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共5则)

时间:2019-05-12 19:4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篇: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据统计,近几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因此,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问题、保护农民工根本利益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具体实施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博晟安全的农民工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很有帮助!

一是将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总体规划。各单位和部门要完善相应的规划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将把农民工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提出明确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并抓好实施。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培训主体责任。将安全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高危行业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实施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对不履行全员安全培训义务的高危企业以及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上岗作业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三是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特别是适合农民工的培训模型,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二是组织开发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教材,编写《农民工安全生产知识读本》下发各生产经营单位,供学习使用。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积极倡导采用动画、幻灯片和多媒体等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培训,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培训效果。四是强化培训考核。抓紧建立统一考核题库,严格考核标准,严格教考分离,确保培训质量。五是完善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有关安全培训机构质量评估考核细则,提高认证标准,对培训不规范、培训质量不高的培训机构,及时淘汰或降级。

四是加强安全培训法规制度建设,继续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安全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完善农民工安全培训相关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和特种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大纲和标准;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推进高危行业全员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四是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等普

及性培训活动。五是把对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组织对没有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六是整合培训资源。

五是安监可以联合工会等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安生生产知识和技能大奖赛,激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给予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将农民工安全培训资金列入政府预算,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改变我国工伤保险轻预防、重赔偿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研究工伤保险按比例提取,用于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积极在企业实行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建议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督促高危企业全面实行用工登记制度,将岗前安全培训作为重要基础条件;有关部门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以及正在实施的阳光工程中增加安全知识内容。

总之,改变农民工安全培训现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唯有主管部门重视,相关部门、企业积极配合,惟有通过系统有序组织,适当安排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法,严格有效的考核方式,才能使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使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第二篇:加强建筑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建筑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建筑工地招工难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的地方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建设施工中生活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不稳定,一般人都不愿在建设工地上干活,技术工、熟练工更不好招,一大批刚刚进城没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成了建设施工的主力军,加强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也就成了建设施工领域的一大难题。

一、零距离接触,窥见建设施工中农民工的心态

近年来,在建设施工安全检查中,我亲身接触到以下几个事例:一是在铁路施工检查时,发现挖孔桩附近的边坡浮土未清理干净,担心滑落后掉到挖孔桩里砸伤工人,要求工人暂停挖孔桩作业,清理好浮土后方能施工。但在挖孔桩里作业的工人说什么我以前在其他地方都是这么在干,为什么你们还要求这样干,不是难为我们吗?二是在一次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检查中,发现挖孔桩作业的工人不采用爬梯进行人员上下,而是人乘坐吊桶上下,我们和项目部的安全检查人员根本制止不了,于是采取了切断电源,进行停工整顿措施。一个工人气愤地从挖孔桩洞口爬上来后指着施工队长说:“在你这里干活,你们还这样‘编排’我,今晚算帐,我明天走人”。三是在一次事故调查中,当需要调查与受伤工人一起干活的另一农民工时,他迟迟不来接受调查,后来才知道,因调查要耽误他的工作时间,会影响他的收入。他说接受调查可以,但必须支付报酬,他甚至还嘲讽我们安全监察人员连这最起码的道理都不懂。我们给他讲事故发生后他有接受调查的义务时,他说少给他讲大道理。四是我们在一次检查中正与项目部的同志在谈工作,发现隔壁有人正在争吵,我们才打听到,一群农民工正把刚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项目部管计量的一个小伙子关在屋子里,要求他必须重新改写计量数据,不然这伙农民工就要打他,让人啼笑皆非。

二、建设施工中农民工安全意识偏低的主要成因

“农民工”是一个指称模糊的用语,是计划经济时代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他的准确含义是:拥有农村户口的工人“或”从事工人工作的农民“或”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农民工与城市其它劳动者不同,他们“是一个非正式、非固定、收入低廉、无城市户口、无城市居民待遇和社会保障、多数还要返回农村的人群”。他们是原始积累的提供者,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但与城镇其他劳动者相比却处于社会最低层。由于建设施工中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周期变化快,季节性强,很多作业人员都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难以找到其他稳定工作才从事建设施工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保留着一些传统、固有的生活工作习惯,急功近利,安全意识极为淡薄,“安全靠运气”的思想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道路建设施工中,由于战线长,人员分散,流动频繁,难于集中,教育和管理难度大,抢工图快、冒险作业时有发生。

