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2 19:0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第一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共临淄区委 临淄区人民政府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临淄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业装备条件,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去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8.24亿元,较上年增长4.2%;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3亿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1元,增长7.5%。农业科技贡献率也由上年的62%提高到65%。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为先导,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建设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我区农业发展的新机遇。自去年8月份,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管委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搞好了开发区总体规划,规划面积1.5万亩,重点建设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园、高效种植园、现代化畜牧养殖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四个功能园区,各个园区协调配套,有机统一,适应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工作上,一是注重抓了政策制定和宣传。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最佳优惠条件,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在市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目前已有千余人次参观考察开发区,咨询投资政策,洽谈合作项目。二是加强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联合与协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科技协作关系,现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项目两项,还有几个科研项目正在商讨之中,为我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区内主干道路、供电设施、办公及科技培训中心等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招标建设中,为进区项目创造了较好的环境。目前,15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兔巴哥”系列膨化食品、乳制品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4400多万元;高科技低温脱水食品、授粉熊蜂周年繁育等8个项目正式签约并准备动工,总投资1.7亿元。另外,波尔山羊养殖、生物肥加工、啤酒添加剂等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二、依靠科技,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围绕发展高效农业,我区始终坚持“市场为先、科技为要、效益为本”的原则,实施科技带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全区农业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主导产品的品质及加工增值能力。在积极引导东部乡镇蔬菜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同时,对西部乡镇立足高起点、大规模、快速度,大力实施“瓜菜西移”战略,并不断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搞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收到了以点带面、推动蔬菜持续发展的效果。2001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保护栽培面积占80%以上,年蔬菜总产量达16亿公斤,实现收入15亿元。在结构调整中,我们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重点,突出抓了畜牧小区建设,促进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区已建成畜牧小区50多处,生猪存栏9.5万头,年出栏肥猪13万头,家禽存养490万只,尤其奶牛得到较快发展,存栏量突破4000头,比去年增加一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30%以上。在科技的推动和市场的拉动下,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正在朝着布局合理、产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用科技打造名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WTO的加入,名牌已是产品流通的“通行证”,是“命牌”。对此,我区把创名牌、树名牌当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创汇农业的一项关键性措施来抓。一是突出抓了“良种工程”,在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品种,培育传统特产的同时,积极开发、引进、推广粮食、蔬菜、果品、畜禽、花卉等名、优、稀、特、新品种,特别是以淄博维生种苗公司等农业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新品种58个,改善了农产品品质,逐步培育创出了“绿帝”、“绿彩王”、“紫姑娘”等蔬菜名牌,畅销国内外。二是狠抓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注重把蔬菜标准化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并在皇城设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中国优质蔬菜生产出口基地”。三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我们利用信息网络,狠抓了国内国际蔬菜市场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先后加入了“农业部信息网”和“中俄商贸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并建立了临淄蔬菜信息网站,及时了解国内外蔬菜市场行情信息,在上海、呼和浩特、牡丹江等城市设立了蔬菜直销市场和销售办事处,随时了解外地蔬菜市场需求品种、数量、价格和商检标准,为产销两地牵线搭桥,传递信息,搞好服务。去年,全区90%的蔬菜实现外销,外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并通过满洲里等边贸口岸向俄罗斯、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蔬菜1200万公斤,创汇18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42%.四、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年来,我区始终把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作为整个农业投入的重中之重,并把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上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投入政策。每搞一亩大棚滴灌,区财政无偿奖励200元;对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规模达到200亩以上的,给予投资总额一年的贷款贴息或相应数额的奖励;对从事畜牧良种繁育,年提供优质奶牛胚胎1500枚以上,年繁育“三元”杂交仔猪1万头以上的,给予投资总额三年的贷款贴息或相应数额的奖励;对济青高速路两侧各500米内发展高效经济林带,每亩无偿奖励300元。2001年区农发资金用于农业的科技方面投入达48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左右,其中仅淄博维生种苗有限公司年内向社会培育优质蔬菜秧苗1300万株,区政府无偿扶持180万元。由于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开发性生产。全区已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0处,其中蔬菜27处,畜牧50处,林果33处。同

