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人民日报评论员: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24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首次召开的农村环境保护会议,这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体系正逐渐向农村延伸,农村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状况的家底将进一步摸清。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和扭转,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种种环境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当前,广大农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都迫切呼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突破性进展。面对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保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思路已经明确,即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以规划为龙头,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转变农村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以生活污染治理为抓手,确保农村地区环境安全,改善农村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强化农村地区的环境监管,完善法规建设,从法制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涉及面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只有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开创农村环保工作的新局面。让我们携起手来,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共同建设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农村小学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受传统思想、师资水平、条件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步履缓慢。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农村小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转变思想,加强课程管理,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小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获得了成功,但是这些学校的师生素质高,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较好,而农村的小学跟这些学校相比,素质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空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应试教育”这一时代产物深刻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教育。很多教师也以升学要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上或少上。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就教,没有希望的学生就不教。
二、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存在失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即使有也很难利用上。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同时,学校经济条
件差。学校缺乏书籍,缺乏音乐、体育等器材,一句话,就是缺乏“硬件”。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空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负担较重。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新招录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教师奇缺。教师的人数少,同时有才干或其它特长的教师很难留在农村小学。这样素质教育在课堂上难以开展,并且无法对学生进行其它特长的培养。
四、农村小学学生由于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视野狭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狭窄。这样,学生就没有创新的欲望,很难全面发展。
正因为上述的原因,在农村小学更应该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搞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农村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农村学校环境简陋、教学设施短缺,加之有许多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村教育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掌握素质教育理念,借鉴他人的经验,掌握教改动态,摆脱传统的、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束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即“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只有理念更新了,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必然由灌输式向互动式、参与式转变,师生关系也逐步向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发展。
二、农村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像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三、狠抓课程管理,认真落实各科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国家教育意志和培养目标体现。国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的品德、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出发,借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和为落实我国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
育课程体系”这一任务而设置的。每门课程都具有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课程目标上都有自己的贡献,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目标,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所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严格使用国家法定的教科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切记让语文、数学等科目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教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完成国家教育目标,施行素质教育。
四、加强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重要手段。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爱好、专长组织开展的课程,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课程活动应开展好几方面的活动。首先是少先队的教育活动。然后是兴趣小组的活动。最后是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农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总之,农村小学要开展好素质教育,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经验使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素质教育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大力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课堂
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21世纪新人的生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学校的实际,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意志、创新意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同时,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求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如:农村小学中可以进行植物的嫁接,使学生通过实践懂得科学的重要,以种植方面取得成就的农民为例子。让学生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又如:可以在班里搞“谁的人际关系最和谐”的评比,开展“如何大方地与人交往”的讨论等。总之,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达到提高素质的目标。
总之,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只要不违背这个原则,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农村小学也能搞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石兰蕊 素质教育论坛 2010年01期
2、《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张苓《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年第7期
3、《农村小学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杜海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S1期
4、《农村素质教育之我见》 陈建平2008年
5、《农村素质教育改革探讨》 王学军 2005年03期
第三篇:全面推进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
同志们:
刚才,山西、湖北两省和贵州省遵义市分别介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他们的共同体会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前提,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是关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是基础,多方筹资、建管养并重是保障。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根据今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正霖副部长部署了“十一五”时期和今年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强调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五条要求,这些都是经过部党组研究的,各地交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战略部署。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对农村公路建设作了重要批示。在年初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黄菊副总理又对“十一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因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行业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研究和部署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变化、新要求、新任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
