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3 16:5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全文分析了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机修配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0引言:农机修配业是农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市场日益繁荣,农机修配业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应运而生,这些网点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中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修配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广大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修配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修配市场秩序,强化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是摆在我们农机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现对我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做如下探讨。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农机修配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市的农机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修配网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方式和各种技术等级并存的新格局。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修配网点157处,其中农机综合维修点50处(二 级1处、三级49处)、专项农机维修点63处(电、气焊维修点占绝大多数),农机配件销售点44处;农机修配从业人员263人,持证上岗人员103人,其中电焊工77人(中级工16人、初级工61人)、农机修理工11人(中级2人、初级9人)、农机营销员13人、农用车修理工1人、电器设备修理工1人。全年共修理农机56113台次,修理产值2568万元。

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特点

从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下特点:

一是三级农机综合维修点多,二级以上综合维修点少;三级综合维修点占综合维修点总数98%。

二是农机修配从业人员多,持证上岗人员少;从数字上看持证上岗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的39%。

三是个体农机修配网点多,国营、集体修配网点少;个体修配网点占全市修配网点总数的96%。四是小规模修配网点多,较大规模的少;7/8以上的网点固定资产在5000元一下,年纯收入不足5000元,且修理人员少、设备简陋,个别的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随着农村经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农机修理由原来的国营、集体经营为主,转变为以个体修理为主;专业修理为主,转变为有机户自修为主;旧件修复为主,转变为换件修理为主。有机户自修存在着修理技术水平低,修理质量无保证的问题。

3.2 由于农机修配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之由于各种原因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修配网点,致使我市修配网点布局不合理。

3.3 部分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无必要的检测设备,有的修理点甚至无修理厂地,在路边摆摊设点。

3.4 部分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中学习,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也不高,修理中只凭感觉和经验换件修理,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有机户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也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5 部分拖拉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存在着怕麻烦及用新卖旧的错误思想,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货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如我市汶南镇某村驾驶员在驾驶拖拉机往城里运送砖的途中,拖车右轮突然掉下,造成拖拉机翻车,险些造成生命危险;这是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检修保养的典型例子。

3.6 农机配件供应方面以县(市、区)农机公司为龙头,乡镇农机管理站为基础,个体为补充的配件供应模式被打破;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9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再加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3.7 农机经销人员素质差。目前,大部分农机经销人员缺少正规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产品质量鉴定、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识别能力,从而给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充斥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市共有44处农机配件销售点,其中只有13处主销人员通过培训取得了“农机营销员”资格证,只占销售点数的29%。

3.8 农机依法管理不够到位。《中胡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修配网点”仍然存在,使修配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修配网点,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违法经营。

3.9 农机修配监查权力不足。修配质量合格与否,根据现场监查结果应能做出处罚决定。但由于农机修配监查权力不足,且没有强有力的法规依据,致使农机修配管理部门在进行修配质量监查时困难重重,监查工作不能发生应有的效果。

3.10 农机修配市场监管工作不到位。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修配业的监管工作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3.11 农机修配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人员、设备,这就需要相应的经费,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虽然千方百计筹措,也存在很大缺口,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由于以上现状的存在,致使机车技术状况普遍下降,能耗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效益的发挥和农机安全生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强农机修配行业管理的对策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都对农业机械维修进行了设定,但没有可操作性;而2006年1月16日,国家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57号令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规定》共分6章30条,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做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规定》总归是部门规章,法律效力较弱,建议应尽快制定农机维修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工艺标准”、“报废标准”等,以适应新形式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4.2 加强农机修配行业的监督和考核。

4.2.1 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4.2.2 建立农机修配监督检查机构,赋予它一定的权力,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定期不定期地对农业机械及其零配件进行检测,使监查工作发生应有的效果。

4.2.3 建立农机修配监查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监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的辨别能力。

4.2.4 建立对农机修配市场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和维修点技术等级的动态管理制度;对那些“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不符合《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维修点,该降级的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责令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的要坚决收缴,决不姑息。这样有助于农机修配市场技术水平的提高。4.2.5 认真搞好农机修配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对农机修理工、农机营销员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规范教材、规范培训、规范考试,并设立相对固定地培训基地,对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

