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笑》教学参考资料

时间:2019-05-12 19:5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冰心《笑》教学参考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冰心《笑》教学参考资料》。

第一篇:冰心《笑》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感受作品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精炼,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课文理解】

爱与美,是冰心散文的两大主题。清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细致的描写是冰心散文的突出特点。课文《笑》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写法上都集中体现了冰心散文的这些特点。课文如诗如画、结构齐整,段与段之间环环相扣,情景相生,流淌着浓浓的爱意。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写第一场景。“月光”由窗外而室内,“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3-7段为第二部分,写第二、三场景。赤脚的孩子和茅檐下的老妇人的图景。8-9段将三个场面“绾在一起”

图画中的三个人物形象:

笑。”“——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我微微地笑。”这三幅图画的相似之处有二:一是雨后月夜的背景;二是微笑,温暖友善的微笑。三幅图画的不同之处则是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孩子天真活泼、无拘无束,记忆中的三幅图画的背景,通道:一样静谧清美的雨后月夜,一样纯真柔美的微笑,传递给作者的是一样温暖的爱意。景真情切,交融一片,深深地撼动读者的心灵。文章末段写在爱的暖流里,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与美的力量,完成了对爱与美的讴歌。

课文的语言清丽、“慢慢地”等,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温和渐进的状态,与人物自然内敛的微笑和谐一致,了语言的分寸感和描绘的准确性;动词的使用如“闪闪烁烁地”

等,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又如:

字,表达出了月光如水的特点;

“绾”字,形象的表现了作者的万千思绪都汇聚在这温暖的微笑里。

【教学建议】

一、从“课文中三幅图画有何相似之处”

图画隐含的爱与美,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二、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导学生理解课文从“笑”到“美”再到“爱”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过程。作者从视觉的美感,联想到人情的温暖,并由此触发内心深处爱生活、爱他人的美好感情。

三、本科的教学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形容词、动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并做简要赏析。

【相关链接】

一、作者简介

此处略,可以自行到百科查找。

二、中西合璧的美文典范——读冰心的散文《笑》有感

《笑》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题,传统的审美方式诠释西方的这一思想。在新文学中,冰心的《笑》不愧为中西合璧的美文典范。

冰心这篇散文写于她

教会女子学校学习,“中学四年之中——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的哲学”,冰心“爱的哲学”具体表现母爱、童心和自然。,点明“爱”的主题,线索清晰,层次清楚。“——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安琪儿是爱的使者,所以“扬着翅儿”;所以“赤着脚儿”;农家的老妇人,因为年迈,所以“倚着门儿”。与作者置身的现实环境的一致性,为课文的情与景铺就了交融的“心下光明澄静,生动传神。叠词的使用如“渐渐地”、“隐隐地”、“默默地”、体现、“泛来泛去”、“飘飘漾漾”“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一个“浸”“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绾在一起”一句中的 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中三幅微笑的 教学中从三幅图画入手,引也是一个寄寓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象。她用我国20岁时的1920年,在此前,她也开始创作小说了。她中学时代在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笑》就是这种哲学的图解。那时,与课文开头的“苦雨孤灯”形成对照,更显美好而温馨,揭示了爱描写细腻,正是新文化运动的热潮时期,在思想上和形式上都有别于旧文学,而此时,正在逐渐展现新文学形式的雏形,从时间上看,冰心的文章无疑是有开拓精神的。并且,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注入口语白话文形式来表现,在当时具有普遍性,而《笑》正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但是,文章用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来传达“爱”的思想,塑造美的形象,汲取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方式,读者在审美过程中,只有通过传统的方式才能理解其间的韵味。

