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 农业复习总结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重现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记忆]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
(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气候:热量;水分;光照;温差)河流:灌溉水源)地形:
平坦(坡度>18°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坡度 >25°不得发展种植业))土:厚度;面积;肥力)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
①育种技术(保证高产); ②灌溉技术(保证稳产);
③保鲜技术(卖出))交通:铁路、高速公路、水运(河运,海运)航空交通运输网)市场:①市场狭小;
5)政策)历史基础:如成都平原: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饮食习惯
4、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5、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6、农业地域的含义:[理解记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7、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种植业+畜牧业
游牧业
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8、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自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混合农业是良性的生态农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的类型,合理安排农事)农业各环节相互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的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桑基,蚕基农业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季风水田农业 区位条件2)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2)单产高,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 2)交通运输便利;3)市场广阔; 4)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6)农业科技先进
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对象:牛、羊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2)地广人稀,地价地
阿根廷大牧)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场放牧业 发展措施)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2)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修筑铁路至港口,便于出口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乳畜业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主要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区位条件 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第二篇:农业推广学复习材料
农业推广学复习材料(真题)
一、基本概念 1.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2.农业推广成果示范★★
成果示范是指在农业推广专家(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下,在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场所)或科技示范园等特定场所中,把经过当地适应性和开发性试验取得成功的耨个单项技术成果或综合组装配套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将其优越性和最终效果尽善尽美的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以引起周围生产者的兴趣及采纳激情,并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督促他们效仿的过程。3.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性活动。4.集体指导法★★
集体指导法又称团体指导或小组指导法,即在同一类型 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5.农业推广方法示范★★★
方法示范是指推广人员利用适宜规格的植物、动物、农机具或其他实物做直观教具,将某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表达显得困难,传授效果极差的操作性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与语言传授相结合的方法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操作,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的推广教学方法。6.农业推广沟通★★★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求、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业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7.技术的经济上限
技术的经济上限是指某项技术成果应用后,单位面积所获得的最高纯收入(利润)。8.农业推广评价★★
农业推广评价是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科学方法,依据既定的推广工作目标或标准,对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衡量、检验和考核,以便了解和掌握已完成的推广工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或标准,进而确定推 广工作的效果和价值,以及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推广工作水平。9.现代农业推广
就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并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咨询为特征)
10.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11.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和农民单独接触,研究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是向个别农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12.农业推广教育
农业推广教育最主要以农民为对象,以推广工作、农村开发和农民需要的内容为教材,以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素质、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目标的一种农民教育形式。13.农业推广组织
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 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14.狭义的农业推广
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上应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技术为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在改进耕作方式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以教育为特征)
15.信息能力
所谓信息能力,是指一个人手机、传递、利用信息,指导实践的本领和技能。16.推广率
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量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17.农业推广方式
农业推广方式是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或途径,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18.农业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服务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二、简答题 1.学习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②指导我国的农业推广实践;③提高农学院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2.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重要性。★★
答:每一项具体的农业推广活动一般应包括两大要素,即推广内容(信息)和推广方法(沟通)。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是推广工作城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推广效果。①农业的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是为农民服务的,必须是切中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②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沟通,再好的信息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③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
答:①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②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③与农民沟通前先认同;④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⑤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⑥了解、利用风俗为农业推广服务;⑦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4.大众传播法怎么运用?
答:①在推广初始阶段,利用广播、电视等反复传播适合农 业需要的科技信息,以引起农民的重视和注意;②当农民已经掌握了该科技信息时,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时,应采用科技展览的方法,新老技术对比,加深他们的认识,激起对新技术的兴趣;③当农民准备试用时候,就应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产品资料等,组织现场参观,使他们掌握技术细节,以确保试用的成功。
5.农业推广试验怎么总结?
答:试验总结的过程,也是研究事物再认识的过程。①首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归纳,运用统计手段从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规律;②然后按照既唯物又辩证的多向思维去分析所获客观规律形成的原因,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新;③对一些效果显著,规律性较好的试验可按科技论文形式撰写并发表,对某些无规律可寻且效果不显著的试验,应及时修改试验方案,进行下一轮试验。6.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有哪些?
