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提案
关于加快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6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快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办理 民政部、财政部会同办理 提 案 人:马志伟 主 题 词:农民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海市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和运行经验。但是从全国整体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统一认识与重视程度问题.目前部分地方及政府部门对此工作的认识还不统一,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应不应该搞,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搞,尚未形成共识,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政策多变。二是基本制度建设不到位,制度设计安排存在先天性缺陷。早期的保险制度缺乏真正的社会性和作为基本制度的标志性特征,覆盖面低,参保人数规模不大,保障水平低。集中体现为政府缺少投入和资金扶助,农民不仅“自己养自己”,还出钱养活了庞大的农保机构和人员。三是资金的筹集和保值增值问题。稳定、低成本的长效筹资机制是社会养老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在政府筹资和农民筹资两方面均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政府筹资,在政府资金增长以及资金拨付等方面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证机制。在农民筹资方面,工作难度大。受农村经济和农民价值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采用农民自愿缴费的方式进行筹资仍然有相当大的难度。四是管理资源短缺,管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有关工作管理体制至今没有理顺,造成不少地方管理工作断档。由于有效监督机制缺位,地方监督力度不够,政策执行存在着不规范,监督缺位和违规成本过低,在部分地区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违反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行为。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必须大力推进。为此建议:
一、加快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保障制度框架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统筹考虑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发展,建立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前提下设计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特别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可转换为城镇养老保险的通道和机制,对早期农村养老制度保障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
1、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以规范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框架,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能在不同的保障方式之间进行有效接转,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资源保值增值为目的,制度模式由原来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改变过去完全靠个人账户积累、没有待遇调整、待遇一经领取终生不变、难以长期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等问题。
2、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降低农民参保门槛,提高保障水平。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工作体系的投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不再提取管理服务费,人员和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补贴制度。在面向农民的筹资上,要降低门槛,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以政府投资为主,低水平起步,建立农民的最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3、坚持政府统一管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缴费标准随着预期领取的养老金标准的变化而调整,实行动态缴费。
二、推进保障形式和补偿保障模式的创新,将农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相结合,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1、提高农民个人积累参保率、覆盖率,扩大社会保障面。各地区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特点,探索适宜的补偿和奖励模式,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在筹集资金上,允许一次性交纳的模式,也可采取分期定额缴纳的模式,采取以农村资产权力抵押融资的模式,或者采取个人不缴纳,年老后进行倒扣个人应出资部分的模式等。同时,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困难农民参保补贴制度。
2、积极改进保险资金享受的办法,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事业发展,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农民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综合利用,盘活养老金资源,降低农民养老经济负担。特别是要发展集中公共养老服务,推进服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养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参与式发展的机制,更加方便农民,减少农民享受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好处,让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
三、加快解决重点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着力提高保障水平
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通过制度建立基本保障,加快建立逐步积累制度。首先鼓励其参加所在城市的城镇养老保险,最好能够参加所在城市的养老保险;另外,也鼓励参加本地的农村养老保险。要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在征地环节一次性建立基本保障,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要突破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瓶颈制约,必须实行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将制度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强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制定积极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推进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试点。
1、在指导方针上应采用基本制度统一和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创新和探索。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2、推进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加强信息化建设,研制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将“金保工程”延伸到县、乡和有条件的村,为农民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3、改进农保工作方法。树立政府服务而不是替代、包办的观念,让农民更多地关心、参与制度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效果,改进和建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方法,抓住重点,加强宣传,典型示范,营造发展氛围。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发展政策。理顺管理体制,突出政府的两大责任:第一个是政府的管理责任,即政府负责建立和经办机构,并承担管理经费,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纳入到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责之中;第二个是政府的筹资责任,即规定各级政府的筹资标准和扶持奖励的发展政策。要从建立起就开始注重制度化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基金管理、财会制度、审计监督、定期公示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且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要采用封闭式的资金管理制度,有效保证资金安全运行。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政府筹资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养老费用自然增长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确保农民的缴费水平随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建立政府筹资的制度保证机制,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以及贫困地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来源:中国政协网
提案人希望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加强与提案人联系沟通
