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1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进一步推进全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近期,牡丹区农机局组织有关人员,通过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全区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调查,针对牡丹区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对策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这次调查将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一、全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牡丹区农业机械化学校是一所差额拨款的成人培训学校,担负着全区农民、农机化管理干部、农机化技术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培训任务。学校共有在编教师5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名,中级技术职称1名,初级技术职称1名,并且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分布31~45岁占4人,45岁以上1人。学校占地1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占200平方米;实训场地面积 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 1.07 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资产0.1万元;电脑2台套;拖拉机5台套,联合收割机1台套。农机培训结合牡丹区实际情况,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三农搞好技术培训服务和农机重点工程项目培训。围绕科技入户工程、兴机富农工程和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把农机大户培训摆到培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断把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引向深入。区农机校年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近0.5万人次,其中农机化新技术培训0.46万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新训300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50人,从业人员更新知识培训160人。

(二)现有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队伍情况。涉及的主要职业类别、数量:区、乡级农机化系统人员82人,其中农机化管理机构66人,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5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3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8人;农机化作业服务人员6282人,其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5035人,农机维修人员860人,具有职业资格104人,农机修理点占466人;农机经营管理人员387人。30岁以下从业人员占30%,31~45岁从业人员占60%,45岁以上从业人员占10%。区、乡级农机化系统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0%。农机化作业服务人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0%。参加农机教育培训占80%;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占40%;实际需求人员占90%。

(三)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发展需求预测。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进程,结合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到2015年区、乡级农机化系统人员将达到100人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将占90%;农机化作业服务人员将达到100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将占50%以上。对农机新技术运用需求更加迫切,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水平,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农机新技术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立足本职、搞好农机培训。农机培训是我们的主要业务工作,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搞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是我们农机校的重要职责,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机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每周二下午集中学习《农机法律法规汇编》、《山东省农机化促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农机办下发的《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每周四下午集中政治学习,主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记笔记、写心得、谈体会、交流思想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多措并举,严格程序,注重质量,狠抓农机培训工作。对于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首先要填写《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申请表》,并下发培训通知书,每月举办两期,每期10天。使用省统编教材,考试采用预约方式,保证培训学时,严把考试关,杜绝人情关。建立健全学员档案,每位学员都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包括入学通知书、申请表、培训记录、试卷、成绩单、台帐等,每位学员一个档案袋,每期一个档案盒。对于复训及其他各类操作手的培训。由于人多、量大、面广,我们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集中培训,有下乡入村入户培训,利用科技赶集进行培训,也有的以检代训,以会代训,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档案材料。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教学质量是农机化学校的生命线,由于培训对象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年龄等参差不齐。我们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采用省统编教材,认真组织教学,确保授课学时和培训质量。同时完善了教学档案、学员档案和考试档案,健全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四是强抓机遇做大做强农机培训。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开展了对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业务。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培训已成为新训的主要内容,占培训总量的70%。近三年来共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1120人次,复训驾驶员6980人次,培训农

机化管理干部实现从业人员480人次,培训联合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员1950人次,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380人次,培训农机经营者和农机大户1045人次,跨区作业机手培训720人次,累计完成各类机手、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18000余人次,实现社会化招生及劳动力专业培训300人次。

(二)拓宽办学渠道全方位开展农机培训服务、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近几年主要以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机化管理队伍培训、农民机手和农机修理工培训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机培训形式: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场分析指导相结合,区别不同对象,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跟踪服务、送技到机、以会代训、以修代训、以检代训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服务。一是依靠科技示范园、利用“三夏、三秋”现场会、新机具演示会,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进行培训。二是利用农闲时节,对十七个乡镇办事处的农机协管员、农机大户、农机示范户、合作社社员进行培训。三是依托市商业技校、市劳动技术学院、牡丹区劳动技术学校,积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化招生工作,全区农机培训规模和效果有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开展。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我们主要从多方面加强了学校的软件建设:一是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二是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备课、写教案、开展教案展评、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方法,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高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加快大型、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力度。

(四)是2008年开展了“科技之春”培训活动,2009年开展了“万名机手培训工程”和“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大培训”活动。截止目前共计培训技术人员828人次,培训农民和机手5600人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尽管农机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培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

