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巨野县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调研与分析
巨野县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调研与分析
巨野县农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照华
农机部门作为“三农”服务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推进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撑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依法管理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职责,特别是随着农机化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机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机部门的职能得到强化。近年来,巨野县农机局在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中,结合“效能提升年”、“高效跨越年”和“基础提升年”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农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 的发展战略,在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同时,狠抓了政风行风建设,开展了以提高农机行政职能和服务效能为主的农机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切实把“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纳入政风行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工作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科学快速发展。
一、近年来巨野县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2010年,在全县民主评议中,巨野县农机局位列全县参评的68个单位中第26名,满意率达95%。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11.2千瓦时,农机资产总值达11.8亿元,一大批高科技新型机械、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1%,其中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2009年度被山东省农机办评为“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先进县”、2010年度评为“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7月农机局党总支被巨野县委授予全县先进基层党总支。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制度建设规范化。局党组对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出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工作人员上岗“三牌一栏”,《农机局服务承诺》、《机关人员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六条禁令”。坚持每周二下午集中学习制度,局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及国家政策、法规,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行政执法公开化。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坚持实行政务公开,面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公开执法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期限,公开行风建设投诉举报电话,坚持文明管理,优质服务,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树立起人人都是形象的意识;在农机安全执法检查中,按照法定程序,报县纠风办备案,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了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队伍建设正规化。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定期对农机安全监理站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坚持把服务作为依法行政的着力点,打造一支执规范法、服务高效的农机监理执法队伍,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百日会战及事故应急预案大练兵,为全县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四)便民服务亲情化。在农机年检、农机购置补贴等业务办理过程中,积极推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坚持“白加黑、五加
二、晴加雨”工作法,即时为农民群众提供系列化、一条龙优质服务。同时监理人员服务下沉,关口前移,经常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宣传农机安全知识,纠正拖拉机违章载人、超速超限,驾驶员无证驾驶等违规违章行为,近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农机安全事故。“三夏”、“三秋”期间,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镇、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进行机具调试、维修、排除故障,确保安全生产。受到农民群众的好评。
(五)宣传工作主动化。农机化宣传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宣传能够推销自己,了解我县的农机化工作动态,为此局加强组织领导,树立主动宣传的意识,配有专门信息员和微机、摄像设备,近年来我局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山东农机化信息网、菏泽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巨野报等新闻媒体,刊登和播出巨野农机化新闻稿件500余条,为全县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六)廉政教育经常化。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党员干部廉政行为准则》、政风行风建设等有关法规,并通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图片展等形式,做到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机系统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了廉洁自律行为。
三、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存在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巨野县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呈现出领导高度重视,部门主动参与,社会广泛监督,机关作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为巨野县的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有些科室和基层站所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便民措施还不够完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基层单位作风建设薄弱,政风行风建设发展不平衡。
(二)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存在思想认识误区,缺乏服务理念;二是缺乏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执行不力;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性工作少,难以体现特色。
四、下步政风行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行政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为重点,以构建长效推进机制为目标,深入做好打基础、强队伍、优行风的各项工作,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标本兼治和纠建并举,树立农机系统良好的行业风尚,为促进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措施
一是以开展警示教育为着力点,建设防范机制。坚持每周一党组例会、每周二集中学习制度,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同时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加强对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宣传,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工作格局。以各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从源头上来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政风行风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以县委、政府开展的“效能提升年、高效跨越年、基础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转作风、提效能,完善制度建设。紧紧围绕农机化重点工作,大力加强干部作风纪律建设,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办结效率,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三是以制度执行为重点,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党务政务公开,阳光操作,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重点公开群众关心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事项,为群众监督创造良好条件。走进“政风行风热线”,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使行政行为始终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是抓政风行风建设,促农机化科学发展。在抓好政风行风建设的同时,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战略性决策,在充分发挥、调动市场主体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把握好结构调整的节奏和力度,抓住有利时机,明确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到农机工作中:一方面,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政策过程中,规范程序,阳光操作,认真落实农业部和省里的各项规定要求,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坚持纪检和财政部门全程参与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在农机安全监管中抓好规范执法。在农机安全监管中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围绕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和确保安全生产,严格执法主体、执法范围和执法程序,积极推行“人性化、亲情化、零距离”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窗
