(I: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引入到生产当中,普遍应用光控和数控技术,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精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国内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
与国内的设备相比,国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德国生产的种子加工机械,整套种子加工设备只需1—2名操作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如拌药机根据拌药量自动控制物料的流速和给药量,参数的调整很方便。药剂用双泵单独不间断供应,保证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种子表面,再进入绞龙拌合,包衣效果颇佳。
质量控制快速检测方法落后
世界农产品品质检验正在努力向着不依赖于人,而完全依赖于机器自动进行的方向发展。品质检验可分为破坏性品质检验及非破坏性品质检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破坏性
品质检验的研究及机械设备的开发工作,正在广泛地进行着。我国的农产品分级主要采用手工、机械分级,致使我国农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差。
1.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特点
1.1产品小型化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能以较小的投资而获得利润,大量出现了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如小型制粉机组、小型成套制米机械和小型精洁米机械。
1.2功能多样化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出现多功能趋势。例如,由河南省汤阴县机械工业公司研制的多功能小型方便面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原四省质量评比中荣获“金鹿杯”金奖。该机使用1.5KW或2KW电机,接上电源后将配好的原料加入机槽内即可自动连续完成制面板、自动折花成型、自动传送、自动切割和自动定量分块。既能生产方便面,又能生产龙须面、挂面、干食面及面条。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和信赖,是城乡小企业、村办企业、个体致富的理想机具。
2.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1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以水果加工机械为例,由于作为加工原料的果蔬价格偏高,加工特性差,致使加工产品价格高,品质差,果蔬加工品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市场,这是影响果蔬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了果蔬加工机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小规模低速发展,时停时续。
2.2制造水平低技术落后
以水果加工机械制造业为例,行业内机械制造企业除原轻工、商业系统的一些老厂外,其余多为农业机械厂转产和新建的一些小厂。制造加工手段缺乏,技术力量薄
弱,没有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相互仿造,低水平重复性生产情况严重,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一些产品甚至沿用50年代的落后技术,能源消耗高,原料浪费大,质量低劣。
2.3缺少大宗产品的成套设备
由于缺少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宗产品和有持久生命力的产品,原有传统品种被冷落,尽管有一些新品种不断应时而现,但终因自身缺陷而缺少竞争力和生命力。致使农产品加工市场疲软,影响和限制了成套的规模化设备的开发生产。
2.4缺乏高水平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
关键工序的核心设备标志着整套设备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加工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些设备往往集中多种先进工艺和手段,技术含量高,制造加工困难,造价昂贵。我国这些设备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别很大,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大部分关键设备(如淀粉加工机械中的滚筒式干燥机)仍需要进口。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投入少,行业中缺少制造能力强、技术力量强的一批企业的加盟。
2.5行业标准不建全
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标准不健全,不利于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以面粉加工机械为例,目前各业执行的3个面粉加工机械分等标准,存在着同一指标合格
判定标准都不同,与国家标准也不符。有的新产品,如碾皮制粉设备,尚无行业标准,现有标准中,有的指标也偏低。
2.6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粗放,多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小企业没有质量管理制度,而大企业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制度“老化”的现象。有些制度是十几年前制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成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文件。许多企业的制度侧重经济处罚,特别是出现质量问题后则以处罚为主,而不是依靠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质量意识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定量的质量控制指标,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由于质检人员元章可循,质检工作难做,没有权威性。
二、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应走大型化、规模化之路,以高生产率和规模效益巩固加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实现大型化、规模化的同时,应实现与大型化相配套的自动化。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可靠的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均衡;应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设备,在设计、制造农产品加工机械时,应尽可能应用高新技术,用新的加工措施赋予产品新的性能,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节能降耗,减少成本。通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例如,以淀粉为中间原料,可发展变性淀粉及食品;用其副产品生产玉米油、渣饲料、蛋白粉、植酸、肌醇、醇溶蛋白和高能蛋白饲料等;同时应实现设计、生产专业化,各设备制造企业在注意成套设备生产的同时,尤其注重标志自身特色和加工水平的国际名牌产品的开发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立命之本。
参考文
[1]刘立钊.种子加工机械加强质量监督势在必行.农机质量与监督.1997,(4).36
[2]余效宁.丹麦、德国的种子加工机械.中国农垦.1997,(11):9一lO
[3]张绍英.果蔬加工机械的发展战略I.食品与机械.1998,(4):4~5
[4]张绍英.果蔬加工机械的发展战略Ⅱ.食品与机械.1998,(5):4—6
第三篇: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
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
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来源:
务员在线">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第四篇:农产品加工现状
3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前景农产品加工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
