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问题及措施[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2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问题及措施[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问题及措施[范文模版]》。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问题及措施[范文模版]

一)、对农村教育认识的偏差

1、农村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农村教育不单纯是基础教育,还应该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等,是社会综合性的基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农村的发展和未来,同时也决定着城市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全社会人口整体素质的高低。

2、农村教育问题就是教学质量问题。在农村教育就是基础教育的思维定势下,往往又直接产生了教学质量问题,把农村教育局限于学科教育和质量上。考虑的是把多少学生输送到了重点中学,忽视了德育教育、人文关怀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其结果只能是个别学生得到发展,大部分学生学无所成,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教育问题就是办学条件问题。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问题日趋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急于跟城市学校攀比,想方设法集中条件创建部分优质学校,其结果是个别学校冒了尖,出了名,大多数学校在没有压力下应付完事。这也是农村教育认识上的重大误区。据笔者了解,某镇有13所完小和7所分校,受社会和家长认可的仅为1所中心学校。

4、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中的50%以上要回到农村,有些地区更高达80%以上,因而造成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学生也无心向学,无所事事,把学校当做人生的“休闲站”。返乡务农,学非所用,无法触入到农村的经济活动中去,造成农村劳动力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二)、师资不足,素质偏低

解放后,我国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各级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仍严重不足,大量民转公、代课教师依然存在,外加上世纪80年代一批顶班教师的出现,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引发群众的不满,造成负面影响。有些边远学校长期得不到一位正规师范院校分配的教师,要提高质量,谈何容易!

(三)、资金匮乏,投入不足

在教育投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能说不大,但是,这些投入基本上都是用于解决教职工的工资,在学校改造、办公经费、教师培训、设备购置、组织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2001年以前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农村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比比皆是,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投入了。而学校仅靠有限的学杂费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办学举步维艰。有些学校,甚至在破旧的危房或公庙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即使个别学校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迎接“普九”工作验收过关,最终也落得举债累累。

(四)、教师生活条件偏差,队伍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但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据调查,2004年以前,城市教师的收入是农村教师的2~3倍。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和福利,外加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较差,广大农村教师很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现象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方面也暴露无遗。为此也造成农村教师人心浮动,拼命往城里挤,这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城镇教师大量过剩,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学校个别优秀教师,城镇学校也想法设法把他们挖过去,这又造成了拖走了优秀教师,同时也拖散、拖冷了人心的局面。据某校统计,2000年以来县重点中学抽走了该校8位骨干教师,而直接补充到该校的教师仅有5位。

(五)、辍学、失学偏高,巩固“两基”之路依然漫长

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绝大部分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外加家庭劳动力不足,教育投资偏大(家长负担过重),再是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造成部分农村家长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辍学和失学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两基”的巩固和提高。1986~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辍学和失学的小学和初中生都在500万以上,1988~1989学年度接近800万,1989~1990学年度565.4万。辍学率和失学率之高,令人担忧,文盲和半文盲的冲击,低素质劳动者的恶性循环,怎能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六)、体制单一,办学缺乏自主权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焕发生机,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民办、企办、公私合办学校相继出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但在我国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公办学校一统江山,直接依托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求变,不敢变,没有能力变,“特色学校”鲜有少见。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走出误区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夯实责任,扎实做好本地区农村教育工作,要从“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教育问题。同时,创造条件引导广发家长走出误区,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学校不仅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适应农村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升大学仅是少数,留在农村毕竟占绝大多数,掌握实用的技术同样可以有所做为,同样可以体验成功与成就。

(二)、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抓好继续教育

针对师资不足,素质偏低这一问题,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加大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一方面,继续办好各级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教师,并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广泛吸收有志投身教育事业、且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士加盟教育事业,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从而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对部分不适合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理,并做好他们的转岗和善后安排工作。

(三)、加大政府投入,广纳社会办学资金

办好农村教育,政府负主要责任。现阶段,加大政府投入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强有力保证。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三保”目标(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实现“三个增长”,在农村教育投入上决不低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主要领导要争当“教育的父母官”,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保驾护航。同时,广泛宣传发动社会有识之士和广大群众踊跃捐资助学,广纳社会办学资金,缓解办学资金压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办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点,部分地区已有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推广和借鉴。

