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民保健康

时间:2019-05-12 19: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民保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民保健康》。

第一篇:管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民保健康

管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民保健康

新农村建设

某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自今年元月一日成立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肩负重任,履行职责,始终把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稳步

推进,在具体工作中认真遵循“自愿参与,互助共济,公开透明,服务群众”的原则,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配套服务,提高运行水平。新农合在某县运行近一年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减轻某县农牧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农牧民的欢迎和拥护,这一切与合管办全休工作人员的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分不开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县合管办肩负制订和完善政策的调研,提出发展和完善本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计划、政策和措施;对本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发动和业务指导;对参合人员医疗费用的审核补偿;基金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定点医院监督检查,弄虚作假和冒名顶替等违规行为的稽查等,责任大、任务重,所以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作保障,为此县合管办狠抓制度建设,健章立制,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自学、观摩及选派管理人员到自治区集中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对新型合作医疗政策法规、医学、财会、计算机、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县合管办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开展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落实配套服务,提升医疗水平。在农牧区开展合作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低廉、方便、快捷、有效的医疗服务。对此县合管办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科学化管理,落实各项配套服务,坚持把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与加强农牧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农牧区医疗保障体系相结合,努力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对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人员培训,着力提高农牧区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立足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促进乡村卫生机构转变工作作风,端正医德医风,实施人性化服务;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力度,规范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尽量方便广大农牧民群众就近就医。

三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在试点工作运行过程中,某县合管办积极探索,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在全面开展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合理确定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既防止实际补偿标准过低、基金剩余过多、影响参合农牧民的积极性,又防止补偿标准过高,出现基金透支现象,制定出台了《某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并针对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及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使之更趋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愿望,使参和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使用与管理上,严格按照“钱帐分离、管用分开、基金封闭式运行”的原则,严肃政策,严格管理,设立了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和基金支出专户,做到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收支分离,用拨分离。在基金报销上,本着“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的原则,启动了县乡定点医疗机构的现场直报工作,简化工作手续,方便群众报销;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完善投诉、查处、公开、公示制度,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公示栏,服务承诺,对收费项目、药品目录、报销范围、补偿比例和参合农牧民报销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公布了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扩大患者知情权,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在基金督查核查上,通过对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牧民治疗病案或处方的抽查,重点检查其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的真实性,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为参合农牧民提供优质优价、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0年新农合工作总结

访问次数: 14850 作者:点军区卫生局 发布日期:2010-12-10

信息来源:点军区卫生局 字号:[ 大 中 小 ]

2010年我区新农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新农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和谐点军的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运行情况

(一)参合农民人数逐年增长。2010年我区为做好新农合工作,通过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延长个人缴费时限等措施,使我区参合率逐步提高,参合率为96.54%,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应参尽参。

(二)新农合基金规模再度扩大。2010年,农民自筹新农合基金243.63万元,截止11月31日,中央、省、区共补助新农合基金956.815万元。为提高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助比例奠定了基础。

(三)参合农民受益程度稳步提高。截止2010年11月31日,新农合基金支出989.7136万元,受益131561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61.07%。

由此可见,新农合制度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得到了基本缓解,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深受广大农

民欢迎。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参合率。2010年基金征收工作期间印发宣传资料3.5万余份发到每家每户,使老百姓了解、掌握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乡镇村组干部走村入户,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取得了农民的信任,提高了农民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筹资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

(二)科学确定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结合近年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和我区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及时调整补偿标准、起付线及住院补偿比例,将严重慢性病门诊补偿由最初的9种增加到15种,扩大受益面,让农民从新农合制度中最大限度受益。

(三)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一是按基金管理要求,严格封闭运行,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二是根据新农合工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及制度,进一步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意识,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使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不断规范。三是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因病情需要做特殊检查和使用自费药品时,医院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并签字同意。

