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迈大步
新农村建设迈大步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农村交通更加便利。据交通部统计,2011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幅度为11.5%;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18%,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4.04%。
农村环境有所改善。农村改水成效显著,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到89972万人,比2002年增长3.6%;改水累计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94.2%,比200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村卫生条件改善。201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2%,比2002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农民住房面积增加较多。据调查,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7平方米,增长36.6%。其中,砖木结构15.9平方米,增长14.7%,年均增长幅度为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为16.5平方米,增长1.1倍,年均增长幅度为8.8%。
农村义务教育迈出坚实步伐。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26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农村医疗制度逐步健全。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病有所医”。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2亿人,新农合筹资总额达到2047.6亿元,人均筹资246.2元,补偿受益人次13.15亿。农村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增加。2011年末,全国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02.6万张,比2002年增长了52.9%;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为116.6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9.5%。2011年,每千农业人口平均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为1.16张和1.32人,比2002年分别增长48.7%和11.8%。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保障,实现“困有所济”。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5313.5万人和2662.6万农户,比2007年制度建立之初分别增长53.9%和69.3%;月人均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和月人均支出水平分别为143.2元和96.4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1倍和1.6倍。
第二篇:小康路上迈大步(镇党委先进材料)
小康路上迈大步s0100
----记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党委先进材料
距和静县城30公里处,有一个景色秀丽、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型小城镇,平整宽阔的村、镇道路两旁,排列着错落有致的居民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小二楼屹立于规划整齐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两侧。那喧闹的集市时不时洋溢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哈尔莫敦镇是和静县最大的镇,全镇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有7.4万亩,总人口20763人,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27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499名,在以前由于地处偏僻、耕地少,人口压力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牧展增收缓慢,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镇党委依然带领广大老百姓艰苦奋斗,从产业结构调整开始,硬是打破了农业大镇神话,提出了“二五四二“经济发展战略,~年全镇牲畜存栏达到17万头(只),国内生产总值15882.8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96元,较上年增加383.96元。
从根本治穷治富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镇的农牧民群众也蠢蠢预动,在确保家庭内粮食够吃的情况下,大胆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经济作物,但在有的村组确还是以种植小才麦、玉米为主,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农牧民群众认为:“政府越让种的作物,我越不能种,种了就赔帐”。针这种情况,镇党委一班人多次深入农民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知:不是群众不想富,而是思想没有解放,对党的政策不理解。于是镇党委决定在做好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组织其它村调整成功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达到共识,使他们自觉的去尝试、去调整,党委、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农牧民终于尝到了甜头,就连我镇萨拉村、乌兰尕扎尔村两个产粮大村都打破“我们的土地不适宜种植辣椒、棉花”的顽固思想。现在我镇的种植呈现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五花八门的种植”格局。