口”建设,通过网站和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方式,全面公开管理事项、执法依据和办事程序,向社会做出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办事时限等方面的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再就是坚持维护农民和机手利益。加强农机打假护农和“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工作;积极指导、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加速新型、复合型、高科技含量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巨野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
关于巨野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
2011年,巨野县在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以农机大户为主题的“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动了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机合作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目前,全县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56家,入社社员达2800人,注册资金累计达到1.2亿元,拥有各类农机具4800余台(套)。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既体现了专业化,又体现了多样性和综合性。合作社服务领域包括机械耕作、收获、植保、播种、排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具维修、粮食加工和农产品运输、农机配件、油料供应等。服务范围已打破区域限制,实现了跨镇、跨市、跨省作业。目前,服务范围已辐射到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省市。2011年,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达58万亩,作业收入达到3000万元。农机合作社在完成农田作业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经营服务,以副养农,以副养社,进一步扩大自身积累,促进了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农机合作组织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建立了明确的章程,以及较为齐全的财务制度,机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完善了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在运作模式上,合作社产权明晰,运作规范,全部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财产共同拥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统一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社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从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经纪人、能人带动型农机户之间的联合;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的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合作;如巨野成社农机合作社。二是由村集体牵头,村委会主办。这些合作社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农业生产;如曹楼、惠民、以及齐山农机服务合作社。三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如义和庄农机合作社、核桃园农机合作社等。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农机大户带动型”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经营活力,因为他们的领头人本身从事农机作业多年,精通农机使用和维修技术,有一定的市场经营管理经验,并且有较为固定的作业市场,可保证合作社的正常持续发展。
农机合作社的迅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机手分散经营,信息不灵,机械闲置时间长和机具维修保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户与机手之间的双丰收。例如:巨野县成社农机合作社成立后,筹集200多万元,购置各种播种、施肥、收获、耕翻等农业机械10余套,在保证本村作业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邻村及周边区域农机作业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巨野县齐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资源,实行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即把村里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实施“一条龙”作业服务;在农业机械配置上,实行自己购置与改造相结合,既实用又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培养了自己的农机技术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多元创办 政策扶持 全面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1、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发展农机合作社上,农机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011年以来,共争取配套资金50余万元,优先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在投入机制上实施多元化。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财政补贴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集体部门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3、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对凡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准予工商注册登记,开辟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机合作社贷款,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帮助合作社积极争取机具库房等用地安排,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三、农机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融资广泛,经营形式灵活,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实践证明,它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1、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如成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全村2800亩耕地农机化作业任务,进行大机械连片作业和管理,平均亩产比周边非大型机械作业地块增产48公斤。
2、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抗旱排涝
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今年遭遇严重干旱,深松整地的作用十分明显,大机械整地的作物普遍长势好,而且经过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化作业后,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作物残茬、落叶和有机肥,培肥了肥力,土地疏松,易于铲趟。深松的地块春季冷气散发快,年可增加有效积温200℃左右,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品质,有效减少了第二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3、推动了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运销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代耕制作业。如曹楼农机合作社通过订单模式为农民提供规模化作业,取得了效果显著,2011年经营收入达50余万元。据统计,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带动,2011年入社机车单机增效2.8万元,比入社前增收28.2%。
4、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不但提高了技能本领,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
