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浙民工问题调查

时间:2019-05-12 19:4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川浙民工问题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川浙民工问题调查》。

第一篇:川浙民工问题调查

两千多年来,农民一直是 中国 最大的弱势群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农民阶层开始迅速分化和迁徙。最具有 社会 学意义的现象是,农民工以乡镇 企业 为跳板异军突起,义无反顾、势不可挡、坚忍不拔地行走在城乡之间,并以工人阶级后备军和城市居民预备队的姿态,执着而耐心地等待着社会的认可。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农民最伟大的“凤凰涅般木”,是中国产业工人划 时代 的整体性更新。正是在这种认识和感悟的驱使下,农民工 问题 成为我重点 研究 的一个课题。

我国 目前 有多少农民工?

笔者到四川、浙江等地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感觉是,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

四川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农民工数量的巨大。一份详细材料表明,2004年四川有1490万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740万人;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达到200万户,占全省农户的10%; 农村 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对于这几组数据,可以作三点简单的 分析 :首先,1490万农民工大军,正巧与北京市总人口相等,意味着四川有30%以上(江西、福建高达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跃出农门”,这个数字相当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其次,200万个农户举家迁往城镇,说明了他们告别农村的决心和勇气,也提醒我们这已经不单纯是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是人口以户为单位的群体大迁徙。第三,576亿元的农民工劳务收入,大大超过了全省地方性财政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超过50%,这标志着农民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不仅如此,四川2005年上半年的情况更让我们关注。截至6月份,全省有1537.36万农民外出务工,同比增加333.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75.58亿元,同比增加61亿元。四川这种动态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民工潮 发展 的强劲势头,数量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都是 历史 上不多见的。

一般认为,决定农民工涌向城市有两个变量:一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二是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两个变量在我国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宽松,论文的标准格式农民工的流量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那么,全国农民工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准确数字,在统计概念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两个数字可以 参考。一是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二是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就业人数。据有关统计和调查分析,2004年,前者为1.38亿,后者为1.02亿,两者相加为2.4亿。但这两个数据有交叉重合,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中有一些不是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人数又不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此外,有些乡镇企业改制后就不纳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但一线工人仍然以农民工为主体。除上面两个数据外,还有些相关的数据可以说明农民工群体之宏大。比如,2004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达18.9亿人次,比10年前增长6.7亿人次。农民工一般占春运客流的60%以上。综合各方面因素保守地进行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大概超过1.8亿。当然,也有专家估计,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

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这些年来,农民工的阶层定位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人们都习惯于把农民工与农民相提并论,似乎农民工与农民没有什么区别。是的,尽管中国的农民工已经有多年的坎坷历史,但由于二元体制和二元社会的障碍,农民工一直作为农民的一部分,与农民、与农村

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农民工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正在迅速从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逐步成长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据了解,在浙江,一些进城10多年的农民工,现在都成了企业的中层干部,名副其实的高级“白领”。他们在城里建功立业、论文娶妻生子,但其身份还是农民,家里还有1亩或者几分地。这些“白领”农民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回到农村了,家乡的地已经不知道谁在种。自己这一代改变不了农民的身份,下一代一定要改变!”调研中,我深感一些农民工无论是职业还是观念,都已经不是农民,甚至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了。他们不但是 现代 产业工人,其中优秀分子还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高级技工。据浙江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在农民工的工作岗位中,技术人员占14.8%,中层管理人员占10.1%。这个比例说明,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在企业中的地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除了身份和名分之外,与“农民”这个概念越来越远了。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当然,这种分离和融入还处于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渡期,由于打破城乡分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工的农民“血统”还会延续下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充分理由证明,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具有独特的 经济 需求和 政治 诉求。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正像“涅般木”中脱胎换骨的“凤凰”,此时此刻最需要社会给他们一对展翅高飞的双翼。也就是说,农民工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乃至得到应有的满足。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他们生存境况的主要问题是:

(一)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就业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而城镇工人年均收入15000元左右,相差近1倍。浙江省有关部门调查显示,7.5%农民工的月工资在600元以下,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有的企业主直言不讳地向我们抱怨,“如果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在其他行业也屡禁不止。去年以来,尽管清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据四川有关部门问卷调查,35.15%的农民工认为按月取得工资有点难,18.87%的农民工则认为很难。看来一些地方还有50%左右的农民工难以按月拿到应得的工资。