走共同富裕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尔莫敦镇部分村率先富起来了,大部分群众也先后富了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组仍有群众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比较困难。对于这些贫困户,镇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镇党委认为“一户两户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此,镇党委研究决定发动党员、干部,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扶贫力度,走共同致富之路。一是由镇党委书记带头,发动每个领导成员与这些贫困户结对子,建立联包户,帮助他们定脱贫计划和措施,给予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实行重点扶贫帮困。二是因地制宜,广辟致富门路,进行开发性扶贫致富,哈尔莫敦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自然资源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形成拳头支柱产业的产品。为此,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深入各村民小组逐家逐户同农牧民座谈,帮助他们根据家庭情况及市场需求选择致富门路及致富项目。一是根据市场上对瓜果需求量大的实际,为贫困农牧民购买种子及树苗,帮助他们发展林果业。二是帮助没有购买能力的牧民购买牲畜,引导他们发展畜牧业。三是对靠近镇中心的的农牧民,为他们提供场所,鼓励他们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修理、缝纫、经商等。通过镇党委下大力气,采取一系例行之不效的方法,使我村民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真是比密甜。
加强自身建设
哈尔莫敦镇之所以能够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是因为有一群带头致富的好党员;这些党员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因为有一个艰苦创业、团结务实的好班子。自哈尔莫敦(乡)镇成立以来,镇党委书记已经换了好几任,但那种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没有变。现任镇党委书记马龙可以说为哈尔莫敦镇各项事业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任职期间,带领班子成员修通了老百姓盼望以久的G218国道至镇政府12.3公里道路,建起了占地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建设接连不断,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他正在描绘着哈尔莫敦镇的发展蓝图,继续战斗在奔小康的征程上,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实干家”。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镇党委十分重视利用镇党校及电教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在农村的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坚持每月2-4次政治学习,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另外,在整体班子的建设中,本着以“思想教育为主,换人为辅”的原则,对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但能主动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愿意接受帮助教育的同志,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帮教工作,提高他们的认识,转变其思想观念,对于在思想上认识不清,行动上不能与组织保持一致的个别干部,坚决予以撤换。~年,镇党委先后对镇直机关及各村的支部班子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经组织考察,及时调整任命了4名党支部书记;选拔镇级后备干部14名,村级后备干部45名,站所、学校后备干部11名,并建立了“后备干部”档案,对他们的工作实绩和工作作风进行跟踪考察。现所属7个党(总)支部班子健全,结构合理,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近年来,为保证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镇党委始终坚持“三个做到”。
一是做到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紧抓实,镇党委针对我镇粮食种植面积大,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亩均效益这一问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和农牧民群众交谈,首先从思想上改变农牧民群众保守的认识,然后,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方努力,投资448万元的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和投资663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相继落户我镇,在坚持搞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坚持科技兴农。
二是做到把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作为考核
第三篇:信息化助力 警务变革迈大步
小到民警请假、文件传输,大到每起案件的办理、考核,全部都在网上办理。如今,‚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绩效网上考‛已成为太原市公安局民警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信息化已悄然转化为太原公安‚无形‛的战斗力,使广大民警站上了现代警务的制高点。
