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3:2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07〕78号)和《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信政〔2009〕3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与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稳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强化保障、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参与制定本区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和新品种、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及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与推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与强制性检验,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五)合理设置机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豫发〔2005〕1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以保持稳定。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优势,按照县农业产业特色向乡镇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技术服务。根据我县实际,全县建立农业技术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15个。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上,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决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场所,所在乡镇负责解决办公场所建设用地,为派到一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六)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指导与服务,负责对乡镇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考评、调配和晋升;派出到乡镇的技术人员的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区政府的意见。

(七)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按照科学合理、集约集中的原则,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打破原来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在全县范围内整合人力、物力、科研资源,设置15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分别是:城郊乡农技推广区域站(辖城关与城郊),路口乡农技推广区域站(辖路口与彭店),夏庄镇农技推广区域站(辖夏庄与长陵),陈棚农技推广区域站(辖陈棚与临河),曹黄林乡农技推广区域站(辖曹黄林、八里岔、濮管区),孙庙乡农技推广站、杨店乡农技推广站、项店镇农技推广站、张陶乡农技推广站、东岳镇农技推广站、白土店乡农技推广站、包信镇农技推广站、岗李乡农技推广站、小茴店镇农技推广站、关店乡农技推广站。每个乡站核定财政全供编制4人,设领导职数1人,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县、乡两级技术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保持各种专业人员的合理比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均由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畜牧局从局属在职财政供给技术人员中选配(农业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设置情况见附表二)。

(八)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工作人员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期一般为三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要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此项工作由县人事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县农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积极探索县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区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优胜劣汰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进一步完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对长期在一线工作且实绩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优先评聘。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

(九)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网络和服务热线,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解惑答疑;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技流动服务车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十)放活经营性服务。改革后的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再从事经营性活动,要积极稳妥地将农资供应、农机具维修、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经营性活动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分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各类技术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部分公益性服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订购的方式。

(十一)积极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按照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求咨询等服务。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依法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扶持和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站、植保服务站。

四、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保障

(十二)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要切实保障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将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要设立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民技能培训、植物疫情及农情监控等专项资金,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依法开展工作。

(十三)不断改善推广条件。认真落实省级农业部门制定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标准。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保证履行职能所必需的基础条件;县财政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设备购置。

(十四)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农业等相关部门要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制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划,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在聘任期内必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脱产培训,三年轮训一遍,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十五)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类项目实行招投标制,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要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主创业,对他们创建经营性技术服务实体可以优惠使用原乡镇推广机构闲置的经营场地,并享受现行政策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

(十六)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在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就业,使基层农技术推广人员充分理解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的,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符合条件的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五、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县政府成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指导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负责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局。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县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广大职工正确认识改革和对待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完成。

第二篇:凤台县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改革方案

凤台县是我省第一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也是我省长期以来坚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县管为主”管理体制的少数县之一。在这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该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作为深化和完善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力措施,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现将《关于印发凤台县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凤政办„2008‟76号)主要内容刊发,供各地参考借鉴。

凤台县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

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以提供技术支撑和开展有效服务为目标,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合理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建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合理配置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稳定的原则。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新品种和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草鼠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和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作物苗情监测,农村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防汛与抗旱,公共信息服务,新型农民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

(四)合理设置机构。保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畜牧兽医局、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挂“凤台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牌子)、县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机化技术服务推广站、县植保站、县农科所和县家畜改良站等机构。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凤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科级建制,挂靠县畜牧兽医局;成立“凤台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挂“凤台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牌子),股级建制,为县畜牧兽医局直属事业单位。上述单位编制在县畜牧兽医局原有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意见,成立“凤台县种子管理站”(挂“凤台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牌子),股级建制,为县农委直属事业单位,编制在县农委原有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

整合乡镇(含经济开发区,下同)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种植、畜牧兽医、水产、水利、林业和农机专业人员,组建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股级建制,同时挂畜牧兽医站、水利站、林业站、农机站的牌子。

在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设信息员岗位,同时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设植保员岗位。

进一步落实乡镇首批聘用制农业技术干部(包含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各项待遇,对其进行任期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续聘;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老弱病残不能再续聘者,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生活待遇。

(五)完善管理体制。将上述单位全部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管理序列。对乡镇派出人员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在调配、考评和晋升时,要听取所在乡镇政府的意见。

(六)科学核定编制。坚持精简效能和保证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保持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现有编制数。按照充实一线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严格控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向县级推广单位流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到乡镇服务单位工作,确保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

(七)改革用人制度。坚持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中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一聘三年。对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的技术人员签订长期聘用合同。对工作年限满30年、距国家规定退