(四)优化服务措施,提高参合群众满意率。一是充分考虑农村困难群众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对全区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凭有效证件给予取消住院起付线,最大程度地缓解农村困难群众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二是针对我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常常因看病、补偿等问题,不能充分享受合作医疗制度优越性。因此,对外出打工的参合农民享受本地同级别的补偿比例。三是针对艾家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情况,为方便艾家镇参合农民就医,艾家镇参合农民可直接到仁和医院住院,无需办理转诊并适当降低起付线。

(五)方便住院患者,实施市级即时结报。根据《宜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宜昌市新农合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即时结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宜卫函〔2010〕16号),为方便参合农民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及时获得医药费用报销,我区已于3月与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医院签订了市级即时结报服务协议,目前我区参合农民在这三家医院住院后,出院时都可以即时结报,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新农合规范化管理。按照《点军区卫生局关于印发〈点军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点卫发〔2010〕26号)要求,为加快我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区卫生局、区合管办多方争取资金,购置电脑49台,配备条码枪、刷卡器49套,设计制作点军区新农合就诊卡3万余张,用于村卫生室新农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投资5万元为各(镇、街办)合管办安装了宽带,将新农合宽带由原来的2兆扩容到现在的8兆,满足了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基本完成了我区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四级联网,达到了网上监控、网上审核、即时结算的目标,为今后实现一卡通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区财政经费紧张,新农合工作启动至今,4年来,仅划拨人员、工作经费41万元,用于新农合启动、每年宣传、基金征收、信息化建设、外伤调查、日常办公、人员工资和福利等,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新农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区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在区政府和卫生局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由于人员匮乏,造成软件操作人员队伍不稳定;村级医生年龄老化,计算机操作培训难度较大;少部分村不通宽带,无线上网增加了村卫生室经济负担等,不利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我区经济基础薄弱,对卫生投入长期不足,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基本服务项目不全等问题,导致大量参合患者和基金流向区外医疗机构。区外定点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人均住院费用高、目录外用药比例高、检查费用高、补偿比例低),增加了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负担和合作医疗基金风险,直接影响了全区的整体补偿水

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区内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降低区外转诊率。加大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及合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更多的参合农民选择区内就医需求。严格执行转诊制度,控制病源的不合理外流,提高区内卫生资源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利用效率,降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防范合作医疗基金超支风险。

(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监管,有效制止门诊转住院、“小病大养”等导致住院率不合理增长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大型检查的审核,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进一步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意识,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确保基金安全。

(三)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今年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省政府将其作为全省医改的“亮点”工作加以推进。目前,我区新农合信息化软件处于边试用、边修改的阶段。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系统设置。明确信息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提高责任意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整个新农合工作过程中,尤其是经费的管理、使用、审核、报销、清单打印等环节上,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助推全区新农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门诊基金管理,稳步推进门诊统筹。按照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我区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开展门诊统筹。由于我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不能有效对门诊补偿情况进行监管。我区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对区内门诊统筹实行卡管理,村卫生室医生看病只要开具电子处方,通过刷卡和条码枪扫描药品,药费就能自动计算出来,加强对门诊基金的监管和村卫生室卫生医疗行为的督查,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发挥门诊基金效益

第三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际,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

一、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自愿参保”为原则。虽然人均10元的缴费标准不会给农民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健康的青壮年人群患大病风险较小,参与积极性较低,风险较大的高危人群则倾向于参加,这样逆向选择极容易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入不敷出。在政府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缴费标准将是维持新农合基金运转的唯一选择,但是费率的提高必定使农民的参合率下降,导致新农合基金最终崩溃。同时,“只报销大病”容易诱发农民将“小病当成大病医”的道德风险,造成医疗支出的急速上升。此外,和大病相比,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农村约有37.7%的病人发病后并未及时就医,很多农民的大病都是由于耽误对小病的治疗而形成的。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必定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状况。

二、相同的人均缴费标准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有失公平。在新农合开展初期,制定统一的缴费标准是操作起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收入较高的农户往往愿意参合,因为在大多数地区,只需缴纳10元就可获得部分“大病”医疗保障,回报率较高。而对于很多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的贫困农民群体,10元参合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缴纳后不能马上见到实效,因而参与积极性较低。结果就是——富裕的农民获得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而贫困的农民仍然没有得到任何保障,这显然违背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初衷。

