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时间:2019-05-13 10:3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第一篇: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团结和带领基层党员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新县现有基层党委33个,党总支30个,基层党支部724个,党员14100人

。近年来,中共新县县委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新县、魅力新县大局,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提升水平,以党建促和谐,以和谐固党建,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和谐魅力新县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2007年被**省委表彰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一、在能力建设上求创新,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注重在培训中增强能力。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采取“外派锻炼、上挂学习、出国研修”的办法,每年选派一批35岁以下的乡镇副科级实职干部赴**、**、**等地民营企业挂职锻炼;四年先后选调了四批66名30岁以下的乡镇年轻干部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和群团组织上挂学习,尤其是今年又将新提拔的60名副科级干部分期分批抽调到县委群工部(信访局)锻炼,有效增强了干部实践能力;多批次选送35岁以下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外从事劳务、研修工作,已有115名干部出国研修,另有120余名干部完成了前期培训。新县创新干部培训教育方式的做法,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注重在选拔中激活能力。不断创新干部选任方式,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极大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2006年,实行候选人提名三次“海推”、县处级领导民主测评、县委常委会集体决定的方式,对县高中和职业高中校长进行了“公推直选”;2007年,采取百分制“量化考核”的方式,在全县公开选拔了2名30岁以下的乡镇长;今年,又进一步采取创新举措,以“全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试点为契机,实行“自荐票决”和“双议双推双考”两种形式,公开选拔了县人才办主任等8名正科级职位和60名乡镇副科级干部。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选聘计划,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2008年面向全县成功选聘首批24名“大学生村干部”,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几年来,新县在干部选任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其做法经验得到省、市委组织部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广,其中自荐票决八名正科级干部的典型做法被《**日报》头版予以转发。

注重在管理中优化能力。把实施《公务员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积极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的登记、职务和级别确定、非领导职务设置、工资套改和参照管理等入轨运行工作。认真研究实施《公务员法》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肃干部管理工作纪律的意见》。完善试用期制度,全面实行了新提拔干部一年试用期制。

注重在监督中规范能力。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了“三化”监督方式。重点岗位监督经常化。把监督党政“一把手”作为重点,聘请了10名德高望重、党性强的老同志担任监督员,定期不定期的到各局委和乡镇,对“一把手”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团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目标进展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巡视和监督。重要时期监督制度化。明确领导干部工作调动、职务升迁、家庭婚丧寿病、营建住房、因私出国等为“重要时期”,要求按《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如实向组织、纪检部门申报,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监督。重大事项监督专门化。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坚持做到广泛征求意见,并由组织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合开展审查,确保阳光操作,保证了监督工作效果。推行“三化”监督的做法,被省、市组工信息和有关党报党刊全文刊发。

二、在党建抓手上求创新,激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抓整合,实施“金种子”培训新计划。针对目前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不强的实际,县委决定把加强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培训工作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05年开始,在全县大力实施“金种子计划”,努力把青年农民培养成新型党员的金种子,把农民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的金种子,把基层干部培养成带领群众致富的金种子。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现有的培训资源在设施、资金、师资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使培训工作有固定场所,有资金保障,有师资力量。活动开展以来,每年培训农民党员1500人次、中青年农民8500人次;累计发展40岁以下中青年农民党员48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55名;为参训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书4000多份,每年实现劳动力定向转移5000人以上。吴陈河镇马鞍村入党积极分子孔令严在培训中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

术,投资60万元兴办了5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成为县城和周边几个乡镇的主要“菜篮子”之一。**羚锐公司在陈店等六个乡镇累计推广种植中草药颠茄草300亩,填补了**省种植中草药颠茄草的历史空白。“金种子”计划得到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先后4次以市委组织部文件、组工信息、交流材料等形式专题印发新县“金种子”计划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中