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提前退休。对落聘人员,由用人单位做缓聘处理。缓聘期为一年。缓聘期内,只发给工资总额的70%部分作生活费,同时由单位对其进行相应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一年后对达到聘用条件的续聘。对确因表现较差不符合续聘条件的,予以调整岗位、重新竞岗,直至解聘。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今后,编制内新进人员一律面向社会,按照规定程序从专业对口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录,以确保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

(八)完善考评机制。对县、乡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及人员所应承担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量化,签订责任状。同时制定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将直接服务对象签单认定作为衡量服务效果的重要标准,确保其评价比重在30%以上。把考核结果作为农业技术人员的晋级、续聘、公费参加培训的主要依据。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人员,视其情况予以调整工作或作低聘处理。任期考核不合格者,做缓聘处理。

(九)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将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效能工资两部分,其中90%作为基本工资,按月发放;10%工资部分作为效能工资,年底考核合格的一次性兑现。对满分超过100分的,给予奖励,奖金最多不超过其年工资总额的30%。

(十)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建立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单位工作联系点制度,向乡镇派出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基层一线服务。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分别派驻到村和龙头企业(示范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开展送技术、传信息、联市场、抓示范活动。通过县、乡镇、村、组“四级信息服务网”及凤台农技服务网站、“农技110”热线、《州来三农》电视栏目、便民服务流动车和《阳光热线》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示范场(基地),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展示服务。

(十一)大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由县农委制定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和计划,并具体负责有针对性地对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任期内接受脱产培训达30天以上。

(十二)切实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加大县财政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投入,确保其人员工资,保证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递增。每年拨付不少于8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阵地和设施建设,争取用2-3年的时间,彻底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工作条件;建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奖励基金,每年拨付不少于20万元的资金,用于对突出贡献者的奖励和激励;每年提供培训经费10万元以上。

三、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十三)放活经营性服务。将为群众提供有偿服务的“技物结合”、农资销售、动物疾病诊疗以及农产品加工转化与市场营销等经营性职能,全部从公益性服务队伍中分离出去,交由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中介机构实施,按照市场化方

式运作。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进行。

(十四)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多渠道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创建各类服务实体,新建一批“农家店”,扶持民间农业科技组织和民营企业,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省内外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项目单位和县外农业技术人员在本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此,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县长姚多咏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家亚同志任副组长,杨玉国、纪延波、张海舟、宋效良、童俊宏、陈华道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朱家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杨玉国同志为副主任。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把握机遇,认真研究、精心组织,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努力在全县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凤台县农委供稿)

第三篇: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8-07-31 信息来源: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

视力保护色:【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85号)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我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改革和加强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广大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截止2007年底,我州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03个(县级389个,乡镇314个),核定事业编制6103名(县级3683名,乡镇2420名),实有科技人员5665人(县级3327人,乡镇2338人)。长期以来,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农业市场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农科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州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职能不清、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足、队伍不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特点和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巩固和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科部门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多元化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简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各级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稳步推进全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一)强化公益性职能。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草鼠害、动物疫病、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机安全监理;农林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农村能源建设的服务、指导,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安全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等。强化公益性职能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立足点,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明确细化、分解和落实。

(二)合理设置机构。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水利、林业等行业特点,本着方便农民、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级要本着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根据县域农业产业特点、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等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州乡镇统一单独设置农业、林业、水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按照《关于理顺州县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通知》(楚编发(2006)56号)的要求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乡镇农村经济统计职能划入乡镇统计站,农村经营管理人员调整充实到相关事业站所。

(三)理顺管理体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为便于县级主管部门整合县乡技术力量,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的培植,确保重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管理的方式。在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管理站、水利管理站、畜牧兽医站的人员管理上,各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调配合。人员录用(聘用)、调配、职称(职务)晋升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工作安排、考勤等日常管理和考核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主管部门在对乡镇农科人员录用(聘用)、职称(职务)晋升和工作调配上,要充分听取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在具体工作安排和考核中也要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工作职责上,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提供服务和支持;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注重协调和沟通,体现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确保机构有事管,人员有事干。

(四)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合理核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划管理、实行县级派驻后,其编制上划主管部门,实行单列,同时仍列入乡镇事业编制总额管理;各县、市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保留原核定的人员编制不变,县、市编制部门要在保留的人员编制内,进一步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县级机构和派驻乡镇机构的编制,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管理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并严格控制管理和工勤人员编制。原则上派驻乡镇机构不核定工勤编制,管理人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现有工勤人员要通过退休等自然减员逐步消化。要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明确在编在岗人员和超编人员,并进行永久性公示。要积极做好超编人员的分流安置。为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要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防止简单的合并。

(五)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后,人员实行聘用制,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聘用办法由各县、市人事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

