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农村水利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工作。这次厅党组又组织中心组专题学习,对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安排部署,将使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前进方向,更好地为新农村
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农村水利的实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和想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与之密不可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虽然只有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前三个方面可大致概括为生产、生活和生态,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开发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正是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我省排灌区域覆盖了全省43的耕地,生产了全省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充分说明灌排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省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其对24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和42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2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亿公斤,部分灌区因粮食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多元。事实证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作为农村水利另一重要内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对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及时提供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可为农户节省取水时间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二是以供水为龙头,可带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降低介水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供水工程的综合利用,可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自来水入户,可带动洗衣机、淋浴器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而以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代燃料等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任务繁重而艰巨
新农村建设,水利的任务十分繁重。据“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水利规划”,全省需实施的重点项目有8大类18项之多,投资规模达470亿元。就农村水利而言,任务也极为艰巨。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九五”以来,我省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在广大农村,饮用高氟、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疫水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全省有2927.79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其中受高氟水、苦咸水、疫水和重度污染水等严重威胁的有1999.17万人,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泵站更新改造。全省泵站主要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按照国家规程规范,必须进行更新改造。据统计,全省需更新改造的泵站有大型排涝泵站66处148座,近60万千瓦,中型排涝泵站53座,9.32万千瓦,小型排涝泵站3970座,58万千瓦;大型灌溉泵站6处,34座,7.6万千瓦,中型灌溉泵站33座,7.6万千瓦,小型灌溉泵站14300座,78万千瓦。要在近期完成这些工程,可见任务之艰巨。
三是灌排体系建设。我省灌区众多,但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区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同时,由于灌区工程运
第二篇:做好农村水利工作 促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工作。这次厅党组又组织中心组专题学习,对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安排部署,将使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前进方向,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农村水利的实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和想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与之密不可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虽然只有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前三个方面可大致概括为生产、生活和生态,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开发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正是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我省排灌区域覆盖了全省43%的耕地,生产了全省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充分说明灌排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省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其对24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和42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2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亿公斤,部分灌区因粮食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多元。事实证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作为农村水利另一重要内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对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及时提供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可为农户节省取水时间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二是以供水为龙头,可带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降低介水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供水工程的综合利用,可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自来水入户,可带动洗衣机、淋浴器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而以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代燃料等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任务繁重而艰巨
新农村建设,水利的任务十分繁重。据“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水利规划”,全省需实施的重点项目有8大类18项之多,投资规模达470亿元。就农村水利而言,任务也极为艰巨。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九五”以来,我省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在广大农村,饮用高氟、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疫水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全省有2927.79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其中受高氟水、苦咸水、疫水和重度污染水等严重威胁的有1999.17万人,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灌排体系建设。我省灌区众多,但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区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同时,由于灌区工程运行大多在数十年以上,且在工程运行中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渠(沟)系及渠(沟)系建筑物得不
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淤塞及建筑物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工程完好率仅30-50%,造成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下降,急待整治配套。四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00多万处,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灌区配套不全,效益衰减;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建设整治迫在眉睫。
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强,一些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发挥效益。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近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任务依然繁重。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极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解决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发展,务真求实,全力做好有关工作。
1、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厅党组“力争‘十一五’期间解决全省160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定,认真组织做好工作。一是认真修订完善《湖北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二是切实抓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四是研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总之,经过努力,使所建工程做到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保障有力,长效不衰。3、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确保完成好国家基建项目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抓好“民办公助”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总结、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指导、引导搞好面上的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使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上有新的发展。
