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桥冯村农民的喜与盼
随着2007年度农村固定观察点年终调查的进村入户,我们在记录农民收入变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农民享受现行惠农亲民政策的喜悦之情,也体会到农民对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政策的深深期盼。继取消农业税、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户之后,今年又有不少让农民高兴的事,概括起来主要有“七喜”。
一喜治病住院有本了。今年到农户家
里,我们看到每户多了一个小本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通山县作为全省试点县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7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新桥冯村60户调查户全部参保,共有202人缴纳合作医疗保险费3030元(人平缴费15元),参合率为75%。调查户夏文清5月份因胃出血住院,共去住院费用965元,出院时得到补偿305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确实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农民治病有了保障,在农村实现了病有所医。但许多农民反映农村合作医疗的药物目录范围偏窄,补偿标准较低,医疗服务价格太高,农民受益很小;盼望进一步完善制度,扩大药物范围,提高补偿标准,改善服务质量,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二喜贫困人口入保了。通山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2007年7月全面建立,由原来的农村特困户救助过渡而来。新桥冯村有21户、41人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人均月平补助25元,最高的每月38元,最低的每月23元。全村原来享受特困户救助的有18户、29人,人均月平补助10元。实行低保制度后,人平救助标准比原来提高了15元。60户调查户中有3户因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被作为第三类重点对象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广大农民由衷高兴。农民希望在实际工作中多公开、多民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切实做到该保则保、应保尽保。
三喜村内道路变硬了。今年,新桥冯村内道路大变样,各组和每个自然湾的道路都实现了硬化,水泥路面基本上直通到了每家每户。人们出行、劳作方便了,走在路上喜笑颜开的脸孔多了,但是也有面露愁容的。全村60户调查户2007年共支付修路筹资44596元,人平162元。该村10组7户调查户,合计支付修建水泥路筹资15671元(除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外),人平达580元。对于家庭收入不够宽裕的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农民盼望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
四喜子女上学免费了。农村义务教育由“一费制”到现在的免除学杂费政策,使得农民子女可以免费上学了,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平均每个家庭减少学杂费支出100多元。但农民反映孩子读书的总费用还是增加了,主要是寄宿生的生活费负担过重,而且钱花了孩子在学校里没吃不到什么。新桥冯村小学只开设一到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和初中生都得到乡中心学校或附近完小寄宿就读。寄宿生生活费每星期得40元左右,加上课本费、作业本费、车费等,每个初中生每学期费用在1000元以上。农民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扩大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五喜政府补贴增加了。2007年60户家庭从政府得到的各项收入15173元,比2006年增加5434元;其中粮食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13428元,比2006年增加5099元。同时,补贴项目也增多了。今年还对能繁母猪给予补贴,每头每年50元;对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给予补贴,每人每年600元。但政府补贴的增加并没有进一步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2007年60户经营耕地面积322.8亩,比去年减少5亩。造成农民种田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务工等非农收入的增加使得种田的比较收益越来越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民增加投入的热情和预期。
六是山林确权到户了。新桥冯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村共有林地面积6650亩,除林场面积外,其余5300亩林地全部承包到农户经营,使得耕者不仅有其田还有其山,充分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2007年60户林业经营收入9547元,比去年增加7837元。调查户余茂掌今年新育林木苗圃10亩,收入5988元。
