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 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学生学习化学热情普遍不高,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需认真分析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各方面,研究相应对策,调整和优化有关教研工作,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教学现状 教学质量 教研对策
一、引言
作为一名在农村任教的化学老师,深感城镇中学与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显着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上,也表现在学生的化学观念和综合素质上。分析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研究相应的教研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学生在化学意识、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新形势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个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村中学化学教学问题
1、教学资源配置不足
由于城乡生活环境、子女上学便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队伍是不够稳定的。优秀的化学教师大多被调往城里的中学。尽管化学学科大多只在九年级一个年级开设,导致师资力量薄弱,但由于前述原因,教学上各地初中化学教师师资的分布很不均衡,甚至在有些县区的个别学校根本就没有一个化学专业毕业的,学校领导不得不从相近学科的“富裕”教师中选拔兼课;同时,也有些
城市中学则是“僧多粥少”。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探究性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条件制约,没有完备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一些先进的仪器无法购置,导致实验课无法正常开展。教师只好在课堂上讲实验,在黑板上画仪器,学生只能背实验、记实验,没有或很少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2、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
在农村中学,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仍将自己定位于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他们对知识进行有条不紊的说教,对实验进行示范性的演示或讲解,学生只需记忆、模仿就行。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配角、听众或观众。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体验知识获得的权利,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应试高手,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
3、教师误用新教学方式
化学新课程教材增加了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活动已成一大特色,但有的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由教师解释一下就得出答案,“穿新鞋走旧路”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对课改很感兴趣,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习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不分教学内容,不分教学时机,实施开放式教学活动。教师没有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探究,对学生探究的各种结果不做归纳与总结,对偏离学习主题的探究也不做评价。这种流于形式的探究性学习,目标不明确,过程无秩序,指导无方法而导致教学效果差,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探究的热情与信心。
4、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当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与发达地区化学教师存在较大差距。教龄较长的化学教师知识陈旧老化,思维呆板迟钝,不会上网,课件制作更是困难,不具备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科学素质。一些教师对贴近生活实际、体现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信息无法获取,也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上课时只能根据课本知识讲授,课文中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研究,往往难以进行。还有一些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存在知识性错误,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都不尽人意。
5、教材要求与考试要求不一致
新课程化学教材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对某些知识的阐述较为简略。然而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教师在讲课时需要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如离子的书写、离子结构示意图,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另外,新课程配套练习有的照搬过去的习题,有的知识从来没有学过,有的难度过大,教师在评讲时也需要补充讲解。这导致了教师为考试而教,考什么教什么,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量的练习题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导致了学生厌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6、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学许多的优秀人才流入城市,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以农民为主,其子女的智力与城市学生明显存在差异。在农村,许多家庭生活条件普遍不如城市,许多学生没有条件上网搜索,查阅书刊,从广播、电视等方面收
集资料,这使探究性学习难以实施。长期以来,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接受式学习,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不习惯自主、探究学习,这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打折扣。
三、解决对策
1、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
在日常的学习中,农村学生接触的大多数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学经费的投入,帮助农村中学完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等现代教学必需的教学设施。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例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的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
2、教师努力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尽管因素很多,但关键在教师。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知识陈旧肯定适应不了课改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坚决废除“满堂灌”的老传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读、自思、自练、讨论交流等,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逐渐积累知识,发展自身能力。
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思想,而且要转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
化学新教材中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开放性问题与探究性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选择有研究性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开阔课堂教学新视野、新路子,树立让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理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思考和练习开放性与探究性问题,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更加扎实。
4、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农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这是教学改革无法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除了引入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外,更重要的是改变原有教师的水平。作为教师要自觉参加培训,利用空余时间读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和教学业务书籍,扎实化学专业知识,了解新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同时多参加一些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吸收新经验、新方法,尤其是向取得课改成效的教师学习,加强合作与交流,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5、综合评价学生
新课程改革倡导重视发展评价、综合评价、互动评价,这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应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随时记录学生的“闪光”言行和点滴的进步,最终记入学籍和记给学生评估手册的成绩应是综合成绩,包括对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1、积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像、CAI技术,网络技术等进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并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将大量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这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深远意义。例如,在原子一节的教学中,用Flash动画把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演示出来,把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教学,然后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得出结论。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经常动手的条件,给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自制汽水、自制简易净水器、鸡蛋壳与酸的反应。另外,还可以针对教材上理想化实验步骤的不足,引导学生大胆改进,或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或消除环境污染,例如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面粉的爆炸。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地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既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又培养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重过程、重应用、重体现、重全员参与,它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化学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选择课题,共同制订研究方案,共同收集资料,共同进行分析和实验,增强了教与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例如灭火器的研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处理,学生们经历了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收集资料、检测和实验的全过程,从而学到了观察、实验、查阅文献、调查咨询等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4、增加教学实践,凸现农村特色
化学课程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注重化学知识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验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的组织活动,以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为主要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农村中利用猪粪发酵制取沼气;农田、果园化肥及农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用各种花朵制作植物酸碱指示剂。通过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现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参考文献:
[1]杨天碧.对当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探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2]王晓雯.农村中学化学实践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2004(06).