4、全面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和基层水利站改革。将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工作,力争如期圆满完成任务。二是规范“一事一议”。进一步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以加大建设力度。三是推广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协会管理。四是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充分依靠广大农民力量,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合作等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做好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部署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工作,力争为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做好农村水利工作促进新农村建1
做好农村水利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市、县三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工作。水利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水利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下面,我结合农村水利的实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与之密不可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虽然只有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前三个方面可大致概括为生产、生活和生态,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开发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正是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
2、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
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县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其对松吴灌区实施扩卡降底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20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0吨,农民收入增加21万元。事实证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作为农村水利另一重要内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对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及时提供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可为农户节省取水时间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二是以供水为龙头,可带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降低介水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供水工程的综合利用,可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自来水入户,可带动洗衣机、淋浴器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而以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代燃料等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就能达到这一目的。综上所述,可以说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任务繁重而艰巨
新农村建设,水利的任务十分繁重。据“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水利规划”,全省需实施的重点项目有8大类18项之多,投资规模达470亿元。就我县农村水利而言,任务也极为艰巨。一是
农村饮水安全。“九五”以来,我县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在广大农村,饮用高氟、苦咸、污染水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全县有29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二是灌排体系建设。我县灌区本就不多,且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区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同时,由于灌区工程运行大多在数十年以上,且在工程运行中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渠(沟)系及渠(沟)系建筑物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淤塞及建筑物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工程完好率仅30-50%,造成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下降,急待整治配套。三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灌区配套不全,效益衰减;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建设整治迫在眉睫。四是农村水利改革。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强,一些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发挥效益。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近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任务依然繁重。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极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新
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解决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发展,务真求实,全力做好有关工作。
1、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和上级主管部门 “力争‘十一五’期间解决全省160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定,认真组织做好工作。一是认真修订完善《英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二是切实抓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四是研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之,经过努力,使所建工程做到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保障有力,长效不衰。
2、狠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是加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管理力度,加快启动占河节水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其他项目尽快立项上项,力争“十一五”期间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二是狠抓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现有的小水库、塘堰、水窖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机井、灌溉设施抓紧修复改造,恢复抗旱能力;新建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工程,不断提高抗旱能力;积极探索出一个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又促进农业增收、减轻农民负担的新路子。
3、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确保完成好国家基建项目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抓好“民办公助”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总结、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指导、引导搞好面上的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使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上有新的发展。
4、全面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一是继续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和基层水利站改革。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以加大建设力度。三是推广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协会管理。四是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充分依靠广大农民力量,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合作等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做好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将按照省、市、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工作,力争为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00七年十月十日
第四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女山湖地处江淮之间,位于明光市东北部,面积278.7平方公里,辖24个村,人口42517人,东临淮河、南托七里湖、北依女山湖,水上航线三面环绕。盛产鱼、虾、蟹、芡实、菱角等60多种名特优水产品,水产品产量达4万吨,所产的“女山湖牌”大闸蟹获国优农产品称号,是国家重要商品鱼生产基地,被誉为“皖东水上明珠”和中国螃蟹之乡“。
