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供电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整改措施
浅析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陈虽娟
【摘要】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的工作方针,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安全工作事关国家财产、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我们一定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国家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的神圣责任。
【关键字】农村;管理;服务;措施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各地供电企业均撤销了农村电管站,归并由基层供电所管理。各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分支营业机构,承担着管辖区域内客户的报装接电、抄表收费、营销管理、电网维护、优质服务、安全管理等工作,其地位举足轻重。各供电所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同网同价中取消了“游击电工”,组织机构定编定员,实施抄、收到户、维护到户、服务到户、服务到户后,农村电网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直接抄收工作量不断增多,24小时承诺服务责任的加大,都给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其难度更大,责任更重。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呢?带着这一思考,笔者就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网设备、用户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供电网络遍布乡镇各村、组及农户。地域广,分散性强,有些偏远山区人员稀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线路及设备维护面广、难度大、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范围加大。
2、设备缺陷及隐患多、类型复杂、且发生频繁。由于农网面广、点多,因施工操作、自然灾害、设备质量和外力破坏等诸多原因,农网的隐患缺陷多而复杂,因而,线路、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大,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难度加大。
3、农网改造后,电网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但在农忙时,一些群众不通过农电管理人员,私拉乱接脱粒场照明线和小型泵站抽水电线,在他们拉撤的线路中,既不规范又不能保持安全距离,从而引发不少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4、用电安全意识淡薄,供电网络外力毁损现象严重。农村安全用电宣传不够,安全用电意识淡薄,造成意外伤害或死亡事故增多,加之盗窃、毁损、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私拉滥接、违章建筑、交叉跨越和双电源等违章行为,威胁着农网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组织措施落实不力,往往在供电岗位上工作时间越长,对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落实越不力,许多同志嫌手续繁杂,凭借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人为简化手续,两票三制、标准化作业程序、危险点分析等规程规范在供电所推进难度大,执行不力。
6、人为造成漏电保护器不动作,诱发人身触电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有些客户因室内线破裂,又舍不得投资更换,在遇到阴雨天气时,保护器跳闸频繁,由于用电心切,他们干脆用绝缘物将保护器触头隔离开,使其失去保护作用,埋下了隐患,对人员和客户用电设备的安全将造成极大的威胁。
7、技术措施不到位。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不够,许多同志凭经验办事,约时停送电、不带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靴、不用绝缘棒、不挂接接地线、不悬挂标示牌等违章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因此而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直接影响。
8、个别管理人员到基层去查违章行为,走马观花、视而不见,走过场、不负责任,当“老好人”思想严重。
9、月度安全分析会可有可无。有些供电所在生产任务不紧张时还能坚持安全例会制度,但工作一忙,就把安全分析会抛至脑后,这样下去,又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呢?
10、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只知道照本宣读,没有针对性,不注意发现本所发生的问题,没有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认真分析研究,没有具体的措施,更谈不上落实;安全活动只有记录,没有内容,活动后应吸取什么教训,应解决什么问题,那些应该肯定,没有明确结论。
11、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职工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难以杜绝,特别是老职工,凭工作经验办事,对规范安全管理、严格“票证”不理解、不配合,对安全生产十分不利。
12、人员素质低,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各地供电企业都对农电工进行了重新选拔聘用,而在新招聘的农电工中,有相当一部新人员,虽说文化素质较以前的农电工有所提高,在这些年青农电工中,存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我感觉意识,实际上他们对安全知识根本就不懂,更谈不上业务技术素质如何了,对这一部分人员若不加强培训,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13、农电工“异地”管理用电对供电所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县级供电企业对农电工实行“异地”使用,这种做法虽然对杜绝“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有好处。但从另一方面看,又给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农电工家中还种有责任田地,若到农忙季节,他们也要回去抢“皇”粮,一旦他们走后,万一他们所管辖的台区或客户设备发生故障,就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这样既对安全管理不利,也有损企业在社会上的服务形象。
二、解决措施
要想搞好供电所的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采取科学的手段,抓好供电所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自我防范意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平时,我们常讲“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电所主任〔所长〕、电工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方法简单,安全活动流于形式,嘴上说起来重要,实际工作中就是另一回事了。导致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工作马马虎虎、凑凑合合。我们要坚持科学管理,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来武装供电所全体员工。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维,也就是系统、过程思维和作法都要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对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进行控制,使每项工作不论大小都处于可控和受控状态。那么,如何才能使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制度和技术措施:
