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文章标题:市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市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07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做好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
大。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二、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发展目标
2007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计划比上年增长4。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增长11%。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人数下降到13万人,低收入人口下降到60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达90万人,新增10万人。
三、重点工作。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
层层强化项目工作责任制,坚持采取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办法,高质量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持续性,科学安排,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重点抓好“十个百万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重点公益林管护工程、世行贷款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生态林培育与管护子项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种羊场、果下种草示范、大水面养殖示范、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水电站建设、“珠治”二期工程、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百林桥至那毕桥右岸防洪护岸工程、**城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起义纪念碑园维修改造、市园林公墓建设、市殡仪管理所迁建、市救助管理站迁建、第二批贫困村“整村推进”等一批续建或新建的项目。
(二)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推进“十个百万工程”(即百万亩优质高产粮食基地、百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百万亩优质水果基地、百万亩高产高糖甘蔗基地、百万亩笋材两用竹子基地、百万亩高效八角基地、百万亩低改油茶基地、百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百万亩牧草种植基地、百万亩新兴优势产业基地),分别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种植业方面,以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年内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480万亩,推广种植超级稻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完成2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平果-乐业蔬菜长廊;新种优质水果15万亩,完成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田东-平果优果工程长廊;糖料蔗种植面积完成106万亩,其中高产高糖良种覆盖率要达到75以上。林业发展方面,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大用材林的培育力度,新增笋材两用竹林6万亩;实施八角低改25万亩;实施油茶低改25万亩;新增速生丰产林2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15万株,封山育林新封面积26.125万亩。养殖发展方面,在力争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同时,以抓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和品种改良工作为重点,加大对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区域养殖户、生产销售企业组建协会组织。年内新建养殖小区72个,种植牧草8万亩(其中优良牧草5万亩),扶持100户山羊圈养示范户,新增建设人工授精配种点50个,完成牛杂交改良7万头,完成羊杂交改良8万只。加快大水面渔业生态养殖规划和开发力度,重点搞好**水库渔业养殖规划和指导龙滩库区三县开展渔业生产规划。全市发展鲢、鳙鱼生态养殖60万亩,发展生态网箱养殖1.5万箱。在发展农业新兴特色优势产业方面,确保完成种植烤烟14万亩,收购烟叶35万担的目标任务,并扩种5万亩蚕桑,新增麻风树10万亩、剑麻3万亩、花椒3万亩、中草药材2万亩、茶园2万亩。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年内力争改造和提升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2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和扶持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农村合作组织、225户龙头大户,全力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好20户以上边远村屯水、电、路及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问题,使贫困山区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突出抓好以农村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及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投入1.5亿元,重点实施右江大型灌区和岜蒙水库中型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96处,完成渠道防渗28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恢复灌
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6万亩。今冬明春实施水利维修建设577处,计划投资1.06亿元,并于2007年4月底全面竣工,发挥效益。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完成龙须河、板里、鸡甫、团结等4座重点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市、县城区防洪堤建设5.4公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8.6万人。抓好隆林、西林、凌云、乐业等
四个县的“珠治”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5平方公里。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5万座,其中非贫困村2万座,实施国债项目(贫困村)1万座。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续建往年计划项目190项2487.48公里、延米,计划总投资42059万元;计划新建149项2410.876公里、延米,计划总投资47773.306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投资30569.012万元。计划投资6500万元,在12个县(区)实施异地搬迁安置,安置库区移民(不包括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移民)、石山区困难群众3000户15000人。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深入实施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建立政府扶助、市场运作、多元办学的劳务培训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充分发挥国家、自治区在我市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作用,整合农业、扶贫、商务、供销、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强与区内外企业、就业中介组织和职业技术培训基地的合作,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劳务。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6万人,其中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7万人、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程11万人,新增劳务输出人数10万人以上,累计劳务输出人数达到90万人,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38亿元左右。