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张湘斌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就是发展生产力。新宁县农机事业发展将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发展增收原则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它的直接功能就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就是发展生产力。本文拟从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入手,结合县情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1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报告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论述不仅给农机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宁县农机系统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努力探索农业机械化服务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机制和有效形式,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1.1 用十七大精神理清思路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大力解放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使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起保障作用;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是重要保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业机械化是有机载体。
1.2 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因素而不是同步因素,农业现代化是在农业机械化基础上的更高发展阶段,这是历史的佐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目前,农业机械化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机械化生产方式已经得到多数农民认可,农业机械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正成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基础,这种内生动力和备受关注的外部环境,把农机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宁农机事业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蓬勃生机,也迎接着机遇和挑战。未来几年是新宁县农业机械化黄金发展期,农机事业大有可为,必须发奋图强,不懈
努力,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奠定良好的农业机械化基础。
1.3 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
新时期下,新宁县农机事业发展将以提高农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农机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根据县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开发、研制、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增强农机科技综合竞争能力。以水稻种植技术、烤烟种植机械化推广为重点,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要加大购机补贴、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推广的力度,使稳产、高产的生产技术尽早为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掌握。以服务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机。以创新规范服务组织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鼓励区域间农民机手联合起来,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益。
1.4 用十七大精神改进作风
牢牢把握服务是机关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一根本,创新服务措施和行风建设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执法水平高、行政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农机管理服务队伍,用一流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工作业绩,真正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殷切希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和教育机关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对政风行风建设的认识,用党风党纪统领农机管理工作,切实按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种优良作风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农机行业形象。
2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的新宁县,总面积2812km2,地形大体上可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类型,耕地总面积40055.13hm2,辖18个乡镇、477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扶贫工作重点县,2004年纳入湘西地区开发范围,2007年纳入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范围。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增长迅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我县的农机事业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104918台,农机总动力达33.9万kW,全县机耕水平达65%、机收水平达27.6%,农机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06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抗御自然灾害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宁县2005年为省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2006为国家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2007年为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实施县,2007年又被列入“湖南省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点示范县”。通过3年多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尤其是2007年度190万元“购置补贴”任务的全面完成,农业机械无论是数量还是科技含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县农机装备结构得以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新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由于县内山地丘陵占全县面积85%,平原只占全县面积6.17%。“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平原区域几乎家家户户至少拥有一台或一套机具,除完成本村正常农田作业外,主要从事道路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和跨区作业;山地丘陵区域甚至全村农机拥有量还比不过一家农机大户。
3.2 农机配套水平低
全县农业机械数量虽然较多,但普遍存在着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一台拖拉机只配一个挂斗或一台机械只适宜于一项农田作业,农机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农机利用率
低,农机效益差。
3.3 部分机械严重老化
我县现有部分机械由于工作年限过长及保管不善,已造成性能严重下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相对造成了农机资产的积压。
3.4 土地经营状况的影响
土地分散经营的格局使大部分农户无意和无能力购买大中型农机具,即使购买了,由于使用时间有限,机械作业面积狭小,也经常搁置一边,形成农机资源的浪费,造成投入与产出的反差。
4新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设想
4.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目标要求
4.2.1装备现代化
根据新宁县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合理调整农机化发展布局,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按照科学合理的机具配套方案,在有计划地加大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力度的同时,着力于推广适宜新宁特点的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把农机技术装备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2.2作业机械化
瞄准水稻、脐橙、烤烟三大主导产业,围绕耕、耙、播、收、运、植保、排灌等主要生产环节,加快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同时努力拓宽机械作业的覆盖面,逐步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种植业向牧、副、渔、种、养、加、运、销等方面扩展。
4.2.3服务社会化