答:①科技成果;②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③技术改进成果;④引进技术。
7.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①国家需要;②市场的需要;③农民的需要;④专家的意见。
8.简述农业推广成果示范的作用。
答:第一,成果示范是在适应性和开发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 的,成果质量在创新性、成熟性和效益型、适应和实用性等方面,经过了验证和改进,加之有严格的技术操作,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优于当地原有的使用技术。由于示范点设在拟推广区的生态、生产环境中,又是农业生产者亲自操作完成的,效仿者不仅可以看到最终成果的优越性,通过参观、交流还可以了解到示范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便于分析判断成功的把握性,采纳的欲望容易被激发。第二,在我国的农业发展阶段,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偏低,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愿意接受一些抽象空洞的说教式技术传授。成果示范避免了一般技术传授的欠缺,示范过程可使效仿者充分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所有感觉去考察认识新事物,并进行自己分析、判断。9.简述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原则。
答:①朴实通俗原则;②深入浅出原则;③科学规范原则;事实教育原则。
10.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原则。
答:①综合效益原则;②实事求是原则;③资料可比原则;④因地制宜原则。
1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有哪些?
答:①传习式扩散;②接力式扩散;③波浪式扩散;④跳跃式扩散。
12.农业推广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易懂易记,简单明了;②实用实效,可行易行;③生动形象,朴实无华。
13.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用?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
答: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的过程。农业创新的过程:①认识阶段;②兴趣阶段;③评价阶段;④试用阶段;⑤采用阶段。农业创新采用者分为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五种类型。14.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答: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内容,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解决在即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农业推广人员才能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15.什么是方法示范,如何做好方法示范?
答:方法示范是指推广人员利用适宜规格的植物、动物、农机具或其他实物做直观教具,将某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表达显得困难,传授效果极差的操作性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与语言传授相结合的方法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操作,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的推广教学方法。基本要求:①短时准确;②操作为主讲解为辅;③农民亲自操作。16.选择农业推广项目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项目的先进性:创新、经济合理性、适应性广;②项目的成熟性;③项目的适用性;④项目产品的需求性;⑤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农民的接受能力的一致性;⑥项目要符合农民的利益;⑦项目要充分考虑国家经济计划和技术政策的需要。
17.农业推广评价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访问法;②直接观察法;③问卷调查法;④重点调查法;⑤典型调查法;⑥抽样调查法。18.简述可行性报告的用途和作用。
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准备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从技术、组织管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实施力量等各个方面论证整个推广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19.简述农业创新S型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成因)★★ 答:农业创新扩散之所以呈现S型曲线,是由于一项农业创新在刚开始推广时,多数人对它不太熟悉,很少有人愿意承担风险,所以一开始扩散的比较慢,采用的数量也不多;当铜鼓哟试验示范后,看到试验效果,感到比较满意后,采用的人数会逐渐增多,使扩散速度加快,扩散的斜率会逐渐增大;当采用者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新的创新成果出现,旧成果逐渐被新成果替代,扩散的斜率逐渐变小,曲线也缓慢平缓,直到维持在一定水平不再增加。这样就形成了S曲 线。
20.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答:①因地制宜原则;②试验示范原则;③教育培训原则;④合作推广原则;⑤配套服务原则;⑥综合效益原则。21.简述按农民需要进行推广,推广机构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答:(1)应深入了解农业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需求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他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22.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答:①热爱本职,服务农民;②深入基层,联系群众;③勇于探索,求知创新;④尊重科学,实事求是;⑤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23.简述集体指导法的特点。
答:①指导范围较大,推广效率高;②双向交流信息,信息 反馈及时;③利于开展讨论,达成一致意见;④注重整体效应,个人难以满足。
24.简述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
答:①大众传播法②集体指导法③个别指导法 25.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因地制宜原则;②试验示范原则;③教育培训原则;④合作推广原则;⑤配套服务原则;⑥综合效益原则。26.简述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
答:①技术要成熟可靠;②示范目标与农民和社会生产目标一致;③具备成果示范的必须条件;④示范点的选择和布局要合理。
27.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答:①试验目的要明确;②试验要有代表性;③试验结果要准确可靠。
28.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用,创新采用者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落后者五种类型。29.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三、论述题 1.论述集体指导法的特点及如何利用集体指导法 答:
特点:①指导范围大,推广效率高;②双向交流信息,信息反馈及时;③利于开展讨论,达成一致意见;④注重整体效应,个人难以满足。
原则:①重引导,坚持自愿参加;②重实际,照顾农民特点;③重质量,注重指导效果。
要求:①对推广对象的要求,必须是对同一类问题感兴趣的人,这样有利于在传授示范讨论过程中容易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兴趣;②对时间的要求,与参与者协商时间,把集体时间定下来,利用各种方式通知每位参与者,保证尽量参加;③对方法的要求,可以采用集会、小组讨论、培训班、示范、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④对方式的要求,参与式讨论是集体推广方法最大的特点,要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⑤对规模的要求,小组活动的规模不宜太大,一般最适宜的小组规模为20-40人。
2.农业推广工作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答:
一、直接功能:①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④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⑤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间接功能:①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②提高农业生产与 经营效率;③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④优化农业生态条件;⑤促进农村组织发展;⑥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3.论述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推广教学方法
答:(1)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组织集体教学方法很多,包括各种培训班、专题讲座、会议等。
(2)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一边讲解技术一边进行操作示范。
(3)鼓励教学法: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4)现场参观教学法: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4.论述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答:(1)经营条件的影响:经营规模与农民采用创新的积极性呈正相关。
(2)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①技术的复杂程度;②技术的可分性大小;③技术的适用性。
(3)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业的知识、技能、要求、性格、年龄及经历等都对接受创新由影响。
(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机构 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影响。5.论述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答:(1)成果质量:①成果的创新性;②成果的成熟性;③成果的效益性;④成果的适应性;⑤成果的实用性。(2)转化系统的建设:①应用成果产出系统;②成果鉴定系统;③技术推广系统。
(3)农民的需求:要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教育农民,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市场观念,激发他们采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政策和资金: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最保障,同时也需要利用资金调节人力物力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换。
6.联系某项技术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论述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农业推广方法。
四、其他
第三篇:农业推广学复习材料
第一类:名词题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的一种协调状态。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组成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称为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性,即一个物质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粮食安全: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所有人都能够获取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足够的、营养的、安全的食物。
可持续农业: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农业。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在生活困难时为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而提供的援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及其家庭在遇到年老、疾病、伤残、死亡、灾害或其它风险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服务帮助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绝对贫困: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或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状况。
参与性农村发展:是指通过赋权使农村居民有机会参与到与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并在参与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集约农业: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资源节约型。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类:简析题
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
(1)自然调控机制:反馈机制,多元重复机制。(2)人工调控机制:直接调控,间接调控机制 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1)增加组成成分的多样性(2)不超过生态阀植(2)巧设食物链结构(2)生态环境的人为调控。
优良品种的特点
(1)丰产性(2)稳产性(3)优质性(4)早熟性(5)广适性 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1)农业科技成果成果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2)农业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3)农业推广是改善农民地位,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内容(1)产前的决策、计划(2)产中的组织、监督(3)产后的核算、评价
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有: ①指导作用 ②协调作用 ③激励作用 ④调控作用 ⑤约束作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 ①经济上可持续性 ②社会可持续性 ③生态的可持续性 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有:
①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②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③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④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农业有哪些多种功能。
(1)经济功能 2)游憩功能 3)社会功能 4)教育功能(5)环保功能 6)医疗功能 7)文化功能
简析经济的发展出现的四种经济提供物。(1)第一种经济提供物是产品。(2)第二种经济提供物是商品。(3)第三种经济提供物是服务。(4)第四种经济提供物是体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2)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3)农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趋于合理(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5)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成功推进(6)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7)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8)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如何切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1)切实加强领导(2)完善运行机制(3)拓宽服务内容(4)切实搞好服务
第三类:思考题(参考要点)
一、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业效益低下,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和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构问题突出 ;其次,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第三农业发展面临着贸易自 由化的挑战。
