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9: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本站推荐]》。

第一篇: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本站推荐]

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

曹洪军

自从产生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两大阶级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一直是决定中国社会走向的大问题。于是,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风火火闯九州”式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缘由,中国社会在血泊中沉重地前进着。今天,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它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即没有农业这个基础的强力支持,就不可能有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独立;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只有近九亿农民全员搭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车,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局才能盘活;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大大地改变了,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蓝图。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而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看出,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晰的逻辑线索。“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战略的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又要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与以往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相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在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的农村工作思路,即我们所要建设的新农村已不单单追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农村的社会组织建设的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抓手,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段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不可否认,虽然我国局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多数乡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与“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如下:

(一)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增收后劲不足。我国历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民收入近八成来自于种植业。近年来,虽然各地普遍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由于农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效益普遍低下,对农民增收的反哺能力很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看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还是不足。虽然我们一再加大农业基建投资,但农业基建投资占全部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大的提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农产品粗放生产,商品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更不知道所谓品牌效应,盲目效仿现象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五)村庄建设杂乱无章,人居条件恶劣。我国大部分村庄基本没有进行过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非常凌乱,农户住宅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大多数农民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生活甚至生产垃圾,整个村庄卫生很差,脏乱差问题非常突出。

(六)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缺乏诚信意识,不时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的行为出现;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对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太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有所抬头;以上种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发展的步伐。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发展潜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广大农民不满情绪上升、农村不和谐因素增加。可见,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而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农业增收的主体是农民,但政府对农民增收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拥有9亿人口的庞大群体,农民的富裕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替代不了的,只能靠他们自己,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一样——“自己动手” [8]。但政府对农民增收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因为农民增收离不开激发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良好的制度,而制度的供给与完善则是政府份内的职责。此外,诸如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又要求政府给农业以特殊的扶持和保护。这就要求政府既要充分发挥农民在自身增收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助农增收。因此,无论从国家还是农民的角度看,都应把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点。但也应看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因此,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也应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选择,而不应把农民增收局限于农业这一狭隘的领域。

(二)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和县乡行政改革,解决农村干群矛盾,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的又一重大不和谐因素是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民上访增多。其原因在于我国县乡行政体制不合理,特别是县、乡行政区划的数量过多,导致机构臃

肿,人浮于事。其结果,广大农民的不满情绪必然上涨。我国现有行政区划的形成,是与过去落后的交通、通信等生产力状况及计划体制下政府无所不管的职能分不开的。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已今非昔比,加之通过多年的改革,政府的部分职能已交给市场,农村的税费已经减免。在此情况下,继续保留原有的行政区划、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仅不合时宜,而且难以为继。因此,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及时对现有县、乡进行适度撤并十分必要。这对于从根本上裁汰冗官冗员,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农民负担,优化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新农民”,是构建新农村的关键。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因此,社会和谐最深刻的根基,不是来自于法律,也不是来自其它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源自于人们心灵的呼唤,源自于人们对基本道德和信念的认同。

据调查,现在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初中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这不仅是引起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城乡居民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一是广大农民的收入低,无力支付昂贵的教育成本;二是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资源奇缺,教育设施落后,教师收入低下,好教师留不住,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生的成绩低,升学率也低。

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切实落实国家提出的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大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与素质;三是要转变农村单一的普通教育结构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四是要允许农民工的孩子到城里就学,接受城市教育,不收借读费和赞助费。

(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是构建新农村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稳定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从我国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的实际出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宜完全照搬城市实行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而主要应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实行保障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县两级政府统筹的“政府保障为主、农民个人保障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篇: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推荐)

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字体大小:大小 sdyght发表于 10-03-26 15:17阅读(362)评论(0)分类:中国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沼气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首先,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许多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而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十分紧张,并且中央提出农业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不与城市和工业争抢商品能源。其次,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希望通过向农民提供适厨的农村沼气技术及产品,以减少由于传统民用炊事炉灶效率太低(有些不足10%)而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和眼疾、肺病的高发率。