七喜务工机会增多了。近几年来,新桥冯村内私营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各类企业达到14家,其中新发展的私营企业13家,吸收本村劳动力115名。2007年60户家庭务工性收入460743元,比去年增加了38143元,人平增加138元。私营企业在为农民提供劳务机会和劳务收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占用农民的土地。初步统计,近几年来,企业廉价征用或租用村集体土地110亩。失地农民除一次性得到廉价的土地补偿或租金外,在就业、养老等方面都没有得到保障。农民要求征用农民土地必须依法进行,按规定足额补偿,并盼望迅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冯喜芝老师事迹材料
冯喜芝老师事迹材料
冯喜芝老师是我校五年三班班主任,今年48岁。从教26以来始终担任班主任工作。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更具备丰富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完整的带过两届大循环教学班(一至六年),如今的班级又带到了五年,教育教学质量在同组始终名列前茅。她不仅教学工作非常出色,更注重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学校公认的好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深得领导信任,家长的认可和学生的欢迎。
多年来身体始终不太好,从06年合校到一小,她从未因身体状况和个人私事请过一次假,今年五月份感觉身体不适去铁力检查,医生告知患严重心脏病,必须马上手术,但她怕耽误班级孩子的学习,回来谁也没有告诉,一直等到放假才去哈医大二院,做了大手术,刀口长16厘米,共花销近八万元。由于天气炎热,刀口感染,又多花了一万五千元。家庭条件本来就不富裕,只好向亲友筹借。但她始终把工作放在心上,请求领导病好后还要带原来的班级,把学生送到初中。
第三篇:盛桥村农民艺术团演出主持词
盛桥村农民艺术团演出主持词
甲:亲爱的父老乡亲们 乙:大爷大娘,大叔大婶们 甲:兄弟姐妹们 乙:还有可爱的小朋友们 合:大-家-好
甲:春风吹大地,政策人心暖!乙:强国富民中国梦,美丽乡村是浍南!甲:在这春暖花开、春意浓浓的美好日子里,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共同颂赞党的恩典,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乙:我们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浍南镇的今天是如此的美丽、美好,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甲:回想过去,我们住的是破瓦房,走的是泥泞路,每年的收入不够交公粮。乙:看看今天,家家户户,住的是楼房,宽敞又明亮,水泥道路连接着每一个村庄。种田不用交公粮,承包土地国家有补尝。
甲:孩子上学都免费,无儿无女国家养。看病都有农合卡,大病大灾有保障。乙:美化农村政府做,百花争艳树成行;垃圾集中讲卫生,村村户户飘花香。甲: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农村人过上了好日子,是美丽乡村建设改换了农村的新面貌。
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习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农村将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会红红火火步步高。
合:乡亲们,让我们把欢乐的锣鼓敲起来,幸福的舞蹈跳起来。浍南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祝愿伟大祖国更富强!
第四篇:垂青人生,怀旧与喜新并存
垂青人生,怀旧与喜新并存
——浅论梁实秋散文创作中的价值观倾向
中文092 贡卫吉 070911209 摘要:梁实秋的散文创作独具艺术魅力,以其独有的风格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散文取材于平常生活,从生活中体现其怀旧与喜新的价值观;散文中还充满了比较艺术,于古今中外的文化比较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梁实秋文学知识之渊博,更见其处世所具备的价值观。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不仅留给后代精美的文学财富,更有无穷的精神财富。关键词:梁实秋;散文;价值观;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鲁迅曾称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自1927年开始散文创作,直至1987年病逝,辛勤耕耘六十年,硕果累累,有《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雅舍杂文》、《清华八年》、《西雅图杂记》、《白猫王子及其他》等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他以其独标一格的创作风格而成就显著,并影响广泛。本文拟对其散文创作中的价值观倾向进行探讨,并认为梁实秋散文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垂青人生,怀旧与喜新并存。
一、梁实秋散文创作中价值观的体现
梁实秋散文以其独有的创作风格及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广为流传。而其散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倾向更是发人深省、值得人们深思的——垂青人生,怀旧与喜新并存。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其散文创作中价值观的体现进行分析,一是于平常生活中怀旧喜新,二是于文化比较中怀旧喜新。
