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时间:2019-05-12 19:0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第一篇: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省连续六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对此,江苏上下并未因骄人的成绩而满足。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后一段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黄莉新阐述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大力推进思路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黄莉新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力抓好“两个化”、建设“三个载体”、推进“五个转变”。所谓“两个化”:一个是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主要通过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另一个是高效农业规模化,主要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务农收入。所谓“三个载体”:一是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所谓“五个转变”:即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黄莉新说,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江苏客观要求,也有经济社会条件。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创新和转变我们的发展思路,以思路的创新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莉新认为,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只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武装农业,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据记者了解,江苏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近年来,江苏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

新”工程,积极培育推广一批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着力研发一批节本、高效、安全新技术,加快开发普及了一批立体、生态、高效新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江苏农业院校多、科研机构多、科技成果多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和入户率。目前全省已经组织34家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38个县(市、区)进行了挂钩对接,1055名科技特派员已经驻村进行科技指导。

第三,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增强现代发展农业活力。“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黄莉新说。她为此向记者列举了江苏近年来在五个方面的的机制创新:一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五个一体化”,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和环境。二是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积极发展劳务合作、供销合作、富民合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三是健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机制。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更大力度地促进农民就业创业。2003年以来,全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0多万人,目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已经达到66%。四是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江苏近年来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五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组织,目前已在全省105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同时,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范围,切实减轻农业因灾损失,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第四,大力推进政策创新,持续增加“三农”投入。黄莉新说,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要求,江苏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建设安排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让农民得益受惠。2006年至2009年,省级投入321.68亿元用于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建设。二是政策支持向“三农”倾斜。

在实行“四项补贴”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对高效设施农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三是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费、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等各项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城乡范围。

第五,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形成“三农”工作合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就要突破就‘三农’抓‘三农’的局限,大力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让农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黄莉新说,创新工作方式,必须坚持计划安排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用工业的理念抓“三农”,用项目的办法管“三农”,提高“三农”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分配形式,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分解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科学考核发展成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推进。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江苏省安排了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现代农业考核奖励。

黄莉新最后充满信心地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观要求。我们在目标定位上要体现率先,工作思路上要勇于创新,改革实践上要大胆探索,这也是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江苏要为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农民日报 》

2010年7月20日

第二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江苏省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必须依靠经济比较发达和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机收机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着力做强一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做大二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

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突破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依托农业绿色特质和农村特色地域文化,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旅游景观,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江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要着力推进“两个化”、加强“三大载体”建设。“两个化”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三大载体”为:现代农业园区,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此,要扎实推进以下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积极发展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加快发展规模畜牧业,积极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提高渔业养殖综合效益。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增值利润。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打响江苏品牌农产品。深入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村干部的培训,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和弃置污染水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农村

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趋于均衡。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确保农业贷款增幅大于贷款总额增幅。加快发展高效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作者:黄莉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第三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伯霞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年第09期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理念由传统转向现代。跳出农业看农业,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内涵,努力形成包括“种养加、农机制造、农产品物流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内容的“大农业”概念,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发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和“规模、标准、质量、品牌”等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建立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打造由政府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和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按照产业化的思路组建各市区县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研试验站,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加强包括科技基础设施、试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在内的农业科研基础建设。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用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效益。加快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

三、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要素投入使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经验型转向科技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资源由分散配置转向集中配置。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耕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物种资源培育的力度,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劳动保障等公共政策,完善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统筹城乡、统筹工农业发展,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新路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工促农发展的新机制。(伯霞)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第四篇: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王冬生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在全国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可见,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城市化使得农业的耕地资源减少,工业化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使得农业和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造成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加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缺乏有效体制和机制,农业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据国家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6年末,我国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从18.5%上升至32.5%,年均增加1.4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给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留守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大多为小学文化,近三分之一为文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的合理流转,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采用生产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愿放弃自己的承包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兼业农民迅速增加,兼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对低收益的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以简单的物资投入(如化肥)替代劳动投入,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对采用新科技和调整农业结构缺乏兴趣,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

