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

时间:2019-05-12 19:2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

第一篇: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0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基层财力,逐步解决一些行政村运转困难问题,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今年起组织实施。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节粮措施。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作出贡献。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山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二0二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二0一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鼓励出口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产品的原则,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重视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二)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对到农村履行服务期的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在研究生招录和教师选聘时优先。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加强远程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

(三)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全体农民。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视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妇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等优抚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农村老龄服务。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发展农村邮政服务。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

(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七)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我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力量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地震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专业力量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全力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加大投入,对口支援,发动群众,加快受灾农户住房重建,搞好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修复并不断改善。

(八)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农村广大干部要进村入户做好下访工作,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政法工作,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实行群防群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一)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注重选好配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办法,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

(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探索发展党员新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五)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筑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

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

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按照省委提出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乘势而上、有所作为”的要求,倍加珍惜面临的重大机遇,倍加珍惜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倍加珍惜中央的政策支持,切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起来看,全面把握当前形势,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既要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又要看到完成重大历史使命的责任和压力;既要用好海西建设的有利之“势”,又要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冷静清醒、审时度势,乘势而上、迎难而进,不断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新的成效。

□“四求作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海西建设新起点,顺应海西建设新形势,持续以往有效的工作思路,体现海西建设的新要求,突出先行先试、创新创造、融入融合、实干实效,在求作为中拓展“四个关键”、“四个重在”、“四谋发展”、“四求先行”、“四责要求”的丰富内涵,不断开创海西建设的新局面。

28日,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黄小晶、于广洲,省委常委陈文清、张昌平、袁荣祥、唐国忠、杨岳、于伟国、陈桦、徐谦出席会议。

卢展工在会上讲话。他说,要统一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务院颁布的《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中央立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为加快福建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的出台,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加快发展、更好发挥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优势、独特作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来自于福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较强综合实力和良好工作基础,来自于历届省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持续探索和实践,来自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结合福建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来自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海内海外所形成的共识和凝聚力,来自于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积极变化,来自于中央对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和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来自于中央着眼长远发展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意见》的形成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跨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所凝聚的智慧力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按照省委提出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乘势而上、有所作为”的要求,倍加珍惜面临的重大机遇,倍加珍惜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倍加珍惜中央的政策支持,切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卢展工指出,要保持清醒,全面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形势。要看到当前我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发展有着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清醒认识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主体作用不够凸显、主体优势不够凸显、主体气势不够凸显,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总起来看,全面把握当前形势,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既要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又要看到完成重大历史使命的责任和压力;既要用好海西建设的有利之“势”,又要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冷静清醒、审时度势,乘势而上、迎难而进,不断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新的成效。

卢展工要求,要有所作为,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关键是要着力实干,有所作为。在今年省委“四个专题”调研中,省委提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四求作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海西建设新起点,顺应海西建设新形势,持续以往有效的工作思路,体现海西建设的新要求,突出先行先试、创新创造、融入融合、实干实效,在求作为中拓展“四个关键”、“四个重在”、“四谋发展”、“四求先行”、“四责要求”的丰富内涵,不断开创海西建设的新局面。

要提升思路求作为,就是要在持续以往行之有效的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思想观念、视野境界和工作要求,以思路的拓展提升促进工作的新突破。要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和提升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使我们的认识和各项工作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时代进步的潮流。要树立开阔的战略眼光,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进一步提升站位、认清优势、明确责任,认真审视自身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更高层面、更大平台筹划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整合,加强协同,加强统筹,在海西全局中提升思路。

要精心谋划求作为,就是在提升思路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精心谋划。要着眼全局找定位、着眼实际找优势、着眼长远搞规划、着眼突破抓运作,进一步研究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海西发展的总体布局,在构建中心城市发展框架、构建区域发展一体化框架、构建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框架等方面迈出新步伐,更好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进程。