(二)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涉及工资和工时问题,农民工不得不跳进计件工资和加班加点的陷阱。比如,浙江79.7%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上,听起来不算太低。但是,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笔者在浙江一个拥有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

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工作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就是在这个企业的食堂里,笔者看到一位农民工正在吃一碗稀饭和一盘土豆片。笔者问他,“花多少钱?”他说,“一元钱”。笔者接着问,“一月工资多少?”他说,“620元,但加班也完不成定额”。一些中小企业里农民工的高工时、超负荷问题就更为严重。比如,浙江省海盐县某制衣公司的农民工陈飞向信访部门投诉,他们一天要工作12小时,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没有加班工资。平均月工作时间322小时,比有关规定超出155小时。公司为应付劳动部门检查,还特别制作两份工资表。四川省总工会的一个调研材料反映,某服装有限公司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高达13—17小时,一周5天加班,超出了生理极限。

(三)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四川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浙江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调查中我们感觉到,无论是输出地还是输入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都严重滞后,绝大部分农民工是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相当艰苦、甚至高度危险的工作,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低。据四川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分析,在县以上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仅有3.41%参加工伤保险,0.84%参加医疗保险,0.83%参加失业保险,2.99%参加养老保险。该省南充市南坪区的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39人,其中农民工寥寥无几。农民工参保率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相当多的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参保,以降低企业成本;农民工参保的“门槛”过高,多数农民工想参保但力不从心;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为城镇职工设计的,农民工流动性大,个人账户转移无法衔接。尤为严重的是,农民工是工伤工亡的高危人群。一些地方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有的企业设备陈旧,管理粗放,不投入基本的安全装备,农民工加班加点疲劳过度,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四川有问卷调查显示,62.2%的农民工没有劳动保护用品,57.75%的农民工没有经过安全生产培训,9.3%的农民工发生过一次工伤事故,4.23%的农民工发生过两次工伤事故。有的小企业、小作坊,化学用品管理混乱,生产、生活、仓库“三合一”,农民工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职业病发病率很高。一方面农民工极易患职业病,工伤事故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后,很难得到合理的赔偿,农民工把伤、残、病带回家乡,社会矛盾由城市转嫁到了农村。

农民工 问题 有多么重要?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已经衍生为“四农”问题,那就是农业、农民、农村 问题加上农民工问题。

为什么把农民工问题单独列出来?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回答其的重要性。

(一)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我国农村现在是一家一户承包土地经营,全国18.37亿亩耕地,人均1.41亩,2.49亿农户户均7.3亩,耕地块数5.8块。数以亿计农户的土地微小规模经营,汪洋大海的传统小农 经济,要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非常困难。农民工现象与这种状况密切相关,他们外出打工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对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落后农村的“突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问题实际上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瓶颈。因为解决“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才能繁荣农村,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如何减少农民?通过什么渠道减少农民?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及时转换农民工身份,无疑是一条最重要、最根本的渠道。目前,我国有4.9亿农村劳动力,除了已经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起码还有1.5亿有待转移。在新的 历史 条件下,破解“三农”问题就必须抓住农民工这个关

键要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新的领域中实现新的突破。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科学 有序地减少农民,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工问题,就会开辟“三农”工作新天地。

(二)农民工问题关系到 工业 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时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农民工问题解决好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一些难点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换一个角度说,中国 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绕不过农民工这道“坎”。现在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工业怎样反哺农业?城市怎样支持农村?我通过农民工专题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以近2亿农民工为“反哺”与“支持”的桥梁和纽带,紧密工农关系,疏通城乡血脉。比如,四川省今年上半年农民工的劳务收入经银行和邮局汇回农村287.4亿元(不含卡汇等取到),净增134亿元,增长88.%。这些劳务收入是农民工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反哺”和“支持”,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不需要政府投资和 企业 赞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实效最强。过去的岁月里,农民工为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非凡贡献;未来的年代中,农民工还将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

