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基础性建设

时间:2019-05-12 19:2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基础性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基础性建设》。

第一篇: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基础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认为非常必要和及时。“十一五”期间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农业仍然是我国基础产业,必须始终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作为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剩余量大,而且至今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面对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资金、土地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农业流向工业、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压力,我国财政对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支持的总水平明显不足。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方面,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正确处理好产业之间,尤其是工农业发展的协调比例关系。二是要逐步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比重。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应有相当的比重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三是要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对能收回投资的建设项目,可以使用贴息贷款。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把为农业提供金融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对农户的种养业和小额信贷项目,要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等政策,扭转农业信贷资金非农化倾向。同时,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要通过深化农产品价格和购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有效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调动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吸引工商企业、社会资金和外资对农业的投入,对此,国家应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

二、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国家重视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明显效果。但农田水利设施多为上个世纪70年代所修,由于与农村新体制相适应的管理、养护办法缺位,如今大多数都已无法使用,有的地方灌溉都难以进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更差。基本农田建设年年喊,但投入与管理体制始终不健全,落实也不理想。不少地方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不落实,复垦现象严重,造成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当地农民日常生活。要把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首先,要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防汛、抗旱、排涝能力为中心,在继续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搞好灌区水利设施和病险水库的更新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鼓励私人对一些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投资。其次,要继续抓好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对近两年出现的新问题要深入调研,拿出新的办法,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的成果。第三,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在指导思想上实行两个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不再搞新的开荒;由过去的以追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上来。重点建设大型高产优质粮食基地,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发展节水农业,建设生态农业。

三、努力改善农村生活基本条件。据统计,到2004年,我国农村还有05%的乡镇、79%的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农村电价每度高达067元,比城市平均水平高020元。2004年底,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0159万,不到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1085万的1/2,还有101%的行政村不通电话。同时,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文化生活相当贫乏。全国广播和电视尚未覆盖到的59%和47%的人口都集中在农村。在覆盖到的地方,也存在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节目套数少,信号质量不稳定等很多问题。据估算,我国农村生活条件较城市落后10年。就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的现象而言,有的甚至落后半个世纪。尽快改善农村生活基本条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建议国家加大投入,以乡村道路、农村人畜饮水、节水工程、沼气、小水电、农村电网、通信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市场设施等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同时,对农村社区建设合理规划、布局,推广一些地方通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共同投资建设小康村的经验,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事业虽有较快发展,但还远远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的要求。从年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上看,城镇人均达455元,农民人均仅15元,相差30倍。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初中校舍严重不足,大班额现象十分普遍。2004年全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7%,但有些农村地区仅为71%,农村小学辍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6个百分点,普通初中辍学率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西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高达50%以上。农村生均教育事业经费仅为城市的60%左右。据测算,我国80%的卫生资源在城市,而占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能享受

20%的卫生资源。加之农村卫生设施条件落后,人才队伍素质较低,卫生服务质量不高。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8040万人,覆盖率仍然很低。2002年底,全国8亿农民中,只有404万农民享受了农村低保。2003年底,我国农村只有5428万人参与了个人账户积累式的养老保险。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要切实解决以下问题: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建议免去中西部“普九”地区的农村学生的全部费用。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培养种田能手、养殖能手等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尽快启动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工作力度,加强农村适用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搞好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努力扩大覆盖范围和农民参与率。完善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尽快建立及覆盖全体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契机,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二篇:为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为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乡文明办组织人员于近期深入17个村委会及农户家,通过座谈、走访农户、视察等形式对本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乡开展“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按照县委、政府实施“三村四化”建设的统一部署,我乡从5月份启动“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经过全乡人民不懈努力,这项活动在十八连山广大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2个月来,全乡已启动建设村5个,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改厕218户,改水395户,改造破旧危房38间1241平方米,铺设硬化村庄道路长9820米共20100平方米,改圈213个,建垃圾池125个,建沼气池185个,支砌小花台166个,粉刷墙体53270平方米,同时建设了文化广场1个,篮球场1个。另外、乡“三村四化”办和文明办在各村广泛的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如何才能把新思路付诸实际行动。在确定实施方案后,各村党支部及时召开了群众性的“三村四化”建设讨论会,就“三村四化”建设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切实让群众从心里上接受,行动上支持“三村四化”建设,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并围绕“造文明环境,建文明新村”这个主题出黑板报130期,制作宣传标语15条,为“三村四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创新载体,注重实效。1是坚持“定规范、抓示范、促养成”,制定村民公约、编印公民道德通俗读本,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活动,组织农民参加夜校学习,促进农村道德新风尚的形成。2是开展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进村、文明育人”活动。即建好一所“道德夜校”,栽种一片“道德林”,建起一面“道德墙”,兴建一座“道德亭”,传承文明新风尚。

