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19:4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

铁岭市气象局杨艳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无疑科技是首要的支撑力。按照市委“五大战略”大调研工作方案,我局就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开展了调研活动。由主要领导带队,组成专门调研小组,就目前全市农技推广状况、农民获得科技信息渠道及科技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基层农科、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多数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

据调查,全市90多个乡镇(场)中,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有10个,如开原市城东农科站,昌图县老四平农科站等。这10个站的主要特点是农科站长业务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对农民科技服务较好,仍起到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的作用。第二类农科站是属于勉强维持糊口型的。这部分农科站全市有36个,占总数的37.5%,他们完全依靠从事农资经营收入来维持站内人员基本工资,解决不了开展业务所需经费问题,无法开展科技普及和推广业务工作。第三类是名存实亡型的。这样的乡镇农科站全市有50个,本身无经营性资产,既无经营能力,更谈不上技术推广,全员放假,自寻出路。昌图县33个农科站当是有31个属于这种类型。昌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国威说,20年前,与他一同或先后毕业的学农和畜牧专业的同学相继从乡镇和县里离开了本职岗位,纷纷自谋职业,有的养猪,有的做豆腐,有的蹬板的谋生。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农科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大多数乡镇原有的畜牧兽医站基本都“黄摊”了。原有的专业人员有的回家种地,有的自己搞起了养殖,稍为好一些的是受聘于养殖场或开个体兽药、饲料商店。乡镇畜牧助理基本是外行、干外活,无从谈起技术推广。

二、造成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存问题的原因调查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造成农科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断线或“基础断层”的主要原因是:一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科站自从人、财、物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政府后,改变了原来与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业务指导关系,所以在具体工作上要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去部署,导致工作效率低。同时在用人和资金管理上,一些乡政府由于忽视或淡化技术推广工作,使人和钱物的乱用、滥用。二经费短缺。据调查统计,全市有16个农科站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乡均4.2万元 26个财政差额拨款单位,乡均2万元 全市有54个农科站为自收自支单位。众各县(市)区向市农委填报的情况汇总,全市农科站年需人员工资有业务经费1162万元,而目前能解决的仅232万元,年缺口930万元,乡均9.6万元。三专业技术人员少。据调查统计,全市乡镇农科站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仅有218人,占总人数为2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6人,占总数的3%,技术力量明显薄弱。

三、目前农村科技服务供需现状调查

1、农民素质偏低,农民科技意识令人担忧

我们在昌图县头道镇二龙村了解到,该村共有2000多口人,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共有500多人,其余1500名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00多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900多人,高中、职高或者中专文化程度的100多人。村党支部书记王喜印说,二龙村有10%的农民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钻研农业科学知识,掌握农业科技本领,在生产中主动引进和应用农业新科技、新成果,这些农民大都学历较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有80%有农民虽然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生产中重要作用,但他们很少主动去学习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他们主要靠传统的经验和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还有10%左右的农民对农业科技认识不足或不感兴趣,他们大都小学没有毕业的半文盲,是村里的贫困户。我们还在该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0户农户作了典型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科技和教育投入、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与户主的文化程度成正比关系,即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意愿和能力越强,其收入水平越高。

我们还先后到西丰县、开原市、铁岭县等地的村屯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昌图县二龙村相差无几。市农业培训学校校长高兴久说,农民是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有70万人,这些农民是我市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水平,而且还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和谐铁岭的进程。从目前来看,我市农民的科技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全市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特别是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绝大多数未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

铁岭县新台子镇西孤家子村王永德说,农民现在谁不会种地啊,春天种在佳期、夏天加强田间管理、秋季适时收割,这样就能有个好收成。再者说,像地膜覆盖、种子包衣、免中耕除草、颗粒剂防治玉米螟、配方施肥等这些农业技术哪个农民都明白,还用得着学什么农业技术吗?昌图县头道镇葛军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好确实能够促进增产增收,可品种、新技术有很强的地域性,而且需要大量的投入,一但不成功,就会遭受损失,不是在本地实验成功的新品种、新技术,谁敢引进啊!可见,目前农民们对农业科教存在着不愿意抛弃传统经验的守旧心理 害怕担风险的心理,满足于现关的惰性心理,喜欢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急于求成的现实心理 不求上进的自卑心理等,我市农民这现实的心态和传统意识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农民科教素质和农业成果的转化。