5、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入社热潮。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09.2万千瓦,保持年增长2%的幅度,巨野县目前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8.6%,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全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农机作业项目实现了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
四、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1、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给广大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广大农民形成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而且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农民“惜地、恋地”情结日益严重,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收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2、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我县现有耕地140万亩,全县现有农机合作社56家,如果农机合作社都满负荷运转也只能经营28万亩耕地,覆盖范围占全县耕地的1/5。而且现有的合作社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土地耕整、播种、小麦收获、深翻机械,用于玉米、棉花、大蒜、薯类等经济作物收获的大型农机具还很少,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
3、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农机作业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组建农机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比例较大,农民手中持币量严重不足,金融部门放贷资金有限,而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五、加快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结构。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虽然起步早,但各级部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和增加补贴机具类型,激发农民建设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从中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才能使合作社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
2、强化部门协调,提供便捷服务。为切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级政府应精心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机具补贴资金,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套、选型指导工作。同时,为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应当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操作机手加大培训力度,促其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3、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为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部门应当深入到乡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有效的督导,发挥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联系各农机具生产厂家,开展农机具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只有做好了人员培训、农机维修、信息网络和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农机化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4、制度建设是保证。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制度,对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使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民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农机合作社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5、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全县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当前我县农机合作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加强内部运营管理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要制定政策,加强扶持:要制定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政策,在资金匹配、购机补贴等方面加以扶持。对农机合作社优先培训管理、经营人才,优先投放发展农机化的相关项目,优先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贷款和生产资金,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的投入实力;二要多方投入,提高效益: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合作社。既要鼓励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又要鼓励农机合作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横向联系,实行异地合作,实现跨区域作业,努力拓展农机合作社获利空间;三要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加强典型宣传,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农机合作社的新动态和新亮点,学习和
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加快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和发展水平。(张仰光邹爱芝)
第三篇:巨野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情况调研
巨野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情况调研
近年来,巨野县农机部门在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从而推动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农机合作社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机合作社、服务队等农机服务组织在全县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农机合作社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巨野县农机局近期对全县农机合作社运行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座谈、走访、实地调查等形式,获得了全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汇总、分析写出了调研报告,供参考。
一、巨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2007年以来,巨野县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机合作社31家,共有社员1280人,总注册资金5670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2600多台(套)。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既体现了专业化,又体现了多样性和综合性。合作社服务领域包括机械耕作、收获、植保、播种、排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具维修、粮食加工和农产品运输、农机配件、油料供应等。服务范围已打破区域限制,实现了跨镇、跨市、跨省作业。目前,服务范围已辐射到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省市。2009年,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达42.8万亩,作业收入达到1300万元。农机合作社在完成农田作业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经营服务,以副养农,以副养社,进一步扩大自身积累,促进了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农机合作组织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建立了明确的章程,以及较为齐全的财务制度,机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完善了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在运作模式上,合作社产权明晰,运作规范,全部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财产共同拥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统一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社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从巨野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经纪人、能人带动型农机户之间的联合;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的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合作;如巨野成社、大屯等农机合作社。二是由村集体牵头,村委会主办。这些合作社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农业生产;如曹楼、兴农、以及齐山农机服务合作社。三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如义和庄农机合作社、核桃园农机合作社等。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农机大户带动型”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经营活力,因为他们的领头人本身从事农机作业多年,精通农机使用和维修技术,有一定的市场经营管理经验,并且有较为固定的作业市场,可保证合作社的正常持续发展。