(2)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就业问题突出,社会事业严重滞后。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其次,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3)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二、为什么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2)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3)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6)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三、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2)技术进步有利益减少区域发展对产地资源的依赖程度;(3)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4)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四、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1)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2)进一步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3)合理开发农村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4)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的繁荣;
(5)积极发展农村科技事业,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6)开展整治体制改革,培育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实现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7)给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
五、以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义?(1)人口的压力
(2)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3)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与发展危机
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要保证。因为没有生产持续性,农业系统就会萎缩;没有经济持续性,农民就没有积极性;没有生态持续性,就没有发展可言。
六、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
(2)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3)是加强对粮食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
(4)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水平,要调整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要优化品质,搞好转化、提高效(5)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
(6)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关键是发展农业学技术。
(7)健全粮食市场体系,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
(8)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作用。把粮食资源配置到有效的环节。同时,也要加强国家的 宏观调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七、中国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可持续发展是国情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的道路。一是解决人口增长和消化剩余劳动力的需要。二是解决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三是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利益
人类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生态环境问题已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所在,控制人口,保护资源是人类共同任务。
八、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特征
(1)市场化。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均在市场机制下运行,其生产要素由市场配置,其产品及劳务进入国内、国外两个农产品市场交换。农业企业与农户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按照市场交易规则,参与国内、国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实现农产品价值。
(2)信息化。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3)科学化。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栽培设施等技术装备;应用附载高新技术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采用省工、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饲养等生产技术,实现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采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
(4)社会化。按社会化生产运行规律,实行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生产,形成供、产、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5)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为依托,以社会化系列服务为手段,在更大规模上优化配置资源,实行高层次的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协作经营方式,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九、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2)技术进步有利益减少区域发展对产地资源的依赖程度;(3)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4)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十、为什么说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在建设节约型农业?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阶段,市场对多样、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但由于人均水、土等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已接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极限。二是农业资源衰减正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农业基础条件弱化。
四是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力量相对薄弱,农业科技含量仍然偏低。
第四篇: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五重点
一、名词解释题
1.大众传播法
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2.集体指导法
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它是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 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3.个别指导法
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二、填空题
1.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三大类。
2.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程序可分为(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和(结果评价)6个步骤。
三、简答题
1.简述大众传播推广法的特点。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2.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