农业培训学校的教师反映这样一件事,科技人员在下乡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时发现,40岁以上的农民对科技很感兴趣,听完讲课后,这人总是围着讲课教师问这问那,可20多岁的青年农民却很少琢磨农业技术方面的事情。市农业培训学校校长高兴久指出,全市每年大约有5000多初中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学而回乡务农,成为新的劳动力,这新增青壮年农民是将来我市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青年农民对待农业科技的态度和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很难适应农业生产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需要。

2、科技推广初显多元化态势

8月中旬以来,铁岭县熊官屯乡段宏林公害蔬菜协会的农民们在销售完春茬西红柿后,就开始在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统一整地、育苗,进行温室秋茬作物生产。该基地农民李望富说,过去全对于温室蔬菜生产技术一知半解,产品产量也不理想。去年段宏林发起成立了协会,他就入会生产,从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各个生产环节都由协会统一指导,现在自己完全掌握了温室蔬菜生产的技术要领,单棚西红柿产量由过去的6000公斤增加到10000公斤左右。据该协会会长段宏林介绍,目前,协会会员已由当初的60户发展到了现在的304户,现在农家家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人人都是技术员。基地面积达1000亩,基地年无公害蔬菜生产能力达3000吨。据了解,西丰县有近千名农民与大田公司合作种植高油大豆,昌图县高中桥镇农民与琅琪公司合作种植鲜食玉米,开原城东乡农民与东成公司合作种植大白菜,都获得了高效益。农民说,与龙头企业“挂钩”的重大收获之一是他们走进了课堂。据悉,昌图县宝力镇肉鸡生产协会、铁岭县阿吉镇奶牛协会。清河区张相镇葡萄生产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好地帮助农民学习掌握了农业科技。

目前,我市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2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百家,他们不但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还起到了向农民迅速、有效传播实用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提高。有效传播实用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提高。据市农委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5万多名农民与龙头、协会牵手,农民运用农业技术增收的效果明显。但目前我市众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70万人左右,可见掌握科技的农民所占总数的比重是让人乐不起来的,而真正能充分运用科技、实现有效科技转化的专家型农民 更是凤毛麟角,其辐射影响的效果还是远远达不到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没有达到我们多年期望的“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的程度。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协会进一步扩大影响带动辐射面,对农民进行系统地科技培训是今后帮助农民学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发展方向。

四、加强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科技推广机构体制

近几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的化蓬勃发展。比如,现在昌图县已经形成了以付家、后窑、古榆树等乡镇为主体的花生专业区,以大洼、东嘎、四合等乡镇为中心的马铃薯专业区,开原市已形成了以八宝、庆云堡等乡镇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区,铁岭县已形成了以县种畜场、镇西堡、阿吉为主的奶牛养殖基地。可见,现行的以乡镇建立的基层技术推广站很难与蓬勃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相连接。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借鉴外地成功的做法,我们认为全市应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区域乡乡建站的落地式,改为以优势主导产业专业区跨乡镇建设区域站、中心站,集中精良的人才、设备,打造坚实科技支撑基础。优化组合人员,因需设岗,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中心站或区域站做为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派出机构,以实现推广队伍稳定,科技推广高效,为农服务到位。同时,可考虑区域性的专业农资经营贸易服务站,推广与经营分离,达到人尽期能,个司其责。

2、全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光靠农民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要尽快盘活整合农技推广机构的人才资源,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高兴久认为,对于农民职业教育应建立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专项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尽可能吸纳农民的职业教育体系。比如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流通技术、绿色安全食品加工、保鲜技术、卫生知识及生态保护多方面知识。有关专家指出,应建立起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措施,建立规范统一的农民职业证书发放体系;建立促学激励体制,对学有成效的农民可给予适当奖励;可采取岗位轮换、外出学习、继续教育、自学考核、任职资格考核等措施,促进农业教育体系中技术人员的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保证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设施等硬件环境进行改善;由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转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并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同时,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措施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调动民间投资者投资于农业科研及推广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科研与推广投入的多元化。

3、大力推进科技推广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企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技术协会。从它们自身的利益取向上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政策的实施者,是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后两者则是作为有理性的经纪人所从事的推广活动,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它们这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后两者是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进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改革过去的一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同时也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服务组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要培育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组织,由原来的间接供货为直接供货和间接供货相结合,经营销售和推广服务相结合,多方面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三是培育农村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经济能人、专业协会的作用;四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充分依靠农业科研单位拥有科研成果的优势,走育、繁、推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之路;五是抓好科技示范户,结合科技入户工程,每村建立几个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建立联系点,将他们的试验点作为“技术示范橱窗”,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千家万户。

