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2 19: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第一篇:乡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困难及对策的报告

*****辖19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约 万人,其中,农村总户 0多户,农业人口达到 万人,劳动力 多人,耕地面积约 万亩。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初步形成了全乡粮食、棉花、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六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2011年全乡实现农、林、牧、特色种植总产值 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

2012年,*****把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随着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产品已进入了一个相对供过于求的新阶段,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导致了农产品卖难价低、优质不能优价等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流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销售工作,年初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农产品销售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本着从解决干部思想认识入手,集思广益,充分意识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所以认真作好抓思想观念更新、把干部群众思想调活,抓发展思路创新、把优势产业调大,抓科技体制创新、把品种调优,抓市场开拓创新、把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调高,全乡上下形成了合力推进农产品销售进程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乡认真对待农产品销售的合作经济组织 1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提供服务,鼓励支持具有一定销售能力的农民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一个,进一步壮大了农村经纪人队伍,使之真正成为了联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

二、狠抓市场环境建设

抓好农产品销售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我乡及协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及时落实办公场所平米,乡政府协调电脑一台,固话一部,农产品销售协会拥有小车 辆,运输车辆大小 辆,为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信息平台,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及时获取信息,研究新情况,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和便利的运输情况打好了基础。

今年我乡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列入党员先锋工程。彰显党员先进性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认真实践;深入村组、农户,做好鲜杏成熟情况调查。乡供销社、林管站专门抽调五名销售能力强的干部到外地跑市场,主抓“农户+商贩+市场”三结合的销售模式,以小商贩为主,拓宽农民销售信息渠道。由一名负责林果业的副乡长会同乡供销社、林管站组织全乡巴扎小商贩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定期召开由近家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商店、企业共同参与的“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专题会议,在会上大家纷纷表态愿意为农民群众解忧,出一份薄力,并初见成效;今年继续加大杏干晾晒及杏脯肉初加工制作,有效的延伸农产品产业销售链;乡党委、政府积极牵头,鼓励乡巴扎有一定实力的小商贩、小老板,自发收购农民鲜杏。本着为民增收、产业增效,凡本乡小商贩、小老板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鲜杏等,乡党委政府落实了统一的给予政策优惠照顾,如给予免减义务工、优先承包日光温室大棚、乡贴息贷款项目扶持致富等等,建立了一套长期为民服务的机制,真正做到为民解难事、办实事。

另一方面,狠抓无形市场体系的完善配套。制定了鼓励和促

进农村农产品销售协会发展的意见和一系列相应的优惠政策,每年利用农闲时间,组织业务人员对乡镇干部、农村经纪人和广大农民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市场规律,了解市场行情,适应市场变化需求。

三、提前测产,及时制定销售规划

年初,乡农产品销售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在各类农产品成熟前,及时对农产品进行测产,并结合市场行情科学制定销售计划:目前我乡有挂果红枣5.2万亩,预计产量2608吨,每公斤预计25元,总计6520万元;挂果核桃2570亩,预计产量134吨,每公斤预计 元,总计267万元;杏子12700亩,产量6000吨,平均每公斤0.8元,总计457万元;正播甜瓜2535亩,产量6337.5吨,平均每公斤1.5元,总计 万元;复播西瓜1870亩,产量4675吨,平均每公斤0.8元,总计374万元;巴旦木468亩,产量18.7吨,每公斤20元,总计37.5万元;茴香 亩,产量1086吨,每公斤17元,总计1846万元;蔬菜1870亩,产量4114吨,每公斤2元,总计8228元。

2012年实际销售农产品情况:杏子12700亩,产量5715吨,晾晒杏干429吨,平均每公斤12元,出售杏干379吨,总计455万元,目前农户家里留有杏干约50吨,原因为价格偏低,等待杏干价格回升再出售,也有部分农户自己消耗。平均每公斤0.8元,出售鲜杏4000吨,总计320万元;甜瓜2535亩,产量6337.5吨,销售4436吨,平均每公斤1.5元,总计650.4万元。农户储存1901吨,原因为甜瓜价格较低,等待价格上涨后出售;复播西瓜1870亩,产量4675吨,平均每公斤0.8元,总计374万元;棉花套种茴香52844亩,产量1057吨,正播茴香320亩,产量28.8吨,销售茴香1053吨,平均每公斤17元,总计1790万元。农户储存32.6吨,原因为目前茴香价格偏低,农户部分留作种子,部分等

