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9:3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第一篇: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京)2003年06期,第47~50页

贾海基,黄余送,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乡镇913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经济越是发达,收入差距也越大。地域因素和不同收入来源都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表明,是否党员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收入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积极影响。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80年,农业占GDP比重为30.1%,到2000年,这一比重已下降到15.9%,农业经济地位的下降使农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随之下降,而这种下降又反过来诱使农业增长速度下滑,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一直低于5%(只有1996年增长达到5.1%),(注:《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87页。)为同期工业增长率的1/3—1/4,工业化是否意味着我国可以放弃农业集中精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远非一个稳字能够总结,“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原因是近十年来,虽然中国国力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但农民却未能同步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农村经济落后的原因探析

农村问题目前在国内为许多学者所关注不仅是出于学者的良知,更重要的是按目前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可能会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如何正视我国社会的二元结构,并努力缓解目前城乡差别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为广大学者和政府机构所关注。我国农村日益突出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价格偏低,农村资金短缺。建国后,国家为加强工业积累,利用价格剪刀差汲取了农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剪刀差”这概念最早出现于苏联建国时期。1921年,苏联走上和平建设轨道后,国家为加快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人为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使部分农业剩余在工农产品交换中流向了工业部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农业生产在战争中遭受破坏的程度不同,恢复速度不一样,以及恢复发展工业所需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短缺,政府控制的工农产品的比价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比扩大了许多,1950年工农产品的比价与抗日战争前的1930~1936年相比扩大了34.4%。(注:武力:《1949~1978年中国剪刀差差额辩法》,《新华文摘》2002年第4期。)

如下图所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供给曲线为S,需求曲线为D,市场均衡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e]和Q[e],然而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农产品出售价格只能达到P[,1],从而使农民生产者剩余比市场决定价格时减少了S[,CEP[e] PI],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控制职工工资收入,使需求曲线左移至D[,1],交供给曲线于E[,1]点,通过控制职工收入和农产品价格,政府获得了阴影所示的社会剩余,同时政府与垄断政策造成了S[,Δ]CE[,1]F的福利损失,并造成QQ[,1]农产品供给短缺。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依靠剪刀差政策共获得资金7000亿元(也有学者认为只有2000~3000亿元),(注:武力:《1949~1978年中国剪刀差差额辩法》,《新华文摘》2002年

第4期。)相当于当时地全国固定资产总和,政府的价格政策调走了许多本应属于农民所得,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抽走了本来造血功能就不良的农民资金,这是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的一个历史原因。

2.缺少有效的途径增收,农民收入波动。农业的特殊之处是其产量的波动性,风调雨顺则农业产量上升但农产品价格下降,灾年时农产品价格虽然上升但产量降低,因此无论年成丰欠,农民收入增长都很有限。改革开放后的1979~1984年,我国实行联产承包之初,各种农产品和农民收入一度快速上升;80年代中后期,情况又有变化,一方面农产品供应短缺开始缓解,另一方面产量经过几年迅速上升后,农业产出增长出现停滞,这时农村收入增长开始下降;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由于通货膨胀,农民名义收入再次上升;但进入90年代中后期,许多农产品都已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迅速下降,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再依靠行政手段提高市场价格很困难,因此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迅速下降。而同期城镇居民在国家政策干预下,收入逐年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是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一个现实(或客观)原因。如下图所示,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时,农民收入增长迅速,反过来,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纯收入绝对额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农村经济年鉴整理制作

3.入世的大环境更进一步使农村问题突出。按照中国入世时的承诺,国外农产品正在大量涌入,使得本来就无利可图的农产品的价格进一步降低。和中国相比,许多西方国家农业采取集约化经营模式,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农场主广泛采用转基因种子,这种技术能在成本不变或稍有增加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产量,使世界本来供求基本平衡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为寻找市场,西方国家政府不惜采取“以工补农”的方式,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再以低价向海外倾销,如布什政府在最近通过的一项法案中,将在以前补贴的基础上在未来十年内再向农业补贴高达1980亿美元,其数额之大,即使欧盟、日本等国也难以接受。美国小麦进入我国市场,加上运费和关税,单价还比国产小麦便宜一角,外部环境的恶化将进一步增加农民增收的困难,其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呈现。