(二)农村公路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农民群众多年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农村地区的自然封闭状态,有效地促进农村的资源开发,使广大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水电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而且还可以畅通与扩大农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村的自然物产和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农村公路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我国有9亿农民、2.5亿多农户,是我国最大的具有消费潜力的群体,增加农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措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能为扩大国内需求开辟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农村交通还比较落后,“买难”和“卖难”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消费。实践表明,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和提高农村交通条件,可以有效地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从而达到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城乡协调、结构合理、质量稳固、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是我们长期坚持、努力奋斗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难点在农村,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路运输整体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也在农村。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正如刚才正霖副部长讲的,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公路的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同时,随着高速公路网及国省干线公路网的扩展,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规模效益的发挥,有赖于农村公路协调配置形成有机的整体。农村公路不仅是干线公路集疏运的基础网络,也是其他运输方式集疏运的基础网络,是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各地交通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推进交通又快又好发展上来,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抓紧、抓好。
二、承前启后,切实把握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变化
“十五”是我国农村公路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大、里程增加多、质量提高快、经济社会效益好,顺乎民心、符合民意、惠及民众,成为交通发展的一大亮点。各地交通部们积极探索,认真总结了许多农村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共同支持建设农村公路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一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二是通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广大农民群众对新时期农村交通有新的需求,对农村公路建设有新的要求,这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的着力点;三是(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实践在发展,很多省区市针对新形势新要求,规划了“十一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以往经验,认真审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变化。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农村公路建设要求的新变化。以往,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交通行业落实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和支农惠农的重要举措;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我们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部门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向交通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新变化。以往,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主要是贯彻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重点实施“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这也是一个历史性转变。我们要在继续贯彻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格局下,谋划农村公路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指导下,组织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好、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向交通部门提出的“新任务”。
第三,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以往,针对农村公路基础薄弱的实际,交通部门在组织实施中,以大规模发展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为主要特征;新时期,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养护好,这又是一个历史性转变。我们要在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提高公路保障水平,开创农村公路建管养并重的“新阶段”。
第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内涵的新变化。以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主要立足于“通路”,重在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公路建设不仅要“通路”,而且要“通车”,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这也是一个历史性转变。我们要在加快建设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工程以及渡改桥等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做到“路通车通”,推进客运网络化、货运便利化。这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要着力把握的“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各地交通部门要适应新变化,继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做到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落实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开创新阶段,丰富新内涵,使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农村公路建设带来的实惠,切身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三、统筹兼顾,认真处理好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几个关系
按照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要求,刚才正霖副部长进一步强调了“十一五”和今年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应该看到,“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因此,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非常重要。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重大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关系。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规划主导,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机组成部分。凡是已经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省份,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和协调。凡是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的省份,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小城镇和山水林田发展规划,确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目标和重点。总之,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与乡、镇、村的“接口”留有余地,避免以后农村公路建设“走弯路”、重复建设和分散投入。要在确保完成国家统一安排的“通畅”、“通达”工程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公路实际,从农民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好的入手,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推进,把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二是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关系。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近年来,部调整了公路建设重点和投资方向,逐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中央有关部门也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许多地方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任务和目标,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挖掘筹资潜力,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形成了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这几年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两个积极性。在中央有关部门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要承担起各自应有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为主、统筹安排、社会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各地交通部门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各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工作,主动服务。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宣传动员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群众修路、养路、护路的热情。只要我们充分依靠各地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就一定会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
三是要处理好鼓励农民参与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这本身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一要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二要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强行摊派、集资;三要依法征地拆迁,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四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五要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不乱采乱挖。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农村公路建设可以实行以奖代补等办法,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四是要处理好交通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公路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各地交通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主动,不等、不推、不靠,切实承担起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责任。同时,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合作,在征地拆迁、项目审批、资金筹措、施工建设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要完善适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建设程序规定,在资金、计划管理上要规范执行有关的规定要求,同时要争取留有适当的灵活性。
加快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各地在发展目标、技术标准、前期工作、施工管理等方面,不要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做到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从当地公路交通发展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同志们!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对于“十一五”交通规划目标的实现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做到开好局,起好步,开创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农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申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模版]