随着信息化建设覆盖太原警务工作的各个领域,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服务群众、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民警的服务理念以及领导决策、指挥模式等方面也都带来了全新变化。信息化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中屡建奇功。一场波澜壮阔、意义深远的警务变革正在太原警方深入推进。
网上社区警务室 服务百姓零距离
家住省城金刚里社区的刘先生下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自己所在辖区和平南路派出所的网上警务室,看看当天有什么最新的治安动态,或者给民警留言、提建议。现在,像刘先生这样的‚粉丝‛已经越来越多了。
从去年11月太原市首个网上警务室杨蓉网上警务室成立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太原市公安局已开办网上派出所108个,网上阳光警务室785个,杨蓉警务室的访问量已达到42205。把警务室搬到网上来,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缩短了与百姓的沟通距离,通过QQ群、博客、微博、SNS等新型互动方式,与网民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利用互联网实现公安机关网上办事、服务群众、信息采集。
正如一名网友在‚杨蓉网上警务室‛的留言:‚这个网站建得非常好,非常及时,非常实用,不像作秀。‛在杨蓉负责的金刚里南一巷有一家个体复印店,不少粗心的居民把身份证、驾驶证、档案文件等落在店里。杨蓉把这些信息通过网上警务室及时发布后,失主喜出望外,立即赶来及时取回。
小到网上办户办证咨询、开展提前预约;大到及时发布警情通报,提示居民加强重点防范……网上警务室就是个功能齐全的服务站。今年6月26日,和平南路派出所户籍内勤在下班前将当天刚办回的已批回户口的名单公布在‚网上警务室‛。第二天一上班,居民曹大姐就已经在派出所门口等着拿户口了,户籍内勤一边办业务一边说曹大姐‚神机妙算‛,曹大姐则笑着说,‚只要你是咱社区警务室的‘粉丝’,你也能神一把。‛ 原来,为了方便辖区居民办理户口及二代身份证业务,和平南路派出所的居民在家通过网上警务室,就可以了解到办理什么样的业务需要带齐哪些手续;如果居民正在办理期间,也可通过网上警务室查询到户证办理到了哪个环节。
今年5月,鼓楼派出所在网上警务室中,提醒居民‚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会员内部资料使用证‛为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大家不要被骗子一夜暴富的神话冲昏头脑,上当受骗、蒙受损失,切实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5月30日,居住在奶生堂的赵师傅正是因为在网上警务室看到过有关防范,在捡到一张‚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会员内部资料使用证‛后,立即交给了派出所,防止了一起诈骗案件的发生。
79万‚粉丝‛力挺‚平安太原‛
79万粉丝,这个庞大的数字,是‚平安太原‛公安微博影响力的最好注解。
作为‚平安太原‛官方微博博主,太原市公安局警令部警察公共关系处民警张国良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织‚围脖‛。发布警务信息、回答网友提问、接受网民监督……如今,微博已经成为太原公安与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去年8月23日,太原市公安局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平安太原‛官方微博,随后各个分县局、支队相继开通微博,一个涵盖全局25个支队、县(市)局及30余名优秀民警的‚太原公安微博群‛渐成气候。
可别小看了这140个字的发言,正是借助这个平台,警方向社会及时发布了大量警务活动、案件报道、防范提示等微博信息,内容覆盖公安工作各个领域;还多次组织网友游警营、入校园、走进110等现场互动活动,在龙城百姓和公安机关之间架起一座微距离沟通的桥梁。
4月19日,‚平安太原‛邀请当时还是候选人的全国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建矿派出所铁北社区民警张世平,做客‚平安太原‛微访谈,与广大网友畅聊片儿警生活,这次微访谈得到了50余万‚粉丝‛的热情参与。在一个小时的互动中,广大网友有效提问54条,涉及公安工作和警察生活的方方面面。7月8日,‚平安太原‛再次邀请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战训科高级工程师王晋上校做客微访谈,为众多网友讲解消防、救援常识,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
作为太原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太原‛以及其身后的‚太原公安微博群‛时刻关注百姓、关注公安工作中的民生问题,正是79万粉丝选择它的原因。
复杂场所管理,系统自动评级
今年1月,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三桥大厦,挂上了象征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无治安突出问题的‚绿色牌匾‛。在太原市公安局创新推出的‚复杂场所治安等级化管理‛中,三桥大厦被评为A级。像这样的A级场所,全市共评出181家。
众所周知,旅馆业、娱乐业等复杂行业因为极易发生各种案件,成为社会治安管理的‚乱点‛和‚难点‛。如何破解复杂场所治安管理难题,有效预防和打击发生在复杂场所中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一直困扰着各级公安机关。太原公安依托信息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出‚复杂场所等级化管理‛,对娱乐业、旅馆业、机动车修理业、废旧金属收购业、印刷业等五个复杂行业场所,实行A、B、C 三个治安等级评定。
等级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分级管理。太原市将复杂场所评定出A、B、C三级行业场所,并实行动态升降。‚A级对于业主来说,是一种荣耀。随着信誉度提高,其经济效益也必将有所增加。‛太原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A级场所日常管理以自律为主,治安管理部门对其实行‘免检’或遇有重大节日或活动例行检查。‛而B级行业场所每月检查次数不得少于两次,C级行业场所每月检查次数不得少于4次。