1、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农网整改后,农村供电网络、电力设备产权归属供电企业,因此,必须明确责任、划分区域,以台区和线路为单元,把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到职工个人,使每个职工身上有担子、有义务、有责任,促进职工加大日常维护巡视力度。同时把相应管理人员和电力95598热线服务电话告知用户,这样一旦有问题,可快速反映,及时做出处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平时往往因管理体制不顺,使一些具体工作存在扯皮和推委现象,甚至导致管理空白。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是首要工作,建立以供电所行政一把手为安全责任人的责任制,并不断扩大安全监察人员队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2、健全隐患整改消缺制度。虽然通过农网整改,已打造了农村供电新网络,网络水平极大提高。但由于农改工期紧、资金有限,在改造时,难免有些“装置性”违章的缺陷存在。比如拉线地埋尝试不够,架空线的对地距离不够,配变的接地电阻没能达到标准值等,加之自然灾害影响使农村供电网络的装置性缺陷较多。为此,彻底消除农村电网及配电设备的隐患是搞好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必要基础。针对面积大、范围广、隐患多的特点,应该建立健全“隐患整改消缺制”,也就是把用电户或台区管理员发现的隐患和各级安全员检查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入“帐”,并用书面形式通知各整改责任人,由供电所统一组织相应的材料,责令各管理责任人进行限期整改,处理后由供电所验收后消“帐”。若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供电所组织专班整改。这样就能够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做到发现一处,处理一处,落实一处,从而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保证电网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
3、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根据历年的触电事故案例分析,很多事故的发生同死者不懂安全用电知识有关,电力部门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对常规的安全知识、典型的安全事故以及用电法律、法规在农村集市等场所进行安全宣传。同时积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依靠村委组织通过农村高音喇叭进行广播,利用农村墙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等,提高全体村民安全用电意识。
4、实施政企联手目标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在电力设施保护区或配电设施安全距离范围内兴建建筑物、构筑物,对电力线路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供电安全。为此,要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出面,要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在项目申请审批时,必须确保电力设施所规定的安全距离,经县〔市〕供电企业同意并签定《建筑安全距离协议书》和《建筑施工安全协议书》后方可施工。同时,对违规审批或擅自违章建筑的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人责任,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遏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兴建建筑物的现象。同时,要求线路管理人员加大巡视力度,对危及破坏电力设施安全的不法行为早发现、早告知、早处理,规避供电所的安全风险。供电所要与当地乡镇派出所、政府联手,利用各种形式加强电力法律法规和农村用电安全常识的宣传,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及各种违章行为要及时报告并做出处理或移交司法机关,以确保电力设施保护的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
5、严格实施“票证”规范化管理考核。供电所要把规范“票证”管理、实施标准化作业程序和危险点分析作为安全管理的中心来抓,并纳入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考核,其措施为: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教会职工如何填写工作票、操作票,如何把组织措施用于安全工作之中;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把如何填申请检修,什么人可以填票,何种工作填何种票等具体内容用文字打印下发给职工,起到指导作用;三是以电工班组为单位、以班组长为责任人纳入考核,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四是加大检查力度,对不规范的进行指导,对不执行的进行处理;五是从提高对填写“两票”的认识入手,让职工认识到票证的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和危险点分析是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所内形成一种严格执行安保组织措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全面推进。
6、加强对用户漏保器的巡视检查力度。供电所台区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责任心,充分利用每月抄表到户这一有利时机,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三级保护进行检查。首先应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总保护实行规范化管理,应按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运行管理规程》,台区电工要定时进行测试并填写记录;对二、三级保护要经常不定点地进行模拟试跳,要及时更换毁损、动作不灵敏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切实把住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保障关。
7、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制定周密、详细、切合现场实际的技术措施是确保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由于供电所人员结构、综合素质、历史原因等情况,在执行时总是难以落实。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入手,把该用的工器具落实到位,分发到各电工班组。接地线根据每个班组管辖区域大小要配备不少于4套,高低压验电器2支、绝缘手套(靴)1双、绝缘棒等做到人手1支(套),标示牌也应备齐。同时,从软件上要加强职工培训,让职工会做、能做、做得好,并加大考核力度,对不执行安全措施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8、增强机关管理人员意织。作为供电公司机关的管理人员,若到基层检查督导安全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切不可睁只眼闭只眼,当你发现工作人员有违章行为或工作现场有违背安规的现象时,应立当场指出并立即制止。回后要及时将此情况向安监部门反映,由安监部门视情况给予严处理。只有形成了人人都是安监员、人人都来抓安全,才能确保供电所安全生产无事故。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对员工的关心,那些一味当“老好人”,发现问题持回避态度的人,其实是对企业安全管理极不负责的人,企业应当株之。
