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调研与思考
——乾县城关镇南街村二组的做法及启示
赵强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1998年以来,乾县城关镇南街村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出了有益探索,整合了生产要素,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对于加快咸阳市农村土地有序规范流转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南街村二组的土地流转模式
1、背景:咸阳市乾县城关镇南街村二组112户420人,耕地面积为400亩,人均耕地0.95亩。1997年土地二轮承包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南街二组隶属城关镇,地处乾县县城南,占有得天独厚的商贸地域优势。该组大部分群众弃农经商,从事非农产业,使全组一半以上的土地粗放经营,甚至被闲置荒芜。而少数有农作技术却又没有经商特长的农户,土地少,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更谈不上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做法:针对上述情况,1999年南街村委会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按照国家土地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提出了“实行土地有序流转”的方案,并从南街二组全面试点。首先,村上把各户愿意流转的零散土地登记造册,通过调地、互换,调整为集中连片。其次,由村委会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按照土地优劣以每年每亩300-500斤小麦的价值(时值价格)为租金,把农户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村集体,再由村委会以同等条件转包给有经验、懂技术的崔悟性等5户群众。全组共流转土地376亩,流转率占94%。其中本组村民崔悟性承包土地136亩,发展苹果、红仙桃生产;村民吴峰承包土地64亩,发展红仙桃生产;村民高小荣承包土地126亩,发展苹果、酥梨生产;村民袁新平和付斌斌承包50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并进行花卉出租。村两委会一班人负责监督承包户按期给农户兑付租金。
3、现状:目前,南街村二组的群众从事农耕种植的5户,经商办厂的26户,从事个体经营的53户,其它的外出务工或从事其它行业。2007年,该组全年总产值达53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尤其是5户种植户户均纯收入达7.8万元以上,实现了种地与经商共赢。
4、作用:从流转土地的经营状况看,其作用主要有:一是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土地流转,让种田能手种地,懂商的经商,其它富余劳力发展二、三产业,大家各尽所能,用其所长,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能。一方面种田能手承担着全组的土地耕种,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流转土地的群众摆脱了土地束缚,在坐享“红利”的同时,腾出时间,从事多种经营。全组经商办厂和从事个体经营的达79户,占总户数的70%,外出务工76人。二是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加大了农业投入。土地流转,使原来仅有2-3亩土地的农户拥有了几十亩或上百亩的土地,激发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愿意加大投入,规模化发展。南街村二组5户种植群众联合成立了“果业协会”,并建成大型果品储存库一座;合资购买了专用打药机和其它机械。村民崔悟性投资5万多元,修复村上原有的废弃水井2个和被损坏的渠道500米,新修渠道300米,埋设地下暗管700米,用于灌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加强,并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农业科技投入量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连片作业,便于农业高科技的推广实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南街村二组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吴航定期为5户农民进行技术讲座、培训与指导,并为他们成立了农业科技小组,帮助推广优良品种,及时预报农作物病情及防治措施。5户农民打破了单纯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的产业格局,发展优质果品栽植和“速生杨”等经济林木以及苗木花
卉种植。形成了农业多元化生产,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性、良性发展。目前,该组栽植优良品种苹果、红仙桃和酥梨226亩,发展“速生杨”栽植100亩。四是增加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土地流转满足了农业生产适度集中,集约规模经营的条件,生产成本下降,增加了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南街村二组成立的农业科技小组和果业协会,定期对果农进行果树抗病防病指导,推广果园管理新科技,提供销售信息等服务,同时给农业加入保险,每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帮助农户保险理赔,真正使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土地流转,既能让农村劳动力放心转移,解决了“一心挂两头”的矛盾,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固定收入,多数流转的耕地每亩年转让金约为500至600元,农户不投入资金、劳力、技术、不受自然灾害影响,就可得到较为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使一些缺乏技术、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和老年劳动力就地务工获取务工收入。土地流转实施九年来,二组群众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各组,2007年全组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倍,就是一个明证。
二、南街村二组土地流转试点的启示
启示一:加快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要求,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生产关系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农村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新课题。党中央于2002年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对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做出了明确规定,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南街村二组的做法充分证明了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启示二:加快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农业机械化既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反映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传统的人工作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只有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才能提高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小规模分散经营土地的方式,不利于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南街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为农业机械化提供发挥更大作用的舞台,同时,农业机械化可以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确保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效益。