既然等级化管理如此重要,那么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为避免评定流于形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原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开发了专用的管理软件,要求民警在检查时做到‚凡检查必录入、凡处罚必录入‛,由系统对录入的各类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分析,彻底改变了过去‚手动汇总检查情况、纸质表格层层上报‛的忙乱情形;由原来传统的‚上门检查‛,创新为现在的‚上网查看‛,形成了‚检查实时录入、扣分实时生成、状态实时更新、情况随时抽取‛的信息化现代管理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很快显现出来,各旅馆的治安管理状况,考核时一目了然,客观公正,该扣分的扣分,查有记录,扣有理由,奖有依据。不仅提高了行业场所的自律性,提升了治安部门的管理效能,还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受到从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信息化引领现代警务机制变革
信息化正深刻改变着太原公安工作的面貌:工作方式变了、思维方式变了、警务模式变了……各级公安机关尝到信息化引领现代警务机制变革的甜头,同时推动了工作方式以及机制的创新,提升了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信息化促进了执法规范化。在太原市公安局,所有案件全部实行网上流转、网上审批。每一起案件从110接处警、受立案和案件办理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动作。太原市局率先研发了案件评查系统,实行‚一案一分发、一案一评审、一案一打分‛,另外还可以对负责案件评查的民警进行监督。评查工作存在过错的民警,依据相关规定在绩效考核系统中扣除分值,与晋升奖惩直接挂钩,确保评查结果的公正,既实现了执法监督的刚性制约,又带动了民警整体执法素质的提升,实现了网上办案、网上评查双轨并行。
在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中,太原市公安局根据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和程序规定,依托信息化平台自主研发了绩效考核系统,在全局推广。对每项工作流程的重要节点实时监测,掌握整体工作进度和出现的偏差,及时纠偏校准。这个‚5+1‛千分制考核框架,把每名民警的工作与信息化紧紧绑在了一起,‚网上考、日常考、人人考‛,实现了‚考评数据网上抽取、考核项目网上进行,考核分值网上生成,考核结果网上公布‛,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职务晋升和评先选优,同时赋予每个民警申诉权、举报权和评判权,完全公开透明,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民警全面实行网上考核。
不仅如此,太原市公安局在全市148个基层所、队值班室、讯问室、候问室等执法场所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上督察信息平台,随时调取检查每个所、队的情况,通过‚网上督察‛,实现了日常执法监督的可视化、实时化。
如今,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督察、网上考核、网上服务……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公安机关信息化便民服务新平台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广泛采用,仿佛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帮助太原警方游刃有余地驾驭各项公安工作。
第四篇:小康路上迈大步(镇党委先进材料)
小康路上迈大步----记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党委先进材料距和静县城30公里处,有一个景色秀丽、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型小城镇,平整宽阔的村、镇道路两旁,排列着错落有致的居民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小二楼屹立于规划整齐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两侧。那喧闹的集市时不时洋溢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哈尔莫敦镇是和静县最大的镇,全镇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有7.4万亩,总人口20763人,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27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499名,在以前由于地处偏僻、耕地少,人口压力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牧展增收缓慢,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镇党委依然带领广大老百姓艰苦奋斗,从产业结构调整开始,硬是打破了农业大镇神话,提出了“二五四二“经济发展战略,2004年全镇牲畜存栏达到17万头(只),国内生产总值15882.8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96元,较上年增加383.96元。从根本治穷治富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镇的农牧民群众也蠢蠢预动,在确保家庭内粮食够吃的情况下,大胆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经济作物,但在有的村组确还是以种植小才麦、玉米为主,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农牧民群众认为:“政府越让种的作物,我越不能种,种了就赔帐”。针这种情况,镇党委一班人多次深入农民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知:不是群众不想富,而是思想没有解放,对党的政策不理解。于是镇党委决定在做好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组织其它村调整成功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达到共识,使他们自觉的去尝试、去调整,党委、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农牧民终于尝到了甜头,就连我镇萨拉村、乌兰尕扎尔村两个产粮大村都打破“我们的土地不适宜种植辣椒、棉花”的顽固思想。