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农民生活、经济、教育状况调查
村农民生活、经济、教育状况调查
摘要:自2005年以来,“三农”问题被党和政府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作者调查了荆门市张常台村人民生活、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该地农村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受教育方面,上学仍是老大难问题。针对该地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扩大开放。关键词:生活水平;经济 ;教育 ;发展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做了主人。在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作为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组成部分,当代农民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及经济发展形势方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基于此点,我利用暑假时间来到荆门市张常台村及其周边一些乡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收获不少,也对农民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一、张常台村农民生活、教育、经济现状
(一)农民的生活状况
张台村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江汉平原北部与丘岭地区的交界点,因此它的农业形式比较有特色。一方面它有以种植棉花、小麦、大豆为主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也有以依赖种植水稻,养鱼为生的生活方式。同时它的特色产业是沙梨产业,凭借其水土优势,这里的沙梨畅销省内外。在农业发展较好的基础上,张常台村也有几家乡镇企业,比较好的是一家面粉厂和一家棉油厂。
可是这里的农民其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呢?下面是我所做的调查情况列表,从中可以看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其中支出项目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经费,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负债的原因之一。
综合起来看,农民的人均收入非常低,入不敷出现象严重。这里的农民家庭一般都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也就形成了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
1.“靠天收”观念并未改变。这里的人固有一种靠天吃饭的观念,天道好,就会丰收,天道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湿涝问题或干旱问题或虫害问题,要么干脆瞎忙活,要么干脆不怎么管,没有专业的农业知识指导。比如棉花有个什么虫子,就胡乱弄点杀虫药去打。其实什么时候,用什么药,怎么去配都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的,不得其法往往导致事半功倍。
另外这里的人有一个“盲从”心理。比如说看到一家种梨发了大财,于是一家一家的都跟着种起梨来了,结果种梨一多,梨价就降了,这样好多人都亏过本。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就是说这里的农民没有瞻前意识,只顾眼前,缺乏创新。
2.领导者的决策失误及目光短浅不能够实事求是。这里的领导没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想法,往往只是学着别村的发展之路来尝试,却忽略了自己村里的实际问题,这样造成的损失不少。比如说有一个村种香菇赚了钱,于是别的村的领导就都鼓励大伙种香菇,这样家家户户种起了香菇。可香菇根本不适合这里种植,由于原料短缺等原因,很多家都宣告失败。更有甚者,为了种香菇而没了耕作农田的事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领导者的目光短浅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像有一个自动剥花机正准备往农村里推广,而在我采访的近二十个村中却无一个村领导愿意宣传和推广的,他们认为摘花剥花,天经地义,这么多年都是一样,没有必要用剥花机。可大部分的农民却认为剥花机很有用,有了剥花机他们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去干其他的事情了,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更多创收的机会。
不过我也看到了很多可喜的方面,像农民对文化水平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农业科技投入的逐渐加大等等,相信在党的英明政策的鼓励下,农民们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二)农村的教育状况
在张常台村,我深深体会到农村教育的匮乏及农民对学习科学技术的渴望。这里的人对孩子上学是这样一种态度:一般情况,这里的人都会让孩子读完九年书,一旦孩子中考后,孩子与孩子差距就会拉开——中考成绩好,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家里再苦再累,拼死拼活也会让孩子读完高中读大学。中考成绩一般或比较差的,一般家里比较富裕的会继续支持他们读书,而比较贫困的家庭一般会让孩子外出打工。其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家里子女多的,一般
大的容易辍学,而女孩辍学率几乎为男的2倍。
从上可以看到,这里的人很现实,他们认为孩子有出息,成绩还可以的话,便全力支持,可如果他们认为孩子读大学没指望了,他们便不想花这点“冤枉钱”了,认为孩子早点去打工便是了。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心态,造成了这里的孩子外出打工的很多,而真正读高中读大学的只有半成左右了。
家长的错误观点造成了部分孩子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也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及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条件,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这些村里的骄傲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纵观全国,人才的流动不止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国内和国外之间。
因此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的真正途径不仅仅是鼓励孩子读书上大学,还更当支持他们回到家乡进行建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现在国家正在建设新农村,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鼓励知青下乡也是当前新时代的号召,相信以后大学生会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也更愿意来到农村建设。
因此我觉得可以把农村的教育概括成以下几点:上学难,难在经济,完学难,难在观念,献学难,难在意识。
(三)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
这次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作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二、如何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如今社会,显然“靠天吃饭”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应当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作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必不可少。可以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养经纪人队伍,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和修改农业行业标准体系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产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产品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变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们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发,发展创汇农业。如今我国已加入WTO,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特色产业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
