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2 19: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

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2009年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2009年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

第二篇: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

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

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来源:

务员在线">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第三篇:关于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福安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以及《中共福安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安市2018年重点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18〕53号文件)要求,今年6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研究制定了调研方案,通过听取汇报、走访企业、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相关部门关于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的汇报,深入我市12个乡镇、街道,查看了范坑茶叶、松罗饮料、穆阳线面、罗江烘焙食品等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乡镇领导、企业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还前往永安、沙县、政和考察,了解兄弟县市好的经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特点

一是涵盖领域较广。

产品涵盖10个大类、25个小类,涵盖领域居宁德市前列,初步形成以茶叶加工为主,烘焙食品、粮油食品、果蔬食品、水产品加工、休闲食品、肉制品、矿泉水饮料、酿酒、中药材及特色农副产品为辅的产业体系。

二是企业数量较多。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多家(其中茶企6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其中茶叶企业30家),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40家,千万元以上企业20家。全市拥有龙头企业104家,其中省级24家,宁德市级62家,本级近18家。取得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企业163家(其中茶叶企业61家;饼干、糖果、糕点企业27家;酱卤肉制品企业18家;米、面企业14家;豆制品企业8家。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黄酒、果酒、酱油、蜂蜜、饮料、植物油、畜禽水产等企业)。

三是呈现集群发展。

我市形成一批以茶叶、果蔬、休闲食品、饮料、粮油产品等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如茶叶加工,主要集中在社口、城阳、甘棠等几个茶叶主产区,主要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绿茶为主;烘焙食品,主要集中在赛岐和罗江,主要生产饼干、面包、糕点等;果蔬等特色农副产品,主要分布在潭头、城阳、穆云等乡镇;毛竹加工企业6家全部集中在赛甘区域,集群式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四是品牌成效初显。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商标品牌2103个,约占宁德市市商标品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驰名商标2件,“坦洋工夫”商标和新坦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图形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0件,如新味茶食、格尔食品、顶丰食品等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大;宁德市级知名商标32件,如福安葡萄、水蜜桃等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

五是产业向外拓展。

我市现约有农产品加工从业者15多万人,其中约5万福安籍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在全国各地从事以烘焙食品或早餐食品为主的食品业,为南方重要的食品人才输出基地。福安籍人员在各地创办和领办的食品实体不下5000家,在多个城市形成福安食品商帮,加工规模逐年扩大,最大的福安籍食品企业——晋江友臣食品年产值近20亿元,成为晋江食品加工核心企业。

二、做法和成效

㈠政府扶持,政策推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民生产业。一是积极申报项目。农业会同财政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有关支农资金和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公共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技术改造。如2017年争取上级资金1100万元,主要扶持葡萄精深加工、采后商品化处理以及物流配送等;

2018年完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项目建设需求申报,争取上级资金350万元,主要扶持建设蔬果处理中心2个、冷藏库25座、烘干设施14座。二是加大品牌推介。通过2017年“坦洋工夫”独家冠名央视戏曲频道《梨园闯关我挂帅》栏目,努力实施以“坦洋工夫”为重点的公共品牌战略;连续多年举办“斗茶赛”“葡萄节”“线面节”、推介福安特色小吃等活动,扩大品牌效应,促进产业提升。三是政策推动。市财政逐年增加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达1000万元,加强扶持我市茶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福安市2018年茶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关于福安市竹业产业发展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四条措施》等系列文件,组建市农垦集团,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㈡提升质量,推动创新。全市食品企业获得QS工业品生产许可的有400多项,基本上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率先在全省茶业系统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定期对各乡镇春、夏、秋茶叶进行例行抽检;积极组织实施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共完成初制厂房清洁化改造7.25万平方米,初制厂改造升级167家,引进各种先进茶叶生产加工设备249台(套),大幅改善我市茶叶加工企业的卫生环境和装备条件。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等“五新”任务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重点,有效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重点支持我市茶叶、水产、果蔬、畜牧、林竹、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优势领域和优势企业的技术创新、专利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工农业科技项目。如福安市丰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柚子茶研究与开发》、福安市农天笑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泥鳅生态养殖示范与推广》2个项目获得宁德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获得补助231万元。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创新新品牌。如:福建原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生园”牌绿竹笋通过国家食品安全认证,其绿竹笋保鲜技术取得3项国家专利,解决绿竹笋保鲜销售难问题,实现了笋制品加工企业零的突破。

