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土地流转 加快农村发展
推进土地流转 加快农村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于加快农村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转主体混乱、流转过程自发无序、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强管理和服务,探索多种土地流转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进行,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应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严格程序、做好服务,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基础作用,维护土地产权人利益。同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在不改变农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
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多种形式。
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土地合法流转。对土地制度改革,《决定》明确提出“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从我国立法实践来看,许多重大改革举措都是由群众首创开始,既而制定政策,经过试点与修正,最后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保土地流而有序、转而不乱,就要适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应将《决定》关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内容,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落实。同时,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保证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解除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决定》要求,“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体系,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是农民放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前提。农村社会保障能否有效推行,关键取决于有没有可靠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采用个人、集体、政府三者分担的方式,解决农民的投保资金问题,扩大农民参保规模。同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保障,最终实现被征
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民能够顺畅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条件。应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将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纳入城镇居民进行管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取消农业户口试点,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户籍壁垒逐渐被打破。下一步,应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登记为主要形式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土地顺利流转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应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并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同时,积极为转移出来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包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等等。
第二篇: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产业发展(模版)
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产业化发展
2009年我市制定《北海市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方案》和《北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方案》,目的是提供优惠政策,加快我市土地流转,促使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今年,市农机局经过专题调研,认为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
一、土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
农机化与土地流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农机化的强力支撑。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的快速进行。
当前,我市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土地分散,也就是土地凝固在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手中,土地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经营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农机化作用发挥受到制约因此,要实现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经营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是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机化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其他省市土地流转的新做法
近年来,山东、河南等省份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流转模式,提高流转效益,走出了一条土地规模化、农业集约化经 1
营的新路子。例如山东省莱芜市实施“企业+村级组织+农户”的租赁合作模式,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镇村组织租赁农民土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后的农民除土地流转收益外,还可在基地打工赚取劳务收入。这样推动了土地向特色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土地流向了龙头企业和民营大户。又如,河南省安阳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向种植能手、规模经营大户的集聚。截至2011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72万亩,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大厅40个。其中汤阴县琵琶寺农林生态园由个人投资一次性承包流转土地6900亩,发展起了生态休闲农业;安阳县辛村乡农民康伟承包1100亩土地发展起了粮食规模经营,这样的规模经营大户在安阳还有很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由传统家庭经营向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转变。
三、广东省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典型案例
(一)公司概况。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筹建于1999
年,正式成立于2006年元月,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加工、贮藏、配送和销售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企业,主要从事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建有大型空调低温加工车间、低温运输车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机械研发中心、年产2.5万吨的有机肥料厂。2008年,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积极引进了这家公司在当地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公司现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个,租用土地面积2万多亩,实际种植面积5千多亩,生产基地分别分布在韶关、惠阳区永湖镇、惠城区、惠阳区水口镇、惠东县白花镇,以及深圳坪山种苗基地(现代化大棚)。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成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是“惠州市最具竞争力50强上榜企业”,其生产的“四季绿如蓝”蔬菜更是远近闻名,好评如潮。
(二)公司经营模式。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产、供、销”一站式经营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连结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惠阳区乃至惠州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公司与农户密切合作。公司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出让土地的农户自愿填写土地流转委托书,以村组为单位签定土地租用合同书,承租后给予农户合理的补偿。土地未流转前,农户每户年收入仅有1万元左右,土地流转后农户收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年户均增收约2万元。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
四、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后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部门支持,强化土地流转服务。要求各涉农部门结
合各自业务范围,积极推动具有业务特色的土地流转。强化土地流转服务,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保障活动。例如加强技术指导。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种粮大户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田间管理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把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资及时送到广大农户及土地流转大户手中。
(二)加大资金扶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财政部门应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专项资金,并制定若干扶持奖励办法,例如:对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且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业主(流入方),按每亩50元一次性给予补贴,同时还可享受政府已出台的其他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对引进规模经营100亩以上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对业主租金按实际支付金额的8%-15%进行补助,对业主基建按总投资的10%-20%进行补助等。