整个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经费不足。区农机校是差额事业单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只给农机校拨部分人员工资,其他业务经费几乎没有,尤其是今年取消拖拉机驾驶培训费后,办学更是困难,严重影响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人员知识老化。由于资金不足,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外出进修机会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少,出现严重的知识老化问题,难以跟上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要求。

三是教育设施、设备、仪器相对陈旧、老化,教学用的挂图、示教板、教具模型,配套农具等还是八十年代的,已不能满足培训需求,而近几年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新机具新技术却没有相应的教具或电教设备与之配套,影响培训的全面开展。

四是购机农民从事农业收获、耕整、植保等。基本素质偏低,对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需求迫切。

(二)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需求,提出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机技术培训事业正常的工作经费。解决农机技术培训硬件设施的添置,特别是电化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更新,新增教学用的新型农机具。给老师提供进修和更新知识培训的机会。

二是充实师资力量,扩大培训队伍,吸纳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切实把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学员素质放到培训工作的首位。

三是面对新形势,全面深化农机新技术培训。开展农机技术师资培训;深化农机新技术培训,结合农机推广项目及新技术、新机具进行配套培训。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对农机新技术培训做到“五结合”。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开展与产业发展为主的成熟技术培训。同抓好技术示范相结合,以示范园区为基地,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让受训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新技术。同监理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教育,事故案例分析等。同企业和维修部门相结合,掌握农机新产品的技术操作、维修的实用技术,提高营销维修企业的整体水平。同开展技术服务相结合,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切实搞好技术服务,让广大农民体会并切实得到农机化带来的好处。

二、探索农机技术培训新路子。

1、办流动培训学校,送科技知识到乡村;

2、结合农机推广演示活动,开展现场培训;

3、利用宣传媒体进行农机技术培训;

4、利用农闲、集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开展购机农民技术培训

1、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农机具鉴定、专题现场会等,以会代训进行实地培训。

2、编写技术资料,开展函授教学。围绕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设施农业等技术,农机安全生产操作技术,农机维修、产品选购及伪劣识别等内容,编写技术资料,并把技术资料放在农机化培训网页上,定期更新内容。

3、开辟农民购机培训专栏。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势在必行,通过农机培训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篇: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面掌握牡丹区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不断促进农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牡丹区农机校组织专人对全区农机化学校的基本情况、农机培训主要做法以及农机教育培训对农机化工作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化学校基本情况

牡丹区农机校共有在编教师5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全部持有省农机管理部门统一发放的教师上岗证。学校占地1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200平方米;硬化教练场地3000平方米。

2009年,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460人,复训200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200人,培训其他各类农机技术人员5200人次;2010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800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30人,阳光工程培训300人;2011年上半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200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386人,农机管理员16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升了农机手的综合素质,为安全、高效、高质量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快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机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多措并举,严格程序,突出培训效果。对于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每月举办两期,每期10天。考试采用预约方式,保证培训学时,严把考试关,杜绝人情关。对于复训及其他各类操作手的培训,由于人多、量大、面广,我们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集中培训,有下乡入村入户培训,有分批分片利用科技赶集进行培训,也有的以检代训,以会代训。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由于培训对象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年龄等参差不齐。我们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采用省统编教材,认真组织教学,确保授课学时和培训质量。同时完善了教学档案、学员档案和考试档案,健全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四是强抓机遇做大做强农机培训。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开展了对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业务。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培训已成为新训的主要内容,占培训总量的80%。近

三年来共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1376人次,复训驾驶员5680人次,培训农机化管理干部实现从业人员420人次,培训联合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员1658人次,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460人次,培训农机经营者和农机大户2045人次,跨区作业机手培训840人次,累计完成各类机手、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16700余人次,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人才培训500人次。

(二)拓宽办学渠道全方位开展农机培训服务。以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机化管理队伍培训、农民机手和农机修理工培训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场分析指导相结合,区别不同对象,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跟踪服务、送技到机、以会代训、以修代训、以检代训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服务。一是依托农机科技示范园,利用“三夏、三秋”现场会、新机具演示会,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进行培训。二是利用农闲时节,对十七个乡镇办事处的农机协管员、农机大户、农机示范户、合作社社员进行培训。三是依托菏泽市商业技校、市劳动技术学院、牡丹区劳动技工学校,积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化招生工作,全区农机培训规模和效果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开展。

