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农村交通发展
加快农村交通发展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在2011年全国农村公路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11年2月10日)
尊敬的李盛霖部长、尊敬的翁副部长、冯副部长,交通系统的各位同仁: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将我省加快农村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及下一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浙江农村交通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交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浙江交通“三大建设”的实际,努力培育和推广“嘉善经验”,按照建管养运一体化的原则,全面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运输,基本建立了农村公路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和运输服务网“四张网”,全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不断加大对城乡交通发展的资金投入,连续五年投资居全国首位,全省公路里程达到11万公里,覆盖全省、贯通省外的大路网基本完善。其中,农村公路达9.89万公里,占到公里总里程近90%。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力打好通村公路建设扫尾攻坚战,截至 2010年底,累计建设通村公路3.3万公里,全省所有具备建路条件的行政村通上等级公路并实现路面硬化。同时,实施水上康庄工程,建成陆岛码头项目67个,完成撤渡建桥建路和渡埠改造项目414个。
(二)加强农村公路管养,提高安全通行水平。出台《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及实施意见、《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从2009年开始省财政在每年一般预算中按照每公里1000元标准安排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补助。各地按照不低于省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将公路养护地方配套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管养机构和人员,切实做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积极实施公路安保工程,重点整治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完成1.3万公里临水临崖路段的护栏建设,维修加固1828座桥梁、123座隧道,治理省级认定的事故多发点(段)500多处。
(三)积极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统筹发展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按照集约化、网络化、均等化的要求,分类指导,分步推进,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相互衔接、畅通便捷的城乡客运网络。在发达地区,推广以公车公营、全区域统一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模式;在较发达地区,推广冷热捆绑、分区域运营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模式;在欠发达的山区、海岛,推广因地制宜、灵活运营的山区农村客运模式。按照“路、站、运”相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城乡客运站场。截至 2010年底,全省农村客运通村率达到91.6%,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48.6%,全省等级公路客运站达到556个,港湾式停靠站达到2.1万个。
(四)探索发展农村物流,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依托日渐完善的农村公路、水路网络和农村客运体系,引导物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等多种农村物流组织形式,逐步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服务“三农”的能力。截至2010年,农村货运场站近300个,农村货运车辆25万辆、60多万吨位,其中专业配送的厢式货车4万余辆。在衢州,我们还试点由专业物流公司组建“城乡物流集结”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乡镇客运站、货运站、交管站、邮政、供销社网点、烟草、医药、报刊配送网点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设立农村物流网点(简称“十网合一”),以自营、加盟形式构建农村物流网络,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布局、统一结算、统一运作、统一管理)。
(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乡交通统筹水平。结合“大部制”改革,积极探索城乡交通统筹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2009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省政府专门召开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步伐。各地也积极探索,譬如:嘉善县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公路站;龙游等县将村道管理列入政府对乡镇考核范围;金华、萧山等地由政府出资收购城乡公交;绍兴县建立“政府出钱买服务”的准公益性城乡客运模式;长兴县利用现有农村客运班线发展县城至乡镇村小件快运配送模式。
二、“十二五”主要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转型发展这一主线,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嘉善经验,科学编制并认真实施《浙江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强化政策保障、技术保障和安全保障,以农村公路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一)重点任务
浙江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抓住一个龙头,完善两张网络,强化三项保障”,即:抓住规划这一个龙头,形成统一的城乡交通建设规划、运输发展规划,加快实现城乡交通资源布局的一体化;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客货运输服务这两张网络,加快实现城乡交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强化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这三项保障,加快实现城乡交通要素投入的公平化。
(二)主要举措
一是深入试点,以点带面。进一步深化嘉善试点工作,推动交通管理权限下移,探索建立镇(街道)交通综合管理站,建立县域“大交通”管理体制,探索综合执法模式,并以此为示范和标杆,以点带面地推进我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政策保障,对农村交通发展继续给予倾斜扶持,逐步统一对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财政补贴、税收、信贷支持、保险费率政策,努力破除城乡交通政策壁垒。
二是优化路网,促进集聚。以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对接、行政村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干支衔接、畅通生态的县域公路网络。重点加强对全省200个中心镇、420个中心村的交通设施配套,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新改建农村公路900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2000公里,加大对省级规划中的港站、物流、产业集聚区的重要集疏运公路和农村生态旅游重点骨干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建设农村联网公路7000公里。