时,全区从事农业开发性经营的农业企业已达56处,固定资产均在100万元以上,经营范围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运销业等,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和效益的提高。总之,我区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和兄弟区县还有很大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在农业企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上做文章,在农业项目带动、龙头企业拉动上下功夫,实施“科技、市场、名牌”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创汇、创税农业,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尽快使其成为示范区和辐射源,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使我区农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产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18.5亿元,增长4%,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2亿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50元,增长7.5%。工作中,一是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质高效创汇、创税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尽快形成临淄的农业产业优势和特色。种植业推广适销对路的特色品种,不断提高质量、档次。畜牧业上,重点发展奶牛和肉食牛,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抓,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这个产业成为我区继蔬菜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二是抓科技。突出抓好“良种工程”,在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品种的同时,积极开发、引进、推广粮食、蔬菜、果品、畜禽、花卉等名、优、稀、特、新品种,并积极试验示范和引进推广大棚菜微滴灌、高效养殖、配方施肥和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等先进适用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率。三是抓龙头项目。重点在蔬菜、畜牧、林果、食用菌等产业和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上作文章,下大力气建设蔬菜水果脱水和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拉动我区农业的升级和换代,促使农业向高效型、创汇创税型和国际化迈进。四是抓市场。在巩固原来直销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优势互补的直销市场,建立起具有临淄特色的市场网络,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及时销,效益好。同时采取“挂、靠、联”等方式依托区内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国外蔬菜及畜产品销售市场,努力提高我区创汇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五是抓名牌。重点在蔬菜无公害生产上下功夫,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付诸实施。并引进和推广生物肥和生物防治技术,尽快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增设必要的检测设备,逐步实行产品“准出证”,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第二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共临淄区委 临淄区人民政府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临淄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业装备条件,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去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8.24亿元,较上年增长4.2%;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3亿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1元,增长7.5%。农业科技贡献率也由上年的62%提高到65%。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为先导,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建设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我区农业发展的新机遇。自去年8月份,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管委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搞好了开发区总体规划,规划面积1.5万亩,重点建设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园、高效种植园、现代化畜牧养殖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四个功能园区,各个园区协调配套,有机统一,适应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工作上,一是注重抓了政策制定和宣传。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淄博市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最佳优惠条件,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在市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目前已有千余人次参观考察开发区,咨询投资政策,洽谈合作项目。二是加强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联合与协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科技协作关系,现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项目两项,还有几个科研项目正在商讨之中,为我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区内主干道路、供电设施、办公及科技培训中心等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招标建设中,为进区项目创造了较好的环境。目前,15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兔巴哥”系列膨化食品、乳制品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4400多万元;高科技低温脱水食品、授粉熊蜂周年繁育等8个项目正式签约并准备动工,总投资1.7亿元。另外,波尔山羊养殖、生物肥加工、啤酒添加剂等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二、依靠科技,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围绕发展高效农业,我区始终坚持“市场为先、科技为要、效益为本”的原则,实施科技带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全区农业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主导产品的品质及加工增值能力。在积极引导东部乡镇蔬菜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同时,对西部乡镇立足高起点、大规模、快速度,大力实施“瓜菜西移”战略,并不断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搞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收到了以点带面、推动蔬菜持续发展的效果。2001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保护栽培面积占80%以上,年蔬菜总产量达16亿公斤,实现收入15亿元。在结构调整中,我们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重点,突出抓了畜牧小区建设,促进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区已建成畜牧小区50多处,生猪存栏9.5万头,年出栏肥猪13万头,家禽存养490万只,尤其奶牛得到较快发展,存栏量突破4000头,比去年增加一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30%以上。在科技的推动和市场的拉动下,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正在朝着布局合理、产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用科技打造名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WTO的加入,名牌已是产品流通的“通行证”,是“命牌”。对此,我区把创名牌、树名牌当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创汇农业的一项关键性措施来抓。一是突出抓了“良种工程”,在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品种,培育传统特产的同时,积极开发、引进、推广粮食、蔬菜、果品、畜禽、花卉等名、优、稀、特、新品种,特别是以淄博维生种苗公司等农业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新品种58个,改善了农产品品质,逐步培育创出了“绿帝”、“绿彩王”、“紫姑娘”等蔬菜名牌,畅销国内外。二是狠抓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注重把蔬菜标准化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并在皇城设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中国优质蔬菜生产出口基地”。三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我们利用信息网络,狠抓了国内国际蔬菜市场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先后加入了“农业部信息网”和“中俄商贸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并建立了临淄蔬菜信息网站,及时了解国内外蔬菜市场行情信息,在上海、呼和浩特、牡丹江等城市设立了蔬菜直销市场和销售办事处,随时了解外地蔬菜市场需求品种、数量、价格和商检标准,为产销两地牵线搭桥,传递信息,搞好服务。去年,全区90%的蔬菜实现外销,外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并通过满洲里等边贸口岸向俄罗斯、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蔬菜1200万公斤,创汇18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42%.四、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年来,我区始终把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作为整个农业投入的重中之重,并把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上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投入政策。每搞一亩大棚滴灌,区财政无偿奖励200元;对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规模达到200亩以上的,给予投资总额一年的贷款贴息或相应数额的奖励;对从事畜牧良种繁育,年提供优质奶牛胚胎1500枚以上,年繁育“三元”杂交仔猪1万头以上的,给予投资总额三年的贷款贴息或相应数额的奖励;对济青高速路两侧各500米内发展高效经济林带,每亩无偿奖励300元。2001年区农发资金用于农业的科技方面投入达48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左右,其中仅淄博维生种苗有限公司年内向社会培育优质蔬菜秧苗1300万株,区政府无偿扶持180万元。由于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开发性生产。全区已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0处,其中蔬菜27处,畜牧50处,林果33处。同