(三)农民工问题关系到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在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矛盾中,农民工问题最为复杂。特别是一些地方及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平等待遇,使农民工与企业主的劳资关系紧张,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融洽,与社会管理不和谐,有的地方农民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广大农民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在城市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尤其在就业环境差的地方和劳资矛盾尖锐的企业,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很强烈,农民工高伤亡率、高犯罪率等社会问题突出。比如,南方某地级市每年有1万名农民工因公致残,有近5000名农民工因 交通 事故伤亡;流动人口犯罪率占犯罪总数的97%。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农民工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我国的农民工现象持续多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农民工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仅是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还是一个重大 政治 理论 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农民工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层面的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看来,有必要把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来加以深入的 分析 和 研究。

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 发展 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特别是“两个趋向”重要判断的提出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方略的确立,使农民工的就业条件和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对农民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地方也创造出一些很有成效的经验。目前,无论是宏观的政策导向,还是微观的企业环境,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这里提出几条建议: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农民工问题实质是就业问题。要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彻底改变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念和相关政策,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和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国家就业计划,分类实施。近期的重点应该是,把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的突破口,制定政策法规,明确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权益保障缺失是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全社会,要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在认真 总结 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论文应当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着手组织起草关于农民工权益的法规。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是治本之策。

(三)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实际上是要造就新一代产业工人,其意义非常重大。农民工输出地要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措施是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贴标准,试行农民工“培训券”,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之前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农民工输入地要抓好转移后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要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城乡分割的作用。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假如简单地将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变为市民身份,其弊端可能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还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新的制度安排,一要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二要弱化农村人口迁徙的“寻租”动机,三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这些方面的工作都要注意节奏和配套,不能操之过急或单独行动。

(五)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农民进城的“门槛”低了,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就更重了。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筹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部门,部门之间既有“各管一段”互不衔接的问题,又有“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的问题。应该从自上而下理顺农民工工作的关系,农业部应在有关司局尽快设立(加挂)“全国农民外出务工协调工作办公室”,论文负责制定全国农民工就业规划、农民工工作政策措施、统计农民工数量、疏导农民工流向、农民工培训等。农民工较多的大中城市也要设立相应的农民工管理与服务机构,切实维护权益,具体指导就业,协调管理事务,提供社会服务。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有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紧密配合,中国农民工———生命力和创造力极强的“凤凰”,一定能够展翅翱翔,鹏程万里!

第二篇:川浙民工问题调查

川浙民工问题调查

两千多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农民阶层开始迅速分化和迁徙。最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现象是,农民工以乡镇企业为跳板异军突起,义无反顾、势不可挡、坚忍不拔地行走在城乡之间,并以工人阶级后备军和城市居民预备队的姿态,执着而耐心地等

待着社会的认可。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农民最伟大的“凤凰涅般木”,是中国产业工人划时代的整体性更新。正是在这种认识和感悟的驱使下,农民工问题成为我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

笔者到四川、浙江等地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感觉是,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

四川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农民工数量的巨大。一份详细材料表明,2004年四川有1490万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740万人;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达到200万户,占全省农户的10;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对于这几组数据,可以作三点简单的分析:首先,1490万农民工大军,正巧与北京市总人口相等,意味着四川有30以上(江西、福建高达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跃出农门”,这个数字相当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其次,200万个农户举家迁往城镇,说明了他们告别农村的决心和勇气,也提醒我们这已经不单纯是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是人口以户为单位的群体大迁徙。第三,576亿元的农民工劳务收入,大大超过了全省地方性财政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超过50,这标志着农民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不仅如此,四川2005年上半年的情况更让我们关注。截至6月份,全省有1537.36万农民外出务工,同比增加333.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75.58亿元,同比增加61亿元。四川这种动态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民工潮发展的强劲势头,数量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都是历史上不多见的。

一般认为,决定农民工涌向城市有两个变量:一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二是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两个变量在我国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宽松,农民工的流量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那么,全国农民工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准确数字,在统计概念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一是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二是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就业人数。据有关统计和调查分析,2004年,前者为1.38亿,后者为1.02亿,两者相加为2.4亿。但这两个数据有交叉重合,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中有一些不是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人数又不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此外,有些乡镇企业改制后就不纳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但一线工人仍然以农民工为主体。除上面两个数据外,还有些相关的数据可以说明农民工群体之宏大。比如,2004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达18.9亿人次,比10年前增长6.7亿人次。农民工一般占春运客流的60以上。综合各方面因素保守地进行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大概超过1.8亿。当然,也有专家估计,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