二是健全机制,加强管养。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养护资金补助纳入政府一般预算,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快解决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病危桥梁整治和渡口渡船改造。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2000座。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覆盖。
三是发展运输,服务民生。构建布局合理、节点联网、运营高效的农村公路站场体系,进一步加快农村客运发展,争取到2015年,建成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站20个、县(市)级客运站32个、建设乡镇集散型客运站267个、港湾式停靠站1.2万个,全省农村班车通村率达到95%,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60%,农村物流配送网络覆盖80%的行政村,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第二篇: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
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是对我们搞好农业产业化,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鼓舞三,近年来,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农村建设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缺乏大公司大品牌,农产品种类单一,资金和人才等要素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随着我县经济与外部市场联系逐步加强,我县农产品所面临的冲击也逐渐显现。为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导向作用。
与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相冲突的是,当前,我县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企业成长速度缓慢,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有限,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产品深加工不足,技术含量偏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发展受资金、土地、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比较严重。
希望政府各相关部门能够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确保惠农支农政策落到实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拓展农村发展新天地,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建议如下:
一、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致富一方百姓的需要,拓展当地经济的发展空间,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便利,促进各相关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加大财政金融等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整合利用支农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设备。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补贴范围,根据政策及时发放补助资金,确保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需求。引导民间储蓄性资金转变为生产性资金,增强农村金融活力,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向龙头企业提供税收和利率优惠,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吸引外资,优先解决用地指标等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三、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引导同类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和市场开拓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如组团参加各地农展会、举办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借鉴大田红菇、永安黄椒的成功经验,整合全县农产品品牌,向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推广我县的农产品,树立明溪县优质农产品的良好形象。
四、加大科技,人才的支农力度。一方面农技部门要加大良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促成农业产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结对共建;另一方面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培养一批以新型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人才。
第三篇:加快江苏农村物流业发展
加快江苏农村物流业发展
当前江苏农村物流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发展差距大、功能性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要加快江苏农村物流的建设与转型升级,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物质保障;培育运营主体,提高自生能力;加快模式创新,提升增值潜力;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发展环境。
当前江苏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近些年,江苏农村物流发展迅速,农产品物流总额从2012年的2207.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481.7亿元,年均增长8.8%,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农村物流在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现代化方面仍较低,主要表现为:在组织化方面,全省共有6万多家乡镇交通运输仓储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占地面积在5亩以上、仓储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企业只有200多家,数量偏少,同时在农产品运销中农户占比只有60%~70%,与日本97%农户加入“农协”的组织程度相比,仍未打破“散、小、孤、弱”的格局;在专业化方面,目前省内有三成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全部自营的物流模式,其中设有专门物流部门的仅占60%左右,而全部物流外包的企业只有四分之一,这就容易导致分工不明确、标准体系多元、操作混乱等问题,距专业化要求甚远;在信息化方面,目前在南京和苏州虽建有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但专业的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还很鲜见,条形码及信息追溯系统等的技术应用同样也未普及。
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江苏地区间的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不一,苏南、苏北差距大。从总体上来看,虽然目前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从2010年的60.2%提高到2014年的65.2%,但苏南地区的城镇化率要更高一些,从70.3%提高到72.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苏南农村在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与城市融合度上要更高些,进而也更能推进农村物流建设。从个体城市的比较来看,以苏州市为例,该市农村物流发展较快,全社会年货运量2亿吨左右,年社会物流总额近5万亿元,并已开设了农村生鲜电商物流,如淀山湖镇、千灯镇等已成功引进并建设了一批电商物流和快货配送项目。而对于苏北地区来说,农村物流建设发展依然比较缓慢。以徐州市为例,该市年社会物流总额仅为0.13万亿元,与苏州相比差距较大,而且许多农产品物流中心(如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项目)还处于建设期,尚未投入使用。