首先,是运用传统的辩证手法创造出美的形象来。第一是用情景交融方法创造深邃的意境,笑是“微微”的,是一种并非强烈的情绪,与清新秀美、宁静安详的景物相照应。使之达到景中有我,我中有景的移情效果。画面主体是小孩,他是幸福的,因为置于和平安静的环境中,通往这一环境的是“一条长长的古道”,而道路是泥泞的,告诉人们过程艰难,到了近村处,就别有一番洞天:有田、有水、有树、有明月挂树梢。真有到了桃源仙境之感。在这种环境中的小孩怎能不笑呢?画面主体是老妇人,她的背景是雨后的庄稼和海上升明月的景色,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暗示了人类的责任和关爱。第二是虚实相生,开始,写雨后窗开内外的景是实写。窗外景,为全文定了感情的基调;窗内景,为思维的发散点,触景生情,展开联想。其后,按此形式虚构、描绘了两幅图画,幸福中小孩的笑和慈祥的老妇人的笑,传达理想社会生活的理想感情。最后从理想的生活中畅游归来后,油然而生的情绪,采用了传统的内省式的审美体验,结束全文。符合“起承转合”的传统结构方式。

其次是用传统的审美方式引导读者体会其间的韵味。从景中映射人的内在情绪,景物描写为之创造了展示形象的背景气氛,这就形成了深远的意境。《笑》中清新、宁静、祥和的意境,正是对所追求社会生活状态的映射,在这种背景里才能使小孩、女人、老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中,才会产生这样一种生理状态。开篇写出了雨后窗外月光中的夜色,并说到“真没想到苦雨孤灯后,会有一幅清美的图画”,景象清美,点明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以清为美的审美观,源于魏晋时期的清新之风,清,即清新,与俗浊相对立,体现了在形神关系上重神而轻形:是一种“清妙高踔”、“超世绝俗”、“介所然不群”的“拔俗之韵”,是一种“高清远致”。在不经意中,冰心也偏爱上了这种意境。有意对立于社会纷繁残酷的现实,勾画了超世绝俗的神话世界。在文尾写到“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在意境认识中,把审美主客体与审美主体感受联系在一起,欣赏中主体感受中味之与内相互照应的情缘不尽的象与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情景相融而意境生”对审美主体的情绪描写,正反映中国古代重内重合的思维特点。

再其次是从古典文学中吸取精华,提升了形象的艺术品位。在“心幕”中的形象描绘时,在第一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一条很长的古道”通向的不正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么?那驴,不正是当年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头驴么?正是一个远离战争,和平安详的理想世界。加之月挂树梢,正反映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第二幅图中,庄稼在雨中沐浴,也是杜甫对“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的礼赞。海上生明月的博大,来自于曹操诗歌中那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远大的气魄么?当然,老妇人倚门的形象,可以在王维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诗中找到。这个乡下的老者,等候归来的牧童,通过“倚”字与冰心文章中的“倚”老妇人的动作联系起来,传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在阅读《笑》的过程中,能够联想到上述作品均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不能不说她的艺术造诣的高超。我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启蒙的青年知识分子,传统文化在她的内心深处不免打上深深烙印。

(胡泽丹)

三、美的极致——《笑》赏析

早在几十年前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她20岁时写成的《笑》就是这样完美统一的典范作品。下面就这一作品的美学意义作一点分析。

(一)美的意蕴

1.景色美

现实的情景:雨后的月夜,清新,恬静,幽暗,构成“一幅清美的图画”,充满美妙的诗意。“清美”是冰心作品的总体性的审美风格,也是本篇文章写景状物的特定风格。这幅清美的图画,是安琪儿的形象得以浮现的背景,使爱与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回忆的情景:五年前的一幕──古道、田沟、流水、绿树、湿烟、新月,十年前的一幕──茅檐、麦垄、葡萄架、海上明月。两幅图画,看似轻描淡写,随意涂抹,细细品味,有形象,有意境,很富于匠心。它们同样是清美风格的图画;也是作者与普通人作心与心的交流的背景,使爱与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2.人情美

作者在苦雨孤灯之后,开窗见到“一幅清美的图画”