小组讨论
示范
短期培训
实地参观
特点
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 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
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 3.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 农户访问
办公室访问
信函咨询
电话咨询
特点
针对性强
沟通的双向性
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 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准备阶段 问题确认阶段 方案优选阶段 行动阶段
信息反馈与成果扩散阶段
5.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 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 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
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 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
六****
一、名词解释题: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是从实际出发,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某项推广项目的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社会经济效益等,论证该项目推广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
2.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一种文件,它的表达形式是科研项目申请书。
3.科技实验报告:农业推广中的科技实验,是为了考察农业科技领域某个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特性、效果或适应性而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从事的研究活动,以便取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为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提供依据。科技实验报告就是把这种试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方法、过程、结果及其分析写成的文字总结材料。
二、填空题 1.农业推广论文的选题需要遵循(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基本原则。
2.农业推广语言的运用需要遵循(朴实通俗的原则)、(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规范的原则)和(事实教育的原则)基本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结构。
标题 署名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简述5种常用的农业推广应用与宣传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要领。农业科技广告
农业科技新闻(简报)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农业科普作品
农业科普文章
写作要遵循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原则,经过选题、谋篇、起草和修改等若干个阶段 农业推广合同 协议 工作总结
3.如何理解农业推广语言“朴实通俗”的原则? 朴实的语言是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重要原则。因为朴实的语言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朴实通俗的原则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诚恳,体现与对方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二是讲专业技术问题要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三是语言要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接受
4.农业推广人员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语言运用技巧? 心理沟通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回答的技巧 5.如何撰写农业推广演讲稿? 确定好主题 选择好材料 安排好结构与正确表达主题 注意语言修辞 七
一、名词解释题 1.成果示范
指运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原理,在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所,如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农民及其他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种植场、养殖场等,把试验已取得成功的新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情和信心,促使其效仿,加速农业创新扩散的一种推广形式和过程,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2.方法示范
指推广人员对那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资料难以准确表达,或者采用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技能或技巧,通过演示讲解、实际操作体验、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演练,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及基本技术原理的推广教学方法
3.多因素试验
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各个因素都分为不同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即为试验的处理或处理组合。试验过程中,除指定的处理外,其他一切栽培管理措施也均应力求完全一致,这种试验称为多因素试验。4.单因素试验
在同一试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处理的试验
二、填空题
1.按试验因素的多少,农业推广试验可以分为(单因素试验)、(多因素试验)和(综合性试验)3种主要类型。
2.试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是(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不一致性)和(试验外界条件的差异)。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 ①每一项农业新技术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生态区域选择性及技术经济局限性,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尽一致②一方面验证该技术成果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实用性③另一方面通过接近大田及生产规模的试验,在原引进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补充和完善技术环节,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技术参数,为规模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一)试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
(二)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三)试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
(四)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3.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方法示范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要对示范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充分熟悉 要研究采用者学习农业创新的心理特点
用恰当的讲解和表演,调动采用者的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效果 4.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的影响? 把握最好时机,组织观摩和交流。第一,由政府组织,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共同参加的综合性观摩。第二,推广单位和推广人员自行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参加专项技术观摩。八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推广培训
