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现今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调查提纲
对现今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调查提纲
工程结构分析1002葛翔 0121002840207
摘要: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先后形成了两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从当前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况入手,对30名来之不同地方却在同地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以展现出当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轮廓。
关键字:新生代农民工 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
一、调查对象
浙江是我国农民工聚集的一大城市,所以本调查选在此地,并利用暑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将农民工分散地分为三个等级,然后再每一个等级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了10人并且发出了40份问卷进行调查,最后剔除其中的无效问卷,得到农民工问卷样本30份。分的三个等级分别为建筑工地、菜市场等小型市场、农民工聚居地,分别发放的问卷为13份,13份14份,以保证在运用比较分析时所得出的结论能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二、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设计好的问卷,在学校随机选取调查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网络邮件、qq为辅助调查。当面访问的基本作法是:研究者先选择和培训一组访问员,由这组调查员携带着访问问
卷分赴各个调查地点,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要求,与所选择的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和交谈,并按照问卷的格式和要求记录被调查者的各种回答。
三、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农民工带来人力资源的时候随之也带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指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后涉及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的总称。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四十年前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及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
1、农民工就业问题,城市制定外来劳动力分类目录,把脏乱差工作留给民工。农民工从事行业的基本特点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出现这些限制和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意识问题。因为意识的误区,导致制定政策的错位。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
2、农民工保障问题,农民工保障问题与中国二元社会结构高度相关,关系到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农民工保障的缺位是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是顺应中国社会转型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形式,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应将为农民工提供保障作为解决目前“ 民工荒”的应对之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现在只有在工伤保险领域,出台了比较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3、心态问题,对大多数第一代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 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总之,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看一 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四、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是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巨大区别的一代,如果农民工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他们更加渴望城市的文明,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随着第二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长期不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累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时很有可能引发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下的为附带资料)
亲爱的朋友:
您好!首先请原谅打扰了您的工作和休息!
我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我们学校每年7、8月份都会举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活动者可以结识很多合作伙伴,方便以后实习就业。参加活动者通过实践,可以获得对专业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全局把握。在完成实践的过程中,培养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深入社会的各个行业进行学习与调研,在学习的同时,也做到服务社会。
我这次选题是社会类的有关农民工的社会调查,农民工默默的为城市付出精力与生命,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但是得到的却不多,他们是朴素与可敬的一个群体。农民工也有需求,可是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在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从当前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况入手,对40名来之不同地方却在同地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以展现出当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轮廓,比较详细的得出现今农民工对社会的诉求和其的心理状况。
感谢您对我们这次调查的支持,祝您工作顺利!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7月
对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婚姻状况?(可选填)A、已婚B、未婚
3、您外出工作有几年了?
A、1-3年B、3-5年C、5-10D、10—__
4、您的学历?
A初中及以下B、高中C、中专D、大专
E、大学本科F、硕士研究生G、博士研究生
5、您对您的工作条件满意吗?_____对工资待遇满意吗?_____。
6、您有想在城市定居,组建家庭吗?
A、有B、没有C、没想过
7、您觉得您的住宿条件怎么样____(a、可以b、不可以),您住?
A、宿舍B、出租屋C二手房D居住房
8、您有买房的打算吗?______(填a、有b、没有)
9、您娱乐时间多吗___(a、还可以b、太少了),娱乐方式:___________.10、您的自己的人际交往怎么样?
A、朋友不多B、同乡和工友C、当地居民D、其他____
11、您对自己生活状况的基本评价和主观感受,对未来有何期望?
