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问题
农村问题:中国面对的最大经济问题
步入新世纪,我们仍然会面对许多棘手的问题,从经济方面看,我们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这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我以为,我们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成就一直估价过高,除了总体估价过高外,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也没有给予足够的估价。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村和农民是那些?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沿海、沿边的,这些地方的农民靠卖土地、租房屋等赚了钱;二是靠近城市的和属于城郊的,这些地方的农民靠卖土地。租房子,靠建农产品基地,靠借助城镇优势办工厂等赚了钱;三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这些地方农民借助资源办企业或者直接卖资源赚了钱。真正靠耕种土地吃饭、搞种植业甚至包括一部分搞养殖业中的农民,很难说真正富起来了。而后者正是代表着农村的主体、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的主体。从广大的农村看来,影响其发展的有这么三个相关联的问题:第一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农民收入近些年增长缓慢,2000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其原因不在于农民使劲少了,而在于:开支大,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每亩地的投入成本不断增长;负担重,尽管上面三令五申减负,但各种各样的税费仍在增加,很多农民种不起田;收入减,粮食价格走低,棉花价格有所增长,但幅度也不大,随着进入WTO,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也不会高到那里去。所以,农民收入增长的前景堪忧。现在我们在上面强调要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要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农民们却说得很实在:减负就是增收,不摊派就是服务,可我们连减负、减摊派这点事都办不了、办不好。第二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开的一个重要的药方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无疑是一个有效的举措。但问题是靠谁来调,有没有能力调整过来。靠国家来调?国家有没有那么多钱来帮助调?不出钱,出政策?光靠政策能不能引导农民来调?这是其一;其二,往哪里调,哪里是可以预见来钱的可调之处?农田耕作不比工厂生产,调了起码要坚持那么一年,市场环境一变,岂不是又要调了吗?谁来支付农民调整后得不偿失的代价?其三,能不能调?这就是我下面要谈到的土地制度的限制。“三分地里闹革命”,即便是闹出花来,其效果恐怕也是有限的。
第三是土地制度问题。这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根本。我一直认为,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包括解决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除了要清理外部环境如减负外,从内部看,关键是要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从土地看,目前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分散,每户一小块,广泛分散在众多的农户中;二是闲置,由于负担重,种不起田,很多农民弃农进城打工,造成土地“抛荒”;三是非流动性,除极少数地方外,绝大部分地方的土地不能流动。我以为,土地使用权的自由转让、土地经营的规模经济以及建立在土地流动基础上的私有的或者股份制的农场制度应该是土地制度和农村经营制度改革的方向,这个问题解决了,外部环境理顺了,再加上工业发展了、城市发展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就确立了。所以,我们要在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未来的改革方向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的推进,更应该包括土地的规范化流动。
第二篇: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问题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建设是重中之重,这也成为两会的焦点。3月11日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在西校区新报告厅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论坛主题为“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分别从自己的领域阐述了建立和谐社会与统筹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非常荣幸参加我们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我想首先应该对农大的农学们首先要表达一个感谢,去年我们国务院发展中心组织农大的150位同学对全国的150个村庄做了一个关于农村卫生的调查。
这个调查的报告现在已经公开地发表,在这之前跟国务院的领导都保送过,应该说这个报告是目前大家了解中国农村的卫生最有影响的一个材料。吴仪总理批给卫生部,卫生部的部长要求所有的司局长都要看这个报告,同学们写了100多个村庄的故事,我们今年要公开发表出来。非常感动的,有一个女同学要做这个问卷,回家以后家里都帮她做。今年我们又组织农大的150位同学,农大是150位同学,对180个村庄的农村问题做了调查。我们现在在对这个问卷进行汇总,初步的汇总结果这个调查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想今后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村部能够跟农大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要找更多的钱,我想将来能够组织一千位大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农村调查,要让这种调查成为将来人民了解中国农村最有价值的第一手的资料,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希望找更多的钱组织更多的同学来参加。
我们今天这个话题很大,三农大家都知道是重中之重,我们要问农村的重中之重又是什么呢?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做很多的调研,我们现在感觉到农村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农村的教育。现在农业税全免掉了,下一步政府要给农村解决什么问题呢?农村会永远感激政府呢?我想是教育问题。最近我可以给大家讲很多数据,国家统计局对西部12个省做了一个监测,初中的完整率不到60%,小学的完成率不到85%,我们现在农村的初中毕业生能够升上高中的到去年不到30%,我算了一下,从1985年我们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有1.6亿农村的青少年没有完成九年制的义务教育,所以最近报纸上很多人在讨论什么叫义务教育,我翻了日本的教育法里明确地讲,所谓义务教育指的是对有经济困难、有上学意愿的这些人,政府有义务保证他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就是九年制的教育,此乃政府的义务。所谓义务教育是政府有义务让农村孩子不因为经济原因失学,这就是义务教育最本质的含义。