造成这些问题最主要最直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未真正享受到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障、职业培训、医疗住房及子女上学等正常待遇,同工不同酬,经济上处于劣势,社会上难以融入,心里上极易自卑,行为上抵触失范,固守传统和习惯,自以为是,经验第一,难以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认为要求他们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故意“刁难”,保护他们生命健康的安全措施是束缚和有意“编排”,常常会“释放”一些过激行为。

三、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当前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现状,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养成遵章守纪良好习惯,自觉纠正“三违”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尤为重要。

(一)加大对农民工的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势在必然。为此,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出台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新政策,把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免费培训。一些地方为了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出台了一些新政,举其地方财力(有的甚至是中央财力),由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免费培训,取得了一些显著效果,各地还把这项工作纳入地方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但是一些地方美中不足的是把对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未纳入此项“新政(新的政策)”内,劳动部门与安监部门对此未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协调,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未享受到新的优惠政策。为此劳动和安监部门要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和布局培训网点,做好进厂上岗导向,使农民工尽早了解建设施工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城市生活的基本常识,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逐步引导他们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同时,还要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加快落实对农民工劳动保障、教育培训、求职就业、食宿住房、医疗就医及子女上学等的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正式职工的同等地位和权益,严厉打击损害农民工非法违法行为。

(二)加强对农民工的亲情和人文关怀

建设施工单位要切实加强农民工亲情和人文关怀。经常与他们谈心,随时了解他们的心态,掌握他们的实际困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尽量做到农民工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的生活和工作待遇,消除农民工的心理反差。如农民工食宿条件的改善、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暑天“错时””安排工作、防暑降温,冬天保温取暖措施的落实;节假日工地负责人与他们一起会餐;开办夜校班,组建文体俱乐部,文化娱乐“下””工地,提高他们的文化生活情趣;春节帮他们购买回程火车票、汽车票;对于那些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表现突出、业务精良的农民工应给予褒奖(如评先进、提拔重用);指导农民工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关心其家庭情况、子女教育和其他重要问题,他们家里一旦遇到难事,工会就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只有贴近他们、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对工地有一种“家”的感觉,才可能激发他们主人翁精神,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遵章守纪,爱岗敬业。

(三)灵活多样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一是灵活安排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按照《生产经营培训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3号令]的要求,农民工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进场、换场、换岗都要进行三级培训教育。建设施工单位要增大资金投入,提供更好的培训条件,选择好培训时点,尽可能抽停工待料、下雨天、放假后、上班前或者开办夜班等方式进行培训,减少占用他们的工作时间,保障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让他们学得安心,工作顺利。同时,要把安全培训和遵章守纪情况记入员工档案,作为考核、计酬及推荐转岗的依据,鼓励职工提高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二是采用多种方法形式进行培训。针对农民工的特点,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和专家授课,多卖一些安全技能方面的影像资料和通俗易懂的简易读本,用案例教育人,用事故警醒人,通过学习、讨论、竞赛和换位检查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工掌握本岗位的岗位安全职责、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工种,区别对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安排到大型施工工地进行现场培训,耳濡目染,了解到他们平时看不到、学不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三是扎实抓好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危险的工序、工种比较多,建设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要编制详细安全技术施工方案,项目部要有效组织各施工队、作业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用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场教育培训方式,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施工方法,真正达到应知应会。

四是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执法检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专项执法监察活动,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及项目部建立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培训资金、场地、设施及培训资料,安排培训时间,确保培训效果。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凡因培训不到位引发事故的,要进行停业整顿,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重新上岗,对相关管理人员要实施强制安全教育,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要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到岗到位。

当前,我国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将是大趋势,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对农民工管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企业管理者应认清形势,放远眼光,本着企业与农民工的双赢精神,尽力尽快地转变管理观念,改善管理方法,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以政策扶持、人文关怀促应知应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三篇: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王村口中心成技校—周建友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 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知识经 济时代,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 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目前,农民工素质较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 培训的只占 9.1%,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的占 76.47%。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第 二劳动力市场就业,他们之所以作这种选择(其实是别无选择),原因当然与他们 自身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训练情况使他们很难 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已不再需要单纯依靠出卖劳动力的员工。因此,农民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有大批农民工将会加入城市失业者的行列。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同时也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1.相对于巨大的农民工培训需求,政府的投入可谓杯水车薪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据统计,2004 年至 2006 年,中央政府投入农民工培训 工程 12.5 亿元;近两年,全国省区市级政府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投入约 12 亿元。在此条件下,平均每位农民工培训的政府投入大约100多元。而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中,国家对一所大学的投入都常常数以亿计,甚至十几亿。