第三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宁陕县素有“安康的北大门,西安的后花园”之称。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是宁陕的基本县情。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安康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辖12个建制镇,98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221户58385人,农业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78.5%。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针对宁陕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宁陕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宁陕农业生产总值逐年稳步提高。财政支农投入进一步加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设施农作物面积,依托“一村一品”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9万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6.6%。,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向着规模特色效益化迈进。

2、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成效,农民增收呈现亮点。“一菌三园”(袋料食用菌,建设板栗园、核桃园、蚕桑园)建设势头良好,2011年食用菌产量358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84%,板栗、核桃产量分别为3320吨和121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52%和49.20%。特色冷水鱼养殖突飞猛进,以陕西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大鲵养殖产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路子,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以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的林下药材种植业逐步壮大。2011年全县中药材收获量为172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8.68%,实现现价产值为7169万元,带动了农民增收。

3、设施农业发展平稳起步。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生产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宁陕建成设施蔬菜大棚168栋,日光温室1栋。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4亩,大大提高了蔬菜种植的收益。

4、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以广货街镇“省级生态旅游村和休闲农家乐明星村”---蒿沟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农业,带动了宁陕各地农家乐蓬勃发展。依托生态山水旅游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影响宁陕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

1、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趋同单一,地理环境制约产业发展。一是宁陕处于秦岭山脉深处,山大人稀,平地少坡地多,不能和处在月河川道的区县比较。农民处于生计,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意识不够,这样造成了对环境的过度透支。二是近年来物价上涨,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对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三是农业结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木耳、食用菌、板栗、核桃等,农产品比较单一化。要想开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把锁,关键是要发展本县名特优新农业产品,从根本上优化宁陕农业发展结构,增加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农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一是县直涉农部门专业人才少,譬如全县至今无从事蔬菜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据了解全县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的人员只有5人,从事畜牧生产技术人员也只有8人。二是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种养,严重制约了宁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一方面是绝大多数70、80后的农村劳动力不熟悉耕种方法,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在家种植养殖,没有外出务工收入高;一方面农村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农业信息闭塞,不畅通,农民不知道如何依附农业科技实现致富增收。据统计数据显示,宁陕农村劳动力资源数为3619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17466人次,占到农村劳动力人口数的48.26%。

4、农业经济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带动力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社没有充分发挥应具有的作用。

三、对推动宁陕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1、大力优化宁陕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富民、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由农家乐转型为生态农庄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走出宁陕特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二是依托大秦岭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积极提升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实施文旅融合,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收入。三是抓实传统产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渔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做大特色产业。要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冷水鱼养殖业、蜂蜜产业和中药材产业等特色产业。带动全县养殖大鲵和鳟鱼的人数,充分发挥专业养殖合作社的作用,使宁陕成为秦岭大鲵的故乡。