待价格上涨销售;蔬菜1870亩,产量4114吨,蔬菜基本为农民零星地种植,所产蔬菜基本为农户自己消耗。

四、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我乡只有常规的扎花场和面粉厂,龙头企业和有规模的大型企业目前还没有,农产品深加工的产品只有棉花和小麦,其他农产品多是自产自销或有组织的销往乌鲁木齐等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市场。整个营销过程还没有健全的合作体系,承担抵御风险的能力水平很低。

2、对于各类中介组织,经纪人的发展情况在我乡还处在很低的发展水平,其影响力及所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刚成立拥有各类专业经纪人18人,目前集资入股148.5万元,各种利益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磨合,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把各类农产品销往新疆乌鲁木齐和内地的能力和水平欠缺。

五、进一步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积极统筹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品牌对农产品促销和增值的作用明显。农产品的市场主体要认清形势,强化品牌意识,把品牌当作开拓市场,巩固市场的金钥匙。集中各方力量,重点围绕杏、核桃、巴旦木、红枣、刀郎羊等核心产品资源,制定和规范各类农牧产品原产地域标志管理使用办法,实行商标保护制度、无公害检疫制度和产品认证制度,大力推进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开发、申报和扶持力度。抓住和用好机遇,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制定详细的品牌管理手册,宣传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现代商品意识,采取资助帮扶各类措施,鼓励农民、协会和企业及时注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商标注册,使用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志,实施统一的标准,创立农产品品牌。

2、建立信息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化是农业产

业化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内部信息互通机制,实行价格定期通报和重要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农产品经纪人提供农产品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候信息,为实现最大市场范围和农产品产销衔接搭建平台。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有信心做好农产品销售的促进工作,让农户安心生产、加快生产和扩大生产,将全乡现代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篇:某县“老有所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老有所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国13.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在201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XX作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有所养”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

XX县辖XX镇XX乡XX个村(居),现有人口34.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7万人,农业人口30.02万人,劳动力18.25万人。根据2010年年末统计数据,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4.66万人,占总人口的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65万元用于养老设施建设,共建有农村敬老院14所、集中供养点2个,共有床位数150张。有农村五保户1642人,现集中供养76人、分散供养1566人。全县敬老院均不能创收,只能依靠入住的五保老人每月发放的五保供养金和农村低保金来维持生活。2010年,每月每人补助五保供养金200元,每季度发放低保金352元,月均仅有317元。

二、存在问题

1.老龄化突出。我县2009年年末共有60岁及以上人口4.45万人,2010年上升到4.66万,预计到2020年全县老龄化率将上升到20%左右。同时,我县2009年独生子女户数5885户,2010年为6216户,独生子女群体逐年上升,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家庭所承担的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越来越重。

2.空巢老人多。我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10万人左右,有的务工人员多年不返乡,使“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2010年全县农村空巢老人有1.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42.5%。大多数农村老人仍然是家庭生产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要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而且还要照顾好孙辈、曾孙辈。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代际分离,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和照料功能日益弱化。

3.养老设施缺。我县现有城镇人口6.8万人,预计“十二五”期末达10万人以上,目前尚无社会养老福利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滞后。敬老院建设时间长,基础设施不完善,14所敬老院仅有床位数150张,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如我县永城社区共有老人1380人,活动场所仅20余平方米。

4.集中供养难。我县现集中供养老人76人,供养比例不大、质量不高,敬老院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管理,集中供养老人入院后仍需要靠自己劳动、自己照顾,养老优越性不强。个别老人思想

偏执,难以沟通、相处,致使个别老人入院后又返回农村,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5.保障水平低。2010年,我县60岁及以上城镇居民4205人,养老保险覆盖1046人,占24.88%;60岁及以上农业人口

4.24万人,养老保险覆盖2579人,占6.08%,社会保障程度低。我县五保老人可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每人每年按400元发放了门诊补助费,但老人生病后仍需自己垫付一部分医药费,一旦生病极易造成生活艰难。

三、对策建议

1.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发展养老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老年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出台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帮助贫困县份加强养老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体设施,积极解决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老人有住、有吃、有穿和病有所医。