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农家课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等培训项目,2007年全市计划开展培训的中心农户达到1200户以上,“农家课堂”要达到800户以上,全年完成农民科技培训60万人,培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五)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认真抓好第一批43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验收工作,积极开展第二批291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计划完成扶贫产业项目5个,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其中种植剑麻3万亩,花椒3万亩,桑蚕5万亩,中草药材2万亩;计划养殖良种母猪1.5万头,出栏肉猪30万头。同时,引进和建立剑麻加工龙头企业、花椒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扶贫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中直、区直机关定点扶贫,对接实施好广东省、广州市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力争在整村推进扶贫、经贸协作、教育扶贫协作、旅游协作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年内计划争取上级扶贫资金指标2.8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000万元,小额信贷到户1.2亿元,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以上,外资扶贫资金2000万元以上,其他社会帮扶资金1000万元以上。年内解决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26元,增长11,将未解决温饱人口下降到13万人,控制在全市农业人口的5.5以内,低收入人口下降到60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8。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农村综合改革会议精神,抓好以德保县为试点县的综合改革工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要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其主要内容就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乡镇机构改革、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以增强基础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民进一步减负增收,使政府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实现农村综合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以实施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建设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七)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加大农村“三大”纠纷的调处力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森林火灾、抗洪救灾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机制,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工作。
1.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实施高密度免疫,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生猪W病、猪瘟、牛W病、羊W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保持高密度状态,确保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二是强化动物检疫及防疫监督,营造规范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秩序;三是抓好边境地区和省际地区防堵工作,防止境外、区外重大动物疫情传入;四是建设动物防疫示范村,年内每个县(区)要建设3个以上动物防疫示范村;五是加强动物疫情监测,有效预警预报重大动物疫情。
2.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控制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不超过千分之一,力争控制在0.6‰以内,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一是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二是管好野外火源;三是切实做到“思想早发动、物资早准备、人员早到位、预案早落实”;四是切实加大对毁林开垦的打击力度和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五是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
3.做好防汛与抗旱工作。防汛工作要突出“防”字,一是及时修复2006年汛期受损水利工程;二是开展汛前水库大坝安全大检查,切实做好防汛检查工作;三是修订和完善各种预案和调度方案,并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防汛责任制;四是落实好防汛抢险物资和抢险队伍;五是适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全社会水患意识和全民防洪减灾意识。抗旱工作要做到常抓不懈,一是做好发动工作,动员群众兴修水利,提高水利灌溉设施抵抗干旱的能力;二是加快人饮工程建设,使更多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做好水利工程蓄水保水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四是修订完善抗旱预案,全面落实抗旱各项措施;五是提高抗旱科技含量,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4.做好城乡救助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城市低保规范管理。重点抓好低保退出机制的落实,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二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使农村特困救助逐步向低保救助制度过渡,年内全市建立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进一步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理顺体制机制,逐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很好地衔接,确保城乡困难群众都享受到医疗救助。四是做好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作,解决全市2.5万户农村特困群众住房困难。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植物检疫安全工作。重点围绕城区“菜蓝子”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继续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监控工作,建立从地上到餐桌的农产品安全体系。切实抓好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疫情普查及防控工作,防止植物重大疫情的传入危害。
(八)积极稳妥地开展好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
继续坚持开发性移民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重点抓好新建水库移民工作和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逐步解决在建水库和地方水库移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库区社会稳定。一是加快推进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完善已搬迁的330米高程线下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移民建房进度,确保汛期到来前,所有移民都迁入永久性住房,全力推进并按时完成355米高程线下移民搬迁任务,积极组织开展375米高程线下移民搬迁工作,确保电站如期投产发电;全面完成**水利枢纽、平班水电站和洞巴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扫尾工作,及时组织各库区移民开展生产开发,尽快恢复生产;认真组织实施那吉航运枢纽工程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确保不影响枢纽工程于2007年10月下闸蓄水;加强各水库蓄水后的安全监测,确保库区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加快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库岸失稳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加强失稳区险情监测,确保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继续组织开展移民专项验收工作,争取国家追加投资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同时全面完成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征地移民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三是扎实推进实施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涉及9个县(区)22个大中型水库12.2128万人,按照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的标准,全市水库移民每年可增收7327.68万元。