现在我们做调查,我最近去了几个贫困县,贫困县有一半的学生考上大学以后交不起学费。城里一个月,我们的收入是农村的十倍、八倍,对城里交钱城里是接受得了的,农村孩子的学费跟城市的孩子是一样的,我觉得将来是不是挂钩应该研究。我看了一个资料,2003年我们的预算内的教育经费,我们丁司长在,报纸也公布了这个消息,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重下降了0.08个百分点,我们的教育经费咱GDP的比重降低了0.04个百分点,有18个省没有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要求,有18个省可以说违反,过去我们《经济时报》也对这个做过一些分析。所以说教育问题,温家宝曾经讲过,我们在政策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但是不能够犯永远不可以纠正的错误,比如机遇生育,毛泽东一批马寅初多生了三亿。教育问题也要重视,如果我们不重视教育,再过两年又有几亿人没有接受义务教育,这个错误是不可纠正的。我们曾经对教育问题做过一个调查,给国务院领导送过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对教育部门影响很大,我们在一个县研究了10年,整个九十年代,在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自中央和省财政的资金只占0.1%,县财政的投入占到了6.3%,有34.5%是乡财政投,其余主要是农民自己掏的腰包。乡里的34.5%,大部分来自农村的特产费、教育费,还是他们自己的。我们农村的教育主要还是自己办。近两年我们提出农村教育要实现两个转变,又农村专向…,又乡政府转向市政府。
2002年我们在安徽做了一个调查,什么叫以县为主的?我们在那里调查,所谓以乡为主,就是把乡里给老师发的钱拿到县里来发,这样老师的工资有保障,但是农村的负担没有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07年,中西部贫困家庭学杂费、课本废要全免,我参加了温总理召开的座谈会,原来叫力争2007年,最后力争两个字拿掉就算了,后来力争两个字就没有了。现在是不是两免一补教育问题就解决了呢?将来老师工资谁发?学校坏了谁来维修?学校的公用经费谁给?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这个调查报告我们认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的城乡分割问题,到中西部,特别中部,以县为主就是以农村为主。所以温总理讲以县为主并不是主要他们掏钱。
我们最近一直讲两个观点:
第一,加快实行九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看我们周边的国家,柬埔寨、老挝、越南,全部实行义务教育,中国的人均GDP比他们高多了。我们看一下日本,日本从1961年就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1974年,日本就实行了城乡完全平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我们的财政完全可以实行九年制的免费的义务教育,我去浙江,浙江省领导跟我们讲,浙江要对贫困家庭全部实行义务教育。我说你们人均GDP已经2千美金了,你们为什么不实行完全的义务教育?浙江的同志跟我们讲大部分家庭是可以掏得出钱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公共品,并不是说家庭可以掏钱就不搞。比如在美国,美国一个初中生、高中生,一年的学费和其他的费用加起来不到一百美金,美国这么富有为什么搞义务教育呢?所有的家庭都可以掏得起,所以义务教育是最基本的公共品,不但个人可以收益、家庭可以收益,是整个国家、民族可以收益,所以我认为中国在今后五年之内应该完全有可能实行九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
我上次一月份参加温总理召开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我讲,如果总理在今后一两年之内政府的工作报告里面在三年类、五年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我想代表们的掌声会更加长、会更加热烈。
第二,光提免费的义务教育还不够,应该加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主要由中央和省财政来负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从各个国家来讲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因为不同的县与县之间,财力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以县为主,就不能够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
在教育问题上,我觉得这两句话都不是我说的,我听了以后我觉得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第一句话,教育的敢超我一定要优先于经济的追赶,这个话是我两年以前到东京开会,日本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他写了一份很厚的报告,讲过去一百年日本是怎么样追赶美国的。一百年以前,日本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美国的20%,现在已经相当于美国的97%,到六十年代日本基本上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有保障,日本追赶美国的经验就表明教育的追赶一定要优先于经济的赶超。
第二,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校长,他的话说的非常非常到位。他讲,政府要以父母之心办教育,这是我们《中国经济时报》一个评论写的,我参加经济座谈会就讲了这两句话,政府一定要以父母之心来办教育。我想这个话的分量是非常重的,我们的父母是怎么样重视孩子的教育,如果各级政府真正以父母之心重视教育我想农村的教育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
今天时间非常短,我今天最大的希望明年我们农大300名同学专门做农村教育的调查,我们希望加快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实行
第三篇: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一系列服务“三农”措施的推进,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财务也成为广大农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相当多地区农村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还会引起社会矛盾,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就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当前存在的农村财务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财务管理;村级财务
1.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者,但很多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个别干部既管账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公款时有发生。村会计素质不高,大部分村现有会计人员无一人持会计证。农村会计人员作为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无证上岗、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难于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要求。
1.2财务情况不透明