2、集中力量搞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一是出台惠农政策,搞好设施农业发展的各项补助。二是资金方面,应发挥信合、农行的涉农信贷力度。最大化的为农民的农业贷款开启绿灯,简化信贷手续,为现代化设施农业发展创造可持续的融资机制。三是招聘大批的专业型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四是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保险措施,给农产品上保险,以降低设施农业的风险性。五是大力加强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力度,培植龙头企业。六是加快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促进农民对设施农业的信心。

3、畜牧业发展要多元化,规模化。一是扶持有资金有想法的农民发展一些特色养殖。(如:部分珍禽养殖)二是力争每个建制镇都能扶植起一个规模化的畜牧业养殖厂。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养殖转型、升级,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

4、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加大林下种药材的产业发展。一是药监部门要加大药材种植培训力度,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坚持规模化发展。二是建设龙头企业。引进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企业来宁陕投资,引领以猪苓、天麻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三是加大对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应有的高附加值,同时严格控制食用菌产业户数,而不是“一窝蜂式”的发展,有序开采森林资源。

5、加强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专门人员。一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农民农业文化素质,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的培训,而且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的培训,要把知识和培训送到农村的田间地头。二是加大力度招聘配齐基层相关农业专业人才。三是继续加大一村一品的建设,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

6、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益。一是依托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对本县的农副产品进行精细化包装,做大做强品牌,提高宁陕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二是通过平面媒体,报纸、网络等向外宣传宁陕,努力将宁陕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的、可持续性的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家园。

第四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宁陕县素有“安康的北大门,西安的后花园”之称。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是宁陕的基本县情。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安康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辖12个建制镇,98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221户58385人,农业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78.5%。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针对宁陕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宁陕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宁陕农业生产总值逐年稳步提高。财政支农投入进一步加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设施农作物面积,依托“一村一品”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9万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6.6%。,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向着规模特色效益化迈进。

2、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成效,农民增收呈现亮点。“一菌三园”(袋料食用菌,建设板栗园、核桃园、蚕桑园)建设势头良好,2011年食用菌产量358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84%,板栗、核桃产量分别为3320吨和121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52%和49.20%。特色冷水鱼养殖突飞猛进,以陕西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大鲵养殖产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路子,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以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的林下药材种植业逐步壮大。2011年全县中药材收获量为172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8.68%,实现现价产值为7169万元,带动了农民增收。

3、设施农业发展平稳起步。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生产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宁陕建成设施蔬菜大棚168栋,日光温室1栋。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4亩,大大提高了蔬菜种植的收益。

4、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以广货街镇“省级生态旅游村和休闲农家乐明星村”---蒿沟村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农业,带动了宁陕各地农家乐蓬勃发展。依托生态山水旅游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影响宁陕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

1、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趋同单一,地理环境制约产业发展。一是宁陕处于秦岭山脉深处,山大人稀,平地少坡地多,不能和处在月河川道的区县比较。农民处于生计,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意识不够,这样造成了对环境的过度透支。二是近年来物价上涨,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对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三是农业结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木耳、食用菌、板栗、核桃等,农产品比较单一化。要想开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把锁,关键是要发展本县名特优新农业产品,从根本上优化宁陕农业发展结构,增加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农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一是县直涉农部门专业人才少,譬如全县至今无从事蔬菜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据了解全县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的人员只有5人,从事畜牧生产技术人员也只有8人。二是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种养,严重制约了宁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一方面是绝大多数70、80后的农村劳动力不熟悉耕种方法,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在家种植养殖,没有外出务工收入高;一方面农村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农业信息闭塞,不畅通,农民不知道如何依附农业科技实现致富增收。据统计数据显示,宁陕农村劳动力资源数为3619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17466人次,占到农村劳动力人口数的48.26%。

4、农业经济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带动力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社没有充分发挥应具有的作用。

三、对推动宁陕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1、大力优化宁陕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富民、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由农家乐转型为生态农庄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走出宁陕特色生态农业经