(三)成立中介服务中心,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我市应成立土地承包流转中介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托管中心,并在各县城设立相应机构。开通相应的信息网站,提供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办证流程、转出信息、土地求租等多方面的内容,方便土地流转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四)建立土地流转项目储备制度。建立待流转土地项目和拟流转土地业主信息储备库,对土地流转项目进行筛选和包装,收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互联网、各类媒体上发布农用地流转供求信息。
(五)打造规模经营示范基地。建立一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示范基地,以期通过试点示范,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和项目,如国发公司的珍珠深加工项目和金品公司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等,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发展机制,制定和落实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施办法及优惠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
五、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土地流转中的重要作用
农机化在我市土地流转中起到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但我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还较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还有待提高。我们要通过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农机化在土地流转中发挥更大作用。
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机化发展机制。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因地制宜,尽快依法制定关于加快北海市农机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把推进农机化纳入北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提高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市农机化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市财政要设置农机化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50-100万元,并根据财政收入增幅比例每年以5%-8%的速度增加投入,用于推广农机具的购置补贴配套资金,逐步改善基层农机推广、管理、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2、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政府要因势利导,建议出台更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从事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个人或组织给予作业补贴、燃油补贴、购机累加补贴等政策倾斜,引导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集中,鼓励农民推行作业“五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收割,促进生产标准化,为农机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3、大力培育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一是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向农机大户倾斜。二是充分利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机学校这两块培训阵地,培育新型农民。要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作为培育重点,加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作业服务水平。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的作用,积极带头组建片区服务实体,整合农机资源,扶持和引导农机大户联合,组建农民需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组织、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把服务重点由单纯的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规模经营发展,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第三篇:推进土地流转范文
推进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最近几年,“土地流转”一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农民还不可能将其土地经营权长期交给别人,因为很多农民出去打工,遇到不顺要回农村,如果回去土地没有了,那怎么办?”如果不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而强行土地流转,那等于把农民逼上绝路。如果不解决农民养老的社会化问题,推行土地流转的时机就很不成熟。
土地股份合作: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农民把土地的经营权委托给合作社经营,依股权从土地收益中按一定比例获得分配的一种土地经营模式。
第四篇: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精选)
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
1998年第二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以来,我市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昆山实际,积极探索,加强引导,不断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奠定了基础。
一、我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基本做法及其成效
目前,我市共有耕地面积28.16万亩,其中确权耕地面积26.9万亩,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3.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7.9%。在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管理,规范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在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市注重抓好“三个到位”。一是宣传发动到位。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培训活动,村村张贴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农村基层干部700多人次,为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奠定思想基础。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各镇区分别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协调、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同时,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规定流转双方必须签订合法、规范的合同或协议,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年限,由镇区相关管理部门鉴证备案,涉及土地承包权变更的必须经市委农工办审核备案。三是措施落实到位。制定《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监管工作规程》,健全规范土地流转手续,按合同或协议落实补偿;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兑付进度季报制度,确保流转收益及时分配到位,并要求各村全面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和土地流转档案,设立分户明细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规范流转补偿收益分配的实施意见》,加强工作指导,规范操作程序,防止出现自发流转、无序流转的现象。
2.积极探索,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2003年3月,我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诞生。五年多来,我市按照农村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严格按照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一是制定章程。认真制定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土地股份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等“三会”组织,并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动员和引导农户自愿入股,做到家家户户签字同意。二是健全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和台账登记制度,做到财务核算规范及时,台账登记资料齐全,并落实专人整理保管。三是加强管理。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租方法,不断提高土地收益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保底分红水平和二次分配水平,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务公开。目前,全市累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64家,入社农户27642户,吸纳农村劳动力2180人,入股土地69569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采取保底分红和二次分配的方法,每亩保底分红平均在400元左右。
3.坚持原则,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坚持以维护农民合法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原则,规范程序。一是坚持自愿原则。农户承包土地需要流转的,须向土地发包方提出书面申请,明确需要流转的条件、类型、地名、土地面积及流转形式,承包土地流转的期限、数量、条件、补偿办法等具体事宜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村集体及镇区经服中心提供指导鉴证。二是坚持公开原则。我市土地流转的普遍形式是委托集体转包经营,各镇、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发包,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户公开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三是坚持有偿原则。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要求,土地流转费全额返还农户,同时,清理历年拖欠的流转费,获得农户的信任和满意。