第二篇: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调查
题目: 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的调查 姓名: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膨胀,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也为农村的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的一员,活跃在城市的各个岗位上,为城市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农民工中的大部分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是可以利用和支配的资源却是相当少。《中国民工调查》公布中国现有民工3.12亿,在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辛酸与故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又如何。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走进这个既庞大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调查目的: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进城务工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
调查对象:xxxxxx进城务工者(建筑工人)调查方式:观察式、访谈式
调查时间:2010.7.19——2010.07.21
本次调查历经3天,通过与农民朋友的对话,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了了解。主要从农民朋友的收入、权益维护、工作类别、自我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访谈,进一步去探究这样一个庞大人群背后的故事。
工作类别 脏苦累险俱不怕
进城务工人员多从事一些城市中二三产业,许多城市居民在选择工作上“挑肥拣瘦”,对于有些工作甚至不屑一顾,一些基本的生活往往都会依赖进城务工人员。而进城打工的农民一般为临时工、合同工,他们对工资的期望值不高,对工作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报酬、社会地位没有太多的要求和考虑。他们有的从事一些城市居民不愿干的工作,例如:掏下水道、环保工人、建筑、搬运、家庭保姆等。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大多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作,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危险性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远不止一句“脏苦累险”就可以概括的。
工作收入 城市要比农村高
众所周知,务工收入要高于务农收入,但农民工仍属于低收入人群,其收入往往会很快转化为消费。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基本上都带回家里,用于修建新房,购买大宗家用电器、支付孩子的学费以及维持家庭的正常开销。由于国家的二元结构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剪刀差越来越严重,农民与城市人的生活水平相比,越差越远,所以,好多农民朋友才来城市寻找出路。总之一句话,城乡收入差距大,城市要比农村高。
与亲人联系上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进城务工人员在外工作,一般是按季度或者计算。很多务工人员,一次性离开家要长达半年之久,期间,只能靠电话与家人保持联系,了解家乡最近发生的事情,与远房亲戚的联系就更少了,回到村里,很多小孩子见了面,也变得生疏了,也就难免产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情况了。
流动性极强: 两脚踏遍异乡路
通过接触到的农民工,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通过亲戚、熟人的介绍,去不同的工地工作,活动范围大,就业流动频繁,经常在不同地区、城市间流动以寻找就业机会。这也容易引起工作纠纷,给当地的政府管理部门带来一定困难。当然,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也是由于许多客观因素所决定,但在当代,大量的农民工迁徙,也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他们的生活也颇有“两脚踏遍异乡路”的感觉。
权益保障: 法律不如道义
农民工身处异乡,是城市的弱势群体,自身权益在收到侵害时,往往难以自我维护。农民工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讨薪问题。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治安稳定,并且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暴力事件,已经引起政府高层的注意。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农民工在城市里受到歧视,得不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就政府方面来讲,农民工在很多方面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大部分农民工低工资、高强度、高质量的工作,活动范围相对封闭,与当地工会或者相应维权机构联系缺乏,即使有过联系,维权之路也是相当艰难。所以,农民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基本是靠自己的努力,以及雇佣者自身的素质,法律很难帮上忙,所以,在这些方面就有“法律不如道义”了。
自我认知 我们仍是外乡人
大量农民工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一方面是想通过进城务工获取收入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也充满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然而,城市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遭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预期,使他们陷入了心理困境。一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普遍产生失落感。二是被排斥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子女教育等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之外,产生“二等公民”的自卑心理。三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文化差异而导致交往的不适应,焦虑心理比较严重。四是基于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网络使他们产生封闭心理。五是他们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异常艰难,并遭到城市社会的歧视和排斥,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而缺乏安全感。六是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不能与城市居民一样获得同等待遇,因而产生不平衡感。七是由于对乡土社会的依恋以及在城市所处的边缘地位而产生了过客心理。所以在大部分打工者心里,“我们仍是外乡人”。
对策建议 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1.从体制和政策上善待民工,为农民工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制度性缺陷是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原因。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使农民工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工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彻底转换,消除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制度性障碍。同时,要抓紧废除各级政府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简化农民外出就业手续,清理各种对农民工的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降低农民工入户的门槛。2建立媒体对农民工常态的报道机制。建立媒体常态的报道机制,还原农民工生命和生活的原生态,多报道农民工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享有应有的话语权。针对农民工权益表达载体稀缺的状况,政府必须给予媒体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它们开设民工专栏、专版或专门频道,为他们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使其对各地劳动力的需求和政府的态度有所了解。此外,媒体还应积极接受民工的新闻举报,对拖欠工资等侵权行为及时给予曝光,协助农民工维权。
3.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为农民工服务的体制。进城农民工同样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城市财富的贡献者。但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公民他们无法共享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实惠,如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义务教育等。