第三,农业部门认为,包括农村沼气和太阳能、风能、微水电以及省柴节煤炉灶在内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及产品不仅可以为农村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清洁、方便的能源,而且对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都极为有利,是一项有助于扶贫,健康和教育的公益性事业。

第四,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很有限。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分别于50年、100年和200年内消耗殆尽。另外,由于人们大量使用低效率的用能设备燃烧这些化石能源,结果导致严重的烟尘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相信农村沼气建设可以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央和国务院历届领导对农村沼气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国的农村沼气建设有一个较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全国人大曾先后在1993年颁布的《农业法》、1997年颁布的《节约能源法》、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和《畜牧法》中都明确强调要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同时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到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政策支持机制和政策指导。2005年10月,中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在此基础上,农业部制定了《2006年-2010年全国农村

沼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规模达到4000万户和2020年在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农村沼气的目标。

第三,各级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在过去的5年间,中央政府投入近60亿元专项支持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自2003年以后,中央每年投入1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2006年这一支持力度高达25亿元。这使得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第四,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和高效的工作网络。在中央政府中,农业部负责农村沼气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等。同时,在30个省、1900多个县和8000多个乡镇都设有农村能源办公室和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农村沼气的行政管理、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4万多人。此外,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生产企业也加入到农村沼气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中来,使得农村沼气技术趋于成熟,相关产品及设备质量得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五,在农村沼气示范推广中,农业部始终注重教育、宣传和培训,不仅编印和出版了许多农村沼气方面的培训教材、宣传手册、电视片和广播节目,而且每年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许多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可以从这些培训教材和培训班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沼气综合利用和安全使用知识。通过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现在全国持有“沼气利用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员超过15万名。有50多家企业生产沼气配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初步形成县乡沼气推广机构服务到户、沼气生产工承包服务、农民沼气协会自我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

三、农村沼气建设和发展潜力巨大

据有关部门和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猪牛养殖年出栏7亿多头,蛋肉鸡85亿只,而其粪便排放量每年则高达32亿吨,粪便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近8000万吨,约为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5倍。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农户还仍然延续着分散养殖的习惯,其中,生猪分散养殖户为1.07亿户,奶牛、肉牛0.18亿户,蛋肉鸡1.17亿户,羊0.28亿户,役畜0.22万户,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全国大约有1.46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而目前已建成的1807万农户只占适宜农户总数的12.4%,其发展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全国规模化养殖场(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约240万处,其中,中型(养殖出栏500-3000头猪单位以上)养殖场约6.5万处,大中型(养殖出栏3000头猪单位以上)约9000处。而这些规模化养殖场都没有建设粪便处理工程,粪便的集中排放对局部环境污染较严重,矛盾较集中,社会影响较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进行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和清洁化的集中治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是最经济、最可行、最现实的选择之路。此外,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年的秸秆产量6.5亿吨左右,却有4成以上被废弃或直接烧掉,总体利用效率较低。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亦达到100多万吨,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滋生地,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目前,在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取得了突破,通过粉碎、添加生物菌剂,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预处理,3-7日可以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现在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130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生活有机垃圾作为发酵原料,对已建沼气的农户,即使不再搞养殖,也能使用;对不从事养殖的农户,也能建设沼气,这无疑拓展了农村沼气发展的空间。

四、几点结论

1.农村沼气作为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及各级政府将会继续并且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尤其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沼气建设将会作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资源,而且农村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在市场,更为农村沼气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舞台。

3.在长期的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研制出一大批成熟、实用的农村沼气技术、产品及装备,培养出众多人才,我国的沼气建设在国际上也已得到公认,我们有能力也愿意将农村沼气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与世界共享,并向需要的国家和地区输出我们的人力资源和适用的技术与产品,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当前新农村建设