9、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一要把防止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强化职工安全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使职工从思想上、行为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二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每月要定期召开安全例会,认真总结和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时抓住安全生产中的典型事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要变事后处理为事前控制。三要进一步规范供电企业人员作业行为。农村低压施工必须认真执行《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参照常规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工作,经常开展安全大检查,促使员工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10、细化供电所电工班组安全活动的内容。有关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安全活动的内容应当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做到“丰富而不滥,充实而不偏”。安全活动一方面要学习规章制度,包括对安全工作规程及安全简报、安全会议精神、事故快报、岗位安全责任制、奖惩细则以及各专业规程等的学习、探讨,另一方面要咬定本职工作不放松,重视制止不安全行为的教育,并可以从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工作行为和设备运行状况入手,分析近期生产中的不安全现象及设备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落实,或就针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或听到的某一问题、某一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可以结合本班组的操作、工作现场进行活动、总结或就本单位的运行方式结合天气情况进行事故预案分析和反事故演习,教育班组成员重点了解该运行方式的优缺点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还可以就影响严重、教训深刻,与班组工作联系紧密的事件专题讨论。
11、强化班组长以上的干部安全培训,杜绝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但要彻底根除习惯性违章又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首先要从领导做起,从班组长、供电所负责人做起,特别是基层领导要带好头,作好表率,坚持自己不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再是把常见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综合汇编成册,下发给职工,并在安全活动中组织学习,加以强调,时时敲响警钟;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加强不定期抽查力度,对习惯性违章予以严肃处理。
12、开展多种形式的供电所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一是提高供电所安全例会的学习质量,加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结合供电所日常工作,激发农电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安全例会真正学有所得。二是通过员工的上岗培训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互保能力。三是不定期组织安全规程等安全知识的抽查,以笔试、现场考讦等形式促使员工加强学习,结合经济考核兑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13、努力提高农电工工资待遇,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农电管理工作中来。据笔者了解,全国绝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工工资标准在450元至680元之间,农电工若不种田地,光凭这点工资是难以养家糊口的,他们常年奋战在农电管理第一线,可以说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农电的一支生力军。目前,由于企业的各项管理越来越严,说句实话农电工的压力的确很大,如每月的线损、安全、优质服务、营销等方面的考核,加上养老金、意外伤害保险金的扣除,农电工能拿到手的钱也就所剩无几了,这样以来也就影响到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电工又怎能搞好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呢?为此,笔者在此建议,国网公司应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办法来,真正使农电员工和企业员工实行同工同酬,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为实现国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只要各供电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各项规程,规范一切生活与生产行为,结合实际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组织、有措施、有考核、精细化,相信就一定能把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的更好,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五是开展“诚信”活动,认真实践“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服务在电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巩固供电企业行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开展农村供电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在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挑战。南漳县供电公司开展“诚信铸电力、规范塑形象”的活动,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今年,在18个供电营业所、326名农电工中,开展评选和隆重表彰了“十佳农电工”活动,在全公司供电营业窗口人员和农电工队伍中反应十分很强烈,已营造出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巩固和稳定了农电队伍,也促进了农村电力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广.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赵宪勤.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电工.【3】袁爱学.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科技与产业化.【4】袁爱学.对供电所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硅谷.【5】王克勇.山区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电工,2005(12):4-5.【6】苏文芳,张怀亮,王秋霞.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农村电工,2006(03):10.