第二篇: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昌图县人民政府县长刘雁

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走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科技兴农之路

——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按照市委《2005年全市县领导干部开展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调研工作方案》的精神和市委政研室的要求,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乡村对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感触颇深,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科技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走多元化科技兴农之路势在必行。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农村乡镇事业站建设,具体是指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业机械管理站、水利站和林业站。其基本职责是:宣传贯彻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协助乡镇搞好农业政策的管理工作,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培训指导村级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推广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组织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近年来,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承担农村科技服务的基层单位“农口五站”运转艰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几乎瘫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业科技队伍又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农村科技服务的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一)农口“五站”人员专业素质、科技服务技能不高。全县涉农“五站”经过改革,竞聘上岗927人。其中,本科学历45人,占聘任人数的4.9%,全日制本科6人;专科学历345人,占聘任人数的37.2%,全日制大专62人;中专学历361人,占聘任人数的38.9%,全日制中专152人。聘任人中具有高级职称12人,占聘任人数的1.3%;中级职称169人,占聘任人数的18.2%;初级职称476人,占聘任人数的51.3%。在竞聘上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农学专业毕业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学知识教育。

(二)农口“五站”工资经费没有保障。1989年全县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县财政对乡镇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五站的事业费和乡镇定额补助进行了核定,并一直执行到98年。县财政核定农口五站的事业性经费支出为90.2万元。其中:农业事业费25.96万元,畜牧事业费13.13万元,农机事业费24.96万元,林业事业费7.27万元,水利事业费18.9万元。乡镇定额补助818.61万元,其中农口定补48.58万元,占总定补的6%。98年以前除畜牧兽医站以外其他各站经营状况普遍较好,多数都能保证开支。98年以后县对乡镇的事业性经费支出逐年削减,到目前已削减到70%左右,乡镇各站每年事业性经费约在5000元左右。乡镇定额补助90%以上没有到位,县对乡镇各站补助也多被乡镇挪用,没被挪用的大多都给退休人员开资。1999年以来,累计共拖欠农口“五站”在职人员工资5007万元,拖欠离退休人员工资1158万元。今年农口五站改革后,虽然已定编、定岗、定人,但各级政府对工资经费一直没有明确说法。

(三)农口“五站”的经营服务基本没有开展。农口五站在1998年以前经营服务状况较好,特别是农科站曾辉煌一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机构改革的进行,特别是农资市场的放开及取消农口部分事业性收费,农口五站在几年时间日益没落,除极少数基本维持外,大部分处于勉强支撑或瘫痪状态,一方面“人多没事干”职工纷纷下岗自谋生路,而另一方面属于行业管理、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服务却“有事没人干”。经营难,服务更难。形成工资无人管,经费无着落,实验无人搞,示范无人抓,推广无人问,有班无人上,房屋无人修,院草无人锄的局面。有的乡镇农口站已负债累累,有的站所已开始变卖固定资产还债或开资。一部分站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变卖抵债。据不完全统计,仅农业、水利系统基层站债权1558万元,而债务高达2784万元。

(四)政府及其它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意识较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参与程度不高,社会化科技推广机制尚未建立。受资金、管理、观念、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政府加快科技推广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推动者,但在全县的科技推广中,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的参与仅局限在订单农业、新产品推广范畴,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受益农民较少。

二、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昌图作为农业大县,“三农”问题十分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效整合农村科技资源,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农业生产从政策先导型过渡为科技先导型,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农业领域,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社会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呈现出既重效益,又重生态;既重数量品种,又重质量安全;既重农业增产,又重农民增收的趋势。昌图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矛盾。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必须推行新的农村科技革命,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昌图的农业总体效益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全县农业发展不仅要面临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且要面临国内竞争的影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却遭遇农业科技服务真空的境地,传统涉农“五站”几乎不能正常运转,服务职能无法发挥。农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这必然使本不占优势的全县农业生产在新一轮农业发展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也势必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必须重新整合全县农业科技资源,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为全县农业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形势。