要突破重点求作为,就是要认清重点、把握重点、推进重点,始终突出关键点、抓住薄弱点、培育新亮点。突破重点是对海西总体建设的要求,也是对各地工作和各项事业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保持头脑清醒,坚持科学发展,注意遵循规律,认真研究和确定各自的规划重点、发展重点和推进重点,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加强统筹、搞好协调、注重兼顾,注意整合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要艰苦奋斗求作为,这既是对过去取得成绩的作风保证,也是今后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振奋精神,始终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劲头、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加快发展,在先行先试中乘势而上。要强化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做到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要注重实干,乘势而不等势,主动而不被动,靠自身主体努力而不等待观望,着力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而不过高地期待,从基层基础做起而不急功近利,求真务实、注重运作,不畏艰险、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卢展工强调,要加强领导,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坚强保证。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以党的建设实效来保障海西建设的实际成效。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靠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的扎实工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基层、打基础。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持续“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以党的优良传统带队伍聚民心,推动事业发展。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保障海西建设健康发展,始终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在海西建设中真正树立起公正、为民、廉洁、效能的形象。对进一步做好当前工作,卢展工要求,要全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高度重视社会安全稳定,统筹安排各项重大活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开好头、起好步。

卢展工强调,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历史责任,使我们又面临新的严峻考验。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福建3600万人民,团结奋斗、有所作为,我们一定能够承担起中央和人民交付的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重大使命和光荣任务。

参加会议的有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党员负责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纪委委员,不是省纪委委员的设区市纪委书记,各市、县(区)委书记,各市、县(区)长,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非中共党员的省级领导干部,在闽的全国政协专委会领导,省军区领导,担任过副省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同志,省直单位副厅以上的领导干部。

第三篇: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党的纪律,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加强对全党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

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和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真诚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鼓励党外人士做我们党的挚友和诤友。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三)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广泛性。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代表联络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继续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维护选举结果严肃性。

(四)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本领,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五)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挥地方积极性同维护中央权威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但不得公开发表和散布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增强考察准确性。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三)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问题研究。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更好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五)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干部管理要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办法。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切实解决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六、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一)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

(三)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

(五)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二0一0年底基本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加强条条为主管理和条块共管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

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一)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三)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全党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

(四)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领导班子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自觉接受批评,积极进行整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保护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

(五)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八、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一)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依纪依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二)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选好配强巡视干部,完善巡视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视成效。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健全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的制度。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

(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公正司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彻底清理“小金库”。健全金融市场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和内控机制建设,完善金融账户实名制,有效防止和严厉惩处利用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等手段进行腐败活动。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推进相关改革,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本决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建设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党的建设工作,由中央军委根据本决定精神作出部署。

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第四篇: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

于广洲同志在福建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9月10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精神,总结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部署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央第五巡回检查组对福建的学习实践活动十分关心、精心指导,等一会儿王玉庆副组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和省委对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8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强调,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从参加单位和党员特点出发,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努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取得预期效果。8月28日,中央召开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习近平同志、李源潮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作了全面部署。9月2日,省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中央会议精神,对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总结,研究制定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省委常委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在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特色。强调我省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和省委提出的“四求作为”的要求,把重要性突出出来,把基层特点突出出来,把实效性突出出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得更好更快。对中央和省委的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受展工书记委托,我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五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海西建设,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主要在市县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开展,共有3.26万个党组织、52.9万名党员参加。5个多月来,各参学单位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和“海西应先行”实践载体,组织有效,指导有力,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强大动力。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正值《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各参学单位及时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结合起来,将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动力转化为推动海西建设的实际行动,不断推动海西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牢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省委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省委常委会及时研究部署,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对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分别成立了省属本科高校、省管国有企业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参学单位党委(党组)认真谋划,统筹兼顾,及时组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以徐荣凯同志为组长、吴恒同志为副组长的中央第三巡回检查组,先后7次亲临我省指导检查,工作深入,要求明确,有力保证了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开展讨论,形成科学发展新共识。各参学单位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时把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意见》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广泛开展“四求先行”大讨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努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海西建设的共识和行动。