现在我镇的种植呈现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五花八门的种植”格局。走共同富裕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尔莫敦镇部分村率先富起来了,大部分群众也先后富了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组仍有群众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比较困难。对于这些贫困户,镇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镇党委认为“一户两户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此,镇党委研究决定发动党员、干部,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扶贫力度,走共同致富之路。一是由镇党委书记带头,发动每个领导成员与这些贫困户结对子,建立联包户,帮助他们定脱贫计划和措施,给予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实行重点扶贫帮困。二是因地制宜,广辟致富门路,进行开发性扶贫致富,哈尔莫敦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自然资源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形成拳头支柱产业的产品。为此,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深入各村民小组逐家逐户同农牧民座谈,帮助他们根据家庭情况及市场需求选择致富门路及致富项目。一是根据市场上对瓜果需求量大的实际,为贫困农牧民购买种子及树苗,帮助他们发展林果业。二是帮助没有购买能力的牧民购买牲畜,引导他们发展畜牧业。三是对靠近镇中心的的农牧民,为他们提供场所,鼓励他们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修理、缝纫、经商等。通过镇党委下大力气,采取一系例行之不效的方法,使我村民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真是比密甜。加强自身建设 哈尔莫敦镇之所以能够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是因为有一群带头致富的好党员;这些党员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因为有一个艰苦创业、团结务实的好班子。自哈尔莫敦(乡)镇成立以来,镇党委书记已经换了好几任,但那种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没有变。现任镇党委书记马龙可以说为哈尔莫敦镇各项事业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任职期间,带领班子成员修通了老百姓盼望以久的G218国道至镇政府12.3公里道路,建起了占地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建设接连不断,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他正在描绘着哈尔莫敦镇的发展蓝图,继续战斗在奔小康的征程上,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实干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镇党委十分重视利用镇党校及电教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在农村的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坚持每月2-4次政治学习,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另外,在整体班子的建设中,本着以“思想教育为主,换人为辅”的原则,对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但能主动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愿意接受帮助教育的同志,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帮教工作,提高他们的认识,转变其思想观念,对于在思想上认识不清,行动上不能与组织保持一致的个别干部,坚决予以撤换。2004年,镇党委先后对镇直机关及各村的支部班子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经组织考察,及时调整任命了4名党支部书记;选拔镇级后备干部14名,村级后备干部45名,站所、学校后备干部11名,并建立了“后备干部”档案,对他们的工作实绩和工作作风进行跟踪考察。现所属7个党(总)支部班子健全,结构合理,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年来,为保证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镇党委始终坚持“三个做到”。一是做到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紧抓实,镇党委针对我镇粮食种植面积大,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亩均效益这一问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和农牧民群众交谈,首先从思想上改变农牧民群众保守的认识,然后,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方努力,投资448万元的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和投资663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相继落户我镇,在坚持搞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坚持科技兴农。二是做到把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作为考核各党支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考核支部自身建设工作中,不单纯把上了多少党课,学习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次会议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是把通过抓党建对经济建设起了多大的作用,村两委班子是如何带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要依据。