组部《党建研究》、**《党的生活》、重庆《党员文摘》分别刊发了新县实施“金种子”计划的经验。

抓“双创”,延伸“双强”工程新触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全县开展了创建富裕村、和谐村活动,创新了“双强”工程载体,延伸了“双强”工程触角,赋予了“双强”工程新内涵。县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大力开展创富裕村、创和谐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双创”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标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双创”工作初显成效,目前已培育出浒湾乡游围孜村、千斤乡大吴湾村等22个富裕村,吴陈河镇朱洼村、箭厂河乡詹湾村等47个和谐村,这些富裕村、和谐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亮点村,成为广大农村党员脱贫致富的核心。浒湾乡游围孜村党支部在党员中率先推广香菇种植技术,现在已辐射到全乡及周边乡镇600余农户,种植面积达10万余袋,年产值180余万元,群众增收150余万元。箭厂河乡詹湾村原是信访多发村,在创建活动中,村党支部完善了村民理事理财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重点解决了一大批遗留问题,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全村风气有了明显的转变,成为和谐村创建的典范。

抓带建,丰富“金桥”工程新内涵。几年来,新县采取属地建、乡镇党委自建、挂职锻炼干部领建、依托当地党组织挂靠建等方式,先后外建党支部26个、党小组14个。同时,新县还以外建党支部为阵地,大力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活动,组建工会组织39个,外建团支部18个,外建妇女小组31个。新县驻大连农民工工会在新县驻大连党支部的指导配合下,在大连市西岗区为新县农民工联系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积极开展农民工服务和维权工作,其事迹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注,总书记批示:“大连农民工工会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因带建活动成绩突出,驻大连党支部书记、信阳(新县)大连工会联合会主席袁继斌今年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吴陈河镇驻北京党支部书记陈复耀在北京创建了京豫陈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效益显著,影响很大。省委书记徐光春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前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先后到吴陈河镇驻北京党支部视察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外建党组织在带建中积极开展“回归”工程,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共兴办厂矿企业22家,先后投资达8000余万元,为新县的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抓联动,培育“联帮促”活动新载体。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新要求,针对当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今年,县委适时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帮促”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培育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即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上下互联、党员群众结对互帮,整合“1+1”扶贫助残济困、温暖工程、千名党团员结对救助千名留守儿童、驻村帮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党建工作载体,依托农业、林业、科技、畜牧等县直单位在项目、资金、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结对走访、科技培训、扶贫解困、发展致富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开辟县直单位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渠道,拓展党员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探索党内互帮互助和激励关怀帮扶新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促发展、互帮促提高,开创以城带乡、城乡互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活动开展以来,县直210个基层党组织、2386名党员与205个村级(社区)党组织、783个贫困户、1566名困难党员、820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累计培训农村困难党员600余人,救助贫困学生、留守儿童1200余人,捐款捐物40余万元;县直单位共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帮扶项目30余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600余万元。该项活动的实施,受到省、市委组织部的积极评价,并被市委组织部列为“2008年组织工作创新计划”。

三、在机制构建上求创新,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成果

加强组织设置建设。以社区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为突破口,完善了基层组织设置,实现了全覆盖。社区联合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联合社区单位,广泛深入开展“新社区、新服务”集中创建活动。结合城市建设,在县城新建了长潭、叶林、潢河、金水等6个社区党支部;结合中心集镇建设,在吴陈河镇新建了吴陈河社区党总支。非公依托建。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先后建立起1个工商联党组、1个非公党委、14个非公党支部,并充分发挥其在非公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时,先后选派了58名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青年党员干部到非公经济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帮助开展党建工作。协会延伸建。在农村,以行业协会为载体,调整组织隶属,在行业内部或行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延伸党组织的组织、引导和管理职能。目前,全县农村共建立个体经济协会、淮南猪养殖协会、银杏协会、板栗协会等协会党支部7个、党小组11个。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近年来,新县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相继新建、改建了一批村活动场所和社区阵地,有效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活动条件。特别是2006年,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县委强化组织领导、灵活资金筹措、狠抓规划建设,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上级规划两年建设的35个场所建设任务。市委组织部在新县召开了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现场会,对新县场所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借此东风,2007年,县委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再投入4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其余157个村场所全面进行改造扩建和配套提升。目前,共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56个,新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走在了省、市的前列。