2.虽然政府规定企业要发展职业发展培训,但实际多数企业没有履行 企业急于追求短期可见利润,往往忽视间接投资及收益,农民工培训投入力 度非常小。

3.由于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分割,农民工工资待遇明显偏低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月工资主要集中在 500 至 1200 元之间。显然,去除日常花费后,农民工根本无力支付培 训所需。农民工收入水平过低,自我投资能力弱,成为我国农民工培训投入不足 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育培训的内容定位不准确。目前,农民工培 训仅仅局限于农民进城后的短时技能培训,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城市生活常识 教育和法制普及严重滞后。此外,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存在课程与教学、岗位 需求脱节现象;培训课程的职业分布局限在一些低层次的范围,具有一定技术含 量的培训难以满足需要;适合需要的公益性服务和培训项目也不多,影响了培训 实效。

5、教育培训的对象定位不准确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差异性。而我国现在的农民工 教育培训大多数是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能力高低,不看健康与否,只要参加报名 培训,来者不拒。这样参差不齐的教育培训其质量效果可想而知。

6、农民工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工受教育年限短,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 势做出科学分析,对自身的职业与发展缺少合理的规划;同时,传统的自然经济 思想和小农意识,使得农民工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人力资本意识,因而 缺少自我投资意识。这使得农民工更关注眼下的工作与收益,而不会投入经费和 时间去接受培训。

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探讨

1、完善机制,加大投入 当前,对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农民工的认识还处在一个相对肤浅的阶段,在制度层面还不完善,而要制定更带有长久性、稳定性的一套全面、协调的政策、法规制度及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

2、细分市场,优化内容 针对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动态的调整培训内容,形成有效高质量的“订单式”培训。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 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细分市场,安排培训 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目前,还缺乏农民工培训系统教材和统一的考级标准,培 训内容与农民工需求仍有差距。除对家政服务、餐饮、旅店、保安、制造等方面 进行培训外,对农村政策法规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及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 方面知识也要培训。同时要注意区分层次,对农民工中文化水平较低的没有专业 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 农民工,要实行岗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定 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在城区和各县、市、区设立若干个农民工培训中心,分地区 对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也可采取逐级培训的方法,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

3、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社会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 要手段和途径。消除社会不公,最重要手段就是发展教育。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 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基石。实现教育公平,并通过教育公平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上的公平,并有 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最终推进社会公平。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 工的领导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结构合理,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 调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篇: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的对策

关于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的对策

(2009年5月15日)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相当数量的农民工集中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今年以来,以县委**为组长的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调研小组在县劳动保障局的积极协助下,采取深入各镇、村(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召开返乡农民工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镇、村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企业、村屯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全县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存在问题等,形成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2008年,我县劳动力总人口为325772人,外出务工农民工65581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年劳务经济收入6亿元以上。2009年春节,全县返乡农民工27801人,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42.39%,其中从外省返回21719人(从广东返回18833人),从自治区内返回6082人。返乡农民工年龄大多在18-35岁之间,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男性占较大比例,大多技能较单一。在返乡农民工中,回乡过节的有18070人,约占65%,因企业裁员回乡的有8340人,约占30%,其他原因返乡1391人,约占5%。春节收假后,许多返乡农民工已陆续外出务工,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已外出并 就业25424人,其中在区外就业17490人,区内县外就业3820人,在本县就业4114人,尚有2377人未能就业。

二、返乡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1、春节返乡,回家过年。春节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中国人都有春节期间全家团聚吃团圆饭的习惯,不管在外务工时间多长,距离多远,一般都会选择在春节期间返乡过节,这是我县农民工春节返乡的主要原因。

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去年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冲击较大,因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等原因,导致企业生产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无技能、文化低、年龄大的农民工是被裁减的首选对象,导致许多农民工因被企业裁员而返乡。

3、强农惠农新政策吸引部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如在农村实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等,加上我县是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临时性返乡。外出农民工人员中有一些是因探亲访友、红白喜事、料理家庭事宜及其他原因临时返回。一部分青年男女回乡是为了“完婚”或者找对象。这部分的返乡农民工只占少数,一般在完成返乡的任务之后都会再次外出务工。