里墙上,安琪儿抱着花,仿佛才降临人间,与神的交流中,心灵酝酿着升华,这是善的情怀,个印象,在两幕雨后美景中,小男孩和老妇人都抱着花,纯洁最友好的微笑,是美与善调和成的;

心灵澄净,仿佛“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情怀。于此再细味“笑”的含义,除了“爱”之外,又可读出“美好”

(二)美的形式

1.“率意”而精巧的结体

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写第二、第三两个场景;最后一段写点明爱的主题。线索清晰,层次井然。

苦雨孤灯,只身一人,意有所失,情无所寄,记写。其实细读起来,除了能感受到崇高的爱和纯洁的美外,还能察觉行文结构的“率意”中的精巧。

文章起始“一幅清美的图画”

个来自人间生活的印象出现作了铺垫。三个场景,都出现了“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句话,成为三个场景的粘连标志。两次说“默默的想”

“笑”是串连全文的主要线索。三次写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后两次是人的笑,神与人的笑的内容、意义自然有所不同,但三个笑统一在一篇文章中,又有相似性,都是为了表达爱。本来后两次笑的意义不甚明确,得了自身确定的意义。因此,三次写笑,既“率意”又精心的体现。

三次笑,代表着作者感情递进升华的三个阶段。

若有所思,情感微荡;第二阶段,联想后两个笑,作者心里似乎明白了些;第三阶段,作者总绾三个笑,心里豁然开朗,感悟到了贯穿三个笑的爱的主题,感情达到高潮。三层结构的递进升华是以思想意识活动、情感活动作为动力的。可以说,情感是作品的另一条暗线。

2.清新而精美的文辞

冰心早年对新散文的语言有过自觉的追求,曾主张

刚一发表,便被竞相选入学校课本,意显示了很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的语言来表现的,辞意双美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苏轼在评他人画时说:

一律,天工与清新。”自然天成,无意而工,清新俊逸,历来被认为是诗文创作的最高境界。用“天工与清新”来评价《笑》的语言艺术诚不为过。

首先,景物描写纤巧细腻,意味浓厚。全文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屋内,“向着我微微的笑”最后作者领悟到三个微笑具有相同的含义,~3段为第一部分,写第一个场景;,为安琪儿的出现作了铺垫;安琪儿的出现,又为后面两,也成为粘连标志。由于安琪儿的笑的意义在先,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自然发展过程,语法学家作了通篇的句式解读。文章写景状物、表情达上文提到的美好的景物、,这是人间的最便感到,这同样是一种美好“美妙”的意义。4~7段为第二部分,也正是作者构思回见安琪儿。本文正是通过优美“诗画本“转过,心头荡漾着美妙的情意;回看屋,作者感受到天使的爱,在人也是美的情怀;回想五年前和十年前的两“向着我微微的笑”(苏轼《赤壁赋》)1粗看像是闲情生活中一丝半缕感想的随意 它们便借安琪儿的笑而获 第一阶段,作者心绪不宁,“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美妙的情怀,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三言两语便是一幅凄清优美的图画,背景朦胧,安琪儿凸现,形象感非常强;两个动词“隐”和“浸”字都极其有韵味。第二个场景是在古道上,“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这组合起来的画面,像电影一样一一闪现;无意而工的齐截的句式,像诗语一样琅琅上口。第三个场景是在海边,作者在雨晴之后赶路,“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确是神来之笔!令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旧诗。这里的个个字都是最平常的字,却描绘出一幅很能激发读者想象力的洗练、优美的画面。

其次,遣词造句化用古今,兼取文白之长。例如,文章开头写景:“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这里有地道的口语,也有化用过的文言词句,都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又如写内心感受:

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文言字词嵌在句中,无拼凑痕迹,将抽象的感受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文言字词用得“漫不经心”

着重要作用,如写窗外情景:“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孤灯”仿佛是从古诗词中挪移过来的,挪移的不只是词语,更是似曾相识的古远意境,读者心中渺远迷蒙的感觉。

