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
农贸市场作为城乡公共服务基础配套设施之一,是集民生性、公益性和市场性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然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的主要渠道和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提升,是有效保障“菜篮子”供应、推动本地农产品产业发展、平抑农产品价格和维护食品安全的客观要求,是切实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和切入口。发展好、管理好农贸市场对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三农”,解决再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我县启动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通过三年的改造提升和农村小菜场整治与规范,我县农贸市场的设施、环境和服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县农贸市场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部分农贸市场仍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市场硬件设施落后、管理手段粗放等问题,个别农贸市场主办方还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推进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提升,改变我县农贸市场现状,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整洁、放心、平价的购物环境已迫在眉睫。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贸市场提升发展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73号)精神,发挥农贸市场在保障农副产品供应、维护食品安全和平抑农副产品价格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以提升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为载体,准确把握农贸市场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农贸市场软硬件升级、业态和投资运营体制创新。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 全面推行“两保一稳两化”(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标准化、信息化)改造,着力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将农贸市场打造成市场繁荣、秩序规范、购物放心的文明经营场所,推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民生性、公益性、市场性原则;
(二)坚持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原则;
(三)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原则;
(四)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核、统一验收原则。
三、目标计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核、分步实施、统一验收”的原则,参照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592-2005《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创建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对全县城乡农贸市场进行规划、建设与改造提升。通过开展“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系列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农贸市场信息公示系统,交易追溯系统,努力提高农贸市场登记率、达标率和诚信率。实现农贸市场价格公示化、监管信息化、经营诚信化和创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到2013年,我县城乡农贸市场面貌实现明显改观,农村农贸市场达到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以上标准(含一星级),县城和中心镇农贸市场达到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以上标准(含三星级),逐步使农贸市场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购物方便、卫生安全、群众满意的购物场所,构筑与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农贸市场体系。
(二)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试点示范——将莲湖农贸市场作为试点,开展“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创建活动。通过“两保一稳两化”改造,切实抓好试点农贸市场的软硬件改造提升和业态创新。
第二阶段(2012年)深入推进——城区和中心镇农贸市场全面完成文明示范农贸市场“两保一稳两化”建设与改造提升任务。
第三阶段(2013年)基本完成——2013年全县农贸市场基本完成文明示范农贸市场“两保一稳两化”建设与改造提升任务。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规划布局。
农贸市场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要根据城乡规划布局并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规划编制完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县城新建和改建的农贸市场要根据市场周边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进行市场布局调整,做到规划先行,杜绝重复建设、无序建设;乡镇所在地(含工业园区)、人口集聚的中心村未建有农贸市场的,要按照规划要求和群众生活需要新建农贸市场。
(二)创新投资运营体制
市场举办者是市场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在市场提升发展中切实承担起“保供给、保物价、保安全”的社会责任。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确定,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公共服务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国有、集体资本参与投资经营,逐步建立国有、集体资本为主导的农贸市场运营体制,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农贸市场原则上不得整体对外发包与分包、不得在原有基础上随意增加摊位租金等经营性负担,使农贸市场尽可能体现公益属性,还利于民。农贸市场规划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市场摊位的产权不得出售;市场举办者不再举办市场时,只能按股权或整体转让,不得将市场摊位和营业房分割转让。要逐步建立与农贸市场公益性地位相适应的投资、经营和管理体制。要预留市场维修发展资金和市场物业管理基金,以保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引入新型业态。
积极引入农贸市场与基地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直销对接、连锁配送、设立直供直销点等新型业态,完善“菜园子”与“菜篮子”对接机制。鼓励主产区农产品经营大户、产地大户、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入场设立专柜,积极引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品牌农产品。
(四)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要明确并落实市场主办方和市场经营户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农贸市场的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行食品准入,强制落实快速定性检测制度,全面建立农贸市场检测室,公开检测结果。要督促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购销台账、质量承诺等制度,完善上市商品可追溯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监管制度,积极推行农贸市场经营户信用评价、计量诚信和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公示信用分类结果,实施信用激励与惩戒。
(五)规范市场申报程序。
列入新建或改造提升范围的农贸市场,在新建或改造提升之前须经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未经审核的不得享受政府相关政策。龙游县新建农贸市场申报程序、龙游县新建与改造提升农贸市场验收标准、龙游县新建与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补助资金申报管理办法详见附件。
五、扶持政策
(一)规费减免政策。
鼓励新建和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在新建与改造提升报批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经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核准,按程序予以减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土地供应、营业税费、用水用电优惠等扶持政策,以更好地体现农贸市场的公益属性。