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成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确定扶持方式,确保国家水库移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做好大中型水库和地方小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规划,争取上级资金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努力改善移民和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九)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四基”(即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以“五型”(即产业覆盖型、循环经济型、庭院经济型、住宅实用型、管理民主型)为特点,制定完善乡村体系规划,统筹集镇、村庄布局,积极探索形式多样、风格鲜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着力推进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田东县的新农村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各县(区)的试点建设工作,每个县(区)要建设2-3个县级示范试点,并制定出新农村试点村屯的各项指标要求,当年每个县要有一个试点村屯实现达标验收,力争在右江河谷地区、山区、移民安置区形成各有特点、各有推广示范作用的亮点。每个乡(镇)都以一个村作为试点,以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试点村形成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至3个百分点;农村“五保户”供养率100,特困户、灾民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70%以上。
四、工作要求
根据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要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分析形势、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作为衡量和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指针。
(二)加强干部队伍文化思想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学习推动思想解放、以学习增强理论修养、以学习促进工作创新,切实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形成崇尚学习、求知好学的浓厚风气,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促进干部队伍自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宽广战略眼光、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干部队伍,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新方式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并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重点调查研究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
(四)大兴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整顿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讲实话、办实事、谋实政、求实效的作风,真正做到“清简务本,行必责实”,把每一项任务落到实处,把每一项工作抓出成效。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和实施首问负责制度,优化政务环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深入基层服务农民群众,不搞花架子,不弄虚作假,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提高。
(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将2007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分解,强化“十个百万工程”、农业产业化、农民增好范文 wenmi114.com收工程等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领导责任制,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做到项项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取得实效。
《市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第二篇: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环境,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市委“十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总抓手,实施乡村规划、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农村改革五大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落实,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体、产业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资源要素互动,加快城乡规划、产业、生态、资本要素四方面融合发展,形成重点工作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发展的不利影响,确保小康之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切实抓好重要农产品增产保供
1.实施绿色粮食示范工程。在高陵、临潼、阎良、长安、鄠邑、周至、蓝田等7个区县实施粮食主产区县绿色示范区建设,建立示范区3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强化关键时段田间管理,促进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种植业处牵头,农机处配合)
2.实施设施蔬菜提质工程。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项要求,按照区域统筹、板块推进、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技术,优化区域种植结构,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加快形成西阎、沿渭、沿山、城郊等4条蔬菜产业带,全市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总产达到300万吨以上。(种植业处牵头)
3.实施特色果业增效工程。启动国家葡萄西安市综合示范基地和葡萄新品种西安区试园建设,开展国家桃、石榴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标准果园、观光果园、葡萄酒庄、周至猕猴桃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新增果园面积1万亩、新增果业提质增效标准示范基地建设面积1.5万亩,全市园林水果面积达到75万亩,年产水果达到93万吨。做好特色果品宣传推介,完成灞桥樱桃、临潼石榴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西安果业影响力。(果业处牵头,市场与信息处配合)
4.实施优势畜牧提升工程。以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保一推”为目标,大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生猪生产恢复三年行动,到2020年底全市生猪存栏达到34万头、全年出栏达到54万头。大力培育奶山羊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和专业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乳品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小区),加快构建“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奶农”的奶山羊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肉鸡、肉鸭和蛋鸡生产,支持肉牛、肉羊养殖,因地制宜发展肉兔、肉鸽、鹌鹑等特种畜禽生产,丰富市场动物蛋白消费种类。加快奶业振兴步伐,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推进奶牛精准饲喂管理,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畜牧处牵头,兽医处配合)
5.实施健康渔业发展工程。全面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引导绿色养殖,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稳步提升稻鱼综合种养水平,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拓宽休闲渔业,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完成产地水产品产量1万吨。加强渔政执法,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0”行动,落实渭河流域西安段禁渔期管理,全面禁止炸鱼、毒鱼、电鱼和密眼网捕鱼行为,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水生生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强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监管工作。(渔业渔政处牵头)