5、在外谋生困难而返乡。一些农民工因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等,已不适宜继续在外做一些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回家务农是比较好的办法。

三、今年以来我县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一些措施

针对农民工返乡情况,今年以来,我县领导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南宁市有关文 件精神,深入各企业、各村开展调研,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加强对返乡农民工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我县特色产业优势,以抓培训、促就业,抓扶持、促发展为重点,促进返乡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取得良好成效。

1、发挥全县基础设施及大众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政策的宣传

一是依托13个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及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组织举办返乡农民工座谈会21场,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二是借助**气象局气象信息平台、中国移动**分公司宣传资料发布培训就业信息58155份,提高了培训就业政策的宣传覆盖面;三是在县电视台开播“百姓热点”专题,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政策解答服务,在《**时讯》定期刊载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的信息政策;四是利用各镇圩日、传统节日上街设点咨询,发放宣传品,组织返乡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介绍创业的经验,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拓宽就业创业的思路。

2、发挥全县传统支柱产业优势,推荐返乡农民工就业。我县是广西木薯之乡,又是甘蔗种植大县,2008年,全县木薯种植34万亩,木薯总产量达75万吨;甘蔗种植33.5万亩,甘蔗年产量130万吨,全县共有28家淀粉厂、2家糖厂。2008年11月—2009年4月,正值各淀粉厂、糖厂开榨的季节,我们积极引导、推荐全县返乡农民工2050人到各淀粉厂、糖厂做季节工,使农民工返乡后能及时就业,增加收入,稳定了全县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情绪。

3、发挥本地企业优势,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目前落户在县域内的各类用工企业达949家,提供就业岗位34000多个,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6300多户,用工10000多人。我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各企业勾通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通过举办一系列专场招聘会,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取得良好成效。自今年2月7日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返乡农民招聘会8场,提供就业岗位15433个,组织进场应聘群众31700多人次,达成用工意向8661人,4、发挥本地培训师资优势,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我县整合县就业训练中心、县创鑫职业培训学校、县中等职业学校、县农机校、县农广校、县成达驾校等6个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全县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全县具备培训资质的专业工种有中式烹调师、焊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钢筋工、砌砖工、计算机操作员、家政服务员、茶艺师和创业培训(SYB)等18个专业工种。今年以来,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共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引导性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3452人,其中钢筋工培训班学员结业后已推荐到国外的安哥拉、越南等地参加工作。

5、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我县是全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县,近两年来,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具备集约化、规模化连片开发经营农业种养殖项目的条件。依托这些资源优势,鼓励返乡农民工扎根农村,大搞农业综合开发或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大胆创业,在解决他们自身就业的同时,又带动更多的乡亲就近就地就业。据统计,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已有636人,主要集中在养猪、养鸡、养鸭及种植西瓜、承包山林、搞个体经营等项目上,如马头镇的韦勇创建了万头养猪场,安排用工18人;宁武镇村民梁干礼养鸡1.2万只,安排用工6人;陆斡镇的徐玉珍创办了天润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安排就业12人,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多人。

6、发挥政策优势,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措施。一是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实施意见的通知》,落实了就业扶持资金135万元,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和返乡创业成功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并发放《广西返乡农民工优惠证》。二是 成立了就业培训服务队、企业解困服务队、项目推进服务队等8个服务队,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解读和宣传上级各项就业培训优惠扶持政策,并深入各企业听取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在县、镇人力资源市场设立返乡农民工服务窗口,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培训报名等服务工作。目前滞留在本县的返乡农民工已就业4114人,其中企业吸纳安臵2550人,自主创业636人(从事种养殖业377人,个体经营的250人,交通运输9人),其他灵活性就业928人。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将按照区、市文件要求给予优惠扶持政策。

四、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一些乡镇、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仅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情,与本部门业务无关,没有从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返乡农民工是事关全党全国发展稳定的大事,因而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不够。

2、一些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观念不转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认为本地企业提供的岗位不合意,工资待遇低而不愿就业;部分农民工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加上**本地传统节日较多,一些员工未能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时有迟到、早退甚至旷工等现象发生,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吸收当地农民工就业。

3、出现结构性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劳动技能单一,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本地农民工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滞留在**的返乡农民工男性占很大的比例,而目前本县企业提供的岗位大多适合女性,使男性农民工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出现结构性的就业矛盾。