(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制定措施确保队伍稳定

针对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待遇偏低、生活条件差、队伍不稳定这一状况,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高度的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才行。比如,给边远落后地区工作的教师上浮一级工资,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结对子,政策和扶贫、改危、转移支付资金向农村学校倾斜等等。而对于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调动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安于农村,乐于农村,奉献于农村;确需调动者,则借鉴“转会制”的做法,经调入方和调出方共同协商,由调入方补偿一笔资金给调出方,以有利于农村学校培养教师的积极性,尽量避免“行政干预”和“人情关”,给农村学校的教师成长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五)、依法治教,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对于农村地区儿童、少年辍学、失学偏多这一问题,我想除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家长认识之外,更应该要强化人民政府的职能,依法治教,加强监督和管理。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保证让每位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进入学校读书。同时,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依法从教,依法治教,给农村学校更多的人文关怀、指导、帮助、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过多指责、诽谤甚至粗暴干预。只有这样,农村义务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六)深化改革

农村教育问题诸多,缺乏活力,出路何在?我想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教育改革。比如,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编、定岗、定员、分流工作,保证农村学校教学编制的基本要求。同时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效应。改革,才有活力;改革,才有希望;改革,才有发展。只有深化教育改革,农村教育才焕发生机,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品格具有与生俱来的特质,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通过教师的后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他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克服困难、改进教育方法、不断摸索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精心打造学生——这件艺术品的优良品性,使他们具有勇于创新的品格。当然,只靠学校、教师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它需要社会、家庭都来关心我们的学校、关心我们的教师、关心我们的孩子,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保驾护航。

我们坚信中国的农村教育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辛寨镇卧龙初中刘彩霞马学忠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学科是加强美育的主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教育的发展还不容乐观,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部门不够重视,音乐教育观念淡薄。

由于受经济发展缓慢、应试教育、人文素质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的重视不够。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农村中小学,一切都围着“主科”转,加以在中考及高考中不考音乐,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仅仅是会唱几首歌就行了,把希望都寄托在语文、数学上。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政府、学校、家长、学生等都不重视音乐教育,认为可上可不上,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语、数、外老师占用音乐课的事情。

二、缺乏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有的农村中小学全校只有一个音乐教师,或者几个学校聘用一个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素质低下,缺乏考核制度。

由于目前音乐教师紧缺,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有的学校是由其他任课老师兼带音乐课,他们没有丝毫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甚至连对音乐感兴趣都谈不上,兼职的教师主要精力依然是语文、数学,音乐课自然就没有放在第一位,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陈旧,就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自由课,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一些中小学对音乐课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于音乐课放任自流,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导致音乐教育的发展止步不前。

四、音乐教师待遇低,缺乏工作热情。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农村中小学,由于音乐不考试,因此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一部分专业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环境、所受待遇等问题,根本就无法安心、钻心从事音乐一线的教学工作,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五、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太少。

由于各学校对音乐不重视,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上音乐课还是只用一个破旧的、不断维修的脚踏风琴,甚至有的学校上音乐课就是放录音机,听流行歌曲,至于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多媒体„„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文化课教室里,一个班级上音乐课,其他班级都会受到影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纵使专业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再强,教学水平再高,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音乐课时不足,甚至不开设音乐课。

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许多农村中小学虽然在课程表上表明有音乐课,但实际上是名存实亡,都上成了文化课。在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至2005年,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但是实际的开课率只能达到30%。

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尽如人意,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音乐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的问题。我们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在稳定音乐教师队伍的同时,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爱好音乐、音乐素养高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对他们要定期进行培训,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二、增加音乐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音乐设施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乐器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狠抓课堂改革,提高学生兴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应该是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倡导学生自制乐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培养学生乐感,也可将口琴、笛子引入音乐课堂,同时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歌唱、律动、欣赏、表演、歌舞、情景表演、创作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利益机制,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音乐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学校要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总之,中小学农村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各级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促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让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农村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农村中小学发展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都旨在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可这一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问题在于学校和主管部门领导的管理。一味只讲办学条件差,教师工资待遇低,从未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只知道向国家提条件,并没有从根本问题出发,找解决办法。

以下是农村中小学的现状:

1、领导不抓业务,常跑关系。学校和主管部门领导不是靠业绩来提升自己,而是靠关系来提携自己;不是为教育发展考虑,而是为牟一己私利。图轻松,评职称,涨工资。农村学校的领导只有评完职称,才轮的上一般的教师。

2、教师积极性差,“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由于国家一项项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到了农村都成了空谈,一个多年教龄的教师工资赶不上打小工的。教师将国家涨教师工资的措施编成歇后语为“教师涨工资(打一电器)-------空调,教师再涨工资-------美的空调”看来教师已经对上级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有得过且过,混日子,谈何积极性?