(二)财政激励政策。
对列入新建与改造提升计划的农贸市场,其建造资金主要由农贸市场举办业主筹措。县政府根据其硬件投入、软件管理、验收意见等因素,确定分类补助比例,经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审计审核、验收后,由县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市场所属乡镇(街道)相应给予配套补助。
(三)提升奖励政策。
鼓励农贸市场开展文明示范农贸市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对认定为文明示范农贸市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的,给予相应奖励。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城乡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节的重要载体,也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从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立组织机构。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实施。县政府已建立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商局。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农贸市场新建与改造提升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
(三)明确工作职责。县政府已将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并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把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辖区内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方案;明确职责,分解落实任务,做好组织实施。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加强指导,简化手续,确保全面完成全县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各农贸市场业主是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将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加强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农贸市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知识,不断提升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报告
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10年8月20日,县人大钱庆法主任专程到县工商局调研,就下一步关于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作了专题指示,按照主任的指示精神,现就加快我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是一项事关食品安全、事关城市品位的民心工程。近年来,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指导和扶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截止2009年底,Ⅹ已按照市政府的计划安排完成了Ⅹ市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任务,Ⅹ等地也正逐步开展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
我县农贸市场数量较多,但大部分存在市场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和“脏乱差”现象,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有些市场因为结构老化等原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目前我县有证农贸市场19个,其中规模较大的仅Ⅹ综合市场,但相比之下档次不高,市场档次低下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经贸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局作为市场主管单位,近年来虽然在硬件设施、管理秩序、食品安全等方面对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指导和规范,并积极帮助业主申报星级市场和消费者满意市场。但由于不具备政府优惠政策落实和财政补贴的支配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局对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扶持力度,同时也挫伤了市场举办者投入市场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我县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总体进程。
鉴于上述情况,为加快推进我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切实将我县市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购物方便、卫生安全、群众满意的购物场所,使农贸市场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相适应,逐步形成现代流通市场体系,我局建议县人民政府抓紧出台《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意见》,并参照《Ⅹ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Ⅹ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成立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商局,明确由工商部门作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牵头部门,经贸、财政、发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审计、房管、卫生、城管、消防及有关乡镇政府根据各自职责要求,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恳请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我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
特此报告
第三篇: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5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
石政发[2008]5号
市内五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提高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结合当前国家宏观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和“市级指导、区级组织、村级实施、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力推动城中村改造快速和谐实施,确保三年内已列入遗留问题的12个城中村和“四横六纵”主街主路沿线的城中村全部拆迁改造完毕,同时加快实施城市规划建设区内其它村庄改造。
二、规划方案
(一)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功能等因素,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由辖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组织编制。对适于合村并建或集中改造的相邻城中村,可由辖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组织统一编制规划方案。
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应当包括村庄现状、拆迁安置方案、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
(二)城中村改造规划用地范围原则上应在现状宅基地范围之内,并根据该村拆迁安置等情况合理确定市政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安置村民用地、公开出让用地的面积、位置和界限。村民安置用地面积,综合考虑实际宅基地面积和2007年12月底公安部门登记的人口数量确定。集体商业设施建筑面积由规划、国土部门在保证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基本收入和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
(三)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经辖区政府把关初审后,市规划局会同国土局、建设局、房管局等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审后实施。