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上寻找结合点。三是做到党政领导干部带领农牧民群众发展经济,帮农牧民想点子、找路子。2003年我镇辣椒种植面积较大,镇党委特成立领导小组专门为农牧民销售辣椒服务。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一是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全镇共七个村委会,过去村委会房屋破旧,有些已成危房,每到下雨季节,天上下大雨,房子下小雨,村干部无法办公,农民也怨声载道。新的党委班子上任后,为了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加大力度,决心彻底改变现状,采取县财政拨一点,乡里筹一点,村里出一点的办法,现已将六个村的村委会全面新建,其中有两个村还盖了办公楼,有一个村已投入使用。二是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我镇始终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此次选举工作作为一次对自身驾驭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实际检验,正确把握这次选举工作的各个步骤,在选举委员会产生、选民登记、张贴公告等每个环节进行严密细致的督察指导,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健康顺利进行。真正把思想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双高双强”人员选进村委会班子。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采取了副科以上领导包村,机关干部包户,村干部包组的方法,建立责任制,把各村党建工作列入目标管理,重点考评工作成效,实行抓党建奖惩制,加大基层干部抓工作、促落实的力度。通过一级抓一级,着力解决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成效。二是加强党员电教工作,以党员为主体,辐射带动群众。党员电教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各村党员电教室全都配有彩屏电视机和VCD等电教设备,目前,全镇达到“六有”标准电教站室5个,占95%,农村党员电教播放网点覆盖率达100%;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2处,示范户23个。如今的哈尔莫敦镇通过全镇各族人民的努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镇各族人民正进一步朝着团结一心奔小康的轨道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哈尔莫敦镇委员会 二○○五年六月四日
第五篇:合作迈小步 服务跨大步
合作迈小步 服务跨大步
云梦县地方税务局 张爽
自2010年5月份被省局确定为国地税联合办税试点单位后,我们云梦县地税局主动与县国税局合作,认真策划,积极探索“一厅通办”的联合办税新模式,实现了税务“联姻”、一举多赢,凸显了办税过程1+1=
1、征纳成本1+1<
2、纳税服务和税收收入1+1>2的叠加效应,让纳税人真正感受到了合作办税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一、整合系统资源,使申报纳税“快”
以方便纳税人为合作切入点,我们通过“四个整合”,重建联合办税服务厅,实现了国地税业务“一厅通办”,促成了办税过程1+1=1的良好化学效应。一是整合办税窗口。打破以往国地税办税服务厅各自独立运行的方式,撤销行政服务大厅原有国地税窗口和办税服务厅,在城区建立了“二合一”的联合办税厅,共设置各类办税窗口10个,配备57名专业人员,采用“一窗双人双机”的运行模式,实行联合办公、一窗对外、专业化、团队化服务,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多头找的问题。二是整合区划设置。通过配备电子显示屏,安装触摸查询机,布置自助办税机,增添电子评价器,设置咨询服务、自助办税等6个功能区,达到了功能区分、各取所需、效率提升。三是整合系统网络。将现行征管系统网络布设到各个办税窗口,方便双方工作人员面对面、背靠背“一窗受理、国地同办、一站办结”。四是整合税收业务。国地两部门通力协作,承担起云梦县范围内所有国、地税征收、管理和评估核查等税收业务,包括税务登记变更、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涉税文书审核等窗口服务项目,以及税源管理、纳税评估、信用评定、税法宣传等税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纳税人“进一道门、办两家事”。
二、加入科技要素,抓征纳成本“降” 我们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借助科技手段,在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搭起了一条畅通快捷的信息“高速路”,有效地降低了征纳成本。一是共同设立网上办税服务厅。我们本着方便纳税人的原则,积极向全县1700多户个体“双定户”宣传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缴税系统,实行国、地、银、纳税人四方共签一份协议,为纳税人提供远程网络办理事项的平台,引导纳税人自愿使用联网扣税。目前,全县城区所有银行、所有网点,有 800 多户个体户和缴费人通过银行实行批量扣税,“双定户”批量扣税推广面达100%,成功扣缴入库税款1000多万元。二是共享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依托省局核心征管软件和发票综合管理平台,构建了全天候开放的办税渠道,使纳税人24小时能够实现自助申报纳税、自助领购发票等涉税事宜的全程办理。三是共享多功能互动查询系统。方便了纳税人了解各项涉税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等。四是共设网上办税申报区。利用信息化手段,广泛推行网上认证、网上登记、网上申报,形成了一个集网上办税、自助办税、上门纳税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办税格局,全县80%的企业实现了网上办税,真正实现了让纳税人足不出户、轻松交税。
三、采取多项举措,促联合办税“优”