4.农村负担过重。增加农民收入无非两个途径:开源和节流。当开源手段不够用,就只好在节流上多做文章。然而,由于现阶段中国尚处于转型期,法制建设不完善,许多人视农民为软豆腐,肆意变相收费的情况十分严重,例如一些地方在计算农业税时玩两面手法:确定税额时稻谷价格用行政命令价格,农民完税时稻谷按市场价的办法敲诈农民(如安徽安庆的一些地区在计算税额时稻谷的价格指定为57元/百市斤,而农民在纳税时稻谷的实际价格为43元/百市斤,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负担近1/3),沉重的负担让农民很难改善生活,农民的收入本来就很低,再对他们课以课税,他们的收入增长无疑是雪上加霜。“农村和城市个人所得税应该一样,城市是800元起征,也就是年收入近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官方的数字为2100元,为什么要征税?”(注:俞小石:《在中国现实里寻找道路》,《南方周末》2002年7月4日。)

二、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认为,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产品贡献: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这主要指食品,轻纺工业,没有农业提供原料,相关工业生产就无法正常运行。市场贡献:农民出售剩余后获得货币,再消费工业制成品。目前,中国内需之所以难以启动,关键是农村市场难以启动,其核心是农民收入降低导致的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要素贡献:即农村部门中资本和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性。一部分农民利用其在农业生产中积累的财富,从事非农工作,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外汇贡献:利

用出口产品获得的外汇进口国内工业生产所需原料,机械设备等。目前我国虽然农业发展速度缓慢,但农产品进出口依然保持平衡,并略有顺差。如199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为24.39亿美元,占我国当年外汇顺差总额436亿美元的6%,是外汇贡献的重要部门。(注:杜红梅:《论WTO框架下的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年第4期。)

农业除以上四个通常贡献外,农业对我国而言,还有稳定就业的作用。当经济繁荣,市场兴旺的厂商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若新的就业岗位的收入大于农民从事农耕的收入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就可能从事非农工作;当经济不景气,企业裁员时这些人员(主要是在劳动市场上竞争力较差的农村外流动劳动力)就会放弃非农工作而返回农村从事农耕,同时一些原计划放弃农业工作从事非农工作的农业人员在考虑到其寻找工作的机会成本,也可能改变计划,从事农耕。从这个意义上,农村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就业高潮来临时,不断释入出合格的劳动力,防止劳动力市场价格暴涨;当失业高峰伴随着经济不景气降临时,农村能吸纳大量的失业人员(虽然可能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有效的降低城镇的失业率。Zhang,Roxele和Huang以江苏北部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对此做了详细研究,并指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流动劳动力再就业问题以及政府部门精简,使人们关注城镇失业率上升后果,能提供给乡村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很少,由于担心亚洲危机有可能会在中国出现,因此正确理解农业部门提供给非农工作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的能力十分重要,若失业的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后能养活自身或推迟流动,则目前或未来经济波动中政府面临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动荡的可能性要小。”(注:Rural Labor Supply During Boom and Bust by linxiu Zhang.Scott Rozelle and Jikun Hua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29NO3.)应该注意到要想农村劳动力推迟流动或在失业时返回农村是有前提的:即农民能在农村获得的收入不少于他们在城镇工作获得收入和寻找工作成本之差的期望值。遗憾的是目前农民在农村工作所获得收入远低于在城镇工作所得期望值,于是许多内地省份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老弱妇孺在家务农,形成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巨大民工潮,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大量文化层次较低的劳动力西行,而受较高教育的青年则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孔雀东南飞,麻雀西北飞”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增长过缓。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对策