4、技能培训能力仍不足。由于受师资力量、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县六大培训机构所设臵的18个培训工种还不能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工的需求。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专业,不知该选择何种专 5 业培训,加上培训班多设在县城,返乡农民工经济条件有限,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意花时间参加培训;

5、技能培训时间较长。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一般都在一个月以上,部分农民工认为培训时间过长,影响工作和收入,加上部分农民工没能冷静思考,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难以静下心学习培训,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6、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与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专业有脱节。主要是定点培训机构只能按照劳动部门规定的项目专业来实施培训,其他专业培训不列为职业技能工种的补贴项目,因而一些社会需求量大、容易找到工作、农民工强烈要求的培训项目未能列入免费培训范围,如制药行业的培训,只有检验员的培训列入免费培训项目,但企业需求量大的生产技术岗位没能列入免费培训项目。

7、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比较艰难。一是缺乏专家指导,部分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具有盲目性,缺乏长远目光,创业风险较高;二是扶持创业的小额信用贷款需求多,但门槛过高,手续繁锁,使小额创业扶持贷款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五、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引导。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群体,为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返乡农民工工作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单靠劳动保障部门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因此,各级各部门对当前农民工返乡现象和情况必须要全面认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履行职责,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排忧解难,营造发展环境和条件,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由于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涉 及到农业、林业、财政、银行等各部门,如办理小额创业贷款审批手续,需要到多个部门出具证明材料,手续极其繁锁,使办理者疲于奔命。因此,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门槛,使返乡农民工能尽快享受到政府的扶持优惠政策,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发家致富。

3、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引导性培训,努力转变返乡农民工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同时,引导返乡农民工主动降低门槛,主动在本地企业寻找工作,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目标;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设臵更多更好的培训专业,将培训班开进乡镇、村屯,方便群众参加培训,培养更多技能熟练、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三是建议区、市派出创业专家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指导,减少农民工自主创业的盲目性。

4、构建和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议上级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镇、村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信息网络向镇、村(社区)延伸,实现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互通,更好地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服务。按照“三进入”(用工信息进户、招聘会进乡镇、培训班进乡镇)的工作要求,把招聘会、培训班开进乡镇、村屯,为用人单位和返乡农民工搭建用工交流平台,更好地为企业和返乡农民工服务,使返乡农民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5、稳定传统就业岗位,积极开发新岗位。通过给予县内企业奖励扶持等优惠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危机,实现不裁员不减薪的目标,稳定传统就业岗位。此外,利用县委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国家拉动内需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契机,依托我县2009年完成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引导返乡农民工流向一些基础性建设工程岗位,如水利、电力、公路、桥梁等项目,开发农民工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

6、建立服务返乡农民工工作的长效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在提供资金信贷、税收优惠、创业用地、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使农民工回乡创业同招商引资一样享受同等甚至更为优惠的待遇。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二要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简化投资手续,减免各种收费,克服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努力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消除后顾之忧。加强对劳务中介部门的监管,严厉打击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妥善处理农民工与企业、工厂之间的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五篇:农民工维权对策与措施建议[定稿]

关于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

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04年5月至6月,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会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社会科学院及**,**,**市政协,对我省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认识和观念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及法律法规不配套、不完善等原因,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资拖欠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社保参保率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劳动部门维权力量薄弱;法律援助措施未完全落实等等。

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国情和省情出发,既要立足现阶段的实际、又要开拓创新,既要有长远总体思路、又要有近期实际措施,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现就促进我省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是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地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三个转变”的高度,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农民进城务工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创造有利于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更新管理和服务观念,强化政策引导、组织领导和综合服务,营造尊重、善待、关心、帮助进城务工农民的良好氛围;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在评选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青年突击手、“五.一”劳动奖章、“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自强”模范等方面,对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职工同等对待,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增强社会的认同感,进一步调动他们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组织的配合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靠法律法规和政权力量,建议各级政府一是加大对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清理修改不适宜的政策文件,清除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加快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二是协调部门之间、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区间合作工作机制;三是解决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明确职责,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务工农民的有序流动与组织化输出和输入等等。