(三)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软件建设:一是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目标管理和校长岗位责任制。二是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备课、写教案、开展教案展评、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方法,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高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加快大型、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力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源不足,受训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培训意识不强。目前,生源主要是享受农机补贴的农户和被农机执法人员查纠的一些无证驾驶员,相当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农机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只在农忙时节从事农田作业,或上路行驶,不需要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证。个别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不遵章守法,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二是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区农机校是差额事业单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只给农机校拨部分人员工资,其他业务经费几乎没有,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不能及时更新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人员知识老化。由于资金不足,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外出进修机会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少,出现严重的知识老化问题,难以跟上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要求,高学历、高技能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建议

一是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行业技术工人的培训。走向社会,与社会教育培训相结合走市场化道路,扩大生源,保证学校的基本收入。同时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培训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农民、贴近生活,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同时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老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

三是面对新形势,全面深化农机新技术培训。一方面,对农机新技术培训做到“五结合”。一是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开展与产业发展为主的成熟技术培训。二是同抓好农机科技示范相结合,以示范园区为基地,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让受训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新技术。三是同监理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教育,事故案例分析等。四是同企业和维修部门相结合,掌握农机新产品的技术操作、维修的实用技术,提高营销维修企业的整体水平。五是同开展技术服务相结合,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切实搞好技术服务,让广大农民体会并切实得到农机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深入探索农机技术培训新路子。

1、办流动培训学校,送农机科技知识到村组;

2、结合农机推广演示活动,开展现场培训;

3、利用宣传媒体进行农机技术培训;

4、利用农闲、集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XX县位于鲁西北,属黄泛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38万人口,农业人口30万,耕地面积68万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不断加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末,全县农机管理从业人员(含乡镇农机站)56人,其中农机化教育培训人员20人,农机化服务人员1.2万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1.1万人),其中各类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0.5万人。农机化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培训工作坚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农机化培训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了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现代农民,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

XX县农业机械化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和教练场地齐全,教练车12台、配套农机具52套(件),教师8人、教练1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2010年,共举办各类人员培训班36期、现场教学演示会14次,培训购机农民551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553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166、申领驾驶证234人、农机经营服务155人、农机管理人员培训115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483人,其他技术操作人员1035人(包含阳光工程培训300人)。另外我校对全县1992名机手进行了复训,使全年培训人数达到了4895人。

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开展农机维修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二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目前我县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培训质量无法提档。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不能及时更新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三是近年来分配的农机专业院校毕业生少,高学历、高技能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壮大。

三、建议

1、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培训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农机监理部门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创造社会重视的浓厚氛围。有计划地定期对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提升其行业荣誉感。

3、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同时,基层工作站也受到经费的制约,培训时间和教学内容不能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因此,建议要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让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和鉴定经费,保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整体效能,创建 '平安农机'.搞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是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从源头上保障'平安农机'建设的重要措施。要正确处理好培训与监理的关系、切实解决好重管理轻培训的问题,坚决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放驾驶证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培训和农机监理、农机推广等部门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5、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二)一、基本情况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上。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全省辖14市、州,86个县市区,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2628.12万人,乡村人口1783.18万,乡村劳动力1101.89万,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为727.57万人。全省实现生产总值合计3176.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462.27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1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4元,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至2008年底,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86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08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6.1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3万台,联合收获机2630台,农用运输车46.58万台,农机作业量达18.379万标亩,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5%.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农田灌溉、农业植保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村中拥有各种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5.8万个,农机户82.7万户,从业人员达110多万人。

我省农机化学校大多数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机教育培训体系,管理体制健全、师资队伍雄厚、教学等基础设施完备,多年来培训了大量的人才,为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广大农机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立足农机,面向社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开展农机培训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和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发展。