(四)已列入遗留问题、正在实施改造的城中村继续按原批准的规划执行。经批准的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如确需变更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拆迁安置方案时,须按原程序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批准后两年内未实施的,须重新编制报批。城中村改造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五)在城中村改造中用于产权调换部分的房屋,其单套建筑面积不高于国家规定的普通商品房最大建筑面积。所建商品住宅,其套型结构比例应符合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有关规定。
(六)在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确定范围内,市规划局不再审批其它建设项目。城中村规划改造范围内的所有产权单位,无论隶属关系,应服从该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
(七)市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村庄拆迁的,应当按照本意见进行改造。
三、土地利用
(一)城中村改造用地应当纳入全市用地计划。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之外的其他用地,由市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储备。
(二)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市政及公用设施用地、产权调换安置村民用地、回迁安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其它土地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
村民安置费用计入公开出让地块土地成本,出让土地收益扣除土地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出让净收益的90%用于村民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剩余10%用于辖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
(三)鼓励土地一级开发单位采用一级开发模式整体实施城中村改造。辖区政府商市政府土地储备机构委托有实力的经济实体通过一级开发模式实施城中村整体改造,先期拆迁安置和建设投资,在土地公开出让所得中支付。出让净收益的90%用于村民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剩余10%用于辖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
(四)土地公开出让方案由辖区政府、村(居)商市国土、规划部门制定,由市国土部门商辖区政府、村(居)组织实施。
四、拆迁安置
(一)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实行“一村一案”。拆迁安置方案由辖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指导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制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体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和辖区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拆迁管理办公室批准和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城中村改造,应当按照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入住。旧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应在辖区政府组织、监督下实施。
(三)对按规定给予补偿或安置后,仍难以支付差价款的困难村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解决。
(四)未经依法批准,没有取得合法手续私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按照违法建筑处理,不予补偿。
五、优惠政策
(一)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户口农转非后的现有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现有土地使用权人依法申请办理国有土地权属登记。
(二)城中村改造中所建住宅、非住宅按照《石家庄市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条例》依法进行权属登记。用于安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新建住宅、非住宅按规定申请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用于产权调换安置房屋,包括回迁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碴土处置费、墙改费。项目资本金按建安总投资的20%缴存。
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商品房按照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建收费工作的通知》(石政发[2007]9号)有关规定缴费。
(四)各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取得规划部门出具的缴费通知单以后,持相关合法文件到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报市收费局,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减免,不再先缴后返。
(五)市政府对启动早、改造快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给予鼓励和奖励。2009年以后启动的项目,出让净收益返还部分,村按每年5%、区按1%的比例逐年递减。同时鼓励城中村连片、整体改造,并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六)城中村改造中市各部门收取的管理费,有幅度的按下限收取,无幅度的减半收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实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力量,保证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每年12月底前向市政府和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下一城中村改造计划,经批准后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
各区政府作为辖区城中村改造的第一责任人。要实行区委、区政府领导分包城中村改造项目,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加大督导协调力度,并在项目现场成立由分包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城中村改造协调督导办公室,抽调业务精通的干部现场办公,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和谐、有序进行。
(二)完善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按规划完成规划改造范围内的道路、管网、路灯、绿化等设施建设及相邻城市规划道路、市政绿化和公用设施的拆迁腾地工作。市政府统筹组织各主管部门做好市承担的规划道路建设和供电、燃气、供热、电讯、有线电视、供水、公交等配套建设。
(三)加快配套改革。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拆旧建新的过程,更是实现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的过程。对列入改造计划、尚未完成“四化”转化的城中村,在坚持辖区政府组织的前提下,由市公安局负责做好村民转市民工作;市民政局负责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集体土地转为有土地工作;市发改委负责集体企业转股份制企业工作。同时,社保、医保、农业、国资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做好各自工作。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季度对各区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进行公示。市有关部门要站在加快推进省会城市建设的全局高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以最优质的服务、最高效的审批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便利,及时解决在规划、土地、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部门。同时,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大城中村改造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各区政府、办事处、居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保证城中村改造工作规范、有序、和谐推进。
本文件由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五年。
附件: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
市内五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提高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国家宏观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