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来缓解目前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过大问题。事实上,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还基本上处于手工生产阶段,农闲时农民无事可干,形成隐性失业,而农忙时创造的财富不足以满足全年稍好的生活条件,因此,如何解决农村大量存在隐性失业关系到农民收入能否增加。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部分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力,但90年代中后期后,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挑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急剧下降,1997、1998年乡镇企业吸收的新就业人员不仅未能增加,还减少了1000万,(注:陈锡文:《试析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由此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手段已经难奏效。农村经济缺乏活力,农民收增长缓慢已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认真学习体会十六大精神,笔者认为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农业产业化速度,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农产品成本低廉的原因之一是实现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即机械化生产,而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农户的经营就是半自给自足的经济,农村不能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原因是土地的小规模承包经济制度,以长远的眼光看,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必须改革,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允许土地在农民之间的再流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转让操作)。具体说来,国家作为土地资源的终极所有人,退出在具体经营层面上的干预,放手让农民根据条件组合,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家对土地的终极所有权,通过征收农业税体现出来;农民拥有现实的土地所有权,在不违背法律情况下使用,通过获取产品或出让经营权获得收入。然而,制度层面的欠缺易使农民在土地转让问题出现扯皮,笔者认为可通过土证券化形式手段解决:即将一片相毗邻的相似的土地条件作为标,来发行证券,农民按其土地面积大小拥有相应股份,当一部分人竞价的形式获得该片土地的经营权,其他农民按股份大小获得经营权转让的收益。出让土地的农民,可以利用经营权转让获得的资金作为原始积累,退出农业生产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或成为受雇于农场的生产工人,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劳动者和土地的分离,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国家对土地证券的发行。土地的证券化和历史上中国的土地证不相同,它是中国目前搞活农村土地流转的需要,是改变农村土地规模过小所需要的措施,政府要依法保护流通中的证券,一方面要防止地方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肆意压低土地价格,从中牟取私利;另一方面,对证券持有人与土地生产经营相关的权利坚决予以保护,(主要是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的作用、电力供应等)。对土地经营权的证券化和流通,能起到下列作用:

分离农村劳动力,并为他们提供必要资金;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并可减少土地的抛荒;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

2.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善农村生存环境。从物质上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规划,引导城镇合理布局,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应培育一些小城镇集市,通过改良改善供电、供水、卫生、交通等方面,促进城镇化趋势加快发展。从制度上说,政府应改革目前已过时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农民进城导致城镇无业人员过多,造成社会动荡,但目前这种制度已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不仅成为现实,而且已经和城镇居民形成互补现象,他们大多从事城里人不愿从事的苦、脏、累行业,成为城市经济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些农民在经济资本和技术积累已经开始走向创业,反过来为城镇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因此,废除户籍制度虽然短期内可能对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有所影响,但其正面作用远超过负面影响。

3.改善农村的信贷体制。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的营业网点实施收缩,客观上证明了农村部门的利润率远低于城镇,而对乡镇企业存在借贷现象,则从根本上阻塞了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政府应在政策上倾斜(如贴息,减免农村信用合作的所得税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乡镇企业和农民贷款,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民能从事非农工作。

4.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的原因之一是农民总体素质较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有资料显示,1990年农村工人比城市工人受教育的时间平均少4年,而限制农民受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费问题,中国目前偏远山区的农民子女,还有很多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的现象,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不仅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具有初高中以上的文化的农民,政府应组织他们在农闲时学习职业技术,以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发展规划时应组织农民增强技术学习,使他们有一技之长,适应本地现在和将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关于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若干方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核论文

论文小组组长王鹭学号10070333论文小组成员万婵娟学号10070332

王雪梅学号10070334

魏兴源学号10070335

肖凤学号10070336

周勇辉学号10070349

吐鲁那衣·尼加特学号10070331论 文 题 目《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方法》

系别、班级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10史(3)指 导教 师吴长根

2012年 3月 6 日

关于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若干方法

摘要: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 也是新时期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提

高农民收入就应当走农村工业化、农村信息化、农业无税化的道路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关键词: 农民增收;经济;减少农民数量;农村教育

