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水平
同城市相比,农村幼儿园在面临经费、办学体制等问题的同时,更存在教师水平相对较低的严峻问题。为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又下发《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启动了专门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长远计划,主要从以下方面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水平:
加强对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组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水平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短期集中培训,促进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着力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并针对幼儿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将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同时辅以观摩考察、在岗实践等多种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通过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水平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作用,采取集中培训、“送培到县”、“送教上门”、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120学时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帮助“转岗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
加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通过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全面提高骨干教师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和培训能力,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课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慧斌)
第二篇: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在学前课程发展和改革中,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
世界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正在走向全球化,世界的文化正在走向多元化,“全球化地思考,本土化地行动”已经成为了人们应付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重要策略。
快速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使大陆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发展,这些变化,对教育如何适应全球化趋势提出了挑战。近二十年来,大陆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以学前课程发展和改革为轴心的热潮之中。
在学前课程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体会到教育理念的转化固然不易,但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更为困难。数十年来,已经习惯于按国家和地方统一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实施课程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在课程发展和改革中往往感到困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学前教育的基本导向,学前教育应注重过程,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特别是游戏活动的需要。但是,常见的幼儿园教材或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教材编写者预先设计和编写的,要求全体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目标,难于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贴近,难于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特别是游戏活动的需要。
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导向,应为幼儿园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教师能根据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育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但是,常见的幼儿园教材或教师参考用书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都是同一的要求,难于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
近些年来,学前教育专家和教师们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已经发展了一些新的幼儿园课程,这些课程已由从强调教师教授学业知识和技能逐步转化为强调儿童的发展和一般能力的获得,从注重课程的标准化和统一性逐步转化为注重学前课程发展和实施的多元化和自主性,强调课程和教育活动的过程,强调儿童生成的学习任务,强调根据儿童的参与性、教师的满意度等因素进行的评价。
在历时近20年的学前课程改革中,我们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学前课程发展和改革要达成理想的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关键因素。换言之,有了经由改革的学前课程,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去实施,否则,课程改革还只是空话。学前课程的发展和改革,要求实施课程的教师,他们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
如果说,前些年里,对于解决提高教师质量的问题,人们主要的关注点还只是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如何大面积地进行职前、职后培训;那么,这些年来,人们已经将他们的关注点放置于如何建立“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等方面。
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我们曾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等方面,但是,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大部分教师在接受教育后仍然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仍然难以适合新课程的要求。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由于强调“将正确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去”,加上来自各方的许多误导,幼儿园教师被要求做了太多不该由他们做的事,有的事是他们不会做,也是无法做的。
例如,幼儿园教师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或测量学的专家,但是,他们被要求去观察和测量每个幼儿在动作、认知、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并据此为每个幼儿制定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案。
又如,幼儿园教师不是课程专家,但是,他们被要求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作教具和课件;他们被要求去设计和编制“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
又如,幼儿园教师不是学者,但是,他们被要求去做“科学研究”,去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并以“研究成果”作为评定成绩或者升等升级的一个依据。
再如,幼儿园教师还被要求去做大量的文案工作,这些工作成了添加在教师身上的又一负担。据上海市某个科研机构对几十个幼儿园的调查资料显示,如今,幼儿教师日常的文案工作多达十几种,平均每个幼儿教师每天的文案工作量是3-4个小时。幼儿成长档案、活动记录、计划、案例等文案工作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直接影响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
上述这些幼儿园教师本不该由他们做的事,化费了幼儿园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弱化了他们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思考。
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应该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这一方面。这样做,旨在以幼儿园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引领,让教师能在行动中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在行动中所做的行为自省和行为调整。