[3]徐秋云,吴梅,张芙蓉.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2).
[4]陈其强.新课标下我区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探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5]罗成.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
第二篇: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要实现中国梦,环境保护必须应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村环境发展和农业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不应与这一进程分离。
可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多、经济活动量大,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多成传统型而非密集型发展,所以科技水平低,由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非常严峻。现在,新技术革命逐步向农村蔓延,这将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但是也将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就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议程。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对策。
一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
自然灾害频频出现:洪水、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山崩、地震、滑坡等环境事故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草原被风蚀、沙化;酸雨、病虫灾害继续威胁着森林资源;蝗虫灾、不明原因的植株萎缩等。除此之外,季节变化怪异,寒热不稳,病毒变异,疾病流行等诸多现象都说明,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2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3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近些年来,这些污染问题突出。数据表明: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相当多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污染和酸雨影响不断地向郊区或农村扩展;城市垃圾处理率低,而且还占用农业用地,污染农业环境。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比实际耕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沙化的耕地面积也已达256万公顷;耕地质量下降,发生盐渍化的耕地超过 800 万公顷。监测数据显示,占全国淡水天然鱼捕捞产量 90%左右的七大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量达5000公里。
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在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1)、我国化肥、农药的滥用。化肥年使用量多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达 400 公斤/公顷,远远地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 40%左右,加剧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 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3.3万公顷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2)、地膜污染正在加剧。据对有关省区的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 37.8 公斤/公顷,其中最高的达 268.5 公斤/ 公顷,地膜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3)、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产出秸秆6.5亿多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7亿吨。4 乡镇污染严重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千克,直接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乡镇工业的持续快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据1997年公布的《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杂调查公报》显示: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已达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己由20 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当前,如何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已成为我国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5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 1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 位;人均林木面积0.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 7.8平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草地面积3.9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难利用的草地比例较高,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57%。由于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日趋恶化。
我国是世界上的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67亿公顷扩大到1.3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在近50年内,新发生沙漠化的土地有近0.7亿公顷,其中因沙化退化的草地达0.51亿公顷,耕地256万公顷。目前,大约还有约650万公顷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受荒化危害的人口近4亿,农田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各类农业灾害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年均4000万公顷。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2000多万吨,棉花22万吨。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
二,完善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是伟大的事业,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兴则国兴,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发展,当然,在第三次革命逐渐深入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要以第三次科技为依托,尽量走绿色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保护同时发展,相互促进,我认为,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制度条件、政策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与之配套,只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是农村环境向健康态势发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举办文艺汇演、“下乡”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活动,通过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家长,影响社会。要加强对农民等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教育,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农村环保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环保、发改、财政、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街办延伸,形成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办以及村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根据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开发者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保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鼓励、支持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3 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
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4 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财政安排、城建和预算内资金补助、各专项资金等向农村倾斜,围绕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引导等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上。