二、推进农村事业全面发展
6.狠抓产业精准扶贫。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稳步脱贫的治本之策和乡村振兴的根本基础来抓,持续加大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强力推进“十百千万”产业脱贫工程,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收入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经营主体带贫力度,健全完善主体带贫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提炼、推广成熟的主体带贫模式,发掘、宣传、学习带贫先进典型,增强连贫带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严格落实“四不摘”政策,巩固扩大产业脱贫成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产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产业脱贫办牵头,产业处、合作经济指导处、政策与改革处、办公室、规划处配合)
7.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县、示范镇(街)、示范村建设。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推行农村粪污、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和厕所管护运维机制,统筹协调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净美西安”村庄清洁行动,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健全村庄保洁机制,增设农民工公益性岗位,2020年实现行政村干净整洁全覆盖。(人居办牵头,社会事业处、计财处、畜牧处配合)
8.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协调推动有条件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实施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人才培训、引进。补强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施农村片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村史馆、农耕博物馆建设等试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村内道路、通组道路建设。围绕村庄改造提升,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支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人居办牵头,社会事业处、发展规划处、计财处、产业处配合)
三、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9.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完成201914.7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万亩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农田建设任务。积极做好2020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万亩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规划、设计、申报,确保国家和省级项目的落地实施。认真做好地力补贴的测算发放,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和耕地质量保护等工作。(农田建设处牵头)
10.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积极推进与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西安都市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建设,丰富和完善“一站多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农业科技攻关,组织申报省、市各类农业科技项目20项;加大先进实用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推介发布农业主推品种和技术30项。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聘用农业专家10人,担任我市农业科技发展顾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名。组织参加第二十七届杨凌农高会。(科教处牵头)
11.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抓好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施、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进一步提升“农机直通车”平台建设水平。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农机处牵头)
12.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智慧农业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运用地理信息和以物联网平台为依托,推动智慧农业建设。以我市1600个信息采集点为依托,加强数据采集工作。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做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暨新一轮信息站建设的安排部署,大力提升信息站市场化运营能力。依托“媒体+政务+服务”的模式推进信息入户工程建设,2020年益农服务社建设覆盖到80%的行政村。(市场信息处牵头)
13.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严格野生动物产地检疫管理。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全面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禁用餐厨废弃物喂猪、屠宰环节自检、流通加工环节抽检等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强化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加强以布病为主的人畜共患病防治,落实牛羊布病检测净化和调运监管等防控措施。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完善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小麦粘虫、条锈病、赤霉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等监测防控。做好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等水产重大疫情防控。(兽医处、种植业处、渔业渔政处分工负责)
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14.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和畜禽健康养殖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8%。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饲料化、肥料化利用,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农膜回收网点建设,推广“残膜有偿回收”和0.01㎜以上标准地膜使用,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完成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推广安全利用技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性用煤改清洁能源检查指导,杜绝农业设施使用散煤。建立健全秦岭保护区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有序实施农业污染防治。(科教处牵头,畜牧处、种植业处、农机处、果业处、渔业渔政处、农田建设处配合)
15.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支持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园区,完善生产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建设水平,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规模扩张,不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0年认定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个,各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0家。(发展规划处牵头,产业处配合)