4.制定政策,大力推进农业规模经营。2007年,中共昆山市委先后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全市富民强村和现代都市农业的若干政策》,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出了要求。一是鼓励承包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入股、入社、入会等方式,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二是鼓励调整种植业结构。对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发展花卉苗木、瓜果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市、镇两级财政对其所建的排灌设施、主要干道等基础设施给予不低于总投资20%的奖励。三是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对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从事种植业种子栽培建造的连栋高标准大棚,面积在20亩以上的,市、镇两级财政给予每亩补贴1万元的奖励。四是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社。对因市、镇两级集中建设农业园区、基地规模农业,需要农户入股承包土地经营权的面积,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每亩补贴农户各150元。五是鼓励改造重点产业的基础设施。对全市养殖条件较差的鱼塘实行全面整治,验收合格的,市、镇两级财政每亩各补贴200元。
几年来,通过加强引导、积极鼓励、规范管理,我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目前,规模经营在100亩以下的有11.25万亩,100—500亩的有0.46万亩,500—1000亩的有0.57万亩,1000亩以上的有0.49万亩,其中经营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单位有3家。二是“三资”农业异军突起。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为利用和引进城乡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开发农业创造了条件,使分散的土地资源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至2007年底,全市“三资”累计投入农业项目注册资金超过154亿元,其中288家外资农业项目注册资金10.54亿美元,155家内资项目注册资金5.87亿元。2008年引进“三资”农业项目16个,累计投入5.4亿元。通过利用土地资源,借助外力、外资,带动了我市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建设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据测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后,亩均收益达2000元以上,流出土地的农户获得补偿费每年亩均达335元,最高的达800—1000元,超过常规种植一年的纯收入。农户除获得商定的补偿费外,可以为经营者打工,获得劳动报酬。这样,不仅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而且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我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市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和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
1.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有待不断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普遍以农户与村集体之间流转为主,部分镇、村由于流转双方当初签订的流转合同不够规范,合同中相关条款不够明确,日后一旦发生矛盾,就有可能出现个人或群体上访。
2.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价格有待合理调整。由于土地流转价格不同于普通商品价格,没有相对固定、规范的价格体系。前期粮食价格比较低,土地流转的价格也相对低;后来粮食价格上涨,按理土地流转价格也应该相应上涨,但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承包农户的纯收入并没有提高,因此很难提高土地流转的价格,导致双方产生矛盾。另外,土地流转的价格补贴偏低,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展。
3.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有待持续加强。部分承包土地流转给外地人,在环境保护、土地规范使用等方面留下许多后患;部分土地流转合同到期,要求收回流转土地,但由于前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将粮田开挖成鱼塘、虾塘等,改变了耕地种植粮油作物的性质,这样,加大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难度;部分镇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委托流转的农田补偿费不能全额返还农户,引起相关农户的不满,影响了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推进。
4.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有待及时规划。由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尚在修编之中,目前,全市农业发展规划尚未明确,镇、村农业发展规划难以制订,土地流转难以按照规划、着眼长远进行合理布局。另外,农户口粮田比较分散,难以调整至相对集中的区域,影响土地的相对集中,不利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三、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农业是农村的发展之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扩大土地规模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变更、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管理。一是要开展清理。要对现有流转的土地进行检查清理,手续不健全的要加以健全,使用不规范的要加以规范,补偿不到位的要严格按照合同或协议落实到位,认真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备案、颁证、补偿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二是要规范程序。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流转集体的土地坚持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公开招标,防止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三是要加强协调。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承包土地流转工作的服务指导,并做好协调工作,妥善处理“有地无力开发”和“有力无地开发”的矛盾,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四是要严格督查。要对现有流转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如有改变用途、污染环境、影响土地质量等情况,要严格按规定予以整治。
2.积极鼓励,进一步加快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不断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一是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市、镇两级财政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对流转土地的补偿标准,并实行流转土地价格动态调整补偿机制,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将承包土地入社、入股、入会,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基地化水平。二是要加大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要进步鼓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对设施农业的投入,逐步提高对建设、改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的奖励、补贴标准,促进农业规模效益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三是要加大农村金融保障力度。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有力保障。四是要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在积极引导、鼓励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解决农民养老、医疗、生育、失地、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3.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及时制订农业发展规划。一是要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领农业发展规划。在昆山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制订全市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目标,并力求将新农村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规划等进行有机整合,以体现规划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增强农业发展规划的操作性。二是要以农业发展规划统领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在农业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逐步靠向规划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和优化,也可避免农业基础设施或者支离破碎或者重复建设,以提高土地资源和农业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4.勇于探索,进一步提升承包土地流转效益。要继续加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益。一是要重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建设。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要求,完善农村土地合作社的《章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组织,规范操作程序、财务核算和台账登记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务公开,确保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有序、规范。二是要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要按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类型等,分别建立专业合作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增强产品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占有率和收益水平。三是要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在注重引进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本地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通过奖励、补贴等方式,鼓励本地农业技术人才成长、成才,努力形成一批技能型、实用型种养能手,并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益提供人才支撑。四是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在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现实需要成立市、镇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妥善处理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第五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8月中旬,天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该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赴全椒县考察学习。调研组通过研讨,对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通过成立组织出台政策,建立机制,培育典型和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专题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共流转土地8.5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0%,其中近二年流转的土地占总数的80%以上。