三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各参学单位通过深入学习和调研讨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主要领导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特别是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深入研究与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相衔接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强化观念对接、思路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和机制对接,研究提出了本地本单位实现科学发展、促进“三保”工作、服务和促进海西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四是抓好整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坚持把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回头看”和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统筹考虑,突出实践特色,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各参学单位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认真制定和落实整改落实方案,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使学习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成效、取信于民。

五是突出实践特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参学单位注意把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作为实践重点,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按照省委“跟进要紧、运作要活、工作有序、发展有效”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主动应对、积极作为,着力扩大投资、激活消费、帮扶企业、稳定出口,扎实做好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迈上新水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总的看,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借鉴和运用第一批活动的成功经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共识。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加快海西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在本地本单位是不是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以及如何融入海西、建设海西、服务海西等重大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思路更加清晰,干劲也更足了。二是取得了解决问题的新成效。坚持把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普遍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突出问题,办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第二批参学单位共集中解决了3.6万多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9万多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5万多件,各项民生工程直接受益群众达1550多万人次。三是构建了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各参学单位着眼推动科学发展,主动对接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以及《海西建设纲要(修编)》提出的政策规定,完善了一批有利于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体制机制。据统计,第二批参学单位共废止各类政策制度7316项、修订完善2.2万项、新建1.4万项。四是创造了科学发展的新业绩。全省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总体呈现正在持续、好在持续的良好态势。今年1─7月,全省生产总值5606亿元,比增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7亿元,比增6.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800亿元,比增17.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0亿元,比增14.6%;财政总收入988亿元,比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增9.8%、9.1%。五是推动了党的建设的新加强。各地各单位针对党风和机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持续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机关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在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坚持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把群众参与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对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借鉴指导作用,第三批参学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把握并加以运用。

在充分肯定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些党员干部学习还不够深入,“四求先行”的意识和“四求作为”的能力还不够强;有的单位查找和分析问题不够深入,解决突出问题的措施不够有力,中长期整改任务还比较繁重;一些单位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解决问题上效果不太明显等等。同时,学习实践活动是一个整体,三个批次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真正要把整改的任务落实好,把查找出来的问题解决好,把相关的制度机制建设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第三批参学单位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第一批、第二批参学单位联动解决。我们要通过扎实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和扩大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取得实效。

二、充分认识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从今年9月开始,到明年2月基本结束,参学单位主要是乡镇、街道,村、社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医院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第一批、第二批活动的基础上,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具有特殊重要性。参加第三批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团结带领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认真组织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组织,扎根于每一个党员头脑,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恰逢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结合庆祝活动,组织党员群众重温党的执政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同时,还要看到,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全省第一批和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广大群众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更充满期待。参加第三批活动的单位和对象又处在最基层,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活动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基层得到落实,关系到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好效果。

第二,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具有现实紧迫性。当前,对福建来说,既迎来了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海西战略已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我们也要看到,福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卢书记在省委八届六次全会讲话中指出: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主体优势、主体气势还不够凸显,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尽管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但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外部环境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实现“三保”的目标任务还比较艰巨。在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更迫切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紧紧抓住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第三,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具有相对复杂性。相对于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批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工作难度也更大。从数量上看,参加活动的基层单位多、党员人数多、行业类别多,全省共有4.19万个基层党组织、98万多名党员参加,分别占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总数的50.5%和58.7%。从结构上看,党员的从业状况和职业构成比较复杂,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多,他们的活动方式和思想状况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参加活动的多数是普通党员、只有少数是干部,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另外,农村基层、城市基层、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等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差异较大,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尽相同。学习实践活动启动时,农村正值秋收秋种的农忙季节;学校新学年刚刚开学不久,工作头绪比较多。这些都给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充分做好相应准备,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好、开展好。