3、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择校的择校转走,辍学的辍学流失。由于学校管理上不去,教师积极性差,不把学生放首位,也就出现了生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学生曾将学校比喻为“学校是监狱,教室是牢房,老师是狱长。”多可怕呀!长此以往学校谈何发展,农村教育只会走向死胡同。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

1、领导不能靠任命,应选举,人人谈管理,讲措施,从有能力的教师中选拔。选拔的教师领导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绝不能出现像现在有些领导暗示教师让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不仅坏了学风,更主要的是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永远的阴影。这些领导,仅仅是想通过作弊有个好的成绩让上级领导对自己有个好的评价。可上级领导知道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些领导是自己提挈上的。可不知道这样做不仅失去了师德,同时失去了人格。更让老师、学生、家长对学校寒了心。领导应该是无私、公正、公平,视学生发展为己任的领导。应该有“无功便是过,平庸也是错”的觉悟。领导应该是懂管理、会管理的领导,自己首先应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应该有“生为重,学校次之,领导为轻”的思想,应该有自己是领头羊,是后勤部长,是最佳服务者的态度。领导应该注重:在学校领导老师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在社会上,让爱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学校教育,加强家长会,家访工作的的力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来树自己的形象。

2、上级领导部门加强落实,让农村教师的待遇真正有所提高,让教师的积极性真正高起来,以满腔的热情来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不再是对上级领导失望,对学校领导的不合理抱怨,对学生的漠视。有了教师的全力投入,相信农村教育会实现质的飞跃。

3、在农村学校真正落实课程改革,实行素质教育,换思想,换模式,真减负,重能力;以活动促发展,以兴趣促能力。让学生轻轻松松吸引在教师周围,陶醉在知识当中,迷恋于学校这个大家庭,相信农村的教育会真正走出低谷,迎头赶上其他各行业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农村和谐教育吧!

第四篇: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浅析论文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浅析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关键词:《决定》;农村; 生态环境问题;措施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有六大方面,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

4.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5.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农村改革发展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等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如乡镇企业对农村空气及水质的影响,种植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化学制剂的投放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村镇的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建设工程不完善等问题。农村水、空气、噪声、垃圾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广大农民群众正面临着因生态环

境问题而带来的生理、心理双重威胁,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二、现阶段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有六大方面,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

4.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5.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农村改革发展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等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如乡镇企业对农村空气及水质的影响,种植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化学制剂的投放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村镇的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建设工程不完善等问题。农村水、空气、噪声、垃圾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广大农民群众正面临着因生态环境问题而带来的生理、心理双重威胁,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瓶

颈”。

二、现阶段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农村饮用水污染严重。由于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诸如乡村集中人口地区将生活垃圾倒入水里等一类陋习十分普遍,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农村个体经营户如个体豆腐作坊、畜禽加工作坊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对周边水体环境影响很大;另外,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很多群众不能喝到达标的干净水。

2.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与破坏。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增产、推进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但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所含化学元素比例失调,打破了原有平衡。

3.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无组织倾倒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垃圾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洗衣粉磷的危害更是极其大的。塑料垃圾是很难降解的,且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堆放,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导致了垃圾填埋场封场速度加快,同时也给封场后的绿化和开发利用带来困难。而且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活污水排放入河流后,在枯水期,污染物难以稀释,水质经常出现超标现象,导致水体恶臭发黑,丧失正常水功能。

4.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重。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很多的机遇,但同时,乡镇企业也是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主力军”。这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

5.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目前中国城市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则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将企业转移到了农村,这样,其污染也就一起转移到了农村,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

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失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7.城镇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但是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镇环保硬件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没有跟上,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进而对其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三、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此外,农村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的消纳场所,也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像重视城市环保一样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总水平仍较低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各级政府不仅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办法,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三)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