启示三:加快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要求。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本身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外出务工使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出现了农民工的增多和农村劳动力减少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加快土地流转,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提高,可以节约大量农村劳动力。南街村二组的做法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规律。在地处城郊的情况下,80%的村民外出打工,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与部分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把农民的土地转包来,保证了农民的基本权益,使农民不再种地打工两头忙,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由此可以看到,加快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又可以为加快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启示四:加快土地流转离不开必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大范围的土地规模经营,完全依靠农民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不可能实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在制定政策、重点扶持、正确引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力宣传土地规模经营先进典型的同时,积极为土地规模经营者提供信息、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服务,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应发挥好组织、沟通、协调作用。第一,规范的政府引导和监督是做好土地流转的基础。土地流转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基本方式和千百万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要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变调,确保土地农业用途不改变,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行政监督作用,由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出面,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思路,为群众搭建土地流转的平台,规范流转程序,把流转工作置于组织有效监督之下。南街村村委会在这方面有两点做法值得推广,一是由村委会出面将愿意流转的农户土地通过调地集中起来,有利于规模经营;二是由村委会组织,群众代表参与严格确定土地承包户,合理评定土地租金,及时解决流转中出现的纠纷和问题。第二,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利益是土地流转的关键。农民能从土地流转中获得一定收益是他们愿意参与流转的根本动因,是土地流转关系长期稳定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土地经营权收益作为确保流转成功的关键来抓,不断完善制度,可以借鉴南街村二组的经验,根据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土地收益的增长,由政府出面及时调整土地租金标准,督促承包方履行合同,及时给群众兑现。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土地流转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流转土地比例为4.2%,但仍低于全国4.57%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水平相比,差别更大。主要原因是:
1、观念落后,制约流转。一是农民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关系认识不深刻,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成为“失地、失业、失去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因此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二是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作用认识不足。目前土地流转主要是农户自发进行的,各级政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至今没有规范的政策指导操作,没有明确具体的部门规范管理,尚处于无序状况。
2、形式单一,影响流转。我市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村村民之间,大多以村内流转为主,向企业和村外人员流转较少。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还未出现土地生产合作社或以土地入股建立股份制企业。土地流转的档次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流转的形式档次不高,绝大部分仍属低层次的委托代管形式。而实践证明,这种低层次的委托代管所产生的效益仍然是比较低的。二是流转土地的开发档次不高。许多流转的土地仍处于自发的、粗放的、低层次的经营状态,流转规模小、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3、缺乏管理,羁绊流转。由于《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土地流转尚无明确规定,国家、省、市至今没有指导性文件,没有具体的部门组织管理,导致土地流转的管理欠规范。主要表现:流转双方忽视必要的法律手续;交易监督滞后,集体“暗箱操作”仍有发生;流转服务体系欠完善,流转的档案、信息、价格都没有规范建立;利益保障还比较乏力,一些流转土地的经营者反映要进一步宽松环境,支持他们发展。农户间的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缺乏契约约束,矛盾纠纷日趋增多。
(二)对策建议
对策之一:提高认识,将推进土地流转作为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关键来抓。土地是最
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从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离开了土地流转,土地的潜能发挥就受到了极大束缚。长期形成的土地平均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机械统一的模式明显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打破这一沉闷局面,就必须让土地流转活跃起来。因此,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土地资源流转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土地流转对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土地流转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的需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管理。要大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土地市场”的观念,转变领导方式和职能,利用市场引、政策推、行政促、典型带等方式,大力活化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积极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尽快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职能定位应是:引导、指导、规范、服务。政府要有所作为,不乱作为,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对策之二:强化宣传和引导,使土地流转由自发逐步转向自觉。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群众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因此,要抓好土地流转,必须以人为本,千方百计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现实意义的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墙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土地流转意义的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盘活农村土地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二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典型的宣传,切实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通过宣传,让更多农村或城镇的富余劳动力感到经营土地有利可图,从而自觉投入到土地流转当中,利用好土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各级政府、基层干部要善于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组织懂经济、懂技术的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中,帮助农民出点子、找路子,提高农民群众在土地流转中的能力,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确保他们获得收益。四是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使土地流转逐步走向市场,进一步拓宽参与土地流转的群体,让广大农民甚至城镇富余劳力也能顺利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当中。