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和“市级指导、区级组织、村级实施、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力推动城中村改造快速和谐实施,确保三年内已列入遗留问题的12个城中村和“四横六纵”主街主路沿线的城中村全部拆迁改造完毕,同时加快实施城市规划建设区内其它村庄改造。
二、规划方案
(一)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功能等因素,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由辖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组织编制。对适于合村并建或集中改造的相邻城中村,可由辖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组织统一编制规划方案。
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应当包括村庄现状、拆迁安置方案、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
(二)城中村改造规划用地原则上应在现状宅基地范围之内,并根据该村拆迁安置等情况合理确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安置村民用地、公开出让用地的面积、位置和界限。村民安置用地面积,综合考虑实际宅基地面积和2007年12月底公安部门登记的人口数量确定。集体商业设施建筑面积由规划、国土部门在保证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基本收入和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确定。
(三)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经辖区政府初审后,由市规划局会同国土局、建设局、房管局等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审后实施。
(四)已列入遗留问题、正在实施改造的城中村继续按原批准的规划执行。经批准的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如确需变更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拆迁安置方案时,须按原程序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批准后两年未实施的,须重新编制报批。城中村改造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五)在城中村改造中用于产权调换部分的房屋,其单套建筑面积不高于国家规定的普通商品房最大建筑面积。所建商品住宅,其套型结构比例应符合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有关规定。
(六)在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确定范围内,市规划局不再审批其它建设项目。城中村规划改造范围内的所有产权单位,无论隶属关系,应服从该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
(七)市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村庄拆迁的,应当按照本意见进行改造。
三、土地利用
(一)城中村改造用地应当纳入全市用地计划。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之外的其它(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用地,由市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储备。
(二)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市政及公用设施用地、产权调换安置村民用地、回迁安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其它土地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
村民安置费用计入公开出让地块土地成本。出让土地收益扣除土地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出让净收益的90%用于村民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剩余10%用于辖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
(三)鼓励土地一级开发单位采用一级开发模式整体实施城中村改造。辖区政府商市政府土地储备机构委托有实力的经济实体通过一级开发模式实施城中村整体改造,先期拆迁安置和建设投资,在土地公开出让所得中支付。出让净收益的90%用于村民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剩余10%用于辖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
(四)土地公开出让方案由辖区政府、村(居)商市国土、规划部门制定,由市国土部门商辖区政府、村(居)组织实施。
四、拆迁安置
(一)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实行“一村一案”。拆迁安置方案由辖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指导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制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体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和辖区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拆迁管理办公室批准和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城中村改造,应当按照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入住。旧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应在辖区政府组织、监督下实施。
(三)对按规定给予补偿或安置后,仍难以支付差价款的困难村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解决。
(四)未经依法批准,没有取得合法手续私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按照违法建筑处理,不予补偿。
五、优惠政策
(一)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户口农转非后的现有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现有土地使用权人依法申请办理国有土地权属登记手续。
(二)城中村改造中所建住宅、非住宅按照《石家庄市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条
例》依法进行权属登记。用于安
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新建住宅、非住宅按规定申请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用于产权调换安置房屋,包括回迁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渣土处置费、墙改费。项目资本金按建安总投资的20%缴存。
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商品房按照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建收费工作的通知》(石政发〔2007〕9号)有关规定缴费。
(四)各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取得规划部门出具的缴费通知单以后,持相关合法文件到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报市收费局,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减免,不再先缴后返。
(五)市政府对启动早、改造快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给予鼓励和奖励。2009年以后启动的项目,出让净收益返还部分,村按每年5%、区按1%的比例逐年递减。同时,鼓励城中村连片、整体改造,并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六)城中村改造中市各部门收取的管理费,有幅度的按下限收取,无幅度的减半收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实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力量,保证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每年12月底前向市政府和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下一城中村改造计划,经批准后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
各区政府作为辖区城中村改造的第一责任人。要实行区委、区政府领导分包城中村改造项目,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加大督导协调力度,并在项目现场成立由分包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城中村改造协调督导办公室,抽调业务精通的干部现场办公,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和谐、有序进行。
(二)完善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按规划完成规划改造范围内的道路、管网、路灯、绿化等设施建设及相邻城市规划道路、市政绿化和公用设施的拆迁腾地工作。市政府统筹组织各主管部门做好市承担的规划道路建设和供电、燃气、供热、电讯、有线电视、供水、公交等配套建设。