再有,文章不算长,却用了十来个叠词。“隐隐”“微微”“滑滑”“闪闪烁烁”

漾”等,或表现分寸感,或表现形象感,或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都很好地表现了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刘真福,《美的极致——<笑>赏析》,《中学生读写》(初中刊)

”“苦雨唤醒“飘飘漾2006年第7期)“这同样微妙的,却对营造意境起

第二篇:冰心---笑

美的极致——冰心散文《笑》赏析[转载]

早在几十年前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照此看来,冰心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素有定评的,她20岁时写成的《笑》就是这样完美统一的典范作品。下面就这一作品的美学意义作一点分析。

一 美的意蕴

1.景色美

现实的情景:雨后的月夜,清新,恬静,幽暗,构成“一幅清美的图画”,充满美妙的诗意。“清美”是冰心作品的总体性的审美风格,也是本篇文章写景状物的特定风格。这幅清美的图画,是安琪儿的形象得以浮现的背景,使爱与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回忆的情景:五年前的一幕——古道、田沟、流水、绿树、湿烟、新月,十年前的一幕——茅檐、麦垄、葡萄架、海上明月。两幅图画,看似轻描淡写,随意涂抹,细细品味,有形象,有意境,很富于匠心。它们同样是清美风格的图画;也是作者与普通人作心与心的交流的背景,使爱与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2.人情美

作者在苦雨孤灯之后,开窗见到“一幅清美的图画”,心头荡漾着美妙的情意;回看屋里墙上,安琪儿抱着花,仿佛才降临人间,“向着我微微的笑”,作者感受到天使的爱,在人与神的交流中,心灵酝酿着升华,这是善的情怀,也是美的情怀;回想五年前和十年前的两个印象,在两幕雨后美景中,小男孩和老妇人都抱着花,“向着我微微的笑”,这是人间的最纯洁最友好的微笑,是美与善调和成的;最后作者领悟到三个微笑具有相同的含义,便感到心灵澄净,仿佛“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这同样是一种美好的情怀。于此再细味“笑”的含义,除了“爱”之外,又可读出“美好”“美妙”的意义。

二 美的赋形

1.“率意”而精巧的结体

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写第一个场景;4~7段为第二部分,写第二、第三两个场景;最后一段写点明爱的主题。线索清晰,层次井然。

苦雨孤灯,只身一人,意有所失,情无所寄,粗看像是闲情生活中一丝半缕感想的随意记写。其实细读起来,除了能感受到崇高的爱和纯洁的美外,还能察觉行文结构的“率意”中的精巧。

文章起始“一幅清美的图画”,为安琪儿的出现作了铺垫;安琪儿的出现,又为后面两个来自人间生活的印象出现作了铺垫。三个场景,都出现了“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句话,成为三个场景的粘连标志。两次说“默默的想”,也成为粘连标志。

“笑”是串连全文的主要线索。三次写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后两次是人的笑,神与人的笑的 1

内容、意义自然有所不同,但三个笑统一在一篇文章中,又有相似性,都是为了表达爱。本来后两次笑的意义不甚明确,由于安琪儿的笑的意义在先,它们便借安琪儿的笑而获得了自身确定的意义。因此,三次写笑,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自然发展过程,也正是作者构思既“率意”又精心的体现。

三次笑,代表着作者感情递进升华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者心绪不宁,回见安琪儿,若有所思,情感微荡;第二阶段,联想后两个笑,作者心里似乎明白了些;第三阶段,作者总绾三个笑,心里豁然开朗,感悟到了贯穿三个笑的爱的主题,感情达到高潮。三层结构的递进升华是以思想意识活动、情感活动作为动力的。可以说,情感是作品的另一条暗线。

2.清新而精美的文辞

冰心早年对新散文的语言有过自觉的追求,曾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本文刚一发表,便被竞相选入学校课本,语法学家作了通篇的句式解读。文章写景状物、表情达意显示了很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上文提到的美好的景物、美妙的情怀,正是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表现的,辞意双美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苏轼在评他人画时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自然天成,无意而工,清新俊逸,历来被认为是诗文创作的最高境界。用“天工与清新”来评价《笑》的语言艺术诚不为过。

