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实用技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郾城区农机局技术下乡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进入3月份以来,郾城区农机局以提升科技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核心,扩大技术培训规模,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联合市农机局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班9期,科技下乡4次,共培训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423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2名,玉米收获机操作人员342人,村两委干部268人,农机服务人员82名,累计培训1100多人次,培训扎实有效,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提高。
一是市、区、乡三级联动,精心组织,培训效果明显。按照漯政办【2012】4号文的要求部署,市农机局牵头,区农机局各部门组织实施,乡镇全力配合,组成专家团,配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选择各乡镇大会议室,提供了优良的教育学习环境,培训现场是宽敞明亮、人员爆满,学员是神情专注、边听边写。
二是培训贴近实际,培训成效显著。今年专家团主动走下去,来到各乡镇村,改变以往农机手来到城里参加学习的方式,深入基层以乡镇为培训网点,减少农机手的长途奔坡,市农机局专家现场授课,题材新颖、通俗易懂,引起学员的好评,届时播放农业技师课件视频,帮助学员理解农机与农艺结合要点,同时发放培训资料和技术光碟课件方便学员课后学习,培训班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
三是培训内容丰富,新技术多,培训成果丰硕。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手,以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人员,村两委干部为主要培
训对象,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用的操作维修技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农业机械、玉米等行距种植、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为主要内容,大力普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知识,极大地满足了学员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实实在在地享受农机知识大餐。
第二篇:清华大学-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心得
清华大学-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心得
按照安排,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万分期待与希望于今年8月7日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我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参加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学习。中学时代,我就向往着能进入清华大学的校门,希望落空后,我就教育我的小孩,要以清华大学做为高考的目标,接过我的人生接力棒,圆就我的清华梦想。没想到我人到中年了还能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真是要感谢上级领导对这次办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清华大学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了我们一个进入最高学府进修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让我们回去后能更好地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学习培训,让我们真正领略了国内项尖专家、学者、教授的讲课,很荣幸地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让我们受益终生。他们知识渊博,语言精炼,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权威准确,事例真实感人,系统地给我们讲授了《领导者自我管理与阳光心态》、《两学一做专题辅导》、《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供给侧改革》、《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新形势下的创业与就业》、《国学修身与做人智慧》、《劳动就业-就业与失业专题》、《社会保障专题》等课程知识,这些课程包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我们耳目一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了一些工作上的新方法新技巧,对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进行了理论上的培训学习后,培训班还精心安排我们到中关村创业一条街与798艺术创业区进行了参观实践学习,创业街的领导和老师热情并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创业街的运行模式,分享了他们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详细地解答了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让我们体会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业者加速器的老师与同学们的别具一格,引领着我们在创业与就业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这次培训学习,清华大学负责培训项目的同志和班委会给我们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清华大学—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后,感觉像到 家庭一样的温暖,班主任老师与我们同室听课,及时解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同班学员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的相处得非常融洽,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在班主任老师及班委会的安排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增深了相互间的友谊,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还安排我们早上齐声朗读《大学》、午间还带着我们做颈椎操,期间还安排我们进行了拨河比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我们好象又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年轻时代,让我们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漫步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时刻感受到年轻大学生的梦想与追求,感受到清华大学那厚重的文化底蕴,那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沉淀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智慧与力量,蕴育出一批又一批大师与大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我为我能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出发又出发,辉煌再辉煌。
2016/8/18
第三篇: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之我见[小编推荐]
艾老师指导文章1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之我见
原稿 张覃东整理唐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三项工作,其中提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我自己的见解。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是只国家公共部门如医院、学校、市政等及公务人员给国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及能力。基本公共服务关系到民生民计,强大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能够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稳定。我认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素质能力是关键。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共服务主体能否意识到公共服务客体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如何。确切地说,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职能职责、工作的方式方法都方式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制约了政府效能的提高,更制约刻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通过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控制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监管机制是保障。监管机制能够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认为,先进的监管机制是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最大化的保证,健全的监管机制是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化的保证,严格的监管制度是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高效化的保证。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解决民生问题是目的。民生问题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造福人民。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历史。只有以解决民生为目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强大的动力、巨大的价值。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以提高公务员素质为关键,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完善监管机制为保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的,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就会更上心得台阶,实现质的突破。