有些地方村干部在进行财务公开时弄虚作假,避重就轻,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真正群众关心的问题等却被干部故意“忽略”或改头换面后附加在其他一些生产性开支里面进行公开。另外,财务公开时间不及时,财务收支事项要求每月一次公开,财务计划(预算)年初和季初公开,财务决算年末和季末公布,而许多村往往不能坚持,许多内容直到上级检查和群众反映时才公布,甚至半年才公布年初计划,月末才公布上月收支,对重大财务活动也是事后才公布,对实质性内容不公开,没有起到群众应有的监督目的。而且很多地方农村财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也不健全。
1.3农村财务从业队伍不稳定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农村会计出纳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快,财务移交手续办理不及时,甚至长期不办理,造成坏账、死账。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外,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1.4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良好的监督体系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财务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贯彻落实比较困难。干部各自为政,财务人员或听之任之,或同流合污,造成了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现象。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对农村财务监督不力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1997《刑法》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村级干部的经济监管问题成为法律空白。二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对与非党员的村干部,纪检部门根本无法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很多群众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村级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就丧失了独立性,导致监督作用无从发挥。
2.2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账务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往往是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注账”的字样简单了事。
2.3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一是目前很多乡村干部都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级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2.4机制不完善导致财务公开走了形式走了过场
由于各级政府对村级财务公开只是一般性的提倡和号召,村务公开没有政策保证,缺乏法律保障,政府对村务公开没有统一的规范化要求,所以各村在实施中各行其事,有较浓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想搞就搞,不想搞就不搞,想搞什么样子就搞什么样子。没有法规没有机制的事情,其生命力也就不强,因而难以持久。
3.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要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尤其村级财务要公开。一是公开内容要全面完整。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财务公开内容进行公开。二是公开时间要及时,特别是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公布;重要财务活动应逐笔公布。三是公开方式要以公开栏为主,要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四是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全面的核实。五是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六是要把财务公开的监督落到实处,村组财务要置于群众的经常监督之下。
3.2加强乡镇监管,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选配好村级主要干部。对在执行财务制度时违法乱纪、屡教不改的干部坚决调整与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采取切实措施把村级班子建设好。对农经人员队伍则应该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检查考核,以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履行起监审职责。
3.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
3.4做好村级财务清理工作
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编入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内容。各乡镇至少要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主管农村财务,经常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随时根据群众的反映,对村级财务进行及时清理。对清理出来的经济问题,一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危害和腐蚀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财务管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高度重视。只有加强治理,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加强。[科]
第四篇: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毛中特概论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占地问题的调查报告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信08-1班姓名:叶江龙
学号:200801030146
关于农村占地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题起因
我家在南阳,一个处于市郊的村子。南阳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中,而其中的城市化进程尤其明显。由于我们的村子处于南阳市城区内环附近,所以周围大多数的耕地都已经被征占,而且我们的村子也处于被拆迁的边缘。而在家乡耕地被占用的过程中我也听说甚至遇到了一些因占地问题群众与地产商或群众与政府部门产生的争执。当时我就想了解一下到底人们对占地问题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但由于是在假期,而且也没有做一份调查报告的想法,所以就放弃了。这次老师布置了一份调查报告的作业,我就想做一份关于农村占地问题的调查,这样既可以完成作业,同时也能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对于农村占地问题的调查,最好的调查对象应该是农民,这样能了解到他们对于土地被占后的真实心声,但由于条件不允许,我只能把调查对象定为郑轻的在校大学生,以此来了解他们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看法。