根据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要求,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建立多成份、多层次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为双增服务。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跨区作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作业前,要及早做好机手培训、安全生产教育、机械检修、作业时间和地块落实等准备工作;作业期间,要派出专业服务队,为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收提供配套服务,及时协调解决有关纠纷。通过搞好服务来推动和保证农机跨区作业的安全、顺利、有序进行。
4.2.4种植区域化
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针对农业向产业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的实际,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与此同时,全面实行农机基地化战略,为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率创造条件。
4.2.5管理规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新修订的《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相继出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进一步规范了农机的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加强农机质量监督及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村级农机安全机构,形成以维护农机作业秩序为已任的乡镇村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网络。特别是“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管理职能移交”后,加强对全县拖拉机的牌证管理、驾驶人考试考核、安全技术检验和定期检审等工作。同时,对我县的耕作、机动植保等纯农田作业机械进行规范化管理,还积
极进行农机安全宣教,重点加强“农机安全村”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农机配件销售的管理,促进全县农机的安全。
4.2.6人员知识化
建立完善的农机从业人员再教育体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为目的,以农机学校为依托,按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大教学科研投入,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加大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拖拉机驾驶员、农机维修工、农机大户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3 基本原则
4.3.1以项目促发展的原则
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农机投入。以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及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纽带,积极配套资金,认真组织实施,以项目促发展。
4.3.2以人为本、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发挥农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保护其合法利益,通过政策促进、示范引导和效益推动,让农民充分享受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同时,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经济、社会、自然、耕作制度及农民的认识程度和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它的发展必须与这些因素相适应、相协调,同步发展,尊重现实,循序渐进,实施正确的扶持引导,在普及的前提下提高,在提高的同时巩固发展。
4.3.3机械化与产出率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产品商品率高和资金利用率高,而农业机械化的突出作用就表现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使每个劳动者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但是解决“化”的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农业机械这一科技载体,广泛地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达到提高农机化水平与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有机结合。
4.3.4机械大中小相结合的原则
从新宁县的实际来看,山丘地多且土地地块偏小,大型机械的应用受到限制。而现有农业机械中,大中型的数量相对偏少,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必须坚持大中小相结合,以大中型为主的原则。
4.3.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农业的发展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化手段来改造传统农业,用高新技术来武装农业。想要彻底抛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的大面积和大规模的实施,必须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从注重数量的增加向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上转变。要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建立一套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新的农机经营机制。
4.3.6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而上学,不搞一刀切,各地可按照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选择自己的发展重点和突破口,例如在平地乡镇重点发展大中型农机大户,实现机械化承包耕作;在低山缓坡乡镇重点发展轻型和小型农机散户,实现半机械化耕作等。因地制宜,做好总体
规划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
5结束语
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农机管理部门要振奋精神,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牢牢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农机化又快又好地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机用户尤其是农机大户会不断增加、不断健康成长,并最终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驾着“铁牛”奔驰在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唯有这样,我们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俱进!
作者系新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二篇:加快农业机械化
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
摘要建设现代农业是新时期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农机装备为基础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这既是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重要工具和条件。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的促进作用
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出率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能抢农时,抢季节。解决农忙期间劳动强度大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而且能抗灾防灾保证丰收丰产,增加粮食产量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要促进农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能力,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搞好优质高效农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科技兴农,用现代化手段来改造传统农业,用高科技来武装农业,吧增产,增收,增效效果显著的农业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农业产业化就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机械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你农业机械化,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动力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客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客观上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细碎化”的小规模土地不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尤其是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
开拓进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搞好宏观调控。目前,全国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一是要做好机械化立法,二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机械化布局。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趋势,农业机械化布局和发展重点应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有机结合,在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迈出新步伐。