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这个古老税种已经终结,这件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但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其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探索。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考虑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要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根据职能定编定岗定员,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在人员精简过程中,要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积极性,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基层改革创造好的环境。
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要贯彻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通过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保障办学经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当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项改革既明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有效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为农村义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我们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第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第三,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另外,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保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和地方
财政给基层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公务员工资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等补助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把支出缺口留给乡镇一级。
要继续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研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努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
乡村债务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乡村债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关键是锁定旧债,防止出现新的债务。要从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最关心、矛盾最集中的债务着手,逐项突破,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负债。
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统筹考虑。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直接关系到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和改革农村上层建筑,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第五篇:环境保护部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近10年来,我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两个纲要”的实施,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广泛深入开展面向妇女、儿童的环保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妇女儿童的环保教育程度和参与意识。
1、会同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全国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和《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向全国环保系统发出《关于未成年人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通知》,积极推动未成年人参与环保。
2、与教育部联合发起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到2007年全国各级绿色学校达到35000所,占全国各类中小学总数的5%。
3、从2001年“支持北京申办奥运,百万青少年齐行动全国中小学生公益广告比赛”到2008年“绿色奥运全国青少年FLASH大赛”,近10年来共组织了10多种全国青少年环保系列比赛,吸引了千万名青少年参加,激发了他们自觉参与环保的热情。
4、在创建“绿色家庭”活动中,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家庭创建系列宣传活动,数10万个家庭参加了绿色家庭读书活动。
5、面向妇女儿童编辑出版环境教材、图书110余种,150多万册。2008年向705个绿色学校和236个社区赠送环保知识普及书刊6万余册。
(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
突出大气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组织编制《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严厉打击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到2008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7.5%,三级的占41.6%,劣于三级的占0.9%,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上升了13.3个百分点;劣于三级城市比例无变化。
(三)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根据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印发的《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精神,将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聚居区、工矿、畜禽和水产养殖、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根据“以奖促治”方针,运用财政手段,加快解决影响群众健康与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问题。
(四)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006年联合发改委、监察部、司法部、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惩治了导致300余儿童铅砷中毒的肇事企业及相关责任者。2007年关闭一级保护区排污口899个,停建影响二级保护区内地表水源新、扩建项目1302个,清理装卸油类、垃圾码头147个,检查涉铅企业1517家,关停285家。2008年重点检查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行业,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及违建项目845个,关闭非法排污造纸厂611家,妥善处理了河北藁城小炼铅厂200余起污染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投诉案件,维护了他们的权益。
(五)立足环保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搞好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养选拔女干部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加强领导,措施有力,收效明显。自2001年至2008年,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女干部人数从521人增加至 1054人,占干部总数的 40.6%。采取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招考录用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较年轻的优秀女干部;其二,通过不同方式 2 的培训,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其三,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一视同仁,不重男轻女;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不求全责备;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坚持为女干部排忧解难做好服务。由于措施有力,机关和直属单位司处级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结构不断优化。与2001年相比,2008年机关司局级女领导干部由1名增加到 6名,处级女领导干部由2 8名增加到42 名,分别占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的 9.2%和 33 %;直属单位中的女高级专业技术干部由108人增加到 233 人,占高级专业技术干部的比例由24.7%增至34 %,其中5名女专家被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六)建立妇女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调动各相关司(局)积极参加妇女儿童环保工作,促进了两个纲要环保目标指标的落实。
二、努力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和决策程度,进一步发挥她们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在环保战线工作人员中妇女占1/3,她们的广泛参与和辛勤工作对推动各地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决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2、广大女环保干部直接有效地参与环保决策和相关事务。到2008年,机关和直属单位女干部从521人增加到1054 人,女干部的比例从36%上升到40.6%;其中副处级以上女干部总数从88人增加到 141人,占同级干部比例从20%上升到33 %。直属单位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女干部总数的比例从25%上升到34 %。目前,全国有 31 个省级局班子配备了正副女局长共 24 名,占正副局长总数的 12 %。
3、女干部在不同领域的环保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年纪较轻、知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女干部在重点环保工作领域压担子,受锻炼,出成绩,成为典型。如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女干部们在环保的不同岗位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汽车污染控制领域参与了汽油无铅化研究,在中国全面实施淘汰车用含铅汽油的生产和使用的污染控制计划。在气候变暖环境问题上,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功达成温室气体国际交易;参与制订《水污染防治法》、《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法规,为扭转我国水污染防治的被动局面起到重要作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环境报社年轻的女记者(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前线,行程近万里,采访了几乎所有重灾区,发回20余篇感人报道。在抗震救灾期间,环保部多名女干部奔赴抗震第一线,有效地指导了灾区的环保工作。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原环保总局固体废物管理处全体女干部承担了全国固体废物与有毒化学品的环境管理以及多个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集体”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国际组织处全部为女干部,她们承担着环保部牵头负责的5个国际环境公约、2个议定书和4个政府间的国际谈判工作,负责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及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完成了许多艰难的谈判,维护了国家利益,展示了我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2001年以来,全国的环境质量如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功能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等总体状况呈好转趋势,生态环境总体稳定。1、2008年,全国有519个城市报告了空气质量数据,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1个(占4.0%),二级标准的城市378个(占72.8%),三级标准的城市113个(占21.8%),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7个(占1.4%)。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2%,二级标准的占69.4%,三级标准的占26.9%,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5%。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为71.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2、2007年,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5.6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