包等。
(三)重视教育,引进专门农业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重视科技,尊重人才,拥有人才,这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次农村生活虽说也有一个月,但我觉得时间真的好短,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调查让我认识了很多书本上不可能认识的东西,以后我依然会积极参
第二篇: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及生活负担状况调查
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及生活负担状况调查
摘要:接受高等教育本应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各种问题的出现使得这项权利与农民渐行渐远。通过对各种资料和数据中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的分析,揭示出教育与农民家庭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农民收入;教育费用;农村教育;
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从统计来看,一,二本院校的学费相近,普通专业每年的学费均不超过5000元,三本及专科院校每年学费基本为15000元。除学费外,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会产生一定的杂费,如书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高校住宿费基本一致,平均在1000元左右。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 %;第三产业约占32%。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但是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需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二,农村人均收入偏低。人均收入是衡量家庭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省份的贫困小山村,交通不便,人均收入还很低,农民的生活非常艰难。
二、农村大学生艰难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路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义务教育:
一、经费不足目前农村教育投资中,就国内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基层资金充足,一点点教育投入当然不算是问题。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却往往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困难确实存在。
二、教师资源流失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一所所民办中小学的开办,不少经验丰富的教师离开了农村,从而就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奇缺。教师也是凡人,我们不应该苛求他们放弃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一味地无私奉献,只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质量悬殊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城镇普通学校与城镇重点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可谓判若霄壤。
高中教育:
一、读书回报率低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在读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但是许多农村家长仍旧让子女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但是一个高中生三年供养下来至少也要一万元。此外,由于现在的高中还是在实行严酷的应试教育,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一投资的期望回报并不大。而考不上就要面对各种尴尬地位,没有一技之长。
二 学校的差异 各种重点高中与昂贵的择校费让农村来的学生面对更加艰难的抉择。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教学质量是存在巨大差距,而如果想在重点高中就读各种收费也接踵而来.我个人感觉高中阶段是农村家庭培养农村大学生最心酸的时期。各种贫困生的补助在高中基本是不存在。
三、高等教育
一、学费昂贵 据统计,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而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高。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纯收入。
二、心理上的压力 对农村贫困学生们来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考取大学已经是很不易了。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曾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优势开始不复存在;面对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自己却没有什么文体特长。而课余活动多少也是要花钱的。
三、生活费 大学一般都是依附城市建立,而越是发达的城市生活费与农村的差距越大,一般农村家庭并不是支付不起上大学的学费而是支付不起一个大学生的在校生活费。孩子读大学不仅要支付起一切费用还要丧失一个成年劳动力,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四、高等教育的回报率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所面对而是面向全社会的,如今的大学生状况是多而滥,大学文凭不再是精英的象征,而是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如果 你有其他的敲门砖还在乎大学文凭?所以大学文凭不再是以后找工作的唯一条件,这也表明大学出来不一定就能找打工作。
四、高等教育中的援助
我把它与高等教育单独的分开,并不是我想讲很多,只是想说明在大学中的各种奖学金,贫困生补助,助学贷款,以及一系列的勤工俭学的岗位对农村大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国家种种政策和补助下要完成大学学业还是农村家庭所能承担的。
五、总结
这里我所讲的情况是由我所了解的而得来的,我所讲的只是我身边大多数农村家庭所面对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农村家庭为了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在初等教育以及高中阶段所面临的负担远大于大学阶段。国家更应该加大初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对农村家庭的帮助。
第三篇:关于XX村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宁津镇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找到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所学农业经济管理知识。我于2010年9月5日至2010年9月26日到宁津县进行实地考察,着重对该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内容与调查过程