关于当前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

91031Y21刘轩宇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也成为了全体国民关注的热点,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比较重大的成就,值得国民庆幸,但我们也必须重视和努力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当中所面临和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资金 主体 劳动力 形式主义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下,中华大地正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政府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成为了媒体、国民关注的焦点,也成了“三农”学者研究的热点。

这几年来,经过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成功模式,面向市、省以及全国学习和推广,也建立起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县、市、省及至国家级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这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成果固然值得我们庆幸,但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并努力设法去解决。

去年,我们曾到南方某山区小县进行农村调研,在该县一山村的调研中,我们比较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正在那驻村的一个年轻的乡镇干部(四年前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并与之谈论许久。他是负责本村一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乡设立的建设示范点)的乡镇干部。

他开始对我们比较警觉和排斥,毕竟我们是外来人员,何况又是大学里来搞农村调查研究的,所以他说话比较严谨,也只是向我们介绍他们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思想、计划、举措以及取得的一些成就。

经过一番沟通后,他才放松下来,对我们的警觉度也有所下降,也许是我们沟通方法现效了,毕竟他也是从大学校园出来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聊天就显得格外的轻松和畅通了。他向我们介绍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所面临和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乡村这个角度,他也从政府这个角度向我们谈了有关的一些问题,毕竟自己就是体制之内的人,不但熟悉乡村的现实情况,也了了解政府内部的情况。

经过与这位年轻的乡镇干部的谈话,我总结出在这样一个比较偏远落后的山区进行新农村建设所面临和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一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依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中央和省(市)提出各级财政支农投入要体现“三个高于”,并不得搞“上进下退”,但

多数县(市)级财政较为困难,只能维持基本工资保障支出,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远远不够。有的县(市)虽然搞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市)级财政也是在咬牙,在勒紧腰带,有的甚至挪用其它项目资会。二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筹资配套难落实。目前,在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妇女和老人。这部分人一者没有力气,干不了重活,“以劳折资”难实施:二者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不当家、作不了主,“一事一议”资金很难筹集。据统计,农民投工投劳数量对比以往急剧下降,如我们调查一个镇,2002年的投工投劳均是60万个,而2009年是1.2万个,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村庄整洁建设的需要。三是村级投入较为乏力。当前,在广阔的农村,一方面村办企业少,原有的集体经济项目被卖光、用光,正常运转依赖于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另一方面,村里欠农民的,农民天天要,而农民欠村里的,各级政府不准向农民收、不准向农户扣,绝大部分村已经是“空壳”村,村组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我们调查的有一个县,该县镇、村、组负债1.2亿元,村平负债43.4万元。四是农村金融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从农业发展银行来看,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包拦政策性粮棉油收购等流通领域贷款,这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支农。随着国家粮食体制的改革,其支农的力度将弱化;再从农村信用社来看,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产权制度不合理、不良贷款比率较高,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力不从心;再从商业性银行来看,商业性金融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直接面向农业、农村贷款的金融机构不断减少,金融资金对农村的金融支持严重缺位。

(二)资金的使用较为分散。主要的体现在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土地治理、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各个部门在贯彻中央“三农”政策时都会在资金安排分配面面俱到,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资金整合比较困难,影响了支农资会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新农村建设的财权与事权不够明晰。一方面管理权限和职责不清,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如新农村建设投入,哪些由国家投入,哪些由集体投入,哪些由农民投入,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往往造成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非常的少;另一方面在事权和财权的划分上,一般表现为基层事权大,财权小,上级事权小,财权大,新农村建设出现财权与事权不够统一、协调。