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一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力求短期内见成效。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二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三要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建区、禁养区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和扶持;把养殖与改善燃料结构结合起来,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实现“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秸秆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四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示范村、生态村、文明村创建活动,出台支持创建活动的奖励办法,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对一些有条件的村镇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及废弃的晒场等裸露闲置地进行全面绿化或硬化,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居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环保、水务、国土、卫生、农业、林业等各职能部门要以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目的,充分行使执法职能,认真履行督促职责,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为。要加强对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努力实现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从源头抓起、由控制工业污染为主向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并重、兼顾农业污染控制转变,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工业污染向农业转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要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下大气力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以农村生态理论为指导发展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农村居住人口的关系。它结合中国的一些生态农村建设的案例来解读农村生态环境,力求达到促进农村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之目的。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如下: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 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原理。
农村生态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这三条定理,农村生态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与人的行为、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改革密切联系的;农村生态的发展也不是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农村兴则国兴,农村生态的发展当然也是与农业的兴旺密切联系;农村生态的发展也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有密切联系,所以更应该密切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总体上说,农村生态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议程,农村兴则国兴,要想实现中国梦,农村梦想的实现便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国农村人口多,而且作为农业国家的基础较为深厚,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于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要发动最大多数的民众,调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要素,以理论带动实际,以实际促进理论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并使这些手段有机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预防、治理和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和强制相结合,制定的对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地发展。
实现中国梦,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实现农村生态梦,留住农村人,也是梦想!
第三篇:农村供电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整改措施
浅析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陈虽娟
【摘要】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的工作方针,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安全工作事关国家财产、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我们一定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国家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的神圣责任。
【关键字】农村;管理;服务;措施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各地供电企业均撤销了农村电管站,归并由基层供电所管理。各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分支营业机构,承担着管辖区域内客户的报装接电、抄表收费、营销管理、电网维护、优质服务、安全管理等工作,其地位举足轻重。各供电所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同网同价中取消了“游击电工”,组织机构定编定员,实施抄、收到户、维护到户、服务到户、服务到户后,农村电网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直接抄收工作量不断增多,24小时承诺服务责任的加大,都给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其难度更大,责任更重。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呢?带着这一思考,笔者就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网设备、用户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供电网络遍布乡镇各村、组及农户。地域广,分散性强,有些偏远山区人员稀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线路及设备维护面广、难度大、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范围加大。
2、设备缺陷及隐患多、类型复杂、且发生频繁。由于农网面广、点多,因施工操作、自然灾害、设备质量和外力破坏等诸多原因,农网的隐患缺陷多而复杂,因而,线路、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大,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难度加大。
3、农网改造后,电网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但在农忙时,一些群众不通过农电管理人员,私拉乱接脱粒场照明线和小型泵站抽水电线,在他们拉撤的线路中,既不规范又不能保持安全距离,从而引发不少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4、用电安全意识淡薄,供电网络外力毁损现象严重。农村安全用电宣传不够,安全用电意识淡薄,造成意外伤害或死亡事故增多,加之盗窃、毁损、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私拉滥接、违章建筑、交叉跨越和双电源等违章行为,威胁着农网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组织措施落实不力,往往在供电岗位上工作时间越长,对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落实越不力,许多同志嫌手续繁杂,凭借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人为简化手续,两票三制、标准化作业程序、危险点分析等规程规范在供电所推进难度大,执行不力。
6、人为造成漏电保护器不动作,诱发人身触电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有些客户因室内线破裂,又舍不得投资更换,在遇到阴雨天气时,保护器跳闸频繁,由于用电心切,他们干脆用绝缘物将保护器触头隔离开,使其失去保护作用,埋下了隐患,对人员和客户用电设备的安全将造成极大的威胁。
7、技术措施不到位。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不够,许多同志凭经验办事,约时停送电、不带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靴、不用绝缘棒、不挂接接地线、不悬挂标示牌等违章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因此而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直接影响。
8、个别管理人员到基层去查违章行为,走马观花、视而不见,走过场、不负责任,当“老好人”思想严重。
9、月度安全分析会可有可无。有些供电所在生产任务不紧张时还能坚持安全例会制度,但工作一忙,就把安全分析会抛至脑后,这样下去,又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呢?