本着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节水农业技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科学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同时,加强监测力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造福子孙。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其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而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农业发展,关键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中国的生态农业是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针对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具体措施有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的沼气燃料新能源,发展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通过对农村污染物较简单的污水进行利用,大力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利用;在对当地农村土地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因地制宜地实行科学生态的施肥等技术,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业资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建设生态示范区,给广大人民群众以生动形象的生态教育,坚定各级领导及人民群众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的信息,从而真正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2008-03-11.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6,(5).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卢德裕.农村生态环境严竣的现状和对策[EB/OL].http://esa.stepb.gov.cn/index.files/Page407.htm

第五篇: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摘要】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的投入,中小学固定资产飞速增加,固定资产金额大,使用周期长,固定资产的管理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善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为正常的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的投入,国家对学校的投资逐年增加,学校的办学实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持续上涨,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因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良性运转及有效处置,对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对我区中小学调查发现,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多年来学校一直以教学管理为重点,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学校领导普遍存在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的思想。学校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盲目求全、求新,与同级别学校攀比,学校固定资产购置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对现有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不到位,造成很多设备闲置、损毁,利用率低,甚至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由学校的财务人员或一线退下的老教师兼管。他们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清楚固定资产申请、采购、验收、登记、清查、处置、报损等有关制度和固定资产的审批程序,造成了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物不符。

(三)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学校的固定资产还存在账实不符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新购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学校的校舍,由于资料缺失,投入使用多年还未登记固定资产,新建的校舍竣工后也未及时入账,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计入固定资产,脱离监管,损毁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履行报批手续,造成账物不符资产信息失真。

(四)资产盘点流于形式

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终了也没有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有的学校甚至好几年才盘点一次。盘点完毕,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未查明盘亏原因,未按规定的程序审批,仍挂在账上未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盘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五)校舍产权管理缺失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学校的校舍未办理产权登记。学校校舍建设飞速发展,校舍占据中小学固定资产很大比重。但是学校的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没有及时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手续以及房屋产权手续。中小学校舍产权不明晰,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没有法律上的保障。

二、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利用率,保证固定资产完整性、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责任意识

校长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引起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将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作为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责任目标,纳入工作考核和任期审计。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从固定资产的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管理,明确固定资产保管人,将责任落实到人。在岗位交接时,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同时派相关人员进行监督交接,对管的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在固定资产盘点时,要以财产管理部门为主,由各个资产使用部门派代表协助盘查。对盘点结果的处理要按以下原则进行:对盘盈的固定资产先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再调整相应的账务;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学校在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查明原因经财政部门批准后进行调账,确保会计信息准确。

(四)注重对校舍的管理

中小学固定资产中校舍占据了大部分,所以校舍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在对中小学校舍管理中,一是校舍要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明晰产权办并理房屋所有权证,二是对闲置出租的校舍,要先进行可行性论证,经主管部门审批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后,签订正式的租赁合同,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五)固定资产资料管理

中小学固定资产资料除了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卡片外,学校的校舍建筑资料、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仪器设备的保修单、使用说明等有关资料要归档管理并专人负责,以便日后使用、维修。

(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财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自觉执行财经法规,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本职工作。系统内经常组织学习并做好经验交流会议,指导中小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

(七)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加之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动态管理。传统的手工管理费时费力,为了更好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可以用计算机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效率。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化管理的工作。庞大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全体教职员共同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为学校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9号).[2]渠力强.新形势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思考J.财经界.2013(04).作者简介:张锐陶(1971-),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县人,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基建财务科副科长,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下载农村中小学问题及措施[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问题及措施[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今年教师节期间,一批长期扎根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受到了教育部的表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无数像他们一样优秀的教师,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支撑......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鲜无人问津。教师的职业特点......

    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面临薪酬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缺少公平性、激励方法缺乏科学性、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不完......

    有关农村中小学家教问题调查心得

    传递希望,爱在明天 人们常常说,孩子就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建设祖国的生命力和主力军,那么我想,我们作为师大的学生,作为一个将来要成为一名教师的人,更应该深入地去了解孩子、家长......

    试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问题浅谈

    (一)加强教育监管,建立健全教育机制 要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首先就要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领导对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及应对措施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及应对措施 1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农村中小学存在①体育场地、学生活动的面积少。器材数量严重不足。②扩建体育活动场地,购置体育器材的......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培养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李要来 单位:洛阳市孟津县西霞院初中 联系电话:*** 邮编:471100 职务:中学一级教师 强行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