(三)牵手电商,开拓市场。

我市从建立健全电商运营网络、建设电商服务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助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一是建立健全村级电商服务网络。至目前全市建立市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106个。通过和阿里巴巴、菜鸟物流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全面铺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同时积极对接绿生源、农度、乡村有约、闽特汇、安果汇等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近30家,结合顺丰冷链物流、福安市葡萄产销联盟等,形成福安葡萄上海站、深圳站、广东站、厦门站、福州站、泉州站、浙江站等物流经营店,较好地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二是培训电商人才。目前,我市共举办各类电子商务培训班100多期,培训电商人员5000多人次。三是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对接绿生源、农度、乡村有约、闽特汇、安果汇等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近30家,参与指导农产品标准化包装分级、冷链物流、商场对接等活动,帮助建立营销线上平台,开展线上电商销售服务。今年农业局、商务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新技术、新农业、新零售”为主体的福安市农产品(葡萄)新零售创新大会,国内的50多家电商企业、平台与福安农产品加工企业、葡萄种植大户现场展开线上线下一体新零售对接。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市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本地农产品产值近2亿元。

㈣发挥优势,延伸链条。调研组看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增加了农业收益,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葡萄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面积5万亩。为提高葡萄质量,葡萄均需疏果,仅松罗乡,全乡葡萄疏果达7万担。新味食品有限公司使其变废为宝,将葡萄进行提炼、深加工,生产专利产品酵素系列保健品、果脯及葡萄醋等,企业创产值4000多万元,农户每亩增收600元,促进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福建省正堃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果农修弃的葡萄枝制作灵芝生长菌桶,同时,利用兔粪便、兔内脏、腐叶草及灵芝采收后的废弃菌桶等,生产生物有机肥,用于葡萄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随着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市特色葡萄酒加工业也应运而生,赛岐的“一家亲”、松罗的“九家红”“绿声源”等品牌葡萄酒、葡萄醋、葡萄果汁投放市场,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和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

三、问题和不足

㈠全市宏观方面: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我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约占总数的5%,存在大量家庭作坊式小微企业,年产值多集中在500万元以内。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多数企业生产产品为初级产品,如初制茶叶、线面、烤肉、茶油、饼干、面包、蛋糕、蜜饯等传统食品,加工品种中初级加工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比例约为90:10,产品主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三是行业发展压力较大。由于受限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及不良金融信贷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全市食品、茶叶加工产业完成产值24.16亿元,下降21.43%;2018年1-5月,食品、茶叶加工产业完成产值7.56亿元,下降11.66%。

㈡企业微观方面: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工人多,但高层次和技能型人才很少,自主核心技术欠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模仿多、创新少,多生产市场同质化产品,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属于“家族经营”,存在小农经济思想,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低,多单打独斗,少联合经营。三是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受不良金融信贷的冲击,当前我市融资担保、在保总额增幅持续下降,银行贷款增幅低于企业对生产流动资金的需求,由此导致企业资金普遍紧张,部分企业资金断裂,出现还贷困难,经营难以为续。四是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多家,取得生产加工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的只有163家,只占17%多(茶叶企业占10%多),有的企业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为了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搬硬套同行的管理制度,一旦获证后就搁置一旁,不去执行;少数企业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农产品在种植阶段经常使用农药等。

㈢配套服务方面:一是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相比,我市农产品加工关联服务业的能力薄弱,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二是政策扶持不够到位。市里没有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散落,导致食品企业环评困难,无法审批,企业电价较工业园区企业贵;政府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对茶产业较重视外,尚无针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专项资金支持政策,企业除银行贷款外,其他融资方式较少,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缺乏长期股权资本的投入和支持。三是品牌运营能力不足。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的商标数量约占宁德市的三分之一,虽然产品商标众多,但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宣传不足,品牌推广较弱,市场认可度较低。如“坦洋工夫”公共品牌打造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大多茶企只关注自身品牌的宣传,对公共品牌的宣传不够热心。四是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缓慢,如全市600家茶企,只有50多家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茶叶以外的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认证较匮乏。

四、建议和意见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

㈠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好农产品加工业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进一步明确主抓食品加工的政府分管领导及对口管理部门,遇到问题能够及时研究解决。建议聘请科研院校或专家为顾问,帮助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做好“顶层设计”;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队,抽调精干人员,协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存在困难,有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实施企业家培训。组织企业家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参加高端管理培训,提高企业家管理和创业能力。二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与创新。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强化新产品研发,避免产品同质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企业内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一批能力强、留得住的本土人才。三是大力推行电商。鼓励企业自建垂直电商平台,入驻天猫商城、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通过对接政府电商专项资金项目,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电商平台建设步伐。