第二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_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30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 案 人:姜成康 主 题 词:农业,科学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客观发展规律,也符合时代特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重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难点也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很好发展,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总体而言农业生产还处于小生产的耕作方式,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农业水平整体提升,以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是自身积累很低的一个产业,靠农业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制订政策,鼓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参与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要大力发展种养在户、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育苗、植保、机耕、营销等方面为社员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才能解决大批农民进城后,谁种地这一重大课题,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三、各地要精心组织现代农业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政策性强,面对的以盾多,涉及“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为确保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避免形式主义和工作上的偏差,各地需要认真抓好现代农业试点工作,能过试点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新的路子。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廉价的中医医疗服务,根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区卫生局制定《宝鸡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意见》文件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我院制定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卫生工作方针,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题,以迅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太白山中草药综合开发产业体系,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并重,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乡镇卫生院及其双白杨分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机构网络体系,实现“中医药进农
村、社区、进家庭”。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专业素质。
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名老中医验方开发利用和常见慢性病中医药防治为科研重点,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积极创建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全面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
三、主要任务
1、健全中医药服务机构网络体系
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指导作用。我院大力扶持中医药重点学科、特色专科(专病)建设;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要建成全区中医药临床、教学、宣传和预防保健枢纽,充分发挥对农村、社区中医药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医院的龙头作用。医院要坚持填平补齐、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原则,以业务用房的改扩建和基本诊疗设备的配置为重点,及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加大专科建设人力、资金、设备的投入力度,积极创建市、区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专病);要完成标准化制剂室、中
药房建设任务;加强对各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乡镇卫生院对农村中医药服务枢纽作用。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独立设置中医科(或中医门诊),建成相对独立的标准化中药房,配备相应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和应用适宜中医药技术。
夯实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地位。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至少1名中医或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病治病的医师,能为患者提供100种以上常见中草药和50种以上中成药服务;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和上门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家庭卫生、老年保健、疾病预防等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2、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加大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力度,以中医师承教育为主,为名老中医配备学术经验继承人,通过随师出诊、研读经典、学术交流、进修学习和高层次学历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提高我院中医药人员业务素质。我院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我院每年要选送中医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组织中医药学术讲座或培训班不少于4期;
3、营造传统中医药文化氛围
我院为了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推广,在环境、建筑、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要全面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开办中医预防保健和康复理疗专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治疗方面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标幅等形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针对社会群众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介绍中医药历史和文化知识。
四、保障措施
1、成立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
为了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进行,我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落实。
2、加强中医药事业联络协作
我院要积极做好区卫生局、区中医医院与农村中医药工作沟通、联系,加强对社区、村卫生室中医药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推动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要坚持中医药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有关问题。
3、发挥中医药知识培训作用
我院要加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的管理,做好与其他学术组织间的联络沟通,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学术讲座、知识技能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指导科研课题、推荐学科专家、下乡义诊宣传等工作。
4、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对中医药事业各项专题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设立中医药专栏,向社会群众介绍国家中医药事业政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疾病防治常识。
5、加强医院及其分院、村卫生室中医药的监管
我院要根据中医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设备技术的准入管理,加强对中药采购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依法整治我院所管辖中医药市场秩序,认真查处行业不正之风,净化中医医疗环境。
陈仓区县功中心卫生院
二0一0年 十 月 6 日
第四篇: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
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是对我们搞好农业产业化,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鼓舞三,近年来,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农村建设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缺乏大公司大品牌,农产品种类单一,资金和人才等要素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随着我县经济与外部市场联系逐步加强,我县农产品所面临的冲击也逐渐显现。为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导向作用。
与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相冲突的是,当前,我县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企业成长速度缓慢,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有限,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产品深加工不足,技术含量偏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发展受资金、土地、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比较严重。
希望政府各相关部门能够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确保惠农支农政策落到实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拓展农村发展新天地,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建议如下:
一、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致富一方百姓的需要,拓展当地经济的发展空间,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便利,促进各相关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加大财政金融等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整合利用支农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设备。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补贴范围,根据政策及时发放补助资金,确保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需求。引导民间储蓄性资金转变为生产性资金,增强农村金融活力,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向龙头企业提供税收和利率优惠,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吸引外资,优先解决用地指标等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三、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引导同类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和市场开拓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如组团参加各地农展会、举办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借鉴大田红菇、永安黄椒的成功经验,整合全县农产品品牌,向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推广我县的农产品,树立明溪县优质农产品的良好形象。
四、加大科技,人才的支农力度。一方面农技部门要加大良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促成农业产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结对共建;另一方面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培养一批以新型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人才。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提案