功能性服务能力较弱。物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当前江苏农村物流的服务功能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供给能力不足,尤其是冷链物流服务供给不足。据估计,全省每年约有3300万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只有不到50%的生鲜农产品是冷链运输,这对于保鲜程度高的现代生活来说是不够的。二是流通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昂。据统计,目前江苏果蔬类农产品在流通中因腐烂、变质、污损等造成的损耗高达24%~35%,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以下。这种低效的流通方式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据估计,当前江苏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生产供应链总成本中的比重高达30%~40%,而鲜活产品更高,达到60%以上。三是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狭窄。这主要表现为当前江苏农村物流仅限于农产品服务上,缺少物流信息、物流金融、物流科技等增值服务以及有跨省跨国服务能力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后劲渐显不足。
影响江苏农村物流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保障措施不健全。据调查,当前江苏农村公路大多是3.5米宽的四级单车道公路,中型载重汽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运载能力不强,直接阻碍了物流业发展。另外,虽然全程冷链是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江苏在全程冷链上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据估计,2014年江苏冷藏车保有量仅4000辆,不到上海的一半,仅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低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2%~3%。
基础条件不完善。据调研发现,当前江苏农村物流普遍存在着配送网点稀少、配送网络不完善等情况,导致农资及农村消费品很难直接配送到户。据统计,全省目前有14000多个行政村,2014年底建有2459个村邮站,平均每个村邮站要负责五六个行政村,配送供需比失衡。另外,农村物流人才十分匮乏:一方面,数量不足,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仅江苏就缺几十万,其中最缺乏的高级物流人才每年还在以15%的需求速度增长;另一方面,质量不高,目前因缺乏配套的培训体系,农村物流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直接影响物流操作规范和行业发展。
运作模式不合理。目前,在江苏农村物流建设中农产品物流应用最广泛的是批发市场主导模式,全省有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68家,农业部定点市场28家。该模式在物流发展初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生产、大流通”的矛盾,但也存在着环节多、参与主体多、运作效率低等弊端。在该模式下,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要经历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消费者等,周期长、效率低、反应慢,物流损耗大,物流成本高。这种传统的物流运营模式亟须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化发展的要求。
加快江苏农村物流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物质保障。物流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尤其是农村地区。对此,首先,在《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指引下,要加大财政拨款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准入门槛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拓宽改造与提档升级农村主干道公路,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率,增加农村公路总里程;对接高铁规划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铺设农村物流园区高铁专用线,增加在建高铁线路的特色农产品产区站点,拓宽农村物流建设半径;建设一批多功能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和货运场站等物流节点设施,以及农村快递投递点和村邮站等,逐步完善农村配送网络。其次,要对部分现有基础设施,减免租借费用,要继续深入贯彻国家鲜活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发展政策,在现有基础上开放更多农村物流车辆专用关口,减免过桥过路费。再次,要加大对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对相关企业购买先进物流设备进行补贴;对进口物流设备减征进口税,尤其是对运输系统中的冷藏车、智能式搬运车以及仓储系统中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和搬运系统中的起重机、公路运输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应给予重点扶持和资助。
培育运营主体,提高自生能力。鉴于江苏农村物流组织化程度低、运营主体不能很好地承担物流运作等不足,在《江苏省农村物流试点工作方案》等的指导下,有必要培育一批规模大资质强的农村物流运营主体,形成物流品牌,打造物流名片。为此,一方面可以对目标培育企业实行免税优惠、资金补贴、折扣利息、开放银行贷款(如允许部分企业以货物抵押贷款)等扶持政策,多渠道为其注入发展资本,多途径为其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搭建中外、城乡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平台,鼓励目标培育企业与国内外先进农村物流企业合作,尤其是要抓住中韩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鼓励连云港等本省的韩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城市的物流公司与韩国物流公司积极开展内生合作,不仅要引入韩国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激活本土企业发展活力,还要“走出去”,直接到韩国物流企业进行“零距离”的学习和考察,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经验。
加快模式创新,提升增值潜力。当前,传统农村物流运行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城乡统筹背景的发展需要,要进行模式创新。对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推广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双向物流模式。可以在省内,按照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分别选取物流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村进行试验试点,及时总结发展经验,加大该模式的推广力度。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扩大对城乡一体化物流模式的认识和使用,使更多地区和企业能明白,通过该模式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且还能整合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等现代要素,提升农村物流的增值空间和发展潜力。