三、准确把握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推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各单位要牢牢把握中央关于“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继续围绕省委确定的“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和“海西应先行”实践载体,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和省委提出的“四求作为”的新要求,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

一要更加注重取得实效,努力多办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让基层党员和群众比较满意,就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这是根本要求。要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基层党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要着力民心、着力民生,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从群众最希望办、眼下能够办好的事情做起,多办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尤其要多关心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多关心老区、山区、少数民族集聚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享。要从基层情况比较复杂的实际出发,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工作,多做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的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珍惜和维护当前我省社会比较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要更加注重简便易行,充分考虑基层的特点和实际。各参学单位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针对党员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特点,学习内容要注重通俗易懂,学习形式要注重喜闻乐见,活动时间要注意灵活安排,让党员群众易于接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同时,要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树好一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教育引导群众。比如大唐国际福建分公司原党组书记李朗红,从内蒙古来到福建,走遍闽东的山山水水、踏勘选址,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宁德火电、宁德核电、漳州风电的选址和前期工作,今年1月27日,因积劳成疾去世。省委认为,在大力推动海西建设之时,特别需要李朗红这么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需要各行各业的同志从自己的职责出发、扎实工作,为海西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要让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看到身边鲜活的榜样,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需要指出的是,强调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注重简便易行、简化程序,并不是简化工作,更不是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必须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质量。

三要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类型多、党员职业构成、活动方式差异比较大,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要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科学确定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重点、形式和要求,切实增强针对性。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乡镇、村和街道、社区是重头,要切实下足功夫抓好;“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是难点,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突破。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针对乡镇、村和街道、社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同时还要会同统战、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制定“两新”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具体活动方案,分类提出不同要求。各参学单位要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真正找准各自开展活动的着力点。要区别普通党员、领导干部的不同职责,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同时又要确保普通党员都能参加,都能接受教育,都能有所收获。

四要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任务重心在基层,工作难点在基层,作为空间在基层。只有全省上下、方方面面重基层、打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才真正大有希望。省委把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明确提出以县(市、区)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一以贯之地把“加强基层组织”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当前,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基本上已经结束(只剩下不到2%的村没有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还有23%没有完成。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换届选举工作、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很好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对他们要多理解、多关心、多支持,重在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基层工作的同志放心、用心、尽心。

五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运作要求,也是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方法。一方面,要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三个批次的关系。把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通过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基层;把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普遍性问题,纳入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的内容,使之相互衔接、前后呼应,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城乡之间、条块之间、基层单位之间的统筹协调,积极探索结对帮扶、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共同推进突出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使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利契机。今年前三个季度将要过去,要抓紧抓好今后几个月的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明年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要更加注重实践特色,加快推进海西建设。突出实践特色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最大特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最终成效要体现在科学发展上,体现在海西建设的推进上。我省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之所以有成效、有特色,是与紧密联系海西建设的实践分不开的。各参学单位要继续把加快海西建设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以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动力,努力使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委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三保”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真正得到落实。要按照省委提出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乘势而上、有所作为”的要求,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认识海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从更宽广的视野中来审视海西建设,倍加珍惜面临的重大机遇,倍加珍惜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倍加珍惜中央的政策支持,自觉承担并完成历史使命,切实把中央的决策、省委的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在海西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顺应海西建设新形势,突出先行先试、创新创造、融入融合、实干实效,在加快推进海西建设实践中体现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效。

四、从基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

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方案》,明确乡镇、街道机关集中活动时间6个月,其他单位集中活动时间4个月,另外安排2个月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和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整体安排上保留3个阶段,不分环节,要求重点抓好6项工作。这样安排,是为了使整个活动在协调推进、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给各地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活动留下足够的创新空间。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认认真真,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扎实抓好每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推进。