(四)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目前,财政部门对各项资金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实现了一项资金一套管理办法(细则),这无疑对提高支农资会管理很大的好处:但是,从我们平时掌握和了解及有关媒休报道上来看,仍然有少数项目单位,报假账、虚列项目支出,套取项目资金用于请客送礼,用于弥补单位经费不足等等,资金的使用效益打了折扣。同时,现行对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大都是招投标制,而基层报账的单位——财政部门要求中标单位(个人),报账必须是在国(地)税务部门圆票并取得国(地)税部门出掘的发票方可报账、拨款,而圆票是不得白白开票的,国(地)税部门需按建设投资总额的6.5%~6.8%交纳税费),使支农资金“缩水”;此外,可谓无商不奸,他(她)们没有利益、没有好处是不得干的,一个发包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个人)得净赚项目资金总额的20%——30%,真正用在项目上的资金却不多。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

从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到全国各地掀起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热潮,国内对新农村建设的讨论一直不断,但不管怎样,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社会各界的声音还是集中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农民才是主体,必须积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新农村建设。

为什么大家会讨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归属问题并把答案归结到农民自己呢?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一项战略工程,政府作为决策者,对于新农村建设它可以说是主要负责人,再加上政府受政绩考核影响,就很难避免出现以往政府做事包办一切的现象,还有就是受社会上人们“官退民进”、“民本位替代官本位”的思想的影响等。所以,和广大农民密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必须作为主体而积极参与进来,改变农民以前一直失语的现状。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政府则充当指导或引导的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的农民却仍失语,从而出现了较多的政府包办新农村建设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基层政府(县乡政府)是乡村事务的主要负责机构,而新农村建设现在已成为了基层政府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新农村建设出现的角色错位的现实问题,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政府包办性强而农民主体性弱的新农村建设更多出现在那些大县大乡镇,这里衡量大小的指标是经济情况。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县乡(镇),则政府就更有财力去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完成上级指标和政绩考核上就更显优势,当然也更有力去发展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在不少的富县富乡镇,兴起了大建各种各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点的风潮,然后县级以及乡镇一级的各个行政单位在农村挂点,负责相应的示范村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县政府最后进行各点的评估和总结。各个挂点单位为了各自的村点能在评估中大胜,政府也为了自己的政绩,则不惜投入重金,按自己的图纸去打造新农村建设。所以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政府出钱,县乡干部指使村干部和农民大拆大建、大涂大刷、大清大修的新农村建设。

而在穷县弱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政府包办性要比富县强乡镇稍弱些,从而也就让农民的主体性稍突出了些。其实,在这些偏僻的贫县穷乡镇,基层政府也因为财力不足而无能去包办新农村建设,只能发动广大农民一起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但毕竟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支撑的,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难免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阻碍,因为没钱办不了大事的。此时许多负责挂点(穷县的也在农村广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点)的政府部门也不得不去羡慕那些财力雄厚的大县,因为人家的新农村建设搞得红火和顺利。而至于农民稍强的主体性,其实也没多大实际意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农民也只是以投工投劳投资的方式参与了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运动。

总之,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一直都在倡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在真正的新农村建设中似乎却很难兑现,许多地方仍在忽视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而让其扮演着纯劳动者的角色,却一直上演着政府包办、行政指令干预的新农村建设,让农民不得不发出 “花政府的钞票,看干部的眼手,抬自己的手脚,建政府的新农村” 感叹。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劳动力问题

上文我们说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和主体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那就是劳动力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农民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要建设农民真正需要的新农村,但农民也要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的建设中,不然也会使新农村建设不能顺利进行。

不少地方政府以主导地位自居,行政性强制农民投钱投工投劳来进行新农村建设,其实这行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劳力保障,我们要知道,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工潮一波一波兴起,广大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特别青年人大批大批地涌向城市务工寻找生存和发展之路,至今已形成了一亿多的农民工群体。这样一来,对广大农村的影响很大,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土地荒废问题、婚姻问题、社会治安等问题,而对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农村青年人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基本是老人、儿童、妇女和伤残弱智的农民,这些人群

