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上划和财务移交实施方案
**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上划和财务移交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体制实行县局直接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腾政发〔2008〕74号)文件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证按质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人员上划
1.上划人员以2008年10月30日在职在编人数为准。
2.上划人员工资从2009年1月1日起由县财政发放。
3.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划分为农经和农科人员,由人事局、农业局、统计局、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确定(原则上原来从事农经的划归农经)。
4.乡水利水产站人员划分为水利和水产,由人事局、农业局、水务局、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确定划分人员,上划后由主管局管理。
5.2008年11月18日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上划人员由县人事局、各主管局、乡镇人民政府协商确定核实后,2008年11月20日前由县人事局办理人员上划手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原在乡镇的退休人员随管理体制上划由各主管局管理。
6.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上划人员工资关系由财政局在2008年12月20日前移交各主管局管理。
7.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单位中,乡镇聘用制干部现在职人员随体制上划,其人员与乡镇解除合同后与主管局签订聘用合同。
8.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本人自愿申请留在乡镇人民政府,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在此次上划工作中一并由人事局办理调动手续。
9.关于人员编制问题,以《保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重新核定乡镇机关和乡镇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通知》(保市机编〔2005〕31号)文件要求核定。确需增编的由主管局按程序申报,并由县编办发文确认。农经编制根据(云政发〔2007〕92号)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大乡(镇)设3名,小乡(镇)设2名,合计40名,以县编办发文为准。
二、资产核查移交
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平调和流失。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有资产,要进行评估认定和清产核资,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相应的推广设施条件;对用于经营性服务的国有资产可进行剥离,剥离后可出租或出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赁或出售给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自愿领办、创办农业经营性服务实体的人员;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过去开展经营服务所形成的历史债务,要在明确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分类处置,逐步化解。
凡是1995年乡镇农科站、农机站、水产站、水管站、兽医站“人、财、物”三权由原县主管局下放到乡镇政府后,被“拍卖、平调”的资产,按照“谁处置谁偿还”和“依法办事”的原则,等价偿还县主管局,并明晰产权。对属于“出租”的资产,在上划中同步收回县主管局。
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财、物划归主管局管理,其人员工资、公务费、业务费、编内和非编车辆经费由县财政按标准核发给县主管局,县主管局全额核拨到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包干使用。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代征的各种规费及预算外资金按时足额解缴县主管局,不得坐支、挪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县主管局下拨到各乡镇的各种专款由派出机构代管,实行专款专用。县财政相应调整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2008年11月20日前,完成县主管局与乡镇人民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资产核实、财务接交工作。资产核实、财务接交工作严格按财务管理规定办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所有资产、财务移交前由乡镇财政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经站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资产、财务进行清理,理清明确各种债权债务,澄清各项财产、物资、票据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财务账制并进行账实核对。
(二)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财务清理和移交过程的具体处理办法如下:
1.债权债务的划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处置谁偿还”和“依法办事”的原则,在2008年11月13日(含13日)以前形成的各种债务由乡镇负责,并按照“谁用钱谁认账”的原则明确债权债务的归属。2008年11月13日到移交前,不准形成新的债务,需要催收的债权,应该及时催收,2008年11月13日前形成的债务分以下几种情况明确归属。
①农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按原规定(约定)应由乡镇承担的由乡镇承担。
②属乡镇借用(或占用)农业各项资金(包括专款、农业规费、水规费、畜牧兽医规费及其它资金)由乡镇承担。
③由乡镇安排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占用农业规费、水规费、畜牧兽医规费和专款投资资金由
乡镇承担。
④已完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办公用房、车辆购置、按原商定(约定,承诺)出资数比例,乡镇未到位的由乡镇承担;未完工和正在建设的,按主管局与乡镇人民政府原商定的纪要办理。
⑤因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生产正常开支及公务开支形成的债务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
⑥乡镇占用的资金,除专款
投入已有明确还款规定的以外,原则上应在财务接交时还清,无力还清的应与县主管局签订还款协议。
⑦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内部经营债务由本单位承担。
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划分
①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土地、办公用房(含在建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及其他设备随人员上划归主管局,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使用。
②乡镇已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土地及房屋无偿划出或有偿转让的由相关乡镇按同等面积或价值归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③移交县主管局的财务数据以2008年12月30日的年终决算数为准。上划的债权、债务、财务、物资、财产要详细清点造册,进行财务审计并经县接交组确认合格后才能接交。
④移交清单必须由乡镇人民政府、财政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盖公章和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签章方为有效。
⑤新的体制运行前,由财政局组织相关单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对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进行核实。
⑥对上划后没有办公用房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乡镇提供办公场所,若需建站,土地由所在乡镇无偿提供,建设资金由主管局和所在乡镇政府共同承担。
为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二个工作组,一是上划人员核查工作组,由人事局牵头,主管局配合;二是财务上划移交组,由财政局牵头,主管局和审计局配合,在工作中要严格按人事和财务制度实行。