三、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不高。农民自愿参与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虽然统计数据显示试点地区农民的参合率大都达到70%以上,但是这些试点一般都

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较强,而且当地政府为了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了宣传投入力度,有些地方为了高参合率甚至出现在强制参合的现象。然而现实情况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普遍较差。以欠发达的江西赣州为例,调查结果显示50%的参合农户是在干部到家中说服后才交的,20%的农户只是盲目地“别人交,我也交”。在已参合的农户中,70%的人不了解参合知识,绝大多数农户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和意义一知半解,普遍对缴纳的10元参加的新农合抱有较高期望值,希望能马上得到回报,然而现实状况(大病统筹)又使农户积极性受挫,参合率自然不高。

四、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由于农民对新农合了解甚少,自愿参保积极性很低,为了保证较高的参合率,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说服工作,大部分的参合额都是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谈出来的。再加上农村地区农民居住非常分散,交通不便,更增加了筹资成本。另外,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也是导致高筹资成本的重要原因。赣州市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合作医疗知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宣传讲解工作,办事效率自然就低。据了解,60%的农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满意,进一步挫败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五、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行的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独立管理模式、银行(信用社)管理模式和保险公司参与模式三种。大部分试点地区采取的是“小而全”的独立管理模式,即各地区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并配合一整套软、硬件措施。这样做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它造成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不能兼容的局面,成为各级地方财政的沉重包袱。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浪费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部分地区采用了在银行(信用社)设置基金帐户,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虽然这样充分利用了银行庞大的业务网络,在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但是银行(信用社)的介入只是部分的,介入层次也很低,并不能真正提高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少部分地区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中引入了保险公司。虽然保险业参与有利于控制新农合的运行风险,有利于节约政府成本,但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医疗机构的管控力度偏弱,对医疗费用上涨的控制还不够,而且引入保险公司又增加了保险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户的协调难度。

六、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有机地结合。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统筹协调,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卫生、财政部门配合,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的医疗费用按一定标准给予适当补助,以缓解其因病致病的一种制度。虽然医疗救助和新农合都是为了共同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但二者各有一套独立的筹资渠道、主管部门和工作对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预算、福利彩票的销售和社会捐助等,新农合资金则是由中央、地方和农户个人各负担1/3。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依靠各地民政部门建立的管理机构,而新农合工作的开展则依赖于政府指导建立的单独的组织协调机构和经办、监管机构。总之,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在农村地区是完全割裂运行的,二者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上存在大量的重叠,导致财政支出的巨大浪费。

七、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上都实现了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但是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差,医务人员素质低,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需求。以安徽省16个“新农合”试点县为例,尽管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可比乡外就医多报销20%的医疗费用,但由于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太低,60%的农户不得不选择在费用更高的县及县以上的大医院就医。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限入了“缺人才——发展缓慢——经营困难——更缺人才”的恶性循环。据四川省卫生厅统计,四川全省乡镇卫生院中无专业学历的医务人员占40%,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仅占9.8%,乡村医生中大专学历为1%,无专业学历的为72.5%,农村医疗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新农合”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

八、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监管不完善。目前,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基本上限于公立卫生系统,并选择定点医疗单位时也没有引入竞争机构,这就保护了落后的公立卫生机构,不利于医疗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有调查显示,很多医院被新农合选为定点医疗单位后,次均住院费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比较突出,农民从报销中得到的实惠被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抵销了,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医患双方共同欺骗新农合组织,骗取医疗补助的现象。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策:

一、加强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转变粗放型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意识到这种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项恩惠,也不是农民的一项负担,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的一项农民互助共济保障制度。