1.于平常生活中怀旧喜新
梁实秋的散文,多是取材于平常生活之中,或是生活琐事;或是所见所闻;亦或是人生经历,取材可以说甚为广泛,但都脱离不了生活实际,也许这也是其散文被广大读者所接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吧。
生活之中,能写之事实在太多,但是愿将其以散文的形式写出来的却是数之甚少,然而又能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得其乐、心向神往,并感悟颇深的便屈指可数了,梁实秋可谓当之无愧。王伟在谈到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内容时说:“首先是贴近生活,表现人生人性百态,描画富有情趣的日常琐屑,表现了对生活艺术美的向往,流露着一种乐观、亲切、平和的情调。这部分内容在梁实秋散文中占相当大比重,谈的都是有关衣食住行用玩,林林总总,不厌其详细。”就好比《喝茶》一文,梁实秋在文中写道:“近有人回大陆,顺便探视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的心情,不禁黯然。”“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作者在文中还提及旧时造访友人喝茶的情形,可见梁实秋的怀旧情怀,无论怀乡亦或是怀友,在散文中都体现得淋【1】漓尽致,让读者稍加品味便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梁实秋写散文,并非旨在创作,而是于其中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自身价值观。喝茶于现实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而作者能从中写出怀乡怀友情结,便是不易的,可见他对于旧事物存在着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他认为并非是旧事物便该舍弃,他还有一篇专门写“旧”的散文,题目就叫做《旧》。在文中他说:“旧的东西大抵可爱,唯旧病不可复发。”“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便是新旧之间两俱失之了。”在梁实秋看来,旧的事物是可取的,只是不可盲目取之,而新的东西呢?不是说因为怀旧就摈弃所有新事物,但也不是将其全部吸纳,也应当有所取有所舍。比如在《退休》一文中,梁实秋说:“理想的退休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退休不一定要远离尘嚣,遁迹山林,也无需大隐藏人海,杜门谢客——一个人真正退休之后,门前自然车马稀。如果已经退休的人而还偶然被认为有剩余价值,那就苦了。”虽然,退休这种风气是自古有之的,多数人却是不愿意退休的,除无法挣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认为退休之后是极其寂寞空虚的,整天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生活十分枯燥。在这方面梁实秋却认为不然,他认为有的人八十岁依旧能投心于作画,所以即使退休也不会寻不着事可做。时代是发展的,不断更替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必然是激烈的。在如此有压力的社会中,梁实秋的思想还是进步的。退休并非就是坏事,它能将人引入另外一种境界,开始新的情操陶冶。
由以上可见,梁实秋的散文虽取自于平常生活,但不拘泥于狭隘的生活空间,他的思维是无限开放的。于生活中寻找值得留恋回味的事务,也于生活之中寻找值得我们追寻改造的新现象。
2.于文化比较中怀旧喜新
值得指出的是,梁实秋的散文有一大特色,便是旁征博引,随意挑选一篇散文,都会充斥着古今中外各类文人志士的话语或作品,梁实秋善将其进行比较以显文化差异,自然而然地,我们从中发现了他的价值取向。
孩子,自古以来都是值得争议的话题,无论是涉及哪一方面。毫不例外的,梁实秋便有一篇散文叫做《孩子》。文中他阐述道:“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古代有“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梁实秋以古今作为比较,谈对于“孝子”含义的看法,结果迥然不同。在现代社会里,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应孝他!孩子稍有不适,便有长辈把觉得应该被责备的人都责备一通的现象。长辈对孩子不严加管教,任其妄为,并认为“树大自直”,殊不知“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的现象比比皆是。梁实秋认为“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可见,对于今之“孝子”梁实秋是不敢苟同的,在“孩子”这个严肃的论题中,还是觉得遵从古道,施加管教的好,免得其在成长过程中“弯曲”而不能“自直”!再如谈到餐桌礼仪的方面,梁实秋则将中外置于一起进行比较,“餐桌礼仪,中西都有一套”,外国的餐桌上,家长口中念念有词,而孩子在那里做鬼脸的甚为平常,这在中国是不被允许的,认为这是犯上的;而在外国人们喝汤时是不允许发出吮吸声的,在中国却有人认为喝汤吮吸是对汤的一种赞美。对此,梁实秋在《吃相》一文中则认为“餐桌的礼仪要重视,不要太重视”。各国习俗不同,又何必定死规则呢?俗话说“衣食住行”,这都是生活最基本元素,而衣居榜首。对于衣裳,梁实秋见解更是独到。清朝末期,便有西装引进中国,国人之间也出现了不同的穿法,然而,梁实秋在散文《衣裳》中却说:“俨然像是个绅士,猛然一看,国籍都要发生问题。”可见,引进新文化元素固然是好,但也必须穿出个样儿,省得令人晕头转向。要将西装穿出个样儿,是需要技术的,而这又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然而,与中国的四季衣裳相比,西装又显得不堪一提了。梁实秋这样说,如果他在死后还能对出版书籍有所选择,他会选择一本时装杂志,看他死后一世纪中妇女的装束是如何的,他认为“妇女装束能告诉我未来的人文,胜过于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及学者。”对于衣裳,梁实秋是不甚了解的,然而对其的认识,却又是如此的深刻,我想,这仅是因为他具有一双探索的眼睛,对于生活之中出现的文化新元素总能及时发现并付诸探索。