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农业提供保障。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只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只要力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民、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一是培养一批农机中介服务组织,这是农机户联系作业服务市场的中介力量,引导农机户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开展服务作业,保障农机服务效益。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专业化服务,打造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的服务产业,提高农业效益、质量和竞争力。三是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支持农业企业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和普及技术和机具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拉动农村市场需求、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实际,加快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特别是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推广应用其配套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如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优质水稻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以及农田基本建设、节水灌溉、植保施药、农产品产地清选和干燥、农作物秸秆揉丝和压块、设施农业机械的技术和机械装备。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科技进步。技术是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生产对农业机具的要求。一是要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农机科研开发,组织力量对继续的经济作物机械进行攻关,重点突破,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二是搞好农机科研开发与企业和农业的结合,优化农机开发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主体作用,形成新的研究开发力量,形成新技术、优质量、高需求的良性循环。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科研开发成果和经验,加强合资与合作,加快农机科研开发创新步伐,实现技术跨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切实做好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首先要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其次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推广鉴定工作。再有就是要加强农机使用质量跟踪调查,促进农机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应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重点推进,打造农机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可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支撑和保障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第三篇:关于对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思考
关于对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思考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目前我省、市、区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就目前我区老龄事业的发展这一主题,浅谈本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突出科学发展老龄事业这一主题,按照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老龄事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应着力推动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保证社会养老保障与家庭赡养、老年物质保障与精神关爱、老年福利事业与养老服务业、敬老道德建设与老年法制建设、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诸方面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惠方能取信于民,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从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社会养老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心理关爱服务和老有所为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加强老龄工作推进机制建
设、加大老龄事业投入等具体的措施办法。
二、当务之急要完善老龄事业体制,强化老龄机构职能,落实人员编制,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安排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议配强、配齐街道(镇)、社区专(兼)职老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同时要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困难老年人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养老服务人员执业资格鉴定工作,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大力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等科普教育,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重点做好病残、空巢、高龄、临终等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工作。
三、完善为老服务扶持政策,优先审批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按照公益事业要求,投资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投资兴建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等项目;鼓励利用社会闲置的厂房、宾馆、学校以及乡镇合并过程中的办公用房开办各类为老服务机构,认真落实老年服务机构各种优惠政策。
四、建议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的纯老年家庭户优先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将农村贫困老年人无房户、危房户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五、提高民办养老机构补贴标准,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
机构新增介护床位、介助床位和生活能自理的床位,分期给予一次性建设资金补贴,对辖区内开办的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和主要服务老年人的助餐点,经考核验收后,根据其规模大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奖励补贴。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居家养老护理责任保险制度。
六、社区服务进家,建议将所有老年人纳入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扩大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逐步统一和提高城乡老年居民社会养老补贴享受条件及待遇标准;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团队服务和家庭责任医生制度,60%的居民拥有家庭责任医生,鼓励每个社区全科团队至少与10名孤寡病患居家老人签订家庭护理合约。
七、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建议区级、街道(镇)、社区老龄办各配备不少于1人的专(兼)职法律援助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希望各级公证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实行免费办理遗嘱类公证。
八、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街道(镇)、社区(村)继续新建、增建建各类活动中心(室)、阅览室、心理疏导室、多媒体影像室和一定规模的室外活动场所。
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社会、社区、家庭功能,不断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水平,使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促进社会更加文明、和谐,为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农业机械化及发展
农
业
机
械
现
状
及
发
展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
农机机械现状及发展