1、在学习调研阶段,要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两项工作。学习调研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的起始阶段,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要认真抓好学习讨论,注意分层施教,组织好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党员的学习。要丰富学习内容。除中央规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外,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并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在学习调研阶段,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要继续组织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海西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习。有条件集中学习的乡镇(街道)以及学校、医院等,可参照前两批的做法开展学习;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党员,可按照小型、分散、业余的原则,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习、生产两不误;对自学能力、领会能力不强的党员,要多采取宣传、辅导、讲解、讨论、形象直观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对年老体弱的党员、流动党员,可采取送学、寄学、补学等方式组织好学习。要充分发挥各级讲师团、理论宣讲团、理论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他们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宣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帮助农村党员和流动党员搞好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联系实际、入脑入心,要注重实际效果,但对基层党员写读书笔记等不作硬性规定、不作检查。要注意分层施教。对有阅读能力的党员,要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其中乡镇、街道的领导干部要保证读完“两本书”,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要读完“三本书”;对其他党员,可运用听报告、看教育片等方式组织学习培训。对农村党员,重点做到“四个一”,即:上级党组织负责人作一次辅导报告,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一次动员讲话,请先进典型介绍一次经验,看一场介绍科学发展经验和做法的教育片。各县(市、区)委和乡镇(街道)党委(工委)书记要带好这个头,率先作辅导报告。要联系实际组织讨论。围绕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服务海西建设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讨论,努力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深化认识、形成共识。要开展调研和走访。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来确定课题进行调研,其他单位的党员干部要上门入户走访服务对象。要把调研走访作为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重要措施,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使群众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2、在分析检查阶段,要重点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两项工作。乡镇、街道等设基层党委(工委)的单位和虽未设基层党委、但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医院等单位要认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其他单位召开党支部(党总支)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要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领导班子成员要相互谈心,认真撰写发言材料;会上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找个人和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身边群众意见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要请全体党员参加,支部委员特别是书记要根据征求到的群众意见进行分析检查,其他党员要对群众意见和支部的分析检查进行评议讨论,通过分析检查、评议讨论,明确整改事项和具体措施。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按照要求,乡镇、街道等设基层党委(工委)的单位和虽未设基层党委,但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学校、医院等单位领导班子要写分析检查报告。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召开党组织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其他单位要对调研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也可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至于哪些单位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哪些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请各县(市、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所属参学单位进行分析排队,具体确定。

3、在整改落实阶段,要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两项工作。各单位要以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为依据,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或整改落实措施。乡镇、街道和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医院等单位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其他单位要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整改方案是对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进一步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要做到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落实措施都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承诺,接受监督。要充分体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注意对群众要求作合理引导,防止作不切实际、无法落实、难以实现的承诺。要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解决突出问题的工作,把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贯穿始终,集中力量办几件群众希望办又能办到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五、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为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要在落实领导责任上下功夫。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领导,责任在班子。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在基层,地方党委的责任更重、工作量更大。市、县(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本地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责任,县一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承担起直接领导责任,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好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地方各级党委要成立高效精干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领导有力、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市(县、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建立联系点,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乡镇、街道在抓好自身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村、社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

二要在加强督促指导上下功夫。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针对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都是基层党组织,按照党委领导、系统指导的方法,省委决定向各设区市派出巡回检查组,并由省委统战部、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分别牵头成立指导小组,对相关系统行业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各设区市要派出巡回检查组、县(市、区)要派出指导检查组,加强督促检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涉及的层级比较多,各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注意合理安排,防止出现一个单位接受层层检查、重复检查的情况,在指导检查工作中,各级巡回检查组、指导检查组要轻车简从,减轻基层负担。

三要在强化舆论引导上下功夫。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宣传报道,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很强。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党员都在基层,分布面广、文件传达周期长,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的优势,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事例,宣传群众得实惠的鲜活事例。要突出活动主题,把握正确导向,贴近工作实际,用具体的事例、生动的细节、精彩的画面、鲜活的语言,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同志们,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政治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的工程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玉庆同志在福建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9月10日)