二、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从硬件设施上保障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三、探索建立稳定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要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资金的拨付机制,规范和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财力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相应提高筹资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四、形成科学规范的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的核心,目前要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逐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试点中,许多地方采取了住院统筹加家庭账户的统筹补偿方案。有些地方增加了健康体检,门诊大额补偿,慢性病、地方病和住院分娩补偿等,扩大了受益面;有些地方利用医疗救助和基金结余进行二次补偿,提高了受益水平。还有许多地方探索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从机制上探索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和提高受益水平。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也直接关系到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一些调整。统筹补偿方案要与基金的规模相适应,提高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能超出基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因为盲目担心基金透支,未经科学测算,人为地缩小受益面,降低受益水平。要科学研究、合理确定基金的结余比例,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既要避免结余过多,也要切实防止基金透支,在此基础上调整统筹补偿方案,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

五、加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管理和经办能力建设。随着新农合的全面推进,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监管任务越来越重,财政部、卫生部要研究制订财务会计制度,各地区要不断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审核报付作为基金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要不断予以改进,切实做到方便参合农民。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先付费后到新农合经办机构报销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由医疗机构垫付费用,医疗机构定期到新农合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这种办法既方便参合农民,也便于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还有利于精简经办机构的人员。同时,要积极推行计算机网络即时审核报付办法,提高审核报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有效开展农村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本诊疗和药品目录以及收费项目和价格,严格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采取单病种定额付费、按人头预付、医药费用清单制、加强结算审核和补偿报销情况公示等,有效监管收费行为,切实控制医药费用。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零售价格和进药渠道。

七、整合相关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次,要着力整合相关制度、政策和社会

资源,协同推进新农合制度发展,实行新农合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机结合。2003—2006年,中央财政共投入18.5亿元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一些地方开展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红十字会开展的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又进一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还有许多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比如计划生育,扶贫开发,“降消”项目,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和地方病等方面的防治政策,都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疗,是个讲不完的话题,也是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健康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但疾病也一路伴随人生,但看不看得起病却是个难题。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且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在城镇,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在农村,伴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努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而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多样化进行探索与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20000元。

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好评。在国内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了农民的卫生健康,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改变了农民的就医观念,树立和提升了党和政府踏实为民办事的形象;带动、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实现了制度创新,与传统的合作医疗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资金筹集、统筹层次、合作方式、管理方式、配套改革上有了很大进步。

没有什么政策在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首先便是资金不足。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补贴标准过低。筹资问题是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主要障碍。更重要的是,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存在漏洞。然后就是保障水平低。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即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再来就是宣传不到位。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它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这导致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还有程序过于繁琐等。这些直接导致了最后这个问题:社会满意度低。

发现问题才能针对问题想出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各方面也总结出如下对策:

1.深入总结试点经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问题;2.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结算使用,合理制定基金的起付线和补偿比;3.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有效整合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5降低医疗救助门槛,扩大救助对象数量,增加救助受益面,以使贫困农民切实得到医疗救助实惠;6加快农村医疗保障立法,毕竟法律才是最好最可靠的保障。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这里就举两个实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赣榆模式:滚动式预缴费制度。

众所周知,筹资问题是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拦路虎”,在实际试点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合作医疗的专项拨款或是财政支持有限江苏赣榆县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在这一方面取得的经验值得借鉴。滚动式预缴费制度是指参合农民

结报医药费时,本着自愿的原则,用报销所得的费用,向所在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预缴该户次年医疗资金的制度。这种制度现场预缴手续简便,可操作性强,容易让农民接受。而且这种方式减轻了收费任务,减少了会议、宣传等费用,降低了筹资成本。据估算,这种方式较传统模式可节约75%左右的成本。

新乡模式:管办分离管理资金。

目前,许多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运用不得当、未建立有效监督机制、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加强对合作医疗资金管理方面,“新乡模式”值得参考。2004年4月,河南新乡市政府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资金运行风险,将原来由卫生部门管理的合作医疗资金,全部划转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新乡分公司,以“政府出钱购买中介服务”的形式,委托保险公司负责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和支付业务。这种管办分离的资金管理运行机制是:新乡市各级政府仍然承担合作医疗的政策制定、宣传发动、资金征集、监督等工作;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负责审核和支付业务。新乡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尝试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资金管理问题。政府财政花钱买中介服务,不仅避免了资金运行风险,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还可以鼓励保险业参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由于中国农业人口多、底子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不断完善,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需要整合全社会资源,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彻底改变“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的现象。