指对包括各类农业推广对象以及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内的人员所进行的有关推广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活动。农业推广培训具体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把与推广项目有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就推广项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的集中培训 2.农业推广咨询
是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与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应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与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3.农业推广培训需求分析 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推广对象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二、填空题
1.农业推广培训的特点主要是(时代性)、(显效性)、(针对性)、(季节性),(灵活性)。
2.农业推广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方法)、(能力研究方法)、(任务分析方法)、(工作表现分析方法)4种。
3.咨询具有(服务性)、(经营性)、(高知识性)、(客观性)的特点。
三、简答题
1.农业推广培训教师的能力要求有哪些?(一)同有关各方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进行农村社会经济调研的能力
(三)制定和实施农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计划的能力
(四)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五)培训教学的组织能力
(六)培训档案建立和培训报告编制能力
(七)农民技术培训教师应具备的行为准则
2.简述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方式1专题培训班 2现场会 3经验交流会 4巡回指导 5科技下乡 6农业科技展览 7农业科技示范园 8科技蹲点 新型模式1“绿色证书”培训模式 2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模式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4 农民创业培植培训模式5 骨干企业带动培训模式 6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3.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法。
办公室咨询或定点咨询
信函咨询
电话咨询
网络咨询 4.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有哪些?(一)电子农务(二)农业科技家教(三)科技专家大院
九
一、识记:农业科技成果 有形科技成果
这类成果是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无形科技成果
这类成果是将认识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技能等知识,以研究报告、论文、图纸、音像、配方、技术规程,以及如何既唯物又辩证地把握各项农艺措施的时机、数量的技巧等形式表现。这些无形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科技成果,恰恰与那些有形成果的转化直接相关 开发性研究成果
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主要是研究解决应用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生产条件下推广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结合具体情况,对应用成果的某些技术指标或性状,通过调试、试验,最后加以改进和提高 应用性研究成果
包括开辟新的科学技术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成果分布 成果分布:某地区某阶段特定创新采用和扩散条件下,农户或单位土地面积增值的水平差异的分布。技术上限
在不计成本而取得的每公顷的最高产量称为技术上限(或称技术最高限度)。经济上限
经济上限(或称经济最高限度)是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如土地等)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的每年每公顷增值的总值。
二、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的特点
(1)商品性
(2)特异性
(3)时效性 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的特点
(1)生态区域性(2)效果的不稳定性(3)综合性和相关性
(4)不可逆转的时序性
(5)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
1.产量增减量(IDNi)2.某些指标的生产率(PRi)
3.某种资源的利用率(URi)4.某种指标的提高率(IRi)
5.某种指标的降低率(DRi)6.单项农业科技成果覆盖率 7.多项农业成果转化率
八、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转化主体
所谓主体,即事物的主要部分。它包括应用成果生产的研究人员,各级推广人员以及保障这些人员从事转化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机构。
2.转化客体
所谓客体,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客体,即被转化的具体技术成果。
3.转化受体
即采用科技成果的生产者或单位。它是转化客体体现经济。社会或生态价值的最终受体、受益者。它在转化要素构成中处于被动地位,但没有转化受体的主动接收就不能完成转化过程。
成果转化构成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授受关系,即主体将客体交付于受体。这一授受过程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转化环境和适宜的转化手段,才能调动主体和受体二者的积极性,完成转化的全过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当一项研究项目经过实验、研究,达到了计划的要求,并通过了成果鉴定以后,就要通过技术示范、推广等形式,使科技成果尽快在生产上普及应用,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包括产出成果→扩散成果→采纳成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级效益形成
第一阶段,为形态转化的一级效益,称为技术效益,它表现为科技成果被应用后首先产生的各项技术效益数据、生产参数、技术改进度等,例如,增产率、技术效益增长率、劳动效率提高情况等,这时还不直接表现为产品。
第二阶段,由技术效益转化产生二级效益,称为产品效益。它主要表现为产品数量、品质及使用价值水平等。第三阶段,由产品效益转化产生三级效益,称为经济效益。它主要表现为市场价格、产品销售量、产品畅销度等,是由产品数量、品质及使用价值转化而来,经济效益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5条:即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和实用性。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几种运行机制
(一)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三)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
(四)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五)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决定经济上限的因素
(一)交通运输、农业服务对经济上限的影响(二)集镇对经济上限的影响
三、应用:成果转化经济效益分配研究的指导意义 研究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分配,可以使人们明确成果转化投资是如何转化成经济效益,以及这种经济效益又是如何向国民经济有关部门进行流动的。明确这些问题,对于加速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提高技术上限
1.通过农业科学研究获得 最高产量的技术措施
2.通过农田基本建设和改良土壤,改善作物生长条件 3.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 4.有效的推广服务 经济上限
一是提高技术上限,二是改善和提高本地服务条件 和成果分布的途径
使成果分布持续提高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提高与其相联系的经济上限。如能做到这一点,并使每一个农民都能处于一个有效的耕作地区内,都能得到必需的支农服务,成果分布肯定会相应提高