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发展环境。针对当前江苏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机构,可建议设立政府专项部门,专门负责农村物流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该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专门的农村物流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对接国内外现有标准体系,提升物流发展层级,并适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竞争秩序,防止不正当行为,保障农村物流稳定运转;搜集与“三农”紧密关联的农村物流市场供需数据,构建报价平台,形成准确权威的信息资源;做好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快实施物流人才培养项目和紧缺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兴业。
〔本文系扬州大学姚冠新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物流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
第四篇:优化人文环境加快农村发展
优化人文环境 加快农村发展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最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但在改革大潮冲刷二十多年后,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和城市相比落下了一大截,究其原因,一个是农村的硬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不如城市,基础建设相对落后,设施、人才、技术相对稀疏,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农村的软环境也就是人文环境和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广大农民的思想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仔细归纳,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人文环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这些观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恶性循环 与城市相比,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观念在农村许多干部群众中占有更大的市场,思想不活,思路狭窄,目光短浅,不敢想,不敢创,不敢干贻误了一次又一次战机,当机遇降临的时候,大多数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左顾右盼,仍然是“一看二慢三通过”。
2、“等、靠、要”等落后观念 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总是企望天上掉馅饼,一下子抓个金娃娃,把自身的发展寄希望于国家的扶持,把能列为扶贫对象看作是幸事,不主动寻找机遇,抢抓机遇,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自我发展精神。
3、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 广大农民在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之后,总感到纵向地跟自己的以前比,确实是“鸟枪换炮”了,于是不思进取,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甚或“有了几个糟钱就摆阔显富,目光短浅,无意于扩大再生产,更上一层楼,小富不思源,富而不思进。
4、懒惰的生活习惯 有些贫困地区以贫为安。吃惯了救济,甘于贫穷,乐于贫穷,靠施舍过日子,填饱肚子相安无事,只要不干活,少干活,穷点没关系,把“东阴凉倒在西阴凉”拉家常当作是莫大的享受。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下大力气转变干部群众的观念,促进其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更好地优化人文环境,为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树立四种意识,做好三项工作。树立四种意识
1、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不竭动力。同样,一个地区经济要想发展,人民要想致富,也离不开创新,如果一味的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只能是裹足不前。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一是要敢想,要敢于谋划,敢于构筑,俗话说的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敢谋划敢想,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二步;二是要敢干,要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我们知道,创新险对事业发展具有潜在动力外,还具有一定风险,因此,要创新,就要冒险,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要敢为天下先。三是要善于学习总结,创新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的升华,因此,要创新,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进行科学总结。
2、树立机遇意识 人们常说,机遇稍纵即逝。也就是说,机遇可能来的突然,但去的也快,一个地区,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去发现机遇,抢抓机遇,就很可能同机遇失之交臂,从而错失了发展的良机。树立机遇意识要求我们一是要善于发现机遇,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去发现,有利于我们事业发展的机遇。二是要善于把握机遇,面对机遇,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左顾右盼,举棋不定。三是要善于创造“机遇”,机遇是可以创造的,要通过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为自身发展创造机遇。
3、树立进取意识 人们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业的发展也是这样,需不断进取。因此,一个地区、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进取心,要志存高远,不可满足现状,小富即安。树立进取意识,一是要自加压力,要善于横向比较,寻找自身不足,寻找差跑。二是要加强自信,要相信通过努力会迎头赶上,从而从容地应对挑战,锲而不舍地努力,循序渐进地提高,促进自身不断进步。
4、树立吃苦意识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虽带有一定的封建阶级色彩,但抛开这一点,就其反映的道理而言,是绝对科学的。有付出,才有回报,无论做什么事,不付出辛苦,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必须树立吃苦意识。树立吃苦意识,一是要正确认识苦的辩证关系,明确苦中有甜,先苦后甜的必然性,善于在苦中找乐。二是要敢于吃苦,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好吃大苦,流大汗的精神准备,埋下头去,沉下身去。三是要善于吃苦,吃苦要“吃”的有价值,不可盲“吃”,瞎“吃”,要“巧”吃。通过吃苦,要有大进步,要有大回报。做好三项工作
1、做好形势的宣传工作 一是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多方筹集资金,实施好农村的,积极做好卫星电视在农村的落地工作,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保证广大农民能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最新形势和动态,国家在新时期政策、方针,保证农民不断接触新知识。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势,及时向群众宣传新形势、新思想,促进农民观念的转变。三是要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城市和农村的文化交流,促进农民和市民观念的融通,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转变观念。