首先,景物描写纤巧细腻,意味浓厚。全文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屋内,“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三言两语便是一幅凄清优美的图画,背景朦胧,安琪儿凸现,形象感非常强;两个动词“隐”和“浸”字都极其有韵味。第二个场景是在古道上,“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这组合起来的画面,像电影一样一一闪现;无意而工的齐截的句式,像诗语一样琅琅上口。第三个场景是在海边,作者在雨晴之后赶路,“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确是神来之笔!令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旧诗。这里的个个字都是最平常的字,却描绘出一幅很能激发读者想象力的洗练、优美的画面。

其次,遣词造句化用古今,兼取文白之长。例如,文章开头写景:“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这里有地道的口语,也有化用过的文言词句,都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又如写内心感受:“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文言字词嵌在句中,无拼凑痕迹,将抽象的感受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文言字词用得“漫不经心”,却对营造意境起着重要作用,如写窗外情景:“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苦雨孤灯”仿佛是从古诗词中挪移过来的,挪移的不只是词语,更是似曾相识的古远意境,唤醒读者心中渺远迷蒙的感觉。

再有,文章不算长,却用了十来个叠词。“隐隐”“微微”“滑滑”“闪闪烁烁”“飘飘漾漾”等,或表现分寸感,或表现形象感,或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都很好地表现了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独行的冰心

祝勇

仔细回想一下这个世纪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留给个人的时间和空间竟少得可怜。更多的情况下,人们被时代驱赶着前行,像赶赴一个个盛大的集会,停不下来,也来不及思量。如我在一篇文章里讲到的:“在20世纪中国,一般人恐怕不必指望去逃避历史强加给他的规定性成长。”我们只听得到群体的口号,而听不到个人的声音。政治空间对心灵空间、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挤迫,几乎成了本世纪的标志性景观。

而冰心,这位身着旧式旗袍的新式女性,自新文学发轫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荒芜的心灵园林里打扫尘垢,锄草施肥了。她试图以智慧的繁星和纯真的春水,焐暖世纪冰冷的胸膛。与 名字相反,冰心是温暖的,她没有染上那个时代的女子特有的闺阁式的自怜,而纯然是一 尘不染的洁净与正直。她外表的单薄与弱小,更凸显出她精神的伟岸与不凡。

冰心与鲁迅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鲁迅代表了新文化中阳刚的一面,冰心则代表阴柔的 一面;鲁迅是一柄锋利的社会手术刀,冰心则是慈爱的灵魂布道者。学者李劼在论说《红楼梦》时曾指出,女人是水性的,男人是泥性的,“这两种特性表明:女人是自然的作为审美向度出现在历史中的,而男人是社会的作为力量的象征从事于历史的创造的。”如果说鲁迅是荒野上的战马,冰心则是河流边的水车,她承继的是中国文化中娴静的部分,依靠的全然是自然的力量,浇灌心灵的沃土;如果说鲁迅是以超人的力量肩起历史的闸门,冰心则是于不动声色中改造世道人心。冰心的存在,丰富了“五四”文化的精神维度,使中国的精神启 蒙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结构或平面结构,而呈现出迷幻复杂的姿态。

遗憾的是,这样的精神姿态没能赢得足够的发展时间而过早地夭折了。当鲁迅传统生长为一 株大树时,冰心却日益成为盆景园里孤独的标本。“文革”中泛滥的兽行不是因为群体信仰 的缺失,而是因为个体良心的泯灭。那些闪烁着幼稚的眼光,本应从《寄小读者》中汲取营 养的学生娃子,争先恐后用《毛主席语录》抽打作家的脸颊。还会有女孩,在无边的暗夜里 为远行的人制作一盏温暖的小桔灯吗?