3.将老年公寓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各级政府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行政策性资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建立完善农村敬老院管理长效机制,合理布局居家养老服务点,实现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无缝覆盖”。

4.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将XX列入XX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有效缓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加大对贫困县份社会保障资金的倾斜力度,鼓励贫困县份拿出一定公益性岗位用于敬老院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5.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加快资源开发,加快产业发展,拓展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减少“空巢老人”,确保家庭养老老人享受到基本的养老生活条件。

第三篇:潢川县文化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专题

潢川县文化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潢川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潢川人民繁衍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潢川县成为县、郡、州、专治所,豫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的张集三河汊遗址、上油岗磨盘山遗址、双柳树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类型。县城西北的隆古集为西周、春秋时期的黄国都城。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资源作为一种非再生性资源,一旦破坏就永远不再拥有。要把潢川由文化大县建设成文化强县,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保护、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尤为重要。

一、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一)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具有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即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文化遗产而言的概言,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潢川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包括古代文化遗址(霸王台遗址、盘龙岗古文化遗址、凉马台遗址、印堆子遗址、磨盘山遗址、光武庙台遗址、龙王台遗址、石碾遗址等)、古代城址(黄国故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间音乐(锣鼓十八翻、老三翻、丰收乐等)、民间舞蹈(花伞、春牛、狮子、条龙等)、民间戏剧(曲剧、京剧、嗨子戏)、民间信仰(清真寺、南海观单禅寺)等。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单位12处,另有一批珍贵文物藏品。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潢川建设文化强县的宝贵财富,必须十分珍惜并充分利用,使之成为提升县城品味,打造城镇特色、发展潢川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二)姓氏、祖根地、民族宗教

潢川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早在夏朝初期潢川就有黄姓7000余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黄歇是历史名人。现在潢川成立了中华黄姓文化研究会。

潢川县有13个少数民族,63个宗教活动场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老城办事处和张集乡;民族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其宗教文化单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各1个,少数民族有苏斓画、诗词、剪纸三种文艺表现形式。

(三)文化艺术、广播影视

潢川县目前有美术、书法、摄影、收藏、音乐、集邮、京剧票友等协会8个。年开展活动100余次,年参与人数300余人。年吸纳社会资金6万余元。各社会文化团体通过开展文艺比赛、艺术展览、文化笔会、艺术交流,为繁荣群众文化艺术,活跃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县境内广播电视服务部门有潢川县广播电视局、信阳教育二台、付店差转台、隆古中波台。潢川县广播电视局广播节目有一套节目称谓是潢川人民广播电视,频率103.1,调频发射功率300瓦,覆盖县城及部分乡镇,覆盖率为95%,电视节目分无线及有线项目传输,无线发射一套节目频道3频道频率为64.3MHZ,功率3000瓦,覆盖率为89%。有线电视传输31套节目,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系统为550MHZ,模拟加密传输,另外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分别传输10-30套有线电视节目,乡镇有线电视节目用户有8000户,县乡合计用户1.8万户。信阳教育二台无线发射一套电视节目频道9频率192.3MHZ,规定传播教育节目,现功率5000瓦,信号覆盖全县境内。付店差转台无线发射四套节目,功率均为10000瓦,分别为河南台(综合)6频道,信阳自办节目11频道,河南二套节目21频道,河南五套节目34频道,隆古中波台转播河南广播节目,节目分别能覆盖我县境内。

(四)广告会展、新闻出版、网络

我县现有从事广告业经营,主要是电视台和广告公司,从事广告业务的电视台3家,即潢川县电视台、潢川信阳教育电视台(县教育台)、信阳经济电视台(付店台),主要是电视台的广告部从事广告业务,从业人员共15人,每年营业收入近150万元。从事广告业经营的广告公司7家:潢川县金象广告公司、超越广告公司、红太阳广告公司、毕升广告公司、七彩虹装饰广告公司、九龙装饰广告公司、帮德广告公司。这7家广告公司全部是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0余人,其中有3