二、问卷情况
(1)农村与城市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此次问卷共发出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其中,农村学生50人,城市学生39人。农村学生中认为占地现象严重的占85%,而且大多数认为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城市学生中认为占地现象严重的只有60%,且大多数通过新闻报道了解这一现象,因此90%以上认为占地问题对他们没有影响。
(2)大学生对占地赔偿问题的看法
75%的学生认为如果这一问题发成在他的家中,只要赔偿合理,他们都会拆迁;20%的同学则不管给予的赔偿条件是什么,坚决不拆迁;只有很少一部分则选择听从大众意见,随大流。
(3)大学生对近期发生的因抵制拆迁而“自焚”这一事件的看法
造成他们自焚的原因,对于自焚群众本身,85%的学生认为是赔偿不够;剩下的则认为虽然赔偿很好,但没了土地,到新环境没经济收入;还有30%的学生认为恋念故土也是造成他们自焚的原因。对于整个社会环境,85%以上的学生都
认为是建筑商太黑心赔偿不够;98%以上的学生则认为是政府职权滥用,逼的群众走投无路;只有极少数认为是群众觉悟太低而造成自焚这一恶性事件。
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87%的学生认为虽对有关强制拆迁人员有处罚,但力度不够;12%左右的学生认为这是官商勾结,草菅人命;基本没人认为政府处理的合理。
(4)大学生对于农村占地的社会影响及政府态度的看法
28%左右的学生认为征占农村土地有利于城市化进程,25%学生认为占地影响了农民生活,47%左右的学生认为农村占地有利也有弊。
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政府出台的条例约束性不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2%的学生认为这些条例毫无作用;8%的学生认为这些条例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总结问题及分析
对于农村占地问题,不同阶层的人对它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有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况且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古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网络的发达已使他们接触到最时新的社会动态,这也使他们对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
(1)城市与农村学生对农村占地问题态度不同
由于家庭的收入来源或者所处的环境不同,农村与城市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极大的差距。城市的家庭收入主要通过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成员工资获得,因此城市的学生对农村土地的占与不占没有太多关注,他们只是通过新闻等媒体了解到这一社会现象,至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他们不太清楚,也许只是因耕地被占,使城市的粮食或蔬菜价格有所上涨吧。
但农村学生则不同,他们的家庭可能正面临被拆迁的危险。而一旦拆迁,他的家庭可能除了赔偿所得的一部分钱就再也没有积蓄,并且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这也会使他的家庭陷入困境。因此他们在平时也注意关注相关信息,并且也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2)赔偿是农民关注的最重要的条件
根据调查的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赔偿合理的情况下支持家里拆迁。这也能看出其实现代的大学生都有一种走出去闯的心理,因此他们对于故乡没有太多的依恋。他们只是想尽可能多的得到赔偿,用这一部分钱作为家庭周转的资金,或者当家庭富裕时,这些钱还可以作为他们创业的本钱。
虽然大学生是在校读书的而不是在家种地的,但以他们所遇到的家庭问题或以他们的见闻,大学生对赔偿的态度也能体现一些农民的心理。因此赔偿会是农民拆迁最关注的问题,赔偿的多少也就关系着拆迁能否顺利进行。近期发生的农民因抵制拆迁而自焚的事件,以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也认为是赔偿不合理造成的。
(3)在拆迁中,政府权力滥用
在拆迁中,有很多政府执法机关协助建筑商强制拆迁的现象。而在近期发生的自焚事件中,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认为是政府职权滥用把群众逼的走投无路才选择自焚抵抗;当然,也有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建筑商黑心,给的赔偿少造成的。但建筑商作为一个商人,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准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作为一个为人民办事的权力机构,在建筑商克扣赔偿金、群众利益没能得到保障时,应该对建筑商进行监督甚至制裁,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不应该是协助建筑商暴力拆迁。
在发生自焚等恶性事件后,政府也有一定的处理,但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都认为对有关的政府官员及建筑商处罚不够。想想也是,群众自焚身亡,仅仅是当地政府的一些副手被停职,而后不了了之,一把手没受到任何追究,做为拆迁直接利益既得者的建筑商也没有得到任何处罚。难道群众的生命就如此没有价值吗?!作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当人民最需要他们时,他们却在伤害群众。这不得不使我们对政府的职能有所怀疑。
(4)在社会大环境下,征占土地的进程发展过快
其实城市化的加快对广大人民都是好事,有利于现代化的实现。但为什么调查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征占土地是有利有弊呢?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也是房地产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前进,但90年代房产泡沫一破灭,经济就再也没好转。最严重的美国2008年房产次贷危机,更是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说明房产的过快发展也不是好事。它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但不和谐的发展更多的是伤害群众利益,而且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村占地过程中的负面问题,政府要起关键作用。因此我建议:
(1)出台措施,规范农村占地行为,使群众利益得到保障。例如5月16号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就很有意义,但我更希望能形成法律文件。
(2)要对各地官员进行教育,使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发生占地争执时,最好能使政府站在事外,以一个公正执法的角色去判定建筑商与群众的谁是谁非。在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应该快速地予以帮助,而不是去帮助建筑商暴力拆迁。