2、做好农民的教育工作 优化农村的人文环境。首要的问题转变农民观念,而转变农民观念的首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做好农民的教育工作,一是要完善乡(镇)村两级的培训教育网络,利用乡(镇)党校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然后由各村组织党员利用农闲时间以讲座、座谈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教育。二是要强化基层宣讲团的功能,定期深入农民中间开展宣传,用生动的、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教育农民,促进农民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3、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要优化农村人文环境,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氛围,要不断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诚信户”、“诚信村”等评比活动为切入点,在农村和农民中开展建设和“三观”教育,倡导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风气,在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你追我赶奔小康的氛围。
第五篇:关于加快交通发展的意见
犍为县人民政府文件
犍府发(2009)12号
━━━━━━━━━━━━
★━━━━━━━━━━━━
犍为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交通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交通发展步伐,改善发展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交通发展决定如下:
一、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明确目标,增强加快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主要目标:“十一五”完成通乡油路(或水泥路)建设214.9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484.6公里、通村泥碎路建设51.6公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24个、招呼站建设245个。
自“十一五”以来,已完成通乡公路建设85.1公里,占任务的40%;通村水泥路建设156.7公里,占任务的32%;通村泥碎路建设51.6公里,占任务的100%;农村客运站点
建设19个,占任务的79%;招呼站建设81个,占任务的33%。要全面完成“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今明两年需完成通乡公路建设129.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327.9公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5个、招呼站建设164个,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我县交通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再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再掀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我县交通落后的现状。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交通建设推进力度 一是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和30个乡镇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农建办,所需人员由有关部门和乡镇抽调,全面统筹协调建设中的相关事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二是明确职责。各乡镇全面负责通乡公路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信访、维稳和占地、拆迁、青苗补偿以及施工中与村民发生的纠纷协调等工作;县交通局全力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并会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乡镇一起做好施工中的阻工和道路保通工作。县农机局要加快组道、机耕道建设。县国土资源局和有条件的乡镇,尽力协助施工方采集山砂,用于村道公路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县水利局要积极协调所需砂、石等材料的采集场地。县农业局、民政局要做好指导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 筹资、投劳、“一事一议”等工作。通信、电力、广电、自来水、天然气等也要服务于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其设施确需动迁的,各单位自行拆迁或迁建。
三是加大督查。县政府办、监察局、目标办、农建办等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县农建办每月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办每季度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四是严格考核。将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对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提高考核分数,未全部完成任务的,该项目标考核计零分。
(三)多方筹资,全面参与,加大交通建设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县交通局、发改局、农机局等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千方百计多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二是整合投入力量。整合交通、国土、农机、扶贫等的项目,通过集中捆绑申报、投放项目,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促进农村公路建设。通乡公路所占耕地、青苗补偿,统一按每亩1.5万元和0.1万元的补偿标准,由乡镇掌握补偿。各部门、各企业也要积极支持和服务于交通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三是积极融资。整合政府国有资产,搭建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向省、市、县有关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县财政对贷款全额贴息,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融资,以确保建设所需 资金。
四是县财政激励政策。对2009年底前,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一次性奖励乡镇领导班子3万元;对2009年底前,全部完成“十一五”部省规划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的乡镇,一次性奖励乡镇领导班子2.5万元;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十一五”部省规划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的乡镇,一次性奖励乡镇领导班子1万元;对2009年底前,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村,奖励村两委班子1万元;2010年底前,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村,奖励村两委班子0.5万元。