冰心依然被选进课本——当然,是很久以后。我最初便是在课本里结识冰心的。然而,漫长的时间足以将所有美丽的外形浸泡得变形。那些在时间深处长出绿苔的旧日文章,被工匠的巧手镀上新的光芒,于是,冰心笔下的“黑暗潮湿的山路”、“橘红的光”,便神奇地具有 政治隐喻性。严密的政治话语系统可以妙用每一个个体声音——即使你有个体声音。它也会 强行为公共所用。

茅盾在《冰心论》中写道:“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属于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会,却反映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长些的诗篇比《繁星》和《春水》高。”茅盾是典型的政 治型作家,他的小说如社会学论文一般谨严缜密。他对文学价值取向与已截然相反的冰心作 出这样的评说,绝对非同小可。

第三篇:《笑》 冰心

冰 心

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⑥又现出一重(chòng)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lǒng)和葡萄架子,都濯(zhuò)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⑦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wǎn)在一起。

⑧这时心下光明澄(chéng)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欣赏:

这是一篇美文,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审美。文学大师冰心在这篇散文中为我们勾画了“三笑”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者那颗希望人间充满微笑、友善和爱意的博爱之心。可见,文章弘扬真、善、美是永远的主题。

在优美的意境中引入安琪儿的笑,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直笔下写:第一个“默默的想”,引出赤着脚儿得孩子的笑;第二个“默默的想”,引出依着门的老妇人的笑容;最后三笑交融。文章自成流线,全文结构浑然一体。这样的铺排构思不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吗?

散文本事一种至真至情的语言艺术,既有诗歌的飘忽幻衍,又有小说的引人入胜,这就决定了散文被誉为美文的身价。其美,可以表现为三个角度:语言、意境、精神。第一段,清光、凉云、残滴、萤光千点、苦雨孤灯用词之典雅,令人不能不想起唐诗宋词。

扬着翅儿的安琪儿、赤着脚儿的孩子、依着门的老妇人,也许是寻常生活中人们并不经意的,但在冰心的笔下却幻化出一个美丽的瞬间——“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意境之美恰如月光之朦胧!

人世间的笑千姿百态,但我们可曾见过冰心笔下如此美妙的笑?三个笑容仿佛将我们引入了慈航、宁静、温暖、充满友善和爱意的境界。读这样优美的文字,我们的心是否会拂过一丝丝抚慰?

第四篇:冰心《笑》读书笔记范文

冰心《笑》读书笔记

那安琪儿,那抱着花的孩子,那倚着门的老妇人,那满布神奇的表情,那充溢周身的温暖!——题记冰心喜欢微笑,自己的,别人的,现实的,虚幻的,只要是那微翘嘴角上浮起的一丝红润,她都收集起来,融到作品中去,感染了无数的人。微笑,这个神奇的表情啊!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安琪儿,孩子,老妇人,微笑,把处于孤独中的冰心打动了,他们向着冰心笑,亲切地笑,一句话也没说,可是冰心却用那娟秀的文字告诉我们:听!那不是吗?他们向你问好呢!他们希望和你聊天呢!他们想跟你交朋友呢!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复杂,简单的是那瞬间的表情,复杂的是那心灵的开启。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冰心用她的特有的纯洁的笔,奏出了一曲响彻心扉、感人至深的歌。虽没有指挥,没有和声,甚至连明显的调都没有,但是我们能从中悟出来,想想,那不就是音乐吗?它埋藏在涓涓的文字下,只要多看几眼,似曾相识的旋律就会奏起,心灵深处的圣洁就会升腾起来。

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安琪儿是天堂的精灵,孩子是凡间的仙子,老妇人是德高望重的圣母。动物是无法微笑的,微笑只属于人类。因为人类可以用心感悟,可以尽情表达,可以无限创造。蒙娜丽莎的神秘一笑打动了全世界,人类创造了全宇宙最伟大胜利的情感。微笑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的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众生为之倾倒,全球为之感动。它照亮着每一个人,温暖着每一颗心。