举例进行有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的计算
十
一、名词解释题
1.家政学是一门研究并指导家庭生活及其管理的学问
2.社区一般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3.社区规划是关于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框架、社区发展的主要项目等的总体性计划及其决策过程。
二、填空题
1.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社会变迁)、(人的因素)、(文
化)、(社会活动)、(时 间)5个方面。
2.从社区的概念出发,社区发展有(社会体系模式)模式、(社会冲突模式)模式和(社会场域模式)模式,由于这3种模式是从社区的存在状态中引申出来的,所以称为社区发展的(存在)模式。
三、简答题
1.农村家政推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家庭经济与管理。②婚姻与家庭教育。③膳食教育④居住与健康教育⑤服装与仪容教育。⑥技艺教育⑦生活礼仪教育。⑧其他。2.简述发展农村家政推广事业的意义。
(1)提高个人素质
(2)增进家庭幸福
(3)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农村社区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社区发展应当是综合性的。②社区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的③社区发展应当是参与式的。
④社区发展应当是合作式的。4.社区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社区历史和现状分析、社区发展目标规划、社区发展要素规划和社区发展条件规划。5.有关社区发展模式的理论有哪些?(一)社会体系模式(二)社会冲突模式(三)社会场域模式(四)计划变迁模式(五)政府授权模式(六)社会参与模式(七)文化创新模式(前三种社区发展的存在模式,后四种社区发展的功能模式)
十一(自看,略)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推广信息
指为各类推广对象提供生产与生活咨询服务和有关决策参考、涉及农村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内容,是直接或间接与农业推广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 2.农业推广信息系统
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农业知识、农业自然资源数据、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信息为内核,利用数据库、模拟模型、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对农业推广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处理,辅助各级管理决策的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有关人员的统一体。3.农业专家系统
是一个拥有大量权威农业专家的经验、资料、数据与成果构成的知识库,并能利用其知识,模拟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行判断、推理,以求得农业生产问题解决方案的智能程序系统。
4.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是在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可以同时为多人所采用,这是指信息的(C)。A.价值性
B.可传递性
C.共享性
D.主导性
2.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中,皆包括(D)。不确定 A.数据库
B.3S技术
C.多媒体
D.模型库
三、简答题
1.简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1.普通性和无限性 2.客观性和主观性 3.价值性和共享性 4.动态性和时效性 5.可传递性和交换性 6.依靠性和主导性 和形态。1.数据信息 2.文本信息 3.声音信息 4.图像信息 5.多媒体信息
2.农业推广信息的种类1.农村政策信息 2.农村市场信息 3.农业资源信息 4.农业生产信息 5.农业经济管理信息 6.农业科技信息
7.农业教育与培训信息 8.农业人才信息 9.农业推广管理信息 10.农业自然灾害信息 和来源分别有哪些? 1.政府涉农机构 2.农业科研机构
3.与农业相关的高校和学术团体 4.基层试验、示范与推广单位 5.图书馆 6.涉农出版社
7.涉农杂志社和报社 8.农用生产资料说明书 9.专利文献 10.互联网信息
3.简述农业推广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信息源
(二)信息处理器
(三)信息管理者
(四)信息受体 和分类
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农业情报检索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等 十二(自看,略)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农业推广人员为满足农民需要,所进行的物质、技术、信息、产品等各个方面的交易和营销活动,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摘推广的方式 2.营销组合策略
指企业针对目标市场,对可采用的各种营销策略进行优化组合的综合策略。3.连锁经营
二、填空题
1.营销“4Ps”是指(产品)、(地点)、(促销)和(价格)。
2.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和(自由连锁)3种形式。
三、问答题
1.简述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主要领域与内容。强调一般性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把生产资料的制造、供应和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贮运、加工、销售组成一个整体,使农业推广经营服务明显地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经营服务体系
2.简述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
(一)熟悉农业推广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研究和分析市场环境
(三)分析拟推广地区用户的兴趣和需要(四)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
(五)实施营销组合策略
(六)依据经营决策的科学程序,实施决策方案 3.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如何确定目标市场? 确定目标市场:通过市场细分,把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筛选出来,确定为自己的营销目标。步骤 :
第一步,选择理想目标市场,确定策略目标。第二步,确定目标市场的容量。
第三步,定位竞争对手,制定攻守方略。4.简述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的主要技巧。
(一)正确灵活地应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基本程序(二)以优质名牌产品吸引顾客(三)制定有效的企业营销战略(四)灵活运用营销组合策略(五)做好广告策划,加大宣传力度(六)营销人员要树立良好形象,提高服务意识(七)加强营销公关,保持企业与公众的双向沟通 5.在兴办农业推广经营实体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事项
(一)是选准实体的经营项目与领域,注重经营品牌的培育。
(二)是完善企业制度和经营体制。
(三)是选好人才和培养人才。
(四)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五)加强领导。
第五篇:农业总结
马湖乡2010现代农业工作总结
2010年马湖乡现代农业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农办全体同志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力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三农”问题,努力为“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较为圆满的完成上级和乡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种植业及产业化发展
1.2010年我们积极学习各种农业政策并积极落实,比如在良种补贴上,我们及时登记、上报,工作到每一户、每一人,确保工作零失误,并结合着搞好油菜、小麦、水稻的保险和理赔工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2.农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组织病虫害防治效果很好,并在粮食油料生产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也做得很出色。2010年我乡积极配合县农技中心,利用兴桥、小陶、沙河、创业四村的优势,搞好国家级项目:万亩优质花生示范片。