(四)坚持制度,加强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和廉政建设 通乡公路建设由县公路养护段任项目法人,每条通乡公路建设项目由一名县领导任指挥长,相关乡镇的乡镇长、交通局长任副指挥长,组建项目工作组,统一协调建设中的相关事宜;县交通局建立和完善质量责任体系,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优化设计,节约投资,以财政评审结果作为招投标最高限额进行招投标,县发改委、招监委等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防止串标、围标。同时,县交通局还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对乡镇、村干部的技术培训,确保工程质量。通村公路建设按照交通组织、乡镇主导、村委会主体的原则,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为项目法人,关键是落实“一事一议”筹资,建设质量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组建的质量监督小组负责,确保建设质量和民主监督到位。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
改变“重建轻养”现象,各乡镇政府、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全县公路的养护力度,逐步完善县、乡公路的安保设施和警示标志,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村道养护责任主体是村民委员会,在各乡镇政府指导下建立以村规民约为核心的养护制度。乡道养护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重点是依据养护规范,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养护工作;同时,加强乡镇客运站和招呼站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县养护段负责国、县道日常养护工作,加强对乡道公路的养护工作指导和养护人员培训,严格按照《犍为县通乡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对乡道公路养护情况按月按季从严考核,定期通报,县政府根据考核结果,按泥碎路每年每公里2500元、水泥(或沥青)路每年每公里1000元给予补助。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路产路权的保护。县交通路政管理部门负责国、县道的路政管理,实施路政巡查,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案件,监督、指导乡镇交管站开展路政管理工作,对重大路政案件直接进行查处。各乡镇政府按照县交通局委托执法权限负责:协助县交通路政管理部门维护国、县道路产路权;对行政区域内的乡道实施路政巡查,清理公路上乱堆乱放、占道经营,保障公路的完好、畅通;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确保在5米红线控制区内无违法建筑;查 处各种违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维护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负责行政区域内涉及乡道公路行政许可的资料收集并进行初步审核后,上报县路政大队;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路政管理工作。对违法行为查处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县财政,由县财政全额列支给交通主管部门,用于全县路政管理工作,其中乡镇罚没收入的60%列支给乡镇作为路政管理专项
三、进一步整顿客运市场,发展农村公交
(一)重拳猛打“黑车”,整顿客运市场
一是加强宣传。各乡镇政府、县级各部门要加大“打黑”宣传力度,营造“打黑”声势,并教育干部职工带头拒绝乘坐“黑车”,对乘坐“黑车”出现伤亡的干部职工一律不享受公伤,纪委、监察部门还要给予纪律处分。二是专业联手“打黑”。县政府从县公安、交通、交警、城管、城建等部门抽调专人脱产组建专门“打黑”机构,常年开展“黑车”等非法营运的打击工作。三是全县上下联动。加强对乡镇政府“打黑”工作的指导,并将相关行政执法职能委托给乡镇。各乡镇政府特别要加大对“黑车”、“摩的”等非法营运车辆的查处打击力度。四是保障“打黑”经费。执法罚没收入全部列支用于交通客运市场整顿专项费用,其中各乡镇执法罚没收入的60%,列支给乡镇专项用于“打黑”工作;同时,依据《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交通部门要落实“打黑”人员的相关待遇,对有功人员 经费。进行奖励,适当提高“黑车”有奖举报标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黑车”举报。五是源头“打黑”。县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要加强电瓶电动三轮车销售市场的监管,查处取缔车辆销售中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电瓶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鉴于目前以租赁名义暗中从事非法客运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已导致客运行业的不稳定,县工商局、运管所应加强监管,对假借汽车租赁名义实则从事非法客运经营的企业,要依法从严查处,直至吊销营业执照;今后县工商局在办理汽车租赁经营《营业执照》时,应征求交通部门的意见,避免盲目发展。
(二)以疏为主,发展农村公交,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
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做好全县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全县运力,城市公交车管理权限在2009年2月底前移交给县交通运管部门管理,县规划和建设局在出租车运力增减时应符合交通统一规划。在道路条件较好的客运线路上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改造,允许设站立席的客车从事城乡公交客运,县交通运管部门提出意见,经县政府同意后实施;县公安交警部门应大力支持,协调城乡公交车辆上户,核定车上人员站位,参照现行城市公交的载员规定对城乡公交车进行管理,以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增加班次密集度,提高客运实载率,下浮客运票价,减少旅客换乘次数,提高客运经营效益。在道路条件相对较差、客流量相对较少的乡村道路以及道路宽度达到3.5米 以上,但因历史原因未进行竣工验收的农村公路,允许个人从事农村客运经营,交通部门可办理小型客车运行的审批许可,投放适当数量车身长度不低于3米的小型客车,统一车辆标识,设立临时发班站点,确定运行方式和区域,核发客运线路牌、专用包车牌,采取区域循环、预约包车等多种方式灵活运行,重点解决班车的经营空档,提供门到门、点到点的服务,满足旅客的个性化乘车需求,扼杀“黑车”的生存空间,为社会提供便捷、低廉、舒适、安全的运输保障,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五、加强水陆交通安全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辖区内农村客运站(发班点)、客货运码头源头安全监管和高速公路、铁路、航电开发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以及乡镇自用船舶的现场安全监管,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县交通局要加大道路运输安全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与乡镇、企业、驾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客运码头要安装视频监控器;县海事部门要加强现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违法、违规船舶,查处罚没收入全额用于水上安全监管费用,同时,加大对乡镇船舶管理的指导,严格执行签单发航、“救生衣行动”;县运管部门要重点做好城区客运站源头安全监管,严把车辆安全源头关,杜绝因源头管理导致的安全事故。县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大对路面的安全监管力度,严查 客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严打摩托车超载搭人,严禁电瓶三轮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县水利渔政部门要加大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监管。各水陆运输企业要切实承担起安全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规定、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和每个人,确保全县水陆交通安全。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交通工作 意见 犍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2月日印
(共印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