第二篇: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07〕78号)和《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信政〔2009〕3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与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稳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强化保障、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参与制定本区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和新品种、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及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与推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与强制性检验,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五)合理设置机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豫发〔2005〕1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以保持稳定。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优势,按照县农业产业特色向乡镇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技术服务。根据我县实际,全县建立农业技术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15个。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上,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决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场所,所在乡镇负责解决办公场所建设用地,为派到一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六)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指导与服务,负责对乡镇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考评、调配和晋升;派出到乡镇的技术人员的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区政府的意见。
(七)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按照科学合理、集约集中的原则,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综合设置,打破原来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在全县范围内整合人力、物力、科研资源,设置15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分别是:城郊乡农技推广区域站(辖城关与城郊),路口乡农技推广区域站(辖路口与彭店),夏庄镇农技推广区域站(辖夏庄与长陵),陈棚农技推广区域站(辖陈棚与临河),曹黄林乡农技推广区域站(辖曹黄林、八里岔、濮管区),孙庙乡农技推广站、杨店乡农技推广站、项店镇农技推广站、张陶乡农技推广站、东岳镇农技推广站、白土店乡农技推广站、包信镇农技推广站、岗李乡农技推广站、小茴店镇农技推广站、关店乡农技推广站。每个乡站核定财政全供编制4人,设领导职数1人,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县、乡两级技术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保持各种专业人员的合理比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均由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畜牧局从局属在职财政供给技术人员中选配(农业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设置情况见附表二)。
(八)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工作人员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期一般为三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要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此项工作由县人事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县农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积极探索县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区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优胜劣汰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进一步完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对长期在一线工作且实绩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优先评聘。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
(九)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网络和服务热线,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解惑答疑;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技流动服务车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十)放活经营性服务。改革后的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再从事经营性活动,要积极稳妥地将农资供应、农机具维修、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经营性活动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分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各类技术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部分公益性服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订购的方式。
(十一)积极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按照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求咨询等服务。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依法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扶持和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站、植保服务站。
四、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保障
(十二)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要切实保障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将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要设立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民技能培训、植物疫情及农情监控等专项资金,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依法开展工作。
(十三)不断改善推广条件。认真落实省级农业部门制定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标准。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保证履行职能所必需的基础条件;县财政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设备购置。
(十四)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农业等相关部门要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制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划,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在聘任期内必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脱产培训,三年轮训一遍,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十五)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类项目实行招投标制,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要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主创业,对他们创建经营性技术服务实体可以优惠使用原乡镇推广机构闲置的经营场地,并享受现行政策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
(十六)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在鼓励和支持富余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就业,使基层农技术推广人员充分理解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的,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符合条件的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五、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县政府成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指导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负责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局。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县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广大职工正确认识改革和对待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完成。