(二)、以创建文明村为目标,分类指导,典型示范。1是抓好生态村文明创建。充分发挥我乡各地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的优势,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2是抓好先进村文明创建。充分发挥农村新风理事会、妇女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开展“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

(三)、以让农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多管齐下,多办实事。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十个一工程”,即创建一批达标文化站,新建一批农村文化设施,培养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扶持一批农民业余剧团,建设一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建立一支村级电影放映队,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申报一批文化名村,树立一批村文化示范点,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建设。注重调动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的积极性。

(四)、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治理村庄“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着手,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厕行动。在此基础上,开展清理“空心村”、废弃旧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整治改造村庄环境。在村庄规划中,根据农民意愿,坚持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传承传统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不搞千篇一律;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坚持生态立村。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大力倡导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引导农村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走生态立村之路。从养成教育入手,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硬件建设等措施,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小腊甲村投资75万元修建了水冲式公厕和生态化粪池,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实现了垃圾袋装化,有效地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

(六)、继续开展主题型科普活动。在上半年成功举办“科普活动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科普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主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要面向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七)、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继续抓好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为主的科普示范工程建设。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科普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科普培训及相关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及实用技术操作、应用能力。发挥他们在农业新型实用技术推广、示范辐射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存在的问题

1、文明健康教育还应进一步深化。文明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 素质的重要方法,不能停留在一般知识的普及上。要从宣传教育、提高素质入手,减少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不健康行为。

2、个别村社经济困难,基础设施较差,规划起点不高,未建立长效机制。教育、管理、检查、评比、保洁没有形成制度化,一阵风的现象还客观存在。

3、发展不平衡。村民文化素质高的村社容易开展工作,村容环境保持得好,但一些偏僻、经济、教育落后的地方环境卫生不易保持,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仍是行动的薄弱环节。

4、宣传发动力度须进一步加强。个别地方还主要依赖乡镇机关和村社干部的行动,农民还没有真正发动起来。应针对不同群众,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宣传动员,做到家喻户晓,形成强大声势,变“干部带领群众干”为“群众主动干”。

四、加快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对策

(一)、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

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提高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高度;从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切入点,作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着手,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坚持不懈开展三至五年,努力构建整洁、美丽、和谐、欣欣向荣的新农村。

(三)、明确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要杜绝搞表面文章,一阵风。要做到常抓不懈,扎实稳步地推进。从提高农民文明卫生意识入手,持之以恒,狠抓落实。要明确部门包乡镇、镇乡包村、村包社、社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创建网络,完善保洁措施,制定考评制度,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整治、检查、评比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已经成为占领农村思想和文化阵地的必然要求,全体农民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只抓“点”上的工作,要以点带面。新农村建设必需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物质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生产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舟山群岛新区

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舟山群岛新区

形式报告会

舟山市副市长朱世强

2011年3月28日

今天有幸在浙江海洋学院杨存国会展中心听取舟山市副市长朱世强的宣讲。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舟山群岛新区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舟山新区的建设是国家对开发海洋经济的试点建设,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探索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子,这具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要抓住国家建设开发海洋经济机遇的同时,也要明确舟山发展的挑战。

两会刚刚闭幕,舟山群岛新区已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舟山人必须借此难得的机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将舟山群岛打造为国家战略资源的储备中转贸易基地;打造为国际大宗商品自由贸易区;打造为我国海洋综合开发实验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再次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善于创新。因为,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需要舟山人民走出一条新路,需要建设一个全新的舟山。

创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理论的创新﹑体制的创新,作为浙江海洋学院的研究生,我们应该致力于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积极地为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献计献策。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舟山群岛新区的成功建设将会为国家全面开发海洋经济奠定基础,这正是我们青年学子报效国家的好机会。

浙江经济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重要成员,在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支持下,发展将会更快。我们要结合舟山的区位优势并利用舟山的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将舟山打造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们对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充满信心!