家广告公司是2006年下半年刚成立的。近几年随着私营广告公司逐渐增多,我县广告业的市场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也带动了设计、制作、印刷、复印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人员,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新华书店是企业化管理事业性质的图书发行部门。其主要业务为:发行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领袖著作、各类图书、工具书、年画、中小学教材、教辅、大中专教材及电子音像读物等。发行设施有:办公大楼、仓库,全县经营网点7处。实行计划机网络化管理。为出版物发放主渠道,经销正版图书、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

潢川网通公司互联网业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相继建立了6506、4506等大型宽带交换网、DDN网、帧中继网和ATM骨干网以及16900公共数据通信网,逐步实现了综合化、宽带化、多元化和数字化,互联网的传输中继已达到2G/PS,能够提供ADSL、LAN、VOD、会议电话等业务,为用户提供1Mgc 1000M的接入宽带,满足了潢川政府、金融、证券、运输及外资企业,国内、国际专网互联互通需求,能够为用户提供主机托管,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网站制作,信息发布,企业邮局,IPTV等业务,为政府上网,企业上岗,教育上网,家庭上岗,电子政务,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平台。截止目前,潢川网通互联网出口宽带已达2G/BS,07年计划达4G,宽带交换节点150个,遍布全县所有乡镇村委,ADSL用户6000户,光纤网吧70个,ADSL网吧50个,光纤局域网20个,光纤小区13个,LAN用户300余户,域名注册用户8户,网页制作10个,虚拟主机10个。

(五)文化机构、专业技术人才

潢川县所成立的机构有:图书馆全供事业单位编制14名、文化馆全供事业单位编制23名、京剧团差供事业单位编制35名、影剧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46名、电影公司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136名、业余体校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5名、体育中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5旬、职工学校差供事业单位编制3名、工人文化宫差供事业单位编制27名、各乡镇都成立有文化事业服务中心全供事业单位编制共计42名。

潢川县有电视台差供事业单位编制30名、广播电视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4名、有线电视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30名。全县22个乡(镇)场、办事处,目前19个建有文化站,从事人员43人,3个新成立的办事处文化站及人员尚未落实。

19个文化站,1个站达到省标准站,2个初具规模,11个有办公场所及活动场地。全县有1名新闻类的高级职称文化人才;14保中级职称文化人材,其中新闻12人,文博、文艺各1人;508名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文化人员。

二、存在问题

(一)尽管近年来潢川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当前国家省市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力度不够。首先表现在由于缺乏必要的文物保护资金,导致不少文物保护单位濒临毁灭,无力保护,如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黄国故城。二是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不少文物面目全非。三是由于专职人员,致使部分文物遭人破坏。(2)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无序和不力。从宏观上,目前尚未形成具有潢川特色的整体感较强的人为景观布局,没有充分利用潢川县名城、名人的地理特色和特殊历史内涵,没有体现出潢川城市历史文化之魂的应有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潢川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一是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严重不足,资源潜力尚未转化为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实力;二是文化遗产资源大多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三是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机制没有形成,导致资本与人才难以进入或难以盈利;四是既懂历史文化又懂开发和经营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五是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世界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目前,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潜力。为此,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潢川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潢川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3)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濒临灭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些传承技术、方法,大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而原传承人又年事日高,有的相继谢世,致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濒临灭绝。

(二)黄姓文化影响大,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文化优势,带动潢川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关部门对潢川民族宗教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够,存在着不愿管、不想管、不敢管的问题,清真寺和南海观音作为全县颇具文化气息的宗教活动场所,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使其影响大大减弱。

(三)潢川县没有公益型文艺活动场所,制约了各项活动的开展,文联、文化主管部门在文化团体的管理中缺少力度。影视产品(影碟)音像制品等在我县也发现有盗版物出售,对该产品及购买单位及个人造成损害,县广播尚未覆盖农村,县域内电视三台鼎立过剩。

(四)广告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日益发挥着引导健康消费和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企业之间低水平竞争加剧,广告公司的企业规模较小,传统大众媒体广告仍是广告主流。

图书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营不规范且不上规模,经营图书类别单一,难以满足文化消费者的需求。

互联网城乡发展不均衡,县城普及率已达25%,乡镇普及率仅在1%-5%之间,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不可轻视,尤其是网台等集中上网服务的场所。

(五)大部分乡镇文化机构没办公场所或活动场地达不到省标准站的要求,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这次乡镇机构体制改革所进人员,对文化业务不熟,没有专业技能,组织辅导能力差。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高级技术人员太少,极大地影响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中央省市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县委、县政府提出并正在实施“文化强县”政策,为此建议如下:

(一)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潢川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这是潢川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潢川县未来经济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是铸造潢川城市之魂,彰显潢川城市个性魅力的支柱;是构建“和谐潢川”,实现文化强县的有力保障。可见,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没有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为此,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树立“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观念,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依法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县机构、经费、人员等的落实,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人。同时,要加强全方位的宣传,使全县人民牢固树立“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光荣,破坏文化遗产资源犯罪”的观念,人人成为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主人。

(二)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管理,严防建设性的破坏。文化遗产资源是宝贵的非再生性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必需的资源,一旦被破坏,将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必须做到科学、严谨、有序,即对每一个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项目,或其它城市建设项目,凡涉及到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都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论证、审核,要树立“保护性开发、开发性保护”的观念,把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提高到保护城市文脉,爱护城市之魂的高度,杜绝建设性破坏和其它一切破坏现象。

(三)加强潢川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把地理特征和特点充分整合。使名城、名人各有特色、又浑然一体。

(四)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创新力度。文化产业在我国还属于“幼稚产业”,在潢川尚未起步。因此,应尽快制定完善地方性文化产业政策(如投融资政策、财税优惠政策等),成立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机构,如建立非官方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和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建立并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正确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将文化产业纳入潢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潢川县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进一步加强对潢川历史文化的研究,为打造文化强县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的就是全球的”。我们要加强对潢川县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深挖潢川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使之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要想方设法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文化、高能力的三高人才,设置必要的文化研究专项经费,花大力气进行系统研究,力争推出一批精品,努力使具有潢川地方特色的文化通过文化产业的运作和加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队伍的建设,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意传承人,要尽力保护,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六)要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黄国故城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有利条件,高起点规划,把古迹、公园揉为一体,开发成潢川旅游景点,实现潢川县城旅游景点零的突破。

(七)做好黄姓根文化这篇文章,充分发挥黄姓研究会的作用,加强与世界各地黄姓华人的联系,做好针对性强的故土文化、寻根文化,吸引在台湾及海外的宗亲回乡谒祖,这将有助于做好招商引资及对台工作。

2007年3月28日

2007年4月26日10期《信阳城市调查》

2007年4月27日《河南省统计网》

第四篇: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篇: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更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菜蓝子”工程。如何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本土蔬菜供应能力,彻底解决我县“买菜难”问题,不仅是关系农民致富增收的难点,更是关系到全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建设幸福府谷”的民生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县设施蔬菜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截止现在,全县共有大棚蔬菜种植户191户,建设面积1600亩,种植面积1080亩。大棚312个,温室1150个,连栋温室1处。全县年产设施蔬菜9500吨。产值3200万元。从发展现状看,我县设施蔬菜仍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一是总量小,发展缓慢。全县设施蔬菜从起步到现在发展已有十几年,但种植面积仅有1600多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13%。设施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6%。远未形成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二是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全县191户设施蔬菜种植户,除了高庄则兴茂农业发展公司、麻镇赵振华、孤山李永忠、墙头青草地公司4户及孤山岳家寨重点规模种植户外,其余种植户规模均在5亩以下。在布局上呈现单家独户松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特色。三是技术含量低,种植效益差。我县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先进技术应运普遍跟不上技术发展趋势。渗灌、滴灌、遮阳网、杀虫灯、工厂化育苗,气调贮藏等技术应运程度低。效益比较性差。全县蔬菜种植效益亩均在1.5-2万元之间。(而发达地区亩均效益在3万元以上)导致种植户积极性减退,撂荒现象严重。全县撂荒大棚达111个,面积520亩。占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2.5%。四是供需矛盾突出,自给率低。据测算,全县设施蔬菜需求量约4.7万吨,而全县设施蔬菜年产量为9500吨,仅占需求量的20%。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份(冬三月)需求量为2250吨,产量为1500吨,占需求量的66%。主要品种除西红柿、黄瓜、豆角、青椒、尖椒少数品种外,其他品种均由外地市场调入。主要是山东、山西和包头等地。因此我县蔬菜市场是外向型市场。五是蔬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由于我县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大量从外地调入。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直接推高了蔬菜价格,有时逢传统节假,蔬菜价格甚至会高出产地价3-5倍。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影响了蔬菜市场的稳定。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对设施蔬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全新认识,没有形成产业化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加之长期受山多川少,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发展缓慢。工业与农业发展效益强烈的反差。使得发展县域经济“重工轻农”的倾向日趋明显。这种思维定势对农业的结构性调整形成了很大阻力,体现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就是重投入轻服务,重号召轻落实,因循传统而缺乏创新。有的甚至把一些地方发展设施蔬菜失败的事例举出来,反证