16.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持续做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开展合作社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修订《西安市市级示范社评定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继续开展“空壳社”专项清理,发展壮大单体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全年认定市级龙头企业15家,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农民合作社300家。(合作经济指导处、政策改革处、产业处分工负责)
17.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优质农产品认证,严格检验监测和执法监管,强化监管能力和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全年编制农业地方标准和农业生产技术规程25项,包装农产品上市追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成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15个,快速抽检农产品不少于15.4万批次,定量检测2530批次,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监管处牵头,标准与检测处配合)
五、深化农村改革加强乡村治理
18.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完善承包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协调工作机制。分级开展仲裁员培训,增加专业能力。做好确权登记颁证信息便民化管理,力争全年农村承包地证书发放率93%以上。指导阎良区做好“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调查,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宅基地管理。指导高陵区、长安区、鄠邑区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建设,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改革处、合作经济指导处分工负责)
19.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重点工作。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加强集体经济组织董事长、监事长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管理和发展能力,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力争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确保20%以上的村集体年经营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10%以上的村集体年经营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政策改革处牵头)
20.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措施要求,跟踪指导5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推动全市乡村治理试点建设,打造乡村治理先进样板。协调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等部门加强工作指导,构建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财务公开,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有关要求,加强农民减负工作。深化行业乱象整治,探索建立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全面纵深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农民丰收节和大西安农民节。(合作经济指导处、政策改革处、市场信息处分工负责)
六、强化“三农”工作政策制度保障
21.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协调。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配备,完善党委农办运行机制,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做到对内有力统筹、对外充分协调、对下强力推动,形成全面推动“三农”工作的合力。(秘书处牵头)
22.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执法体制改革,组建西安市农业执法支队,强化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基本装备保障水平。持续优化简化细化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提升涉农审批许可“法治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探索建立“容缺”受理办理机制,破解“准入不准营”“准营不准入”现象。认真抓好执法监督和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人事处、行政审批处、法规处分工负责,计财处配合)
23.强化干部队伍和纪律作风建设。巩固实施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任务,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研究对策、提出建议、推动工作。弘扬奋斗担当精神,科学应对“三农” 领域各种风险挑战,提升干部综合业务素质,打造“一懂两爱”干部队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斗争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准则》《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出台《农业农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资金项目,坚决守住廉洁底线。(机关党委、人事处、计财处分工负责)
24.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和中央和省委、市委“一号文件”,推动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制度体系,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督查。突出试验示范,加快推动5个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同时启动一批试验区建设项目。启动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抓好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引领示范。按照规划布局,指导有关区县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作。(农办秘书处牵头,发展规划处配合)
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战略后院,发挥经济社会压舱石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
里的葱头贮藏、庄子乡黄彩的苹果贮藏、东赵乡训峪的梨贮藏、张庆乡郝庄的大葱贮藏等一批专业贮藏基地,~年的果品、蔬菜贮藏量要突破1亿公斤,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是做精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农业产业化的支点、农产品抢占市场的卖点。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盘活长凝大蒜、后沟果品等传统品牌资源,巩固蔬菜、红枣品牌,重点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如什贴小米、华玉香椿、涂河鲜枣、涂河肉羊、涂河大蒜、怀仁四眼井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要通过技术培训、园区示范等方式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要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德御农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无公害认证方面,蔬菜新增产地认证20万亩,补认证西葫芦、茄子、白萝卜等品种;果品认证杏、梨等面积1000亩,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畜牧上认证“博瑞”乳品和“泽榆”猪肉。围绕市场准入制度,一是要全面完成12种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并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二是打无公害“品牌”,要充分发挥蔬菜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的作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特别是在西红柿、青椒、葱头等我区的主导产品上要闯响“魏榆”品牌。三是今年我区无公害蔬菜要实行市场准入,同时要加大对现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传力度,力争再创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
五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标准监测、执法五大体系。