(三)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需要。目前,昌图的农业科技服务大部分仍局限在传统的选种、施肥、灭虫、防疫等服务范畴,对高新科技的推广、研发能力较弱,农业效益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多为实物收入,变现周期长,增值空间小,大量农民虽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却没有走出农村,农村除了种养业外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减少农民,这一点对昌图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重点既立足于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又着眼于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关注并积极扶持以加工业为主的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更好地融入“大沈阳经济区”,实现全市建设食品工业大市奋斗目标的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辽宁中部七城市联手建立“大沈阳经济区”。昌图县作为“大沈阳经济区”的北大门和面向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省区及俄罗斯的“桥头堡”,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地挑战。这次七城市合作的最大初衷是整合各市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多赢。昌图县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农畜产品丰富。市委四届八次会议提出了建设能源、优质农产品两大基地。2005年5月初,省委书记李克强来我市调研,对我市“两大基地”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5月30日,市委书记办公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力争到2010年把铁岭打造成为全国食品工业名城”。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首先要把农业生产这篇文章做好,实现农业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为食品加工提供最优质的原料。昌图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县,必须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依靠科学技术提升全县农畜产品质量,将食品加工的第一道环节“田野车间”经营好,为建设铁岭食品工业大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市场引导,多元投入,加快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尽快落实改革配套政策和资金,为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受改革成本支付不到位的影响,全县农村科技队伍思想波动较大,不仅使科技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为确保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效,省、市政府应着手尽快兑现改革配套资金,落实相关政策,支付改革成本,以巩固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采取得力措施,推动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切实加强对科教兴农工作的领导。将科教兴农工作列为全县“十一五规划”和全县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好总体规划。二是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各乡镇和县直涉农部门要根据全县科教兴农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共同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把科技推广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四是建立科技兴农工作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为科技兴农建功立业。在加大科技推广投入的同时,引导各站所自力更生,采取职工合资、合股兴办实体,企业、科研院所与站所合资、合作兴办实体等方式,鼓励站所走实业兴站的路子,协调工商、金融、税务等部门,为站所兴办实体提供优惠条件,加大农资市场整顿力度,为站所兴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将科技人员工作实绩与工资、福利、职称评审相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科技人员真正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真心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引导各站所更新科技服务理念,积极促进涉农站所与其它服务组织相互合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技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服务网络,将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资金以及市场、设备、自然资源和人才等因素吸纳和组织起来,带动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

(五)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兴农新体制。借鉴和推广宝力镇尹家村被省农委评为全省首批平原区农牧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和配套技术示范村的好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成功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水平。组建全县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网络,由县科委、农委、科协牵头,农口各局及各乡镇参与,围绕全县农业生产中的难点搞科研,围绕开发搞服务。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资源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注重村级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继续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发展,加快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传帮带和科技推广服务活动。

(六)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应用农业科技步伐。认真做好全县农业技术服务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力争每年都要在技术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先进适用、辐射面广、效益显著的优良品种及种植、养殖、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革检疫防疫体制,实行防检结合,重点抓好优质高产高效农畜新品种及快繁技术;高产高效种养模式和实用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节水节肥节药增效技术;新型设施材料等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以抗旱、灭虫、防疫为主的减灾避灾技术;农业质量标准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七)加强农业新技术园区建设,全面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以昌图被省农委确定为蔬菜优势产区基地县为契机,依据各乡镇资源特色和基础条件,按照“一乡(村)一品、几乡一品、一乡(村)一业”的规划,加快科技、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联结基地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说来,全县可以建立以傅家、长发、古榆为中心的花生示范园区,以大洼、平安堡为中心的马铃薯、胡萝卜示范园区,以朝阳、四面城为中心的葡萄示范园区,以三江口为中心的烤烟示范园区,以头道、宝力、十八家子为中心的蔬菜示范园区,以八面、宝力、四合为中心的肉禽示范园区,以老城、亮中为中心的肉猪、肉牛示范园区。重点扶持盛德牧业、曙光公司、大伟肉禽、国美肉猪、甜菊糖业、九星食品等农事龙头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牵动作用。实施“领导干部科技示范工程”,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人都要抓一个科技示范村,通过科技示范,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今年,昌图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县将以此为契机,在每个村建立一个核心科技示范户,通过核心科技示范户的示范试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采用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转化率。