4.2.6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农机维修保养知识和农机识假辩假能力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者、维修者、经营者识假辨假的能力。

4.2.7 加大对农机修配管理的执法力度。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修配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修配网点是否证照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修配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年度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修配市场,促使农机修配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3 建立农机维修卡制度

4.3.1 修理厂(点)的定点

4.3.1.1 修理厂(点)的定点,要以方便机手为原则,按照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多少,合理布局。

4.3.1.2 严格修理厂(点)定点标准 凡定点修理厂(点)必须达到三级以上综合维修点标准;承担农业机械的整车修理和总成、零部件修理,必须达到二级以上综合维修点的标准;承担整机维修竣工检验工作,必须达到一级综合维修点的标准;

4.3.1.3 凡定点的修理厂(点)除具备相应的维修设备外,还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经技能鉴定,取得“农机修理工”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如:功率油耗检测仪、不拆卸检查仪等),对机械进行定期检测。

4.3.1.4 凡被定点修理厂(点),农机修配管理部门要统一发给相应级别的修理厂(点)的印章一套。

4.3.1.5 凡被定点的农机配件供应点必须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行业技术规范;主销人员经职业技能鉴定必须取得“农机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

4.3.2 农机维修卡的发放

4.3.2.1 农机维修卡实行一机(动力机械)一卡制。

4.3.2.2 农业机械的动力机械实行定期检测调修制度,按照机车状况的不同,确定合理的调修周期。维修厂(点)在对机车进行检测时,视其技术状况进行保养和执行修理。在检测时控制三个标准:即标准的、允许的、极限的技术参数。

4.3.2.3 维修厂(点)在对机车进行检测、维修、保养时要对有机户负责,严禁修理不合格的机车出厂,配件不合格的不予使用。修理后的机车要在维修卡上详细记录好配件来源、维修技术人员、收费价格及机车的主要技术指标,并加盖维修厂(点)的业务专用章。4.3.2.4 实行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整机或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3个月;维修配件在质量保证期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包修、包换、包退。

4.3.2.5 持维修卡的有机户可以在全县(市、区)所有定点修理厂(点)进行维修保养,并且要优先修理,优先配件供应。

4.3.3 维修卡的使用管理及定点修理厂的监督检查

4.3.3.1 维修卡实行一年检审一次制度。

4.3.3.2 县(市)组建农机综合执法机构,与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相结合,加强对维修卡的使用管理,经常进行检查,对检查到的农业机械,视其情况现场进行检测,对检测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追究其维修单位的责任;或强制车主对机车进行维护保养,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3.3.3 积极与技术监督、工商、物价等部门搞好协调,加强对维修厂(点)修理质量、配件质量和收费价格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行维修卡有下列三点作用:一是实行维修卡,可以强制和促使机手定期及时地进行机车的维修保养,使机车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服务于农业生产。二是机手到定点修理厂(点)、配件供应点修理和购件,修理质量和配件质量都有保障。三是实行维修卡制度,有利于对修理厂(点)和配件供应点的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广大机手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机车的安全生产。几点建议

5.1 要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使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2 建立农机修配网点定期审验制度,适当收取点管理费用,以缓解农机部门管理经费紧张的问题,使修配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5.3 建议农机修配管理部门定期向农机修配网点提供农机维修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新技术、新材料信息,指导他们规范经营,提高其经济效益。

5.4 建议农机行政许可事项的业务办理与行政执法分离,县(市)级农机管理部门组建农机综合执法机构,把农机部门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加大对农机执法的力度,使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5.5 建议上级农机管理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重点检查各级农机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情况,查出问题及时解决。

5.6 换件修理是适应新形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修理形式,它为缩短修理时间,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配件的质量好坏不但影响了维修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了农机的安全生产,还将影响了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建议,国家应把农机产品销售纳入行政许可事项,以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服务。(作者:新泰市农机局 苏艺 宁阳县农机局 闫海峰)

第二篇:农机修配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机修配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新泰市农机修配为例