为“凸显”国地合作办税特色,我们拓宽思路,潜心打造,联合国税推出“六项联合”。一是联合开展户籍比对。为确保国地税共管户的定税口径一致,从去年6月份开始,与国税组建工作专班,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相互开放征管信息查询权限,对共管户的户籍进行清理比对。比对结果统计,国地税局共管双定户1387户。二是联合开展税务登记。与国税在基础信息的采集、原始资料的审核、录入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联合管理,实现了联合税务登记。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办理国、地税共管户税务登记 3239户,并联合对全县563户长期未经营纳税户进行了停歇业认定。三是联合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与国税联合制定《云梦县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根据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管理的情况量化分值,设置A、B、C、D四级,共同对全县384户纳税人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显示,A级纳税信用企业13户、B级363户、C级8户。四是联合开展代开发票国地税源泉控管。与国税部门密切配合,在代开销售发票征收增值税的同时,一并征收附加税。截至目前,已代开此类发票2000多份,征收附加税60余万元。五是联合开展税收宣传。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统一信息宣传口径,共建税法宣传互动平台,借助全国税法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契机,联合国税开展“三个一”(送一份办税指南、一套税宣资料、一张服务联系卡)活动,积极普法、讲法。六是联合开展行风建设。坚持行风建设“平时抓、抓平时”的工作思路,与国税联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先后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和行评代表上门建言、走访乡镇党政领导,召开税企恳谈会、组织特邀监察员明察暗访,面对面摆问题、提意见,300多名国地税干部整体联动、人人参与、步调一致,行动迅速不流形式,查找问题不留死角,整改问题不遗余力,建章立制不留隐患,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好评,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1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优秀单位。
四、完善服务体系,求服务质量“好”
服务是税务部门开展税收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一是抓纳税服务技能专业化。对窗口服务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办税业务操作技能及服务礼仪培训,把素质高、年纪轻、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熟的干部充实到窗口,确保窗口工作的稳步运行。二是纳税服务制度系统化。建立资料交换、信息共享等28项制度,使联合办税的内容及程序得以制度化,实现了证联办、户联管、法联宣、网联建、案联查、税联评、票联控等8大协作机制,出台了具体27项措施,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集约办公、证出一门;透明作业、阳光服务”的运行模式。三是抓纳税服务措施现代化。与县国税局联合推行首问责任、导税服务、文明服务、限时服务、一站式服务、承诺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现代化服务方式,使纳税人充分享受到了规范的纳税服务带来的便捷。四是抓纳税服务程序公开化。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与国税联合推进文明办税“八公开”,实行执法权力透明运行。把纳税人普遍关心的税收热点和难点以及涉及纳税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办税公开的重点,同时强化内外监督,保证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涉税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五是抓纳税服务考核标准化。联合国税建立覆盖所有纳税人的纳税服务评价受理平台和办税人员服务指标体系,畅通纳税服务投诉处理渠道,建立纳税人和第三方评价考核机制,对纳税服务情况进行实时测评,并奖优罚劣,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巩固合作成果,让办税效能“显”
近一年来,在省、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联合国税扎扎实实地开展合作办税实践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一是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三个减少”。减少了纳税人重复办证、重复缴费现象,减少了纳税人多次跑、多头找现象,减少了纳税人重复投诉、重复受理现象。目前,纳税人办税时间在原来基础上压缩了80%以上。二是通过科技管税,实现了“三个降低”。降低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降低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降低了社会的协、护税成本。去年,全系统纳税申报率为100%,税款入库率为100%。三是通过多元服务,实现了“三个增强”。增强了税务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增强了税务机关行政效能。同时,振兴了县域经济发展,破解了服务企业等难题,提升了地税形象,形成了税、企、政府“三方满意”的和谐局面。这一切也使得我们的税费收入计划的落实、税收征管、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一个整体链条,环环相扣,互相促进,让我们很好地掌握了税收工作的主动权,各项工作也随之齐头并进,稳定、健康向前发展。2010年,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38814.32万元,同比增长39.79%,增收11048.54万元。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孝感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实现了“合作迈小步,服务跨大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