从诸多实例中我们发现,梁实秋散文中的比较艺术甚浓,而它对梁实秋价值观倾向的表现是极具意义的,于比较中凸现主题,这便是比较艺术的功用所在。张小玲在《梁实秋散文的文化品味》一文中写道:“在新与旧的对比中,梁实秋也抒发了对于旧事物所蕴含丰厚内容【2】文化欣赏情趣。”既不盲目趋新,亦不片面从旧,无论新旧,以吸取有益为原则,这便是梁实秋于散文之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价值观。
二、梁实秋散文创作价值观倾向综述
学者高旭东在《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一书中认为,梁实秋是穿着西装的“孔夫子”,他以西方的古典精神与中国的儒家精神沟通,以西方的浪漫主义与中国的道家理念沟通,从而建立了一个中西沟通比较的架构。五四时期的梁实秋是反对将文学分为新旧的,他倡导以健康的尺度来评判中西文化。梁实秋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主要是他在清华的八年里,他接触了许多的外国文学,他念旧与喜新并存的价值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奠定了基础。
梁实秋价值观的体现主要在他的散文中。高旭东也说:“念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梁实秋几乎有半数的散文小品都是念旧之作,他的好友、旧交、文坛故人、亡妻,都
【3】[P223]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他的笔下。”确是如此,梁实秋的散文中写念旧之作甚多,如《雅舍》、《雅舍谈吃》等等,《雅舍谈吃》虽然表明了梁实秋喜欢美食,但它也在“吃”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雅舍谈吃》意在吃外,他更想表达的是一种对故土的思念。再说梁实秋的喜新,在论及诗歌时,梁实秋曾经说过,中国的诗源远流长,但和西洋文学比起来却没有几篇是能让人肃然起敬的,他觉得中国优于西方的东西太少。所以他的散文中表现出来的对西方文化也是占相当重的笔墨的,但他对于西方文化并非全盘吸收,而是健康地引进。例如《孩子》一文中他便认为西方的教育方式自是有独到的一面,然而却是无法任由孩子发展的。梁实秋在散文中对西方文化的评论多是选用比较手法,中西比较取其适。再如他在写《哈佛的嬉皮少年》时,文中尽是古怪少年,行为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梁实秋在文中用“怵目惊心”一词来概括所见,可见“嬉皮”的程度。然而,梁实秋对此现象并未予以批评,并认为这是“文明的发展一直在进行”而出现得现象。可见对于文化新元素,梁实秋并非全盘否定,他是与时俱进的,念旧的同时也喜新。
怀旧,并非仅是指梁实秋对故土、故人的怀念,还包括他对中国传统旧文化精华的吸取,他认为将传统文化遗弃是不可取的行为;喜新,也非单指梁实秋对西方文化的汲取,还包括对文化新元素。正如梁实秋所说,“文明的发展一直在进行”,新元素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我们对此并不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必须与时俱进,在接受传统文化灌输的同时,学习新文化,拓宽视野。垂青人生,怀旧与喜新并存,这就是梁实秋散文创作中所展示的价值观。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梁实秋的价值观于我们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漫漫人生路,如果缺乏怀旧与喜新并存的价值观,我们是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所以,梁实秋留给我们后代的不只有精美的散文创作,更有无穷的精神财富。注释:
【1】王伟.雅致地表现雅致的人生——略谈梁实秋散文创作[J].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2,(02):11 【2】张小玲.梁实秋散文的文化品味[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01):103 【3】高旭东.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 王伟.雅致地表现雅致的人生——略谈梁实秋散文创作[J].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2,(02):11 [2] 张小玲.梁实秋散文的文化品味[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01):103 [3] 高旭东.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4 [4] 李玲.乐生旷达 优雅风趣——梁实秋散文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0):8 [5] 许祖华.梁实秋散文风格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12):10 [6] 洪燕.坦露人格 书写情趣——论梁实秋散文[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4,(12):41
第五篇:新——冯欣然事迹材料
冯欣然事迹材料
我叫冯欣然,是一个活泼开朗,上进的女孩,今年十二岁,是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现担任大队长这一职务。