第二篇: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分析研究
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分析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增量的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农村的网络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电商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依然制约着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给新农村经济的腾飞带来了障碍。本文正是基于该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解决该问题的合理对策。
Abstract: Under the premise of increasing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the demand for network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is also increasing,but at the same time,the “last mile” plight in e-commerce logistics still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logistics.This has brought obstacle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new countryside.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is issue,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reasonable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关键词: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
Key words: rural e-commerce;logistics;last mile
中图分类号:F326.6;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6-0089-02
0 引言
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且意义重大)。在物流业中,“最后一公里”则是指对产品的最后配送过程,将产品配送上门,实现点对点的服务模式。
随着“互联网+”这一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网民的人数不断增加,网上购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市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的《2017(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农村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402亿元,与2016年上半年的3120亿元,同比增长41.1%。预计2017年底,中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6300亿元。2017年“双十一”期间(11月1日-11月11日)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846.08亿元,其中“双十一”当天实现网络零售额392.40亿元,同比增长66.53%,在“双十一”期间中占比为46.38%,已占据网络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与此同时,农村电商物流依然存在多种问题,尤其是对“最后一公里”产品的配送,依然是农村物流发展的不足之处。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分析
1.1 落后的交通运?条件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村人口分布就呈现了“地广人稀”的特点,其格局则多是以零星的村落环绕中心城镇而建。也正因如此,连接村落与城镇之间的道路往往少而密度低,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农村物流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大多数西部地区,由于地势较高,地形分布多以高原、丘陵为主,道路也主要是崎岖的山路或临时修建的土路,大型运输车辆难以顺利通行。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实现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产品配送的主要挑战。
1.2 简陋的物流基础设施
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实现“最后一公里”所需的基础设施相对不够完善,不仅缺乏大量的运货车辆,且运货车辆质量较差,征用私家车、客运车、农用车的现象屡见不鲜。相对落后的物流基础设施增大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这导致大多数农村物流不得不通过邮政配送,但与此同时,传统的邮政快递也存在着价格贵、速度慢等诸多问题,不能被一般电商公司所接受。要实现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
1.3 较低的物流信息化水平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相对于城市来说依然相对较低,既没有完备的信息覆盖系统,也没有专业的信息收集工作者,产品配送效率低下,这些要素共同阻碍了信息化新农村的形成。现如今,要发展农村电商物流,就必须坚持信息化道路,但相对落后的信息化网络、信息化程度等问题也是横在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上的一道隔板。
1.4 零散的农村地域分布
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所限制,城市人口的分布较为集中,而农村的人口分布就极为分散,往往三五十人聚集成村落,各个村落之间又相距较大距离,要同时实现多个村落的产品配送,无疑会大大提高物流配送的成本。较为零散的地域分布特色是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又一难题。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
2.1 确立符合农村物流特色的发展模式
要确保实现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各个物流企业就必须确定合理的物流发展模式。现如今电商物流配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配送方式依然是以自营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两种形式为主,并以这两种配送方式为基础,加以延伸。
京东商城是典型的自营物流配送方式,它建立“京东帮”服务店和先锋站计划,通过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当地建立起京东配送站,承接配送、销售、更换、货物支付一系列的服务。“京东帮”服务是和京东配送服务是相辅相成的两套模式,它们与京东是属于合作关系,主要负责帮助京东商城建立农村以及小型城镇的配送、安装、服务,从而扩大京东商城的业务覆盖面积。
阿里商城是第三方配送的代表,通过菜鸟裹裹将多个第三方的物流公司的资源加以整合,并通过菜鸟体系入驻县城,经过当地的二段物流对到达县域的物流包裹进行整合,成功配送到达村点,再由顾客上门取货,从而弥补了自有物流缺失的短板。
2.2 推行共同配送
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分布特点,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则应当推进共同配送,降低各个企业的运行成本。共同的配送模式是以目的地中转站为起点,以客户为终点,将多家快递公司的包裹由第四方物流企业进行分拣、存储和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的典型模式共有三种:一是以电商企业为主体,由几家电商企业联合出资,形成一个新的区域部门或者企业,并由该企业来确保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安排。二是由将政府作为主体,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配送公司,并由各个企业共同使用,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三是由一家电商物流提供资金,建立配送公司,并对该资源进行共享,收取相应的报酬。
2.3 发挥邮政系统自身的优势作用
邮政系统在实现对农村物流的配送之中向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实现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就必须发挥邮政的优势。截至2015年底,邮政农村投递路线 9.9万条。服务营业网点已达5.3万处,村邮站达到21万个,基本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由于邮政系统根植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立也相对完善,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物流网络,对于相对偏远的地区,也可以将产品暂时存放于物流网点,等待客户上门自取。也正因如此,依托于邮政系统的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则可以大幅度?p少各个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收益。
2.4 推广“兼职快递”这一新型模式
“兼职快递”是近些年兴起的配送方式,其本质在于通过招聘兼职快递人员来降低配送成本。兼职快递员的选取多半以同村或当地居民为主,在午后下班回家的同时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产品配送。该模式应建立起完备的信用制度和监督机制,防止丢件、漏件等一系列的突然情况,造成客户损失。