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这些年来,农民工的阶层定位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人们都习惯于把农民工与农民相提并论,似乎农民工与农民没有什么区别。是的,尽管中国的农民工已经有多年的坎坷历史,但由于二元体制和二元社会的障碍,农民工一直作为农民的一部分,与农民、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农民工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正在迅速从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逐步成长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据了解,在浙江,一些进城10多年的农民工,现在都成了企业的中层干部,名副其实的高级“白领”。他们在城里建功立业、娶妻生子,但其身份还是农民,家里还有1亩或者几分地。这些“白领”农民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回到农村了,家乡的地已经不知道谁在种。自己这一代改变不了农民的身份,下一代一定要改变!”调研中,我深感一些农民工无论是职业还是观念,都已经不是农民,甚至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了。他们不但是现代产业工人,其中优秀分子还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高级技工。据浙江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在农民工的工作岗位中,技术人员占14.8,中层管理人员占10.1。这个比例说明,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在企业中的地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除了身份和名分之外,与“农民”这个概念越来越远了。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

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当然,这种分离和融入还处于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渡期,由于打破城乡分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工的农民“血统”还会延续下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充分理由证明,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具有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正像“涅般木”中脱胎换骨的“凤凰”,此时此刻最需要社会给他们一对展翅高飞的双翼。也就是说,农民工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乃至得到应有的满足。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他们生存境况的主要问题是:

(一)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在用工企业的概念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就业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农民工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而城镇工人年均收入15000元左右,相差近1倍。浙江省有关部门调查显示,7.5农民工的月工资在600元以下,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有的企业主直言不讳地向我们抱怨,“如果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将不存在”。即便是很低水平的工资,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这在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在其他行业也屡禁不止。去年以来,尽管清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据四川有关部门问卷调查,35.15的农民工认为按月取得工资有点难,18.87的农民工则认为很难。看来一些地方还有50左右的农民工难以按月拿到应得的工资。

(二)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涉及工资和工时问题,农民工不得不跳进计件工资和加班加点的陷阱。比如,浙江79.7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上,听起来不算太低。但是,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笔者在浙江一个拥有5000多名农民工的大型民营企业调研发现,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假如按《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干活,拿到的计件工作肯定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吃饭都不够。就是在这个企业的食堂里,笔者看到一位农民工正在吃一碗稀饭和一盘土豆片。笔者问他,“花多少钱?”他说,“一元钱”。笔者接着问,“一月工资多少?”他说,“620元,但加班也完不成定额”。一些中小企业里农民工的高工时、超负荷问题就更为严重。比如,浙江省海盐县某制衣公司的农民工陈飞向信访部门投诉,他们一天要工作12小时,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没有加班工资。平均月工作时间322小时,比有关规定超出155小时。公司为应付劳动部门检查,还特别制作两份工资表。四川省总工会的一个调研材料反映,某服装有限公司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高达13—17小时,一周5天加班,超出了生理极限。

(三)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四川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浙江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调查中我们感觉到,无论是输出地还是输入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都严重滞后,绝大部分农民工是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相当艰苦、甚至高度危险的工作,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低。据四川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分析,在县以上企业就业的农民工,仅有3.41参加工伤保险,0.84参加医疗保险,0.83参加失业保险,2.99参加养老保险。该省南充市南坪区的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39人,其中农民工寥寥无几。农民工参保率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相当多的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参保,以降低企业成本;农民工参保的“门槛”过高,多数农民工想参保但力不从心;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为城镇职工设计的,农民工流动性大,个人账户转移无法衔接。尤为严重的是,农民工是工伤工亡的高危人群。一些地方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有的企业设备陈旧,管理粗放,不投入基本的安全装备,农民工加班加点疲劳过度,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四川有问卷调查显示,62.2的农民工没有劳动保护用品,57.75的农民工没有经过安全生产培训,9.3的农民工发生过一次工伤事故,4.23的农民工发生过两次工伤事故。有的小企业、小作坊,化学用品管理混乱,生产、生活、仓库“三合一”,农民工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职业病发病率很高。一方面农民工极易患职业病,工伤事故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后,很难得到合理的赔偿,农民工把伤、残、病带回家乡,社会矛盾由城市转嫁到了农村。

