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办法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
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确保体系管理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体系管理系统账号分配、权限管理、职责分工、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及监督考核等。
第二章 定 义
第三条
体系管理系统是用于监测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情况的网络版系统,通过使用账号在线登录的方式进行信息填报和管理。
第四条
用户账号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各类操作人员在系统中身份的一种标识。体系管理系统中,用户账号分为管理员账号、机构账号和浏览账号等3类。
管理员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各层级管理人员身份的标识。
机构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各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身份的标识。浏览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具有浏览部分信息权限身份的标识。
第五条
管理员是对体系管理系统运行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监测的人员。分为主管理员和辅助管理员。
主管理员是省、市、县三级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主要责任人,管理各级主管理员账户,审核下级和本级信息并汇总上报。每个层级设立1名主管理员,一般设在各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内负责农技推广体系管理的科教处(科)。
辅助管理员是省、市、县三级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协管人员,管理各级辅助管理员账户,对系统中本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信息系统运行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监测的人员,一般设在各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农业部门负责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处(科)或相关国家农技推广机构。
第六条 权限是体系管理系统中某个特定用户具有的系统资源使用权力,是对用户能够执行的功能操作所设立的限制,用于约束用户操作的系统功能和内容访问范围。
第三章 账号分配及权限
第七条
省级主管理员账号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一分配,每个省份只有一个省级主管理员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审核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市级主管理员上报的信息;分配省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分配省级国家农技推广 机构账号;分配市级主管理员账号;将本省内所有信息报送至农业部;定位查看本省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省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情况。
省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会同农业部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各省农技推广体系管理牵头部门对省级辅助管理员的设置提出建议,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研究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省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省级主管理员分配省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会同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市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审核省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报送信息;定位查看本省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省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八条
市级主管理员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分配,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审核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县级主管理员上报信息;会同省级主、辅管理员分配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分配县级主管理员账号;填报本部门基本信息和农业农村信息,并将本市内的所有信息报送至上级;定位查看本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市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会同省级主、辅助 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市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市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会同县级主管理员分配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审核本市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上报信息;定位查看本市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市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九条
县级主管理员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会同市级主、辅管理员分配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分配县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分配乡级种植业农技推广机构和综合性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审核本县所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上报信息;填报本部门基本信息和农业农村信息,并将本县所有信息报送至上级;定位查看本县内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县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情况。
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县级主管理员会同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县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县级主管理员分配县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以及独立设置的本行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审核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填报信息;审核独立设置的乡镇本行业农技推广机构填报信息;定位查看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 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十条
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省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省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省级辅助管理员。
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市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市级辅助管理员。
县(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县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县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县(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分配本机构人员账号;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县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县级辅助管理员。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十一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是体系管理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总体规划、统筹指导与监督管理。第十二条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要求,负责体系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设立服务电话和服务邮箱提供技术服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各地提出的问题。
第十三条
中国农学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协助做好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相关保障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各设辅助管理员1名。
第十四条
各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渔业等相关行业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体系管理系统运行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按照管理员账号权限所对应的职责,做好账号分配、信息审核和报送等工作,加强对口同级和下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及工作协调。
第十五条
各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负责本单位信息的录入和报送工作。兼有辅助管理员账号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应同时担负起该管理员账号所对应的职责。
第十六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单位(部门)应确保报送信息的准确、完整。