10、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只知道照本宣读,没有针对性,不注意发现本所发生的问题,没有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认真分析研究,没有具体的措施,更谈不上落实;安全活动只有记录,没有内容,活动后应吸取什么教训,应解决什么问题,那些应该肯定,没有明确结论。
11、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职工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难以杜绝,特别是老职工,凭工作经验办事,对规范安全管理、严格“票证”不理解、不配合,对安全生产十分不利。
12、人员素质低,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各地供电企业都对农电工进行了重新选拔聘用,而在新招聘的农电工中,有相当一部新人员,虽说文化素质较以前的农电工有所提高,在这些年青农电工中,存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我感觉意识,实际上他们对安全知识根本就不懂,更谈不上业务技术素质如何了,对这一部分人员若不加强培训,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13、农电工“异地”管理用电对供电所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县级供电企业对农电工实行“异地”使用,这种做法虽然对杜绝“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有好处。但从另一方面看,又给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农电工家中还种有责任田地,若到农忙季节,他们也要回去抢“皇”粮,一旦他们走后,万一他们所管辖的台区或客户设备发生故障,就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这样既对安全管理不利,也有损企业在社会上的服务形象。
二、解决措施
要想搞好供电所的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采取科学的手段,抓好供电所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自我防范意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平时,我们常讲“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电所主任〔所长〕、电工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方法简单,安全活动流于形式,嘴上说起来重要,实际工作中就是另一回事了。导致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工作马马虎虎、凑凑合合。我们要坚持科学管理,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来武装供电所全体员工。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维,也就是系统、过程思维和作法都要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对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进行控制,使每项工作不论大小都处于可控和受控状态。那么,如何才能使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制度和技术措施:
1、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农网整改后,农村供电网络、电力设备产权归属供电企业,因此,必须明确责任、划分区域,以台区和线路为单元,把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到职工个人,使每个职工身上有担子、有义务、有责任,促进职工加大日常维护巡视力度。同时把相应管理人员和电力95598热线服务电话告知用户,这样一旦有问题,可快速反映,及时做出处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平时往往因管理体制不顺,使一些具体工作存在扯皮和推委现象,甚至导致管理空白。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是首要工作,建立以供电所行政一把手为安全责任人的责任制,并不断扩大安全监察人员队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2、健全隐患整改消缺制度。虽然通过农网整改,已打造了农村供电新网络,网络水平极大提高。但由于农改工期紧、资金有限,在改造时,难免有些“装置性”违章的缺陷存在。比如拉线地埋尝试不够,架空线的对地距离不够,配变的接地电阻没能达到标准值等,加之自然灾害影响使农村供电网络的装置性缺陷较多。为此,彻底消除农村电网及配电设备的隐患是搞好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必要基础。针对面积大、范围广、隐患多的特点,应该建立健全“隐患整改消缺制”,也就是把用电户或台区管理员发现的隐患和各级安全员检查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入“帐”,并用书面形式通知各整改责任人,由供电所统一组织相应的材料,责令各管理责任人进行限期整改,处理后由供电所验收后消“帐”。若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供电所组织专班整改。这样就能够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做到发现一处,处理一处,落实一处,从而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保证电网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
3、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根据历年的触电事故案例分析,很多事故的发生同死者不懂安全用电知识有关,电力部门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对常规的安全知识、典型的安全事故以及用电法律、法规在农村集市等场所进行安全宣传。同时积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依靠村委组织通过农村高音喇叭进行广播,利用农村墙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等,提高全体村民安全用电意识。
4、实施政企联手目标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在电力设施保护区或配电设施安全距离范围内兴建建筑物、构筑物,对电力线路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供电安全。为此,要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出面,要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在项目申请审批时,必须确保电力设施所规定的安全距离,经县〔市〕供电企业同意并签定《建筑安全距离协议书》和《建筑施工安全协议书》后方可施工。同时,对违规审批或擅自违章建筑的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人责任,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遏止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兴建建筑物的现象。同时,要求线路管理人员加大巡视力度,对危及破坏电力设施安全的不法行为早发现、早告知、早处理,规避供电所的安全风险。供电所要与当地乡镇派出所、政府联手,利用各种形式加强电力法律法规和农村用电安全常识的宣传,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及各种违章行为要及时报告并做出处理或移交司法机关,以确保电力设施保护的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
5、严格实施“票证”规范化管理考核。供电所要把规范“票证”管理、实施标准化作业程序和危险点分析作为安全管理的中心来抓,并纳入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考核,其措施为: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教会职工如何填写工作票、操作票,如何把组织措施用于安全工作之中;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把如何填申请检修,什么人可以填票,何种工作填何种票等具体内容用文字打印下发给职工,起到指导作用;三是以电工班组为单位、以班组长为责任人纳入考核,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四是加大检查力度,对不规范的进行指导,对不执行的进行处理;五是从提高对填写“两票”的认识入手,让职工认识到票证的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和危险点分析是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所内形成一种严格执行安保组织措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全面推进。
6、加强对用户漏保器的巡视检查力度。供电所台区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责任心,充分利用每月抄表到户这一有利时机,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三级保护进行检查。首先应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总保护实行规范化管理,应按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运行管理规程》,台区电工要定时进行测试并填写记录;对二、三级保护要经常不定点地进行模拟试跳,要及时更换毁损、动作不灵敏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切实把住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保障关。