首先,对该县大部分村庄进行资料调查,了解大致情况,然后选择重点走访目标,最后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对重点目标进行详查。期间,充分发挥同事、亲属优势,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发现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该镇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该镇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该镇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该镇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该镇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该镇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该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该镇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年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逐步开始出现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三、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大年陈乡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何坊乡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石庙镇建立桑蚕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此次调查使我所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得到实践的充实,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2010年,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要紧紧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中心任务,通过这次调查,我感到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但同时因各地情况不同,也需要不同的处理办法,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篇:关于嵇东村农民增收情况调查
关于嵇东村农民增收情况调查
日期:2010年7月地点:盐城东台时堰嵇东村
江苏省东台时堰镇嵇东村作为全国第一个文明村,曾经闻名遐迩。近年来,我村党委、村委会一班人积极带领群众走少生快富之路,创文明幸福之家。
嵇东村位于江苏省东台时堰集镇东首1.5公里,区域总面积3306亩,承包面积1600亩,6个村民小组,553户,农业人口1512人。地理位置优越,安时公路,安时河横贯东西。村现有企业17家,职工850人,2004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1.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56亿元,税收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村党总支建立于1987年,为东台市第一家建立党总支的村。2004年11月,中共东台市委批准建立时堰镇嵇东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党员97名。现在已有所增加。
我村现有一孩家庭249户,符合照顾再生一孩家庭 68 户,其中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家庭38 户,这些观念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村计生协会所开展的多种活动,让群众从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育龄妇女的婚育观念明显转变,独生子女领证率达95%以上。
我村计生协会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致富。一是对独生子女家庭优先帮扶,介绍到镇、村企业工作;二是为独生子女家庭兴办企业、致富项目提供信息;三是为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四是为独生子女家庭资金需求提供担保;五是对独生子女考上本科以上的给予奖励。好的政策引导群众少生优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家庭 建设上来。例如:三组村民武春宝一心想养鱼,村计生主任主动为他协调鱼塘,派专人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帮助他家搞起了大棚蔬菜 15 亩,年创收入超过20万元。在村计生协会的协助下全村出现了许多专业种植户、养殖大户,新建大棚蔬菜500 亩,为全镇新农村、新家庭的建设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如今的我村对“文明户”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年创收入20万元 1
以上的独生子女家庭优先评为“文明家庭”,在新标准、新要求的激励下,我村去年又掀起了创业热潮,目前全村共兴办企业 30 家,全年创产值 2.1亿元,创税 800 万元。
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家虽然只有我一个独生子,却没有被评为 “文明家庭”很遗憾。不过,我家收入增长从过去的1万多到现在的五万多已有不小的增长,我已很满足了。不过纯收入却不见怎么增长,大概就一两万吧,这令我很困惑?
近几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周期性规律影响,我村收入不怎么好,但还是较前几年任有所增长。我想有以下几点因素:
1、农业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力度,预计补贴资金将增长10%以上。同时,还将增加产粮大县、油料大县的奖补资金,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2、粮食最低保护价大幅度提高。今年中央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在去年的基础上平均每斤提高0.11元。此项政策有望带动农副产品价格上扬。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今年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农村、交通、人畜饮水、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近几年来,随着东台西瓜节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知道东台的西瓜,我村的西瓜销售越来越好,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种西瓜的行业中。
最近几年,我村有很多小孩初中一毕业就出来打工,虽然能增加家庭收入,但这种现象很是令人担忧。如果这种现象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下一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我村的发展。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应该重视这点,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毁了孩子的终身。村干部也应该主动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减少这类事的发生。根据我村的情况我向村干部提以下几点建议:
1、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业各项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到户。
2、加大水稻“单改双”力度,增加播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单产。
3、培养并加强农民的生产技术。
4、帮助提高农民工转岗再就业技能。
5、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可侧重考虑使用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职工。
6、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主动帮助他们创业就业。
7、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 水利 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 和谐社会 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
村工作新局面。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村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下去,为我们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一丝贡献。
第五篇:村农民收入调查分析.
****村农民收入调查分析
XX学校XX系XX班XX
摘要: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l4] 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关键词 :帮困助学;助学贷款;诚实守信cript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cript l7] 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力图以此调查摸清实际,为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各方提供一份研究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