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创建四在农家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难点;而构建农村社会的和谐,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但从北京一些区县的相关工作情况看,找不出、找不到、找不准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的切入点,是一个表现十分突出的问题。其结果是,这些区县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突不出重点,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进程。从这个角度看,大兴区榆垡镇党委最近从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出发,提出的着眼于“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创建规划,就为大兴区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找出了切入点。虽然,从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的创建内容看,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作为一种探索,大兴区榆垡镇这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思路,对北京其它区县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以下是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创建模式的主要内容: 富在农家:以产业富民 靠就业致富 榆垡镇“富在农家”创建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让农民富起来,夯实物质文明基础。该镇的规划重点是,将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在重点优化农业的同时壮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 会,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与城镇建设发展同步。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造“四大板块”,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该镇立足实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建设总体目标。并由市、区规划部门和城镇规划设计专家主导,根据北京市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了该镇新市镇规划设计工作。把城镇核心区规划为“产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大板块,使二三产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民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继而形成了核心区带动,农业区补充,整体提升,良性发展的格局。二是构建“四纵六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将投资 3亿多元完成了镇核心区内“四纵六横”20公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实现了“八通一平”的标准,使得该镇具备了吸引大项目的条件,也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条件。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该镇结合首都市场的广阔资源,确立了以经营规模为中心,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发展的潜力,使该镇农业呈现出一业多值的新格局。三大特色板块分别是畜牧业板块、果品生产板块和设施农业板块。“四条主线”分别是永定河精品水果带、辛刘路旅游观光带、磁石路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榆南路特色水果带的方向发展。“三大板块”的初具规模,为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从而使该镇农业在“四条主线”上形成观光特色。点评 : “富” 是基础。“富”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产业化发展问题,榆垡镇解决就业的办法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民致富的重点工程,从全国的情况看,“龙头企业 +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学在农家: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办法培养知识型农民 榆垡镇“学在农家”的创建思路是坚持文化建设入手,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的办法,使农民自觉走上了提高素质、实现增收的道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 2 所农民免费培训学校,分别就经营本领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两方面进行培训,从 XX 年以来,该镇每年拿出 100 万元专项资金。二是加快信息化带动,出资 180 万元,改造了 80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等设备,随时向群众发布各种就业信息。三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该镇充分利用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使他们在发展壮大中,发挥出特殊的带动作用。四是加大了对设施农业“普惠制”的扶持,鼓励农民走规模化、科技化的露地和棚菜生产。并注重发现和培养示范带动户,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进行“针对性重点”的奖励,从而全面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点评 : “学” 是条件。“学”的精髓是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让农民成为生产经营上的明白人,成为一技之长富裕自己的产业人,成为通晓基本政策法规的现代人,成为遵守道德礼仪的文明人。“学”的关键是各区县要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乐在农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就是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使群众能安居乐业,榆垡镇加强了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 为小康镇建设增添助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 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该镇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组织全镇包括村干部对 58 个村进行农民需求调查,并对涉及到土地确权、民事纠纷等十大类问题进行提前掌控。二是加大社会治安力度。为了维护安定的大局,该镇积极主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对开发区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区、商业娱乐场所等治安重点场所,要下大力量进行整治。三是该镇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了农民医保范围,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了以镇级卫生院为依托、1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XX 年,全镇有 8548 户 29027 人参保,入保率达到 82%。同时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主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该镇以“三争创”为契机,以群众集体性活动为主,以各家各户为文化活动单元,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成为主流。全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村村形成专业文化创作团体,目前,榆垡镇有 68 支专业文化活动队伍和 43 个文化大院,利用已有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大院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特点的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精神文明工作的覆盖面。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点评 : “乐” 是动力。“乐”的主旨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 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 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 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点评 : “美”是 目标。“美”的 目标是 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 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点评 : “美”是 目标。“美”的 目标是 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范文)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难点;而构建农村社会的和谐,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但从北京一些区县的相关工作情况看,找不出、找不到、找不准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的切入点,是一个表现十分突出的问题。其结果是,这些区县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突不出重点,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进程。
从这个角度看,大兴区榆垡镇党委最近从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出发,提出的着眼于“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创建规划,就为大兴区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找出了切入点。虽然,从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的创建内容看,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作为一种探索,大兴区榆垡镇这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思路,对北京其它区县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以下是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创建模式的主要内容:
富在农家:以产业富民靠就业致富
榆垡镇“富在农家”创建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让农民富起来,夯实物质文明基础。该镇的规划重点是,将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在重点优化农业的同时壮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与城镇建设发展同步。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造“四大板块”,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该镇立足实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建设总体目标。并由市、区规划部门和城镇规划设计专家主导,根据北京市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了该镇新市镇规划设计工作。把城镇核心区规划为“产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大板块,使二三产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民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继而形成了核心区带动,农业区补充,整体提升,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是构建“四纵六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将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镇核心区内“四纵六横”20公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实现了“八通一平”的标准,使得该镇具备了吸引大项目的条件,也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条件。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该镇结合首都市场的广阔资源,确立了以经营规模为中心,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发展的潜力,使该镇农业呈现出一业多值的新格局。三大特色板块分别是畜牧业板块、果品生产板块和设施农业板块。“四条主线”分别是永定河精品水果带、辛刘路旅游观光带、磁石路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榆南路特色水果带的方向发展。“三大板块”的初具规模,为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从而使该镇农业在“四条主线”上形成观光特色。
点评:“富”是基础。“富”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产业化发展问题,榆垡镇解决就业的办法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民致富的重点工程,从全国的情况看,“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学在农家: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办法培养知识型农民
榆垡镇“学在农家”的创建思路是坚持文化建设入手,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的办法,使农民自觉走上了提高素质、实现增收的道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2所农民免费培训学校,分别就经营本领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两方面进行培训,从2003年以来,该镇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
二是加快信息化带动,出资180万元,改造了80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等设备,随时向群众发布各种就业信息。
三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该镇充分利用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使他们在发展壮大中,发挥出特殊的带动作用。