7、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制定周密、详细、切合现场实际的技术措施是确保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由于供电所人员结构、综合素质、历史原因等情况,在执行时总是难以落实。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入手,把该用的工器具落实到位,分发到各电工班组。接地线根据每个班组管辖区域大小要配备不少于4套,高低压验电器2支、绝缘手套(靴)1双、绝缘棒等做到人手1支(套),标示牌也应备齐。同时,从软件上要加强职工培训,让职工会做、能做、做得好,并加大考核力度,对不执行安全措施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8、增强机关管理人员意织。作为供电公司机关的管理人员,若到基层检查督导安全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切不可睁只眼闭只眼,当你发现工作人员有违章行为或工作现场有违背安规的现象时,应立当场指出并立即制止。回后要及时将此情况向安监部门反映,由安监部门视情况给予严处理。只有形成了人人都是安监员、人人都来抓安全,才能确保供电所安全生产无事故。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对员工的关心,那些一味当“老好人”,发现问题持回避态度的人,其实是对企业安全管理极不负责的人,企业应当株之。
9、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一要把防止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强化职工安全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使职工从思想上、行为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二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每月要定期召开安全例会,认真总结和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时抓住安全生产中的典型事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要变事后处理为事前控制。三要进一步规范供电企业人员作业行为。农村低压施工必须认真执行《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参照常规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工作,经常开展安全大检查,促使员工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10、细化供电所电工班组安全活动的内容。有关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安全活动的内容应当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做到“丰富而不滥,充实而不偏”。安全活动一方面要学习规章制度,包括对安全工作规程及安全简报、安全会议精神、事故快报、岗位安全责任制、奖惩细则以及各专业规程等的学习、探讨,另一方面要咬定本职工作不放松,重视制止不安全行为的教育,并可以从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工作行为和设备运行状况入手,分析近期生产中的不安全现象及设备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落实,或就针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或听到的某一问题、某一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可以结合本班组的操作、工作现场进行活动、总结或就本单位的运行方式结合天气情况进行事故预案分析和反事故演习,教育班组成员重点了解该运行方式的优缺点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还可以就影响严重、教训深刻,与班组工作联系紧密的事件专题讨论。
11、强化班组长以上的干部安全培训,杜绝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但要彻底根除习惯性违章又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首先要从领导做起,从班组长、供电所负责人做起,特别是基层领导要带好头,作好表率,坚持自己不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再是把常见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综合汇编成册,下发给职工,并在安全活动中组织学习,加以强调,时时敲响警钟;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加强不定期抽查力度,对习惯性违章予以严肃处理。
12、开展多种形式的供电所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一是提高供电所安全例会的学习质量,加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结合供电所日常工作,激发农电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安全例会真正学有所得。二是通过员工的上岗培训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互保能力。三是不定期组织安全规程等安全知识的抽查,以笔试、现场考讦等形式促使员工加强学习,结合经济考核兑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13、努力提高农电工工资待遇,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农电管理工作中来。据笔者了解,全国绝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工工资标准在450元至680元之间,农电工若不种田地,光凭这点工资是难以养家糊口的,他们常年奋战在农电管理第一线,可以说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农电的一支生力军。目前,由于企业的各项管理越来越严,说句实话农电工的压力的确很大,如每月的线损、安全、优质服务、营销等方面的考核,加上养老金、意外伤害保险金的扣除,农电工能拿到手的钱也就所剩无几了,这样以来也就影响到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电工又怎能搞好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呢?为此,笔者在此建议,国网公司应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办法来,真正使农电员工和企业员工实行同工同酬,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为实现国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只要各供电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各项规程,规范一切生活与生产行为,结合实际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组织、有措施、有考核、精细化,相信就一定能把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的更好,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五是开展“诚信”活动,认真实践“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服务在电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巩固供电企业行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开展农村供电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在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挑战。南漳县供电公司开展“诚信铸电力、规范塑形象”的活动,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今年,在18个供电营业所、326名农电工中,开展评选和隆重表彰了“十佳农电工”活动,在全公司供电营业窗口人员和农电工队伍中反应十分很强烈,已营造出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巩固和稳定了农电队伍,也促进了农村电力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广.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赵宪勤.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电工.【3】袁爱学.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科技与产业化.【4】袁爱学.对供电所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硅谷.【5】王克勇.山区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电工,2005(12):4-5.【6】苏文芳,张怀亮,王秋霞.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农村电工,2006(03):10.
第四篇:关于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关于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云阳县向阳初级中学 杨洪 论文类别:中学化学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地区学校由于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的不足,缺乏专门的实验员和化学老师缺乏实践操作等因素,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空白。随着我市均衡教育发展,特别强调每个学校六大功能室的健全,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化学实验室功能的运用,重视实验教学的课程。怎样使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怎样上好化学实验课,是每位化学老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整改措施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其核心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从而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即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意识。化学实验教学也是新课改中的一个点。然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是一个薄弱环节,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化学实验室缺乏专业的实验员和实验器材不足,加上化学老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意识,导致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参加化学实验的操作,大部分仍然是“重传授,轻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课流于形式,无法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效果。