(八)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成立县科技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科委、农委为科技下乡活动的牵头单位,县直各涉农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形式上,实行紧密型技术承包与松散型技术服务相结合,提倡科技人员开展紧密型的技术承包,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科技人员与农户(或乡镇、村、组)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实行联产、联效的各类综合技术承包、专业技术承包和产销一体化的系列承包。在内容上,实行专业性技术服务与常规性技术服务相结合,巡回流动服务与专业性技术服务相结合。在利益机制上,实行农民增收与科技人员获取报酬相结合,突出农民利益。

(九)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注重人才培训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以职业学校、劳动就业培训基地为依托,以社会培训资源为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对农民进行科技和生产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农户均有一名科技致富能人,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要注重坚持经常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处理好“四个结合”,即提高水平和普及实用技术相结合,集中授课和函授自学相结合,中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和专业证书相结合,确保培训实效。

第三篇: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昌图县人民政府县长刘雁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走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科技兴农之路——关于昌图县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按照市委《2016年全市县领导干部开展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调研工作方案》的精神和市委政研室的要求,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乡村对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感触颇深,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科技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走多元化科技兴农之路势在必行。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农村乡镇事业站建设,具体是指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业机械管理站、水利站和林业站。其基本职责是:宣传贯彻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协助乡镇搞好农业政策的管理工作,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培训指导村级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推广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组织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近年来,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承担农村科技服务的基层单位农口五站运转艰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几乎瘫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业科技队伍又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农村科技服务的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一)农口五站人员专业素质、科技服务技能不高。全县涉农五站经过改革,竞聘上岗927人。其中,本科学历45人,占聘任人数的4.9%,全日制本科6人;专科学历345人,占聘任人数的37.2%,全日制大专62人;中专学历361人,占聘任人数的38.9%,全日制中专152人。聘任人中具有高级职称12人,占聘任人数的1.3%;中级职称169人,占聘任人数的18.2%;初级职称476人,占聘任人数的51.3%。在竞聘上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农学专业毕业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学知识教育。

(二)农口五站工资经费没有保障。1989年全县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县财政对乡镇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五站的事业费和乡镇定额补助进行了核定,并一直执行到98年。县财政核定农口五站的事业性经费支出为90.2万元。其中:农业事业费25.96万元,畜牧事业费13.13万元,农机事业费24.96万元,林业事业费7.27万元,水利事业费18.9万元。乡镇定额补助818.61万元,其中农口定补48.58万元,占总定补的6%。98年以前除畜牧兽医站以外其他各站经营状况普遍较好,多数都能保证开支。98年以后县对乡镇的事业性经费支出逐年削减,到目前已削减到70%左右,乡镇各站每年事业性经费约在5000元左右。乡镇定额补助90%以上没有到位,县对乡镇各站补助也多被乡镇挪用,没被挪用的大多都给退休人员开资。1999年以来,累计共拖欠农口五站在职人员工资5007万元,拖欠离退休人员工资1158万元。今年农口五站改革后,虽然已定编、定岗、定人,但各级政府对工资经费一直没有明确说法。

(三)农口五站的经营服务基本没有开展。农口五站在1998年以前经营服务状况较好,特别是农科站曾辉煌一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机构改革的进行,特别是农资市场的放开及取消农口部分事业性收费,农口五站在几年时间日益没落,除极少数基本维持外,大部分处于勉强支撑或瘫痪状态,一方面人多没事干职工纷纷下岗自谋生路,而另一方面属于行业管理、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服务却有事没人干。经营难,服务更难。形成工资无人管,经费无着落,实验无人搞,示范无人抓,推广无人问,有班无人上,房屋无人修,院草无人锄的局面。有的乡镇农口站已负债累累,有的站所已开始变卖固定资产还债或开资。一部分站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变卖抵债。据不完全统计,仅农业、水利系统基层站债权1558万元,而债务高达2784万元。

(四)政府及其它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意识较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参与程度不高,社会化科技推广机制尚未建立。受资金、管理、观念、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政府加快科技推广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推动者,但在全县的科技推广中,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的参与仅局限在订单农业、新产品推广范畴,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受益农民较少。

二、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昌图作为农业大县,三农问题十分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效整合农村科技资源,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农业生产从政策先导型过渡为科技先导型,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农业领域,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社会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受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呈现出既重效益,又重生态;既重数量品种,又重质量安全;既重农业增产,又重农民增收的趋势。昌图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矛盾。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必须推行新的农村科技革命,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昌图的农业总体效益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全县农业发展不仅要面临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且要面临国内竞争的影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却遭遇农业科技服务真空的境地,传统涉农五站几乎不能正常运转,服务职能无法发挥。农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这必然使本不占优势的全县农业生产在新一轮农业发展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也势必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必须重新整合全县农业科技资源,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为全县农业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形势。