落实基层组织活动经费。实行三个倾斜,即:财政向基层倾斜、党费向培训倾斜、政策向村级倾斜。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基层党委每年保证有6至10万元的党建办公经费。近几年,累计筹措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更新县、乡党校教育培训设备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建设;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拿出30%,用于农村党支部电教设备、片库、示范基地等党员干部培训设施建设和农民党员专项集中免费培训活动。扎实推进中组部解决村级干部待遇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离职补偿制度,落实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确保村干部报酬待遇不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充分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县委围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管理、活动三个主要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统一的制度规范。完善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度、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制度等,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完善了县、乡镇党委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服务基层制度、村党支部工作记录调阅制度等,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发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汇编,并为各农村党支部统一制作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和工作制度版面。建立完善了党员服务承诺制、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活动中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创新党建考核机制。对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企业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机关学校党组织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分别制定了量化考评细则。每年“七一”前夕均组织专门力量,根据考评细则对全县基层党组织实施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七一”党建工作表彰的主要依据。2008年表彰“五好基层党组织”123个、“优秀共产党员”10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0名,“双强村支书”10名。通过考评,加强了对全县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强化了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的紧迫感,带动了全县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形成了党建工作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机制,使全县各单位党建工作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干部任用有绩可查,促进了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

第二篇: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论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论文关键词】发展现代农业 科学内涵 重要意义 对策措施

【论文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本文就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行了论述。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各项部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保持和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一、科学地认识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1.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

人类农业的发展,大体要经历自然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四个阶段。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创建智慧农业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比较科学的提法是: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使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更加依靠多种产业的协调发展,更加依靠劳动者创新,创新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还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正确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还必须科学地认识其特征。现代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机械化。充分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实行机械作业,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二是农业技术科学化。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达到提高单产,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逐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三是农业增长方式集约化。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农业增产的基点转到以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是农业经营循环的市场化。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农业各生产要素的配置都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要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五是农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这种依赖程度,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的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它排斥生产的小而全和封闭型经营状态,要求按专业

化分工组织生产,走开放式经营的道路。六是农业生产绩效高优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它的高优化,这也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优势所在。七是农业劳动力智能化。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具基础作用、最有活力的因素。他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既是现代农业的目标,同时也是要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八是农业发展产业化。现代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必须拉长产业链向纵深延伸,不能局限于农业内部要着眼于农业产业的深加工。农业发展要向农业深加工争效益,依托龙头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运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步伐,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3)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增粮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从现在面临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的发展要求看,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顺利发展。

1.积极探索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要针对目前农业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突破区域、产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引导农户和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因地制宜采取有效可行的形式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在保证粮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一要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继续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二要大力发展水产业。加强水产良种体系建设,提高品种改良水平和良种覆盖率,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和管理技术,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加强水产养殖品种病害防治;三要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发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注重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必须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要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重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适当增加科研经费,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广应用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推进和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的重要基地。三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强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一定要逐步增强农产品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意识,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检验机构,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的检验和检疫工作,注重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人口转移。推进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客观要求。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相对集中,逐步扩大城镇规模,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流通和服务领域。同时要改革户籍制度,对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的农村人口应允许就地登记落户,鼓励他们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并在就业、教育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加快生产要素配置,提速农产品流通。

7.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民技能水平。加强农民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抓好农村幼儿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同时办好县、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为农民开展中、短期培训,把提高农民“应知应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对于即将转变为城镇居民的人员,要切实加强从农民到市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非农化转移;对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人员,切实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实际水平和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知识型农民。

第三篇: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加快解决“三农”的一个难题。多年来,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经济”战略,探索出一条农林牧有机相结合,多路并举推进结构调整,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 新农村 循环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表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之发达地区较为缓慢。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本地区,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推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农村市场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较之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更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

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实现途径是:

(一)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

(二)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应该将各地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将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第一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耕地资源、草场资源的严重不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节约资源的集约增长转变,可以起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改进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农业生产资源,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农业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留、要建立健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要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2、建设资金要保障:黑龙江省农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困难多。因此,要广泛筹措、集中使用、加强管理、跟踪问效。资金实行多渠道筹措:一是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二是农业重点工程资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贫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倾斜;三是农业贴息贷款;四是各级政府和财政投入;五是主管部门和农民商户自身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此,一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投资投劳。保持新林区建设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一套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紧密结合的投入机制。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村群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林区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四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和半公共性质项目,农民投资投劳主要用于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建设。五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银行提供信贷、群众自筹,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在农业经济的推广发展阶段,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以低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经济的技术引进及推广体系的建设