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 年的134 元,提高到1997 年的2090 元,,农民收入获得空前增长。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减缓的趋势,1997 年增幅为4.6%,比上年减少4.4 个百分点;1998 年为4.3%,又比上年减少0.3 个百分点;1999 年继续减少到3.8%, 而到了2000 年则进一步下降为2.1%。①农民收入增幅的持续下降表明, 当前农民增收面临新的挑战。纵所周知, 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 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基本任务, 是我扩大我国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有效增长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需要, 也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而针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持续放缓, 增加农民收入却又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分析了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若干方法。

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虽有增长,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比,农民收入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同时也有农民自身主观上的原因。

1、城乡经济体制不完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是我国农村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也是农民收入渠道拓展的最大障碍。从社会结构来看,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正常流动,制约了农民分享现代工业、城市文明和社会福利待遇的权利,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我国经济近30年来,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增收减负为主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但是,相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农村的改革已经相对滞后。放权让利、帮困扶贫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面貌,也难以从根本上打破根深蒂固的小农经营方式和经营观念。

2、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优质产品所占比例小;二是农业区域结构趋于雷同,区域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三是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则更少。

3、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素质较低:由于目前我国这一代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低,导致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4、信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市场拓展速度缓慢。由于受长期自然经济的束缚、影响,除发达地区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他们还没有能够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待农产品的生产。仍然是仅仅依

靠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也局限于政府收购,直接造成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偏低。同时,由于农副产品自身具有保鲜期短、容易腐烂变质等特点,许多农副产品的销售半径都比较小。对我国广大农民而言,他们还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和市场信息,只是根据经验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缺乏从全国大市场宏观考虑的意识。销售渠道狭窄、市场拓展速度缓慢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

解决措施

1、实现农村工业化,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 截至2002 年底, 中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3亿, 占农村劳动力的27%, 支付职工的工资总额为人民币8200 亿元, 中国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人民币850 元, 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③乡镇企业如今已成为我国农民增收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因此, 只要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 增强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就能够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使农民增收致富。同时, 乡镇企业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它在农业产业化的很多环节都能有所作为, 尤其是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时候。这些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它们可以拓宽农业的发展领域, 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机制。它们的发展壮大, 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而且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并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乡镇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带动力量, 也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

2、大力促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有100 万人, 有4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要促进农民向新型劳动者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手段难以奏效。信息化除了提供市场信息、普及养殖和种植等农业科技知识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信息化无论是技术、产业还是应用的发展, 都与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当前还不能把计算机网络作为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主要方式的原因, 因为广大农民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掌握还是空白,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同时,农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界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协作, 鼓励和促进农村电话、电视、电脑三网结合, 企业要研发适合农村现状的信息产品, 让

农民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 信息服务企业要大力开展农村生产经营者切实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从现状来看, 信息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最原始的产业, 仍然受着计划经济对传统体制的束缚, 这是信息产业难以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难以推广到农村去的原因。必须要看到不仅仅农民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如果农民能够采用信息技术, 对于信息产业的推动也是惊人的。

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信息是关键。针对我国农村跟农民的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实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及时的让他们掌握一些国家政策、农业方面的信息,这必将对我国农民的收入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3、实现农业的无税化, 全面取消我国的农业税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它的征收对象是凡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从1949 年至2003 年, 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66 亿元;农业特产税从1983 年开征到2003 年, 累计征收了1366.25 亿元。④可以说农业税是中国农民的伟大贡献, 它有力的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但同时, 它也严重的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纯粹靠种地来致富奔小康是不现实的, 必须有其它的辅助出路。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一家几亩甚至十几亩地的状况是不可能完全通过种粮来致富的, 这一点不仅农民知道, 每一级政府官员和决策者们心里也有杆称。减免农业税是在减少农民负担方面最容易取得突破的一个方面。因此, 鉴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 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持续放缓的现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 年5 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做出/ 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的决定是非常正确跟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的。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切实的取消我国对农民征收的农业税。