通过这种模式,兼职者可以在下班之余获得额外收入,顾客同时避免了来回取件的困境,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先行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了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
2.5 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农村物流繁荣的先决条件,任何产品的上门交付都要通过道路运输才能顺利传递给消费者。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升级农村的道路体系,在道路交通上为产品的配送提供保障。除此之外,也应加强仓储、交通车辆等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问题。结论
要全面提升农村网络用户对网上消费的满意度,就必须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这一短板迅速补齐。随着农村市场的持续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农村市场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此,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当加大对“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重视,实施多种举措,促进农村电商业务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锦,陈义友.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04):23-32.[2]杨聚平,杨长春,姚宣霞.电商物流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4):16-22,32.[3]詹斌,谷孜琪,李阳.“互联网+”背景下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01):1-4,11.[4]于方方.基于网络购物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5]詹林敏.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6]戴军.S快递公司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7]左停,旷宗仁,徐秀丽.从“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对中国农村技术和信息传播理念的反思[J].中国农村经济,2009(07):42-47,58.
第三篇: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要实现中国梦,环境保护必须应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村环境发展和农业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不应与这一进程分离。
可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多、经济活动量大,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多成传统型而非密集型发展,所以科技水平低,由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非常严峻。现在,新技术革命逐步向农村蔓延,这将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但是也将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就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议程。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对策。
一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
自然灾害频频出现:洪水、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山崩、地震、滑坡等环境事故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草原被风蚀、沙化;酸雨、病虫灾害继续威胁着森林资源;蝗虫灾、不明原因的植株萎缩等。除此之外,季节变化怪异,寒热不稳,病毒变异,疾病流行等诸多现象都说明,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2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3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近些年来,这些污染问题突出。数据表明: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相当多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污染和酸雨影响不断地向郊区或农村扩展;城市垃圾处理率低,而且还占用农业用地,污染农业环境。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比实际耕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沙化的耕地面积也已达256万公顷;耕地质量下降,发生盐渍化的耕地超过 800 万公顷。监测数据显示,占全国淡水天然鱼捕捞产量 90%左右的七大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量达5000公里。
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在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1)、我国化肥、农药的滥用。化肥年使用量多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达 400 公斤/公顷,远远地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 40%左右,加剧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 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3.3万公顷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2)、地膜污染正在加剧。据对有关省区的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 37.8 公斤/公顷,其中最高的达 268.5 公斤/ 公顷,地膜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3)、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产出秸秆6.5亿多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7亿吨。4 乡镇污染严重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千克,直接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乡镇工业的持续快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据1997年公布的《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杂调查公报》显示: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已达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己由20 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当前,如何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已成为我国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5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 1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 位;人均林木面积0.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 7.8平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草地面积3.9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难利用的草地比例较高,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57%。由于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日趋恶化。
我国是世界上的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67亿公顷扩大到1.3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在近50年内,新发生沙漠化的土地有近0.7亿公顷,其中因沙化退化的草地达0.51亿公顷,耕地256万公顷。目前,大约还有约650万公顷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受荒化危害的人口近4亿,农田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各类农业灾害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年均4000万公顷。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2000多万吨,棉花22万吨。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