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已经衍生为“四农”问题,那就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加上农民工问题。

为什么把农民工问题单独列出来?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回答其的重要性。

(一)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我国农村现在是一家一户承包土地经营,全国18.37亿亩耕地,人均1.41亩,2.49亿农户户均7.3亩,耕地块数5.8块。数以亿计农户的土地微小规模经营,汪洋大海的传统小农经济,要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非常困难。农民工现象与这种状况密切相关,他们外出打工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对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落后农村的“突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问题实际上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瓶颈。因为解决“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才能繁荣农村,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如何减少农民?通过什么渠道减少农民?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及时转换农民工身份,无疑是一条最重要、最根本的渠道。目前,我国有4.9亿农村劳动力,除了已经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起码还有1.5亿有待转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破解“三农”问题就必须抓住农民工这个关键要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新的领域中实现新的突破。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科学有序地减少农民,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工问题,就会开辟“三农”工作新天地。

(二)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时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农民工问题解决好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一些难点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换一个角度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绕不过农民工这道“坎”。现在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工业怎样反哺农业?城市怎样支持农村?我通过农民工专题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以近2亿农民工为“反哺”与“支持”的桥梁和纽带,紧密工农关系,疏通城乡血脉。比如,四川省今年上半年农民工的劳务收入经银行和邮局汇回农村287.4亿元(不含卡汇等取到),净增134亿元,增长88.。这些劳务收入是农民工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反哺”和“支持”,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不需要政府投资和企业赞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实效最强。过去的岁月里,农民工为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非凡贡献;未来的年代中,农民工还将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

(三)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在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矛盾中,农民工问题最为复杂。特别是一些地方及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平等待遇,使农民工与企业主的劳资关系紧张,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融洽,与社会管理不和谐,有的地方农民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广大农民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在城市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尤其在就业环境差的地方和劳资矛盾尖锐的企业,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很强烈,农民工高伤亡率、高犯罪率等社会问题突出。比如,南方某地级市每年有1万名农民工因公致残,有近5000名农民工因交通事故伤亡;流动人口犯罪率占犯罪总数的97。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农民工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我国的农民工现象持续多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农民工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仅是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还是一个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农民工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层面的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看来,有必要把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来加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特别是“两个趋向”重要判断的提出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方略的确立,使农民工的就业条件和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对农民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地方也创造出一些很有成效的经验。目前,无论是宏观的政策导向,还是微观的企业环境,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这里提出几条建议: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农民工问题实质是就业问题。要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彻底改变重城镇、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就业观念和相关政策,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和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国家就业计划,分类实施。近期的重点应该是,把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的突破口,制定政策法规,明确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权益保障缺失是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全社会,要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应当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着手组织起草关于农民工权益的法规。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是治本之策。

(三)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实际上是要造就新一代产业工人,其意义非常重大。农民工输出地要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措施是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贴标准,试行农民工“培训券”,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之前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农民工输入地要抓好转移后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要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城乡分割的作用。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假如简单地将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变为市民身份,其弊端可能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还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新的制度安排,一要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二要弱化农村人口迁徙的“寻租”动机,三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这些方面的工作都要注意节奏和配套,不能操之过急或单独行动。“好范文”版权所有

(五)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农民进城的“门槛”低了,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就更重了。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筹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部门,部门之间既有“各管一段”互不衔接的问题,又有“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的问题。应该从自上而下理顺农民工工作的关系,农业部应在有关司局尽快设立(加挂)“全国农民外出务工协调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国农民工就业规划、农民工工作政策措施、统计农民工数量、疏导农民工流向、农民工培训等。农民工较多的大中城市也要设立相应的农民工管理与服务机构,切实维护权益,具体指导就业,协调管理事务,提供社会服务。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有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紧密配合,中国农民工———生命力和创造力极强的“凤凰”,一定能够展翅翱翔,鹏程万里!