(六)提高队伍素质。为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变化,各县、市要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要制定具体措施,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要进一步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相关待遇等政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适当倾斜。要重视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各县、市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考核体系,探索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3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各县、市要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严格工作业绩考核,形成长效管理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要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四、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保障经费供给。各县、市要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同时,要积极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农情统计、森林防火、汛情旱情监测等工作。各县、市要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逐步配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适应公益性职能要求所必需的服务设备,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二)加强资产管理。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平调和流失。对现有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要进行评估认定和清产核资,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相应的推广设施条件。对用于经营性服务的国有资产可进行剥离,剥离后可出租或出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赁或出售给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自愿领办、创办农业经营性服务实体的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过去开展经营性服务所形成的历史债务,要在明确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分类处置,逐步化解。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这次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务必抓紧抓好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全州改革工作于今年10月底前全面结束。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县、市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县、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集中精力,主动加强协调,亲自参与调研、制定方案等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州、县两级农业、林业、水利、编制、人事、财政、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按时完成。

(二)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关系到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利益,关系到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各县、市要根据国务院、省、州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真正把情况摸准摸实摸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农技推广体系人员队伍稳定,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力保障、竞聘上岗等关键环节,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8月15日前各县、市要制定出初步实施方案,报经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加强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农、林、水、编办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改革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方案等各个环节的督促指导,及时帮助各县、市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对各县、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州人民政府将派出督导组对各县、市进行督查指导。

全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10月份结束。各县、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于9月底结束,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10月上旬对各县、市进行初验,10月下旬迎接省验收。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2007〕69号 【发布日期】2007-07-17 【生效日期】2007-07-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皖政〔2007〕6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农村能源、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长期以来,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现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职能职责不清、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须解决。为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我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为目标,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农村综合改革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技术的集成推广,农作物和林木病虫草鼠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作物苗情监测,农村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防汛与抗旱技术,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服务等。

(四)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般可实行综合设置。各地可以根据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选择在乡镇范围内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设置或县级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等设置方式,也可以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人员。

(五)完善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各级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推广机构的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六)科学核定编制。科学确定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各县(市、区)要按照“整合力量、专业互补、精简效能”的原则,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核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按程序审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论实行何种管理体制,其编制包含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内,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按照充实一线的原则,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至少有1名植保专业技术人员。

(七)改革用人机制。创新用人机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现有在编农业技术人员在竞聘上岗中优先聘用;编内新进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水平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达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农业技术人员上岗的具体标准。人员的进、管、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

(八)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明确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聘用单位要将考核指标细化和量化。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严格按照工作业绩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的评聘机制,一年一考评,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人员,视情况予以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农业技术人员的晋升晋级、续聘、辞退、公费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要与考核结果挂钩。

(九)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各地要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分配的相关规定和向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倾斜的政策,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十)创新推广服务方式。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建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形成农业技术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农情、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技术等信息,指导突发性动植物疫情、病虫情和农业灾害处置及防治。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服务咨询热线、大众媒体、科技大集、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形式,开展面上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利用科技示范场(基地)等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实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招投标制。规范各类技术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自律制度。

(十一)切实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各级财政要保证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的森林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等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也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要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工作场所建设和设备设施配备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省级财政在整合现有农业投入资金的基础上,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加大资金规模,积极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重大技术推广。

(十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落实国家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结合推广职业资格准入制,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任期内必须接受30天以上的新知识、新技术脱产培训,三年轮训一遍。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在职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用3―5年的时间,使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十三)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分流的农业技术人员,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分流和安置工作。在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对自主创业人员要在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要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工作,依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办理各项社会保险。财政、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制定的相关政策,妥善分流安置好富余人员。

三、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十四)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稳妥地将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

(十五)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围绕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重点,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四、切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

(十六)提高认识,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

(十七)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政府审批,涉及到机构编制调整的须报省编委审批。各地要加强对改革重点环节的组织指导,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好动员部署、竞聘上岗、分流人员、巩固提高等工作,各级财政要为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2007年底基本完成改革的各项工作。

(十八)加强检查督导,及时组织验收。省农委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指导,对改革重点环节加强检查和督促,并于年底前组织验收。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七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本站推荐)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7〕78号 【发布日期】2007-11-17 【生效日期】2007-11-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豫政 〔2007〕7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深化改革,加强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与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稳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强化保障、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设立在县、乡镇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林业、水利、畜牧业、农业机械、渔业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参与制定本区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和新品种、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及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与推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与强制性检验;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五)合理设置机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行业设置。产业特色突出的县(市、区)也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豫发〔2005〕1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以保持稳定。充分发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优势,按照县域农业产业特色向乡镇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技术服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决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和试验示范场所,为派到一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承担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和农村审计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

(六)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的技术人员的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考评、调配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服务。

(七)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公益性职能和任务,参照有关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参考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测算、合理确定,按程序审批。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低于全县(市、区)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