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7.3(定稿)
二00七年上半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汤原县农技推广中心
今年上半年为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建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做强做大公益性农业推广事业,不断的改革创新推广方法、服务理念、管理机制和用人战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全面发展,提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农技推广中心。我们推广中心严格按照省站提出的建设标准化中心的标准,结合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植保工程,平衡施肥,“沃土工程”等项目。大力推进标准化农技推广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工作,完善推广机构公益职能,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建立土壤化验室200平方米,农业有害生物检验检测中心办公楼2000平方米,购进计算机16 台、非线性编辑机1台、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各1台,此外还有化验室全套设备。实现了基地建设规范化,化验能力综合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科技培训电教化,办公手段自动化。
二、强化科研、加速改革,积极创新推广方式。
依据我县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 1的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今年上半年,我们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筛选粮食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上半年完成农业技术培训4.5万人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利用农业专家服务热线和服务网络及汤原电视台专家讲座等信息平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教育服务,及时为农民解难答疑;充分利用胜利乡、汤旺水稻试验站院县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推动作用,搞好稻蟹共育、稻鱼共育、稻鸭共育、宽窄行钵体摆育等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充分利用《汤原农技推广》专刊和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技交流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利用院县共建的有利时机,充分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专业院校全作,依据其技术和人才的优势,从而解决了我县在农业技术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且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认真组织和调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并配合抓好科技示范农户,以点带面层层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一是活化用人机制,为适应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打破常
规,引入竞争机制,从乡镇新借调2名技术人员,增强了科技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本单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但政治进步、工作积极的同志,让其继续深造,提高其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全县农业生产。
二是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农民进行有计划的科技培训,其培训方式可采取电视、广播、电台讲座、集中办班等培训形式以及下乡讲课,田间指导、发放资料、生产答疑等多种形式对新型农民进行面对面培训,要做到“乡、村”多层化,上半年共举行各类科技培训100期(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及汤原农技专刊共5万余份,组织科技下乡150余次,培训科技明白人4.5万人。
四、以项目实施为重点,以示范园区为窗口,狠抓技术标准,突出展示作用,强化推进新技术及典型引导和转化。
今年上半年重要项目之一--------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正在实施中,目前主体检验检测办公楼已于5月16日开工,计划到今年8月末竣工。沃土工程项目已在全县10个乡镇的50个村屯采集土样2000余个,正在化验之中;各种化验、试验药剂、器材也已陆序到位。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库房、晒场也在建设之中。在园区建设上,以区域性、典型性和辐射性为原则,中东片胜利乡和西片汤旺水稻试验站2个水稻高标准院县共建科技示范园区,突出了特色农业,强化了辐射功能,从而达到其适用性、规模性和观
赏性,抓住了生产中的难点、技术中的硬点和市场的热点搞攻关突破,真正起到了示范引导,典型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观摩和学习的园地,从而推动了我县科技转化和科技入户步伐。
五、积极组织,协调农业,科技协会的作用。
我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在县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以科技示范户为中心,集政治、政策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和农用物资供应的集多种功能 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今年上半年,我县十个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广泛吸纳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作为会员参加,吸纳了乡镇农技推广干部参与管理,吸纳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户为会员,每个协会100余人。形成县、乡、村共同发展农技推广普及活动的运行体系,为全县的示范推广及先进农业技术普及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县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业推广责任更加重要,体系更加完善。下半年的工作也全面铺开,我们中心在上级站及县农委的指导下,顺应改革,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奋进取,共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辉煌明天。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工作,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极小型的试验示范和研究上;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再加上近几年来,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高新的经济作物种植更难以接受,担不起经济风险、怕失败,农业部门搞一些小型试验、示范,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见效,面对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作为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A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A
建立基层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为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服务性科技组织,必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发展基层推广机构和各种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以及各地的种植大户,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民间技术服务组织,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还要做好:
1.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即增加推广人员、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提高推广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来源渠道、服务能力、技术宣传等,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它是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2.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如果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好的收益,在农村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在全镇范围内有目的地选择8—15户(或更多)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优势,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和指导,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建设,以点带片,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式的推广,使推广项目技术很快传到群众手中,用于大面积生产。%A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A
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园区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己干,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示范式推广模式很受农民的欢迎。%A搞好宣传,培养农民的推广学习主体意识%A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业技术推广三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这就要求搞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培训会等多种形势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支持农业技术、使农业技术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再对农民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农忙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巨大作用。%A
总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实际推广时能讲解、能指导、会排难、会现场示范,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A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职称的推广人员较多,工人的数量也比较多,而高级职称的推广人员数量却极少,具有农业专业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也较少.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得到短期的培训机会,因为培训不足,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陈旧,农业技术服务得不到有效开展.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1.完善体制机制
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政府的推广体系为主导,切实实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注重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业知识的培训讲解,切实的负起行政管理职责.为保证公益性服务的有效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为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但是,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存在着制约性不强等问题,不能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此外,政府还应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3.重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应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工作,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进行多层次的培养.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任职资格,鼓励和支持具有专业农业技术的农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农业.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以确保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知识,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各方面的科技发展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对农业科技的依耐性不断加强,因此,农业技术在农村建设事业当中的推广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为主题,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继而得出相应的推广对策,为我国农业事业的良好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势头,以技术性农业为依靠,大力发展农业事业。在这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我国农业在生存能力上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发生转变。其中,推进农业经济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时农业技术的推广问题,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保障农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工业化生产。另外,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质的进步,发展速度快,但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只有一半,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一半在70%左右。因此,大力建设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目前发展农业事业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推广管理体制
我国当前的农业推广体系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推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是在实际的农业推广工作中,多个部门同时在进行工作管理,人事分离的情况屡屡出现,这种情形下,很难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进行工作的主要负责荷引导;另外一方面,多个部门同时管理的农业推广技术工作,和容易造成相关部门对相关问题和责任的推脱,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工作进度上存在拖延,也拖慢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的建设。