第三篇:民工工资问题

一、民工工资问题:

可以要求胡志昂提供工资人员名单和标准及因结算工资总额表,并要求胡志昂出具同意书,请求贵公司代付上述民工工资,代付工资贵公司可以再总工程款中予以相应扣除。

二、已经垫付生活费可以先予扣除。

三、工资数额如何确定问题:

扣除垫付生活费后,按比例支付,因为合同也约定是在贵公司结算完后才办理结算,现在贵公司都没有最后结算,因此全额付工资时间未到,但是要解决民工问题,建议先按比列付一部分。

四、准备资料:

1、所有书面合同、补充协议,贵公司与发包单位的和分包给个人的都要;

2、工程签证单,证明应该支付民工工资金额及人员、标准情况;

3、预算文件资料,证明贵公司与发包人结算的依据;

第四篇:民工工资问题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时也为保障我部农民工人基本权利,能按期拿到足额工资。根据监理及业主单位下发文件的指示也结合我部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实际特成立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我部全线各个班组通过走访询问、约谈施工队、检查台账、设置奖惩制度等形式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并制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习总书记关于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讲话精神切实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发生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根据福建省各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文件。同时项目部加强自身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类治理、逐年推进。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偿还欠款与杜绝新的拖欠并重,突出项目部带头清欠,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正确处理好清欠与项目施工进展的关系,维护农民工的自身利益。通过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确保我部项目施工任务能按期完成。

二、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农民工工资能如期发到工人手中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能持续有效进行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的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成员: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具体负责小组的日常工作,组织和协调各小组成员在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收集、汇总、疏理、总结等。

三、具体专项整治实施措施

1、走访询问。我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将会定期和不定期对我部全线桥梁、隧道、路基施工队伍随机进行现场询问施工人员关于工资标准及发放情况,并记录在册。如有发现工资未及时发放或拖欠的,我部将约谈相应的施工队负责人,询问详细情况,并要求其必须如期全额的发放农民工工资做到无一拖欠。

2、约谈施工队。针对有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施工队伍,我部将对施工队负责人进行约谈,了解详细的情况,如遇特殊情况无法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可先向项目部报备项目部将先预付部分工程计量款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无如特殊情况我部将对该施工队负责人列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信用考核评价表中,如多次无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导致信用考核评价过低的 我部将对该施工队负责人进行相应的罚款或进行清退。同时,能每期按时足额的发放农民工

工资的施工队,我部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3、检查台账。按规定我部各施工班组每月需上报上月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相关表格,我部将对上报的该表格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询问核对工人是否领取了表格当中相应金额的款项看其是否符合规定,有无错报漏报的情况。同时我部将深入各施工队伍驻地宿舍,检查其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是否属实,是否为本人签名,有无代签等。并在各施工队驻地竖立农民工工资公示牌,将各施工队伍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总表张贴在施工队驻地,以供工人监督。

四、农民工工资发放保证措施

1、项目部在施工队伍进场前建立录用的农民工用工花名册,花名册一式三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劳务单位各执一份,并存档。

2、在监理及业主单位的管理下,我部督促各施工队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保证民工及时拿到自己的工资,也保证了我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我部设立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预存工资款,如有施工队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我部将直接支付给工人工资,避免了由于施工队伍负责人因为一些复杂问题造成资金困难,使得工人无法拿到工资。

4、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制订出农民工工资支付计划表。

5、保证按月发放工资,要求各施工队伍每月准时发放民工工资。

6、我部各部门积极争取措施,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让农民工劳有所得,我部设立了农民工调查小组,专门调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等现象,一经发现项目部将对其严厉处罚,做到“工程清工资清”,决不拖欠民工工资。

7、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工资公告制度,我部将对每月上报上来的各施工队伍的农民工工资情况表进行汇总,并将汇总表张贴在每个施工队伍驻地公告7天,如发现有拖欠工资或造假的情况,每发现一项处以1000元的罚款。

8、我部为民工设立了工人工资投诉箱和投诉电话,民工有意见或投诉可直接来项目部驻地,并为其大力解决难题。

9、将农民工工资的支付情况纳入项目部的各项考核指标中,进行统一考核。

第五篇:58浙建集团打造民工和谐工程

58浙建集团打造民工和谐工程

文/潘孙鹏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历来是民工集聚的大户。而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建筑企业集团、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就拥有近十万规模的民工队伍,活跃在省内外千余个建筑工地上。一方面,浙建集团团结带领广大民工南征北战,拼搏奉献,为社会建起幢幢高楼;另一方面,浙建集团通过合理的机制、有力的举措、亲“民”的行动凝聚激励民工,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倾力打造民工和谐工程,从而使“建筑”和“民工”两大工程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全面推动企业、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民工和谐工程的重要意义