(三)加快配套改革。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拆旧建新的过程,更是实现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的过程。对列入改造计划、尚未完成“四化”转化的城中村,在坚持辖区政府组织的前提下,由市公安局负责做好村民转市民工作;市民政局负责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工作;市发改委负责集体企业转股份制企业工作。同时,社保、医保、农业、国资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做好各自工作。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季度对各区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进行公示。市有关部门要站在加快推进省会城市建设的全局高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以最优质的服务、最高效的审批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便利,及时解决在规划、土地、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同时,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大城中村改造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各区政府、办事处、居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保证城中村改造工作规范、有序、和谐推进。
本文件由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步伐,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
关于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步伐,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建议
乐清代表:郑小琴
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流通渠道和场所,与当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农贸市场更是一个地区城市文明状况的缩影,是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体现,直接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贸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我市经济发展和百姓需求已极不适应,改善农贸市场的购物条件、提高市场档次已迫在眉睫。现结合农贸市场的现状及成因,就如何加快改造农贸市场以提升我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城市提几点看法。
一、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就我市当前农贸市场的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量多但规模小。温州共有登记在册的农贸市场230个,除新建的浙南农贸市场等几个上规模上档次市场外,绝大部分属于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低档次、小规模市场或马路市场。以乐清为例:乐清现有登记在册的农贸市场28个,根据乐清市工商局2007年调查数据显示,还有约30个规模不一的农贸市场尚在无证照经营状态,而分散于城郊结合部与农村的小市场则不计其数。但在诸多农贸市场中,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包括5000平方米)的,仅6个;市府所在地乐成镇有三分之二市场的营业面积低于“温政办„2005‟2号文件”规定的最低标准:2000平方米; 1
重点集镇虹桥镇农贸市场的营业面积均不足2000平方米。在登记在册的28个农贸市场中,13个市场的固定摊位数不足200个;尚有3个集镇的中心菜市场营业面积不足600平方米。(附件:2007乐清市农贸市场(有证照)规模图)
二是布局不合理。我市大多数农贸市场建于90年代。从市场初建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我市城市面貌有了极大发展和改变,城市中心外扩,新老城区的居住人口、消费需求消长变化,而这批市场还停留在老地方。另外,很多新发展起来的工业区、住宅区因没有适时建设农贸市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十分不便。比如,在虹桥镇西工业区、仙垟陈、四都等工业聚集区,因工业区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但附近没有农贸市场以满足工业区的消费需求,于是各个工业聚集区外的马路上便形成了颇为壮观的露天市场。
三是硬件建设滞后。除近年新建的极少数市场外,我市农贸市场硬件建设普遍滞后,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全市61%的农贸市场没有泊车位,46%的市场没有配备管理房。大部份市场仍为简易的棚顶式结构,棚顶老化失修,失去基本的遮阳挡雨的功能,经营户们纷纷在各自摊位上支起了各式雨布,使不少市场面貌显得破烂不堪;而消费者雨天也要打伞进场购物,既不方便,也使市场内更加拥堵,购物更不顺畅。大部份市场内供电线路缺乏系统检修,经营户私拉电线交错如蛛网,不美观更不安全。全市未改造的市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现象。此外,原有的节约型设计致使市场内摊位面积狭小、没有仓储空间且通道狭窄,供水、排污设施简陋,造成市场内地面污水流溢、气味难闻,消费者对此怨声不断。
四是秩序混乱。我市大部份农贸市场显得十分拥挤杂乱。市场
附近场外经营、市场内充斥流通摊点,通道上堆放杂物或占道经营,车辆随意停放,食品经营摊位生熟不分等现象十分普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在无证照的市场、马路市场、露天市场,上述无序经营现象更普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市农贸市场总体档次低、购物环境差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划设计存在缺陷。上世纪90年代,农贸市场建设初期,其规划设计基本上未经科学论证,大多是从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出发,前瞻性不足,导致新建成的市场使用没多久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了,由此还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市场购物环境先天不足。
二是市场建设资金短缺。因资金短缺,使现在应该搬迁的搬迁不了、应该扩建的难以扩建、应该新建的无法新建、应该改造的没有能力改造,各个农贸市场存在的硬件建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的力度不够,而举办单位对投资农贸市场信心不强,制约了市场投入的跟进。资金投入不足成了制约当前农贸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市场管理不完善。现行的管理方式多处在初级的、粗放型的阶段。市场投资方、举办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短期行为突出,市场管理不到位。在我市许多村镇菜市场,还存在着将经营管理权承包给老人协会、村委会或社区的现象。另外,市场内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政府各部门对农贸市场的控制力减弱,也是出现市场管理问题的原因。
三、温州市市场改造提升进程:
2007年7月30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温政办[2007]124号“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已经明确指导思想、改造目标、改造原则、时间安排、政策措施、职责分工等,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城区、县市基本上都相继成立了由分管副区(市、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关于《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补充意见,更加明确政府在改造资金投入,政策处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但是,到目前为止,改造进程缓慢,具体落实不到位。原定2007年完成改造计划的20%,但据我了解,到现在为止,各县、市基本上刚启动,且政策性难题重重。
三、关于加快提升改造我市农贸市场的几点建议。
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是一项民心工程。搞好辖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切实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不但可提高政府的形象与品位,而且可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特别规定”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目前我市农贸市场的总体状况,就如何加快市场的提升改造步伐提以下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很抓文件精神的落实;特别是有关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审批手续与政策处理问题;
2、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从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大对农贸市场改造的扶持力度,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做到特事特办。
3、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按计划完成改造任务,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