第五章 信息管理 第十七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级部门(单位)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报送下列有关信息。
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信息。包括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情况、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经费情况、基础条件、服务区域、职能发挥等。
农技人员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工作成效、联系方式等。
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项目信息。包括与农业部科教司工作密切相关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等。
农业部门管理信息。包括各级农业部门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情况等。
第十八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级部门(单位)上报信息的时间要求。
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的基本信息原则上每年更新一次,省级主管理员应在每年1月31日前完成信息报送工作。
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履行、农技人员工作任务等情况原则上每季度报送1次。县级主管理员在每个季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县内所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信息审核与上报工作;市级主管理员应在收到下级上报信息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县级主管理员报送信息的审核与上报工作;省级主 管理员在该季度后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全省有关信息审核与上报工作。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项目信息根据项目要求及时更新。
第十九条
省、市、县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向行业业务主管部门(辅助管理员)上报信息,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发送至主管理员,无辅助管理员的直接上报至本级主管理员。
第二十条
独立设置的行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向行业主管部门(辅助管理员)上报相关信息,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发送至县级主管理员。综合性的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将相关信息直接上报至县级主管理员。
第二十一条
各层级所有行业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相关信息,统一由本级主管理员审核汇总,并逐级上报。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条
体系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按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体系管理系统操作严格按照权限进行,未经批准,相关信息、数据不得对外公开。
第二十四条
体系管理系统的账号与责任人一一对应,每个账号应有专人负责。用户初始登录后,应立即重新设定新密码,责任人需保证用户账号及密码安全。当用户账号使用人员信息变更时,应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上报。
第七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五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将体系管理系统运行情况作为考核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纳入有关项目绩效延伸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将信息填报完成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评指标和各账号对应责任人的个人绩效考核指标。具体监督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二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张继红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推广;问题;体系;农业技术 前言: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媒体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农民。媒体与农村发展相隔绝的恶性循环现象必须改变。“三农”问题不解决,农村不强,农民不富,新农村建设无从获得应有效果;农村不强,农民不富,农业技术推广就缺乏发展壮大的空间。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目前,农业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农技推行方案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水稻技术下乡这一农技推行方案中,经济上的支持、农业人员的管理、技术方案的设计以及与外界和谐发展等一些制度是保证这一方案完美实施的基石。农业研究所及高校科研骨干等下乡下户,结合当地农时农事调查取证,慎重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示范田及样板场地,让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切身感受,在现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物资现实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适时调整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民间互助交流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同地区农民之间一般有相同种植项目,经常交流切磋种植经验。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经济体在农村成立迅速。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题,以承包经营为基础模式,聘用科研机构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结合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成为新型农村生产的发展模式。每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也在逐年增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发展方式适合众多农民的现实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新型农业科技项目、快速有效的向农民推广技术要点有效弥补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扶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供销合作社依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农产品的收购。供销合作社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向农民提供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方向,跟随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
1.1农业科技的经济支持制度
在农技员的技术推行阶段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来使农业工作者的技术研究的平稳进行有所保障。另外,这一方案将花费大量的经费来改善农业工作者实行技术推行所需要的工作环境,而给农业工作者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1.2农业科技的方案设计制度
在一些县市进行试验的开头与结尾时,农业工作者能够规划出不同的农技实行方案来满足不同农家的需求,因为这样能够使农业工作者的效率有所提高,从而帮助农业工作者有条不紊的推行农业科技。同时,农业工作者也可以不定期的抽查试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从而使得水稻技术下乡的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1.3农业科技的人员管理制度
高技术的农业工作者是农业科技推行这一制度中很重要的成员,也是这一制度取得效果的保障,通过合理的人才录用方案挑选人才,不仅可以录用到一些高技术高文化的农技员,还可以使得农业技术推行方案平稳的进行,因此,选用适当合理的录用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是聘请高技术人员对于这一方案的实施还是远远不够的,组织方面还应该有规律有计划的对于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农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实践的培训,来规范农业技术推行方案,使它能够平稳有效的实施。
1.4农业科技的对外发展制度
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所使用的费用加大,可以增加农业工作者对于农业科技推行这一方案实施的热情。所以,通过对外合作,加大投资金额,拓宽投资项目,对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推行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可以让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这一计划方案中,并且尽力对这一方案做出自己的贡献。2加强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的措施 2.1完善推广体制
现有的农业推广体制是在先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大部分制度和政策都是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基础的,政府是基本的操控和管理单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化发展,农业也要进行市场改革,这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发生冲突,因此需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通过对农业推广问题的汇总分析,我们总结出,目前农业推广体制存在如下弊端:部门繁杂、人员冗杂、结构零散、业务水平低、工作效率低等,如不尽快解决这些弊端,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的完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积极进行推广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多元化推广体制。既要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大力发展非政府农业推广组织;又要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开辟多种渠道。2)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体制,使其能够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同时农业科技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并存的多元化的推广模式,探索并形成“政府十技术十示范”的政府组织型推广模式,产品先导型、龙头企业拉动型的“公司+基地十农户”的推广模式;