二,完善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是伟大的事业,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兴则国兴,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发展,当然,在第三次革命逐渐深入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要以第三次科技为依托,尽量走绿色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保护同时发展,相互促进,我认为,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制度条件、政策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与之配套,只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是农村环境向健康态势发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举办文艺汇演、“下乡”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活动,通过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家长,影响社会。要加强对农民等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教育,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农村环保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环保、发改、财政、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街办延伸,形成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办以及村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根据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开发者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保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鼓励、支持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3 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
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4 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财政安排、城建和预算内资金补助、各专项资金等向农村倾斜,围绕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引导等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上。
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一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力求短期内见成效。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二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三要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建区、禁养区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和扶持;把养殖与改善燃料结构结合起来,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实现“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秸秆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四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示范村、生态村、文明村创建活动,出台支持创建活动的奖励办法,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对一些有条件的村镇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及废弃的晒场等裸露闲置地进行全面绿化或硬化,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居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环保、水务、国土、卫生、农业、林业等各职能部门要以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目的,充分行使执法职能,认真履行督促职责,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为。要加强对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努力实现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从源头抓起、由控制工业污染为主向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并重、兼顾农业污染控制转变,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工业污染向农业转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要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下大气力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以农村生态理论为指导发展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农村居住人口的关系。它结合中国的一些生态农村建设的案例来解读农村生态环境,力求达到促进农村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之目的。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如下: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 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原理。
农村生态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这三条定理,农村生态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与人的行为、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改革密切联系的;农村生态的发展也不是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农村兴则国兴,农村生态的发展当然也是与农业的兴旺密切联系;农村生态的发展也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有密切联系,所以更应该密切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总体上说,农村生态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议程,农村兴则国兴,要想实现中国梦,农村梦想的实现便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国农村人口多,而且作为农业国家的基础较为深厚,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于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要发动最大多数的民众,调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要素,以理论带动实际,以实际促进理论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并使这些手段有机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预防、治理和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和强制相结合,制定的对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地发展。
实现中国梦,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实现农村生态梦,留住农村人,也是梦想!
第四篇: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问题对策
农村乡镇(街道)宣传思想存在问题对策
加强和改进农村乡镇(街道)宣传思想工作,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大局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分析,除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外,在主观努力方面,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部分乡镇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乡镇领导误认为,宣传思想工作是务虚的,经济业务工作是务实的,因而他们始终没有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这些地方依然存在。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农村的强化和深化,造成宣传思想工作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经济业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基层宣传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乡镇工作由于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乡镇宣传委员往往身兼数职。由于分管负责的工作太多,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抓宣传思想工作,甚至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它日常事务工作之上。再加之乡镇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地位不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乡镇宣传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个别乡镇宣传委员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始终不愿突破常规,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缺乏应有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以及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对艰巨而复杂的宣传思想工作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分析,喜欢用老眼光观察新形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缺乏把丰富的宣传思想工作寓于经济业务工作之中,找准好切入点,把握好结合点,实现“双赢”的工作技能,工作始终打不开新局面。