一、目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教师个人素质,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
在农村初中很多学校里,由于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上课中面临的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需要自己准备,特别是每一次分组实验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再到上实验课课时长,最后实验结束整理归类器材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很多化学老师由于工作量过大负担较重,就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者是直接由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再加上有的学校缺乏专业的化学老师,就请其他科老师兼化学老师,他们缺乏实验操作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部分化学老师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懂得怎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或是缺乏相关的培训。
(二)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度不高
在部分农村地区初中学校,他们的化学实验室陈旧,实验室里面器材和药品不齐全,或是有些药品的年代已久出现变质,但是从来都没有打开使用过,实验药品没有进行归类整理,杂乱无章,一些器材损坏后也没有及时的得到更新和补充。甚至有些器材放置了几年都没有打开过,导致器材资源的浪费和老化不能使用。同时实验室里没有专职的实验员,实验室里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欠缺,考核机制不健全,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等。这些原因严重影响到 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三)缺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运用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农村大部分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往往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学校在计算教师实验教学工作量时,由于这方面的考核机制和评估标准等制度不健全,影响到老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农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
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每年毕业都有一部分尖子生流入到城里中学,留下来的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更有甚者是不愿读书的学生。再加上农村地区基础条件差,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设备还是师资力量与城里的学校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期以来,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填鸭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只是盲目的做笔记,不思考。即使是去实验室上课,有的学生不遵守实验室里的规章制度,导致实验器材损坏或是药品使用不当的浪费。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对策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1)时时给教师“充电”,提高教师素质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接受专业的培训,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学习专业知识,才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素质。比如实验课堂上,教师对实验器材使用规则的掌握,实验操作、应急处理的熟练程度,对实验的认真态度,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示范作用。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其中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者和示范者,所以要求教师本身要掌握各种仪器的用途、性能、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维修、故障排除等知识,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实验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当前,教师除了掌握常规的教学手段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平常的实验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通过视频、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和提高兴趣。有些实验本身存在危险的如爆炸性实验、有毒的实验、反应过快不易观察实验等,这些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也应为教师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例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有关的学术报告、培训班;加强 校区强强联合,区域化校际间的交流沟通,资源共享。(2)学校要提高认识、重视实验教学、保障供给
学校领导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担当着直接、具体的领导作用。要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学校必须设有实验教学的管理机构,明确目标责任。随着我市均衡教育的推广,要求各个学校六大功能室的建立和完善,其中就包括了化学实验室。均衡教育的提出和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备得到进一步补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使之城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因此,学校应设置专职的实验员,实验器材和药品都要齐全,缺乏功能室的学校应抓紧时间修建,实验室里面相关的规章制度也要齐全。另外,学校也要加强教师专业的培训,如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教师培训班等,规定明确的教师实验室工作量和相关的量化考核细则,制定奖励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每年要加大财力的投入,解决教学中急需的物品,注意保证仪器、药品能够保质保量供给,从而保证实验教学课能正常开展。(3)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要提前去精心准备。尤其是分组实验时,尽量到实验室上课。实验课上教师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科学示范讲解,巧妙设计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习乐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上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实验器材和药品,学生在下面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运用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由于我县各农村中学都配有班班通,所以有些实验如:①耗时长,成功率低,污染严重,对师生健康产生危害的难以演示的实验;②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如:演示将水加入浓硫酸时造成液滴四处飞溅等不便操作的实验;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教法由教师讲解其错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不能为加深学生印象用实验证明的缺陷。这样既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解决了农村初中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仪器不配套和不足的困难,同时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较好地提高了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应该表彰那些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线教师和实验员、学校。表彰学校,以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实验教学 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实力;表彰实验管理人员,以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水平;表彰化学教师,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激励他们进行实验改革和创新的热情。总之,要切实抓好实验教学工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抓好实验室的管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逐渐改变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玉山,全方位搞好中学实验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