信息网络体系。继续完善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要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年要在华玉香椿、丰元枣业、老醋坊等龙头企业中建立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继续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网络500户,全区网络延伸总量累计达到2000户。培训农村信息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及时发布企业和农民急需的政策、技术、品种及农产品供求信息。
技术服务和标准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80%,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技培训达到20万人次。继续开展种植遥感监测工作。依托现有技术力量、硬件设备组建我区综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服务我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建设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区疫情测报站和5个乡镇疫情测报点,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兽医站,重点建设张庆中心站。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做好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
执法体系。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一年至少是2次。质检站要对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要加紧筹建,选拔精通业务、熟悉法律、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尽快建成我区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做好农资打假等各项工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场营销体系。市场体系建设要从市场建设、经纪人队伍、专业合作组织入手。一是要强化市场载体建设,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农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产品综合市场,发挥其的带动、提升、辐射等功能,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另外,张庆乡演武要培育禽蛋交易市场。二是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建设,组建各业协会,重点在销售上要打品牌,进行一些初加工,打上“魏榆”等品牌销售,引导农民闯市场,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商家权益,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经管办、供销社要引导农民经纪人、协会、合作组织规范运行和提高级次,使农民在生产安排、技术指导、信息提供、销售等方面得到服务,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六是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年,我区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人畜吃水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工程、万亩造地工程以及什贴小米、香椿加工项目。~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加强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加快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63”节水项目、金贝植物园等工程。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把握和定位城镇建设,与提升产业化、促进非农化结合起来,统筹运作,加快建设具有不同产业特色和人文内涵的城镇化体系。重点抓好乌金山镇、修文镇的集镇建设,两个乡镇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筹集资金,分步推进集镇建设。同时,确定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确定王湖、郭家堡、南关、聂村、大东关、北胡、小峪口、聂店、怀仁、演武、张庆、郭村、东郝、东长寿、东阳、车辋、彭村、庄子、杨方、西墕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要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要认真研究小城镇的产业规划,充分依托区域优势,创办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为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我区108经济走廊一线的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已经具备了集群经济的产业基础,要力争实现率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共同繁荣。其它乡镇都要考虑区域资源优势、传统产业基础,靠发展优势产业群体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路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搞好规划,要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资源可利用和环境可承载来进行规划定位,确定建设速度。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素质,继续开展“
绿色证书”培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促进农民非农化
加快进城入镇务工就业和跨区域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区还有14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要认真总结去年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组织安排好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成今年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00人、“阳光工程” 培训400人、转移3000人的任务。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提高和规范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把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紧密结合起来,以一职中、晋中旅游学校为定点培训单位,实施“定单”输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业。各乡镇劳动服务站、区阳光工程办要加强与劳动保障局、市区职介中心的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甚至是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鼓励、扶持、指导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开发本地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展在市外、省外、境外的就业能力,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
二○○五年三月九日
主题词:农业 农村 工作要点
报 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中共xx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二○○五年三月九日发
共印40份
第四篇: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好范文原创投稿
新乡镇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0,新乡镇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全面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大力
实施“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着力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土地集约化率,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和深度,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向前发展。
一、工作目标:稳定粮食产量6000吨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2533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7元,同比增长20%;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9.9%,劳务收入达到3000万元;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0%,10亩以上规模种植率达到20%;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每个组培育5户以上的示范户,着力提高林业效益;全年无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详实摸清全镇农户家底,特别是对人口、劳动力、专长、就业、技能培训、主营收入、土地、林地、技术培训、农业发展意向等情况要清楚,建立台账。作好规划,在调查摸清和征求各方意见入建议的基础上,分级做好镇、村、组、农户的增收规划,落实到项目、规模、资金、技术、销售、收益具体内容,防止空洞抽象。培育示范户,今年每个组不少于5户,镇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力争引进2户发展规模不小于100亩的林业种植示范园和林下养殖示范园。实行“一帮一”制度,一个镇干部包一个村民小组,指导所包小组农户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每户三年增收万元的目标。加大引种、技术、资金、信贷、销售、组织化等支持,确保农户实施的项目能养、能种、能卖、能增收。