4.注重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全社会的共同发展依赖于全民素质的共同提高。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抓好发展要务。以人为本,简单地说就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地方政府要做的工作是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尽量让进城农民工的孩子有学上并且能够让他们的孩子和城里人的孩子同条件入学。同时建议开展各项活动,开办各种培训班,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增强道德观念、提高政治修养、强化法律意识,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当中。5.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农民工权益。各级地方政府应在宪法的指导下制定有利于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工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与用人单位劳动争议的诉讼能力,遏制和减少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设置专门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劳动时间、劳动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监督检查。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用人单位。探索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有效机制,并逐步形成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政、法律和社会方面的保障机制。
调查总结:
历经3天的调查,走近农民工作这个特殊的工作群体,我们发现,他们为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同等劳动者,工资待遇较低,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俨然成为城市的“二等公民”,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必然的,为转型付出代价也是必然的,但转型的代价不能全部由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来承担。从根本上说,改革和社会发展应遵循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和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的原则。只有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从改革中获益、利益受损者能够及时得到补偿,改革才具有合法性,才能不断推进和深化,整个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第三篇: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调查
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调查
一、导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不但的从一个由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由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现代性工业国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弃农从工,开始大量涌向城市。在全国城市里,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地增多,同时他们从事很多不同的事业领域,应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职工的主力军。农民工的概念是这些年来比较特殊的词汇,请先谈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的对“农民工”的表述如下: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一书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一文的表述是:“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从以上两处不同的对农民工的定义来看,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农民工的几个鲜明的共同特征:
一、他们户籍人在农村。
二、主要从事付费农产业。同时可以看出,城市农民工的概念是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以及人们常常所说的“打工农民”。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然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到城市里来了,有的是几年,有的是十几年二十年,不同程度地融入城市社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我们把这部分群体定义为农民工。农民成为我国职工队伍中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约有2亿人,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中分别占57.6%、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
我认为,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不但加深,一方面,城市因自身工业化的不但发展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劳动力因农村社会的资源贫缺而大量闲置;还有就是,随着电视等通讯技术的不断普及,城市文明不断的向农村地区传播。以上三个原因,基本上就是现代社会农民大量涌向城市的基本原因。
以上就是农民工的简单定义以及对现代社会农民工形成原因的简单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但发展,社会经济将不断的的集中,而集中的这一点就是城市,城市是一种由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随着现代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的不但深入和细化,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但的加深。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化作为一场因现代工业发展和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运动或指伴随着人口的集中,农村地区不断的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现代社会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化”,进而把他们真正“化”入城市。由于城市本身的生态隔离(指城市内部不断的发生着一种分化与隔离的机构变化),加上农民工自身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天然差异,农民工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这里社会群体仅指“不进群体中的个人自己能意识到,而且也是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的”)。
作为现代城市中的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不得不引起广大社会人员的关注,再加上本人自己的特殊性——我本人就是农民工的孩子,因此我假期对北京市海淀区土井及西北旺地区的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二、被调查农民工的基本信息
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海淀区土井至西北旺一带的菜市场、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地三个地点为抽样框,随机抽取70名农民工,直接调查在工地工作的和晚上回农民工居住地的农民工。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学历、工作状况等;二是被调查者的生活状况,食宿、娱乐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三是被调查者对其生活状况的基本评价和主观感受。调查共计发放70份问卷,回收60份,其中有效问卷51份,回收率为85.7%,有效回收率为85.00%。
文化层次等分析
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偏低。调研数据可见,拥有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学历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27.45%,而为初中水平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将近62.75%,为高中水平的为7.84%,为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的为1.96%(仅一人),即农民工总体的文化水平偏低,即90.2%的农民工朋友学历水平为小学及初中水平。(具体调查结果见:调查结果表.xls及问卷.doc)一方面,本地区社会对农民工的学历水平没什么要求,农民工在本地区主要从事建筑业、酒店服务业及小商贩行业,大多属于不需要多少技术水准的体力劳动行业;另一方面,农村的扫盲
教育不能在短时期内取得显著成果。
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当中,有68.63%的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技术培训,31.37%的被调查者自己没有手艺,靠做小买卖为生,其中47.06%的,即近一半的农民工朋友反映自己外出打工的原因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由此可见,大多农民工朋友因为家乡收入低而不得不进城打工,而且大多没参加过正规的技术培训,反映了“半公半农“的基本特征。