1.加强对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农村培训一批能够掌握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业经济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批技能型农业经济致富带头人,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远程教育网,通过广播电视等载体,解决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技术困乏等问题。三是要采取集中培训与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广大农民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成熟的、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潜力,将粗放、原始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知识型、技术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者。

2、要提高行业协会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作用:各级政府要在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各行业协会的创建与发展提供支持,使行业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实践主体、技术推广主体的作用,依托行业协会做好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培训、指导与咨询,将农业经济的技术推广落到实处。

第四篇:加快林区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林区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林区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安岳县幅员面积2690km,辖69个乡镇,928个村,9580个村民小组。2004年总人口15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5万人),工农业总产值5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1元。现有森林资源面积141万亩,其中森林面积99万亩,森林覆盖率33.74%,活立木总蓄积274万m。

(二)国有场圃概况

国有林场、骨干苗圃、森林公园皆属县林业局下属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职工281人(其中在岗职工23人、退休职工59人、其它岗位199人),经营面积6525亩(其中国有林场6320亩、骨干苗圃55亩、森林公园150亩),在岗及退休职工年人均工资8150元,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国有林场面临三大困难。①地处偏远农区,森林资源零星分散(分布于254处,80亩以上/处的仅占38%),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森林防火设施薄弱,火灾隐患十分突出。②基础设施落后。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房屋多年失修,破损严重。③经济落后。一是自有资金无积累;二是上级无投入;三是无力从其它经营活动中补充经费。目前,林场以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为中心,其发展受到经济贫困的严重束缚,在边

32干边看,边徘徊边等待的被动驱使下运行的,天保工程竣工后,将面临更大困难。

2、国有骨干苗圃实行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机制,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计划的调整,种苗需求锐减,如果不拓宽经营渠道,苗圃将会被市场淘汰。

3、四川省千佛寨森林公园是我县唯一一所省级森林公园,历经13年的发展,初具规模,但水、电及旅游服务设施落后,很不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及多种经营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专项资金扶持,仅靠自身投入,难见成效。

(三)林业职工生产生活现状

安岳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农村综合改革后,全县林业职工为228人,其中退休职工达95人,年人均工资为9280元。目前,存在4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林业两大工程国家投入近2亿元,按规定都要足额兑付到实施单位和农户,而各级财政又没有预算工作经费,造成了任务量越大而经济负担就越重,职工收入相对减少的双重矛盾。二是随着林业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大幅调整,行业收费大幅下减,收入逐年降低。三是多种经营项目少,渠道不畅,林业自身拥有的产业没有形成市场优势。四是撤销乡镇林业站,成立片区林业站,急需出台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工作措施,以便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尽管如此,县林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森林公园招商引资优惠 政策和国有场圃林下资源综合开发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安委发[2004]32号),并将木竹等产业纳入了安岳县“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力地推动了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将资阳市30个示范村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家园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在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上予以优先安排,实行倾斜,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林区发展在“十五”期农村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1、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天保工程建设实现既定目标。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2.4万m,100多万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森林管护体系,完成公益林建设2.17万亩。二是退耕还林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11.2万亩、荒山造林13.2万亩,政策兑现制度健全、保障有力。

2、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800万余株。

3、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完成林业建设投资13755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10804万元),大大超过建国以来50年投资总额,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期的30.88%上升为33.74%,土壤年侵蚀模数由5700吨/km〃年下降至3700吨/km〃年。形成了顶上戴帽,中部系腰,“四边”桑果站哨,庭院竹木环绕,田坎土埂建林网的良好格局,223构成了川中丘陵农区典型的林业生态特征。

(二)产业发展取得进步

“十五”期间,我县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柠檬、蚕桑、干水果、竹木等基地培育和林产加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期培育产业基地面积26.6万亩,林业年总产值期末实现4.18亿元,林业龙头产业突飞猛进,产值高达3.2亿元,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年人均收入由“九五”期末的93元增加到341元,增长了3倍以上。