农机合作社的迅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机手分散经营,信息不灵,机械闲置时间长和机具维修保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户与机手之间的双丰收。例如:巨野县成社农机合作社成立后,筹集150多万元,购置各种播种、施肥、收获、耕翻等农业机械10余套,在保证本村作业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邻村及周边区域农机作业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巨野县齐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资源,实行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即把村里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实施“一条龙”作业服务;在农业机械配置上,实行自己购置与改造相结合,既实用又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培养了自己的农机技术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机合作社的创建,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机具利用率,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二、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1、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发展农机合作社上,农机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007年以来,共争取配套资金20余万元,优先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在投入机制上实施多元化: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财政补贴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集体部门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3、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对凡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准予工商注册登记,开辟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机合作社贷款,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帮助合作社积极争取机具库房等用地安排,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三、农机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融资广泛,经营形式灵活,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实践证明,它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1、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如义和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全村3000亩耕地农机化作业任务,进行大机械连片作业和管理,平均亩产比周边非大型机械作业地块增产40公斤。
2、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抗旱排涝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今年遭遇严重干旱,深松整地的作用十分明显,大机械整地的作物普遍长势好,而且经过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化作业后,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作物残茬、落叶和有机肥,培肥了肥力,土地疏松,易于铲趟。深松的地块春季冷气散发快,年可增加有效积温200℃左右,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品质,有效减少了第二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3、推动了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运销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代耕制作业。如曹楼农机合作社通过订单模式为农民提供规模化作业,取得了效果显著,2009年经营收入达30余万元。据统计,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带动,2009年入社机车单机收效3.8万元,比入社前增收0.8万元。
4、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不但提高了技能本领,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
5、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2009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96.1万千瓦,保持年增长2%的幅度,巨野县目前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5.2%,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全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农机作业项目实现了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
四、关于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结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在我县刚刚起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和增加补贴机具类型,激发农民建设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从中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才能使合作社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
2、强化部门协调,提供便捷服务。为切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级政府应精心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机具补贴资金,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套、选型指导工作。同时,为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应当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操作机手加大培训力度,促其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3、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为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部门应当深入到乡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有效的督导,发挥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联系各农机具生产厂家,开展农机具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只有做好了人员培训、农机维修、信息网络和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农机化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4、制度建设是保证。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制度,对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使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民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农机合作社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五、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1、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给广大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广大农民形成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而且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农民“惜地、恋地”情结日益严重,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收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2、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我县现有耕地114.9万亩,全县有农机合作社31家,如果农机合作社都满负荷运转也只能经营18万亩耕地,覆盖范围占全县耕地的1/6。而且现有的合作社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土地耕整、播种、小麦收获、深翻机械,用于玉米、棉花、大蒜、薯类等经济作物收获的大型农机具还很少,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