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市县级农机校86所,其中52所为农业部四有机校。现有教职工960人,其中管理人员255人,教学人员441人,教练员269人;教练场地96.9万平方米,教室面积3.6万平方米,电教设备361台,教学用拖拉机、犁、播种机等配套农具3200台(套),固定资产达3500万元,年培训能力5万人。按照农业部《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从2005年起我省开始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实行资格认定。截止目前全省有83所农机校通过评审,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

二、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1、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农机实用技术人才。我省农机校分别隶属于各县(市、区)农机(牧)局。农机化学校以培训各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为主,担负着农民的农机技术培训教育工作,多年来累计培养了拖拉机驾驶员、农用汽车驾驶员、农用三轮车驾驶员、修理工、乡农机专干、农机>会计、农具操作手等农机技术人员200多万人。为全省农村基层培养了大批农机、农技实用人才,起到了农村科技知识培训主阵地的作用,为发展农机化事业、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2008年,全省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6.03万人,其中,农机管理人员1484人,农机技术人员11498人,农机监理人员578人,农机操作人员145601人。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0956人,农用车驾驶员5248人,修理工8121人,农具手95293人。在2003-2007五年间,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机大户培训班420余期,累计培训农机大户人员达1.24万人(次),发放农机培训教材75000册,印发各类宣传资料75万多份,捐赠各类机具30多台(件)。

2、逐步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文化程度低、年龄差别大、接受能力弱、分散不易集中是农机培训的鲜明特点。在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广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者探索、总结,积累了许多适应培训农民要求的好方法、好形式。

一是开展综合培训。除培训拖拉机知识外,还开展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绿色证书和职业技能知识,提高了学员适应市场、就业和致富的能力。

二是开展送教下乡,上门培训。每年,省上都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利用冬闲农村集中教育的有利时机,组织人员上门入户宣讲农机安全政策法规,开展安全操作知识技术培训。春耕之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甘州区利用'科普之冬'、'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现场为农民群众解决疑难问题。

三是开展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培训。县市农机化学校,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对于新型农机具,农机教师配合农机推广部门技术人员联合生产销售人员现场讲解培训操作使用技术,开展培训与指导,效果明显。天水市针对近三年多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大量补贴机具投放,农机操作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农民都是第一次使用机具,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在投放机具比较集中的村组开展技术培训,让教员给群众讲机具的结构、原理,正确操作与使用,调整与维修,使更多的农民不仅用得起,而且还会用,极大地促进了补贴机具使用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为实现机具的优质、低耗、高效、安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武山县农机校还从社会上聘请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开展技能操作培训,通俗易懂、实践性强,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

四是偏远乡镇设点延伸培训。针对部分乡镇村组地处偏远,科技信息不畅的问题,县市农机化学校先后在这些乡镇设立了农机化技术培训分校或培训工作站,定期组织开展驾驶操作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等农机科技服务活动,有效地延伸了农机科技培训服务网络。有些地区开展的'菜单'式培训,将培训专题以多媒体形式制作成培训'菜单',由农民群众按需'点菜',农机部门'配菜'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3、探索了农机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各地在开展多门路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由单一培训农机技术向多学科联合办学的转变。一是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近两年全省培训农机修理工近2000人,他们都获得了农机修理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外出打工创造了有利条件。玉门市农机校举办了农机职业技能技术培训班,为准备购买收割机的农户进行安全操作规程、驾驶技能、外出务工常识和机具人身>保险等知识的培训,为他们参加跨区机收提供技术技能保障。二是大胆尝试横向联合办学,提升培训服务档次。如敦煌市整合资源,采取上挂、下靠、横联的联合办学路子,先后与甘肃农大机电学院联合开办了机电大专班,与电力公司联合开办了农村电气化中专班,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农机高级管理人才,同时也形成了农机技术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学历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格局,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这种组合式培训模式突破了农机分类培训的结构框架,适应了当前现代农民综合技能培训的要求,探索了农机培训的新模式。

4、开创免费管理惠农新举措。白银市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针对农机培训经费匮乏、农机培训手段尽失及农民负担太重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些治本的政策,促成了免费管理政策的出台。