今天的大会开得很好。刚才,广洲同志作了非常好的动员讲话,系统总结了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对第三批活动的开展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完全符合中央的精神。这次来之前,我们对福建省前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就有所了解,我们感到,省委对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一直高度重视,切实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紧密结合福建实际,紧密联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指导推动。参加活动的各单位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省委的领导下,参加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始终围绕省委确定的“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主题和“海西应先行”的实践载体,结合实际找准定位,扎扎实实地抓好活动的开展。第三批活动各试点单位坚持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整体上看,福建省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同时,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按照中央的部署,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9月份开始,到明年2月基本结束。参加单位主要是乡(镇)、街道,村、社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医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为加强对活动开展的检查指导,中央决定继续向全国各省(区、市)派出巡回检查组。这次共派出了6个组,我们是中央第五巡回检查组,负责联系福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个省(市)。中央巡回检查组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助地方党委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掌握情况、提出建议、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当好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参谋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中央对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落实中央的有关要求,从参加单位和党员特点出发,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也就是“五个更加注重”),努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取得预期效果。这一重要指示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8月28日,中央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大会,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对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李源潮同志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讲了重要意见。会上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中央关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下面,我根据中央的精神,代表第五巡回检查组,就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认识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毫不松懈地抓好活动开展。关于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指示、讲话和中央的《指导意见》,都讲得很清楚了,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领会和贯彻。这里,我就强调一点,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不仅对于巩固当前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有效巩固和拓展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真正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极为重要。第三批活动面向最基层单位,与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活动搞得怎么样,有没有走过场,是否真正取得实效,势必关系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也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赖和评价。相对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批活动面临的情况更复杂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一些、任务更艰巨一些,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五个更加注重”,确保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要坚持全面贯彻中央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和“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同时,针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具体实际和特点,突出“五个更加注重”,这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确保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必须贯彻活动始终,体现到活动方案和实际工作中。一是更加注重取得实效,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基层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办一些顺民意、解民忧、惠民利的实事好事;二是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注意针对具体实际、讲求实效,灵活安排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支持和鼓励基层的首创精神;三是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注意针对不同类型单位、区别不同群体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加强具体指导;四是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坚持全面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贯穿活动始终,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政权和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五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注意搞好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协调联动,把前两批活动整改落实工作与帮助解决第三批活动单位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要处理好开展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第三,切实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和要求,推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基层单位党员负责人为重点,相关单位全体党员参加。活动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3个阶段进行,主要有6项工作。与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相比,第三批活动在整体安排及要求上有所调整和变化。主要表现是:在保留3个阶段的同时,适当简化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不再具体划分环节;针对不同单位实际,在时间安排上保留弹性;在具体方式方法和步骤设计上更强调灵活性。这是中央根据第三批活动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必要调整,目的是使各单位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因此,必须全面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及具体要求,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相统一。有关方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指导、认真把关。参加活动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活动,避免简单化、片面化,防止走过场,确保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实现总的目标要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合力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一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县一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投入足够精力抓好活动,确保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基层。要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发挥好各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针对具体情况,在经费、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予基层单位必要的支持,帮助克服遇到的困难。二要加强检查指导。省、市(地)巡回检查组、县(市、区)指导检查组及各系统指导小组都要迅速到位、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要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注意多支持鼓励、多服务帮助、多总结宣传典型经验,支持基层单位创造性开展活动。各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尽快建立活动联系点,经常深入下去,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搞好指导和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避免出现重复检查、层层检查,使各级巡回检查组、指导检查组、系统指导小组工作相互融合、形成合力。三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各种媒体,以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央有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精神,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和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营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四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发展结合起来,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完成好本单位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

同志们,搞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我们巡回检查组全体同志,将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发挥好作用。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给予支持和帮助,多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福建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一定会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一定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主题词: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 讲话 通知

抄送: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第五巡回检查组

中共福建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9月11日印

(共印200份)