其不可推广性。而大多数农户在收入来源方面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陈式化经营依赖性强,没有看到设施蔬菜巨大的增值空间,没有认识到传统主导产业只有加大科技含量,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品种才能增效增收的道理。农户对发展设施蔬菜怕担风险,不敢投入,缺乏象发展民营经济那样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

2、缺乏统一调度、形成合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我县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诸如:没有把设施蔬菜作为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的政府推动,引领发展的工作机制,存在涉农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申报、各自为战”问题,在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运作作机制。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大棚种植扶持资金,扶贫办、农业局、科技局都属实施部门,计划下达形式各异,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不够,影响实施职能的发挥和投资效益。

3、缺乏标准化、协作化的技术服务配套体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县先后派干部技术人员到外地求经学习,意在推进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但因对设施蔬菜真正的精髓还是没有掌握。虽然借鉴了山东寿光等地设施蔬菜的经验,可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服务配套体系,对设施蔬菜的核心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未能针对本地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而是照搬了人家的设计建造模式,致使保温、采光性能不佳,达不到设施蔬菜生产应具备的生产条件而失败,在广大菜农心中产生了不小负面影响。、缺乏对设施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运用推广。

我县在大棚更新换代,新设施、新技术的引进运用上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先进技术总是慢一拍。经常是简单照搬外地模式,没有形成符合本地环境的设施建造标准,结构不牢,性能不优,管理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特别是冬三月蔬菜价格最高,效益最佳时期不能实现最大化产出,品种单

一、总体效益不佳。

5、缺乏专业中介服务组织,产业化难以推进。

尽管我县已有农业产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近30个,但都是刚起步、经济实力差、服务功能弱,衔接松散。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真正捆绑起来、形成合力运行的少,从事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合作社少,从事农产品包装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更少,没有真正形成外引内联、稳定活跃的营销平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蔬菜销售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同时,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效果难以体现,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确立一个与时俱进、定位准确的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树立“菜篮子”工程就是民生工程的理念。我县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外地市场,自给率低,市场波动大,价格长期居于高位,影响了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十二五”“建设幸福府谷”中的“软肋”。因此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设施蔬菜的重要意义,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上解决“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二是突破“重工轻农”发展理念的制约,转变发展方式,把设施蔬菜作为由“吃饭农业”向富民产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使设施蔬菜成为全县经济架构中的大产业。三是用发展工业理念带动设施蔬菜的发展。我们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方法抓农业,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将仍处于分散、闲置的状态。农业产业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要把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等工业理念融入到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用工业成果和技术不断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升。这既是农业发展思路的一次大调整,也是指导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大提升。

2、制订一个布局合理、突显特色的产业规划。

按照“东治川、南治山、西搬迁”的发展战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遵循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设施农业的主抓手。明确主要区域、主要设施、主导品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尤其是要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借鉴学习安塞成功经验,由单家独户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集约经营转变,促进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多乡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

3、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

在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机制上要建立 “一位县级领导主抓、一个规划先行、一个工作班子运作、一个配套政策推动、一批技术队伍服务、一支流通队伍促销、“六个一”工作机制,并以此载体构建设施蔬菜工作联动网,形成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设施蔬菜开发局面。尤其是重点强化建立领导机制。县上应成立设施蔬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村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也相应对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联动领导格局。整合现有农口部门农技站、园艺站、蔬菜开发公司等成立与设施蔬菜产业对接的蔬菜局(或蔬菜办)。具体履行设施蔬菜发展中政策指导、投资支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流通、正当权益的保障等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服务,避免政出多门,重复管理、投资交叉,效能不高的现象。