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或暂住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66.67%,独立自己找工作的占29.41%,余下的3.92%为包工头、老板直接招募。
三、农民工生活状况分析
工资情况
农民工朋友在城市不容易找活干,其中有54.90%的反映不容易找事情做,有15.69%的调查甚至这反映他们很难找事做。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加上城市自己本身有限的接纳能力导致了现在农民工朋友都不好找事做(占70.59%),这势必导致了农民工朋友在闲时就会回家务农,说明了农民工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强的特征。39.22%的农民工朋友收入每月为800—1000之间,月工资为1000—1500之间的为31.37%,11.76%的农民工朋友工资达到月1500—2000,每月2000元以上的为15.69%,可见70.59%的农民工朋友的工资在800-1500.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农民工朋友的每月支出平均为586.27元。孩子学杂费、家里人看病、买或者盖房子三者是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主要支出。
因此可以说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的平均工资水平不高,平均月工资为1303.92元,平均月纯收入为717.65元,而且工作不好找,平均每周工作6.31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9.65小时。当农民工朋友的工资被拖欠时,有66.67%的选择了找劳动监察.工会组织等解决,威胁老板的只有3.92%,剩下的会找其他途径解决,这说明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
医疗情况
调查人员中49.02%的人没有享受城市医疗优惠政策,23.53%的人不知道什么医疗优惠政策,只有25.49%的人享有,说明大多农民工朋友没有享受城市上的医疗优惠政策。有43.14%的人买有医疗保险,5.88%的人买有养老保险,1.96%的买由工伤保险,其余的没有保险。说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普及。有58.82%的农民工朋友反映医院收费太高,看不起病,一方面因为农民工朋友自身收入不高,另一方面因为城市医院还没有建立健全关心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医疗优惠政策。
子女受教育情况
有80.39%的农民工朋友子女正在接受教育,其中70.59%的子女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70.59%的农民工朋友说自己能承受子女的教育费用,这一数据比较乐观的反映了他们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居住情况
有50.98%的人家中盖了新房,他们在外租赁房屋的平均价格为199.02元,对自己租赁房屋很满意的占39.22%,比较满意的为41.18%,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共9.8%,这种满意程度说明了北京海淀区的农民工朋友居住条件比较好。
娱乐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37.25%的人表示自己没有娱乐时间,19.61%的说自己只有在下雨时才有时间娱乐,23.53%的每天娱乐,11.76%的人表示自己平均两天才娱乐一次,三天及三天以上才娱乐一次的占3.92%。有50.98%的农民工朋友的娱乐项目是看电视、上网等休闲形式,还有41.18%的农民工朋友的主要休闲方式是打麻将、打扑克等娱乐方式,84.31%的农民工朋友反映自己没有参加过本地区的一些文化活动。这说明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有娱乐活动,同时农民工娱乐活动较为贫乏,表现在少部分民工表示他们很少有娱乐活动,甚至只有在下雨才有。排除加班和农民工自身的一些因素,这部分农民工的娱乐生活值得关注,还有,农民工朋友所在社区应该开展能让广大农民工朋友参加的娱乐活动。
穿着及饮食情况
84.31%的调查者表示自己买质量价格一般的衣服,没有人拣便宜衣服,一年难得买。说明大家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不少了。对自己饮食状况满意的为52.94%,不满意的占 41.18%,所以应该关心农民工朋友的饮食状况。他们的每日饮食费用为6.99元。
四、农民工心理状态
被调查者中有50.98%的人认为农民工的社会身份低微,41.18%的不这么认为,可见有一半的农民工朋友希望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56.86%受调查者表示对自己的工作条件不满意,其中很不满意的占13.73%。这可能是因为进城农民工主要在城市里从事脏活、累活,都是一般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因此工作环境差。其中有52.94%的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自己的日工作时间。
五、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改善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关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除了提高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关注程度。用人单位应对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整体素质过低的问题。首先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农村新的低素质的农民工的产生;其次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可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免费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
三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应从法律上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合理性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其次,作为劳动保障部门还应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努力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最后作为企业来讲,也应该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确保农民工按时拿到合理的工资。
四是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近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并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身份。因此,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要坚持依法维权,发挥工会作用,提高农民工素质,强化政府职能。
五是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农民工虽然有政策可参加社会基本保障,但相关政策缺乏强制性,农民工与用人单位都不愿执行,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各类社会保险,特别是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为其在遭受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大病或失业期间生活拮据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
五、改善农民工心理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农民工朋友自身不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政府组织提高农民工社会形象的活动。
三是大家加深农民工朋友对城市建设贡献的基本认识,尊重农民工朋友的人格。
编者:姜金洁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 主编
农民工城里过年背后的深层期待2007年02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附:以上文中数据见附表“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调查结果统计表“
第四篇: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社会保障状况等调查
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社会保障状况等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不但的从一个由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由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现代性工业国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弃农从工,开始大量涌向城市。在全国城市里,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地增多,同时他们从事很多不同的事业领域,应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职工的主力军。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的对“农民工”的表述如下: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一书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一文的表述是:“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从以上两处不同的对农民工的定义来看,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农民工的几个鲜明的共同特征:
一、他们户籍人在农村。