(三)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需要。目前,昌图的农业科技服务大部分仍局限在传统的选种、施肥、灭虫、防疫等服务范畴,对高新科技的推广、研发能力较弱,农业效益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多为实物收入,变现周期长,增值空间小,大量农民虽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却没有走出农村,农村除了种养业外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减少农民,这一点对昌图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重点既立足于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又着眼于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关注并积极扶持以加工业为主的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更好地融入大沈阳经济区,实现全市建设食品工业大市奋斗目标的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辽宁中部七城市联手建立大沈阳经济区。昌图县作为大沈阳经济区的北大门和面向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省区及俄罗斯的桥头堡,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地挑战。这次七城市合作的最大初衷是整合各市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多赢。昌图县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农畜产品丰富。市委四届八次会议提出了建设能源、优质农产品两大基地。2016年5月初,省委书记李克强来我市调研,对我市两大基地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5月30日,市委书记办公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力争到2016年把铁岭打造成为全国食品工业名城。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首先要把农业生产这篇文章做好,实现农业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为食品加工提供最优质的原料。昌图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县,必须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依靠科学技术提升全县农畜产品质量,将食品加工的第一道环节田野车间经营好,为建设铁岭食品工业大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市场引导,多元投入,加快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尽快落实改革配套政策和资金,为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受改革成本支付不到位的影响,全县农村科技队伍思想波动较大,不仅使科技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为确保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效,省、市政府应着手尽快兑现改革配套资金,落实相关政策,支付改革成本,以巩固改革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采取得力措施,推动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切实加强对科教兴农工作的领导。将科教兴农工作列为全县十一五规划和全县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好总体规划。二是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各乡镇和县直涉农部门要根据全县科教兴农的总体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共同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把科技推广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四是建立科技兴农工作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为科技兴农建功立业。在加大科技推广投入的同时,引导各站所自力更生,采取职工合资、合股兴办实体,企业、科研院所与站所合资、合作兴办实体等方式,鼓励站所走实业兴站的路子,协调工商、金融、税务等部门,为站所兴办实体提供优惠条件,加大农资市场整顿力度,为站所兴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将科技人员工作实绩与工资、福利、职称评审相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科技人员真正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真心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引导各站所更新科技服务理念,积极促进涉农站所与其它服务组织相互合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技农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科技服务网络,将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资金以及市场、设备、自然资源和人才等因素吸纳和组织起来,带动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

(五)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兴农新体制。借鉴和推广宝力镇尹家村被省农委评为全省首批平原区农牧结合生态农业模式和配套技术示范村的好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成功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水平。组建全县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网络,由县科委、农委、科协牵头,农口各局及各乡镇参与,围绕全县农业生产中的难点搞科研,围绕开发搞服务。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资源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注重村级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继续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发展,加快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传帮带和科技推广服务活动。

(六)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应用农业科技步伐。认真做好全县农业技术服务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力争每年都要在技术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先进适用、辐射面广、效益显著的优良品种及种植、养殖、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革检疫防疫体制,实行防检结合,重点抓好优质高产高效农畜新品种及快繁技术;高产高效种养模式和实用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节水节肥节药增效技术;新型设施材料等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以抗旱、灭虫、防疫为主的减灾避灾技术;农业质量标准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七)加强农业新技术园区建设,全面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以昌图被省农委确定为蔬菜优势产区基地县为契机,依据各乡镇资源特色和基础条件,按照一乡(村)一品、几乡一品、一乡(村)一业的规划,加快科技、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联结基地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说来,全县可以建立以傅家、长发、古榆为中心的花生示范园区,以大洼、平安堡为中心的马铃薯、胡萝卜示范园区,以朝阳、四面城为中心的葡萄示范园区,以三江口为中心的烤烟示范园区,以头道、宝力、十八家子为中心的蔬菜示范园区,以八面、宝力、四合为中心的肉禽示范园区,以老城、亮中为中心的肉猪、肉牛示范园区。重点扶持盛德牧业、曙光公司、大伟肉禽、国美肉猪、甜菊糖业、九星食品等农事龙头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牵动作用。实施领导干部科技示范工程,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人都要抓一个科技示范村,通过科技示范,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今年,昌图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县将以此为契机,在每个村建立一个核心科技示范户,通过核心科技示范户的示范试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采用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转化率。