4、打造一个功能完善信息灵通的流通市场。

必须把市场建设作为设施蔬菜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下大力气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蔬菜市场建设,在县城和市场交易活跃,人口集中的重点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突出的规模化、标准化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的蔬菜储藏气调冷库,调剂和保障市场需求。二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畅通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有效拓展市场。三要着力支持蔬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做大做强,重点打造几个能够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具备我县特色的蔬菜品牌。四要积极引入订单农业的运转机制,与种植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全面保护价收购,解决种植户“卖菜难”问题。

5、完善一项支撑有力配套互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我县工业与农业产业投资回报反差大是导致种植户投资设施蔬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特殊的投资环境需要特殊的激励机制。县财政要探索研究建立 “渠道不变、统筹使用、优势互补、协调运作”的财政扶持机制,将农业上的相关扶持项目资金向设施蔬菜方面倾斜,整合不同部门的同类资金,并将一些涉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集中财力、增大力度的原则,共同研究确定支持重点,共同安排支出方式,实现资金的相对集中,加大投入规模,形成支农资金合力,充分体现集中财力扶大扶强的整合优势。二要强化技术支撑。应从省、市农科院所聘请一流的蔬菜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对我县的设施蔬菜生产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设施农业先进地区成功实践证明,专家顾问团对于高新技术的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的有效推广、市场供需信息的准确把握,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镇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包点驻守”,特别是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充实到科技服务的队伍中,深入到设施蔬菜示范户进行指导服务,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通过日常性的入户指导,把生产技术传递到基地的各家各户;要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推行蔬菜集约化育苗是设施蔬菜增产增收的基础,外地成功的经验显示:只有好种才能育出壮苗,壮苗才有望夺高产。要加快集约化育苗场地建设,提高优质种苗覆盖率。三要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即有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采取高于农民普通种植收入的地价集中将农民的土地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租用,然后统一规划,高标准集中建棚,经营中,优先使用这些农户的劳动力,从而使这些农户有双重的经济收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乐意将土地自愿出让。比如:“高庄则模式”。二是种植大户吸引带动土地流转。即一些种植设施蔬菜较早,经济效益较好,且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种植大户将自己大棚周围农户分散的土地进行租用,集中建棚后又将这些大棚交由这些农户经营,种植大户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销售渠道,指导这些新菜农科学种菜,并且包销他们的蔬菜,在自己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这些新菜农取得比以前种粮更高的收入,从而引导他们自愿将自己的土地租给种植大户经营。三是反租倒包,即发挥村、组干部的组织推动能力,由村级组织通过一定方式将农户的土地集中租回后再反包给建设主体。四要推行设施蔬菜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机制。要彻底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撒胡椒面”传统做法,按照“板块布局,一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将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人饮工程、坝系工程等项目与设施蔬菜产业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设计,资金集中捆绑,综合配套实施,有效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五要建设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引领种植户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实施,规模化运作。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

干,引导农民变,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

6、选好一个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明显的建设主体。

长期以来,我县设施蔬菜主要以单家独户经营为主,由于投资有限、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管理滞后,效益普遍较低。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必须选择有经济实力、懂科学、善管理的企业或个人作为我县设施蔬菜建设的主力军。一是龙头企业。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有能力进行前期投资,走的是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用的是工业化经营理念,有利于设施蔬菜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二是返乡的农民企业家及民营经济实体。近年来,有许多在外打拼取得成功的企业家纷纷回乡创业,县、乡、村各级干部应多方努力,创造优惠条件,尽力吸引他们投资设施蔬菜产业,凭借他们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本地的设施蔬菜。三是目前的设施蔬菜种植经营大户。这些农户长期种植设施蔬菜,积累了一定资金、有固定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面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在资金和项目方面向种植大户倾斜,促进他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下载乡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行政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全县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5年以来,县监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行政机关为民服务水平为根本,通过维护行政纪律,推进依法行政,改......

    思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思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和党风建设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有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以下一些思想和作风方面的......

    清远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进了宪法,明确了个体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清远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进了宪法,明确了个体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清远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进了宪法,明确了个体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日益增多。这些网点对排除机械故障,......

    六盘水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六盘水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5日字号: [大] [中] [小]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13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二级企业......

    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规模养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幅度提高养殖业效益和增加养殖户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按照“稳定猪鸡料食畜,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