三、纪录——“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实施“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时,“纪录”是十分有效的工具。
这里所说的“纪录”,不是的传统意义上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强调理性主义的“纪录”。它是促进一种教学的方法、评价的方法、研究的方法。
从这样的意义出发,“纪录”并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关于所发生事情的陈述。教师所纪录的并不是儿童所说所作的直接呈现。教学者通过他们所选择的,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作记录。“纪录”表达了一种选择,在多种选择中的一种选择。教师采用的范畴,他们所作的描述,他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所作的理解,都在纪录时进行了的选择。因此,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表述称得上是真实的。
“纪录”必然带有记录者的主观性。每个记录者都有其自己的背景、经历、观念、兴趣和利益,在选择纪录什么时,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同。由于教师们是不同的个体,又是各自处在不同的视角上,他们看待儿童和儿童的经历时会是很不相同的。同样,对教学、学校、教师的作用等的认识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更何况他们所记录的并非静止的物体,而是千差万别的、与环境和他人正在交往又相互影响的、不断变化着的儿童。
“纪录”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强调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与主体有关,认知过程中充满了主体积极的意义建构。“纪录”追求的是“情境化的意义”。不是去追求抽象的、普适性的规律,而是去追求“意义”。“意义”不是仅仅来自看或观察,不是放在地上等待去挖掘感受的东西,它是建构出来的。它是通过解释的活动产生出来的。纪录的实践不可能离开观察者在过程中的参与而存在。同样,纪录的进程和场景也是有选择的,与情境相连的。在纪录时要考虑到教学情况的复杂性、情境性,理解教学的独特、偶然和不可预见性。
“纪录”不是去评价儿童是否符合于一套标准,相反,它主要是努力去看、去理解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发生着什么,儿童能怎么样,并没有事先预设的期望达到什么标准的框架。儿童的所说所做、教学的展开情况等都是纪录的内容。手写的便条、录音和录像、照片、图表、儿童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画、艺术品等)、教师与儿童的互动交往、教师自己的反思日志和教师之间的反思日志等等都是纪录的表现方式。但整个过程却更加重要。
“记录”不仅能揭示儿童的学习,也能揭示教师对教的理解和思考。记录可使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并与其它专业人士一起,反思、分享、讨论、分析教学过程。在课程发展和改革过程中,评价的改革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纪录的方法对于把标准化的、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个性化的、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无疑是个极好的选择,可作为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纪录”能使教师反思,使他们看到自己是怎样理解实践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行为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纪录,他们会变得能研究性地看待问题,能开放式地讨论并且变化调整,能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儿童。
四、运用纪录,使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
1.运用纪录,让教师看到儿童的学习
“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旨在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帮助他们在当前大陆学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成功实现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让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必须要能深刻地理解儿童。
在建立“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要求幼儿园教师运用“纪录”这一工具,思考以下一些最为简单,但是又最难以回答的问题:
●儿童在学习吗?
●儿童在学什么?
●儿童是在如何在学习的?
●儿童有没有得到你要求他/她学得的东西?
●儿童学得了什么你没有要求他/她学得的东西?
这样做,直接将教师的目光引向了儿童。纪录能使儿童的学习再现,为教师提高理解儿童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运用纪录,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意义
课程改革后,幼儿园教师懂得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想法,但是,新名词、新概念并不自动带来教育实践的改变,新的理解并不等同于新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的差别。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如何保证自己的教学有意义,这是十分困难的。
课程改革以后,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当教师不容易,当好的教师则更难,难就难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些幼儿园教师甚至抱怨,“以前会教的教师,现在不会教了;以前不会教的教师,现在更逍遥了。”
教师有时应该教,有时不应该教;有时应该强化,有时应该诱导;有时应该强制命令,有时应该耐心等待,……。要懂得什么时候教、教什么和为什么要教,要比单纯地主张去教或主张建构困难得多;要懂得在必须强制时如何做出决定,在不破坏自主性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坚持服从,要比只是顾及强制或合作要困难得多……。“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是衡量教师应该教还是不应该教以及究竟如何去教的一个重要标准。
纪录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平台。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纪录,能使教师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能使教师通过反省,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省他们所做的哪些事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3.运用纪录,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对话
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学习,使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使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能得以弥补。
而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经常需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园本教研的实践表明,教师的学习往往是基于案例的学习的,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具这样的特征。而以记录材料为载体而呈现的案例,正迎合了这种特征。它能聚合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视野,促进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实质性合作,提出并解决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并增强对教育实践的控制能力。
第三篇: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加强教育行风建设
近日,临泽县小屯小学教师重温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从教行为“十项禁令”。通过个人自查、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临泽县小屯小学梁爱霞田彩兰)
加大师德监督力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近日,临泽县小屯小学通过设立师德违纪举报电话、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大对教师师德建设的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临泽县小屯小学梁爱霞田彩兰)
参与“清洁农村大行动” 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近日,临泽县小屯小学组织学生和教职工积极参与“清洁农村大行动 ”。开展整治家庭及村社环境卫生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临泽县小屯小学梁爱霞田彩兰)
小屯小学积极参与奉献爱心支援灾区活动