(二)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粮食生产,推广机耕、机播、机插、旱育秧、玉米肥球育苗、地膜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主导种植良种,疏通水利设施,改革水利设施的管理方式,强化土地流转和撂荒地复耕,尽可能增加种植面积,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000吨以上。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引进优良品种,改良现有品种,改变养殖方式,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和林下养鸡,培育壮大养殖专业大户,畅通流通渠道,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发展壮大佳威种植、新丰木材、移都茶叶、农资服务等农业发展公司和南疆黄羊、笋竹、生猪等种养殖协会,加强指导,规范运行,发挥组织引领农民发展的作用,新建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参合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业资源是我镇的优势资源,比耕地更利于成片开发集中发展,全镇有林地30872亩,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已经全面完成,配套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林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在到来,充分利用林下和荒山荒地资源发展种养业,发展中药材、茶叶、牛羊等草食牲畜、野外养鸡等项目,开展合法的竹木加工,今年力争发展2户规模在100亩的林业种植和林业养殖示范园,每个林地丰富的村民小组发展5户以上的林业经济示范户,以此带动面上发展。着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在发展农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要进一步稳固现有大户,积极培育新大户,从信贷、技术、销售、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成熟的产业群主体引导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新发展大户25户以上,每个村不少于5户。
(三)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力度。全力推动农村土地集约经营,充分挥镇土地流转中心和各村组土地流转信息员的作用,转变群众观念,摸清流转家底,掌握群众动向,及时发布信息,制定流转指导价,积极引进业主,完善流转手续,从信贷、政策、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开展自愿合法的土地流转,切实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快流转速度,今年流转率达到40%以上,其中10亩以上集约经营率达到25%。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放活林地经营权,集约发展林下经济,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添砖加瓦。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镇代管制度,严禁有账外资金运行,每季做账一次,并及时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理顺水利设施管护责任,分段清,责任明,确保水利设施正常运行。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摸清全镇劳动力状况,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充分发挥社保所的职能作用,当好中间人,为群众介绍工作岗位。及时更新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加强劳务经纪人的培训,提升能力,发挥作用,介绍群众就业。积极鼓励群众开展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回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带动本镇经济的发展。经过努力,今天实现转移劳动力4000人,劳务收入达到3000万元,引回创业人员5名。
(五)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完成10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绿化插旗山,实施集镇房屋屋顶
绿化工程,完成沿江公路路旁绿化的补植补造,大力开展“双十”工程,实现每个居民栽十枝花,村民栽十棵树。
(六)全面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落实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及补贴、家电和汽摩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坚持农资综合补贴向大户倾斜,提高土地集约程度。
(七)加强农村基地设施建设。启动三水、万顺、龙泉三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争取实施治华村通畅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新建100口沼气。争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范水利设施管理。
(八)加强扶贫工作。力争启动龙泉村整村脱贫规划。加大生态移民和高山移民的搬迁力度。
(九)加强农业“三防”建设。各村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汛抗旱,务必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完善预案,组建队伍,细化方案,确保全年无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安全度汛。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镇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对“集约”“集中”工作的领导,书记镇长各抓一项,党委政府其他领导各具体负责一村一点。各村、各部门都必须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完善相应工作责任制,协调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庆市关于支持“三农”发展的系列惠农政策,用好、用活、用够上级政策,落实对农民的“多予少取”政策。严格执行各项惠农直补资金政策,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满意。
(三)强化督查考核。加强对农村工作的考核力度,对目标任务实行每月一追踪,每季一考核,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每季度以完成工作实绩进行评分考核,考核结果按权重计入综合考核总分。联片干部、联村干部参与政府相关工作考核,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五篇:市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市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副省长:
非常感谢您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呈北山、中川、南滩地貌,其中山丘面积占21.5%,平原面积占65.5%,滩区面积占12.9%。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新区,人口352万,其中农村人口174万,城镇化率51%;耕地面积289万亩,人均0.82亩。境内地表水有黄河、沁河、蟒河、丹河等20多条河流,有中小型水库26座。******是全国着名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其中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60万亩,“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9.6万亩。2012年,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204.8万吨,增产4.3万吨,连续九年增长,其中:夏粮亩产达到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76.3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1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6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走“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强力实施“六大工程”,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工程