一、关于我镇党风廉政的工作情况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成果,筑牢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塑造其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要充分利用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充分利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二要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教育说服力。目前,在我镇仍有少数干部宗族观念严重,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出现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等行为。针对这些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基层干部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三要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实施纲要》和《党章》,利用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围绕构建农村基层反腐败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为了使新农村建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公开管理制度。其次,要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规范村干部用钱行为。再次,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利用责任制和工作机制,掌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决刹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得到落实,抓出明显的成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挥反腐败的惩处威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突出重点部位,坚决制止各种涉农违规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二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一是定期召开执纪执法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联席会议。二是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于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较薄弱,对于复杂或疑难案件难以独立完成。因此,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上级纪委直接指派专人下乡指导,协助调查或是组织邻边乡镇纪检干部到案发单位帮助调查。三是全面建立警示训诫防线,明确党政领导实施警示训诫的职责任务,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规范各环节工作任务。把构建警示训诫自觉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贯穿到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源头治理、纠分及廉洁自律、述职述廉等各项工作之中。通过警示训诫防线教育挽救一些有轻微违纪的干部,更大的激发基层农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精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要加强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可试行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解决矛盾,并及时向乡镇一级反馈党风廉政的信息。
二、关于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女山湖镇是省和滁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年来,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体要求,抓关键,突重点,努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种高效田、做文明人”的阶段性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规划先行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们按照“结合实际、尊重民意、突出特色、注重配套、严格执行”的要求,科学规划、分布实施。邀请省建工学院高起点为我镇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同时又邀请上海、滁州等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商业步行街和农民文化广场进行详规,做到无规划不审批、无详规不建设。
(二)建设移民新村
结合潘村洼移民工程,加快建设移民新村,使之成为女山湖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共移民建房3310户,其中已建成3100户,已搬迁2230户,拆除老房2000户。建设主次干道25公里,其中水泥路5公里,通户水泥路179条、24226米、60738平方米,通户下水道28076米。自来水、电信线路和有线电视工程通到户。架设8台变压器,改造变压所1个。树立标杆电力线路20公里。建设公共厕所22个。架设路灯2公里60盏。拟建农民文化广场19000平方米,商业步行街19500平方米。安淮等四个村级组织活动室三层综合楼1080平方米,绿化道路20公里。
(三)以“村村通”工程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种高效田、做文明人”目标
一是以村村通工程为契机,全面实施队队户户通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平坦路。截止5月底,全镇共投入477.0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2.1万元,修建村队水泥路17.5公里,户通水泥路24公里,1758户走上平坦路。
二是实施老村庄整治。大力开展农村“五清五改”活动,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全镇已建沼气池30座。投入10.5万元迁移草堆150个,清除杂草5000平方米,清除空草房16户、52间,整理空闲地40亩,清理猪圈50个,投入50多万元新建厕所26个,改厕28个,老街和移民新区80%的户有洗手间,彻底改变“咳嗽”厕所现象,条冲段花园路绿化7000米。
三是建设新集镇。投入500多万元整治大闸路,硬化下水道3600米,整修街道800平方米,硬化、美化工程2000平方米,对原自来水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新铺自来水各类型管道21810米,使集镇1.5万人喝上干净水。铺设彩板1800平方米,建设“水上明珠雕塑”,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使渔(农)民种上高效田。渔业上,无公害认证面积1万亩;生态示范养殖区面积6万亩,蟹、鱼、鱖混养面积6万亩、网箱养鳝50箱。农业上,建好五个基地和一个示范区:1万亩种子繁育基地、3000亩紫罗兰山芋生产基地、500亩甜叶菊生产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獭兔养殖基地、3000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
五是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结合我镇实际开展“树文明新风、促镇容整洁”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全镇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和民主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构建和谐女山湖、干群争做文明人的氛围更浓。
六是再建工程。投资8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1080平方米的安淮等4村党员活动室四层综合楼工程,投资7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新建的女山湖卫生院三层门诊楼工程,确保年底完成150条、1500户户户通水泥路和下水道工程,已建成100条;完成百帆路、步行街40盏路灯安装工程,完成安淮村2500米主下水道工程和中、小学250米下水道工程;确保完成第三批200户移民工程。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寄宿制学校问题,女山湖是渔业重镇,6472名渔民常年生活在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26万亩的水面上,渔民子女上学,一部分寄宿在附近亲友家,一部分由老年人带孩子住破船上,生活环境差,安全系数小,造成渔民子女上学难、难上学。
二是渔港问题。渔民老人带小孩念书住在船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停靠无码头,每逢突发恶劣天气,渔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渔民和小孩溺水身亡年年有发生。
三是邵岗吃水难问题。邵岗集镇人口4000多人长期存在吃水难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整治邵岗街道脏、乱、差,硬化街道路面力争实施邵岗街道水泥路硬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17000平方米农民文化广场,力争年底初见雏形;拟引资1500万元建设20000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力争9月份开发启动;目前项目合同已经签订。
二是创造条件力争完成移民区路肩硬化工程;
三是申报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游泳池项目和女山湖镇申报旅游乡镇项目。
女山湖镇人民政府 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工
作开展情况汇报
国家文化部《文化部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通知精神,相关文件通知强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结合我县文化工作建设实际,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两馆一站”、“兴边富民”、“扩大内需”和云南省实施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等建设工程,XX年至XX年6月,先后完成了,勐烈镇、宝藏乡、国庆乡、嘉禾乡、曲水乡、整董镇4乡2镇的综合文化站新建工程和康平乡文化站的改造维修建设,并为5乡2镇7个文化站各配送了一架钢琴、一台摄像机、一台数码照相机和一套音响设备;二是先后建成了78个村级文化室和三个点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三是完成了32个村委会和两个社区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及17个点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分校”建设;文化硬件设施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营造广大农村精神面貌和社会新风尚提供了 阵地堡垒和物质保障作用。
二、积极开展工作,解决农村“三难”问题
我县把解“五难”的民生工程放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文化工作努力开展好以下“三难”问题:
一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民看电影难问题。主要措施是继续推进“2131”工程,在争取省、市优惠政策的同时,县财政每年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农村电影管理站每年完成“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800场,做到每月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免费电影,并确保长期坚持。
二是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问题。县图书馆每年定期送书下乡不少于5次,我县积极争取国家“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先后完成34个点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今年内计划完成16个点,以完成全县50个点的农家书屋建设。同时,通过争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XX年至XX年国家先后投资80万元,完成宝藏乡、国庆乡、勐烈镇、整董镇、嘉禾乡5个点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和17个点的村级农网共享工程服务点。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文化科级信息贫乏等困难。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科级素质和智力支持,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是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我县自XX年恢复重建XX县民族歌舞团以来,坚持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12场。同时,派出县文化馆、县歌舞团深入农村辅导或定期不定期举办乡 镇文化站人员和行政村文艺骨干培训班,通过一级培训一级,近年来涌现出20多支呼之能来,来者能演的农村业务文艺演出队,曾有18支农村业务文艺队获云南省“优秀农村文艺演出队”的表彰。这些文艺队每逢节庆日就活跃在村村寨寨,不但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了村与村、寨与寨、民与民之间的和睦相处,更化解了矛盾、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团结、规范了社会群体行为。特别是整董镇和宝藏乡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已形成一定规模,已成为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亮点。真正体现了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作用。
XXXX自治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