近日,四川灾区的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也牵动着小屯小学每一个师生的心,全校全校师生踊跃捐款达500多元,其中教师捐款400多元,学生捐款100多元,希望这些“爱心”能为灾区人民共度难关、重建家园尽一份微薄之力。
(临泽县小屯小学田彩兰梁爱霞)
第四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更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在课程设置,试行新的教法,尝试学生学法的教学过程和如何评价学生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经验。但在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发展方面还缺乏研究,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更不可能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因此,今年暑假中,根据“三大”活动计划安排,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我们教师的自身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我们必须在以下三方面首要重视。
一、探究教育教学理论,明确教师专业化意义。
在我们当教师的生涯中,我们要真正成为具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与时俱进。现在有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大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这都与我们平时不加强学习有关,缺乏应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应有的教师专业化理念。我们要意识到“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一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根本性举措。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成效。21世纪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必须明确以上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探究教育教学理论,牢固树立起教师专业化思想,立身教育,发奋图治,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二、克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就我们现任教师而言,虽然有益的影响因素很多,但不利的因素也不少。如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低,学校环境差等。教师的工资待遇表面上看很不错,但与其它事业单位相比,工资待遇低,收入单一,没有外来收入,隐形收入,奖金福利少,学校环境比它们差,社会地位更不要说,表面看来,教师很光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实质就是一个辛勤的园丁,教书匠。对于农村学校教师来讲,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也无法相比,在老百姓的眼中,农村学校教师不如城市学校教师。农村学校经济来源也不如城市学校,就是教师暑假外出考察,城市教师出洋,而农村教师只能在国门内小范围转悠等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但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党和国家政府正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缩小行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教师的地位,待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因此,我们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埋怨这,埋怨那,心态要平衡,要有平常心,要靠自身专业素质发展来改变不良因素。我们要利用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来改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我们有些教师表面上看是教师,是个教育者,实质上是普通人。因为教师专业化素质差或者说还未成熟。之所以,我们教师在社会上有些不良影响,也是因为这些教师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研究教师专业化理论,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坚定专业信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要求,不断训练自我,真正成为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教育者。
三、坚定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教师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的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将终身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师教育实践的首推英国的《詹姆斯报告》。1972年詹姆斯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任用、培训”三个连续的教师教育阶段,即著名的“三阶段理论”,这理论从根本上重新构建了教师教育的计划。而且报告把重点放在第三阶段,即在职培训上。教师“三阶段理论”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因此,各国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普遍重视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教育上的反映。
俗话说得好“做到老,学到老”,这也是体现了在职培训的理念,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对在职培训不满,认为是在搞形式,没有实在意义。我认为这并不是继续教育培训本身的错,也不是说不需要继续教育培训,我认为继续教育培训,也就是终身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对于我们现任教师来说,重点要放在自我培训和校本培训上。
我们通常都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碗水”,只就需要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的需要。我们现在很多教师自以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很高,大学毕业生,不需要再学了,因此,只要有空就是聊聊天,上网看看无聊的东西,打打麻将,还铮铮有词,劳逸结合。甚至没有时间找出时间来玩。这样浪费青春,荒废事业。专业水平一天不如一天,长期以往,教育教学思想陈旧,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教育专业水平得不到发展,最后连一个“普遍人”都不是了,更不要说成为“教育者”。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自我培训,经常不断抽时间给自己“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校本培训,何为校本培训?一是以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最有效地接受他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途径。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培训形式主要是通过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经验,专家经验讲座等来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因为这种课,比较实在、真实,教师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不是那种有关部门组织的试上了多次的表演的课,形式化,可操作性难,不适用于大面积教学的课。校本培训能够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开始关注校本教师培训,因为它能够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因为教师专业发发展的初衷,就是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
因此,我觉得学校要更加重视想法设法抓校本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切实可行的能满足学校和教师需要的内容来保证校本培训的正常进行。我们教师更要积极配合,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根据自己的需要毫无怨言地接受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使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地培训中得到提高。总之,更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长期的努力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上三方面仅仅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重视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通过多方面努力,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实践才能真正形成专业化水平,这三方面是我们学校教师首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它们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的,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探讨如何提高农村供电所营销水平