4、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减少农民数量

长期以来, 由于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有相当一部分被自身消费, 这种小农生产方式必然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劳动生产率低。有限的耕地只能生产有限的农产品, 一个人能生产出来的农产品, 绝不会因为劳动力的增加而使它的价值增值, 因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而在于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低生产率只能得到相应的低收入;二是商品率低。一户几亩地的产出除自给外, 作为商品出售的份额已经很小。而近, 亿农民可用于出售的商品总量又受到只有3 亿多城镇居民消费市场的制约, 不能及时、完全地实现农产品的价值, 而且还会因农产品的相对剩余使农产品贬值,甚至使部分产品失去价值。也就是说, 农民收入的增长, 不但受到小规模家庭经营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低生产率

和低商品率的制约, 而且受到消费空间狭小的制约, 这是我国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城市居民和发达国家农民的根本原因。而要消除影响农民收入的双重制约, 办法只能是减少农民的数量。只有减少农民, 将农村地区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改变农业生产的小农生产方式,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才能增加非农消费群体, 扩展农产品的消费空间, 提高农业产品的价值效益,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收入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12亿多人口,约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农业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具有更加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生动的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⑤农业发展现状和现代化水平,是社会安定和国家独立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不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国家与民心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工农关系和城乡协调发展,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1、农民增收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小康建设

中国是农业大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每个农民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投入水平,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全面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因为,农民收入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支出,而这两项支出均为支出法计算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GDP增长速度。

两者之所以有很强的相关性,是因为:

1、农民收入通过生活消费影响农村市场,农村市场状况影响着需求,最终影响到GDP增长。

2、农民收入决定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支出,农村支出增加引起农产品产出作为国民总产出的组成部分,它的增长将直接导致GDP增长。⑥

2、农民持续增收是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乃至全国居民总消费水平的保证。

投资、生产、交换、消费是一个周期的经济活动的完整过程,相互之间密不可分。自1998年以来,政府就扩大内需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第一,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二,增加政府雇员工资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第三,努力增加出口。但投资、消费、出口三者之中,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从长远来看,必定是消费。而我国消费市场可分为农村消费市场和城市消费市场。在这当中占总人口70%以上左右的农村居民只占总消费的40%还不到,占总人口30%的城市居民只占总消费的60%以上。⑦所以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来扩的消费和生产,使国内市场变得更大更广。

3、农民增收有利于稳定国家政治

古人流传一句“官逼民反”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是因为农民起义而覆灭。经济的发展是社会所必要的一个过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那就的以经济为基础,现在我过经济这块蛋糕已经做大了,那就得把蛋糕分配的均匀实现社会公平。在现阶段我国分配不均很突出,农民自建国来就默默地奉献而现在分配却非常之少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虽然没有民声载道但近些年一些极端事件频频发生于我们身边,这从某方面反映了这一问题。加大国家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更安心的为社会做贡献,使国家政治环境更加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农民增收有利更好的让人们群众相信和信任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政策和支持党工作。

我国是农民人口数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增加农民收入,就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建设,起到双向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①夏永祥 赵文娟《农民收入、农民负担与结构调整》.中国农民出版社出版 2002年5月

②陆学艺 《“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 ③宋圭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年10月

④朱向东《农村经济调查研究文集》.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年12月

⑤国晓丽《农民增收路径的分析与探讨 》载《小城镇建设》,2004年6月

⑥蒋满元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以河北省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⑦朱伟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经济经纬2004年6月

第三篇: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谁解决了中国农村问题,谁就解决了中国从根本上全民富裕的问题。作为一个农民,土地是他的命根子,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土地收入是每一个农民最关心的话题,如何提高农村农民收入也是我们本次采访调查的真实目的。

在此,我们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1、引进知识分子。

从调查结果看,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民所受的文化程度很低,仅仅满足于家中的十几亩地最多只能养家糊口。这时就需要提高土地的产量,也就是说,政府机构可以派遣一些农艺师涌入农村,给农民宣传农作物的科学栽培知识,帮助农民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作物。

2、城乡一体的社会福利。

我国社会、科技日益发达,工业化、自动化日新月益,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少,城市的繁华也开始吸引着农民的眼球,城市的福利政策也优于农村很多,紧接着便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如果国家实行城乡一体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农民安心的呆在农村,才能使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