调查表明:天长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地转包;二是土地出租;三是土地入股。除此以外,还有土地转让、土地互换等其它形式。
该市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已由过去农户之间的转包为主,逐渐转变为转包、互换、出租、转让等多种形式并存,流转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在全市流转的8.58万亩土地中,转包、出租、入股、转让、互换五种形式都有,其中转包、出租和入股共8.17万亩,占95.2%,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二是流转主体多元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户之间,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全面参与,使农村土地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据统计,目前流入种养大户的土地有3.5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1.6%;流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2.05万亩,占23.9%,流入到农业龙头企业的有0.35万亩,占4.1%。三是流转面积规模化。土地流转由以前的分散零星流转开始转向规模集中连片流转。据调查,全市涌现出以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为主体的100亩以上种养殖大户1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土地流转的有17家,流转面积2.05万亩,仁和集镇的芦龙农事服务合作社、金集镇的益民新型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3000亩,种植大户承接流转的有159人,面积3.57万亩。承接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有6.5万多亩,占总流转面积的76%,其中500亩以上流转的达到33957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0%左右。仁和集镇的宣有林、冶山镇的张献国流转土地超过5000亩。四是流转程序规范化。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加强宣传、搭建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土地流转程序进一步得到规范,基本做到土地流入流出有申请、村组有审核、市镇有备案。据统计,2009年全天长市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946份,合同面积达47260亩,占2009年总流转面积的83%,基本上采用了统一提供的规范性文本,土地经营权证、流转合同都在镇土地流转中心备案存档。五是流转服务组织化。随着市、镇、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天长市土地流转已经开始由自发、口头形式向规范化、组织化发展。目前,该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刘荣祥同志为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组,挂牌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15个镇(街道)都成立工作领导组、土地流转中心和管理办公室,各镇行政服务大厅增设了服务窗口,各村(社区)都配备了土地流转信息员。据统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人员已经达到260多人。
二、土地流转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1、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后,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了土地种植面积。仁和集镇芦龙农事合作服务社集中流转土地近3000亩,通过小田改大田等措施对部分土地进行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近25%。
2、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满足了一部分有技术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大户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聚,扩大了规模经营面积,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大通镇的项永祥户原是跑运输的,积累资金后,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建成了我市新兴的蔬菜规模生产基地。冶山镇张献国办企业有了一定的积累,便弃工从农,今年租赁流转后的土地5000多亩,除了进行水稻、玉米种植外,还引进了太空莲蓬、油桃等经济作物,引领当地农民向高效特色农业方向发展。
3、增加了农民的直接收入。天长市绝大多数土地流转费在每亩500元左右,国家有关惠农补贴仍归农民享有。因此农民把土地流出后,不但在农田方面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且可以安心地经工经商,或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企业就业。金集镇益民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有700多户农民入社成为社员,将2468亩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可得到450斤稻谷,而且还可以参加合作社的保底分红,部分农民平时也可以在合作社做工获得一定的报酬。入社社员年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务工经商、外出打工户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
4、培育了新的经济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实力的种养大户为主的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涨,土地股份合作、农事服务等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永丰镇的华福昌户,2009年从市良种场流转土地504亩,与有关企业实行订单生产,一年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
5、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既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又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人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据统计:全市2010年离土不离市的农业劳动力约12万人,占全市农业总劳动力的38%。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该市的工业和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从而加快了全市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目前,大多数农民恋土情结较浓,加上各项农业补贴,土地收益得到提升,农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贵。即使外出务工、经商,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从而限制和影响了土地流转。
二是个别镇村认识不到位。一些镇村干部对于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流转机制不够完善。有的镇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双方的管理约束机制、调解纠纷仲裁机制等不够完善。
三、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责任,调动镇村干部积极性。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中,镇村干部的作用发挥非常关键。他们熟悉农户家庭现状、当地的产业特点、劳动力的流动状况、农民的思想动态,做工作的针对性强。因此,各镇(街道)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把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一些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落实镇村干部工作责任。建议市委、市政府考虑拿出指导性计划,分解到各地并列入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
2、加强宣传,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一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宣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典型,使土地流转的基本政策、原则、程序家喻户晓,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二要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可以利用的资产,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运作土地的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合理、健康、有序开展。
3、强力推进,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根据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一要大户示范带动。大力培育种植、养殖大户,依靠大户的示范效应,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二要合作社合力带动。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三要招商引资带动。建议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对接,互为促动。要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我市兴办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四要科研单位带动。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市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租赁农民土地,建设产业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此外要鼓励有一定规模种植和养殖的大户和合作社挂牌成立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为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4、完善机制,提高土地流转服务水平。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土地流转信息员的作用,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做好土地流转的信息搜集发布、政策咨询服务、流转价格评估、合同审查备案和档案管理等工作。二要加快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和仲裁机构,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制度、纠纷调解和仲裁制度等,以解决“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