在浙建集团,民工约占集团从业人员的90%,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城市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更好地关爱民工,就是关爱企业,关爱社会,就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高度,浙建集团近年来从维权、安全、教育、生活等入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民工和谐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努力,集团和各所属企业成为了民工就业、成才与创业的最好平台。浙建集团开元安装公司荣获“第五届全国进城务工青年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团中央、原建设部等13部委的联合表彰,还有10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全国和省市的表彰。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浙建集团民工和谐工程

(一)维护权益,提高民工的主人翁地位

从浙建集团人员结构来看,十万民工无疑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民工自身的局限,社会的偏见,机制的欠缺等,民工还没有很好地成为企业的主人翁,而这显然是与企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不相适应的。从这一情况出发,浙建集团就把保障民工权益,提高民工的主人翁地位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首要工作来抓。

1.注重权益监督保障。近年来,集团党政工团分别下发了“关于开展项目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施工项目党支部建设的通知”、“关于建设施工项目百分之百组建工会的通知”、“关于认真开展关心关爱民工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企业实行组建项目班子、项目党支部、项目工会“三同时”,具备条件的还要建立团支部,从而把党政工团的触角伸向项目,接近民工,切实履行监督保障作用,保证广大民工的切身利益。

2.建立和谐完善的劳动关系。依法签订和规范劳动合同,落实好涉及民工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实行劳务分包企业准入制度,建立劳动用工的长效管理机制。集团每年进行集体合同的协商,并进行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确保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民工情绪稳定。

3.强化民工政治地位。浙建集团党政工团组织均向民工敞开大门,近三年共吸收民工党员20多名。2007年在亚太机电项目成立了首个流动民工党员党支部,探索民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子。集团工会要求各单位1万m2以上的项目,民工全部办理入会手续。同时,强调各单位要有一定比例的民工代表参加企业职代会,通过工会、职代会积极反映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关爱生命,提高民工的安全保障水平

建筑企业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为减少和杜绝民工伤亡事故的发生,让10万民工平安健康地跟随企业创业致富奔小康,浙建集团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

1.开展生动科学的安全教育。近年来,集团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每年举办“民

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使广大民工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出版了《生命只有一次——重大建筑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用形象的视觉教育让广大民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制作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知识扑克牌》,通过漫画和文字说明,让民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教育。

2.实施安全技术创新。根据近年全国建筑施工过程因承重支模钢架坍塌而常常引发民工群死群伤事故的实际情况,集团相继投入100多万元联合浙江大学等单位,对建筑扣件脚手架施工风险分析项目进行攻关。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级技术专家组的评审和验收,现已作为浙江省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在全省推广使用。这从安全技术上为民工增加了一道保险带。

3.创新企业安全文化。集团每年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集中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整治活动。每年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全集团有近20家单位和基层项目、班组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企业、优秀组织单位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民工安全意识,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机率。

(三)教育培训,提高民工的综合素质

建筑民工队伍大多存在流动性大、成员结构复杂、职业技能偏低、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加强民工队伍建设,提高民工综合素质,就成为建筑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注重思想教育。集团把加强民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项目党政工团组织,构建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努力探索共同做好民工管理与教育的新路,激发民工隐藏在内心世界的自信和自尊,宣传民工中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共建共享。

2.成立“民工学校”。浙建集团要求项目部充分利用民工学校这一平台,围绕“创建文明工地,提高项目效益,确保项目进度,树立企业形象”这一办学思想,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精心安排好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工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浙江建工、浙江一建的民工学校被评为首届杭州市“十佳民工学校”,浙江建工荣获第二届全省“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3.创办“民工技校”。为使民工队伍进一步提升素质和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集团于2007年成立了“浙建集团民工技校”,努力通过民工技校的梯次培训,实现民工队伍的三大转变,即:让缺乏工作技能的民工转变成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民工,让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民工转变成技术业务骨干,让技术业务骨干转变成既能传授技艺、又能引领广大民工为集团做强做大作出贡献的一线骨干带头人。民工技校每年将为2000多名班组骨干提供培训。