(三)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1、建设和完善了基层林业工作站69个,为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发挥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农村林业教育培训和试验推广,为科教兴林提供了有力支撑。共培训5600余人次,建柠檬、蚕桑、银杏等科技示范园3万亩,引种推广桑树、银杏、花椒、麻竹及优质牧草等12个主要品种,造林面积达15万亩,种苗12万亩。

3、以县林业骨干苗圃为重点,强化了林业种苗和花卉培育,为造林绿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共建苗圃10个,花圃2个,总面积达700余亩,共育苗4800万株(盆)。

4、巩固了森林“三防”体系建设成果。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林政管理、资源保护等工作步入了健康有序的快车道;有效地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和普查工作,年成灾率控制在1%以内;连续35年未发生森林火灾,保 持了森林火灾发生率、损失率“零”记录。

三、加快林区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抓住机遇,狠抓农村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才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林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林区发展,提高林业生产力,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二是林业特别是经果业为农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生活宽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发展林业,为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积累物质财富,而且也是乡村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也是村容整洁的内在要求。四是林区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将为新农村建设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会互利双赢。

(二)新农村建设中林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备薄弱。特别是国有林区(场圃)生产生活条件更为艰苦,场圃职工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工人,既工又农,似工似农,急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在规划布局上过分强调新村建设整齐划一,人为一致,有的地方出现了新村建设城镇化,脱离了农村实际。个别地方为顾大局,出现了“毁林兴村”的不良现象。地面大面积硬化、树种单一等都不利于丰富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要体现人与森林植物的协调统一,而且也要体现人与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在自然之中才会自然和谐。

3、缺乏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新村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是产业发展思路不清,与区域经济和优势产业联系不够;二是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难以形成优势产业;三是没有产业发展规划,或者规划不详,措施不具体,实施困难。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林区发展

1、科学规划。逐村逐户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逐一实施。在规划上严格遵循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实行乔灌草、花草树相结合,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打造生态家园、庭院经济建设相结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支撑。

2、实行项目倾斜。在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上要围绕新村建设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方向,优先予以安排,增加商品林特别是速丰林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家园建设和公益林建设投资规模,建设一批商品林示范基地,改善新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3、建立林业科技支撑和产业化服务体系。重点扶持林业龙 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推动,上下联动,产业互动的良好格局,扶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一批林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并将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林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建设、林农培养和实用技术培训纳入林区建设投资计划。

4、尽快落实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提高林业行业补偿标准。

5、加大国有林场、骨干苗圃和森林公园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和多种经营投入力度。国有林场、骨干苗圃和森林公园是林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窗口,是林业行业发展的基地,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既治坡又治窝,既富民又富林。

6、落实林区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提高工程及项目管理费标准。多年来,林业两大工程项目地方应配套的资金没有足额配套,应按照工程建设要求及时足额配套。同时,将工程管理费标准提高到5%。

附:

1、林区基础设施现状与规划调查表

2、林区生产生活水平状况调查表

第五篇: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首先要变革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用农业机械化取代繁重的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现代农业是农业机械化为重要基础。目前,国家政策、农机科研生产及农民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化发展对振兴农村经济,农民过上小康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实践告诉人们,任何先进农艺措施必须和农机有机的结合,鄄城县在推广玉米收获机过程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就目前我县推广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国丰牌玉米收获机、大丰牌玉米收获机和雷沃牌等各种自走玉米机,可以说这几种机型在使用和机械性能都比较先进,在国内外近几年的使用中质量比较过关,现以大量推广使用。但是在推广中,玉米机械收获必须做到玉米面积大且不倒伏,特别是玉米倒伏,如果玉米倒伏,在好的机械也不能进行玉米收获,所以说农业机械必须和农艺有机的结合,这一关很重要。在实施先进农艺措施中,所有农业技术高产高效无不与机械化有关,所有的农业生产环节,包括育种、耕种、播种、收获、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和植保等都离不开机械化,农机化的高效率,降低劳动消耗和增加土地产出率的作用。在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化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这不仅要靠增加粮食产量,而且要靠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它产业当中去。以便大幅度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机械化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土地耕作质量,满足不同作物生长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可以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大地块分成小地块,致使农业机械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优越性在于可激发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农机化生产合作组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载体。