2007年,白银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实行农业机械免费管理惠农政策的决定》。按照《决定》精神,先后研究制定了免费管理实施方案、拖拉机入户管理细则、农机驾驶员培训细则、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加强档案管理等文件,编写了培训教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市拖拉机驾驶员进行登记造册。同年9月,市政府在景泰县永安村组织召开了农机免费管理及启动仪式现场会,从此拉开了全市免费管理的序幕。农机部门统一组织,采取整村推进的办法,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机,保证拖拉机入户及驾驶培训工作不走过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也随之走上规范化。

5、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起步良好。把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不少市、县农机化学校,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从2006年开始,经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批准,全省共有70多所农机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三年累计承担培训任务34900人,培训资金1120万元。培训范围涉及农机驾驶、农机维修、电焊、电工、装载机驾驶、车工、钳工、建筑工、缝纫工、家政服务、保安等十余个工种。

6、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势头强劲。我省从2006年开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共建立了25个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和培训基地,共有174名考评员,其中:高级考评员22名,鉴定工种涉及农机修理工、农机营销员、焊工、电工等12工种,获证人数达7000多人。2008年,已在全省30个县(市)开展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3031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三、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好全省农机培训工作,从2005年开始,省局成立了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科教、计财、培训、推广、鉴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农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区)也都成立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要求各级农机部门要把农机培训作为新形势下农机化主要工作来抓,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年初要制定农机培训工作方案,明确培训思路、培训目标、任务分工,确保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建立了四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即建立农机管理、农机培训、农机推广和农机企业四方共同参与的培训机制,有效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发展。

2、做好配套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规范培训行为。为认真贯彻农业部发布实施的《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我局依据《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相关配套办法,从而保证了资格许可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相继制定了《甘肃省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甘肃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许可办法》、《甘肃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评估办法》。同时制定了《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办学资格核准办事指南》,经2005年6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向社会进行了公告。对审批内容、主要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及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做了详细说明。并编制了《甘肃省农机局行政审批流程图》,从而做到了政务公开,方便申报单位了解审批程序,强化了法制观念,做到了依法行政。保证了培训机构认证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培训行为。

3、注重农机培训工作实效。各地结合实际,大多采取了以短训为主,长训互补,农机培训和农机推广结合,农机培训与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对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机户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现场演示、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了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机户接受和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农机科技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农机户的培训,提高了农机户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增强了他们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能力,强化了他们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和带动了周边广大农民应用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

4、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一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农民掌握农机新技术的能力,提高技术示范推广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相结合,提高他们懂经营、会管理、能致富、保安全的本领;武威市凉州区按照农机大户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了'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农机协会'.协会由农机大户51人,带机入会,拥有农机具150台(件)总价值395.4万元,其中推土机17台,联合收获机6台,大中型拖拉机29台,其它农机具98台(件)。协会定期对会员进行业务培训,在主要农时季节还组建农机作业服务队东征西出开展跨区作业,提高农机大户的经营效益,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培训农机大户中的作用。三是将培训工作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将培训工作与购机补贴工作相结合,提高农民对新机具的驾驶操作和使用机具的能力。五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相结合,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全省农机监理系统结合>行风建设和评议活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和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摸底活动,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农机户观看农机事故案例录像,请农机监理人员讲解本县区事故案例,使广大农机户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六是将培训工作与'阳光工程' 培训相结合,促进农村劳动力输转,增强农民致富的能力。全省在10个市州25个县区举办了23期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班,培训鉴定人数3013人。

四、我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及需求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立足农机,面向社会,坚持农科教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以创新为主线,以常规培训为基础,以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事业的快速发展。

省上提出到2010年,全省青壮年农民全部培训1次,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70万人以上;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目前,活跃在全省各地的农机户约占农户总数的五分之一,农机手约110万人,约占乡村人口的5.8%,并且以每年5-8万人以上的速度在递增。我省计划每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0万人以上,其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3万人,农机维修经营人员1万人,各类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操作人员7万人。至2015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70万人,其中:新购机农户30万人。年均培训需求在10-12万人左右。这些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带头人和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把这些人培养成为既会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又会现代农业的经营、服务,必将会推进现代化建设。