###
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农业物料学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现代农业工程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农业机械的设计与检测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力学和机械工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拖拉机实习等。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基础工程农机业 农机产品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2国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现状
目前欧美国家水田生产已经高度机械化,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产体系与配套机具。但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和农业生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产增收为目标的新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还会不断产生,20 世纪70 年代德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其动力机械进一步向大功率大型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同时复式作业和联合作业机具有了新的发展,开发出了免耕深松灭茬施肥播种1 次完成的机具,以适应保护性耕作多种高性能机具前后挂接进行联合作业。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一体化,牧草收获机械集收,割,捡,机械大幅度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而且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生产出了一些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的农业机械。如有利于保护性耕作的深松灭茬圆盘,有利于节水的喷灌机械及节约种子的精密播种机等。并推出了液压旋转双向犁,同时卫星定位激光制导等高新技术也被应用到农业中。例如
(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均耕地较多。在种植业中,主要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所需的大型高效农业机械,如74 340kW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宽幅耕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机械青饲料联合收割机等。
(2)英,法等国则为中等规模集约化经营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农业机械以中型为主。意大利是当今世界农机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销售国,其生产销售的拖拉机大部分为四轮驱动
73.5kW 以上的大功率产品,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在各国履带拖拉机生产日渐减少的今天,意大利在20 世纪90年代末的履带拖拉机仍占拖拉机产量的一定比例。
2.2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状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将高新光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来使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发展例如将激光技术应用于拖拉机利用激光计算机导航装置在室内荧屏前一人可操纵多台激光拖拉机进行耕作将产量计量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在收割作物的同时准确地收集有关产量资料绘制各田地的产量分布图将超声波应用于挖土机将微波技术用于杀死昆虫及干燥谷物等除此之外由于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研发出了可代替人或犬放牧羊群的牧羊机械狗能辨别出苹果是否成熟的摘苹果机器人还有无人插秧机无人驾驶拖拉机使用3S 技术等这些产品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3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与此同时,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3.1 国内农机业存在的问题
国内农机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是还不能适应全部的市场需求,如品种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市场急需的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水稻、玉米等作物种植、收获机械,牧草机械,农产品深加工装备等供给不足,还要依赖从国外引进。另外,产品可靠性还不尽如人意,产品制造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流通体制改革快于生产体制变化等。
国内农机业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农业装备开发的难度大;二是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利润低;三是目前的大部分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研发能力很差;四是行业管理水平有待于改进。但大多数农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等状况。农业机器作业期短、功能单一,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含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这也是我国农机行业的现状。国内农机业的发展趋势对农机企业而言,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若要满足市场需求、吸引用户,走高品位、低价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出热点农机,从而抓住市场的制高点。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走符合国情和国际装备制造业潮流的道路。
3.2、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3.2.1机遇期
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性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3.2.2建立工业体系
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
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95小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着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2.3增强国际交流
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3.2.4可持续发展
走绿色化产业道路,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3.2.5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
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外农机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场上数量和价格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我国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并且在拖拉机产品上,实现了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第1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研制成功,已在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国内第1台GPS收获机已经在福田重工诞生。
4结合生产实际,产、学、研、推、管相结合。
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
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5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粮食增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6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是放飞梦想的地方。首先,学好专业,注意修养。为使自己三年之后能够插上知识的翅膀飞翔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我必须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增加就业能力。既已定下目标,便有前进的动力,我会勇往直前。不管地经历有多少风雨,我都会风雨兼程。
第五篇:农业机械化发展
关于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5月17日至21日,州政协副主席贺耀荣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四县市10个乡镇,对自治州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全州拥有拖拉机6.42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00马力以上)2173台,占总台数的3.38%,中型拖拉机(25一100马力以下)12060台,占18.79%,小型拖拉机49967台,占77.83%。目前,全州农机固定资产总值19.15亿元,农机总动力163.4万千瓦。经营收入累计达12.85亿元,利润总额4.84亿元。种植业耕、播、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9.06%、92.01%、54.74%,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6%。分别较全疆和全国机械化水平高出