(八)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成立县科技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科委、农委为科技下乡活动的牵头单位,县直各涉农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形式上,实行紧密型技术承包与松散型技术服务相结合,提倡科技人员开展紧密型的技术承包,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科技人员与农户(或乡镇、村、组)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实行联产、联效的各类综合技术承包、专业技术承包和产销一体化的系列承包。在内容上,实行专业性技术服务与常规性技术服务相结合,巡回流动服务与专业性技术服务相结合。在利益机制上,实行农民增收与科技人员获取报酬相结合,突出农民利益。

(九)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注重人才培训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以职业学校、劳动就业培训基地为依托,以社会培训资源为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对农民进行科技和生产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农户均有一名科技致富能人,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要注重坚持经常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处理好四个结合,即提高水平和普及实用技术相结合,集中授课和函授自学相结合,中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和专业证书相结合,确保培训实效。

第四篇: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10-06-29 18:30:4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区**乡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目前,**乡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具有一定雏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即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民技术服务队+示范户+农户;另一种是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即“支部+协会+农户”的农技推广模式。两种模式在推广主体,服务内容、运行机制等方面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优势。

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角,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技术推广的主体。**乡政府根据“三乡”发展战略和产业建设要求,加强乡域内的科技服务组织建设,投资12万元,整合了农、林、水、科技等乡政府职能部门,组建了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由乡财政全额拨款,配置仪器设备,稳定技术队伍。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执行全乡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技、物一体化服务,管理科技服务队伍,与科研单位和相关业务部门联系,收集信息,开展各种培训等。

在运行机制上,主要以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农民技术服务队为载体,发挥示范户与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为此,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采取了“三个一”方法把农业技术输送到每一户农民。

组建一支农民技术服务队,让农民教农民。由各村推荐的5-10名中青年农民,组成一支100人的科技服务队。服务中心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和管理,进而为全乡林业种植户提供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服务中心还挑选了85个专业种植大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给予重点扶持,免费为其提供核桃良种苗木、专用肥、农药等。中心聘请专家,对他们进行果树修剪,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培训,通过他们带动周围农户,实行“百户带千户”活动,提高更多农民的核桃管理技术水平和种植积极性。

依托一个科研单位,让山乡获得科技外援。**乡为发展核桃产业,与市农科院林果所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同时聘请区林业局核桃专家进行施工前技术培训和施工中现场指导,使该乡百里核桃产业带建设达到高起点、高技术、高标准的建园要求。

建设一个科技示范基地,让农民有了学技术的样板。与市农科院林果所紧密合作,建立**优质高产核桃示范基地,基地面积1000亩,林果所负责基地的全面技术指导和培训,乡政府投资为基地进行节水灌溉配套,龙门台村严格按照林果所技术要求组织实施,先后在基地推广了“核桃嫩枝嫁接技术”,“良种核桃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干旱、半干旱山区核桃丰产技术”等系列技术,良种核桃3年开始结果,2004年总产量200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

乡党委把村级党组织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统筹协调考虑,摸索出了“支部搭台、协会唱戏”的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即:“支部+协会+农户”农技推广模式。

**乡党委在大力建设公益型技术服务

组织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引导5个经济发展中心区成立农民专业协会。通过协会把农民有序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农民自觉投入到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各个环节当中,协调各自然村之间、专业户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利益平衡,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降低由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风险。两种技术服务模式的不同优势

**乡构建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技术推广方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首先,链条式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更广,渗透性更强。其次,**乡通过整合农、林、水、科技等乡政府职能部门来组建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创新性的做法,打破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战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做到有机统一地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提供持续的、动态的科技推广服务,同时也可以清晰的定位各部门、人员、资源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配置,摆脱了传统的各部门齐抓共管,职责混淆不清的状况。再次,政府主导可以发挥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最后,强调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辐射效应,特别是将技术带到田间地头的“让农民教会农民”的方式切实做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以重新整合配置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为着眼点,**乡党委、政府将自然经济资源、村党组织资源、科技服务组织资源统筹协调整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区域经济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三统一”,加强了农民专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推动作用。