摘要:全文分析了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机修配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引言:农机修配业是农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市场日益繁荣,农机修配业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应运而生,这些网点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中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修配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广大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修配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修配市场秩序,强化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是摆在我们农机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现对我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做如下探讨。、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泰市农机修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新泰市的农机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修配网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方式和各种技术等级并存的新格局。到2008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81.1794万千瓦,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948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4.2103万人。农机修配网点总数157处,经审核获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达115处,其中二级、三级综合维修点分别为5处和51处、专项维修点51处、农机配件销售点8处;持证网点占网点总数的73.2?,年修理农机具

6.68万台次,产值2950万元;全市农机维修人员316人,取得维修职业资格证的人员133人,其中初级工120人、中级工10人、高级工3人,持证人员占维修人员总数的42.1?。

2、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特点

从新泰市农机修配市场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下四多四少特点:

一是三级农机综合及专项维修点多,二级以上综合维修点少;三级综合维修点占综合维修点总数91.1%。

二是农机修配从业人员多,持证上岗人员少;从数字上看持证上岗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的42.1%。

三是持证人员初级工多,中高级工少;中高级工仅占持证修理工总数的不足10?。四是小规模修配网点多,较大规模的少;78?以上的网点固定资产在5000元一下,年

纯收入不足5000元,且修理人员少、设备简陋,个别的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3、农机修配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随着农村经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农机修理由原来的国营、集体经营为主,转变为以个体修理为主;专业修理为主,转变为有机户自修为主;旧件修复为主,转变为换件修理为主。有机户自修存在着修理技术水平低,修理质量无保证的问题。

3.2由于农机修配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之行业管理者贯彻执行国家、省、市行业法规及规章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修配网点,致使我市修配网点布局不合理。

3.3部分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无必要的检测设备,有的修理点甚至无修理厂地,在路边摆摊设点。

3.4部分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中学习,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也不高,修理中只凭感觉和经验换件修理,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有机户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也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5大部分拖拉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存在着怕麻烦及用新卖旧的错误思想,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货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如我市汶南镇某村驾驶员在驾驶拖拉机往城里运送砖的途中,拖车右轮突然掉下,造成拖拉机翻车,险些造成生命危险;这是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检修保养的典型例子。

3.6农机配件供应方面以县(市、区)农机公司为龙头,乡镇农机管理站为基础,个体为补充的配件供应模式早已被打破;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90%以上。在管理上,由于配件销售国家没有纳入“行政许可”范围,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绝大部分经销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鉴定,技术素质差、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致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3.7农机依法管理不够到位。《中胡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修配网点”仍然存在。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修配网点,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配件销售点尤为突出,目前,我市共有40处农机配件销售点,其中只有8处主销人员通过培训取得了“农机营销员”资格证,且办理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只占销售点数的20%。

3.8农机修配市场协调监管工作不到位。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修配业的监管工作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3.9农机修配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人员、设备,这就需要相应的经费,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虽然千方百计筹措,也存在很大缺口,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3.10持证维修工结构不合理。持证维修人员总数133人,其中初级工120人、中级工10人、高级工3,中高级维修人员比例太低。这说明许多高难度技术修理业务是以初级工代替中高级工完成,修理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以上现状的存在,致使机车技术状况普遍下降,能耗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效益的发挥和农机安全生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4、加强农机修配行业管理的对策

4.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国家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57号令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别是《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第20条、21条、38条、39条之规定加大对农机修配行业的执法力度。并依据《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NY/T 1138.1—2006和NY/T 1138.2—2006),严格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查和审批。

4.2建立农机修配监督检查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定期不定期地对农业机械及其零配件进行检测,使监查工作发生应有的效果。

4.3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修配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修配网点是否证照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修配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修配市场,促使农机修配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4建立农机修配监查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维修监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的辨别能力。

4.5 建立对农机修配市场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和维修点技术等级的动态管理制度;对那些“设备、设施、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不符合《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的维修点,该降级的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责令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的要坚决收缴,决不姑息。这样有助于农机修配市场技术水平的提高。

4.6认真搞好农机修配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对维修人员的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规范教材、规范培训、规范考试,并设立相对固定地培训基地,对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并建立维修工定期培训升级制度,以改善维修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4.7要按照“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镇,大修不出县(市)”的原则,大力发展三级综合点,适当发展一、二级综合点。