㈢建立产业集中园区。建议政府要规划和建设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由政府投资兴建标准厂房,租赁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用,以加工园区为载体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以解决非园区内企业无法审批环评的问题以及避免小微企业购地建厂房后生产流动资金跟不上,导致有的企业有厂房后又无法生产的弊端,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㈣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认真对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8〕17号),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一是建议政府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安排,统筹一定额度资金,专门用于培育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二是尝试有资本金实力和良好资信的非金融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投资基金”,政府每年提供一定的风险资金支持,试点逐渐改变政府资金无偿支持变有偿支持的投资方式,发挥基金多渠道筹资功能,广泛吸收公众闲散资金,做大风险投资资金池,并帮助组建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和建立科学的投资风险评审机制,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产业,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切实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的依赖。三是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建议对产值突破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每增加1000万元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企业用电增量在1万度以上的,按该企业当用电量较上年同期用电量增加的部分,给予每度电价补贴;对纳税新增的部分,给予奖励;对当购置设备300万元以上、产值超亿元、税收超200万元的食品企业,给予企业贷款利息银行基准利率上浮部分补助。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认定为省、宁德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一定奖励资金,重点支持产品研发、技术提升等领域,以点带面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五是减轻企业负担。建议富信担保公司从支持本土农产品加工发展的角度,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优惠措施,提供信贷担保时调整降低保证金和担保费用,减轻企业负担;农产品加工企业用电参照工业园区电价执行。六是引进和培养产业人才。鼓励农产品加工人才返乡创办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要落到实处;部门协作统筹安排,鼓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农产品加工相关专业,加快培养产业人才。七是推进产业招商。每年举办多场大型的招商引资活动,多渠道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型食品行业龙头落户福安,或吸引福安籍食品企业回乡创业。

㈤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参展补助经费,用于资助食品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食品展览会、设立福安食品产业专业展馆,推介宣传福安特色农产品,提高福安加工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确定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品牌,重点加大对“坦洋工夫”“穆阳线面”“穆阳烤肉”“绿色油库”等知名品牌的支持力度,发挥区域品牌或特色产品优势,壮大区域品牌、培育企业品牌。

㈥加强质量安全监督。顺应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强化农产品原料基地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高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全面开展SC认证及ISO9001-2000国际质量、HACCP食品安全等质量论证,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积极推广应用普通数码、一维条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方式对产品赋予身份证明。参考电机电器、茶叶企业享受的产品质量检测政策措施,为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质量安全及产品检测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监控和记录从“原料到舌尖”的生产、仓储、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APP等途径进行数据采集跟踪。

㈦壮大两个产业集群。我市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之一,同时也是南方烘焙食品产业重要推广基地,茶叶加工和烘焙食品加工是两大食品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建议重点壮大茶产业集群和烘焙食品产业集群,茶产业集群以依托市农垦集团、隽永天香等龙头企业,烘焙食品产业集群以依托新味食品、顶丰食品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加快企业联合、联盟步伐,实行联合投入、联合销售、联合标准、联合品牌,促进分工协作、深度融合,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目标共进、互惠互赢。茶产业要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加快社口坦洋工夫城建设、完善茶青交易市场,开发茶饮料、速溶茶等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㈧兼顾其他加工行业。根据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壮大茶产业集群和烘焙食品产业集群时兼顾发展粮油加工、酿酒与饮料加工、果蔬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粮油加工主要加快穆阳线面、上白石机制面、福安山茶油产业提升,引导企业改良传统工艺,丰富产品品种,开展规范化生产示范,做强“老字号”品牌。酿酒与饮料加工主要利用福安葡萄资源优势,鼓励民间发展微型酒庄,提升加工深精度,发展果汁饮料,延伸葡萄产业链条;同时组织实施果蔬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和处理项目,提高果蔬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水平。果蔬加工重点发展原味李干、笋制品等,如积极引进实力企业到潭头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解决潭头芙蓉李销路问题,同时也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畜禽产品加工主要发展好穆阳烤肉和卤鸭制品,提高作坊卫生水平,加快发展连锁经营。

第四篇:农副产品加工行业调查报告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领导指示,我们对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会运行情况和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走访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会基本情况