非政府组织要着力发挥配合作用:一是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二是通过行业协会与工会协商协调劳资纠纷,调解矛盾。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必须按照市场机制逐步消除官办协会,积极支持各级工商联组织的行业商会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加大《劳动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监察力度,通过日常巡视检查、劳动保障年检、举报专查和专项检查等活动,监察劳动执法和政策落实。加强对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保护、技能培训、伤病残待遇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用工行为,积极推行企业用工诚信制度。依法坚决查处严惩侵害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和责任人,对违法违规单位要在经济上给予严肃处理。

加强劳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劳动监察执法机构的编制人员和经费,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政策上予以支持。

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对一些坑蒙拐骗的劳务中介机构要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予以取缔。

四、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的正面导向作用。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重点抓好《宪法》、《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省最低工资规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等的宣传工作,提高维权意识。在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活动中,不再刻意宣传**的劳动力便宜。加强对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工作的先进单位和进城务工农民中的优秀个人、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

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在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选择典型的侵权事件进行曝光,促促有关部门及时、公正地解决问题。

五、将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完善农民进城务工的法制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立法,为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研究和清理,及时废除带歧视性的各种规定,补充和完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条款;对违宪、违法以及相互抵触的法律或内容进行修改或废止;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等,完善《劳动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制定法律法规还不十分成熟的,可以先行制定政策和条例来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工资支付条例》的制定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加强司法审判工作,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在审理制度上,要正确适用简易程序,借鉴国外立法“小额诉讼制度”,探索建立速裁制度,简化“欠资纠纷”等涉及务工农民权益保护案件的诉讼程序,方便务工农民诉讼;在举证责任分配上,要考虑务工农民的在诉讼中的弱势地位,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强化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

在执行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排除地方保护、部门利益保护的干扰,加强涉及进城务工农民维权案件的执行工作; 要建立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司法保障机制,建议省高院制定和完善有关加强审理、执行涉及务工农民权益案件的规范性文件,从程序上和制度上加强对务工农民权益的司法保障,及时公正地解决涉及务工农民权益的纠纷。

(三)、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制度。

人民法院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诉讼当事人,应当依法减免缓诉讼费用;

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方面,扩大法律援助务工农民的覆盖面,完善以市、县(市、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为主体,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补充,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相互联系配合的法律援助体系,保证进城务工农民能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充分利用全国31个城市参与的《城际间法律援助协作协议》,让异地务工者通过城际间协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积极实施便民、利民措施,在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推行法律援助“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跟踪监督机制和结案回访制度;

在开展预防性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方面,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中心和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在劳务输出较为集中的地方向务工农民发放法律宣传资料、法律援助服务卡、务工人员维权卡、签订《务工人员法律服务协议书》等,提供法律咨询、培训和个案代理等服务,提高法律援助效率;

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进城务工农民法律援助基金”,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四)、加强对务工农民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将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宣传教育纳入“四五”普法的重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应主动同劳动就业、劳务输出、职业培训等机构联系,把劳动、社会保险、仲裁等法律知识列入务工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利用春节和农忙务工农民返乡期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注重实际,立足长远,重点解决几个突出问题

(一)、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拖欠问题 要利用必要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清欠工作。对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各地政府要带头还欠,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结合自身财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清偿计划。有关部门要对拖欠务工农民工资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清理,在积极清理建设领域拖欠进城务工农民工资的同时,进一步清理非建筑领域(机械加工、服装、餐饮等)拖欠进城务工农民工资。对拒不支付拖欠工资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和法律惩罚。

探索建立解决“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联动机制,加大劳动保障、计划发展、建设国土、房管、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综合监管力度;二是积极推广进城民工工资支付备案制度、工资支付保证制度、工资支付信用制度、工资监督员制度、欠薪保障制度和欠薪预警制度等工作机制,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以防出现“欠薪”反弹现象。三是迅速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和信用档案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完善建筑企业信用制度,将工资支付作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档案,与从业资质审核、工程投标资格评定、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单位评优评先、银行资信考核等直接挂钩。四是严格用工制度,加大用工合同化的督察力度;规范劳务分包行为,杜绝无资质队伍分包劳务。

(二)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各地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制定政策和机制创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特别是新增劳动力的培训。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投资职业培训教育,采取“内引外联、内外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多方投入的培训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务工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要将工会等社会团体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的统一规划,给予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工会等社会团体在培训进城务工农民方面的作用。

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开展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知识、社会公德和法制教育、职业操作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并做到“五个结合”,即将素质性培训与专业性培训相结合,将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与普通型技能培训相结合,将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将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将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相结合,逐步形成 “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强化规范管理。今年中央财政将出资完成对250万务工农民的培训任务,我省各地政府也应该加大培训投入。