[2]王献红,浅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
[3]徐秋云;吴梅;张芙蓉.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2)[4]刘知新,中学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三版
第五篇:简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简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S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施,初中化学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课程教学质量在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之下,初中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积重难返的教学问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仍需要教师进行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问题,教师只有对这些教学问题,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也才能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旨在从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切入,列举现阶段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使教师能够更加明确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向,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第一,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课程教学参与程度和参与积极性没有得以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上,无法真正的融入化学课程教学的氛围和情境之中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隔膜和鸿沟,从而影响学生对于化学课程学习的认知和判断,影响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提升,进而影响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化学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同时应试教育理念又给教师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沉重的课业任务,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习惯于采取陈旧而又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压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甚至是排斥的学习感受,从而影响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程度的提升以及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
第二,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教学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由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习惯性的对实验教学进行省略,即使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实验的内容和环节,教师也常常采取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观摩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排斥在实验教学环节之外,使学生虽然知道实验的过程和重要性,但是却无法真正的进行操作和演练,使学生被局限在理论知识的框架之内,难以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以及学科素养的养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方法不恰当之外,很多学校的实验设施不够全面,实验材料较为匮乏,使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在师资建设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时间较为紧迫,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和时间进行自我化学素养方面的提升,进行课程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和完善。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仍然停留在原地,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和提升,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存在过分依赖教材的教学状况,很少跟随时代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进行化学知识点的更新和扩展,在教学方法方面也习惯于采取自己习惯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存在故步自封的教学问题,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改善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心理和学习状况,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更加主动、自觉的进行化学课程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境遇里解脱出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从改进学生的学科印象人手,拉近学生与化学课程之间的距离,突出其生活化元素,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化学,了解化学,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化学、研究化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还可以从自身的教学方法人手,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例如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日常的事物和现象中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第二,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地位,完善学校实验教学设施,转变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使实验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实验配合学习,以实验带动学习,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和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对于相关化学理论和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的奥妙,养成探索意识和动手习惯。在实验设施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更加有力的设施保障,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育,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教师应该在教学时间之外积极的参与各种职后培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使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及化学学科的前沿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扩展自身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更加新颖的化学知识,在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敏感度以及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化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应该不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