2.推广工作中职能错位问题严重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工作人员其实并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本职能。在这种工作实际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的许多相关职能并没有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效果。除此之外,有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能没有其相应的工作领域进行职能的发挥,导致既浪费了资源,又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现存机制应对工作实践不灵活
我国农业自古以来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一直是大力扶持,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在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上,农业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发展策略,许多国家方针和政策都开始向农业技术方面琴倾斜。但是,在传统农耕文化深深的思想束缚下,许多农业技术推广方针和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农业技术的推广仍然面临十分强大的阻力。在推广实践工作中,许多问题难以进行对号入座。从这个方面看,农业技术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打破传统农耕思想的束缚,需要建立完善而且灵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1.加强体制问题的完善
根据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存的相关问题得知,要想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推广体系方面的体制问题。总体来说,完善体制问题的对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是在农村进行,那么必须重视农村农业基层的推广机构的建设。所以,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机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首先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帮助基层机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基层推广机构要大力加强自身的建设,使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将自身的管理进行得科学而有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规范性。
(2)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工作。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不断创新离不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基层推广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以及制度的良好运行联系起来,加强建设。在管理工作中,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引进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各个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体系逐渐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比如,某省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中,基层管理机构特别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技术信息网站,并通过网站将相关的推广信息发表出来,比如推广一些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以及该机构管理工作的日常明细等等,获得了民众的普遍好评。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创新,尤其是在体制机构方面的创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放在服务性农业生产商,对体制机构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的体制,不断明确县级农业局的指导和管理责任,避免只能混乱的情况出现,各司其职,各自承担相应的推广责任。不断加强完善农业局以及基层推广机构的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度,实施岗位管理,不断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职责上要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有效性履职,通过一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一步步完善起来。
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素质
农业技术的推广其实还是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要高,在选聘工作人员的环节就要加强管理,选用专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进入相关机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工作队伍的专业性。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尽量聘请资历深厚,专业技术功底强的农业技术专家。另外,还可以适当的选派工作人员进行外出实践,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推广操作水平。例如在山东省某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该推广机构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供广大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线上经验交流,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三、结语
不管是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农业技术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要重视农业推广机构的完善,加强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通过农业技术大力推广,提高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平台。
参考文献:
[1]鞠芳.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2]徐洁,黄伟.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44.[3]何俊毅.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农技服务,2015,(12):42.[4]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176-180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
创建区域农技站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XX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地总面积2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机构设置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7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路
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19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针对此种情况,1988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依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深山区、南北部浅山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7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2-3亩。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78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57台套,价值16万元。每站配备工作人员3-4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直接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员配置上,按照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县农技中心在岗人员中抽调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22人,配备区域农技站。22人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7人,技术员5人,技术工人8名。区域农技站自建立以来,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务为手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积极参与实施重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区域农技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技中心,保证了基层农技站国有资产不流失,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能正常顺利开展,充分弥补了因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多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农技站在新技术引进及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农情监测、新技术示范、农民培训、田间指导等主要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大都由区域站完成,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种新的农技服务模式。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农技站的基层网络优势
区域性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下设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着重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实行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物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站两制”。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业务工作按照县农技中心的总体推广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农技站,并将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任务下达各站,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也首先安排在区域站实施。技物配套服务按各区域站实际状况及地域优势,确定合理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也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三是严格检查考核。县农技中心对各区域站和工作人员制定了翔实的考评考核办法,依照目标责任书,逐项量化考核打分,并将平时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下人事聘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即由县中心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再由区域站负责人招聘各站工作人员。
区域性农技站作为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乡镇农技站联系的纽带,在完成县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对辖区乡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组织乡镇农技站,协调与乡镇的关系,并参与实施辖区乡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宣传培训工作。近年来,全县“三田”建设、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主要技术推广工作都以区域站为主导力量组织完成。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区域性农技站实行“一站两制”的运行机制,在目前财政困难,推广经费不能保证的情况下,通过技物配套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促进了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县温水区域农技站在黄姜引进示范推广中,所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示范推广等经费都来自经营服务创收,使黄姜生产成为温水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被誉为XX县黄姜生产第一镇,有过辉煌的一页。
三、区域性农技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实行“一站两制”,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使得各站注重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量薄弱。7个区域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22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8人,占总人数的36.4%。三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成果引进、试验、示范难以深入开展。县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各区域站的水电费、办公费等正常开支费用通过技物配套服务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下乡补助、各种津贴等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四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及通信设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务上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效益比较差。
四、区域农技站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在工作思路上,紧紧围绕农业“两法”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为此,要抓住时机,主动改革,创新机制,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实行产业开发,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一是鼓励支持区域农技站和个人开展技物结合,综合服务,在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的同时,经营良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增加收入。二是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办点,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收益,探索农技服务新路。三是利用推广单位自身优势,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打破“铁饭碗”,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