3、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农机作业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组建农机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比例较大,农民手中持币量严重不足,金融部门放贷资金有限,而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六、农机合作社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
1、集约经营土地,促进全县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是推进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要走股份合作道路,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二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用足、用好补贴资金,配齐配足相应的匹配资金,促进农民连片种植,扩大规模经营。特别是今年,要进一步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确保全县土地规模经营地块落到实处并取得效益;三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挖掘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空间,加大组织化转移力度,使大部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中的行为,加快土地现代化经营步伐,为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全县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是当前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在集体经济较好、班子较强的地方,可以走连片整地、统种分管、统分结合的路子;在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较强的地方,可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将承包田作为股份投到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按股分红,走股份合作的路子;在其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可以走分工分业,耕地实行统种、统管、统收,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土地流转较快的地方,可以自办家庭农场,走自耕与代耕相结合、专业化服务的路子。三要跟踪服务,强化监督: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农机合作社机具和场、库、棚等折旧提取和管理,加强社员的技术培训,切实为农机合作社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农机服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要实行严格的“三级”监管机制,建立良好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率和质量,确保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3、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全县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当前我县农机合作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加强内部运营管理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要制定政策,加强扶持:要制定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政策,在资金匹配、购机补贴等方面加以扶持。对农机合作社优先培训管理、经营人才,优先投放发展农机化的相关项目,优先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贷款和生产资金,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的投入实力;二要多方投入,提高效益: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合作社。既要鼓励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又要鼓励农机合作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横向联系,实行异地合作,实现跨区域作业,努力拓展农机合作社获利空间;三要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加强典型宣传,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农机合作社的新动态和新亮点,学习和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加快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和发展水平。
第四篇:政风行风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政风行风建设要求,紧紧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为突破口,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坚持标本兼治,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市民政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 响,政风行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何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打造人民群众满意民政已成为民政系统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以铜梁为例作简要探讨。
一、我县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基本情况
(一)政风行风建设机制逐步健全
铜梁县民政局党组把政风行风建设作为“办人民群众满意民政”的重要抓手,积极强化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领导重视,明确工作责任。局党组坚持把政风、行风建设纳入廉政建设总体部署,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及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事业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夯实了政风行风建设的责任。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查找和分析政风行风建设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局党组书记、领导小组组长坚持每周接待来访群众,到“阳光铜梁”直播间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其他班子成员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分管单位的行风建设,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适时接待来访群众,有力推动了全县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周密组织,健全运行机制。民政系统科室(事业单位)多、业务杂,工作性质不同,根据工作实际,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就管行风”的原则,局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筹划安排和组织协调,各科室(事业单位)结合本业务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相关窗口单位负责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接受社会监督,局纪检组负责组织协调,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和组织民主评议,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三是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先后印发了《铜梁县民政局窗口单位政风行风评议实施细则》、《铜梁县民政局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政风行风建设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局属事业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制度规定、《行风建设承诺制度》、《岗位服务规范细则》等制度,把政风行风建设评议活动与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保证了政风行风建设有章可循。
(二)政风行风建设渠道不断拓宽
1、实施“八项行动”。结合民政系统思想、作风建设、深化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一是实施“阳光救助,亲情服务”行动。实行城市低保公示到户、农村低保公示到院,开展困难群众普查、建档、定期走访活动,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抓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二是实施“三进三查三回访”行动。进受灾农户、进倒房户、进生活困难户,查受灾情况、查倒房重建情况、查灾民生活救助情况。三是实施“做老人床前好儿女”行动。开展养老机构优质服务活动,开通福利机构普查公示服务监督电话,核实投诉案件,督促整改措施到位,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四是实施“做孤残儿童好父母“行动。多渠道做好孤儿(困境儿童)养育服务工作,促进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开展主动救助,强化行为矫治、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帮助流浪儿童及时回归家庭和社会。五是实施“优抚对象热心关爱”行动。抓好优抚对象走访、帮扶、慰问,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六是实施“社区服务心连心”行动。抓好“一卡一档一队一台”建设。七是实施“丧家至上,诚信服务”行动。抓好殡葬改革政策宣传,落实殡葬改革惠民政策,执行“六公开”制度,实行阳光服务。八是实施“婚姻登记优质服务”行动。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开展人性化、标准化、优质化服务。