对策之三: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运行。要进一步明确规范土地流转的形式和程序。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流转的形式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程序上,要完善法律保障和监督体系。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充分发挥乡村集体的中介服务作用,形成健全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确保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灵敏,流转交易公正、公平。利用政务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等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在县市区农业局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流转服务日常工作。在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辖区内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各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由村委会承担。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为:一是负责土地流转的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工作,主要登记汇总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类别等情况,并将农户需要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对外发布招商,吸引村内外的农户和企业单位投资高效农业;二是负责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协调和指导工作;三是负责土地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四是负责对流转土地进行监管,确保土地农业用途和适度规模经营。
对策之四: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一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实现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民的联合与合作,以此为基础,构建流转机构。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只要有利于农户的增收,只在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什么样的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如股份合作、拍卖、以租抵债、以租抵贷等,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形式,更能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发挥高效益。尤其是那些大量的“四荒地”,乡村集体可采取以租抵债(抵贷)的形式,盘活资源。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
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新科技应用推广的“试验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作者系中共咸阳市委新农办主任】
第二篇:推进土地流转调研报告2010
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规模经营
----果园乡经管站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现代农业的顺利对接,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根据乡党委安排,确定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为重点调研。近期,我们对全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深入各村、组、企业与农户座谈和现场调查。现就调研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我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和主要特点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我乡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我乡土地流转涉及面广,从流转土地受让对象来看,主要是农户和农户之间、农户和企业之间、农户和发包方之间的流转,截止目前全乡流转面积为3331亩(其中以租赁形式流转于各企业的是1402亩,农户之间转包的是829亩,以其它形式流转的1100亩),占农村耕地面积的11%,涉及农户726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19%。主要流转形式有:
1、转包。全乡农村土地转包面积829亩,占总流转面积的25%涉及农户395户,占流转户数的54%。
2、租赁承包。全乡农村土地租赁承包面积1402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2%,涉及农户326户,占流转户数的45%。
3、其它流转形式。面积1100亩,占总流转面积33%,涉及农户5户,占流转户数的1%。
(二)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或避免土地撂荒受罚,把土地无偿甚至倒贴转包给它人,土地使用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近年来,乡村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不论是村组集体组织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其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提高。
(三)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有所降低,其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荒地扩展到了耕地等整个农用地。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方向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以龙头企业。
(四)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和效果开始显现。农业税的取消,农民更为珍视土地承包经营权,当初邻里、亲友之间通过转包、代耕的形式流转土地,或者农户委托村组代为流转,无偿或只象征性收取一定费用的转包和转让形式逐渐减少,新增流转面积主要是通过专业大户租赁承包为主,调查中多数干部群众认为,土地流转对于转出土地的承包户来说,不仅可以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对于转入土地的经营者来说,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增加,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实现收入增加。他们主要从事精细蔬菜、高效制种、设施养殖等。东方种子公司多年来一直租种我乡中所沟村5、6、7组77户200多亩土地,与农户签订 15年的租凭合同,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高效植种,规模经营,发挥农技专家作用种植新品种蔬菜,产量比农户种植的老品种提高了25%,极大地提升了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高闸沟村、中所沟村利用当地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使用合同1—3年,每亩土地收益800—1100元,同时,又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农民在享受土地收入的同时,可以外出就业,也可以在不出乡的情况下在所出租的土地上打工,获取劳务收入。
二、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从调查情况看,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许多流转户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较短,除农户之间的互换和少数企业租赁开发为长期外,其他流转形式一般为1-3年,双方口头约定,没有协议的不在少数。在签订的书面合同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的业主流转合同绕开农户与村社签定;有的流转合同标的不明,没有流转期限和违约补偿办法;有的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这些都是将来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源。如原北闸沟村五组、高闸沟村六组,农户与企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企业不履行合同章程,造成土地撂荒无法复耕等。
(二)土地流转范围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调查显示,我乡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村村民、本地企业之间,大多以村内流转为主,向科研单位和村外人员流转不足10%。而且流转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仅有5户,不到流转面积总量的1%。总的来说,我乡土 地流转还处在一个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小规模状态,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