二、主要从事付费农产业。同时可以看出,城市农民工的概念是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以及人们常常所说的“打
工农民”。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然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到城市里来了,有的是几年,有的是十几年二十年,不同程度地融入城市社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我们把这部分群体定义为农民工。农民成为我国职工队伍中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约有2亿人,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中分别占57.6%、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
我认为,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不但加深,一方面,城市因自身工业化的不但发展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劳动力因农村社会的资源贫缺而大量闲臵;还有就是,随着电视等通讯技术的不断普及,城市文明不断的向农村地区传播。以上三个原因,基本上就是现代社会农民大量涌向城市的基本原因。
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当中,有68.63%的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技术培训 其中47.06%的,即近一半的农民工朋友反映自己外出打工的原因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由此可见,大多农民工朋友因为家乡收入低而不得不进城打工,而且大多没参加过正规的技术培训,反映了"半公半农”的基本特征。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或暂住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66.67%,独立自己找工作的占29.41%,余下的3.92%为包工头、老板直接招募。
农民工生活状况分析
工资情况
农民工朋友在城市不容易找活干,其中有54.90%的反映不容易找事情做,有15.69%的调查甚至这反映他们很难找事做。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加上城市自己本身有限的接纳能力导致了现在农民工朋友都不好找事做(占70.59%),这势必导致了农民工朋友在闲时就会回家务农,说明了农民工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强的特征。39.22%的农民工朋友收入每月为800—1000之间,月工资为1000—1500之间的为31.37%,11.76%的农民工朋友工资达到月1500—2000,每月2000元以上的为15.69%,可见70.59%的农民工朋友的工资在800-1500.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农民工朋友的每月支出平均为586.27元。孩子学杂费、家里人看病、买或者盖房子三者是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主要支出。
因此可以说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的平均工资水平不高,平均月工资为1303.92元,平均月纯收入为717.65元,而且工作不好找,平均每周工作6.31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9.65小时。当农民工朋友的工资被拖欠时,有66.67%的选择了找劳动监察.工会组织等解决,威胁老板的只有3.92%,剩下的会找其他途径解决,这说明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
医疗情况
调查人员中49.02%的人没有享受城市医疗优惠政策,23.53%的人不知道什么医疗优惠政策,只有25.49%的人享有,说明大多农民工朋友没有享受城市上的医疗优惠政策。有43.14%的人买有医疗保险,5.88%的人买有养老保险,1.96%的买由工伤保险,其余的没有保险。说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普及。有58.82%的农民工朋友反映医院收费太高,看不起病,一方面因为农民工朋友自身收入不高,另一方面因为城市医院还没有建立健全关心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医疗优惠政策。
子女受教育情况
有80.39%的农民工朋友子女正在接受教育,其中70.59%的子女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70.59%的农民工朋友说自己能承受子女的教育费用,这一数据比较乐观的反映了他们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穿着及饮食情况
84.31%的调查者表示自己买质量价格一般的衣服,没有人拣便宜衣服,一年难得买。说明大家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不少了。对自己饮食状况满意的为52.94%,不满意的占 41.18%,所以应该关心农民工朋友的饮食状况。他们的每日饮食费用为6.99元。
农民工心理状态
被调查者中有50.98%的人认为农民工的社会身份低微,41.18%的不这么认为,可见有一半的农民工朋友希望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56.86%受调查者表示对自己的工作条件不满意,其中很不满意的占13.73%。这可能是因为进城农民工主要在城市里从事脏活、累活,都是一般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因此工作环境差。其中有52.94%的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自己的日工作时间。
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改善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关注,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除了提高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关注程度。用人单位应对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整体素质过低的问题。首先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农村新的低素质的农民工的产生;其次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可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免费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
三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应从法律上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合理性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其次,作为劳动保障部门还应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努力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最后作为企业来讲,也应该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确保农民工按时拿到合理的工资。
四是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近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并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身份。因此,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
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要坚持依法维权,发挥工会作用,提高农民工素质,强化政府职能。
五是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农民工虽然有政策可参加社会基本保障,但相关政策缺乏强制性,农民工与用人单位都不愿执行,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各类社会保险,特别是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为其在遭受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大病或失业期间生活拮据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
改善农民工心理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农民工朋友自身不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政府组织提高农民工社会形象的活动。
三是大家加深农民工朋友对城市建设贡献的基本认识,尊重农民工朋友的人格。
第五篇:对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对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工程结构分析1002葛翔 0121002840207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从当前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况入手,进行一次局部的调查,以展现出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并力求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字:农民工,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一、导言