济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二是依托大秦岭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积极提升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实施文旅融合,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收入。三是抓实传统产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渔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做大特色产业。要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冷水鱼养殖业、蜂蜜产业和中药材产业等特色产业。带动全县养殖大鲵和鳟鱼的人数,充分发挥专业养殖合作社的作用,使宁陕成为秦岭大鲵的故乡。

2、集中力量搞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一是出台惠农政策,搞好设施农业发展的各项补助。二是资金方面,应发挥信合、农行的涉农信贷力度。最大化的为农民的农业贷款开启绿灯,简化信贷手续,为现代化设施农业发展创造可持续的融资机制。三是招聘大批的专业型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四是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保险措施,给农产品上保险,以降低设施农业的风险性。五是大力加强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力度,培植龙头企业。六是加快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促进农民对设施农业的信心。

3、畜牧业发展要多元化,规模化。一是扶持有资金有想法的农民发展一些特色养殖。(如:部分珍禽养殖)二是力争每个建制镇都能扶植起一个规模化的畜牧业养殖厂。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养殖转型、升级,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

4、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加大林下种药材的产业发展。一是药监部门要加大药材种植培训力度,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坚持规模化发展。二是建设龙头企业。引进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企业来宁陕投资,引领以猪苓、天麻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三是加大对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应有的高附加值,同时严格控制食用菌产业户数,而不是“一窝蜂式”的发展,有序开采森林资源。

5、加强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专门人员。一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农民农业文化素质,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的培训,而且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的培训,要把知识和培训送到农村的田间地头。二是加大力度招聘配齐基层相关农业专业人才。三是继续加大一村一品的建设,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

6、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益。一是依托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对本县的农副产品进行精细化包装,做大做强品牌,提高宁陕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二是通过平面媒体,报纸、网络等向外宣传宁陕,努力将宁陕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的、可持续性的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家园。

第五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我市已经坚持第五年在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对项目工作进行部署,这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我市要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做到认识更加到位,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使项目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要进一步认识项目工作对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抓好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快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战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离不开项目带动;按照中央、全省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好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的落实和推进,更有赖于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抓项目是真本领。抓发展就是抓项目,不抓项目没有出路,有项目才有发展、才有后劲、才有竞争力。我们一定要从长远发展、从推动全局工作角度,从更高站位、更宽思路上充分认识项目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领导水平的主要鉴证,作为保持经济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持之以恒,紧抓不放,一抓到底。

要抓住项目重点、突破项目难点,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项目带动战略是我市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基础薄弱,突出地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滞后,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是我们必需始终坚持的工作重点。突破项目难点应该从加快经济发展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把开发、建设带动作用强的生产性大项目、好项目作为突破口,善借外力、借梯登高,靠项目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特别是要围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闽江源头生态效益型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构筑产业群,扩大规模效应,壮大实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强调协调发展必需树立和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加紧规划和实施一批科教文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直接关系民生的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项目带动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要深化“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思维、发展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工作机制。激活主体,加快启动民间资本;构筑平台,加快园区建设;优化环境,形成投资“洼地”效应,努力使投资者在##发展兴业充满信心,工作居住安全放心,生活娱乐舒畅开心。通过深化项目竞赛活动,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增强服务中心的主动意识,参与推介项目的实践活动,推动兴起##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

要切实加强项目工作领导,狠抓任务落实。工作“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必需把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逐级分解量化细化,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到各级领导,把项目工作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必需强化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市、县两级都要对全年的重点项目和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建设进度。必需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重点建设工程廉政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抓好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的落实,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做勤政廉政的表率,切实加强重点建设和项目工作队伍的反腐倡廉工作。

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大力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聚智集力、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清醒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坚定做好项目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推动项目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载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专题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热点材料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

    推进科技兴农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建言献策,按照县政协年度工作统一安排,我委以“如何推进科技兴农......

    推进科技兴农 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建言献策,按照县政协年度工作统一安排,我委以“如何推进科技兴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应浙江大学旅游学院王书记及学院的邀请,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国内外知名高校浙江大学,和大家一起分享学......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韩长赋 2017年12月11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曾庆红 【摘自《施工企业管理》2003.6】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在新世纪新阶......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内江实践威远发展新篇章 威远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抓实抓好“十二件事......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集)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