(三)土地流转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形成土地流转纠纷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初土地流转时双方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完备,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流转的一方受利益驱动单方面撕毁合同;二是村集体组织当初为了完税或免税,组上为逃税把一部耕地未登记在册,有的耕地没通过农户的书面同意,将荒地、机动地、小农场户的承包地转包给第三方经营,这部分农户现在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而引发纠纷。如我乡丁家闸村:农户的土地经营权证书由组长随意更改造成乡、村土地台帐与农户承包面积不符。此外,土地流转监管机制不健全,流转行为不规范,监管不严,一些流转纠纷需要仲裁受理,但区级仲裁机构不予受理,农民维护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利因素
(一)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心存误解,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也有的怕转出后,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另外,多数农民小农经济意识仍然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的现状。
(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我乡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土地评价缺乏依据,农民咨询没有平台,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往往出现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有承包地的出让者。还没有形成鼓励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乡村引导和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组织农民“以地生财”的能力,乡镇农经机构人员较少,且兼职较多,无力对土地流转进行指导和管理。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有的农户想转出土地,但又怕失去土地承包权,有的地方在引进客商,签订合同和为客商提供必要支持等服务跟不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三)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一方面,我区工业和城市产业规模发展不够完善,就业环境仍不宽松,且平均工资水平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转移就业的能力较差,调查中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目前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机制还不完善,要通过在城市和企业打工取得比经营土地更稳定的收益,才能吸引劳动力转移。
(四)农村社会保障跟不上。由于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土地转出存在后顾之忧。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尽管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但宁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四、2011年我乡土地流转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目标任务
二0一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市委“一特四化”和‘1+1’富民工程启动2+2工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指针,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于土地流转机制创新,落脚于土地集中、产业集约、农民致富。在坚持现行农村基本土地政策不变和“依法、自愿、有偿”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努力实现土地经营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我乡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年内依托宝丰冬瓜专业合作社建成200亩土地流转示范点一个,以田富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建成1000亩辣椒生产基地一个,力争全乡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4200亩,新增9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14%。
(二)具体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的关键是解决村组干部群众的思想障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是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延续和完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经营权调解仲裁法》,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户自觉地进行土地流转。
2、树立典型示范,推动土地流转;以各类科技园区和城郊村为重点抓好试点,建立典型,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辐射和带动全乡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向纵深发展。
3、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组织 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行登记注册法人机构,以合作社为主体,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既保障了土地用途和性质不会改变,又较好的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促进规模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发展劳务经济,带动土地流转;劳务经济的不断加大为土地流转创造了资源前提,闲置粗放经营的耕地为留守人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资源基础;因此,加快土地流转与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双刃剑;积极稳妥的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必将带来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群众是主体,因此抓土地流转,就必须千方百计的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强化政策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吃透政策,从根本上转变守地、惜地思想。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土地流转的市场中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开展。
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推进土地流转 加快农村发展
推进土地流转 加快农村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于加快农村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转主体混乱、流转过程自发无序、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强管理和服务,探索多种土地流转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进行,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应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严格程序、做好服务,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基础作用,维护土地产权人利益。同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在不改变农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
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多种形式。