第五篇: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

中共宁德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中共宁德市委二届七次全体会议在宁德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省委书记卢展工莅宁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并审议通过《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有所作为,全力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建设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为在新起点上推进海西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委书记陈荣凯主持会议并代表市委常委会讲话。市委副书记陈家东、林多香、唐颐,市委常委游美萍、傅贤光、林鸿坚、郑民生、谢仰俊、蔡小林、陈元邦、刘茂青、李转生出席会议。会议应到市委委员38名,实到33名,应到候补委员8名,实到7名,符合规定人数。

陈荣凯强调,把握新精神,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省委八届六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审议通过了《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讨论并原则同意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省委书记卢展工代表省委常委会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次省委全会内容十分丰富,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具体,政策措施有力,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动员会。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省委全会精神,切实把全市上下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市上下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上来。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卢展工书记讲话精神上下功夫,以此为指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宁德各项事业发展;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上下功夫,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对接、主动跟进;要在联系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上下功夫,紧密联系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明确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应有的贡献。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之后,卢展工书记在8月18日至21日深入宁德调研并作重要讲话,用“四个比较”充分肯定宁德的工作,用“四个始终”高度概括宁德的经验,并要求宁德要“融入全局、拓展优势、盯紧抓实、提升形象”,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更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省委和卢书记对宁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宁德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建设海西、致力环三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科学发展、快速崛起的干劲和热情。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认真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把认真学习贯彻卢书记在宁德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任务中,贯彻落实到加快环三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贯彻落实到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使之成为我们推动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陈荣凯强调,站在新起点,务必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当前,随着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环三区域成为海西新增长极,宁德已经站在一个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机遇期。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对当前形势有一个全面准确的分析和判断,知优势而因势利导,知不足而奋起直追。一要正确看待来之不易的良好态势。目前宁德已经具有较高的战略起点,已经蓄积较强的发展气势,已经形成较好的开放格局,总体上比较持续、比较协调、比较有效、比较振作,已经奠定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劲态势。二要抓住用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宁德与全省各地一样都将得到比以往更多的倾斜支持,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将更大,环三的社会关注程度将更高,宁德的内生发展动力将更强。三要勇于担当服务大局的历史责任。更加清醒地看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看到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看到宁德拓展一线的责任重、实现目标的压力大、自身发展的挑战多,乘势而不等势、主动而不被动,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努力的地方做起,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推动宁德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陈荣凯强调,谋求新突破,务必先行先试、有所作为。我们必须自觉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秉承海西建设五年的成功经验,按照省委“四求先行”和卢书记莅宁调研重要讲话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海西建设新起点,顺应海西建设新形势,突出先行先试、创新创造、融入融合、实干实效,在持续落实“四求作为”中不断拓展“四个关键”、“四个重在”、“四谋发展”、“四求先行”、“四责要求”的丰富内涵,奋力开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和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局面。要提升思路,融入全局;精心谋划,拓展优势;突破重点,盯紧抓实;艰苦奋斗,提升形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根据国务院赋予海西的四大战略定位,重点在四个方面着力先行先试、力求突破:突出对台优势,着力在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上拓展新作为;突出基础先行,着力在打造“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上增创新优势;突出产业集聚,着力在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上体现新成效;突出资源整合,着力在培育“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上形成新热点。

陈荣凯强调,面对新任务,务必加强党建、提升能力。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宁德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眼于奠定解放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促进和谐的能力。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市、区)委要用足够的精力抓基层、强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实施环三战略中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指示精神,按照贺国强同志提出的“六个表率”要求和省委的“四责要求”,持续把作风搞实、把风气搞正,以优良作风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理直气壮抓发展,旗帜鲜明反腐败。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好自己,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把人心稳定好,把风气引领好,把大局维护好,努力实现市委提出的“四个好”的目标要求。