第四篇: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合作社抗风险能力,湖南省安乡县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培建,按照“瞄准一个党员大户,培育一个优势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组织,带动一方农民增收”的思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党组织领办、专业大户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农技能人引导”的稳步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入社农户2927户,党员经纪人达358人,建立党组织的达到20家。

分类指导 组织推动促覆盖

一是单独组建。对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且党员相对集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逐一上门疏导,派出党建指导员帮助他们建立党组织。湘北蔬菜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成立之初,21名党员散落在产、供、工、销等不同的产业链上,得知这一情况后,县委组织部及时协调乡村两级党组织,并派出党建经验丰富的乡镇退休干部雷家祥,最终帮助合作社及时建立了党支部。

二是协会联建。打破地域限制,对合作社党员人数较少、单独组建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行业为切入点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联建。县棉花流通协会、凝福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白家棉花病虫害专业防治合作社在县农业局、县农经局的引荐下不仅实现了“强强联手”,承揽了全县棉花行业大部分的育种、防治、收购等业务,5名党员还“喜结联姻”共同组建了县棉花协会党支部。

三是“三位一体”。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村党支部延伸村级组织功能,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设置模式。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的方式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在支部上,把党员致富标兵镶嵌在产业中,保障党组织主体地位。仅2010年,全县就有海鹏西瓜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依托村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合作社党组织。截止目前,全县由村支两委引导和推动组建的合作社11个,占总数的25.6%。由党员领办或出任法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占60.5%。

四是社企联建。对建立在企业业务链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党组织与合作社党组织“捆绑式”联建。仙桃物流运输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购车参社的形式成立了一个拥有200多台货车的运输车队,在县工业局党工委与三岔河镇党委的“撮合”下,合作社的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在天洁纸业有限公司党总支名下,不仅拿到了固定的货单,更是带动了周边500多名社员的就业。

多方帮联 机制促动增合力

一是县委宏观指导优环境。全县将合作社党建工作与其他组织工作一并部署,一并推进,一并考核,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具体包抓人员。以政策倾斜、党费返还、贷款担保、品牌塑造等方式扶持重点合作社,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农民参社积极性高、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8个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明确一名党员县级领导亲自抓,确保规范发展。通过地域合作、政府连线、供需结对的方式推广特色农业、定单农业。近三年来,先后有裕华水产、守安鸭业合作社被县委推介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此外,德金农产品种植、金凤禽业、金生家禽、珊湖生态甲鱼、为民蔬菜合作社被常德市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单位。

二是乡镇培育引导促发展。建立“培带制度”。依托乡村二级党建阵地,通过远程教育、农家课堂、实践培训、能人联带等培训方式,对成员大户进行免费农技培训,强化市场经济意识。陈家嘴镇联盟村大学生“村官”裴迅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联盟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水稻的引种、病虫防治、收割、销售等业务。树立品牌意识。乡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实行办点示范、重点扶持,倾力打造“一乡一品”。全县先后有13个乡镇申报省市示范合作社,守安鸭业、盛唐蜜蜂等11个合作社注册了乡镇特色品牌。争取政策倾斜。乡镇党委为农民专业合作提供信贷支持,扩大了社员小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额度。

三是部门强化服务抓配合。县农业系统、商务系统、金融系统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合作社在资金投放、项目争取、技术支持等方面予以优先优惠。三年来,定期聘请湖南文理学院的李密、王京仁等专家为合作社种养殖技术人员进行免费培训1700多人次。县农办已组织1100名社员到丰裕示范片、赵家

湖水产示范片、黄山头新农村示范片等实践基地学习和观摩。先后参加省市博览会、供需洽谈会、产品展销会17次。王饺儿食品、洞庭黄金甲鱼、来得福榨菜、罗洲冬瓜等安乡特色品牌分别荣获了省、市农产品博览会金银奖。

创新载体 拓宽功能强活力

是组织推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顺应市场的领头雁。合作社党组织利用其自身经济、政策、项目、人才等优势引导合作社实行“合作伙伴+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逐渐形成了“产、供、销、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每季召开一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与理事会联席会议,通报党务、社务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合作社经营有关问题,做到“大事同商、小事互通、难事共解”。

二是党员带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近两年来,党员骨干成员共主办蔬菜、葡萄、冬瓜等种植培训班共26期,甲鱼、黄鳝、龙虾、生猪等养殖技术培训班28期,其中聘请中高级专家授课12次。不少党员“土专家”积极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答题解难,深得群众好评。今年,由湘北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黑皮冬瓜因其皮艳、个大、体态匀称、口感好而远销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三是效益驱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作文章。合作社党组织根据市场要求,制定详细的订单需求,向基地农户提供种籽、种苗、肥料、器材等农业生产资料,从源头上保证了生产资料的优质低价。根据市场变化,合作社2010年共新增水果萝卜、黑鱼等农副品种11个,调优种养面积1.5万亩。在促进土地流转上做文章。采取租赁、调整、入股等灵活多样方式,村集体和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全县按照每亩80-240元的标准,承租流转土地1.3万多亩,有效提高了土地收益。在扩大农民收益上做文章。在合作社党组织的带动下,大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返聘原经营农户、提供季节性岗位、保底收购、“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去年,湘北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的反季节储藏技术,仅蔬菜一项就为入社农户增加收入1400多万元。