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土地合法流转。对土地制度改革,《决定》明确提出“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从我国立法实践来看,许多重大改革举措都是由群众首创开始,既而制定政策,经过试点与修正,最后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保土地流而有序、转而不乱,就要适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应将《决定》关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内容,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落实。同时,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保证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解除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决定》要求,“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体系,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是农民放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前提。农村社会保障能否有效推行,关键取决于有没有可靠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采用个人、集体、政府三者分担的方式,解决农民的投保资金问题,扩大农民参保规模。同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保障,最终实现被征
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民能够顺畅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条件。应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将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纳入城镇居民进行管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取消农业户口试点,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户籍壁垒逐渐被打破。下一步,应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登记为主要形式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土地顺利流转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应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并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同时,积极为转移出来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包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等等。
第四篇:关于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思考
一、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岗南侧,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人口2450余人,耕地1600余亩。该村人多地少,80%以上的村民都做点儿生意。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农户的生意越做越大,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已不再依靠种田,绝大部分村民都把种田当作副业,庄稼望天收。对此,该村“两委”干部立足本村实际,筹资280万元,承包该
村位于**岗西南坡耕地400亩及邻村西杜村200亩,建立了600亩优质烟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由散户粗放耕种到集中经营的转变。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上,该村以优质烟种植示范基地为中心,向外扩大规模2200亩(包括邻村耕地),规划建立农业科普示范园区。落实2009年纯作烟田1600亩,烟田四周种植台湾梨300亩(总投资160万元),林地内散养山野鸡。并以鸡粪为原料,计划建养规模达500头猪的养殖场一个,占地40亩(总投资350万元)。同时,依靠千亩烟方农田水利条件,深挖坑塘10亩,发展莲鱼共养(总投资40万元)。按照上述规划,可解决1400人就业,年实现综合收入1900万元,实现纯利润72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乡镇十几个行政村,农户700多户可直接受益。
二、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发动,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村支部书记**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己出资80万元,动员本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济头脑的先富能人,合伙创办了**“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为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该村通过会议、广播、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多次组织农户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反复给群众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意义和作用,明确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先后召开村干部会、党员会、群众大会30余场次,办专题黑板报12期,印发宣传资料1500份。通过宣传发动,全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了群众顾虑,统一了群众思想,最大程度地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立足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流转方案。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群众十分关注。为把这项工作开展好,真正成为解决土地问题、规范承包关系、处理矛盾纠纷的惠民好事,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根据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管理办法、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入社的条件、入社申请书、租赁合同等具体条款。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抽调3名工作能力强,熟悉本乡情况的机关干部,分包土地流转涉及到的**、沟刘、西杜3个行政村指导开展工作。并为各村印制了所需的样帐样表样合同,合同内容涉及流转的地块、期限、形式、租金等,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及赔偿金额等。同时,还规定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补助资金仍归农民享有,这为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细化工作职责,因地制宜进行操作。**村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前,召开群众大会,推选了懂政策、工作责任心强、熟悉本村土地情况、能够秉公办事的群众代表参与此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各人特点,把抽调的人员分成丈量土地、勾绘草图登记资料和纠纷协调处理3个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有序开展工作。该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流转形式:一是出租。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合作社,并与之签订租赁协议,每亩租金600元或800斤小麦。这种流转形式居多,占流转面积的80%;二是入股。由村合作社将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村合作社按股份将土地经营所得在年终进行分配。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必须填写入社申请书和合同书,这种形式占流转面积的15%;三是互换。为规模耕种方便,在做通没有入社农户思想工作的前提下,与合作社内部的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的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全村互换土地30亩,占流转面积的5%。为确保合同到期后或中途部分农户要求退社,农户能够继续经营原本自己责任田,村两委还专门对地形面貌、原有的沟渠、农户原承包地块等都进行了登记造册,在农户现有承包地界内的两头,用钢管打70余厘米深的石灰桩,做到可以随时找到自己原承包地块,随时可以将农田交还农户手中,这一做法彻底解决了农户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避免了日后土地界限不清而引发纠纷,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交口称赞。