陈荣凯还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委全会精神,关键在行动,效果看落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集中精力抓好今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委全会精神开好头、起好步。要全力以赴保增长,继续盯紧盯实目标,尽心尽力抓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力以赴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拉动及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要抓好去年以来各类招商活动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要以人为本保民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牢记民生无小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重做好农民增收、群众就业、社会保障、“造福工程”及地质灾害险情村搬迁,以及“莫拉克”台风灾后恢复重建、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落实责任保稳定。及时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信访、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监督、污染治理等工作,确保社会安定稳定。同时,要统筹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筹备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等重大活动,务求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取得实效。

全会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进取,乘势而上,全力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为海西建设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9月4日下午,出席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的市委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了12位部分县(市、区)党政正职领导和市直单位正职领导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

参加会议的有: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党组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员副主任,市政府党员副市长,市政协党员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副巡视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曾担任副厅以上领导职务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各老干部学习组组长;市纪委委员及不是市纪委委员的各县(市、区)纪委书记、东侨经济开发区纪工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东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市委各部、委、办主要负责同志,市人大常委会、政协各委、室党员负责同志,市直各委、办、局、总公司党组(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市政府各驻外机构党员负责同志,各人民团体党组(总支、支部)书记,各大中专学校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各驻宁中、省属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特邀非中共党员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厅级无党派人士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列席大会。

宁德市委二届七次全会通过加快推进环三发展实施意见

环三发展擂响战鼓

2009年09月05日宁德网 大 中 小】

宁德市委召开二届七次全会,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卢展工书记莅宁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并审议通过了《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市委书记陈荣凯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这次市委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十方面内容。《实施意见》明确了“环三”在海西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将“环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建设起步阶段(2009~2010年)、加快开发阶段(2011~2015年)、全面发展阶段(2016~2020年)。并首次提出了到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5年,与全省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到2017年,与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实施意见》中还对着力先行先试,构筑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建设海西东北翼综合交通走廊;着力对接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环三都澳城市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

陈荣凯在会上要求,要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有所作为,全力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建设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为在新起点上推进海西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延伸阅读:

“环三”要点抢先看

宁德网消息宁德市委二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环三”发展做了全面部署。“环三”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等也跃然纸上。

“环三”发展定位

海西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海西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基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环三”三步走

起步期:2009~2010年,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临海重化产业布局建设取得突破,中心城市带动力得到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溪南、赛江、漳湾三大临港工业区全面开发,石化、冶金、电力、物流等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加快建设。

全面发展阶段: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环三都澳区域开发发展目标初步实现。

再翻两番

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2017年:与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环三”目标

基本建成新兴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和绿色宜居滨海新城,成为全国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海峡西岸东北翼重要经济增长极;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各县(市、区)功能定位

蕉城区、东侨开发区要壮龙头、做表率、求先行;

福安要挑大梁、走前头、求先行;

福鼎要当先锋、谋对接、求先行;

霞浦要立潮头、争跨越、求先行;

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要在大局中找定位、争作为,做到强特色、重互动、求先行。

下载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犀溪乡第三批科学发观活动学习材料(5篇)

    贺国强在福建考察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

    涌山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观活动

    涌山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观活动 第一阶段经验交流材料中共涌山镇委员会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山镇党委严格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紧......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汇报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汇报 合阳县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情 况 汇 报 中共合阳县委 (XX年11月24日)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辖12镇4乡353个行政村,面积143......

    最新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精品大全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根据《贵阳市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方案》安排,我社区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整改落实......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材料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2009年11月) 各位领导: 11月9日,州委召开会议,决定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继续深入开展“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按照......

    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动员

    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动员 尊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我单位开始进行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现将有关活动的安排部署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理解开展深入......

    在全镇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全镇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暨第二阶段工作安排会上的 讲 话 栲栳镇党委书记(2009年11月24日) 同志们: 我镇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镇党委和政府的要求,我村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自2009年3月开展以来,在上级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党总支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强化措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