第五篇:冰心《笑》

一,冰心创作的三大主题:自然,童真,母爱。

二,三大主题中蕴含的哲学内容——爱的哲学(感恩人生、关爱芸芸众生)。

三,《笑》分析

主题:通过对三个微笑形象的描绘、追忆,表达了作者爱的理想和对爱的追求。

内容分析:

本文分三部分:

第1~3段为第一部分,写第一个场景,安琪儿的笑,刻画了神圣的爱的天使形象,是爱的主题的总起。

第4~7段为第二部分,写第二、第三两个场景,孩子的笑、老妇人的笑,表现童真,母爱。

第8段为第三部分,总写,再次点明爱的主题。

五、艺术特色:

早在几十年前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

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冰心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素有定评的,她20岁时写成的《笑》就是这样完美统一的典范作品。

(一)、意蕴美

1.景色美

现实的情景:雨后的月夜,清新,恬静,幽暗,构成“一幅清美的图画”,充满美妙的诗意。

回忆的情景:五年前的一幕──古道、田沟、流水、绿树、湿烟、新月,十年前的一幕──茅檐、麦垄、葡萄架、海上明月。

2.人情美

三个微笑,使作者感受到天使的爱,及人间最纯洁最友好的人情之美。

(二)、形式美

1.精巧的结构

层次井然:本文分为三部分。前面几段先写场景,最后一段总写爱的主题。

线索清晰:“笑”是串连全文的主要线索。三次写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后两次是人的笑,三个笑统一在一篇文章中,有相似性,都是为了表达爱的主题。

2.清新而精美的文辞

景物描写纤巧细腻,意味浓厚:如第一个场景,“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三言两语便是一幅凄

清优美的图画。两个动词“隐”和“浸”字都极其有韵味。

第二个场景是在古道上,“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无意而工的整齐的句式,像诗一样琅琅上口。

第三个场景是在海边,作者在雨晴之后赶路,“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让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旧诗。另外,文章开头写景:“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又如写内心感受:“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都写得极美。

叠字的使用:“隐隐”“微微”“滑滑”“闪闪烁烁”“飘飘漾漾”等,或表现形象感,或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都很好地表现了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3.三个场面自然过渡

四、冰心“爱的哲学”体现的作品:

《往事》、《超人》、《空巢》等

下载冰心《笑》教学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冰心《笑》教学参考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笑赏析冰心

    一、 笑冰心教学目标: (1) 通过文中三个形象的分析,理解冰心”爱的哲学” (2) 体会清新的语言风格。 (3)学习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清新的语言风格,学习形......

    冰心《笑》读后感

    那安琪儿,那抱着花的孩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那倚着门的老妇人,那满布神奇的表情,那充溢周身的温暖!——题记冰心喜欢微笑,自己的,别人的,现实的,虚幻的,只要是那微翘嘴角上浮起的......

    冰心-笑 整理及生词[推荐5篇]

    笑 冰心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 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 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 清美的图......

    冰心散文欣赏:笑

    冰心散文欣赏: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

    冰心的《笑》的阅读答案范文大全

    冰心的《笑》的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

    浅析冰心《笑》一文的语言特色范文合集

    浅析冰心《笑》一文的语言特色 摘要: 《笑》是冰心较早的一篇散文,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有名的一篇用白话写成的美文。文章由一个雨后月夜的美景引出对三幅微笑图景的追忆、描述,表......

    笑猫日记资料

    《笑猫日记》——塔顶上的猫读后感这是一本写一些出生名门的著名的“资格猫”季6弄这些猫,这让一直关注着整件事的笑猫为他们感到羞愧不已。后来,著肃4白塔。伴着第一缕春风,一......

    冰心《笑》教案(沪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验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精炼,理解三个形象的意义。 2.感悟本文清美的景物描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掌握反复手法的运用。 3.进一步理解冰心“爱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