针对人多地少、资源趋紧的特点,我市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五大体系,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以县(市)区为单元,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201万亩。二是完善投入体系。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2012年建成高标准粮田55万亩,今年将再建设高标准粮田40万亩。三是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已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530家,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四是完善科技体系。抽调6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科技增粮活动;建立了农业科技流动大学,把科技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建设了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农作物、经济林、“四大怀药”等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数量居全省第3位,河南平安种业、怀川种业建立了民营种业院士工作站。五是完善奖惩体系。将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建设。
二、强力实施产业集群工程
依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市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重点发展面品、怀药、乳品、果蔬、调味品等九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以集群成规模,以集群促转型,以集群做示范。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3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1个。一是建好基地。围绕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实现就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食品安全。二是做强龙头。强力推进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乳品产业化集群、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饮品产业化集群、河南百疗科技公司怀药产业化集群和天香面业公司面品产业化集群、立达公司调味品产业化集群等5个集群试点工作,扶持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0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13家。其中,淼雨果醋、伊赛牛肉等企业先后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三是打造品牌。积极组织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省名牌产品,提升名优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全市已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河南省名牌和河南着名商标63个。四是推进组织化。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62万亩。2012年,全市9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税收16.9亿元,同比增长16.1%。
三、强力实施现代园区工程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规划了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我省惟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区总面积11.07万亩。2011年6月8日,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文批准成立以来,在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强力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各项工作。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与中国农科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已谋划项目21个,总投资30亿元。目前正与深圳麦肯特公司、台湾国际投资集团等洽谈,计划在园区投资15亿元,建设观光生态旅游产业园。通过努力,把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为******与台湾的合作交流基地、生态农业建设基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在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强力实施******水网工程
本着“大兴水利、兴大水利”的原则,着力打造“外部大联通、内部大循环”的水网格局。抓城市水系,规划了总投资64亿元的引黄入焦和城市水系项目,建设灵泉湖、东湖两个平原水库,目前灵泉湖蓄水形成600亩水面,今年6月底前引黄入焦工程通水,同时启动沁河、大沙河治理工程,努力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映新城、东西湿地保生境、六湖两库塑美景”的城市水系布局。抓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2011年开始,3年内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3年内解决山区丘陵区吃水问题。2011-2012年解决了山丘区3.24万人吃水问题、平原地区27.3万人自来水村村通,今年将再解决1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抓农田水利,依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重点实施了修武县、博爱县、孟州市小农水专项县项目,沁阳市、孟州市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抓水源建设,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引黄沁北灌区、武嘉扩灌等引黄补源工程建设,扩大供水量,做好群英二库、九渡、白龙潭水库等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五、强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一区”突出抓好南太行山区绿化工程,“两带”着力加快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建设,“三网”重点实施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等绿化工程,“多点”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县城、村镇、景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建设一批经济型、景观型、园林型绿化村镇,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2012年完成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7%,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市建设目标。从今年起,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全力打造“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六、强力抓好南水北调工程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工程在我市境内全长76.41公里,共涉及8个县区、16个乡镇(办事处)、98个行政村(社区)。完成了工程总干渠征迁工作和安置房建设,共移交用地3.43万亩,拆除房屋161.8万平方米,安置征迁群众2.64万人,建设14个城市安置小区、10个农村居民点。征迁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规范运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未出现一起强行拆迁,未出现一起行政诉讼,未出现一起越级上访,未出现一起拆迁安全事故,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给予肯定。2010年1月,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征迁工作先进省辖市”。2010年6月,******市政府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命名为“全国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国唯一受表彰的地级市政府。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及五个配套水厂建设,年底前建成45公里输水线路,确保与总干渠主体工程同步竣工、同步通水、同步达效。
虽然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13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引领,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农业机械化为保障,以组织化规模化为基础,全面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