几年来,在老师的精心教导和培育下,我在学习上,积极努力,勤奋学习;在班里和少先队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从一个单纯快乐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优秀的少先队员。
作为一名住校生,从上一年级开始,我就具有较好的独立自理能力,经常积极地为老师和同学们分担一些压力。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很荣幸的担任了中队长的职务。从此“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班级的事情管好。”这份责任就牢牢地记在我心里。我不仅自己刻苦学习,还成为老师的小助手,管好班级的卫生、纪律,带领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虽然因为管理班级纪律与男同学常有些摩擦,但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学校住宿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回到家里我也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老人添乱,做到独立自主。
白天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晚上就要自觉的学习。班上的男生多,又很淘气,经常不认真听课、做作业,班主任和生活老师都很发愁。我和其他班干部主动帮助老师管理晚自习的纪律。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师徒一帮一”的活动,由我负责的同学,在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和他积极的配合,成绩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他的父母还对我表示了感谢。我心里美滋滋的,看到他的进步,我接的我的努力没有白付出。
努力学习之外,我的爱好广泛,最喜欢的就是健美操。从二年级开始参加校健美操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海淀区、北京市的大众健美操比赛,努力为学校争光。三年级开始竞技健美操的训练。竞技比赛是一项高水平的竞争性比赛,在战胜对手之前要先战胜自己,克服困难,勇于拼搏。刚开始训练的时我也经历过失败,也有过偷懒的时候,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教练的鼓励的眼神,看着全家人为了接送我训练而来回奔波,我就下定决心,要有一股子拼劲,没有爬不上的高峰,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取得了2010年北京市健美操三级组三人操的第一名,三级组单人的第六名,2010年全国健美操联赛大庆站三级组三人操第一名,获得了国家三级运动员的称号;2011年全国健美操联赛济南站二级组六人操第一名的好成绩,取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资格。不是人人都能当上“常胜将军”,不努力不付出,就取得不了优异的成绩。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吸取教训,会使我更加坚强
我的体育能力比较强,学校的体育老师给我进行了一些田径训练,代表学校参加了2010年和2011年海淀区西苑学区的资格选拔赛中,分别取得了取得了女子乙组400米第一名,200米第三名,女甲全能第一名,并两次顺利拿到了海淀区比赛的入场卷。
在少先队大队的工作中,我是一名大队长。肩负了许多的责任,所以在工作中我更加勤奋。我曾经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第六次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红领巾通讯社的小记者,参加海淀区德育工作会,并专访了乔键伯伯和徐爷爷。这些锻炼,为我在大队部的工作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爸爸妈妈还带我参加社会活动,教我认识社会、服务于社会,让我感受祖国的强大,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在汶川大地震后,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妈妈还带我参加了联想公司与四川广元中学的共建活动,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学习用具送给大哥哥大姐姐们。看到地震后倒塌的废墟,看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那么简陋,真佩服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依然乐观向上、刻苦学习,真心希望他们考出好成绩。爸爸带我参观了武警训练基地,亲身体验了各项训练,了解了武警训练的艰苦。在观看奥运火炬护卫队纪录片后,听了护卫队长讲了护卫火炬背后的惊险故事,原来还有那么多的意外,我由衷的敬佩他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敢于奉献的精神。
我深知,成绩与荣誉的取得与老师的辛勤培养、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一路走来,今后我要不断充实自己,树立远大理想,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继续发挥我决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愿星星火炬,引领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