(四)实行返租倒包,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把土地集中后,再倒包给农户。根据投工多少,核定倒包费用。种植烟叶每亩倒包费1000元,每5亩为一个单元,由合作社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返租倒包农户按照合同要求,对烟田进行科学管理,及时锄草、打药、浇水、平顶、打杈、采摘等,合作社按阶段发放工资,并根据各返包业主管理情况,进行评比,兑现奖惩。
(五)政府给予补贴,鼓励农户规模经营。在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下,秋作物成熟前,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接到流转土地信息200余条,帮助协调流转土地8200余亩,涉及农户2200多户,全部集中到22个种田大户手里。明年进行烟叶联方种植,乡政府给予经济补贴,种烟大户除了享受县政府的各项补贴政策
外,凡种植纯作烟100亩以上或麦烟套150亩以上的农户,乡政府负担烟叶保险费,农户不出钱可享受烟叶保险。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由于烟叶的规模种植,该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县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按照县烟草部门烟叶种植连片成方的补助规定,每50亩打一眼机井,每建一座电炕补助8000元。该村去年已建成的600亩烟方基地内水、电、路、烤房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年来,共挖深水井12眼,修矿渣生产路7条2公里。埋地线1000米,建电炕房32座,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二)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以村支书**为代表租地大户,使农业土地的种植效益得到大幅提高。麦烟间作,亩均小麦700斤左右,烟收后若播种菜籽可亩均收入300斤左右,市场价1000余元。麦收后烟地套植红薯可收3000斤约600元。种植结构调整后,由原来群众种植小麦、玉米或大豆年收入12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近5000余元,是粗放种植收益的4倍。
(三)是实现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一方面,**村种植的600亩烟叶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烟叶收入200余万元,为乡财政增加收入近20万元的税收。另一方面,农户原来种植小麦、豆一年纯收入400余元,且费时费力,现在出租后不投工每亩净收入500—600元或800斤小麦,土地流转收入甚至高于自己传统作物收入。同时又可到烟叶基地去打工挣钱,每天可收入50元,仅在烟叶基地打工一项,又可收入1000多元,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四)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土地流转,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有效解决了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大户将土地统一规模种植后,再按亩数返租给不能外出的一些农户,种植大户按工计酬定期付款,基地不忙时用工一般几十人,农忙时三四百人。30多个固定工月工资800元,15名烤叶技术员月工资1500元,散工实行计件报酬,实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挣的和谐局面。
(五)部分农民实现了“市民化”转变。经济头脑意识比较强的农户外出做生意,还要牵挂家中的责任田。种植大户的租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既保留自己责任田的权利,又增加了收益。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外出农户,通过出租的方式,首先保证了他们原来的对等收入。农闲时,不出县乡做点小生意或就近给别人打工;农忙时又可到基地打工挣钱,由原来的“农民”转变成了“工人”,一举两得,成了真正的农村“市民”。
四、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土地流转良性发展的前提。烟叶基地规划前,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村支部书记大会,研究土地流转工作,分析市场前景,协调所需资金,鼓励支部书记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大胆探索,创建烟叶示范基地。乡里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烟叶种植大户投了保,并聘请烟草公司技术员多次下村现场指导。以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一帮人,深入农户做思想工作,鼓励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进行规模种植。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正确引导,村干部的务实为民是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宣传发动是加快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多数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意识仍然较重,把土地视为“保命田”,错误地认为流转出土地就会失地、失业,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因此,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不能靠行政命令,要依靠村组干部或村中有威望的能人去宣传发动,本着流转自由的原则,彻底解决个别群众认为地一转出去没有地权、没活干的认识误区,帮他们算好经济对比帐,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流转后既可以享受原有土地收益保障,又可以谋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对一时想不通的农户,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土地流转真正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典型引路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说尽千言劝,不如一实证。引导群众土地流转急不得,农户流转土地从不赊帐。租种土地时就是先兑现流转土地款,然后就是靠示范带动,逐户铺开。**村就是由于村支书**带头,组干部、党员响应,搞好示范带动,让其他农户感受到了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带来的好处,才主动加入土地流转的行列,今年该村又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
(四)发展高效农业是土地流转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种植效益,提高种植效益就是要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就是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村规模种植烟叶后,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推行企业化管理,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运用优良的基础设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亩均效益成倍增长。农户通过明白帐一算,能够得到更多的“真金白银”,大大激发农户土地流转的热情。
(五)优化服务是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加快土地流转,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和环境支持上,在引导规范上下功夫。在农技服务方面,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普及农业适用技术、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上档升级。在收集和发布有关农业的信息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产、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对规模经营的资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门还应积极提供小额贷款和更多的信贷支持。
第五篇:推进土地流转范文
推进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最近几年,“土地流转”一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农民还不可能将其土地经营权长期交给别人,因为很多农民出去打工,遇到不顺要回农村,如果回去土地没有了,那怎么办?”如果不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而强行土地流转,那等于把农民逼上绝路。如果不解决农民养老的社会化问题,推行土地流转的时机就很不成熟。
土地股份合作: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农民把土地的经营权委托给合作社经营,依股权从土地收益中按一定比例获得分配的一种土地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