大。一是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基础。三是发展生态和绿色农业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是生物工程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五是精深加工后农产品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农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具有广阔的展前景。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面实现小康生活的首要任务;同时,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扩大内需,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而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部地区农业可食资源丰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较快地提高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此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内需、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均予以高度重视,对农业产后的科技投入比例不断增加,产后科技投入比例达60%以上;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应用与设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控制体系日趋完善,资源利用率超过90%;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是我国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切人点.它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解决好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跃式发展”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近年来,我国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小麦、稻谷、棉花、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前我国粮食总产近5亿I.肉类总产6 000多万t,奶类总产1 oOo多t水果6 ooo多I,蔬菜4亿多t,均居世界前列。大量的农产品为近13亿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生 活保障。但是,200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o.3~0.4):1,而发达国家为(2.2~3.7);1(美国3.7:1,日本2.2:1);我国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
量的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工业食品约占饮食消费25%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蔬菜都是经过商品化加工处理后进人流通领域,而我国仅为30%左右;德国的苹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5.2%.而我国仅为8%;美国、巴西的柑桔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而我国不到1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我国不及l/3。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的严重滞后。
第五篇:关于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福安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以及《中共福安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安市2018年重点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18〕53号文件)要求,今年6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研究制定了调研方案,通过听取汇报、走访企业、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相关部门关于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的汇报,深入我市12个乡镇、街道,查看了范坑茶叶、松罗饮料、穆阳线面、罗江烘焙食品等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乡镇领导、企业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还前往永安、沙县、政和考察,了解兄弟县市好的经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特点
一是涵盖领域较广。
产品涵盖10个大类、25个小类,涵盖领域居宁德市前列,初步形成以茶叶加工为主,烘焙食品、粮油食品、果蔬食品、水产品加工、休闲食品、肉制品、矿泉水饮料、酿酒、中药材及特色农副产品为辅的产业体系。二是企业数量较多。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多家(其中茶企6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其中茶叶企业30家),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40家,千万元以上企业20家。全市拥有龙头企业104家,其中省级24家,宁德市级62家,本级近18家。取得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企业163家(其中茶叶企业61家;饼干、糖果、糕点企业27家;酱卤肉制品企业18家;米、面企业14家;豆制品企业8家。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黄酒、果酒、酱油、蜂蜜、饮料、植物油、畜禽水产等企业)。三是呈现集群发展。
我市形成一批以茶叶、果蔬、休闲食品、饮料、粮油产品等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如茶叶加工,主要集中在社口、城阳、甘棠等几个茶叶主产区,主要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绿茶为主;烘焙食品,主要集中在赛岐和罗江,主要生产饼干、面包、糕点等;果蔬等特色农副产品,主要分布在潭头、城阳、穆云等乡镇;毛竹加工企业6家全部集中在赛甘区域,集群式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四是品牌成效初显。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商标品牌2103个,约占宁德市市商标品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驰名商标2件,“坦洋工夫”商标和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图形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0件,如新味茶食、格尔食品、顶丰食品等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大;宁德市级知名商标32件,如福安葡萄、水蜜桃等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五是产业向外拓展。
我市现约有农产品加工从业者15多万人,其中约5万福安籍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在全国各地从事以烘焙食品或早餐食品为主的食品业,为南方重要的食品人才输出基地。福安籍人员在各地创办和领办的食品实体不下5000家,在多个城市形成福安食品商帮,加工规模逐年扩大,最大的福安籍食品企业——晋江友臣食品年产值近20亿元,成为晋江食品加工核心企业。二、做法和成效
㈠政府扶持,政策推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民生产业。一是积极申报项目。农业会同财政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有关支农资金和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公共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技术改造。如2017年争取上级资金1100万元,主要扶持葡萄精深加工、采后商品化处理以及物流配送等;
2018年完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项目建设需求申报,争取上级资金350万元,主要扶持建设蔬果处理中心2个、冷藏库25座、烘干设施14座。二是加大品牌推介。通过2017年“坦洋工夫”独家冠名央视戏曲频道《梨园闯关我挂帅》栏目,努力实施以“坦洋工夫”为重点的公共品牌战略;连续多年举办“斗茶赛”“葡萄节”“线面节”、推介福安特色小吃等活动,扩大品牌效应,促进产业提升。三是政策推动。市财政逐年增加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达1000万元,加强扶持我市茶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福安市2018年茶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关于福安市竹业产业发展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四条措施》等系列文件,组建市农垦集团,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㈡提升质量,推动创新。全市食品企业获得QS工业品生产许可的有400多项,基本上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率先在全省茶业系统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定期对各乡镇春、夏、秋茶叶进行例行抽检;积极组织实施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共完成初制厂房清洁化改造7.25万平方米,初制厂改造升级167家,引进各种先进茶叶生产加工设备249台(套),大幅改善我市茶叶加工企业的卫生环境和装备条件。