四是加大了对设施农业“普惠制”的扶持,鼓励农民走规模化、科技化的露地和棚菜生产。并注重发现和培养示范带动户,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进行“针对性重点”的奖励,从而全面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点评:“学”是条件。“学”的精髓是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让农民成为生产经营上的明白人,成为一技之长富裕自己的产业人,成为通晓基本政策法规的现代人,成为遵守道德礼仪的文明人。“学”的关键是各区县要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
乐在农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就是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使群众能安居乐业,榆垡镇加强了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小康镇建设增添助力。主要有以下
几个做法:
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该镇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组织全镇包括村干部对58个村进行农民需求调查,并对涉及到土地确权、民事纠纷等十大类问题进行提前掌控。
二是加大社会治安力度。为了维护安定的大局,该镇积极主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对开发区周边流动人口聚
集区、商业娱乐场所等治安重点场所,要下大力量进行整治。
三是该镇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了农民医保范围,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了以镇级卫生院为依托、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2004年,全镇有8548户29027人参保,入保率达到82。同时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主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是该镇以“三争创”为契机,以群众集体性活动为主,以各家各户为文化活动单元,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成为主流。全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村村形成专业文化创作团体,目前,榆垡镇有68支专业文化活动队伍和43个文化大院,利用已有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大院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特点的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精神文明工作的覆盖面。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点评:“乐”是动力。“乐”的主旨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
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
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
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
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
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
点评:“美”是目标。“美”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关于十八大
党的十八大召开了,马上就要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十八大关乎国家的发展,关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可以说离我们大家都很近,大家都值得关注党的十 八大。我关注十八大,就从胡总书记作报告不念全文讲要点开始,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更应该求真务实和创新实践,要让国家强盛、民生改 善得到新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胡总书记在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报告总结了我国经济上保持了连续多年的跑步前进速度。稳定与发展两个大局相辅相成。这种成绩据说引起了一些西方理论学界的人士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和怀疑,对社会主义特别是我们的模式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还有很多的不如意之处,腐败问题、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权力分配等等,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以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视角看,我们还是应该有充足的理由自信。我们的成绩的取得是不容易的,对成绩必须予以肯定。自信,我们就能更好的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胡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当前,我们多数单位多数人已经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这种群众观是处在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层次上,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群众对我们的期待和任务的需要。要变被动消极的姿态为积极主动的姿态。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们公仆,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像李部长要求的那样:“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多作贡献”。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 1
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
高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找对策,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校园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动力源。
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各领域各阶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长久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其中,人的因素是基础,尤其是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13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就成为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教育逐渐迈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计划,200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280万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庆祝第20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时谈到,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科技、人才、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大学作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对构建和谐社会负有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质量责任。归结为一点,即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人才绝大部分由各类各层次高等院校培养。当代大学肩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三大使命,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专门人才。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素质人才和谐发展的摇篮。一是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二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高校的科学发展。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学校办
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三是和谐校园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高校和谐校园的特征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安全文明。四是构建和谐校园,应着力处理好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的和谐、学科之间的和谐、规模与质量的和谐、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和谐、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设施与学校发展的和谐、法制与法治的和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等。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赋予高校更加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必须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作为高等院校,一要有战略眼光,设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二要有全球化视角,建立符合国际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当前,课程设置中的突出问题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导致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较差。仅仅具有理论知识,离人才培养目标还相差很远。此外,还要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开展教学评价的专题研究。目前,许多学校重科研轻教学,但事实上教学与科研同样都是我国高校的基本职能,两者应是双管齐下、互相促进的关系。
培养创造性人才。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创造性人才,就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在拓展性的创新思维主导下,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未来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出创造性成果,在相应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的人。一要明确和谐社会创造性人才的品质。创造性人才要具有面向世界的战略眼光,能够从哲学的视角去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领悟人生的意义。二要找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中教育方法过度重视基础、片面强调知识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等偏差,树立起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教育方法现代化,加速培养符合新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社会公民来实现。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教育为中心。在大、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融入教材,进入学校,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三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改掉拳脚加棍棒的教育方式,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沟通,增进互相了解,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同时,家长要强化对子女预防意识的教育。经常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去向,留意子女结交的朋友,警惕子女的谎言。对出现的苗头,及早加以纠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一班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力度。所谓大事,就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加强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各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三、政法综治工作到位
一是政法综治工作要围绕有利于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各种犯罪。政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整治到位,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禁赌、反邪教等工作。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使公民遵纪守法。
二是对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打击要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在一个地方搞示范等待验收合格,而是要经过漫长的不懈努力,巩固好创造成果,做到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全力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案件,实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
四、执政为民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执政为民”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执政为民的能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各族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执政能力的表现就是有能力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用民主与法制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政府履行各项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学习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行政就是服务”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行政能力水平。实现总体目标,使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满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