第三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张继红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推广;问题;体系;农业技术 前言: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媒体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农民。媒体与农村发展相隔绝的恶性循环现象必须改变。“三农”问题不解决,农村不强,农民不富,新农村建设无从获得应有效果;农村不强,农民不富,农业技术推广就缺乏发展壮大的空间。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目前,农业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农技推行方案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水稻技术下乡这一农技推行方案中,经济上的支持、农业人员的管理、技术方案的设计以及与外界和谐发展等一些制度是保证这一方案完美实施的基石。农业研究所及高校科研骨干等下乡下户,结合当地农时农事调查取证,慎重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示范田及样板场地,让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切身感受,在现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物资现实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适时调整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民间互助交流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同地区农民之间一般有相同种植项目,经常交流切磋种植经验。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经济体在农村成立迅速。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题,以承包经营为基础模式,聘用科研机构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结合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成为新型农村生产的发展模式。每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也在逐年增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发展方式适合众多农民的现实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新型农业科技项目、快速有效的向农民推广技术要点有效弥补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扶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供销合作社依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农产品的收购。供销合作社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向农民提供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方向,跟随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
1.1农业科技的经济支持制度
在农技员的技术推行阶段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来使农业工作者的技术研究的平稳进行有所保障。另外,这一方案将花费大量的经费来改善农业工作者实行技术推行所需要的工作环境,而给农业工作者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1.2农业科技的方案设计制度
在一些县市进行试验的开头与结尾时,农业工作者能够规划出不同的农技实行方案来满足不同农家的需求,因为这样能够使农业工作者的效率有所提高,从而帮助农业工作者有条不紊的推行农业科技。同时,农业工作者也可以不定期的抽查试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从而使得水稻技术下乡的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1.3农业科技的人员管理制度
高技术的农业工作者是农业科技推行这一制度中很重要的成员,也是这一制度取得效果的保障,通过合理的人才录用方案挑选人才,不仅可以录用到一些高技术高文化的农技员,还可以使得农业技术推行方案平稳的进行,因此,选用适当合理的录用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是聘请高技术人员对于这一方案的实施还是远远不够的,组织方面还应该有规律有计划的对于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农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实践的培训,来规范农业技术推行方案,使它能够平稳有效的实施。
1.4农业科技的对外发展制度
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所使用的费用加大,可以增加农业工作者对于农业科技推行这一方案实施的热情。所以,通过对外合作,加大投资金额,拓宽投资项目,对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推行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可以让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这一计划方案中,并且尽力对这一方案做出自己的贡献。2加强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的措施 2.1完善推广体制
现有的农业推广体制是在先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大部分制度和政策都是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基础的,政府是基本的操控和管理单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化发展,农业也要进行市场改革,这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发生冲突,因此需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通过对农业推广问题的汇总分析,我们总结出,目前农业推广体制存在如下弊端:部门繁杂、人员冗杂、结构零散、业务水平低、工作效率低等,如不尽快解决这些弊端,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的完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积极进行推广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多元化推广体制。既要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大力发展非政府农业推广组织;又要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开辟多种渠道。2)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体制,使其能够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同时农业科技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并存的多元化的推广模式,探索并形成“政府十技术十示范”的政府组织型推广模式,产品先导型、龙头企业拉动型的“公司+基地十农户”的推广模式;
3)行业引导型的“技术+中介组织十农户”的推广模式;大户带动、农户连动的“技术十大户能人+农户”的能人效应型推广模式。2.2创新推广理念
目前我国进行农业推广的过程之中尚未认清工作的中心,没有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以人为本、以农为主、以经济为重点和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之上,仍旧只是以技术为本。在新型的推广模式之中,应该树立起新的农业推广理念、拓展服务的领域,在当前的状况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全程式的服务,使农民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与及时的信息服务,并给农民的经营管理与社会生活等带来切实的帮助。在进行现代农业推广之时,应充分注重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并重,使科技推广不再是单纯技术推广,而是开始培养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深入开展种活动,从而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意识新型农民,并带动其他农民发夹致富,充分把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互结合,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生产管理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2.3优化推广队伍
就目前的农业推广队伍而言,推广人员的年龄比较大,对推广工作的理论认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真正能够进行高效率推广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所以,全面优化推广队伍,进行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十分有必要。首先要定期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培训要从理论的基础上拓宽到技术层面,培训要结合实际,不搞形式主义;其次,要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深造,甚至是学历的提高;再次,要定期的举办推广大会,给广大农民、推广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等一个面对面交流机会。同时,对年轻的推广人员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教育,特别是对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推广人员要鼓励他们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等。在考核方式上。不仅以编写论文的数量多少来衡量,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所承担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对农户所做的贡献。2.4拓展推广模式