第五篇: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化建设

浅谈我国农村法治化建设

摘要:农村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难点。本文先从分析我国农村法治的现状入手,探明原因,论述其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法治化建设

现状

原因

必要性

措施

一、我国农村法治的现状

从历史因素来说,中国是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几千年的封建“人治”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农民的维权意识不强,对法律存在陌生感和不认同感。当自身遇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解决途径,而是依靠人情、关系、“走后门”。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于不顾,“以暴制暴”。

二、农村法治化建设的原因分析

1、农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其表现于农民对权力的崇拜、权利义务的模糊、主体意识的淡漠和法律知识的缺乏等。当自身权利被侵害时,要么浑然不知,以“法愚”的形态展现于社会;要么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规定而不顾,“以暴制暴”。

2、农民法律能力的不强

农民法律能力不强集中地表现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漠视法律、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无视法律和法律实践的缺乏导致害怕法律。

3、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农村法治建设系统工程中的核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法治村、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由于诸种因素的存在,该法在实践中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我国农村村民民主意识总体上还相当微弱,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法律知识和民主意识远远低于全国的总体水平。

4、农村和农业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农村执法和监督力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我国农村和农业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

5、贫困制约农村法治化建设的进程

我国农村物质条件的匮乏使得法治没有茁壮成长的土壤。由于贫困,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村法治化的进程。贫困还导致农村的治安状况不良。只有让农民丰衣足食,公平分配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生活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农民才有盼头,社会才会稳定。

三、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1、推进农村法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多。显然, 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法治化的中国。如果法治仅着眼于城市, 任农村游离于法治之外,“法治中国”的建构就会是空中楼阁。因此,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构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今日中国, 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在于和谐农村的建设,而和谐农村的建设关键在于农村法治建设。

3、推进农村法治是确认和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城市一体化。这既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 也要以法律的支撑为保障。

四、推进农村法治化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法律制度,为农村法治化提供制度前提 法治社会的前提是有一套良好的法律法规体系。然而,目前我国现行立法中对农民的权益保护的重视不够,不能使农民分享社会的文明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把农民排斥在国家的市场体系和政治生活之外。可以说,如果不用法律去规范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那么中国的法治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2、深入普法,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为农村法治化提供精神内核

法制宣传是培养正确法律观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的法制宣传中要着重提高村民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如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以及文艺演出等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又如通过公开的具体的审理案件,向广大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把法律知识教育转化为法律素质教育,使之学科化、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农村执法,提升农民对法律信仰度

法律生活中对农民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国家机关的执法状况。农民的法律感知、观念、意识最直接地来自于执法机关的具体执法行为。只有加强农村执法和司法,才能提升农民的对法律的信仰程度,使他们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和护法。

4、通过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

村民们在村民委员会领导下,参与农村政治生活,对自己的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根据国家法规,结合本区域情况制定自己的乡规民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乡规民约的制定,使国家法与农村习惯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弥补了国家法律对农村的空缺和国家力量在农村的局限性,又能使农村中顺乎社会发展的习惯做法得到进一步发扬,使乡村规约的遵守有着内在的自觉自愿的精神基础。村民们参与乡规民约的制定,能拉近与国家法律的距离,产生极强的法律意识,为农村法治建设打下牢固的精神基础。参 考 文 献: [1] 易虹.我国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3,(9):171.[2] 周丽.浅谈农村法治化的障碍[J].山东农业,2003,(8):19.[3] 苏力.为什么“送法上门”[J].社会学研究,1998,(2):51.[4] 刘冰.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辨证统一[J].行政与法,2005,(2):

下载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基础性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基础性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和社区“五个基本” 基础性建设规范化标准

    一、农村和社区“五个基本” 基础性建设规范化标准 (一)阵地建设规范 1、有一栋办公楼(悬挂四块匾牌,即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匾牌分别悬挂于办......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5年12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中共农业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主......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建设

    1、引言在农村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中,人们更多地关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等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如乡镇企业对农村空气及水质的影响,种植业生产中农......

    浅谈我国的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浅谈我国的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

    浅谈我国的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浅谈我国的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

    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创新学习形式,加强理......

    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5篇)

    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全面推进淮安城管事业健康发展 ——在全局作风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 冬 来 (2010年11月4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学习十九 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心得体会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高水平的社会建设能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昌明、生态优化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