探讨如何提高农村供电所营销水平
(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 221000)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农村供电所的具体营销情况做个简要分析概括,进而提出其所面临的的问题和应该如何提高营销水平而进行总结和探讨。目的在于提高改进农村地区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水平,促进服务质量改变,为实现农村供电所良好发展而努力,竭力提高农村地区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营销水平研究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方面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用电需求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服务质量一定要有着严格的要求,农村地区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大环境影响,在农村地区的供电所的营销水平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营销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因此,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可以提高农村供电所的营销水平,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一、农村供电所营销现状
目前,因城乡结合部进程加快,我国农村供电所的管理方式也发生转变,仍然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集约化和专业化为辅线,但是加强了信息化的管理,并针对营销管理进行核心业务专业化要求,为达到构建城乡一体化而努力。目前,就农村地区供电所营销水平的现状做一个简要介绍。
因为农村电力机制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实施,目前农村供电所的营销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趋于好的方向发展。首先是电表核抄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村电力需要核抄员挨家挨户进行查、抄、收,这项工作非常的繁琐,极其考验核抄员的工作责任心。目前电费的相关票据的管理更加完善,电费的收取情况也能正常运行。其次,是关于业扩报装方面,这主要包括了新装类申请、销户类申请和变更类申请。新装类申请包括临时用电、正式用电等,销户类申请主要指供电和用电双方解除供用关系时需要提出的一些列申请。而变更类申请是指供用双方对已经签订的用电合同进行改签,针对想要变更的内容提出修改,再签订新的合同。再者,计量装置管理方面,现在农村的计量装置正在大面积的更换,将以前的老旧装备换成更规范化、先进化的电表,保证计量时,用电指数的准确性。还有电价方面,按照企业生产的不同别类,供电所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用电行为和差错,严格规范用电标准,实施标准可行的电价管理方法。
二、农村供电所营销问题分析
农村供电所虽然已经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强管理水平,一切趋于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供电所的营销水平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针对发展要求,制定新的营销管理条例,整合配套营销管理方法,并实施到具体供电所中。虽然一些供电所按照要求实施管理,但是条例的实际约束力差,执行效果也差强人意,非常不理想。部分员工无法快速适应新的管理条例,处理问题上仍然会出现使用以前方法解决的情况,但是这样会造成管理混乱,无法统一解决问题。而供电所的管理层安排也不合理,没有一个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出现问题难以问责到人,导致工作难以更好的指导进步。
(二)计量装置问题
计量装置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整体范围的农村供电所并没有贯彻落实好这一需要改进的工作。许多供电所的计量装置不够规范,表计安装的位置有问题,有的会造成多表连用,有的则无法进行抄表,严重影响了计量工作。有的是用户的电表和表箱没有封印好,甚至是没有进行封印,所以不自觉的客户可能会出现偷用电的情况,造成供电部门电量的损失。还有的是电表的抄表和传票不对应,导致用电的收费有问题。
(三)工作人?T的综合素质问题
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仍然有一定的欠缺,农村供电所的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没有那么高,专业技能水平也有限,所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问题,一般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如业务传票有很多差错,不能按照规定的填写方式填写,使得填写项目不规范。还有供电合同不规范,一些细小的环节没有严格要求,签订日期和系统记录日期不一致。
(四)管理技术问题
农村供电所因受地区发展限制,现代化管理水平低,虽然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但是有的地方只是用于一些打印报表类的简单工作,而电费账务管理这些较为专业且复杂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帮助,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还有其他的申表工作管理手段也很落后,档案不完整,机制不完全。
三、提高农村供电所营销水平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供电所的营销水平,应当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改革发展能有质的飞跃,所以针对上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措施。
(一)业务管理
首先抄表工作,应当大力推广高科技技术管理,减少手抄工作量,并且提高抄表正确率。目前江苏省已全面实施电子化采集抄表,但仍应进一步提高采集合格率。再者,根据江苏省的农村供电所实际情况,制定大方向上统一的管理理念,小地方上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例如采取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制定激励机制,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积极性。还有业务报装方面,任何时候都要妥善处理那些细小的环节,反复检验合同签订表、各类申请表,避免出现人事纠纷。
(二)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各供电所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安排人员培训工作,深入供电所实际营销工作管理,现场进行指导教学,提供经验。加强农村供电所的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系统,既帮助营销人员更好的了解用户信息,还能对营销人员起到行为约束功能,提高营销水平。除此之外,在人员的选拔上,应该提高技能要求和专业素质要求,吸收高水平人才,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营销水平发展进步。
(三)整治农村供电所环境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服务理念,因此,不应只关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服务理念,农村建设发展也应当注重服务理念。营销人员要时刻以农村用户的切身利益为重,服务他们,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树立良好的供电所形象。而农村供电所的营销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江苏省的农村改革,结合政策等因素,推进供电所的机制管理。供电所应该定期进行检查整顿,如正在使用的机器设备是否正常安全,营业的漏洞是否填补等。总而言之,供电所的制度应不断规范,机制不断健全,营销队伍不断完善,电力系统不断改革,使得整个农村供电所的环境呈良性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农村地区电力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统一的,虽然过程显得困难和艰苦,但是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致使农村供电所的改革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提高农村供电所的营销水平,非常重要,对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经济利益的提升都起着支撑和铺垫作用。因此,必须贯彻落实这些改革措施,促进农村供电所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瑜.浅谈广州农村地区供电所营销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1624-1624.[2] 陈可航.新形势下农电营销所面临的困难与标准化管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124-125.[3] 王建.浅谈大营销在供电所管理中的创新及运用[J].魅力中国,2013,(23):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