虽然在以往的农业推广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成功的推广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特点,所以,应该适当的结合当地的农业结构、农民经济收入比例结构、农民的基本认识、农村的现状等因素,不断的拓宽推广模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有计划、有组织的对较先进、适用性强、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进行推广与运用,使农民能够把新型的农业技术转化成相应的成产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进村入户的到位率。同时还应该选出一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并且善钻研以及乐于助人的农户,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品种,并带动全村的其他农户学习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做到新技术入村到户。并逐步使之成为有效连接政府、专家和企业的基点,点连线,线成面,形成新型科技服务网络。新的社会环境之下,农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全面落实农业推广工作首先要完善现有的制度,其次,要有大量的资金保障,再次,还要组织一批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最后要以技术研发为基础。各个地区要在响应中央农业推广的号召之下,积极寻找适应本地区的具体推广方法,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改善农民的生存现状,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足,技术中介组织、技术商业公司、技术承包商等发展远远滞后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技术市场性组织所承担的功能仅仅限于技术产品交易的功能和部分信息传播的功能,而在技术推广方面还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要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农业技术成果、专利等技术转让信息,密切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同时,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民对技术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与技术传播推广市场性组织,促进技术推广市场化进程。结论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学习时报》,2013年第212期.2.王元、胥和平、刘冬梅,《农业新特点与农村科技战略选择》,《求是》,2012年第17期.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4.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5期
5.金兼斌.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观点.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第四篇:文件 贵池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贵政办„2009‟53号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贵池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贵池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日
贵池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6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实施“科教兴农”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机构、创新机制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公益性职能为主导,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由农业科研机构、院校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改革措施
(一)加强公益性职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公益性职能。切实做好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技术的集成推广;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和防治及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贯彻实施农业标准,指导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开展业务活动。
(二)合理调整机构。根据区域农业特色综合情况,新设梅龙、梅街、秋江和殷汇4个区域站。其中,梅龙站服务区域覆盖江口街道、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站点设在梅龙街道;梅街站服务区域覆盖里山街道、梅街镇、棠溪镇,站点设在梅街镇;秋江站服务区域覆盖秋浦街道、秋江街道、乌沙镇、牛头山镇,站点设在秋江街道;殷汇站服务区域覆盖殷汇镇、涓桥镇、梅村镇、牌楼镇、唐田镇,站点设在殷汇镇。保留各镇街道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由区编委会负责。
(三)理顺管理体制。根据我区实际,建立健全“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统筹配置农技推广资源,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各镇街道农技推广体系人、财、物“三权”收归区农技推广中心管理。
(四)改革用人机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全区农业技术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我区农技推广机构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1名,其中区农技推广中心编制28名,镇、街农技人员编制93名;现在编在岗实有农技人员118人,其中区农技推广中心28人,镇、街道农技人员90人。现有在编农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编内新进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应具备与竞聘岗位相应的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制定的农业技术人员上岗的具体标准。技术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人员考评和职称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内镇街道的意见。
(五)创新推广服务方式。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建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形成农业技术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广大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农情、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技术等信息,指导突发性动植物疫情、病虫情和农业灾害处置及防治。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服务咨询热线、大众媒体、科技赶集、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形式,开展面上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利用科技示范场(基地)等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带动推广。
(六)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新设区域站为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区财政部门对区域站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及医疗保险等实施相应的预算供给政策。对其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参照区域性各的资金状况,每年定额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
三、时间要求
2009年9月底前,完成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11月底,完成方案的通过批准和改革筹备工作;2009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的各项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为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期间职工思想不散、工作秩序不乱,防止发生职工上访事件、国有资产流失和现有资产挪着他用。
第五篇: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我县被列为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
[2006]30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14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为目标,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逐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设臵机构、优化队伍结构的原则,合理配臵农业技术推广资源;
(二)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发展的原则,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
(三)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
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四有五化‛(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