浙江是我国农民工聚集的一大省,所以本调查选在此地,并利用暑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省金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设计好的问卷,随机选取调查进行问卷调查,以网络邮件、qq为辅助调查。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农民工带来人力资源的时候随之也带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指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后涉及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的总称。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四十年前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及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
二、调查所得的基本信息
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学历、工作状况等;二是被调查者的生活状况,食宿、娱乐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三是被调查者对其生活状况的基本评价和主观感受。调查共计发放40份问卷,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33份,回收率为33/40,有效回收率为3/4。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中,外出务工1-3的占20%,3-5年40%,5-10年30%,10年及以上10%.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有过想在城市定居,组建家庭的占大部分约占87%,没有的占7%,没想过的占6%。觉得住宿条件怎么样_可以的有36%不可以的64%,有过买房想法的占70%,没有的21%,被调查者的居住条件:
人际交往大部分竟限于同乡和工友。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老一辈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
三、农民工生活状况分析
性别状况
从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60.3%,女性占39.7%;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30.0%上升到2011年的38.3%,三年中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6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中,但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说明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在改变。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偏低。调研数据可见,拥有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学历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30%,而为初中水平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将近60%,为高中水平的为6.6%,为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的为3.4%(仅一人),即农民工总体的文化水平偏低。
工资情况
可以说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的平均工资水平不高,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而且工作不好找。当农民工朋友的工
资被拖欠时,有66.67%的选择了找劳动监察.工会组织等解决,威胁老板的只有3.92%,剩下的会找其他途径解决,这说明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从收入增幅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医疗情况
调查人员中49.02%的人没有享受城市医疗优惠政策,只有41%的人享有,说明大多农民工朋友没有享受城市上的医疗优惠政策。有43.14%的人买有医疗保险,5.88%的人买有养老保险,1.96%的买由工伤保险,其余的没有保险。说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普及。有58.82%的农民工朋友反映医院收费太高,看不起病,一方面因为农民工朋友自身收入不高,另一方面因为城市医院还没有建立健全关心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医疗优惠政策。
子女受教育情况
有96%的农民工朋友子女正在接受教育,其中70.59%的子女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90%的农民工朋友说自己能承受子女的教育费用,这一数据比较乐观的反映了他们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居住情况
觉得住宿条件可以的有36%不可以的64%,有过买房想法的占70%,没有的21%,宿舍30%、出租屋63.4%、二手房3.3%、居住房
3.3%。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有过想在城市定居,组建家庭的占大部分约占87%,没有的占7%,没想过的占6%。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老一辈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说明居住条件及环境有待提高。
娱乐情况
觉得自己娱乐时间多的占12%,不多的占88%。农民工朋友的娱乐项目是看电视、上网等休闲形式,还有农民工朋友的主要休闲方式是打麻将、打扑克等娱乐方式,大多农民工反映自己没有参加过本
地区的一些文化活动。这说明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有娱乐活动,同时农民工娱乐活动较为贫乏,表现在少部分民工表示他们很少有娱乐活动,甚至只有在下雨才有。大多工作繁忙,工作体力活居多,可以说很累,很赃,可以收入相对而言却不高。
四、农民工心理状态
农民工既是一个心理特别敏感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对社会变革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的群体。在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再加上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政策和制度对农民工的不公正对待,难免会在农民工心理和情绪上有所反映,并由此导致心理失衡甚至行为偏差。自卑、封闭心理,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被剥夺心理和抵触情绪等。
五、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改善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关注:一是提高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除了提高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关注程度。用人单位应对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整体素质过低的问题。首先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农村新的低素质的农民工的产生;其次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可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免费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
三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应从法律上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合理性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其次,作为劳动保障部门还应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努力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最后作为企
业来讲,也应该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确保农民工按时拿到合理的工资。
四是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农民工虽然有政策可参加社会基本保障,但相关政策缺乏强制性,农民工与用人单位都不愿执行,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各类社会保险,特别是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为其在遭受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大病或失业期间生活拮据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
六、结语
农民工也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某方面应该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石、最重要的基础。可能农民工在教育上,在思想文化上,在心理上等和城市居民有所不同,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多,甚至是一生。我想,能把一生都奉献出来的人是值得我们可敬的,你要知道相对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得到的不多,真的不多,很多很多的他们究其一生都不能在城市买一栋房子,买一辆车。请关注农民工,给予他们你所能做到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农民工心理状况浅析,窦文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3】沈红云.张玲.当前国内农民工心理研究综述.法制与会.2006(10).【4】农民工,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