3.蔬菜生产:2010年我们在小陶村新建100亩蔬菜大棚,以刘明贤为首的大户初次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光上半年西瓜,每亩净赚一万五千元。同时,我们还在其它村积极发展露地蔬菜300亩,其中仅大王村就达150亩。
4.2010年我乡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并积极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并获得市以上标准化基地认定。
5.积极发展规模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把小陶村作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种植业,并通过市以上确认。
6.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一是马湖乡与县农技三中心联合搞的优质花生,订单生产基地面积达1.2万亩,带动农户增收20%以上;二是我们已成功地把中科小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送进合肥各大超市,并带动当地花生种植业的发展。
7.土地流转方面,我们乡成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领导组,组长由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建立流转服务中心,设立服务大厅或窗口,配有三名工作人员,及时向农委等部门发布、报送、流转信息,并做好跟踪服务,建立健全档案,及时调处相关纠纷等,全乡全年共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1450亩。
8.为了更好的带动马湖乡养殖业的发展,我们积极创建了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马湖乡养殖业协会,使其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把马湖养殖业带动起来。
二、实施科技兴牧和科技兴渔战略
1.2010年上半年,我乡开展了关于全乡养殖大户和村干部技术培训两场,使广大养殖户能够真正懂得养殖技术。
2.我乡从江苏的常熟、全椒的白九等地引进“斯格”种猪350头,长白种猪200头,改良地方品种,并系统地介绍畜牧养殖和池塘精养鱼技术。
3.全乡实施畜牧业“良种计划”,使地方的土种化变为良种化,良种覆盖率达88%以上,渔塘覆盖率达92%。
三、防疫情况
1.我乡有独立的办公室两间,防疫队伍健全,人员、设施、资金配套全部到位,符合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标准。
2.我乡实行口蹄疫、猪流感、猪瘟、蓝耳病等强制免疫措施,猪、牛、羊以及规模养殖场防疫密度均达100%。
3.规模养殖场有完整的养殖档案,畜禽血清抗体检测符合规定要求。
4.猪耳标打挂率达95%以上,免疫证发放率100%。
5.猪禽常规防疫密度达100%、100%,畜禽死亡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6.定点屠宰场检疫率达100%。2010年全乡共检出病死猪7头,均作无害化处理。产地检疫率达75%,杜绝病死猪肉上市,确保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7、全乡深挖养殖池塘1000亩,承包放养率达92%。
8、全乡认真落实母猪政策性保险,母猪参保率100%,全面完成保险任务。
四、林业工作
2010年,乡林业站在县林业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教育活动为重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林业发展为主线,一是加强以林业执法增强了群众爱林、护林意识为基础,近一步加大了森林管护力度、二是加强自身产业建设,在依法治林的同时,增强功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植树造林。全年共完成人共造林154.6亩,林业育苗267亩,树苗涉及桂花、广玉兰、红叶李、香樟等多个品种,可提供各类苗木13万株;
(二)及时对小陶、与王沟村土地整理的项目区进行了绿化完成农田林网1750亩、通道绿化15公里及小陶新农村点村庄的绿化,并对森林开展1次调查和病虫害防治。
(三)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全面完成2009清查整改及苗木补植、补助兑现工作;完成09亩的苗木补植以及全乡工程造林损失面积调整和重造工作;并结和认真开展了退耕还林自查,对自查中一部分地块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要求,抚育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使广大退耕农户真正熟悉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调动农户主动加强退耕还林的投入与治理。同时,制定措施,把政策兑现、林权证核发等于退耕还林质量、抚育治理情况挂钩,督促退耕还林户在雨季全面开展了补植补造,树立起抚育保长远,出成效,促增收的观念,适时对退耕还林地块抚育。
(四)森林资源保护。1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实行专人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全乡基本杜绝了无证采伐、滥伐现象的出现。2.全面清理整顿木材加工厂,密林加工厂办证1家,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用材秩序。3.加大森林管护力度,建立乡、村二级护林网络,强化火源治理和火案查处力度,无森林火灾发生,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专职测报,无林木病虫害发生。4.继续完善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及时化解林权纠纷,处理各级信访案件。
(五)自身建设:完成小陶苗木公司的组建与基地建设任务,现已完成267亩苗木的栽植任务,且已办理了林权证和其它相关证件,已逐渐把小陶苗木花卉基地发展成为集旅游、生态为一体的观光基地。
(六)林业科技工作:强化林业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全乡已发展林地养殖3处且初具规模,效益明显,林地树木也明显好于同期树木。下步我们将继续扶持宣传该项目的实施并为此搞好服务于指导工作。
五、水利工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关系我乡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乡党委、政委一直高度重视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1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防汛期间落实了防汛预案和责任追究制和值班制度成立了防汛应急小分队,做好了重点防汛地段的查险、除险工作,确保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做好了路通、电通、电信通的防汛“三通”工作,自备了蛇皮袋等器材,确保了全乡安全度汛。2落实了政府抗旱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是我乡50年未遇的特大干旱之年,全乡80%以上的水稻都不同程度的受灾,农办根据这一情况督促各村做好抗旱工作,协调抗旱纠纷。3按时完成市县下达的水利建设任务。今年我乡共完成秋冬塘坝水渠修建任务30处,清理渠道两处,修建电站六处,共计投资超过200万元。
六、其他工作
农办工作千头万绪,它不仅要完成好本职工作,还有许多领导交办工作需要按时完成。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上级和政府的要求,重点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1农民素质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三期参加
培训的农民的1750人,实用技术培训十次,受训的农民达4000人。
七、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学习,集思广益。
1、农办每周开一次碰头会,既布置工作又进行学习,学习不拘形式,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经常向老同志学习,向内行学习,不懂就问。一年来我们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活动,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工作。
3、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方法采取分片包干,任务到人,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年来的队伍建设管理,农办全体同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树立了团队精神,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全面完成农业工作打下了人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离乡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相差甚远。在以后的工作中,农办一班人必将进一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谱写马湖农业农村工作的新篇章,促进马湖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