12月初,商会推荐4个会员企业参加了****农产品交易会,展示了我县特色农产品,达成合作意向10多份。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从走访情况看,20xx年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整体运行平稳,大都呈现产销两旺势头,较大规模企业都有新项目新产品上马。

1、面粉加工国家级龙头企业天香面业一枝独秀,其他企业规模较小(有许多小型加工厂没有参加商会),基本是保证周边群众日常需求;天香在深加工上推出了新品。

2、调味料企业形势大好,基本上满负荷生产,税收均有两位数增幅;品正计划向集聚区搬迁,用地已落实;立达的新产品冷冻营养面市场拓展较慢。

3、怀药企业中伟康、建国、永坤、北方等4家较大规模企业都积极上新项目,开发新产品,较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效应。

4、方便食品企业中天虹食品开发了方便烩面、糊涂面等新产品,并开始主攻本县市场;典洋作为私房小厨的一个生产车间,产品大都外销,有计划在周边旅游景点开展直销网络,也有扩大规模的意愿;哥润、嘉辉等新办企业稳步发展;粉业、锅巴等企业能维持运转;

5、生物科技企业中纤源和曙光在蛋白粉的基础上,开发了丝状产品,市场较广,势头不错;

6、肉制品企业中亿腾自投产以来,产销两旺,计划实施大规模标准化基地建设;

7、保和堂制药比较稳定,今年新上的中药饮片已通过认证,并扩建了车间,购置了先进设备,计划批量生产;

8、一般饮品企业市场空间较小,有喜有悲;怀药企业的饮品销售也不太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县多数食品企业属于小微企业,而且牌子不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较弱势;

2、四个怀药企业和保和堂都正在和计划上中药饮片项目,虽有利于产品升级,但难免加大内耗;

3、怀药企业开发了上百个(有的说200多个)系列产品,貌似百花齐放,实则混乱不堪,没有拳头品牌,销售渠道不畅;

4、怀药和制药企业为了确保药材品质,都自行承租或流转土地进行种植,极大地增加了经营成本;

5、新上食品企业如果不能实现与知名企业对接合作,不可能快速发展壮大;

6、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多数食品企业呈现常年招工现象。

四、企业的意见建议

1、希望政府抓住两不三新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资金;

2、建议政府对新上项目予以引导,杜绝一哄而上,要重点帮助怀药企业找准合作抱团的切入点,比如在中药饮片上,几个较大企业,你做山药,我做地黄,他做菊花,既让客户在**可以采购所有道地药材,也减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引导企业在药字上下功夫,全力推出精深加工产品(保健品);

4、规范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建立真正的公司+合作社模式,既能彰显龙头带动作用,又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5、引导怀药企业和新上的食品企业与知名企业对接,通过贴牌代工占领市场或扩大份额;

6、希望县里的职业教育能与企业需求对接起来。

第五篇:xx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瓜州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做精一产”农业发展战略,准确定位资源和区位优势,建基地、育龙头、引中介、创市场,打响蜜瓜、中药材、果蔬、牛羊产业等特色产业品牌。近期,结合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情况调查统计,并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乡(镇)相关负责人、企业老板的意见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瓜州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按照“做精一产”的农业发展思路,突出蜜瓜、中药材、果蔬、牛羊“四大产业”,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2012年扶持新改扩建甘草深加工、枸杞初加工、仓贮保鲜等农业产业化企业12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截止目前,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已达113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含产值小于10万元的小型个体作坊)达到52家,其中年销售额100万元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4家。从业人员3207人,资产总额8.52亿元。全县累计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龙头企业6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

整和发展,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棉花、油料、牛羊肉、蔬菜、中药材、草产业等八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棉花、蔬菜、中草药、油料、牛羊肉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011年,全县100万元规模以上棉花加工企业达8家,创产值1.95亿元,占规模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32.8%。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西域阳光、惠安农牧、鑫诺甘草、昊泰生物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县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酒泉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县级龙头企业4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县拥有“禾麟”粮油、“梦城”蜜瓜、“锁阳王”“仁贵”锁阳和枸杞及其产品,注册商标形成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瓜州蜜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瓜州枸杞正在申报地理标志认证;蜜瓜、加工型番茄、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大多数都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26万亩。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市县对招商引资的重视及政策倾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