通过调研走访农机从业人员、购机补贴农户,农机技术培训需求主要是:(1)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技能、微耕机操作技能及农机新技术运用、农机化法规知识、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及机械维修、保养调整和安全知识等;农机维修人员最需要在农业机械原理、机械基础、维修电焊知识等方面渴望得到培训提高;农机经销人员希望在农业机械营销、机械故障排除等方面得到培训提高。(2)农民认为比较适宜的农机培训地点是就近按区域建立基层培训基地,不定期办班,按需开展技能和技术培训。(3)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农机实用技术读本或教材,免费下发农民学习。(4)免费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

五、今后我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按照农业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局制定的《甘肃省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各级农机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进一步细化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规划和配套措施。要建立健全培训责任制,实行培训目标责任考核管理,落实培训任务。要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机人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技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按照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农机成人教育必须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社会、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农机化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干部、职工队伍培训要结合干部队伍业务知识更新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县乡农机化干部、职工队伍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要改进方法,农机培训要与新技术推广、农机制造企业等单位紧密结合,协同作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各种新技术,提高广大农机户运用各类新型农业机械的技能。

3、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培训模式。一是要加强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农机系统内部,要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建立高效协调机制;二是要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确定培训对象、培训规模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农机化学校的培训资源,探索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市校与县校之间、市与市之间联合办学的路子。四要农机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结合的有机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关键在组织,重点在培训,难点在就业,要大力推行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的服务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4、全面推动农机大户和新购机农户的培训。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化学校,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积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提高农机大户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种粮水平。要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系统为依托,以粮食主产区农机种粮大户为主要对象,以粮食机械化生产所需的关键机械化技术、经营服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按农时、分区域、分作物、多形式进行培训。培训行动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绿色证书培训等工作结合,与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校结合,与有关项目、科教下乡等工作结合进行。同时充分发挥农机生产企业技术服务人员的作用,积极做好对新购机农户的培训,即购买一台、培训一人、购买一批、培训一片。

5、发挥整体效能,创建 '平安农机'.搞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是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从源头上保障'平安农机'建设的重要措施,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化学校都要切实提高驾驶员的培训质量,严把培训考试关。要正确处理好培训与监理的关系、切实解决好重管理轻培训的问题,坚决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放驾驶证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培训和农机监理、农机推广等部门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六、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我省农机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长远发展看,我省的农机培训工作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据初步调查,目前全省农机化学校,有1/3发展良好,有 1/3发展非常缓慢,有1/3停止不前、萎缩或出现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发展后劲不足;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农机化学校管理观念落后,运行机制陈旧。部分学校没有根据目前实际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工作目标;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培训上只局限于驾驶员培训,而对农民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多样性需求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培训方法简单,办学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改革思路少,或者有思路,但'等靠要'的思想居多,培训领域不宽,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技能、新设备掌握的要求。

3、生源组织困难。自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一直由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三轮车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失去了管理权、培训权,拖拉机管理又处于失控状态。农机培训教育培训工作由于培训门类单一,随着业务的大部分移交,再加上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生源组织困难,学校利用率低,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4、学校设施设备陈旧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省农机化学校大都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多数教学用房已经老化,有的一些教学设施年久失修,损坏现象相当严重,多数教学设备是上世纪八十年省上>投资配置的,教学设备等硬件都已远远跟不上教学的要求,难以开展多元化的培训工作,培训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加之培训资金投入越来越少,农机教学设备无法适应新型农机人才培养的需要。个别地方培训人员的工资是差额拨款甚至自收自支,单位基本上没有业务经费。

5、农机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单一。目前我省农机人员大多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农机化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面对信息时代显而易见其知识结构有很大缺陷。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进修和知识更新,知识面单一,知识老化,尤其缺乏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知识,无法适应新时期农民职业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需要。

七、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将农机人员培训纳入到农业部项目计划或培训计划之中,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明确培训工作由省级农机部门组织实施,便于管理和操作。

2、将农机培训纳入免费管理序列,使农机培训与其它行业培训一样享受国家补助,把农机校从生存问题中解脱出来,使其更好地为农服务。

3、培训工作要切实转变其行为。农机培训要由目前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组织实施。培训项目名称可谓'现代农机手'培训工作,'农机致富'培训工程等,切实解决农机培训当中遇到的困难,着力于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