3)行业引导型的“技术+中介组织十农户”的推广模式;大户带动、农户连动的“技术十大户能人+农户”的能人效应型推广模式。2.2创新推广理念
目前我国进行农业推广的过程之中尚未认清工作的中心,没有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以人为本、以农为主、以经济为重点和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之上,仍旧只是以技术为本。在新型的推广模式之中,应该树立起新的农业推广理念、拓展服务的领域,在当前的状况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全程式的服务,使农民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与及时的信息服务,并给农民的经营管理与社会生活等带来切实的帮助。在进行现代农业推广之时,应充分注重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并重,使科技推广不再是单纯技术推广,而是开始培养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深入开展种活动,从而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意识新型农民,并带动其他农民发夹致富,充分把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互结合,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生产管理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2.3优化推广队伍
就目前的农业推广队伍而言,推广人员的年龄比较大,对推广工作的理论认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真正能够进行高效率推广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所以,全面优化推广队伍,进行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十分有必要。首先要定期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培训要从理论的基础上拓宽到技术层面,培训要结合实际,不搞形式主义;其次,要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深造,甚至是学历的提高;再次,要定期的举办推广大会,给广大农民、推广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等一个面对面交流机会。同时,对年轻的推广人员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教育,特别是对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推广人员要鼓励他们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等。在考核方式上。不仅以编写论文的数量多少来衡量,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所承担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对农户所做的贡献。2.4拓展推广模式
虽然在以往的农业推广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成功的推广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特点,所以,应该适当的结合当地的农业结构、农民经济收入比例结构、农民的基本认识、农村的现状等因素,不断的拓宽推广模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有计划、有组织的对较先进、适用性强、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进行推广与运用,使农民能够把新型的农业技术转化成相应的成产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进村入户的到位率。同时还应该选出一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并且善钻研以及乐于助人的农户,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品种,并带动全村的其他农户学习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做到新技术入村到户。并逐步使之成为有效连接政府、专家和企业的基点,点连线,线成面,形成新型科技服务网络。新的社会环境之下,农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全面落实农业推广工作首先要完善现有的制度,其次,要有大量的资金保障,再次,还要组织一批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最后要以技术研发为基础。各个地区要在响应中央农业推广的号召之下,积极寻找适应本地区的具体推广方法,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改善农民的生存现状,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足,技术中介组织、技术商业公司、技术承包商等发展远远滞后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技术市场性组织所承担的功能仅仅限于技术产品交易的功能和部分信息传播的功能,而在技术推广方面还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要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农业技术成果、专利等技术转让信息,密切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同时,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民对技术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与技术传播推广市场性组织,促进技术推广市场化进程。结论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学习时报》,2013年第212期.2.王元、胥和平、刘冬梅,《农业新特点与农村科技战略选择》,《求是》,2012年第17期.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4.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5期
5.金兼斌.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观点.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第三篇:双柏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总结
双柏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85号)以及《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楚政发„2008‟24号)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县认真按照各级政府的部署要求,不等不靠,根据州政府安排的工作步骤,积极主动抓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了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任务。现将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县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局局长任副组长,农业、林业、财政、水利、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双柏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做到人员、机构落实,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并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抓实各项工作。县级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了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县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各级政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各乡镇、各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改革工作。县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宣传、广泛动员,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上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深入调研,认真制定方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关乎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利益,关系到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分管领导积极参与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全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的改革核心内容,认真制定切合我县实际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上报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审批,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精心组织实施,克期完成任务。我县各级各有关部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认真按照州政府的工作步骤、要求和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有序推进改革工作,按时完成了改革工作任务。
目前,我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做到人、财、物上划县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实现了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的初步改革目标。同时,县委、政府制定完善了《双柏县县级派驻乡镇站所管理办法(试行)》、《双柏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暂行)》,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有序、运转正常。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确保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连续性。在改革过程中,认真处理好推进改革与保持稳定的关系,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确保了改革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心不散、技术资料不丢失、国有资产不流失、各项服务不断档,做到改革前后农技推广工作有序衔接。