第四篇: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要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是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做一切工作都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例如从政策的调研、制定到执行、修正,都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确立人本意识,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民众意志为根本导向,在执行公务中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我所在的单位是地税系统,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是我们的工作宗旨,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我们要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增强责任意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以公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以对民众负责为崇高使命,摆正自己与人民的位置。要确立正确的权力服务观,在权力运用中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税务部门要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税法宣传与税收咨询服务,要对税源进行跟踪管理与监控,确保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要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不断专研学习。公务员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学习是公务员各方面成长的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学有所获,要遵循工作规律,大胆创新,要勇于面对挫折,在失败中看到自己的短处,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改进。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从事的行业相关规章制度更要了熟于心。不仅要透彻理解各项政策,还要能正确运用政策,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我们税务系统的公务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努力学习各项税收法规政策和税收知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为纳税人提供过硬的服务。
三是要提高全局意识,健全行政制度。目前,部门之间沟通相对缺乏,职能交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利的事大家一起上,担责任的事相互推的现象偶有发生,政府公共服务在一定范围还存在“真空”区,跨部门政府服务难以联动。这种现象造成了群众有了问题往往不知找谁,或者办一件小事而需要跑很多趟,费时费钱又费心。所以,公共服务需要一体化。作为公务员,必须要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杜绝推诿现象,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形象。税务部门已经实行了“一窗式服务”和“阳光办税”服务,但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立足于纳税人的利益,从大局出发,健全行政制度,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尽自己的所能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各地质监部门扎实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一场任务包干会 几多分量压肩头
□ 本报记者 杨荣坚
3月30日下午4时45分,辽宁沈阳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张林春气色凝重地走出会场,在刚刚结束的“质量和安全年”工作会议上,他的处室作为活动办公室部门,直接牵头的任务就有9项之多,在全部28项分解任务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与他前后脚走出会场的监督处处长毕曙光、食品处处长郭赢晨同样若有所思,他们在会上领到的任务从“任务分解书”的字面上就能解读出个中沉甸甸的分量。这是记者在沈阳质监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看到的一个场景。
沈阳市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部署“质量和安全年”工作后,深刻领会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活动平台效应对于开展全年工作的有力促进作用,该局领导班子立即着手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并力求在解决问题见实效上下工夫。在全面部署全年工作的同时,将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分解成6个大类28项任务指标,分别落实到部门,并由责任部门牵头参与部门和各分局分工合作,按分解指标要求确保落实。通过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围绕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安全、质量整治、质量服务、质量建设,力争达到:有利于质量进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政府监管体系和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质量责任意识和主体作用普遍加强,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基本杜绝,群众对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和谐、优化结构的作用有效体现。刚刚将任务分解下去的沈阳质监局局长隋莉并未显示出任何轻松,作为该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总指挥,她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她对记者说,实现“质量和安全年”的目标,重点是解决提升质监保障和服务社会能力问题,着力解决质监能力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和监管能力不足、对监管对象不能全覆盖等问题。我们要高起点建设沈阳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促进沈阳质监的服务优势向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转化。隋莉特别介绍说,目前,沈西工业走廊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该平台总投资约3.2亿元,平台内共建有9个国家级各类检测中心,其中包括: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低压防爆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车用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长管拖车及罐槽车、工业气瓶检测中心和加气机、大流量、热能等国家级中心实验室,还有为上述国家实验室配套的、国内一流、填补东北地区空白的电磁兼容实验室、消声实验室和地下恒温恒湿实验室。此外,还有化工、建材、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防火材料、高低压电器、电光源、压力管道检测等一批各类实验室,也将在平台建成后整合在一起。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成后,沈阳市的产品检测能力将覆盖沈阳八大优势产业的主要产品和全部重化工产品,将形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实验室数量最多、技术装备性能水平最高、人才技术优势最集中、检测项目和功能最齐全的检测中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将处于领先地位,可以
填补多项东北地区空白,近可服务拉动本地产业发展,远可辐射中国北方地区及东北亚区域。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得到了参会企业的积极响应。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路远达说,作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大型企业,我们深知中国制造质量信誉平台对本土企业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从心里拥护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并愿乘此东风,让我们生产的机床质量再上新台阶。
(摘自2009年4月8日《中国质量报》3版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