组员: 计算机网络0833班梁擎宇

计算机网络0835班许婷

计算机网络0835班朱艳霞

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浅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浅析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根据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和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明确扩大试点的目标和要求,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监管,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虽然时间已有7年之久,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认为第一个问题是社会满意度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一些调查和报道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

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尤其是政策不公对农民来说没有享受到公平待遇,如果设立统一的起付线和统一的报销比例,也可以多补偿给农民一些。其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其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首先,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而且各地区的报销比例有不一样的地方,不能享受相同的待遇。

再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在新农合政策从试点到普遍推行的时间里,百姓对这个政策也是众说纷纭。总之,我认为政府出台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着眼于中国国情,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政策,但是,政策下达到基层,基层去落实时,就很可能会发生背道而驰的现象,很多基层干部处于私心和利益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敛国家和百姓的钱财,表面上执行了政策,实际上在药品上加上几倍的价钱,结果就算是加入新农合之后,也没有体会到新农合的利民之处。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也开始因为这些基层干部的作风所怀疑,加入新农合不仅没有体会到医疗负担的减轻,反而成了被剥削的对象,甚至百姓会体会到要求必须加入的情况里。要真正的落实,才能称得上实地地道道的利国利民的政策。还有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力度的问题,特别是地方要把此项工作当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角度去认真做事。不能把它作为一

种负担,广大农民要多学习,多了解新农合政策,共同参与,多一些关系和理解还有支持。基层干部要把握好原则,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目的是政府提威信,农民得实惠,医院的发展。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办的一项惠农政策,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每年在拿出一定的配套资金来支持新农合,且逐年提高。虽然是纳税人的钱,但这体现了这一届政府对老百姓、对民生的重视。并且将形成机制,不管你地方财政多紧张,这些都会纳入预算。但是好事往往会被地方卫生部门把名声搞坏,为了钱,会采取一些违反政策的手段,套取了新农合的钱,造成了老百姓的受益程度下降,对新农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影响了新农合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还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政府要从根源上来治理,不仅仅是合疗管理部门的事,加大投入,改变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增加合疗的补偿透明度,让老百姓真正减轻负担,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繁荣。不管是有些地区对每天报销最多人数的限制或是再指定医院就医,或是报销费用时要出示证件和种种门槛,还是起付线和报销比例起点不一,都是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落实国家的政策,如果能得到百姓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会做得越来越好。关键是看基层干部如何操纵这件事情,把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实施好。

新农合政策有利有弊,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体会,各有各的艰难和不满,但是无论是站在哪个角度看,这项政策是没有错的,是一项能让人民得到实惠的政策,问题就体现在监管上,有谁主导这件事情。在历史上看,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矛盾的,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始终都会有些不公平的事情法身,因为新农合政策再好,落实的在完善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所以我们还是本着建立和谐社会,奔小康的角度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利弊均可以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证明。

下载管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民保健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民保健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细则 一:新农合补肋对象: 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符合划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孕产妇。 二:住院分娩新农合补助标准: (一):平产按单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

    关于印发《广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施办 法(2012年度)补充规定》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定点医疗机构: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2012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来为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 一、活动目的:青春献和谐 关注合作医疗 关注新农村二、活动对象:xx省xx市xx镇xx村全体村民 三、活动项目及目的:制定关于合作医疗的调查表,将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度工作总结

    车河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工作总结 2011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经我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精心部署和安排,新农合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认真贯彻落实下,2011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摘 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而制定的一项惠民政策,这对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是一项有力举措,目前这项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

    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根据县卫生局2011[108]号文件要求,我院迅速组织合管科、财务科对2010年元月份以来的农合补偿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报 第四十六期 宜良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11月23日 一、2009年10月份医疗费用补偿报销情况通报 2009年10月全县参合群众共发生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