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西域阳光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县建起1万亩优质加工型番茄基地;昊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河东乡、三道沟镇等地建立了20000亩的甘草生产基地;金蜜蜜瓜瓜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规模租赁土地和“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和稳定蜜瓜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仅2012年采取租赁耕地、签订收购合同等方式在发展蜜瓜基地近30000亩,占蜜瓜种植面积的30%左右。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2012年昊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发挥专利特色,投资2650万元新上一条10000吨甘草深加工生产线,计划年新增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2013年瓜州县惠安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100万元,新上牛羊屠宰及交易市场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促进我县牛羊交易及产品就地增值,新增销售收入可达5000万元;瓜州县广盛源商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瓜州县枸杞加工销售中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

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占加工企业总数(不含产值小于10万元的小型个体作坊)的34.61%;共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不含产值小于10万元的小型个体作坊)和规模以上企业的11.5%、3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县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县虽然培育了“禾麟”粮油、“梦城”蜜瓜、“锁阳王”“仁贵”锁阳和枸杞等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融资困难,使农产品加工企业难以壮大。企业的融资困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农产品加工

企业发展时间短、积累少,要贷款无土地可抵押,以财产担保所能获得的贷款数额较小,而信誉担保目前又根本做不到或行不通;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金融部门根据自己的风险规则,又不敢或不愿意放贷。

(五)环境不佳,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适应的配套服务相对滞后。一是综合引导服务缺失。二是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滞后。三是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四是农业信息服务滞后。

三、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是“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与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能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和基地型等各类龙头企业。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先进设备引进与更新等进行补助,对出口创汇大、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征用的土地,可依法采用划拨或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须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其有偿使用费可实行优惠征收。

(二)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一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联系农户和市场的重要纽

带,要选择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其开展人员培训、农业技术引进、信息与经验交流、销售网络构建,引导其由生产、销售初级合作向固定资产、资金高级合作发展,促进其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以上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是培训一批农民经纪人。农民经纪人现已成为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我县的经纪人队伍存在经营规模不大,个体营销的多,分工不细,缺乏现代化营销手段等问题。因此,要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纪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打”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引导农民经纪人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把服务内容拓宽到技术支持、生产指导、产后处理、项目咨询等诸多问题,使农民经纪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三)落实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兴办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商品基地等给予资金、信贷和税收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基地规模,使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带领其共同致富。

(四)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整合各类

支农资金并逐年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集中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改善基地水利、交通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良种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等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投入协调机制。

(五)培育好优质品牌。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商标注册工作,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实施以注册商标为重点的农业品牌战略。要加快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优势拳头产品及加工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订,并组织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战略,大力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工作,着力培育地方名牌产品,以名牌战略的实施带动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变目前一些农产品品牌“多、乱、杂”状况,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和社会影响,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要加强对名牌农产品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对名牌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名牌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保证和增强我县名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六)转变思维方式,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能力。紧紧围绕促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解决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三农”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把它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制定发展规划。建议建设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质检部门要配备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测试设备,为农

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以减轻企业不必要的负担,降低经营成本;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对农产品加工建设基地搞好技术指导,切实抓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向上级部门建议:应对条管部门制定扶持地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要涵养当地的税源。要形成社会各界合力帮扶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工商、金融、税务、技术监督和新闻媒体等部门,要树立重农、扶农的“农本”思想,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用电、用地、用水、税收、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进一步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服务。设立专门机构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统一管理,提供服务。在政策、品牌、布局、监管、资金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宏观指导,强化大力发展蜜瓜、中药材、果蔬、牛羊等特色产业的具体措施,加强规划指导,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思路、重点和目标。把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层层分解任务,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工作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切实把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下载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十一五”......

    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对策建议[最终定稿]

    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坚强后盾。一是扩大投入,政府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和完善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

    农产品加工区域发展情况调查表2006531101428985

    附件1、 农产品加工区域发展情况调查表单位:万元、万吨、万亩、个产填写鱼类、贝类、虾类。附件2、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内容一、调研的基本内容1、辖区内优势农产品布......

    关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做好常委会对市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审议,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张荣贵副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有关......

    农产品加工复习资料 文档

    六、简答题1. 简述农产品加工的特点。 ①农产品加工业是主要生产消费品的产业; ②农产品加工是主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受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 ③......

    农产品加工现状

    3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前景农产品加工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 大。一是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农产品加工教案

    重庆市酉阳县“阳光工程”农民工培训 教案 培训层次:农民工 课程名称:农产品储藏与加工 培训课时:6课时 授课教师:黎辉斌 职称:农艺师 2011年10月 一、教学目标:使学员懂得一些......

    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财政局bb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处4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6镇11乡,533个行政村,28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