4.8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农机维修保养知识和农机识假辩假能力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者、维修者、经营者识假辨假的能力。

5、几点建议

5.1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及《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2换件修理是适应新形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修理形式,它为缩短修理时间,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配件的质量好坏不但影响到维修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到农机的安全生产,还将影响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建议,国家应把农机配件销售纳入国家“行政许可”事项,以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服务。

5.3建议恢复农机修配网点定期审验制度,适当收取点管理费用,以缓解农机部门管理经费紧张的问题,使修配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5.4建议农机修配管理部门定期向农机修配网点提供农机维修方面的政策、法规及新技术、新材料信息,指导他们规范经营,提高其经济效益。

5.5建议上级农机管理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重点检查各级农机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情况,查出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篇:新泰市农机安全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泰市农机安全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新农村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农民正逐步迈入小康,加之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 随着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迅猛增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农机事故蓄发的态势仍然没有改变,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是摆在农机部门面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的农机保有量得到了迅速增加,农机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截止2008年6月底,全市拥有拖拉机7074台、联合收割机781台;挂牌数分别为5919台、708台,挂牌率分别为83.7%、90.7%;检验数分别为4803台、708台,检验率分别为81.2%、100%;驾驶人持证数分别为6367人、781人,持证率分别为90%、100%。全市拥有农机安全监理人员28人,其中专职监理人员8人,兼职监理人员(乡镇)20人;近几年来,我市虽然未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但存在重大的农机事故隐患,因此,我们要以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拖拉机发展迅猛,种类繁杂,安全技术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机动车有了大幅度增长,原先以交通运输为致富门路的格局被打破,大量的拖拉机被用作生产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拖拉机的性能、质量、种类、品种千差万别,一部分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很难保证,有的拖拉机违章载人,这成为农机事故的一大重大隐患。

2、拖拉机驾驶员文化素质差。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中,小学文化 4500 人、初中文化2146 人、高中文化502人,分别占驾驶员总数的 63.6 %、30%和6.4%。

3、拖拉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拖拉机驾驶员量大面广、居住过于分散,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他们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淡薄,农机违章现象极为严重,为农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特别是乡村机手,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就无证驾驶,有些人即使有驾驶执照,但农机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特别在货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多拉快跑,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如我市汶南镇某村驾驶员在驾驶拖拉机往城里运送砖的途中,拖车右轮突然掉下,造成拖拉机翻车,险些造成生命危险;这是拖拉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的典型例子。同时,由于农村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农民缺乏基本的拖拉机行驶安全常识,机手安全意识普遍淡薄,行车走路我行我素,因此,拖拉机违章比较严重。

4、乡村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失调,行车环境和条件较差。乡村道路建设突飞猛进,硬化里程不断增加,乡村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车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乡村道路属平面混合道路,且比较窄,两侧村庄、学校较多,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匮乏,安全隐患突出;同时,乡村道路的使用率较低,违章占道现象严重,大多乡村道路沿线有乱挖乱建、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现象,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通行;而且农村道路维修养护不及时到位,路况差。

5、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试不规范。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是培训拖拉机驾驶员的唯一场所,近几年来,由于受经费及教师工资(自筹自支)无保障的影响,学校在办学方面走入了“只收费 不培训”的怪圈,致使我市拖拉机驾驶员交通法规及农业机械基本知识都极其匮乏,存在严重的农机事故隐患。

6、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不够规范。农机维修网点无论在设施、技术人员方面等方面都没有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存在维修设备陈旧、维修场地狭窄、维修工技术素质低的现象,有的甚至无任何资质,就从事农机维修业务,这样农机维修质量就无法保障,也存在严重的农机事故隐患。

7、农机监理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足。我市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有28人,其中专职8人、兼职20人(乡镇),这20名兼职监理人员由于受管理体制的束缚和限制,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所以农机安全监理的重任就落在8名专职监理人员身上,按照全市现实情况,仅拖拉机一项专职监理人员年人均担负监理任务884台,显然人员编制是不够的。

三、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要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达到消除违章、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具,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把安全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紧抓细抓实;要成立县(市)、乡两级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农机、安监、公安等部门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农机、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同时要求村级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以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县、乡、村三级配备适当数量的专兼职农机安全员,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