(3)遏制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从银行贷款等方面着手调控房产业的过快发展。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占地现象严重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遏制地产泡沫的形成,也能使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4)组织宣传队伍,对农民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到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征占农村土地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生活。以此来淡薄他们的恋乡情节。
我想通过这些措施,农村占地行为会更加规范,那些恶性事件也能得到控制,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建设也能健康高速发展。
第五篇:浅谈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浅谈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 邱增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正确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提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认识,积极认真探索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对策,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维护农村长治久安、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需要。笔者根据近年挂点惠东增光镇集联村,以及通过学习研究,谈谈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从我市情况看,在370万人口中62%在农村,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对全市来说举足轻重。近年来,公安机关对农村社会治安开展了综合治理,使农村地区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上升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村社会的生产、工作、科研、经商及农民生活秩序得到了有力保障,农村社会治安总体趋于平稳。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治安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一)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有所攀升。当前,农村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数量有所攀升,尤其是刑事案件的高发势态明显。如果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其增幅将难以预测。仅从刑事案件立案绝对数来看,呈现出逐年上升势头,且比重也随之增大。如惠东县增光镇,2004年刑事案件12宗,2005年达35宗;其中,盗窃、抢劫案件居各类刑事案件的首位,呈明显重化趋势,已经成为左右社会治安形势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有所增加。因山林、土地、水源、滩涂、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权属之争,以及其他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如增光镇集联村因唯达运动器材厂征地款引发的群众上访;增光镇政府前些年负债较多,群众经常到政府讨债;还有的个别基层干部素质偏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特别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易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由此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增加。这些群体性事件不仅具有影响面广、调解处理难度大、反复性强的特点,而且极易被敌对分子所利用,影响到农村社会秩序。
(三)村霸等黑恶势力危害一方。农村由于受数千年来宗法制度和血缘、宗族关系的影响,一些地痞、棍霸借助农村残留的封建行帮意识,垄断一方,形成了农村的流氓恶势力,无恶不作,危害群众,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四)赌博及不健康的活动较为盛行。近些年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增多,加之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农民都在寻求致富之路,但有的想一夜成暴发户,主动参与赌博、买“六合彩”,导致农村赌博盛行。
二、农村社会治安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来看,农村社会治安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受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的影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数以进乡镇企业及进城务工、经商为其就业方向。而城市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不但未能增加就业人员,反而有相当数量的职工被分离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数综合素质偏低,择业机会极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受社会收入分配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经济已连续20年快速增长。但是,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一些地区农民生活困难,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分配方式不规范,调节手段不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为犯罪滋生提供了诱因和空隙。
第三,受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少数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滋长,花天酒地,中饱私囊,腐化堕落,部分收入较低急于致富但又无致富门路的人心态失衡,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不够到位。从农村地区发生的案件来看,多数以盗窃、抢劫、伤害、破坏水利电力设施等案件居多。这些案件虽具有侵害目标不固定、突发性和动态性强、破案难度大的特点,但都可以预防。而大部分公安机关侧重于城区的治安防范,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一方面农村遏制犯罪警务保障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行政管理功能弱化,导致农村原有的犯罪防控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
第五,打击力度不够坚强。公安机关虽然年年搞集中打击整治行动,但由于专项行动一个接一个,广大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运转,使相当部分民警产生了疲劳厌战心理,“只求出工,不求有功”,还有些民警带病坚持工作,这些都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破坏了专项行动环环相扣的链式模式,导致事倍功半。另外,有的政法部门办案质量不高,执法不严,使犯罪分子不能受到应有的打击,在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