二是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家底,准确掌握了农业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了可靠详实的资料。
三是通过改革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进一步强化,理顺了管理体制,体现管事与管人相结合,机构职能得到有效履行,能力和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发挥,服务得到加强。
四是根据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服务群众、方便农民的要求,按照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高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的履行,使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人
员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有体系管事,有队伍干事。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财政经费保障跟不上,农技推广机构为履行职能和工作运转,我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历史欠债较大。
二是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落后,工作条件艰苦,技术装备差,有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缺乏基本的办公条件。
三是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正式的专业教育,专业水平低,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四、下步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帮助,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使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二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把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把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把考评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继续教育、解聘续聘等挂钩,以激发广大农科人员的工作活力。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素质和能力。
双柏县农业局
二○○九年二月一日
第四篇:浅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论文题目
浅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专
业
农业技术与管理 指导教师
职
称
中国·合肥 二0一六年四月
浅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基层农技推广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改进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通过国家财政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健全农业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使基层农技的推广符合农村的生活水平,进而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
关键词: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 农业多样化 推广机构 1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种植业、水产业、农机生产业、兽医畜牧业以及经营管理业分别有2.78万、0.65万、1.93万、3.25万和2.83万个。科学技术在基层农业生产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由原先改革开放时的27%提升到如今的51%。
1.2基层农业成果与生产需求不对应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行科技成果仅仅注重于宣传单一技术,并未与产业形成配套体系,导致农业成果与产业出现割裂局面,这样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并不强。另外,某些基层农业成果往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与不对应,无法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1.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数为其他岗位调转过来的非专业人士,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也普遍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偏老龄化,他们掌握和接受现代化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更不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更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无法较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1.4基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也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由于受到农村传统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基层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另外,基层农民心存顾虑,担心收益率受到影响,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和采用新设备进行耕种,也严重地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5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农村村落分散居住,组织化程度低,村委领导能力受限,农技推广渠道单一,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导致农技推广的高成本,导致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割裂。
2影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因素
2.1农民对新技术态度保守农业作为一种弱质生产行业,其本身在使用新技术时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加上容易出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们在没有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往往不敢轻易的尝试新技术,更多的人会对其具有保守的态度。同时,受到农产品市场经济调控作用的影响,农民在使用基层农业技术更多的会先采取观望的方式,从而不容易接受基层农业新技术。
2.2新的基层农业技术存在使用风险.如今,若一项新的基层农业技术在进行推广前,农技部门或科研单位会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但当其真正推广到农民的农业生产中时,由于受生产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或由于某些操作方法出现了改变,往往最后使用新技术的结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大多采用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业的生产技术推广时受到较大的限制,使得农民难以从中得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2.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困难.目前,农村中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在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时往往存在着力不从心的状况,不能够良好地掌握关键的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推广积极性较差,在为农民讲解先进的基层农技时缺乏热情,未能够充分认识到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同时领导未能做好领导工作,不能为基层农技推广提供足够的物质及资金支持,使得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正常地发展,制约了基层农技的推广。
2.4研究与实际基层农技推广断层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在不断地出现,但却存在着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许多的新农业技术未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如今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转化率仅仅只有30%~35%。而这种研究与实际基层农技推广的断层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3 基层农业推广对策
3.1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改善推广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力求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项农业资金的投入,为了加快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国家和政府需要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同时,改善推广条件,解决农村地区存在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国家必须建立专门的推广项目与推广机构,确保农村能够对基层农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从而使得农业技术在农业地区得到切实的推广