要探索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的长期劳务转移培训合作机制,提高务工农民素质。输出地政府要着重发挥就业前培训工作的主导作用,建立基层乡(镇)、县(区)多级培训机制,充分利用输出地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中学职业教育和组织化就业培训。输入地政府则着重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岗位的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劳务输出(输入)基地”的方式,形成劳务培训、转移一体化机制。

(三).积极探索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伤保险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格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制用人单位将进城务工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务工农民实际情况的保险制度,让务工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根据进城务工农民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工伤保险接转制度,确保进城民工生命健康权。

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医疗保险仍有一个过程,但当务之急可以先建立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有关部门应进城务工农民流动性强的特点,研究探索务工农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的跨区域流动接续办法。

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养老、生育保险制度,在农村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输入地政府必须承担起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一是制订《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或文件,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政府加大投入,在务工农民相对集中区域,统一规划建立公办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学校;三是积极引导和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资或捐资兴办务工农民子弟学校,同时加强对以接收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将其纳入教育管理系统,在教学研究、质量考核、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督导。四是建立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补助和筹措保障机制,输入地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建立专项补助资金,纳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预算管理。五是加大督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方面的规定,取消借读费、建校费等不合理收费,禁止歧视、乱收费行为发生,让务工农民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待遇;六是由于务工农民高度的流动性,与城市和农村均处于若即若离的关系,要重视由此导致的务工农民子女被城市边缘化问题,在教育上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能真正健康成长。

输出地政府一般是比较贫困的地方,一是建议国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保证留守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能够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二是地方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和扩大输出地乡镇寄宿制小学和中学,以学校管理弥补“爷爷奶奶管理”的弊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管理、监护和引导。

(五).创新制度,积极探索务工农民加入工会的方式,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在输入地,一是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发展工作,针对务工农民流动性大、跨区域广、季节性出工等新的群体特点,积极探索进城务工农民的入会方式、会籍管理、会员关系移转、会费收缴等新办法,组建诸如进城务工农民联合工会、企业工会、行业工会、社区工会等多种新型工会,以吸纳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加入工会。二是建立健全工会、企业家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三方组成的协调机构,形成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积极发挥工会职能,切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利。

在输出地,积极探索务工农民加入工会的新的工会组建模式,进一步研究、完善输出地农民工会的组建方式、组织形式、隶属关系以及与输入地工会的组织联系、会员关系接转、维权等工作,积极开拓创新务工农民参加工会的方式,提高务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维权能力。

(六)、积极发挥各级政府驻省外办事机构的协调作用。各级政府驻外地办事机构应增加务工信息收集、就业指导、结业服务、权益维护和法律援助等职责功能。一是要了解和传递当地用工需求信息,发挥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就业的作用;二是联系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工会组织与用工单位协调解决工资、工伤纠纷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开展对被侵权和特困务工农民的司法和经济救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四是各地驻外办事机构要逐步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站,常设或聘请专业人员受理和协调处理本地外出务工农民的投诉。

下载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全文5篇]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宣传、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加快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步伐,确保全年的各项安全指标顺利的完成,实现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得去”......

    安全教育和培训及各种措施制度

    安全教育内容目录表 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 安全教育和培训 3. 安全生产各项治理计划方案 4. 安全管理目标计划方案 5. 职工遵章守纪须知 6. 安全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7.......

    东海县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

    东海县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 东海县为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东海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农民工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试题答案(推荐五篇)

    农民工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试题(1)姓名:班组:得分:一、填空题(2×25=50)1、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防消结合;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在......

    农民工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试题答案5则范文

    农民工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试题(2)姓名:班组:得分:一、填空题(2×25=50)1、当农民工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如拿不到工资等,可以通过( C )维权。A.破坏施工用具B.扣留老板的财物C.法律途径D.自认......

    论农民工培训现状与对策

    论农民工培训现状与对策_三农 时间:2011-07-03 作者:秩名 导读::农民工培训是实施民生工程之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资料一、 目的:提高安全操作意识,做到不自己伤害自己,不自己伤害他人,避免自己被他人伤害。二、 施工环境和作业对象情况不清,施工前无安全措施或作业安全交底......

    浅谈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就业难,工资被拖欠现象严重,缺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