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等“五新”任务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重点,有效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重点支持我市茶叶、水产、果蔬、畜牧、林竹、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优势领域和优势企业的技术创新、专利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工农业科技项目。如福安市丰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柚子茶研究与开发》、福安市农天笑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泥鳅生态养殖示范与推广》2个项目获得宁德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获得补助231万元。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创新新品牌。如:福建原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生园”牌绿竹笋通过国家食品安全认证,其绿竹笋保鲜技术取得3项国家专利,解决绿竹笋保鲜销售难问题,实现了笋制品加工企业零的突破。
(三)牵手电商,开拓市场。
我市从建立健全电商运营网络、建设电商服务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助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一是建立健全村级电商服务网络。至目前全市建立市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106个。通过和阿里巴巴、菜鸟物流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全面铺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同时积极对接绿生源、农度、乡村有约、闽特汇、安果汇等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近30家,结合顺丰冷链物流、福安市葡萄产销联盟等,形成福安葡萄上海站、深圳站、广东站、厦门站、福州站、泉州站、浙江站等物流经营店,较好地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二是培训电商人才。目前,我市共举办各类电子商务培训班100多期,培训电商人员5000多人次。三是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对接绿生源、农度、乡村有约、闽特汇、安果汇等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近30家,参与指导农产品标准化包装分级、冷链物流、商场对接等活动,帮助建立营销线上平台,开展线上电商销售服务。今年农业局、商务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新技术、新农业、新零售”为主体的福安市农产品(葡萄)新零售创新大会,国内的50多家电商企业、平台与福安农产品加工企业、葡萄种植大户现场展开线上线下一体新零售对接。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市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本地农产品产值近2亿元。㈣发挥优势,延伸链条。调研组看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增加了农业收益,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葡萄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面积5万亩。为提高葡萄质量,葡萄均需疏果,仅松罗乡,全乡葡萄疏果达7万担。新味食品有限公司使其变废为宝,将葡萄进行提炼、深加工,生产专利产品酵素系列保健品、果脯及葡萄醋等,企业创产值4000多万元,农户每亩增收600元,促进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福建省正堃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果农修弃的葡萄枝制作灵芝生长菌桶,同时,利用兔粪便、兔内脏、腐叶草及灵芝采收后的废弃菌桶等,生产生物有机肥,用于葡萄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随着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市特色葡萄酒加工业也应运而生,赛岐的“一家亲”、松罗的“九家红”“绿声源”等品牌葡萄酒、葡萄醋、葡萄果汁投放市场,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和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
三、问题和不足
㈠全市宏观方面: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我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约占总数的5%,存在大量家庭作坊式小微企业,年产值多集中在500万元以内。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多数企业生产产品为初级产品,如初制茶叶、线面、烤肉、茶油、饼干、面包、蛋糕、蜜饯等传统食品,加工品种中初级加工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比例约为90:10,产品主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三是行业发展压力较大。由于受限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及不良金融信贷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全市食品、茶叶加工产业完成产值24.16亿元,下降21.43%;2018年1-5月,食品、茶叶加工产业完成产值7.56亿元,下降11.66%。
㈡企业微观方面: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工人多,但高层次和技能型人才很少,自主核心技术欠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模仿多、创新少,多生产市场同质化产品,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属于“家族经营”,存在小农经济思想,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低,多单打独斗,少联合经营。三是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受不良金融信贷的冲击,当前我市融资担保、在保总额增幅持续下降,银行贷款增幅低于企业对生产流动资金的需求,由此导致企业资金普遍紧张,部分企业资金断裂,出现还贷困难,经营难以为续。四是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多家,取得生产加工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的只有163家,只占17%多(茶叶企业占10%多),有的企业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为了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搬硬套同行的管理制度,一旦获证后就搁置一旁,不去执行;少数企业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农产品在种植阶段经常使用农药等。
㈢配套服务方面:一是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相比,我市农产品加工关联服务业的能力薄弱,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二是政策扶持不够到位。市里没有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散落,导致食品企业环评困难,无法审批,企业电价较工业园区企业贵;政府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对茶产业较重视外,尚无针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专项资金支持政策,企业除银行贷款外,其他融资方式较少,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缺乏长期股权资本的投入和支持。三是品牌运营能力不足。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的商标数量约占宁德市的三分之一,虽然产品商标众多,但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宣传不足,品牌推广较弱,市场认可度较低。如“坦洋工夫”公共品牌打造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大多茶企只关注自身品牌的宣传,对公共品牌的宣传不够热心。四是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缓慢,如全市600家茶企,只有50多家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茶叶以外的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认证较匮乏。
四、建议和意见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