2、开展“社区工作日,居民开放日”活动。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原则,每个月确定一天,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班子成员全部参与,依次到各镇、街道开展定点接访或走访活动。一是走访体察访民情。采取分片走访、重点走访、主动约访的方式,深入村(社区)倾听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实现走访中解民难、聚民心、促落实。二是广泛宣传顺民心。宣传民政各项惠民政策,丰富群众的信息来源,化解对立情绪和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深入调研问民意。围绕困难群众的“柴米油盐”和事关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四是扶贫济困解民难。在倾听群众心声,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切实解决群众基本生活、大病医疗救助、因灾救济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3、推进政务公开活动。将政务公开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和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力度,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与社会监督、热情服务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民政局信息网、公示栏、LED显示屏、办事指南等及时公开民政相关政策法规,公示服务承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广泛接受群众监督,集中力量加大民政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了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三)广大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我局把低保、救灾资金、殡葬管理、婚姻登记等作为专项治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突破口。针对群众反映低保的问题,出台了《低保工作核查实施方案》,对全县低保对象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把部分不该享受低保的人员清理出低保队伍,今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的“十条具体措施”。为进一步规范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民政局会同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对2011年以来下拨的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涉及资金3000万元,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个别镇街资金拨付不及时,台帐登记档案不规范等问题,有效维护了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群众反映治丧中心设施简陋的问题,积极争取资金600万元,整体搬迁了县殡仪馆,同时对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实行“六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特点及在办人民群众满意民政中的作用
(一)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特点
1、具有政治性。民政工作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群众解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实质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反映,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民政事业的成败,民政行风反映民政干部的政治意识,思想觉悟和党性原则,决定着党的方针、政策能不能在民政系统得到有效落实,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民政干部的信任,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
2、具有长期性。民政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贯穿于整个民政工作和各项民政工作的全过程,改善和保障民生不能一蹴而就,面对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面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要树立更高的目标,履行“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有良好的政风行风作保证,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3、具有特殊性。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特殊性源于民政工作的特殊性,从工作内容上看,包含着几十项业务工作,每项业务工作都相对独立。从服务对象上看,体现 “五个最”:最可爱的人、最可怜的人、最困难的人、最幸福的人(结婚对象)、最不幸的人(离婚对象),可以说,民政工作范围广、任务重、对象特殊、政策性强、关乎民权、关系民生,民政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民政系统要有好的政风行风来作保证。
(二)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在办人民群众满意民政中的积极作用
1、积极促进窗口单位环境优化。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加强软、硬件建设,严格按照行业建设标准规范服务场所,促进了服务环境优化。如2011年,投入600万元,迁建了县治丧服务中心,改善了治丧环境;根据政协委员建议及群众反映,从2010年开始,投入1500万元新建了铜梁县社会福利中心,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10所敬老院,增加了工作人员,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实施“286”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了管理水平;投入500余万元,对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进行了综合改造,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去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针对群众反映结婚、离婚登记不方便的问题,投入40万元,装修了婚姻登记大厅,实行结婚、离婚合并办理服务,工作人员整洁着装,挂牌上岗,态度热情,微笑服务,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
2、积极促进工作人员素质整体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人员素质提升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根本内容,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道德、专业技术等综合 素质培训,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2011年以来,民政局组织全县民政系统干部业务培训4期,参训人员400余人次,提高了执行政策的能力;社救科组织灾害信息员培训500人次,提高了核灾、报灾和灾害预警的能力;县福利中心开展“服务之星”评选活动,组织全县敬老院护理员培训,激发和调动了工作热情,提高了专业技能,促进了整体素质提高。
3、积极促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全县民政系统认真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责,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项惠民政的落实,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政风行风的转变。如加强和改进低保操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实现“阳光操作”,做到“应保尽保”;深入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改革,强化救助保障、规范救助流程、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共救助1.02万人,支出救助金额789.9万元;推进殡葬制度改革,落实城乡困难群众丧葬补助,2012年共减免135人丧葬费,计10.55万余元。对全县农业户口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项目,收费均低于渝价〔2006〕488号文件规定的20%。
4、积极促进民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近年来,民政系统组织开展了民政政策、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规范各类业务工作流程,以制度手段规范对社会救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福彩发行等业务工作流程和标准,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如低保中心结合实际,将低保申请、听证、审批、公示以及监督举报电话采用漫画的形式张贴到院坝、楼栋,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婚姻登记处全面推行网上预约登记服务,为婚姻当事人提供方便;军休中心完善公开制度,设立事务公开专栏及意见箱,每季度向军休干部通报经费使用情况,维护军休干部利益。
三、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当前我县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还很滞后。民政基础设施是为民服务的平台和载体,近年来,我县加大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整体上看还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难以适应民政工作的发展和为民服务的需求。如我县婚姻登记大厅面积不足,还没有配备取号器,仍沿用“站队”式的办理方式;还没有规范的救助管理站,不能满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需要;镇街民政办办公面积狭小,多数没有专门的民政服务窗口,直接影响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全县57个社区只建立了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