3.2建立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有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离不开生产需求,只有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业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才是成功的、实用的,才会在基层农业得到普遍的推广和适用。为了促进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基础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使优秀的农业科研技术成果向农民群众的实践应用进行转换,创造巨大的财富和价值,使科研人员以及生产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地快速发展。减少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时的风险,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资金保证,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放心地使用新农业生产技术,解决其担忧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3.3进行技术培训工作.一,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积极吸收引进一批科学理论知识扎实、农业技能熟练的高端人才,在加强专业对口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对于多种农业技术有一定见解和掌握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扩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福利等措施来改善农技人员的生活质量,以保证其更加高效地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为使基层农业技术能够在农民的日常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农业生产部门必须在农业生产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工作。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动力,为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需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使农民能够认可与掌握,同时将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具体可在田间手把手地使农民掌握生产技术、邀请农业的科研专家来对农技推广进行指导、农业生产部门现场演示等方式。通过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基础技术的培训,加强农民对新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从而促使基层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对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往往是来源于农民之间的互相交流。为此,可以鼓励农民通过日常的技术交流来改进生产方式,促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行调整与发展。
3.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为使农民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应鼓励农民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与技术推广。此外,还需促进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解决高校农业专业学生的就业编制问题与任职待遇问题,鼓励他们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进行任职,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此外,还需提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率。只有将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才能将农业科研成果为农业的生产创造便利,增加效益。有关部门在对科研项目审核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充分考虑资金的分配问题,充分发挥出有限的科研资金的作用,拓宽研究成果的转化方式。为此,不能够仅仅只是进行实验的研究,而应更多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3.5农技推广与中介组织结合,提升农技推广的效率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政府的技术推广可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的组织来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及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等参与农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推广效率。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业专合组织成为联接农技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这样的技术转移过程,一方面合作制度保证了农民获取技术获的费用较低,另一方面保证了农民能够自主选择技术,还增强了农民接纳高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3.6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农业的发展不但要紧紧地依靠媒介的宣传,而更应使得农业生产部门与农民团体参与到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当中,让农民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先进农业技术的优势,确保农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组织结构较为稳定,基层农业推广机构配置较为合理,但仍需做好对农业技术的监督工作,对资金的使用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工作中能够物尽其用,从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4结语
基层农技推广作为我国农业的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巨大工程,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将该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深化,合理调整农村的生产结构,使基层农技的推广符合农村的生活水平,进而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总体来讲,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改进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通过国家财政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健全农业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善文、藏荣春.网络与农业信息服务[M],福建科技出版社,2010-09-01.[2]不详.中国传统农业思想[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3]王利武.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J].吉林农业,2012(12).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工作,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极小型的试验示范和研究上;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再加上近几年来,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高新的经济作物种植更难以接受,担不起经济风险、怕失败,农业部门搞一些小型试验、示范,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见效,面对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作为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A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A
建立基层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为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服务性科技组织,必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发展基层推广机构和各种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以及各地的种植大户,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民间技术服务组织,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还要做好:
1.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即增加推广人员、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提高推广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来源渠道、服务能力、技术宣传等,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它是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2.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如果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好的收益,在农村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在全镇范围内有目的地选择8—15户(或更多)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优势,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和指导,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建设,以点带片,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式的推广,使推广项目技术很快传到群众手中,用于大面积生产。%A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A
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园区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己干,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示范式推广模式很受农民的欢迎。%A搞好宣传,培养农民的推广学习主体意识%A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业技术推广三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这就要求搞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培训会等多种形势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支持农业技术、使农业技术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再对农民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农忙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巨大作用。%A
总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实际推广时能讲解、能指导、会排难、会现场示范,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