4、有计划地对市、县级农机师资力量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农机人员的整体水平。并定期对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提升其行业荣誉感。

5、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和生产企业编写图文并貌,通俗易懂,适合农民学习的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并更新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农业机械教学光盘,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机教学工作需求。

第四篇: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泰山区农机化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村的稳定。泰山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的多年努力,培养了大批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技术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泰山区有农业人口25万人,农村劳动力16万人,农机户拥有各类拖拉机2076台,农用配套机具4870台,农机总动力达130647千瓦。泰山区农机校理论教员6名,教练员3名,教练车5台,配套农机具11套,经费来源自收自支,生源主要来自农村。长期以来,我校承担着乡(镇)农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承担着全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培训工作,年培训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500余人,采取长期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我校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驾驶操作技能,降低了事故率,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生源少是最大问题。泰山区地处市中心,农业人口比较少从事农机事业的人员就更少。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是农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溥。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具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不愿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三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校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从目前泰山区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2009年1月1日国家取消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后,就更是雪上加霜,无力培训,使农机教育培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加以解决。

3、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提高服务大农业的观念。一是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现代化优为重要,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农业机械化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带头人、示范者,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行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二是连接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中介,做到企业、农民、培训机构利益共赢。三是农机化学校走向社会,与社会教育培训相结合走市场化道路,扩大生源,保证学校的基本收入。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三)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培训水平。一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要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三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老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

(四)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依托,扩大农机培训人数。近几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民心,农民购机积极性日趋高涨,农机户数量与日俱增。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新机手水平

低、技术差、经验少、事故率高,这为农机培训提供了机遇,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紧紧跟上,加强对这部分新生力量的技术培训,使之以高水平、高素质为农业生产服务。

总之,尽管当前我们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我们决不放弃努力,更不丧失信心,应该从整个农机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去认识问题,考虑问题。泰山区农机教育培训要抓住发展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训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将农机培训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篇:关于武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李顺强

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属黄泛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38万人口,农业人口30万,耕地面积68万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不断加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末,全县农机管理从业人员(含乡镇农机站)56人,其中农机化教育培训人员20人,农机化服务人员1.2万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1.1万人),其中各类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0.5万人。农机化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培训工作坚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农机化培训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了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现代农民,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

武城县农业机械化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和教练场地齐全,教练车12台、配套农机具52套(件),教师8人、教练1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2010年,共举办各类人员培训班36期、现场教学演示会14次,培训购机农民551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553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166、申领驾驶证234人、农机经营服务155人、农机管理人员培训115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483人,其他技术操作人员1035人(包含阳光工程培训300人)。另外我校对全县1992名机手进行了复训,使全年培训人数达到了4895人。

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开展农机维修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七是通过对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二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目前我县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培训质量无法提档。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不能及时更新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三是近年来分配的农机专业院校毕业生少,高学历、高技能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壮大。

三、建议

1、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培训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农机监理部门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创造社会重视的浓厚氛围。有计划地定期对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提升其行业荣誉感。

3、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同时,基层工作站也受到经费的制约,培训时间和教学内容不能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因此,建议要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让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和鉴定经费,保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整体效能,创建 “平安农机”。搞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是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从源头上保障“平安农机”建设的重要措施。要正确处理好培训与监理的关系、切实解决好重管理轻培训的问题,坚决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放驾驶证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培训和农机监理、农机推广等部门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5、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下载关于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牡丹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

    县级农机化培训,直接为农业生产一线培训农机操作人员,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机推广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县级农机培训教育基础建设,重视公益性农机技术培训,是确保我市农......

    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兴国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县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到2013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25万千瓦,农......

    农机化和信息化调研报告

    师宗县农业局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XX市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县处级干部每年人均理论教育107学时、专业化能力培训60学时、脱产培训118学时、网络培训67学时;科级及以下......

    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及对教培工作人员的座谈,总结了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 各单位能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而执行更弱长学人员 证件管理混乱 1、制订培训计划随......

    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县妇女也逐步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提高,这是贯彻男女平生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近年来,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我区努力探索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基本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