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逐步构建起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合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主要内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根据国务院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
1、积极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推广;
3、承担服务区域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情和农业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处臵;
4、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务管理和技术培训;
5、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和安全教育;
6、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
7、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二)理顺管理体制。按照有利于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我县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特点,建立健全适应我县公益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即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财、物三权归口县农业局垂直管理;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党建、政治思想等工作,并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
(三)合理设臵机构。按照有利于业务指导、高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我县在23个乡(镇、街道)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隶属于县农业局的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的管理模式,配备站长1名,副站长1一2名,实行站长负
责制。依据职能设立农技(含能源、经作)、植保、种子、农机、动物防疫、水产、农业综合信息等7个岗位。
(四)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广办字[2008]32号《关于印发〈广丰县乡(镇、街道)农林水综合服务站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每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定编8—10人,全县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编制数为196个,其中农技员33人、植保员23人、种子员23人、农机员23人、动物防疫员46人、水产员23人、农业综合信息员25人。
(五)落实经费保障。根据各乡(镇、街道)农技推广工作量的不同,大的乡(镇、街道)(人口在3万人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工作经费为2万元;小的乡(镇、街道)(人口在3万人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工作经费为1万元,今后将随着县财政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农技人员的基本工资和津补贴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工作经费由县乡(镇、街道)财政共同负担,其中:县财政按广办字[2008]32号文件规定的口径供给。县乡(镇、街道)财政负担的经费拨入县农业局,再由县农业局拨付到各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进行单独建帐,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
(六)创新人事制度。一是实行聘用制度。采取‚三年一聘、合同管理‛的办法,实行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二是实行三方考评机制。对基层农技人员的考核,采取由县农业局、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的新机制,考核结果将作为岗位变动、职称晋升、职务聘任、评先奖优的主要依据。
(七)建立村级服务网点。全县218个行政村(居),每个村配备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并在村委干部、沼气服务员、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选聘1名有一定专业知识、热心服务农民的人员,作为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协助员,协助做好辖区内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全县共配备218名动物防疫员
和218名村级农技推广协助员,每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村级农技推广协助员每年补助1000元,由县乡两级财政各负担500元。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农技推广协助员由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负责管理。在村委会设立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点办公室,在有条件的村小组或合作社设立村小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点服务处。
(八)创新推广方式。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每个乡镇农技人员指导一个村(或基地、专业合作社),培植十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联系一百户农户;村级农技推广协助员帮扶示范户,服务当地群众;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十户农户,辐射周边农民。每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建立2个种养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巩固技术服务窗口咨询、墙报宣传、病虫情报指导、田间课堂示范等传统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9年7月31日——8月31日)。根据省农业厅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逐级上报至省农业厅科教处。
(二)实施阶段(2009年9月1日——11月30日)。按照省农业厅批复的实施方案,开好动员会、做好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改革的具体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9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面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任务,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报告,逐级上报至省农业厅科教处,并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项目验收。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改革责任。为了确保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顺利进行,成立广丰县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周遐光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开旺任副组长,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劳动人事保障局、县编制办公室、县发改委、县科技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协调、指导、推动全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局局长陈少华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农技人员的思想稳定等各项工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目的意义。改革试点工作关系到我县农技推广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方案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到所有农技人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农技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改革政策,打消思想顾虑,进一步发扬心系农民、身献农业、服务农村的优良传统,主动投身改革,重新找准定位,争取更大作为。
(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要按照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件大事,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相互配合,统筹协调,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稳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县农业局和各乡(镇、街道)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规范操作程序,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协调各方面利益,做好人、财、物平稳移接交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