自八十年代初我国实行大包干责任制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包干责任制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也可以说现行的农村体制严重不适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制度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加快农业第二次飞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农机发展中为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从2005年起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给予补贴。同时国家补贴资金逐年加大,体现了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机械化作业的信心。但是由于农村现行的体制和经营模式,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土地被分割成小地块,机械作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独户经营受到土地面积和投资规模的限制国家补贴资金很难更好的发挥作用。大型机械很难施展开,制约了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经过各地实践表明,在农村创立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未来新农村建设中新的选择。因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通过共同经营、实现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经济地位的成员。在农业合作组织中依托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共同进入市场。一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在九十年代初,农机部门首先在小麦主产区为解决小麦收割难,组织联合收割机进行大规模的跨区作业,同时为了保证参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的利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便于跨区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极大的调动了有机户作业的信心,跨区机收作业解决了小麦主产区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增加了有机户的收入,加快了机械化发展的进程,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各级政府及中央领导的肯定。农机跨区作业在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和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以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深入开展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二是组织合同订单作业。以合同的形式与周边农村、农户达成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订单进行作业。三是一条龙作业,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积极推行组合式作业,开展秸秆还田、机耕、机耙、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机手收益,加快作业进度。

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这不仅要靠粮食增产,而且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农民有限的耕地向种田能手和种粮大户农机服务组织转移,土地实行联片集约化耕种,将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它产业中去从事二、三产业。因为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土地耕作质量,满足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我县享受到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空前高涨,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和大型拖拉机走进了农户家中,为我县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拉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逐年加大,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小麦、玉米机播作业,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而且用机械播种,由于播种深浅一致,株距一致可以节约种子,可达到苗齐、苗状节约费用增产增收的效果。另外近几年在推广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方面,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台玉米收割机一天机收50---60亩,收割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解决了季节性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解决了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据统计我县各种机型的拖拉机1286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0台。各整配套农机具28569台(套),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82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08.2万千瓦。在近几年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项目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突破。机收和机播在我县出现了前所为有的大好局面,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和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机械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以种粮为主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户迅速增加。目前我县农机大户达到400户,农机合作组织13个、农机作业协会16个。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组织的兴起,特别是全县农机协会的成立,将带动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四、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利保障。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少不了农业机械的参与应用,农业机械的作用是十分突出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实践中在很多环节上对农机队伍建设和农机培训不重视。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农机培训学校由于生员不足等种种原因,无法招生和继续培训,就我县农机行业现状分析,由于农机管理体制所限制很多年农机新增人员中没有一位是真正学农机专业的大学生,农机基层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滞后,新信息、新技术、新机具难以及时推广,农机专业人员严重出现青黄不接,当务之急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人力资源,为此只有高度重视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配备,把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作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才能在新农村建中发挥农机化的用武之地和发挥好农机专业人员的作用。

五、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对推进新农村的作用。

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成为农业生产力的最主要的物质要素,是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任何一项先进科学理论的实践、任何一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任何一项先进科学管理的方法的采用,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

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是农民”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水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是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和劳动生产效率水平,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推动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突破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农机农艺结合水平,推进耕作制度改革,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建设机械化示范区可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和推动农机化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珲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毛主席在1959年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邓小平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4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制定,和山东省农机管理条例、山东省机械化促进条例的制订,就是为了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机械的积极性,促进机械化发展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农村各种先进农业技术最终要通过先进适用的机械来完成。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尽快走上富裕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载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1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

    加强党建工作,促进银行发展

    加强党建工作,促进银行发展 【摘要】加强中党的建设工作,是增强银行活力、创建中国特色现代银行制度的内在要求。抓好党建工作,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发挥基层党支部......

    加强党建工作建设 促进生产发展

    加强党建工作建设 促进生产发展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也是企业党组织工作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进,企业党组织工作也......

    促进新农村发展道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为了实现这一美好蓝图,江西省靖安县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拓宽监督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

    区农机化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情况

    今年来,区农机部门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技术推广为手段,大力开展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兴机富民,助民增收,促......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石榴红村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正确......

    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

    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 马 俊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西部地区......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推荐阅读]

    1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