2、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实行农机安全目标责任制管理,各级农机部门负责人和村主任为当地农机事故第一责任人,层层签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加压于乡镇村,实现上下联动,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对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农机事故,实行事故责任倒查追究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一查到底,层层追究责任。对因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检验登记、驾驶员考试和年审等环节失职、渎职造成特大事故发生的,严肃处理。

3、强化农业机械和驾驶员的管理。(1)严格牌证管理制度,严禁为非法拼装、改装和及变形拖拉机办理入户登记手续。对已核发牌证的,要坚决予以收回。(2)加强驾驶员管理工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严格驾驶员考试制度、加强对驾驶员遵章守法的安全教育,严把驾驶员年审关,对身体条件已不适合驾驶农业机械的驾驶员要依法予以注销驾驶证。(3)强化驾驶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驾驶员驾驶技术水平,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4、建立健全的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是打造平安农机的保障。因此,我们要把建立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作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来抓,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边提高,走出一条以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执法新路子。要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专项整治经常化,源头管理规范化。主动与公安、安监等相关部门配合,避免陷入孤军作战的艰难处境。

建立健全的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做到明确“一个目的”,认清“两个关系”,防止“三种倾向”。明确“一个目的”就是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出来,在严格执法中体现热情服务,在热情服务中保证严格执法;认清“两个关系”,一是严格执法是热情服务的前提,没有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只能是空谈,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漠视和严重不负责任;二是热情服务是严格执法的保障,是工作的目的和归宿;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对立看待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的倾向,绝不能一提服务就谈化执法,陷入不敢管,不原管的误区,更不能一提执法就谈化服务意识,以管人者自居,把管理理解为管制,把执法理解为执罚。二是防止孤立看待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的倾向,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目标上是相同的,“重执法轻服务”是忘本,而“重服务轻执法”是失职。三是防止打着严格执法旗号乱执法,谋私 利的倾向,这是对法律的践踏。

(2)正确处理农机安全管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严格执法保证有机户的高效运行和农田作业,有效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二是要以热情的服务优化道路交通的软硬环境,积极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对内对外形象,要进一步规范各项交通管理业务操作程序,加快服务节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三是要以超前的意识发挥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同步发展。要抓住当前深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利时机,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积极为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3)正确处理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的关系。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集中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和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而要真正达到农机安全无事故的长期稳定,仅靠一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不够的。因此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综合协调机制,措施到位的事故预防机制。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机制和严格有力的打击查处机制,不断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安全交通环境,使农机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出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以服务促执法,以执法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

农机、安监、公安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执法长效机制,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脱检脱审、违规载人、超速超载及人货混装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对普遍存在的拖拉机超载违法行为,更要加大打击力度,消除农机生产的不安全因素,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保驾护航。

5、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走村入户、赶大集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知识,提高机手的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事实证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违章驾驶、操作农业机械,存在农机安全隐患,发生农机事故,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所造成的。要定期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制度,运用典型农机事故案例和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同时,在农机安全检查中,对违法违章者坚持严管重处、不接受安全教育不放过的原则,提高驾驶操作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把农机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6、建立农机事故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农机部门有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农机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培训及驾驶证申领等工作过程中,违反规定造成农机重特大事故,应当追究其责任;这样将责任关口前移,有利于监理业务的规范办理。

7、建立规范的农机维修管理体制。农机维修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农机维修行政审批程序,保证农机维修质量 是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重要措施

8、增加监理人员编制,确保监理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使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建议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办理与行政执法分离,县(市)级农机管理部门组建农机综合执法机构,把农机部门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加大农机执法力度,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3、建议农机管理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农机、安监、公安执法长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

总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我们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从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秉公执法,检查到位,措施到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观念,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努力打造“平安农机”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日益增多。这些网点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齐河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维修点情况。目前,齐河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280个,其中一级网点225,二级网点40个,三级网点15个,全部有维修技术合格证网点。

二、三级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电器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等单项维修业务。

2、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情况。我县共有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6人,其中持证人员324人。由于大多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2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3~4人,基本上是由老板带着自己的亲属干。