3、计划生育政策不可动摇。

我国将近14亿人口,而农村人口就占2/3,庞大的人口数是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应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农民

素质,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多生的危害,慢慢减少农村人口。

第四篇: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

对家乡农民增收的一点思考

作者:程杨高二(18)

辅导教师:翟军 宣城中学

我出生在如诗似画的江南小镇,生长在中国绿茶之乡郎溪县,虽然我的家乡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县,但我热爱它。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由于父母亲的工作职责,耳濡目染,我对“农业、农村、农民”逐渐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不时有一种要写点什么的冲动。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随经济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下面本人就当前农民增收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社会问题。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不能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户的生产经营成为过于分散,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要在这点土地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做不到的。三是农业技术人才匮乏,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四是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

用及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农业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经营决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结果是投入多,效益少,有时甚至连成本也难收回,增收无从说起。

二、农民增收的对策

(一)培育主导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收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一方面,要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优质高效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就我县而言,在水源充足区域保证水稻农作物种植面积外,应重点推进茶叶、水果、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引导畜牧业、渔业养殖,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引导、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力争用5年时间,农村劳动力实现三个转移:即三分之一的农民从事种植业,三分之一的农民从事畜牧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三分之一的农民外出打工或发展二、三产业。以劳动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从而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

(二)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收

提高农民素质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实践证明,在收入分配领域,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也越高。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与其教育水平有关,对广大农民而言,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就会改变其就业和收入状况。据资料介绍,我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5%,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

达到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素质。近两年来,我县成立各种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每年投入培训经费近百万元,免费培训出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劳动者2万余名,成立专门机构,与用工企业联系,两年来输送学员到江、浙等地打工,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6%,实现劳务收入2.6亿元。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收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是农民回避市场风险、实现增效的重要措施。一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及各地实际情况,大力组建“公司+协会+农户”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二是在长期稳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制度。三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首先要引龙头,通过招商引资把龙头企业引进来;其次要使龙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动和辐射能力;再次要扶龙头,通过完善政策,为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形成群龙起舞的大好局面。

(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基础设施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免征农业税、建立农民医保体制、种粮补贴、免收农村学校九年业务教育学费等。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村村通”工程农民集资部分在少数村因难筹集未能实施、农资价格逐年攀升等问题都需要国家拿出大笔资金解决。

第五篇: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中共中央、xx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托,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地贯彻实施“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努力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制订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s0100

一、要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增收的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用足用全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为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同时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真正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落实向‘三农’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和促进各级财政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能力。

二、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培训与服务,进一步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

抓好农民外出就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转移就业的信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监控,防止盲目流动和上当受骗,从而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各级组织要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工作的有关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农民工的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鉴定等工作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意愿,进行定点、订单、定向培训。根据各地特点,围绕用工量大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依据不同的工种、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努力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

三、要向种养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我们要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努力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打牢农民增收的基矗努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加快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特色产品和园艺产品,积极培育种植业的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推进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充分发挥畜牧水产业的增收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切实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动物防疫和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落实防汛防旱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抗灾救灾的能力,从根本上切实减轻农民的损失。

四、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外部增收渠道。

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区域经济,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搞活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促销力度,健全农村的市场体制,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改善好农民增收的市场化环境,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总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又是我们党的核心工作,其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心,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一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农民收入有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农民收入有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邓年生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及时了解当前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查找农民增收中存......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与思考

    对xxx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广大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

    当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次重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

    当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次重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

    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台山市农业局 2009年2月9日一、鼓励发展“三高”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经营收入 (一)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1.加大农业投入,贯彻落实有......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截止到2012年,我旗175万亩耕地中有130多万亩是旱地,农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产量低而不稳。而设施农......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浅谈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问题,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现......

    坚持不懈地提高农民收入

    坚持不懈地提高农民收入 李 实 2013-2-8 9:36:28来源:2013-2-7 经济日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演进,给农民收入的快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