基本上要么丧失劳动能力,要么就劳动能力弱而不便从事较大强度的劳动。新农村建设重在建设,所以它更多的还是靠广大农民自己的劳动,强度大的艰辛的体力劳动,而这些留守人群就造成新农村建设缺乏所需要的劳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让农民充当主体角色,政府也积极正确指导,但新农村建设仍无法顺利进行,不要说让农民投资与政府合作,就是让农民投工投劳也无法办到,青年劳动力在外,而留守的特殊人群不要说无法投劳,就是能投劳也许自家的农活也忙不过来,何况自家以外的活。

其实有的地方还是有少数正常劳动力留在农村的,但也不能得到理想的利用,因为现在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少合作和集体精神的,也许正像曹锦清教授所说的中国农民“善分不善合”,农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家的事业中,而至于自家以外的事要么不参与,要么就理性地参与,也就是说看是否能得到好处以及好处的大小而选择性地参与,对待新农村建设也一样,不少农民觉得是外事,政府出工钱才出工,不然没空,自家的农活还忙不过来。总之,因为受广大农民外出务工和农民难以合作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缺少青壮年劳动力的严重困难,从而致使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没能顺利进行,这也是我们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和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主义问题

上文我们也说到,这几年来经过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值得我们感到骄傲,但我们也必须重视新农村建设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去解决,不然则会严重阻碍新农村的建设,也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质。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用二十字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内容,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的讨论,在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如主张发展农村经济为重心的,主张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为重心的、主张发展农村民主政治为重心的等等。

其实社会上的这些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重心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理论或讨论的层面上,而在现实层面上,大多数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却自然而然地突现同一个重点,那就是“村容整洁”,有不少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在本质上就只是在搞村容村貌改造和建设,基本上忽略了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十六个字,四个方面。

村容村貌是要我们去改造和建设,但新农村建设不只是表现的村容上面,新农村建设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有机统一体的。许多地方花巨资一味改造村容,其实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这主要是许多地方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形式化了。不少地方政府为了突现政绩,广建示范村点,大拆大建,大涂大刷,也就是政府以行政指令统一安排,拆除旧建筑,建新建筑,不拆不建的则将建筑重新粉刷,这些似乎已成了许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模式了。这样一来,在短短的两三年的时间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突现形式而失去实质内涵,新农村建设不断演变成新村庄建设,这也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形式化更多是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因为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了各级政府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为了政绩考核,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则在村容上大做文章,在新农村的“新”字大搞花样,旧容换新容是比较容易能认让领导能让普通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能出效果,更能突现农村的“新”。村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形象化的东西,而其它则相对较抽象化,这也许跟中国人的思维也有关系,中国人的思维具形象性,西方人的思维则具有抽象性。

新农村建设因在现实实践中大搞形式主义从而不断演变成了以村容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新村庄建设。关于这个问题,近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媒界、学界等的关注,但还必须

引起包括我们的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更广泛的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形式化的问题,防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的变质走样,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一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个村庄根据自己本村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子。比如旧村改造,有的村子可能仅仅是局部拆建一下就能够达到村容整洁的基本要求,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整体拆迁。眼下很多地方,只要涉及旧村改造,大多是“ 全拆全建”,结果造成劳民伤财。正如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星村党支部书记徐生辉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义上的呼吁一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

当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众多的误区和蛮干,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再次树立和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尤其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摆在广大基层村委干部面前的一个首要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照搬照抄城市建设模式的错误做法;也只有这样,从前乡村的“ 诗情画意”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保护。

五、结语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党和国家也一直努力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下所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也成了全体国民关注的焦点,更令人骄傲的是,通过广大人民的共同的努力,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但我们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资金紧缺问题、政府和农民角色错位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形式化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许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基本上都存在,也是会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的问题,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必须对此以高度的重视并及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第四篇: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赣县发改委曾华宁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省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较快地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我县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改变公路、电力、水利等设施的现状,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公路建设方面