㈠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好农产品加工业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进一步明确主抓食品加工的政府分管领导及对口管理部门,遇到问题能够及时研究解决。建议聘请科研院校或专家为顾问,帮助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做好“顶层设计”;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队,抽调精干人员,协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存在困难,有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实施企业家培训。组织企业家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参加高端管理培训,提高企业家管理和创业能力。二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与创新。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强化新产品研发,避免产品同质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企业内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一批能力强、留得住的本土人才。三是大力推行电商。鼓励企业自建垂直电商平台,入驻天猫商城、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通过对接政府电商专项资金项目,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电商平台建设步伐。
㈢建立产业集中园区。建议政府要规划和建设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由政府投资兴建标准厂房,租赁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用,以加工园区为载体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以解决非园区内企业无法审批环评的问题以及避免小微企业购地建厂房后生产流动资金跟不上,导致有的企业有厂房后又无法生产的弊端,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㈣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认真对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8〕17号),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一是建议政府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安排,统筹一定额度资金,专门用于培育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二是尝试有资本金实力和良好资信的非金融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投资基金”,政府每年提供一定的风险资金支持,试点逐渐改变政府资金无偿支持变有偿支持的投资方式,发挥基金多渠道筹资功能,广泛吸收公众闲散资金,做大风险投资资金池,并帮助组建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和建立科学的投资风险评审机制,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产业,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切实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的依赖。三是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建议对产值突破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每增加1000万元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企业用电增量在1万度以上的,按该企业当用电量较上年同期用电量增加的部分,给予每度电价补贴;对纳税新增的部分,给予奖励;对当购置设备300万元以上、产值超亿元、税收超200万元的食品企业,给予企业贷款利息银行基准利率上浮部分补助。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认定为省、宁德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一定奖励资金,重点支持产品研发、技术提升等领域,以点带面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五是减轻企业负担。建议富信担保公司从支持本土农产品加工发展的角度,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优惠措施,提供信贷担保时调整降低保证金和担保费用,减轻企业负担;农产品加工企业用电参照工业园区电价执行。六是引进和培养产业人才。鼓励农产品加工人才返乡创办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要落到实处;部门协作统筹安排,鼓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农产品加工相关专业,加快培养产业人才。七是推进产业招商。每年举办多场大型的招商引资活动,多渠道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型食品行业龙头落户福安,或吸引福安籍食品企业回乡创业。
㈤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参展补助经费,用于资助食品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食品展览会、设立福安食品产业专业展馆,推介宣传福安特色农产品,提高福安加工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确定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品牌,重点加大对“坦洋工夫”“穆阳线面”“穆阳烤肉”“绿色油库”等知名品牌的支持力度,发挥区域品牌或特色产品优势,壮大区域品牌、培育企业品牌。
㈥加强质量安全监督。顺应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强化农产品原料基地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高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全面开展SC认证及ISO9001-2000国际质量、HACCP食品安全等质量论证,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积极推广应用普通数码、一维条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方式对产品赋予身份证明。参考电机电器、茶叶企业享受的产品质量检测政策措施,为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质量安全及产品检测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监控和记录从“原料到舌尖”的生产、仓储、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APP等途径进行数据采集跟踪。
㈦壮大两个产业集群。我市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之一,同时也是南方烘焙食品产业重要推广基地,茶叶加工和烘焙食品加工是两大食品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建议重点壮大茶产业集群和烘焙食品产业集群,茶产业集群以依托市农垦集团、隽永天香等龙头企业,烘焙食品产业集群以依托新味食品、顶丰食品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加快企业联合、联盟步伐,实行联合投入、联合销售、联合标准、联合品牌,促进分工协作、深度融合,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目标共进、互惠互赢。茶产业要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加快社口坦洋工夫城建设、完善茶青交易市场,开发茶饮料、速溶茶等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㈧兼顾其他加工行业。根据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壮大茶产业集群和烘焙食品产业集群时兼顾发展粮油加工、酿酒与饮料加工、果蔬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粮油加工主要加快穆阳线面、上白石机制面、福安山茶油产业提升,引导企业改良传统工艺,丰富产品品种,开展规范化生产示范,做强“老字号”品牌。酿酒与饮料加工主要利用福安葡萄资源优势,鼓励民间发展微型酒庄,提升加工深精度,发展果汁饮料,延伸葡萄产业链条;同时组织实施果蔬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和处理项目,提高果蔬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水平。果蔬加工重点发展原味李干、笋制品等,如积极引进实力企业到潭头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解决潭头芙蓉李销路问题,同时也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畜禽产品加工主要发展好穆阳烤肉和卤鸭制品,提高作坊卫生水平,加快发展连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