(三)宣传思想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由于乡村两级宣传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乡村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有些虽有阵地和部分设施,但也形同虚设,由于没有经费而无法正常开展宣传文化活动,同时宣传干部也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培训。
(四)宣传形式工作方法呆板单一。部分基层宣传干部把发文件开会、作报告,当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不善于在工作中创新。在农村,许多村组一年很少开群众大会,偶尔开会也难以开齐开好,经常性的群众思想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宣传干部不能很好地把宣传思想工作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致使宣传思想工作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相适应。在农村基层,一些地方和单位宣传思想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还存在着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保证落实的被动状况,随意性很大。甚至有的地方和单位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秤称不得,尺量不得,无从考核。在拟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时,虽然也将宣传思想工作纳入了其中,但分值与组织、纪检等工作相比却较低,客观上淡化、弱化、虚化了宣传思想工作,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倾向。
二、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
对策之一:牢固树立“五种观念”。观念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关键还是基层宣传干部要牢固树立“五种观念”:一是“双重领导”的观念。既要自觉接受上级党委宣传部门的业务指导,认真完成其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把自己完全置于同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之下,以整个工作操作层面积极主动征得它们的重视支持。二是“‘两有’互为”的观念。农村宣传思想者要力争靠自己的实干,作出成绩,赢得主动、受到重视、得到支持,以“有为”争“有位”,靠“有位”更“有为”。三是“守土有责”的观念。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应时刻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管好一方”,绝不把政治性工作当作事务性工作去做。四是“事业至上”的观念。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需要保持冷静,心无旁骛;高标准,严要求;以工作为重,以事业为上;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让当地党委政府放心,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五是“持续学习”的观念。“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农村基层宣传干部要把持续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和毕生的追求,不断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改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提升自己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之二:不断提升“五种能力”。农村宣传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困难很多,麻纱很多,矛盾很多;他们任务繁重,工作繁忙,事情繁杂,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领导水平。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不断提升“五种能力”:一是改革创新的能力。农村形势在变,农民观念在变,基层宣传干部也必须不等不靠,主动适应,积极参与,以变应变,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自觉学会用新的思维模式、工作理念和领导方法、管理方式,去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把握全局的能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情况纷繁复杂,作为基层宣传干部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识大体,顾大局。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注重宏观调控,抓大放小,从而有效地增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理性思维的能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复杂,迫切需要基层宣传干部在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着眼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萌发新创意,理顺新思路,进一步增强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观察思考、是非判断的能力,增强其举一反三以及工作创新的能力。四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大凡称职的宣传干部,不仅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而且善于协调处理同方方面面的关系,并且在相交、相识、相知、相已的过程中实现共赢。作为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的农村宣传干部,尤其需要具备这种沟通协调的能力。五是敢做敢担的能力。作为农村基层宣传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面对现实,正视困难;要勇于发现问题,攻坚克难;要敢于化解矛盾,承担责任。只要是有益于基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事,有益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事,就要敢说敢讲,敢做敢当。
对策之三:积极创新“五种方法”。现在,农民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基层宣传干部,一定要认真研究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面对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新形势和新任务,努力探索、积极创造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手段,不断增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说服力和战斗力,以赢得最佳宣传效果。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创新“五种方法”:一是正面宣传。始终坚持大局为重、正面为主、稳定为上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形式,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正面“灌输”教育,尽量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的疏通引导工作,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气。二是活动引导。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积极主动地适时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以及各种文体活动,使之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进而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增长见识,提高觉悟,淡化个人意愿,树立正确观念,提升思想境界,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教效果。三是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农村基层党委宣传部门,必须善于发现、培养、总结和推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榜样,以增强典型的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注意借助各种形式,积极引导群众结合当地实际学习典型经验,以扩大辐射面,促进宣传工作的整体推进。四是区分层次。根据当地宣传对象的不同特点,满足当地宣传对象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分别进行宣传教育,使宣传思想工作既具针对性,又有吸引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量体裁衣。五是重点突破。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要使工作既有进展又有创新,既有实效又有影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就必须分清先后主次,明确轻重缓急,注重统筹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对于重点,重点关注、重点研究、重点策划、重点投入、重点组织、重点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工作主动,取得工作实效。