全县共有乡镇19个,行政村315个。至2005年底,尚有3个乡镇、27个村不通公路,占总数的15.8%、15.3%,里程达102公里,未通油(水泥)路的村208个,占总数的66%,里程达793.1公里。在已建成的通村通社公路中,有些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是,由于无后期的养护资金,道路质量差,通达水平较差;由于公路技术等级较低,全为泥石路,路基松软,路面狭窄,行车难,抗灾能力较弱,因地处山区,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有的根本就不能通车,在已修建的村级公路中,90%需要整治,所需资金投入较大;规划设计滞后,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缺乏建前、建中、建后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

(二)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方面

我县在第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中,新建35kV变电站3座,改造35kV变电站2座,新建10kV线路262.87km,改造10kV线路161.36km,改造低压用户117182户,对部分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安装了一户一表,大部分村镇都已通电,全县有247个村,117182户完成农网改造,占全县总户数的87%。但由于缺乏资金,大部分村仍然使用老线路,线路、设备严重老化,供电能力低,电力弱,线路电耗高,农村使用单位电价居高不下,大大地增加了农村用电负担。目前我县仍然还存在无电村,仍然有25个村16959户的农户未实施农网改造,分布在12个乡镇。由于资金有限,又要完成80%以上的农户覆盖面,呈现网架结构不合理、网内设备陈旧老化,还有一些10kV线路需要改造未完善,对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制约着农用机械的推广使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农村电量需求量高,落后的电力配送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户强烈要求加大投入,急需对剩余村的农网进行及时改造。

(三)农村水利基本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方面

全县现有各类大小水利工程16454座(处),其中:蓄水工程9808座,正常蓄水量4914万立方米;引水工程5755处,引水流量16.5立方米/秒;提水工程756处(台),总装机4144千瓦;堤防(河堤)135条,长度330公里,保护耕地4.97万亩,灌溉面积12.52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48%。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现有工程效益发挥较低,全县小

(二)型以上水库设计灌溉面积97685亩,实际效益只有65174亩,占设计效益的67%,还有三分之一的效益没有发挥。已建人饮集中供水工程19处,能解决25224人的饮水问题。现农村人口饮水人数为399506人,其中手压井、筒井、大口井人数288469人,引泉人数108677人。根据饮水水质直观调查认为多数为不符合饮用要求,加上水量不够,不能满足40升/人的日标准,供水保证率低于90%。

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来源不足。虽然各级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不够。国家每年通过国债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等方面进行了扶持,重点进行了水库除险、人畜饮水工程、农田灌溉工程、村级道路整治等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通路、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等困扰制约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民饮水和农田灌溉得不到解决,要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必须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

二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不够。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设施的实物管理,对已有的设施没有形成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基本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使用,致使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越加步履维艰。

三是基础设施老化,保障能力下降。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续建配套任务重;渠道标准低,倒塌淤积堵塞严重;病险水库未全部处理,全县尚有病险水库14座。由于缺乏维修资金支持,致使一部分基础设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一些处于半瘫痪状态,或者是使用效率较低。

四是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表现在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因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服务和引导,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实行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当地业主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以缓解设施在运行中的各种经费的不足。对村级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可引导组建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通过走市场化道路,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题,而且还减轻了群众负担,企业得到了发展。

三是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一是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或民间投资主体自主投入。运用联村联建、联户建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也可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通过招商积极争取外来投入。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由于目前农民承受力不强,农业效益不高,全部让农民进行自我修建很不现实;为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和项目扶持。三是通过上级在各乡镇的农业项目实施,实行基础设施建设捆绑进行。

四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镇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针对迫切需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减少资金的闲置使用。

五是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因此必须坚持重点发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解决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防止出现资金分散,解决问题不力的问题。做到建设一个,发挥最大效益一个。