兼业农民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尽管最近1~2年中承包地的流转出现加速现象,但我省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没有改变。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效益偏低,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没有能力采用生产新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稳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雷同,生产效益不高。从总体看,农业近10年来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要素逐年增加,生产手段不断改良,农业的生产资金总量投入在增加,但是农业的投入结构、生产结构和农民的收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农户生产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1)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呈下降趋势,2000年3.76∶1,2008年下降为2.96∶1;2)农林牧渔之间的比较效益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没有改变;3)农户生产的资金支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农业占15%左右,牧业占25%左右,林业占10%左右;4)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基本没有向好改变,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出占60%左右,牧业占35%左右,其他生产比例很小,粮食占67%左右,棉花占6%左右,油料占11%左右。200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西分别高4.5个和16.1个百分点,而相对效益较高的林牧渔业比重不高。农业结构不优,高效农业占比低,使农民增收受限。5)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结构也没有较大的变化。

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影响粮食安全。种粮的比较效益比较低,土地承包权流转之后,原本种粮食的土地,有很多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搞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这种现象被称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898.84万亩流转土地中,非粮食生产达到了346.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8.5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率达到或超过40%的有13个,达到60%以上的有6个,其中郑州市流转面积为24.7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只有

4.49万亩,“非粮化”率达到了81.84%;许昌市流转的75万亩土地中,有21.54万亩用于粮食生产,“非粮化”率达到了71.28%,而洛阳市和三门峡市则分别达到了67.1%和65.4%。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解放农村非农务工生产力为目的“非粮化”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布局调控,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原经济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实施。

改善农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由于全省各地区农业自然和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采用统一模式。首先应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实验区,实施以下措施:

实现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增加城市廉租房数量,满足农民工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实现农业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实质性转移后才能加速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利用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目前仍有近50%以上的中低产田,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重建轻管,毁坏严重。据省地调队调查,全省有近一半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专人管护。应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把田间水利设施纳入公共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强力改造中低产田。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用政策鼓励规模经营,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促使土地向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限制向企业流转。如,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增加粮食规模生产农户的补贴标准,增加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补贴。

降低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赋予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科技推广职能,作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⑦4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五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 2011年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粮食总产达到了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为实现农业十二五规划打下了好的基础。2012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联系日趋紧密,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尤为重要和迫切。

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复杂,对发展质量的要求更高。农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农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做深做细。去年的基础好,今年的工作做得扎实,那么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乃至在不远的将来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我国农业连续多年的平稳发展,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相互支持与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进入市场,是锻炼中国农民激活中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农民进入市场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们在指导农民进入市场角色的具体工作中常常重宏观轻微观,对于农民个体来说,我们的引导工作可操作性不强,农民在进入市场的具体技能上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的成功推广,为中国亿万农民聚合了搏击市场的合力,农民的市场意识、市场感觉和进入市场的热情得以激发。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机,为农民进入市场,为农民实实在在的增收做一些切实的工作。

1、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以及各种农产品生产单位的横向沟通。只有通过大范围的横向沟通,才能在我国农村的各专业产品产区域间形成一个总体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高效组合的农产品生产格局。使我国农产品产量

2、实现从单一的数量增长到结构合理、总量平衡的转变。以地方特产为龙头,做强做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各地要积极实施地方农产品名牌战略,农产品生产要从无害化开始,逐步实现从优质到名牌的过渡。我们要在原有土特产民族特性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夯实品质,拓展市场,形成地方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积极协助农民拓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国际国内流通渠道,以民族特色产品为载体,实现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

我们要鼓励农民创立自己的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3、4、

下载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佟艳玲 摘要:绥化市是黑龙江省农业大市,经济发展曾一度陷入窘境。绥化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敢于创新思维,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依靠农业资源,发展......

    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一段时间以来,**党委中心理论组组织班子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

    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新疆农业发展方式 ——新疆农业科学院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59号文件精神的意见 新疆农业科学院 2015年10月15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

    大余县四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创新谋发展 以发展促转变—大余县四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工作理念向建设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要深......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顾益康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本站推荐)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张华建 作为农业大省、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不仅是农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体会[5篇范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体会根据厅里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认真思考。通过学习我认为,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