**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乡是京郊的一个深山区乡,虽然在自然、经济、人文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独特性,但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 的经验和模式是有一定普遍性的,在此,总结几点调研思考,供郊区乡镇在推广体系建设中参考:

1.强化乡镇党委、

第五篇: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区**乡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目前,**乡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具有一定雏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即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民技术服务队+示范户+农户;另一种是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即“支部+协会+农户”的农技推广模式。两种模式在推广主体,服务内容、运行机制等方面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优势。

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角,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技术推广的主体。**乡政府根据“三乡”发展战略和产业建设要求,加强乡域内的科技服务组织建设,投资12万元,整合了农、林、水、科技等乡政府职能部门,组建了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由乡财政全额拨款,配置仪器设备,稳定技术队伍。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执行全乡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技、物一体化服务,管理科技服务队伍,与科研单位和相关业务部门联系,收集信息,开展各种培训等。

在运行机制上,主要以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农民技术服务队为载体,发挥示范户与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为此,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采取了“三个一”方法把农业技术输送到每一户农民。

组建一支农民技术服务队,让农民教农民。由各村推荐的5-10名中青年农民,组成一支100人的科技服务队。服务中心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和管理,进而为全乡林业种植户提供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服务中心还挑选了85个专业种植大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给予重点扶持,免费为其提供核桃良种苗木、专用肥、农药等。中心聘请专家,对他们进行果树修剪,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培训,通过他们带动周围农户,实行“百户带千户”活动,提高更多农民的核桃管理技术水平和种植积极性。

依托一个科研单位,让山乡获得科技外援。**乡为发展核桃产业,与市农科院林果所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同时聘请区林业局核桃专家进行施工前技术培训和施工中现场指导,使该乡百里核桃产业带建设达到高起点、高技术、高标准的建园要求。

建设一个科技示范基地,让农民有了学技术的样板。与市农科院林果所紧密合作,建立**优质高产核桃示范基地,基地面积1000亩,林果所负责基地的全面技术指导和培训,乡政府投资为基地进行节水灌溉配套,龙门台村严格按照林果所技术要求组织实施,先后在基地推广了“核桃嫩枝嫁接技术”,“良种核桃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干旱、半干旱山区核桃丰产技术”等系列技术,良种核桃3年开始结果,2004年总产量200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

乡党委把村级党组织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统筹协调考虑,摸索出了“支部搭台、协会唱戏”的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即:“支部+协会+农户”农技推广模式。

**乡党委在大力建设公益型技术服务组织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引导5个经济发展中心区成立农民专业协会。通过协会把农民有序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农民自觉投入到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各个环节当中,协调各自然村之间、专业户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利益平衡,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降低由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风险。

两种技术服务模式的不同优势

**乡构建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技术推广方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首先,链条式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更广,渗透性更强。其次,**乡通过整合农、林、水、科技等乡政府职能部门来组建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创新性的做法,打破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战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做到有机统一地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提供持续的、动态的科技推广服务,同时也可以清晰的定位各部门、人员、资源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配置,摆脱了传统的各部门齐抓共管,职责混淆不清的状况。再次,政府主导可以发挥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最后,强调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辐射效应,特别是将技术带到田间地头的“让农民教会农民”的方式切实做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以重新整合配置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为着眼点,**乡党委、政府将自然经济资源、村党组织资源、科技服务组织资源统筹协调整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区域经济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三统一”,加强了农民专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推动作用。

**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乡是京郊的一个深山区乡,虽然在自然、经济、人文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独特性,但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是有一定普遍性的,在此,总结几点调研思考,供郊区乡镇在推广体系建设中参考:

1.强化乡镇党委、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加强......

    浅谈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浅谈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田长路 摘要: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传统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已经不再适应服务......

    山西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

    山西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 根据联合国划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当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

    关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关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冠华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在发展中的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办对全县农村服务......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与创新(五篇范文)

    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历史、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重新架构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思路。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由公益型的......

    金平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金平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金平县科学技术局 (2012年4月6日) 一、金平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哀牢山脉......

    嵊州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改革试点方案

    嵊州市农村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试点方案 根据国家、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试点方案。 一、......

    县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建设调研提纲情况汇报

    xxx县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建设调研提纲情况汇报一、当前林业科技服务人员队伍情况现县林业科技服务机构实有人数??人。其中:县本级服务机构实有人数??人,乡级服务机构实有人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