(四)改善生活,提高民工的生活品质

从事建筑的民工,其作业和生活环境大多比较艰苦,业余生活也比较单调。浙建集团一直以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努力塑造和谐浙建的形象,为广大民工提供温暖的“家”。

1.以争创文明标化工地为载体,积极改善民工作业、生活环境。合理划分作业、生活和办公区,配置宿舍、食堂、卫生等基本生活设施。科学安排工程进度和施工作业时间,避免高温、严寒及恶劣天气条件下户外作业,确保民工身心健康,坚持做到冬送温暖夏送凉。集团每年对高温作业的民工进行慰问,给民工送上“夏日清凉”。2007年高温季节,仅省内就有100多个项目为民工宿舍安装400多台空调。

2.建立民工沟通日,架起民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浙建集团认为,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重要内容。在劳资关系中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利用“民工沟通日”这一载体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显得十分重要。设立“民工沟通日”旨在为民工提供一个反映工作生活诉求、表达喜怒哀乐的沟通交流平台,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帮助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民工动真情、办实事、办好事,为民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3.倾情关爱,努力满足民工的情感需求。集团规定,每年召开“民工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满足广大民工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需求。在集团《关于建立特困、因病致困及贴近特困线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通知》中,明确将特困民工列入帮困对象。集团每年为民工单列名额推评劳模,中秋节为民工安排团圆晚餐。工会专门组织民工疗休养。许多项目还推行人性化管理,专门为民工开设探亲夫妻房,绘就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图卷。

三、建筑企业打造民工和谐工程的几点思考

通过近年来倾力打造民工和谐工程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进一步做好民工工作,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注重管理者思想认识的提高、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吸引民工的积极参与。

1.坚持人本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基本前提。近些年浙建集团民工工作之所以取得可喜的成绩,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而领导重视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对该项工作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做好民工工作是新形势下搞好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一项内在要求,从而积极担负起民工和谐工程的领导责任。

2.坚持重在建设,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关键所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民工和谐工程是建筑业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课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能抱临时观念,要长期规划,明确责任,落实职能,使各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同时,要因人、因时、因地不断总结、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把和谐民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3.坚持关爱民工,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本质要求。民工是生产施工的主力军,劳动关系和谐不和谐,民工是重要的“温度计”,是体现和谐企业创建的重要元素,只有民工在企业、工地感到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因而,如何真正关爱和正确引导民工齐心协力融入和谐企业、和谐工地创建,是民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4.坚持以民工为主体,吸引和促进民工的积极参与是根本保证。做好民工工作,打造民工和谐工程,企业和社会起主导作用,但从民工角度来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努力提高业务技能,丰富个人修养,并不断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是实现自我最有效的方式。只要民工和企业、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就会事半功倍,更好地形成和谐的民工群体、和谐的建筑企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载川浙民工问题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川浙民工问题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定稿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11春行政管理丁豪 2012.10.18 调查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

    关于解决交通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的若干意见浙交〔2006〕73号

    关于解决交通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的若干意见 浙交〔2006〕73号 各市交通局(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

    你好川大考研问题

    四川大学考研的相关问题 1、关于报考资格的问题? 答:考生报考须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在复试时进行审查,一经查实不符合报考条件者, 将取消报考资格,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

    问题调查

    如今网络已经传进每家每户。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根据调查发现每10位同学中就有8位同学选择互联网作为第一信息来源。可想而知互联网......

    拖欠农民民工工资问题发言稿

    在全面治理拖欠农民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住建领域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有关工作简要发言:一、工作开展情况近年......

    拖欠工程款及民工工资问题探讨(五篇范文)

    近年来,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愈演愈烈,成为扰乱建筑市场秩序的顽症之一。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两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既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关于解决交通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的若干意见浙交〔2006〕73号(五篇材料)

    关于解决交通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的若干意见 浙交〔2006〕73号 各市交通局(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关于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关于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北蔡镇中心小学 一、背景现状: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背景现状: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