3、从行业收入来看,农机维修效益低下,维修网点的修理收入维持在人均1.2至1.6万元,还不包括房租水电设备折旧等维修成本支出,维修网点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4.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8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再加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二、齐河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维修行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上因各种原因导致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维修网点,致使我县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现有的网点大多数集中在县城附近、乡镇驻地及交通要道沿线。有的乡村路边维修点季节性很强,就近随便开个小店,敲敲打打、换件焊补是主要维修手段,零配件的来源不明,农忙季节时开门营业,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2、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越级修理现象较为普遍。维修设备陈旧,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技术人员占80%左右。高级维修工大都在50岁以上,20岁左右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衷学习,维修技能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中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机主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部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活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4、我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管理股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4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此外,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低,法制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

5、农机依法管理不能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维修网点,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违法经营。

6、对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力度不够。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工作协调机制。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假冒伪劣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重视,切实重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管理经费,改善执法条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检测人员、交通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维修质量及零配件进行检测。对于执法监察人员要配制标志服,以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投入扶持政策。安排对农机维修行业的财政补贴,逐步给农机维修点配备先进适用的高性能维修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络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手册和明白纸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教育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营;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标准,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消除农机维修网点无证经营现象。

4、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监察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5、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决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便促进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维修设备的提高,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第五篇: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齐河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修配网点日益增多。这些网点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齐河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维修点情况。目前,齐河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280个,其中一级网点225,二级网点40个,三级网点15个,全部有维修技术合格证网点。

二、三级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电器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等单项维修业务。

2、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情况。我县共有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6人,其中持证人员324人。由于大多农机维修网点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2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3~4人,基本上是由老板带着自己的亲属干。

3、从行业收入来看,农机维修效益低下,维修网点的修理收入维持在人均1.2至1.6万元,还不包括房租水电设备折旧等维修成本支出,维修网点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4.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8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再加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二、齐河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维修行业没有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上因各种原因导致行业管理不到位,无计划地乱上农机维修网点,致使我县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现有的网点大多数集中在县城附近、乡镇驻地及交通要道沿线。有的乡村路边维修点季节性很强,就近随便开个小店,敲敲打打、换件焊补是主要维修手段,零配件的来源不明,农忙季节时开门营业,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管理起来难度极大。

2、农机维修点技术素质不高、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越级修理现象较为普遍。维修设备陈旧,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技术人员占80%左右。高级维修工大都在50岁以上,20岁左右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差,有些维

修人员即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热衷学习,维修技能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缺乏必要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中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机主的切身利益。特别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部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缺乏技术保养知识,不注重机车的维修保养。特别在活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4、我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管理股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4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农机部门经费普遍紧张,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此外,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低,法制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

5、农机依法管理不能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赋予农机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

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一些占地小,人员少,收入低的农机维修网点,不服从农机部门的监督管理,拒绝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违法经营。

6、对农机维修网点监管力度不够。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业的监管缺乏应有的工作协调机制。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假冒伪劣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重视,切实重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管理经费,改善执法条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检测人员、交通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维修质量及零配件进行检测。对于执法监察人员要配制标志服,以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

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投入扶持政策。安排对农机维修行业的财政补贴,逐步给农机维修点配备先进适用的高性能维修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络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手册和明白纸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教育引导农机维修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营;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标准,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消除农机维修网点无证经营现象。

4、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监察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5、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决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便促进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维修设备的提高,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下载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泰市农机修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县“老有所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老有所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国13.4亿人口中,60岁及以......

    潢川县文化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专题

    潢川县文化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潢川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潢川人民繁衍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潢川县成为县、郡、州、专治所,豫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的张集......

    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5月11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更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菜蓝子”工程。如何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本土蔬菜供应能力,彻底解......

    农机年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机年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 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农机安全监理及年检工作基本情况的调研和分析,从近年来农机年检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下一步如何农......

    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保驾护航作用。近几年,各级农机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不断加大农机......

    农机信息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机信息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有句话说得好“光埋头工作不宣传,好比肉埋在碗底吃掉了”。农机信息宣传是上级了解农机化工作的窗口,是兄弟单位学习经验的真实记录,是引导群......

    依法行政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全县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5年以来,县监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行政机关为民服务水平为根本,通过维护行政纪律,推进依法行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