第五篇: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你觉得该如何解决? 答:1.农村留住人方式方法不多,导致农村成了老弱妇孺滞留地,农村发展原动力不足,一些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化建设过热,空壳农村现象越来越多。这不是好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农业国,一时间在短期内摇身变成工业化国家,有点过于乐观了。要看到我国从战略需求、能源工业都不具备条件,农村相对稳定必须长期保持。人是所有社会关系总和,人留不住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做留人工作至关重要。要留住农村青壮劳动力,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建起核心村,中央出台新农村建设从方法步骤来看也是在做这项工作,但要拆乡为村。目前,乡的作用已经非常弱化,可聚积了大量人材。把乡党委化成若干个总支分布到各个核心村中,有利于农村带头人存在,吸引人材回归,减少中间环节,增强农村生存率。二是要创建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硬件东西固然非常重要,村村通、免收农业税、开展医保试点等国家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软件也很需要,比如:农村人材的奖励、物流系统开发管理、人文艺术的传承就必须靠各阶层去培植、去抓。三要有大自然村感知,农村结构很有自然区域性,用以点带面,以村吸村阶段性工作办法,效果会更为好。

2.抓特色产业意识不强,导致农民寻求不到生存出路,农民生活质量不高,一些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农村产业也要有“百姓争名、百家争利”的“双百”方针,要众有我特,走村村特道路,要想方设法树品牌、打产品。从现实情况来看要立足

以下三个方面选取特色农业产品。

(一)立足用地理优势选取特色农业。根据所在地位置帮助、引导农民种植适宜的农业产品,改造原有大众化、低产业产品,积极争创品牌。

(二)立足传统产业选取特色农业。传统农业有一定渊源性,从传统农业中选优、稀、特产品,扶植其发展。

(三)立足人才状况选取特色农业。人才对农业产业结构起关键性作用,发现、培养、保留农业人材,运用人才优势寻求名优产品培植。特色产业上去了,会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农业人材回归,增强农村发展底蕴,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有了特色农业产品,农民收入就有着落,生活水平自然会提高,农民享受国家优惠待遇就会更充足。

3.运用保障机制不活,导致农民日常活动依存无度,成了弱势群体,一些很好的利民措施得不到体现。

农民利益问题能否得到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课题,关乎民生、民权、民心的综合指数,不容忽视。要做好这项工作也要强化以下力度。一要不断完善立法机能。中央为民立了不少法,但法与法之间重复现象存在,部门争夺法理利益矛盾是益加剧。这就要求各级立法机构要统筹权衡,突出重点为民立法、为民理法。切实把关系农民利益理清楚,上升为大法,尽可能避免钻“法空”现象发生。二要落实监督功能。当前各级选举只注意到乡以上人大代表产生,农村的主任选举县以上精力不够集中,把担子压到乡、镇上,殊不知农村主任选举是我国现行阶段最直接选举,把握不好就出现买票、卖票、打架斗殴现象,或群族说了算。选不出真正带头人,农民对选举失去信心。

三要优先选拔公务员。把农村工作优秀人员纳入公务员选拔、考核之列,适当放宽农村提拔干部任职年限,切实体现农村工作有干头。四要大力宣传农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宣传喉舌功能,挖掘农村工作各种有利素材,不间断开展宣传造势,促进农民成就感。

下载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全国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我国新农村建设情况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7年8月1日至8月15日 调查地点:湘潭县 调查人: 调查对象:湘潭县居民 一、前言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何春燕 摘 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

    当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

    当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论文摘要】 家庭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细胞组织,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然而家庭暴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为普遍......

    浅议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浅议当前我国公务员 职业道德现状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11级思想政治教育学号:11030400** 姓名:鄢* 目录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3 二、公务员职......

    浅谈农村新农村建设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新农村社会建设姓名:沙来斌专业层次:专科 学号: 1***3专业名称:一 村 一 指导教师:吕 永 刚分校名称:滁......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摘要: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前进......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的发展对于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已经成为了全民关注的问题,同样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