2、惠民政策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尽管每年都组织民政政策法规宣传,但大多数群众对民政惠民政策的了解仍然不够,需求还很强烈。据统计,去年县民政局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中,咨询低保、大病救助、退役士兵安置、收养登记政策的占信访总量的28.6%,反映了民政政策宣传还需要创新方法,加大力度。
3、基层民政干部力量薄弱,待遇差,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随着改善民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民政工作任务逐年加重,很多工作都要落实到镇街甚至村(社区)一级。据调查,全县各镇街民政办平均只有2人,部分镇甚至只有1人,村(社区)还没有专职社会保障工作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从待遇上看,镇街没有民政办主任的编制,民政办主任进不了镇街二级班子,成长进步受到很大限制。敬老院工作人员月最高工资1200元,大部分900元,平均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且多数镇街未购买社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二)推进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建议
1、深化教育,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对外窗口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服务要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加大民政政策法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向群众宣传民政工作政策法规,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群众发布民政信息和民政工作情况,接受群众咨询,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三是规范完善会议制度,强化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对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党组民主生活会、议事规则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局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和民政部门行政效能。
2、立足实际,加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根据民政工作实际,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严格按照民政部《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树立婚姻登记机关良好的窗口形象,逐步实现婚姻登记管理标准化建设目标。二是要加快救助管理站建设,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提供条件。三是加快设立镇街民政服务窗口建设,方便服务群众,提高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3、多措并举,调动基层民政干部和福利机构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基层民政干部保障机制。设立镇街民政办主任编制,将民政办主任纳入镇街二级班子,让民政办主任“有盼头”。二是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敬老院工作人员待遇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适当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并将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与绩效挂钩。三是增加工作力量。通过第九届村(社区)“两委”选举,在村(社区)增高一名专职社会保障工作员,缓解工作力量不足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
4、公开政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一是要实行绩效考核,县民政局要与各科室(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兑现。二是要实行阳光政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都要纳入政务公开内容,保障民政对象的知情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建立政务公开平台,实行政信息发布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机制,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整体水平。三是要健全投诉受理机制。坚决纠正工作中错位、缺位、越位行为,加强行政管理,逗硬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确保重大决策的顺利执行和实施。
第五篇:旅游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整改措施
一、积极实施项目带动
围绕实施“五大战役”推动旅游跨越发展的要求,按照“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旅游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新实效。一是力促一批项目年内竣工。1-9月份,我市1000万元以上旅游项目竣工30个,总投资8.9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12亿元。主要有:武夷山大红袍山庄、武夷山仙店游客服务中心、南平九峰
山主大门改造建瓯福兴福五星级大酒店、邵武财富花园大酒店等项目。
二是督促了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我市在建旅游项目177个,总投资209.7亿元。1-9月累计完成投资40.83亿元,占年计划的73.7%。主要项目有:武夷山国际会展中心会议酒店和企业公馆区、武夷山旅游滨江大道景观工程和梅溪大桥、顺昌宝山大圣文化旅游区等。
三是推动了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以来,我市新开工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18.23亿元,其中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22个。主要有:武夷山赤石红色之旅景区、武夷山自驾车营地、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武夷禅都、邵武晒口瀑布林温泉养生度假村、延平湖水上休闲夜游项目、政和佛子山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
四是积极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具体是:万达集团投资的国际养生度假区、航天科技集团投资的“太空城”文化主题公园、福建报业集团投资的动漫影视城、杭州宋城集团投资的世界文化遗址公园、四川金联实业拟投资的中华养生文化坛城等项目。
五是策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通过编制“十二五”旅游(养生)产业规划,生成储备100个新项目、大项目,着力打造观光旅游、养生度假、会议会展、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六大产品体系。目前,省局已将武夷新区旅游综合开发列入全省十大旅游项目。
二、稳步推进品牌创建
为全力打造提升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努力实现国家4a级景区零的突破。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打好“城市建设战役”的总体要求,对旅游景区道路、旅游标识、停车场、候车侯船厅、客运码头、渡轮、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彻底整修更新,达到一流水平。把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与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客运码头进行了改建、扩建和修建,更新了多语种旅游标识牌,兴建了星级厕所;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推进了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大安源、武夷源,延平溪源峡谷,顺昌华阳山、邵武熙春园等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星级厕所、景区步游道以及多语种旅游标识牌更新和建设,力争年内新创1至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建、改建、竣工一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星级厕所、生态停车场等重大基础设施。
三、不断丰富旅游产品
一是由“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主创的山水实景作品《印象大红袍》于1月24日正式开场试演,该演出以武夷山茶文化和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主线,糅合武夷山传统历史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丰富内涵,实现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的绝佳融合。截止10月18日,《印象大红袍》共演出243场,接待游客29.2万人次。其中,“十一”黄金周的1-3日,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10月3日售票量超过5000张,创下《印象大红袍》单日售票最高纪录。据测算,“印象大红袍”每年将为武夷山市至少增加5%以上的旅游人次,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
二是张纪中版“西游记”外景拍摄地成为旅游新靓点。今年3月16日,张纪中版《西游记》剧组在“高老庄”外景地拍摄了“智收猪八戒”、“猪八戒娶亲”、“猪八戒耕作”等剧情,因此正房、厢房、草房、后院、打斗台、莲廊、马厩等也成为景点。“五一”期间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近万人,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