第五篇: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 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农村住房建设该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有所打算、有所思考、有所规划,尤其是 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方面要有个整体布局,作长远打算,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无序建设。
目前农村住房问题主要有六个问题。1)方案选用不合理。
农村建房一般无建筑师参与,往往是随意摆布,各家相互抄袭、盲目攀比,其结果是不节能、不节地、不适用、不美观、不经济,建筑与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也格格不入。日本农村住房建设发展的主要潮流是形成最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住房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形成风格,创造特色,传承文化和思想脉络。2)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随意性大。
目前,农村建房95%以上无正规施工图,建房时东抄西仿,仅凭经验动工,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拆拆改改,建筑质量没有保障,抗灾能力低。比如基础的设计不合 理,有些农民片面考虑节省开支和方便施工,没有任何地质资料,忽视了软弱土和淤泥质地基的危害,基础埋置过浅,又无加固措施。另外,一些重要构件的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对建筑的损坏。许多住宅现浇板根本没有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板内配筋和板的厚度严重不符合标准。许多出现问题的房屋都是不考虑 房屋的开间和进深尺寸,主筋一律用双向钢筋网,连续板上部的负弯矩筋按3根/m放置,而且放置不标准,也没有按规范要求扎成网片放入,而只是在浇筑时随意放置,板的厚度很不均匀,有的只浇到6 cm~7 cm厚,有的达13 cm~14 cm厚,对板的自重影响较大。所以拆模后不久或拆模后一段时间内屋面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最后造成板面下坠或沿墙、梁上部及屋面四周、墙板交接处出现裂 缝,致使屋面多处渗漏。轻则影响使用功能,重则影响整个房屋的结构。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人口密度低,土地私有,在发展农村住房的过程中有许多标准设计图纸,其中大多数可以直接供使用者使用。3)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村建房都是一家一户,建筑规模小,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瓦工、木匠工等杂牌队伍拼凑而成,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缺 乏基本的建筑施工知识,技术工艺落后,施工不得要领:他们在配制砂浆、混凝土时不知道何为配合比,粗细骨料也不称量,凭经验搅拌,对砌筑砂浆或浇筑的混凝 土要求达到的标号及强度心中无底,砌体质差,灰缝不标准,通缝现象严重,砂浆饱满度不足;预埋的拉结筋随意放置,长度、方向、间距都不标准,造成纵横墙接 槎 不牢;干砖上墙,因砂浆严重失水而导致砌体强度降低。以上种种做法都降低了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使房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材料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影响质量。
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整个建筑市场的材料抽查合格率不足40%。
5)农民质量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农村家庭普遍以3-4人或三代同堂的5-6人居多,房屋面积在90-350平方米。90%的农村住房面积大于150平发米,与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盲目求大的价值观,和农村家庭结构复杂且住房意识有很大关系。造成村镇住宅工程质量隐患严重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重视工程质量,是人的因素。尤其是农民群众缺乏对建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有摆 脱 不了“亲帮亲、邻帮邻”的建设方式,也让非法施工队伍钻了空子,匆匆签订“合同”,不按法律规定办事;而这些施工队素质差,大部分根本不懂建筑工程施工,更木能解决工程施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工程质量抱有侥幸心理,结果房屋倒塌,屡见不鲜
6)农村住房风格各异,没有形成社会特色。
人均住房面积24.9平方米。农民住房主要是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分别占76%和20%。目前农村农户的住宅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没有通盘考虑和长远打算,农户是各自为政,放任自流,农户新建的房不少,村容村貌村没有大的改观,宅基地大量扩张,还有浪费土地的现象。
关于国内的政策,最基础的就是国务院办法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这里面详细写明了农村宅基地的申请、审批、使用的程序、规则和条件。其实根据我国农村住房情况的现状,国家目前在大力提倡钢结构住宅,这几年陆续有个把有关 钢结构住宅的示范基地建成,但这些基地的基调都很“高大上”,对于在农村条件下的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农村居民对于现今的技术往往不以为然,他们更多在 乎的是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我的房子要宽敞明亮,高台阶大窗户,最好比邻居家的高一点;风格嘛,欧式的或者伊斯兰风格的都不错,古罗马那三种柱式也挺漂亮,能用都用上;房间数目要多,空间要大,家里来亲戚住得下;最好带个仓子之类的,存粮食或者种子什么的方便;如果有能让我们省钱的高科技产品,如太阳能屋 面,那当然欢迎,但是操作起来最好不要太麻烦,也千万别经常出故障,要皮实一点;……所以,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是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的根本条件之一。
顺应国家的政策,对农民们来说,大力宣传新型钢结构住房的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农村住宅建筑体系的开发,实现产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和市场化建设,把价格控 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辅助太阳能、保温墙等节能措施,让“省钱”不止进行在盖房时,在日后使用中也能省钱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很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针对农村 住宅的扶持政策,我们发现的只有对贫困居民的资金补助,其余诸如技术支持、维护指导、优质原材料直接供应等方面尚未起步。
2015年两会上,“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新土改”、“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是农村住房政策的关键词,这些都是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范畴。
在2015年两会“新土改”的关键词下,相比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简短提法扩展了不少内容,包括: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
此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的提法,都是在为新型城镇化指出明确的道路。
新土改带来的不仅是农村集体用地和宅基地的入市,而是政府希望以这样的措施来推进卫星城的崛起,“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而这些镇级行政区域也会因此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更多的倾斜,产业政策等会更有利于发展和进行招商引资,尤其是改变目前到了镇一级无土地指标可用的状况。
另外政府还对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做出很多改造补助。分散供养五保户。是指未进敬老院安置、仍在农村分散居住的五保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原则上只安排无房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
低保户。是指生活比较贫困,享受了国家低保政策,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证书的农户。
贫困残疾人家庭。是指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有残联部门颁发的残疾人证书的农户。
其他贫困户。是指经济上比较拮据,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的困难农户。
政府在对以上类别的家庭根据不同家庭情况,进行不同的房屋重建补助,力求将我国农村住房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