3.4、29.6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使用效率不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和“三高三低”现象,即: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常规耕作运输机械多,收获专用机械和高性能机械少。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和产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机械化水平低;平原区机械化水平高,山区机械化水平低。1
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层农机站体制不顺,基础设施简陋。我州多年来,乡镇农机站“人、财、物”归乡镇管理,致使大部分乡镇站的办公场所、经营服务设施、试验基地被挤占、拍卖、流失,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几乎一无所有。全州有65个站,其中34个站无办公室,尤其是农机工作人员大部分被乡镇机关挤占和借用,在编不在岗,专人不专业,农机技术队伍呈现出知识老化,人材断档,新老比例失调,青黄不接的危急状态。如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农机管理站,借用农科站办公室办公,只有一老一少两名工作人员,根本无法从事对600多台拖拉机的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及服务等工作。
(三)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推广经费严重缺乏。近几年来,自治州财政每年补贴农机专项经费仅有100万元,大部分县市财政对农机投入就更少。导致农机具更新换代步伐缓慢,与当前面临的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大趋势很不适应。加之金融信贷政策缺失,社会资金吸引不够,使得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机械装备难以推广使用,阻碍着农机事业发展。
(四)农机合作组织不健全,服务功能弱。现行农机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作业信息闭塞,机械种类少、规模小、利用率低、效率差。形不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格局,难以承载大型农机作业项目。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功能弱,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
(五)小规模土地经营现状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
用。小地块、小条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大型农机具作用的发挥,面积小,插花田、作物杂,导致了农机作业难度增大、作业效率低、能耗增加,严重阻碍了大型农业机械效率的稳步提升。
(六)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作业质量不高。现有农机手绝大多数过去仅从事小农机具操作,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地专业技能培训,对先进的大中型农机具掌握不熟练,突出表现在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操作规程不规范,作业质量低下,严重存在着下铧不力,起铧不稳,深翻不透,沟播不直,行距不端等质量问题,与兵团农机作业水平和质量相比,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精耕细作和一穴一粒的精播要求仍有不小的距离。因农机作业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面对农机大户一业独大的强势,有相当数量的农户无奈的选择了顺其自然,造成了机主与农户事实上的价格偏移和心里失衡,农机节本增效的优势难以体现,老百姓意见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要科学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种植业机械,要以发展大马力拖拉机为主体,配套发展高架调幅犁、动力驱动耙和大型联合整地机为主的耕、整地机械,激光平地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积极推广大型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械,棉花、番茄收获机械、残膜回收机械。要大力推广并重点发展以土壤深松、少耕和免耕等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畜牧业机械,突出发展牧
草收获和饲草料加工机械,配套奶牛机械化清粪、投料,机械化挤奶、鲜奶保鲜、储藏、运输等机械,大力推广猪禽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使全州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基地的80%达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养殖水平。林果业机械,重点推广挖穴机械、移栽机械和管理植保机械。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推广卷帘机、微耕机械等。
(二)加快体制改革,理顺体制关系。一是认真做好乡镇农机管理站“三权归县”工作。各县市尽快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与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10)25号]文件精神,将乡镇农机管理站收归县市农机局管理,从而真正使农机系统成为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有机统一体。二是积极争取农机购臵补贴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的改善。按照自治区农机局每个站补助30万元的标准,用三年时间完成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绩效挂钩的工作责任制。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创收,激发活力,调动农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无心干事、无钱干事、无人干事”的问题。允许农机科技人员有偿为农机合作组织提供服务;允许农机科技人员入股参与农机专业合作社搞经营服务;允许乡镇农机站参股共同经营农机合作社。有条件的乡镇站,应把公共服务职能同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积极鼓励乡镇农机站围绕农机化开展有偿服务,增强基层站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资
金投入。按照新政发[2010]25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地方财政预算中农机专项推广经费不得低于自治区每安排5000万元经费的30%,建议州、县市人民政府,将乡镇农机站的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现阶段州、县市农机推广经费标准应与农业、畜牧系统站所同等对待。同时,要加大农机信贷和农机保险工作力度。采取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措施,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优化农机结构,逐步构建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持、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机制。
(四)加强新型农机合作化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要求。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等要素的合作,建立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规模,增强服务能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扶持发展一批农机服务龙头企业,不断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维护农户的利益。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改变土地小规模经营模式,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采取“示范带动、培育改造、规范提升、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将分散的土地采用反租倒包,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集聚。以农业机械化推动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推动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形成互动式良性循环格局,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搭建广阔平台,促进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实施人才兴机战略,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关部门要把农机人才培训纳入自治州人才整体培训计划和职教计划,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和农机操作手的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争2015年达到文化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技术等级均有明显改善,促进自治州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七)尽快制定出台自治州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推进自治州跨越式发展,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手段。建议州人民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出台《自治州加快农机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进一步突出农业机械化在自治州“科学跨越,富民强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