关于加快发展我区乡村旅游的提案
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产品建设方面推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旅游将是今后5--10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作为农业大县,“三农”工作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全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不足
我区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乡(镇),经过近几年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涌现出一批高水准的示范典型。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涵盖广大农村地区,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的各种业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乡村旅游已全面兴起,其中不乏一些高水准的乡村旅游典范,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显著,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大批农户从土地中剥离了出来,纷纷开始兴办餐饮服务企业、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三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显著增强,卫生、交通、通讯、绿化、亮化等方面明显改善,全面改善了农村面貌。四是提高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流、人流和物流,有效地带动了农民的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的转变,促进了我区农村对外开放。
我区乡村旅游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正处于区场培育期,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缺乏政策引导,政策合力不够。目前,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乡村旅游的管理组织涉及旅游、农业、发改、林业、建设、国土、水利等十几个部门,许多部门研究制定了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政出多门,支持政策合力有限。二是开发水平较低,产品形式单一,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由于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指导,功能单一,建设水平低,产品开发多停留在餐饮、观赏、采摘品尝、农事体验等层面,品味档次不高,接待规模小,季节性强,淡旺季明显,整体消费水平低或配套功能差。如每年的“草莓节”,在采摘基地周边竟找不到像样的餐饮场所。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标准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对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农业生产。目前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绝大多数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素质不高且缺乏相关旅游知识的专业训练,不能适应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亟待加强。四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没有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牌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在品牌打造和品牌宣传上力度不够,各地在宣传上尚未将乡村旅游产品与当地主打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够突出。
二、加快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合力。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我区目前已成立了****旅游协会,建议在此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由区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单位由旅游、农业、林业、国土、水利、文化、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负责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协调处理乡村旅游管理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协会,负责乡村旅游日常事务性工作,规范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制定并落实乡村旅游发展扶持政策,乡村旅游评优评先及乡村旅游示范点推荐上报等具体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应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特别是乡镇主要领导应亲自挂帅,结合新农村建设,创建一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示范村、农家乐经营户、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点)、乡村旅游小镇(村)等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旅游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乡镇旅游发展,为多个农村旅游景区、庄园献力献策,同时与赵县、鹿泉、平山等县旅游协会通力合作,全力打造一个石家庄周边区域旅游联盟或旅游互助平台。
二是统一规划,科学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持续利用的要求,科学制订《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统一营销、统一管理。各乡镇要在全区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品特色,因地制宜地编制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点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三是加大投入,积极筹措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农民再就业培训资金等有关农业、农村以及旅游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进行整合,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旅游协会与乡村旅游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安排,扶持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要执行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税费优惠政策。将农业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捆绑在一起,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国内外各金融机构探索乡村旅游投融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方式投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自有房产、果园、林场等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
四是项目带动,全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将现代农业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农业扶贫开发项目与乡村旅游项目结合起来,重点扶持,精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区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例如串联特色采摘庄园,打造精品农业游线路;宣扬三苏文化、参观知青小镇、体验三苏土布筹建历史文化游线路;联合航空小镇、中车集团、味道府酒业等工业厂区打造科技旅游线路。加快乡村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乡村旅游交通体系,在规划通乡、通村公路时优先考虑修建改善通往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大力发展旅游公交和旅游专线车。
五是制定政策,营造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制定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扶持办法及优惠政策,完善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简化审批手续,工商、卫生、环保、公安、消防、税收等部门降低办证门槛、简化办证手续。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强化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
六是加强宣传。制订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实施方案,把乡村旅游作为主打产品和营销重点之一,纳入旅游整体宣传营销计划,整体对外包装营销。根据各地不同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塑造不同的主题旅游形象,进行准确的区场定位,结合区场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和方式,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整体营销。重点推出三苏民俗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现代工业游、到农村过大年、民俗风情展示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八方宾客聚集。
七是制定标准,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标准,制定乡村旅游示范点服务质量标准、旅游示范镇(村)标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乡村旅游示范区标准等,规范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中长期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对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农民进行专业培训,规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味和档次。
三、形成了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建成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是城区依托型。主要是依托大城区的客源区场,利用农村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满足城区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二是景区带动型。主要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
三是农业观光型。主要是以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农村风貌、生产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满足游客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体验乡村风貌和乡村生活的需求。
四是民俗特色型。主要是以民俗村镇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广大游客和观光者前来观光游览、康体娱乐、学习研究等。
提案人:**** 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