第六,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不够得力。公安机关户籍管理没有走出以常住人口管理为主的僵化模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清查整顿工作不实,底数不清,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管理不力,公安机关内部整体运行机制不协调等,造成管理工作失控,导致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逐年增多。
第七,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机构瘫痪。目前,有的农村基层组织机构采取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消极防御的工作方法,单纯把抓集中时间、大规模的“运动式”工作作为主导工作,经常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抓得不够。特别是有些村干部生活腐化堕落,与农村群众的思想感情越来越淡薄,失去了群众的信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第八,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生活贫乏。农村地区文化生活、法制教育工作发展滞后,农民除了种好自己的田园外,无任何有组织的文化娱乐生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不下去,法律普及率低,许多农民不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更不会用法律武器来寻求保护,从而成为“法盲”的牺牲品。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范的关键是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运用好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齐抓共管。一是要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村委会是保一方平安的核心,它的作用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村的治安稳定,要把治乱与治瘫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农村治安化解矛盾、遏制犯罪的核心力量。二是要切实抓好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把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当作稳定社会治安的首要工作。三是各农村公安派出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乡、镇、村及其企业,逐步建立适应农村改革及乡、镇企业改革新形势的治安管理目标责任制,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同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四是要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不断强化警治联勤。积极征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治保干部、综治干部与民警捆绑起来联合办公,坚持治保主任任职由派出所建议、工作由派出所考核,充分调动基层协勤人员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治安联防活动,从而夯实公安基础工作。五是大力推广农村保安服务业。要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引入到治安防控体系中来,把保安业务延伸到农村,在农村派出所内有针对性地设立保安大(中)队,使农村保安队伍成为服务农村经济的主力军。
(二)建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的关键是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坚持边探索边实践,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建立起长效机制。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打击犯罪机制。从本地区治安的实际出发,从群众安全感威胁最大的可防性案件入手,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分析发案时间、发案部位、案件性质和作案手段,不断提高打击犯罪的专业水平。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调整农村派出所接警、处警等环节,加强规范化建设,积极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妥善处置好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提高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健全和完善治安防范机制。根据辖区的自然环境、治安状况和经济条件,找准治标与治本的最佳结合点,从根本上遏制发案的上升势头。四是健全和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完善各警种日常联系、办案协作制度,把警务协作与其他工作一并纳入考核,最大限度地向农村治安管理工作倾斜。
(三)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的关键是改革农村公安派出所工作。在农村公安派出所建设上,一是要积极推进勤务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一乡一所,使其警力均达到10人以上。各县(市)公安机关要保证2/ 3警力投放到派出所,各派出所要保证2/ 3警力沉到管区工作。二是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对农村公安派出所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进行改革,把防范和管理工作置于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实现人人有岗、人人有责、人人有为。三是要严格按照“四统一”、“五规范”的标准,从人员、资金、装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推进农村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
(四)提高农民法制意识的关键是强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于中国农村深受数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依靠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和尊严的意识较差。农村公安机关要把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尊严的意识作为国家建设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大事来抓。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教育其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另一方面,通过依法行政,公正办案和具体的治安管理活动宣传法制,使广大农民知法、遵法、懂法和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